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时间:2019-05-14 09:1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第一篇: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新的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新标准的主要特点:

1、空间覆盖完整,城乡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分类衔接清楚;

2、系统层次清晰,与城乡规划体系对接明确

3、适用面广,即可用于现状调查统计,也可用于规划编制,还可用于规划和审查管理;

4、与原城市用地分类体系基本衔接良好。

此次对分类的调整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对以前一些分类模糊,或者两者关系不大却划分在一个中类、大类的用地进行了调整。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调整方便了规划和审查管理,减少了一些很难界定界线的用地区分问题,而且细化后的用地分类缩小了同名用地下用地的种类,更加准确。

下面从具体调整上来介绍其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

居住用地

1、考虑目前居住区配套规划的中小学往往由于建设主体不清而面临土地空置等问题,从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便于实际管理等要求出发,将中小学用地划入“教育科研用地”。

2、二类居住中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体现国家关注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化调整

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拆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两大类。“公共设施用地”主体内容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体系,但是目前的状况是,许多过去由政府统管的公共设施项目逐步交给市场运作,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公共设施类型发生分化,同时也对规划提出了将该地类进行区分的要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现在是两种概念,代表了两种导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指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其核心内涵在于必须控制以保障满足民生需求的服务设施。对该大类的调整只是根据现状,对类型较多的进行了细化,对相似的进行了整合。

例如,将以前的“文化设施用地”将原国标“文化设施用地”缩小范围,仅包括图书、展览、文化活动等公益性设施用地。原国标“新闻出版用地”、“文化艺术团体用地”以及“广播电视用地”的报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文化艺术团体等,纳入本标准“艺术传媒用地”等。

“教育科研用地”新增“中小学用地”小类,建议充分结合主管部门教育部门的规划设想,将中小学的规划在教育专项规划的编制中具体落实。

“医疗卫生用地”中,将原”休疗养用地”纳入本标准的“旅馆用地”,这样的调整避免了用医疗作为掩护以修养为目的的行为产生。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指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包括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用地。原国际分类中社会福利院等纳入“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为了体现政府对社会福利的保障职能,本标准将其单列为种类。

原国标中“外事用地”在特殊用地中,考虑到其对城市各类设施的密切需求,将其纳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

第二篇: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王聪解读版

1总则

1.1适用范围:

1.1.1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它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 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1.2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它具备条件的镇与城市一并作为本标准适用对象,加强空间拓展和投资建设的引导与控制。

解读:

(1)由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管理体制不同于一般镇,城镇建设目标与标准也与一般镇有所区别,其规划与建设应按照城市标准执行;

(2)“其它具备条件的镇”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设市标准,但管理体制仍保留镇的行政建制的镇。

相关资料: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发展水平较高的镇已成为承载城乡产业、居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结构与城市相似。2009年底我国有建制镇19322个,镇建成区人口1.38亿,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2.2%。以农业服务、商贸旅游、工矿开发等多种产业为依托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小城镇。

第三篇:2012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里三类工业解释解决大问题

2011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里三类工

业解释解决大问题

网上流传的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里对工业用地的分类进行了修改,但看条文我是很晕的,其实我也没有看到过现行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条文解释,所以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更谈不上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了。城市规划博客前面有好几篇是关于谈论工业项目选址和一二三类工业用地分类的,虽然和同行们展开了谈论,但事后都没有拿出好的办法。今天在网上遇到一个朋友,居然要到一个带条文说明的2011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全文,发现条文说明中对工业工业用地的分类有详细的说明,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家的问题。

工业用地的内涵与中类与原国标基本一致,工业用地的分类既可用于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分类,也可用于指导安排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调整工业用地布局,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实用意义较大。

工业用地也有各种分类方法,如按工业性质或工业门类划分,优点是与国家有关工业的分类相一致,资料来源面广,容易获得统计数据,也便于分析工业的性质、产品、产值等,但在统计口径上往往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不一致,也不适用于工业选址和用地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本分类按工业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污染程度,将工业用地分成“一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二类工业用地”(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和“三类工业用地”(对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三个中类。有的意见在于由于污染较轻的产业与严重污染的产业较难分别,因此建议分为两类。本标准将工业用地分成三类基于两个理由:(1)这种分类具有必要性。第二类与第三类有着不同的用地兼容性。第二类产业用地中尚可安排部分其他用地,而第三类往往只能安排本功能的用地。(2)这种分类具有可行性。在英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具体表明了第三类工业用地(即特殊产业用地)的具体工业类型,在新加坡则将对工业用地的分类与具体的环境标准(环境保护一般指引)相结合。

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污染因素,主要包括噪声、烟尘、有害气体、恶臭、废渣、污水以及交通运输量等。工业用地中类应根据工业具体条件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与指标来确定,本标准取消了上版标准中列举具体行业分类的做法,原因在于考虑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污染严重的行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甚至实现零排放。

工业用地的分类建议参考以下标准执行。

表3工业用地的分类标准

水大气噪声

参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一类工业企业低于一级标准低于二级标准低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二类工业企业低于二级标准低于二级标准低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三类工业企业高于二级标准高于二级标准高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大家看到上面这个表格,或许已经开始疑惑,表的名称是工业用地的分类标准,而下面分类的主体是工业企业,这个是为什么呢?

我们理一下思路,城市规划是对土地和空间及各项建设行为的控制,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工

作中,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做各项行政许可,做各类建设行为的前提,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在控规阶段,我们就要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进行规划,进行分类,这个时候我们要规划的除了建成区,要确定功能和经济指标的主要是未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只有建设用地,其上还没有工业企业,在土地挂牌出让钱,确定的土地的规划条件是针对所有竞标争地企业的一种严格筛选,各类工业企业必须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才能竞选到相应的工业用地。

但是从操作层面看还是有一定的问题,还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在企业参与土地挂牌出让前,这个企业或许只是一个新企业,肯定没有什么排放检测,有没有立项批文、有没有环境评估呢?即使有,但也是并没有落实在空间内预测吧,算是一纸空文吧?一个化工项目可以包装成零排放,一条落后生产线也可以说成是欧洲引进的绿色环保工业,一切皆有可能„„

到底由哪个部门来认定某个企业到底属于几类工业企业呢?肯定不是规划部门,到底要如何控制呢?国土部门即使承认企业的承诺,也是枉然,只有环保部门来监督控制了吧„„ 好吧,规划部门是前置的,提出了建设用地分类、地块的规划条件,对工业用地的准入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后面是谁取得土地,并没有办法。待那些取得了土地出让合同的企业来申报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时候,我们肯定要默认,他们是符合对应用地的一类二类三类工业企业。

加入发改委征求某企业落户与某地的合理性,你只能告诉他们,这个地方是几类工业用地,拟落户企业必须符合相应的几类工业,仅此而已。

第四篇:土地利用规划与诚征用地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用地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总体规划是较长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的蓝图,其中包括规划所须的土地数量位置和用途.土地利用总规划一方面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土地的需求数量和结构给以保证,另一方面要对全部土地的利用开发作出总体安排,都是对有限的土地进行最大效用开发与规划.区别:

1,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类,城镇规划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对建设用地进行规划。

2,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确定规划期内耕地的总量。建设用地面积的控制,土地开发整治补充耕地的标准,建设用地占农用地的控制目标。3,城镇用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国家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对建设用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可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控制型规划。

联系:

1,土地规划和城镇土地规划都是对土地最有效利用,

第五篇:建设用地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建设用地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一)建设用地的内涵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它是把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生活场所,而不是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直接为农业建设服务的用地(如:打谷场、暖房、排灌站、渠道等)称为“农业建设用地”,其余称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建设用地是指通过工程的手段,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操作场地和建筑空间的土地。

广义的建设用地则是指一切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土地,是已利用土地中的一切非农业生产用地。如采矿业中露天开采需要的土地、地下开采时采空区塌陷引起地面下沉不能继续耕种的土地、自然保护区用地等。

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在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显著的、本质的差别。建设用地利用的结果,基本上是以非生态附着物的形式,如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存在于土地上;农业用地则是依赖于土地的肥力,直接从耕作层中生产农作物,它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具有生态利用 性。因此,肥力低的土地难以用于农业生产,但可以作为建设用地,甚至可能是优质建设用地。

(二)建设用地的特点

相对于其它类型的用地而言,建设用地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用地的高度集约性

与农用地相比,建设用地占地面积较小,但单位用地面积上所投放的劳动力与资本比农用地要高得多,单位土地面积的直接经济产出也比农用地要高出很多,属于高度集约的土地利用。因而相对于农用地而言,建设用地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来替代较为稀缺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的矛盾。

2.建设用地利用逆转的困难性

一般来讲,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较为容易,只要地质条件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再加以必要的开发和配套建设就可以变为建设用地。但建设用地则不同,它是以利用土地的承载力为主,其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一旦建成就可以使用很长的年限,所以土地的用途较为稳定。正因如此,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后想再转变为农用地就非常困难(即使可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在决定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前要十分谨慎,应充分论证,科学决策。3.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建设用地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其扩张的对象是城镇周边的耕地,因此对农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建设用地的扩张是持续增加的,而土地的供应却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土地供给满足持续增加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以有限的供应去满足持续增加的需求。4.建设用地的再生性

建设用地能够从现有的建设用地中经过再开发的手段重新获得。充分发挥和利用建设用地能再生的特性,才有可能使人们在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从不断开发的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操作场地和操作空间。5.建设用地位置的特殊性

农用地在利用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其肥力因素,而建设用地则不同。选择建设用地,区位十分重要,如商业用地多配置在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地质条件良好的城市繁华地段。当然,位置的优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譬如临街的土地对于商业服务来说是很好的位置,但对居住来说可能并非最佳选择。6.建设用地的非生态利用性

建设用地是以土地的非生态附着物为主要利用方式,土地对于建设来说,是发挥地基和场所的作用,这一特性决定了在选择建设用地时,主要是考虑土地的非生态因素,而对于土地肥力等生态因素关系不大。因此,在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发生争 地矛盾时,应把土壤质量好的土地优先用于农业。7.建设用地的空间性与实体性

建设用地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整个建筑工程可用单层形式平摊在地面上,也可以用多层、高层、超高层建设的形式竖立于地面上,或向下发展,建立地下商场、地下铁路等。建设用地的空间性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节约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

建设用地的实体性是指建设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状,是一个工程实体,一旦形成就能直接为人类建设活动服务。建设用地的实体性是通过“营造结果”形成多种具有固定形状的工程实体如建筑物,道路,机场等。

二、建设用地的分类

与其他的事物一样,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将建设用地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附着物的性质分类,可分为: 1.建筑物用地。

所谓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 2.构筑物用地。

所谓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建筑物。如水塔、烟囱、栈桥、堤坝、挡土墙和囤仓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又统称建筑,因此,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又将建设用地称为建筑用地。这里所指的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实际上是建筑物的基地,与国外所称的建筑用地只是名称的差别,其含义是一样的。但这种分划有时从地域上很难划分清楚,如在同一区域内,既有建筑物,又有构筑物,还包括一部分空地或绿化用地,这都属于建设用地。

(二)按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分类,可分为:

1.商业、服务业用地:含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办公等用途的用地;

2.工矿用地:指用于仓储、矿山、堆场等的用地; 3.住宅用地:指用于居民住宅、住宅配套的公共建设、路、电、水等的用地;

4.交通水利用地:指用于机场、铁路、公路、港口、航道、水电站、水库等的用地;

5.旅游用地:指用于专供游览参观的设施用地,包括风景名胜、游乐场等的用地;

6.科教文卫用地:指用于科研、教育、文化、医院等的用地;

7.特殊用地:指用于监狱、军营、殡仪馆等用途的用地。

(三)按土地所有权分类,可分为:

1.国有建设用地。指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铁路、公路、机场、国有企业、港口等国家所有的建设用地;

2.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宅基地、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村办企业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中的建设用地。

(四)按建设用地服务于产业类型,可分为:

1.非农建设用地:指一切非农业用途的建设用地。如城镇、工矿、交通、水利、村庄、乡企等用地;

2.农业建设用地:农业建设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需要或规定用于农业生产配套的工程用地,如作物的暖房、育秧室、农用水泵、农用道路等建设所需使用的土地。

(五)按建设用地的来源分类,可分为:

(1)新增建设用地,指新近某一时点以后由其他非建设用地转变而来的建设用地;

(2)存量建设用地,指新近某一时点以前已有的建设用地。

(六)按建设用地的使用期限分类,可分为:

1.永久性建设用地,是指建设用地一经使用后就不再恢复原来状态的土地;

2.临时建设用地,是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临时性使用的土地。

下载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