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

时间:2019-05-14 09:1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

第一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

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

在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各地都遇到了一些政策界限不明确、操作上不好处理的问题。经省厅研究,现将其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综合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确定问题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的规定,建设用地分为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八大类,取消了“综合用地”的分类。各地在出让城镇混合(综合)用地土地使用权时,应当严格按照上述分类,根据规划设定的用途、面积,分别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出让最高年限;确实不能分割、且土地使用者为同一主体的,可以按照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出让最高年期。

二、关于已出让土地申请调整容积率和补缴出让金的问题

已出让的工业用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申请增加容积率的,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原出让方同意并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已出让的经营性用地,一般不得改变容积率。但因城市规划调整,或者原有建设规划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土地使用者确实需要调整增加容积率的,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原出让方同意并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当补缴增加容积率后的土地价款,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补充合同,其出让起始年期不变。增加容积率补缴的土地价款为改变容积率前后的现时地价差。

三、关于物流用地的性质认定问题

生产性物流用地一般包括生产企业直接用于物资储备、中转、配送、分销作业、运输装卸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用地,其性质可以认定为工业仓储用地;但对具有物资批发、零售等市场交易功能的物流项目用地,其性质应当认定为商业用地。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发布日期】2007-10-24 【生效日期】2007-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29日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省厅。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二○○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省以上财政投资、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作为业主承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第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的计划、立项、设计审批、预算审查、实施监督检查以及验收等行政管理工作。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工程验收等项目管理中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项目的选址踏勘、组织申报、实施管理等相关工作。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申报和实施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立项

第四条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收入预算,制定并下达项目申报计划。

第五条第五条 项目申报程序:

(一)市州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选址踏勘,拟定申报项目。

(二)项目拟定后,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报请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经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后纳入项目库。

(四)市州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项目申报计划申报立项。

第六条第六条 项目申报材料:

(一)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项目申报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文件,县(市、区)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征求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条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规划;

(二)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建设规模一般为300―1000公顷,片块一般不超过3片,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

(三)土地开发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百分之六十,土地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百分之三;

(四)项目区无土地权属纠纷,经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第八条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受理项目申报材料后,由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从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中按相关规定抽取专家,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项目立项的技术性审查,并将审查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项目立项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批准立项。

第九条第九条 项目应当优先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安排。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禁止在法律法规规定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的禁止开垦区域内开垦耕地。

第三章 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及审查

第十条第十条 项目立项后,由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具有丙级以上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区现状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项目区测绘工作完成后,由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据项目立项批复和有关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

设计方案形成后,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设计方案确定后,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项目设计,按照预算定额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项目预算。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项目设计和预算应满足编制施工招投标文件、设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指导施工的需要。

具有较强专业特点的桥梁、渡槽、塘坝等单体工程,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范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报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申报的材料包括:

(一)项目设计和预算文本、图册;

(二)征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

(三)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审查意见;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从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中按相关规定抽取专家,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技术性审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项目设计和预算技术性审查意见,审定项目建设任务,审批项目设计,审核项目预算,确定项目计划,并将项目预算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下达项目预算后,省国土资源厅向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

第四章 项目实施准备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配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组织实施机构,工程监理和招投标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权属、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有关规定选定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工程监理方案,并报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审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工程招投标组织形式,参与招投标方案的审查和招投标的监督工作,并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施工单位的行业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鼓励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报请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做好项目实施的宣传发动和设计交底,组织施工单位完成设备、材料的准备和项目开工前的清场工作。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省、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实施管理,全面、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的问题。

项目建设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及工段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对出现质量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负责返工或返修。对因违反项目设计、施工合同延误农时或造成其他损失的,依法负责赔偿。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承担监理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项目设计单位应当参与设计交底,负责项目实施中有关设计的咨询、指导等技术性服务工作。项目设计确需变更的,负责按有关规定进行修改。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组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工程设施移交工作;即时收集整理项目档案资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督促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实施工程监理,提供技术服务;督促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和有关方面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及施工;建立项目实施巡查制度,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等情况。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按规定及时请拨付项目资金;定期开展项目实施的稽查;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设计变更,对发生的不可预见情况进行现场核实;调度和检查项目实施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第六章 项目土地权属管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开发整理的土地,其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

项目土地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的原则,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加强项目区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应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有权属争议且一时无法调处的土地不能纳入项目范围。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充分征求有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批准后,应按规定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应冻结土地权利变更,一般不作权属调整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

因项目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变更的,应编制土地权属调整补充方案,并按规定进行公告、报批。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因项目实施确需调整土地所有权界线的,由双方土地所有权人签订土地调整协议,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因项目实施确需调整土地使用权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批准。

因项目实施致使农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变化的,应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土地权属调整涉及他项权利的应通知他项权利人参加。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土地权属调整争议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处。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工程施工结束后,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土地权属,及时移交土地和有关设施,明确管护责任,落实耕种。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项目竣工后,应按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

第七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下达后,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分期将项目资金分别拨付到省、市州、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项目资金请拨付工作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工程款的拨付,由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提出申请,工程监理出具工程进度和质量意见,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实地核实,市州国土资源局签署意见,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有关规定拨付工程款。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项目建立专账,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情况。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市州或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及时办理工程结算,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后,向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申请工程初验,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向市州国土资源局申请项目初验。

申请工程初验和项目初验应当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具项目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结算审计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土地权属报告以及项目竣工图等资料。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及其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村民代表进行工程初验和项目初验。

初验合格的,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出具工程初验报告,市州国土资源局出具项目初验意见。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通过初验的,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工程验收,并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出具工程验收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通过工程验收的,由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应当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具工程验收报告、土地权属报告、工程监理报告、项目财务决算报告与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等资料。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合格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向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下达项目验收意见。验收不合格的,由省国土资源厅责令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限期组织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责任目标,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省、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巡查稽查、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其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建立对项目测绘、设计、监理、施工、审计等专业机构的业绩考核、诚信考评等制度,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投资的项目管理办法。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深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5]51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深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粤国土资发[2005]5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下称《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结合我省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抓好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国土资源部已确定我省的广州市、佛山市为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在规范征地权的行使、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优化征地审批程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广州、佛山市应以贯彻落实《决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各市、县(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借鉴广州、佛山两市的成功经验,逐步地开展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加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收土地制度,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各县(市、区)的征地区片综合补偿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执行,每3年调整一次。制订征地区片综合补偿标准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的区位,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来测算,并考虑地类、产值、人均耕地、土地供求关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各市、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加快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为合理制订征地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使征地补偿真正做到同地同价。同时,各市、县(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在2005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对当地有关征地补偿标准规定的清理工作,凡与《决定》相抵触的,要及时废止、修改或提出废止、修改的建议,清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告。

三、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

各级人民政府在依法实施征收土地时,应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制订具体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要使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要确保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地

支付给被征地农户。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试行征地补偿款实名支付制度,即将大部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全部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农户。同时,为了保护外来土地承包户的利益,应将青苗及属其投入建设的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直接支付给外来承包户。依照法定的倍数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增加安置补助费的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将征地费用足额列入概算,不得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为理由,压低、拖欠征地补偿款。

为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在保证货币安置兑现落实的同时,还可试行以下安置方式:

(1)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征地安置补助专项资金制度。省、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从本级留用的土地出让金中提取资金,建立征地安置补助基金,设立专户,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补助。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可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各负担一部分的原则筹措资金。三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对在城市规划区内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转非人员,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2)留用地安置。可按征地面积的10—15%比例划出给被征地单位作生产发展用地。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留用地应依法办理将其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有关手续。留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或集体建设用地的费用纳入征地单位的预算成本。

(3)就业安置。通过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同等条件下用地单位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

(4)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的收入。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具有稳定收入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速公路、桥梁、水利水电、能源等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使用权租赁、联营、作价入股或将征地补偿款作为资本金入股,参予这些项目的利润分成,获得稳定收入。

(5)农业生产安置。在城市规划区外,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当地人民政府要通过利用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承包地流转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使被征地农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四、增加征地透明度,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一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对拟征地的拟补偿安置标准依法举行听证,听证笔录作为征收土地报批的必备材料;二是增加预公告程序。在报批征地前,向征地范围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布征地预公告,预公告的内容主要是

拟征地范围、面积、地类以及拟征地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土地用途等。在预公告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建、抢栽、抢种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三是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四是征收土地批准后依法进行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补偿安置公告。为了简化征地程序,可将征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合并在征地批准后一次性公告。

五、加强征地补偿款的监管,确保征地补偿款的兑现

各级人民政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加强征地补偿款的监管,确保征地补偿款的兑现落实。要建立预存征地补偿款制度,在征收土地报批前,征地单位应将拟支付的征地补偿款存入银行帐户,并将预存款到位的证明作为征收土地报批的必备材料,以保证征地补偿款的兑现。在征地批准后,应按规定在3个月内全部兑现征地补偿款,征地补偿款不兑现落实的,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省农业部门要根据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原则,制订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各级监察、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农业、民政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监督。对征地中弄虚作假,以及贪污、侵占、挪用征地补偿款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目前,各地要切实抓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贯彻执行“一户一宅”制度,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鼓励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旧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计划,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各地在宅基地审批中一律不得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市、县可根据实际从本级留用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依法合理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各地要根据省政府《关于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通知》(粤府[2003]51号)精神,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对确需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在符合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办理程序原则上可参考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各项办理程序予以办理。

第四篇: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有关土地问题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9]87号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有关土地问题的通知》

鲁国土资发[2009]87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严格执行土地法规和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和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和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现就有关土地问题通知如下:

一、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农村住房建设提供用地保障。抓住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抓紧完成村镇体系规划,按新的科学合理的村镇布点,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对城镇及周边、拟新建农村居住区及周围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调整,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用地,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预留建设用地空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力争今年底前全部完成。各地在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今后全省每年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专项用于旧村改造,由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安排使用。

二、合理安排增减挂钩项目,促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合理安排挂钩范围和规模,最大限度的改造农村居民点,对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除统筹安排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公益事业和村镇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外,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旧村址和废弃地进行农村住房建设,节余指标在首先满足农村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各市、县(市、区)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明确挂钩项目的布局、规模和时序,编制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和项目区实施规划。

三、盘活土地资产,解决农村住房建设融资渠道。各市、县(市、区)对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农村住房建设,应按一定比例对农民予以补贴,政府负责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农村住房建设节余的土地置换时,应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全部返还提供节余指标的村庄;置换指标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现的土地纯收益绝大部分应返还农村;提高置换指标的土地收益率,应安排不低于40%的置换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政府土地平均纯收益不低于20%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部分应用于支持农村住房建设。拓宽农村住房建设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建设资金匮乏问题,允许各地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建设中拟置换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政府补贴资金的额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增减挂钩土地收益台帐,切实保障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投入。

四、创新土地计划指标管控,支持用地大户参与农村住房建设。在城中村、城边村,允许房地产开发商以现状挂牌方式完成旧村改造并合法取得节余土地的开发权;支持企业用地大户,先融资用于增减挂钩确定的农村住房建设,腾出的土地指标通过置换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对开发区这一集中用地大户,允许其先筹集资金,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与改造村庄所在地政府签订合同,村庄改造后可将节余的指标调剂到开发区使用。鼓励企业参与农村住房建设,除公益项目、基础设施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外,凡新增建设用地500亩以上的项目,省厅支持增量指标1/3,其余指标由项目单位筹资存量挖潜解决,实现农村住房建设与项目建设的双赢。

五、加强土地权属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腾退、调整和改建前后的土地,在村民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整的,调整方案、协议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对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复垦后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使用。

六、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农村住房建设选址要尽量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要利用未利用地和劣等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七、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纳入增减挂钩整体搬迁改造的村庄,要妥善安置好农民生产生活,做到先建后拆,建一批、搬一批、拆一批、复垦一批。在对腾退的农村宅基地要及时进行复垦,并按有关规定严格进行验收。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不得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超计划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坚决防止一哄而上,形成“烂尾”工程。对违规操作的,加倍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停止增减挂钩和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有关土地问题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9]87号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有关土地问题的通知》

鲁国土资发[2009]87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严格执行土地法规和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和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和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现就有关土地问题通知如下:

一、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农村住房建设提供用地保障。抓住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抓紧完成村镇体系规划,按新的科学合理的村镇布点,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对城镇及周边、拟新建农村居住区及周围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调整,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用地,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预留建设用地空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力争今年底前全部完成。各地在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今后全省每年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专项用于旧村改造,由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安排使用。

二、合理安排增减挂钩项目,促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合理安排挂钩范围和规模,最大限度的改造农村居民点,对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除统筹安排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公益事业和村镇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外,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旧村址和废弃地进行农村住房建设,节余指标在首先满足农村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各市、县(市、区)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项目,明确挂钩项目的布局、规模和时序,编制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和项目区实施规划。

三、盘活土地资产,解决农村住房建设融资渠道。各市、县(市、区)对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农村住房建设,应按一定比例对农民予以补贴,政府负责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农村住房建设节余的土地置换时,应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全部返还提供节余指标的村庄;置换指标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现的土地纯收益绝大部分应返还农村;提高置换指标的土地收益率,应安排不低于40%的置换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政府土地平均纯收益不低于20%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部分应用于支持农村住房建设。拓宽农村住房建设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建设资金匮乏问题,允许各地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建设中拟置换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政府补贴资金的额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增减挂钩土地收益台帐,切实保障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投入。

四、创新土地计划指标管控,支持用地大户参与农村住房建设。在城中村、城边村,允许房地产开发商以现状挂牌方式完成旧村改造并合法取得节余土地的开发权;支持企业用地大户,先融资用于增减挂钩确定的农村住房建设,腾出的土地指标通过置换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对开发区这一集中用地大户,允许其先筹集资金,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与改造村庄所在地政府签订合同,村庄改造后可将节余的指标调剂到开发区使用。鼓励企业参与农村住房建设,除公益项目、基础设施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外,凡新增建设用地500亩以上的项目,省厅支持增量指标1/3,其余指标由项目单位筹资存量挖潜解决,实现农村住房建设与项目建设的双赢。

五、加强土地权属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

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腾退、调整和改建前后的土地,在村民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整的,调整方案、协议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对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复垦后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使用。

六、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农村住房建设选址要尽量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要利用未利用地和劣等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七、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纳入增减挂钩整体搬迁改造的村庄,要妥善安置好农民生产生活,做到先建后拆,建一批、搬一批、拆一批、复垦一批。在对腾退的农村宅基地要及时进行复垦,并按有关规定严格进行验收。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不得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超计划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坚决防止一哄而上,形成“烂尾”工程。对违规操作的,加倍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停止增减挂钩和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下载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06]203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