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教学反思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
本人全年任教两个班数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服从安排,保持与决策层的高度一致性。
二、业务能力
1、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情境,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
2、班主任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每天早来晚走、周六周日也难得休息,每接一个班,都从整顿班风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学生建立起“师生+朋友”的关系,在日常管理上坚持“三到位”(课前两分钟到位、课间操到位、自习课到位),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任现职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本年度担任初三(6)班主任。在今年的中考中,我班朱玉同学被姜堰二中公费录取,已有11名学生到张甸中学报名,14名学生到姜堰中专,3名到江淮报名,多名同学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
3、教育科研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
4、学生竞赛
辅导多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奖。
5、继续教育
20xx年以来多次参加各类机构的培训,并获得证书。
三、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寻找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管能否晋级,今后我仍将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以上是本人任现职以来思想、工作方面的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我还要加倍努力,当然其中也许难免有些不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克服,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2
一、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三、反思自身教育行为
自身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四、反思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3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所学概念不能很深入地理解、运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实录片段』
1.引出概念,创设情境,直观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师拿出一条红领巾)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板书“认识角”)
说说看,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是啊!生活中到处都藏着角,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物体,你能找出他们身上藏着的角吗。谁愿意来指出剪刀上的角?(教师提醒注意安全。)这圆溜溜的钟面上有角吗?(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我们把这三个物体上的角请下来。(小黑板出示)
2.建立概念,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小朋友找出了这么多的角,角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一起来看。(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并把你的发现轻轻地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学生汇报交流后直接揭示:这两条直直的线在这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叫做角的边。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同时板贴,齐读。谁能指出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拿出你的三角尺,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尺上任意一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棒,不仅找到了角,还发现了角的特点。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我们帮他们判断一下吧。(回到剪刀后面的部分)
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用手势表示。不是的说明理由,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看到小朋友能这么快地找到角,调皮的角又藏到了一些图形上,让我们一块去把它们找出来吧。出示想想做做2。这道题就在我们数学书第71页上,自己先填一填。
指明校对,手势批改。
4.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请你走下座位找一找,就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指给你的好朋友看看。
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儿?(注意强调面)
(二)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1)做角
谈话:我们刚才看了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角呢?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并且把你创造的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小组里的朋友看看。赶快动手试一试吧!(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展示出来。
A、用钉子板围出一个角(指一指角的顶点和2条边)
B、纸:(指名演示用纸折一个角)。
C、两根小棒做个活动的角。(学具袋中找)
D、小棒:指名把摆的角贴黑板上,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感知角有大小。
谁用小棒摆的角比他的大,也贴上来。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请你猜一猜,角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老师真高兴听到你们这么丰富的猜想,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小朋友把活动角一起变大,一起变小。
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你们觉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引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角?(扇子、剪刀)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变化。
(4)比较角的大小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到处都能发现数学中大大小小的角,瞧老师随意转动分针和时针,钟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出示四幅钟的画面,你能一眼看出这些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第三个最小)
出示第二、四个钟面图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有的说第一个大,有的说第二个大。
师:那这样吧,拿出画有这两个钟面的作业纸,同桌合作想个办法来比一比到底哪个角大,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汇报交流,,强调重合的注意点)
还有别的办法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现在请刚才把角贴在这儿的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角,其他小朋友和同桌比较比较谁手中的活动角更大。
(5)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请你用活动角做一个比我小的角。请一学生重合比较,并请他捏住我的角不动,剪短老师的角的两条边,说:现在我觉得你的角比我的大了,你们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
小结:对啊!刚才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现在我的角的边又没动,大小当然也不变。
(6)画角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一个角。
3.丰富概念--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谈话小结:真是些聪明的孩子,老师特别欣赏你们的表现。可是我们的这个新朋友还想考考我们,只有通过它的考验,它才会真心诚意地做你的朋友。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3题。告诉学生在书上,请他们自己填写。指名校对。
你发现了什么?……
3.学有所得真是件快乐的事情。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非常愿意做你们的朋友。他还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能得到几个角?
拿出剪刀和彩纸剪剪试试看,是不是像你所想的那样。
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请你课后也去剪一剪。
『分析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
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4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信息是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所以好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只有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而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要善于反思。下面就是我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历谈点体会。
开放教学观念搞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再以考分为唯一的指标。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教育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以文载道、文道合一不是文课的专利,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如统计图选择这一节中,要求从某家报纸公布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中获得信息,其中从1959年人口从30亿到20xx年预测达90亿,还有预测20xx亚洲人口妇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从中对他们进行基本国策的教育,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否则人口太多,中国土地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了。又如这节课后有一练习,分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正好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去看少年犯的演出,我求他们去法院了解一下最近几年犯罪类型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数量的变化作一调查,制作成适当的统计图,完成后许多学生感悟到学会做人的重要性,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正常健康心态,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能不说是教学者的失败,不能不是整个教学的悲哀,反之有正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健全的人格,成绩稍逊一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多鼓励,多与他们谈心,以信任的眼光去看等他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耀眼的闪光点。学生也会报之以信赖努力学,给老师以意外的惊喜。如我们班有一学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我们学校,学生厌学非常严重,到了我们学校后,我很关心他,平时一般不批评,而是经常鼓励,即使是简单的有理数运算错了,不仅不横加指责,轻松地说:没有关系,陈景润这么伟大一个数学家一生才研究了1+2等于3的.问题,你现在才知道你比他要棒多了,有时回答错了,不仅批评反而赞许其自己的见解;碰到一言不发的时候轻松地调侃“沉默是金,金子可不能对别人说的”。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我慢慢发现他数学课渐渐也听了,而且经常举手,作业也做了。教师什么时候和学生处于同行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变就不只是停口头上了。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第一方面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之家用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初中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第二方面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第三方面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数学,学生从事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
新世纪的教育传统的课堂纪律,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平行的教育氛围,有得学生情境,特别是教学教育本身讲究严密性,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时更应如此,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其实错误也是美丽,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成以人教人,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又与广博的知识而成正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学校、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让数学教育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5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二(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二(2)班现有人数59人,期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而二(3)班则有54人男女相差不大.总体上看,女生较为自觉,男生散漫,并且有相当部分男生基础差都有厌学的现象,学习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数学成绩仍不够理想,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二(2)班期末统考的成绩是:平均分65.6,优良率10.2%,合格率59%,而二(3)班则分别是62.2,9.3%,54%。下面就谈谈本期的主要实践方法:
1、在教学中依纲靠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
2、扣紧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科的特点:
(1)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2)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
3、正确组织课堂,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如下一些方法:
(1)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函接。
(2)分化教学难点,以探讨、实践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延伸。
4、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师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关系如果出现问题,会造成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感,缺少信任感,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样必然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产生被动感,在行动上偏离教育目标,甚至与科任老师产生对抗的心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要与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我的做法是多与学生接触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在课后多与学生谈心等等。
6、作业及时批改,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课后作业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反馈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好方法,因此作业必须勤批改并做到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7、加强对上、下层学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本人所教的两年班的尖子生较少,而差生则较多因此在课后加强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如对于尖子生则组织他们进行课后学习多出一些思考性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后进生则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要求稍低,力求他们能听得懂,而还利用周六早上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成功之一: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我没有直接采用课本的引题,而是用一个更有趣的、与数学家有关的问题引入。一开始上课,我就跟同学们说:“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曾解过一道有趣的‘吃面包’问题:一个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四个小孩一餐合吃1个面包。现有大人和小孩共100人,一餐刚好吃完100个面包。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求出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初一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小学生一样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比赛的形式在小学课堂上经常用,初中的课堂仍然可以使用,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之二:能进行一题多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我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用小学所学的算术解法进行解答,但是我将问题中的100个面包改为40个面包,让同学们再比赛,很快有一个同学举手套用前面的解题思路来解这道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有同学发现:假设1个大人4个小孩分成1组,每组可以吃5个面包,那么吃40个面包需要8组,这8组共有8个大人,32个小孩,他们的和是40而不是100,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时同学们都陷入沉思,他们努力寻找新方法。很快,有一个学生用方程的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道题,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想起了上小学时学习过用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只不过小学阶段更强调算术解法的训练,很少使用方程,这一道题让他们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好处,使他们认识到有进一步学习方程的必要性。
成功之三: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成功之四: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功之五: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习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成功之六: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问题2设置的难度过高。因为问题2是课本的一个引题,课前我考虑到这一题虽然有一点难度,但是这题的解法有很多种,既可以用算术解法,也可以用方程解法,还可以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是一道很好的引题。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用非常形象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题目的含义,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面对题目的一大堆文字表述不知所措,这表明初一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理解能力还不强。
不足之二: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不足之三: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三、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习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2)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更抽象,更加符号化,有一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进入中学的课堂,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魅力,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达到师生和谐、融洽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激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高。
(4)在保持小学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但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对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独立思考、概括整理数学学习笔记等往往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逐步培养学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书面练习还要加强规范化书写,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7
目标预设
1、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八”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渐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昨天黄老师对三位运动员进行了15秒短跑测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谁是比赛的冠军!(出示表格)
运动员黄陈杰施宇磊蔡凯
跑得米数858082
二、探索交流
1、教学例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教师提问:从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已知路程与时间,求速度)还可提出哪些问题?
(2)提问:要求黄陈杰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该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指名一生板演,教师巡视。(让大部分学生产生困惑:商总是除不完)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之间我们先来一次比赛。
我给你们一个八位小数,请你把它保留一位小数,看谁算的快。但是老师的要求是一位一位给你们看。
比赛开始23.256345875.69856471
小组讨论:怎么做才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后面的6位小数要看吗?为什么?)
(4)集体观察思考:这道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这时教师相机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含义,说明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自学课本第101页的“你知道吗)
(5)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让学生观察竖式,提问:谁能试着把它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样想的?除到哪一位比较好?与积的近似值比较一下。
指出:如果要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它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第三位上的数字满5就向前一位进1,所以结果就约等于5.67米。
生1:我与大家的看法不同,当商到小数点后第二位“6”时,也可以不要继续除下去。
(同学们个个惊奇地看着生1,迫切想知道为什么。)
生1:大家这时只要看一看除法竖式的余数是10,它大于除数15的一半,所以商的千分位上的数肯定大于5,不必继续除就知道千分位上的数一定五入。
师:你很能动脑筋!只要把除法竖式的余数与除数作比较,取近似值时就能预见是选择“舍”还是选择“入”,而不必比要求的多除一位。
(6)、做练习十九第1题
a.指名学生说说题中的小数都是什么小数。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c.集体订正说说每个近似值是如何得到的。
d、指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循环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它的后一位数。
e.补充,指名让学生回答。
4.260260…0.8383…0.777…
8.2929…3.1414…6.231231…
2、试一试(不用计算器,同桌分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另两位同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要求学生把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同桌交流)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练习十九第2题
(1)看懂表格,明确要求。
(2)提问:一道题有三个要求你觉得要列几个竖式?你觉得这几道算式的商要求到第几位,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
四、开放式小结。
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帮助定个课题吗?
生1:小数除法的近似数。
生2:求商的近似值。
师板书课题后,师:在经历了两次计算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3:与求积的近似数一样,都用四舍五入法。
生4:因为结果是近似数,必须用约等号。
生5:最关键的是竖式计算时,只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取近似值了。
生6:也可以根据余数判断商千分位上的数是“舍”还是“入”。
生7:求积的近似数,是竖式计算结束后取近似值;而求商的'近似数,竖式计算没有结束就可以取近似值,只要比要求的多除一位就行了。
生8:求积的近似数,是先在横式后写出准确值,再取近似值的;求商的近似数,是直接根据竖式中除出的商取近似值的。
五、当堂检测
《补充本》
六、每日一题
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两题的答案怎样取近似值比较合理。
1、做一种奶油蛋糕,每个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
2、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定能收获到未曾预约的精彩。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培养能力。原来是按照教材的例题展开教学,但发觉他与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太大联系,因此改为我班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测验。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实现了教育无痕。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添0继续除还是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生1的不同看法,不迷信于书本,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8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对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的本质有一些感触:随着5G时代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对于小学生我们应该教授什么呢,这个环境看着很大,似乎和我教的一年级学生很远,但是我们是培养社会发展的人的,如果能够让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那数学课又能贡献什么呢。在认真的学习记录中,我认识到了小学数学教材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教材改革的方向,也了解到小学生教材的概念和呈现方式。
现在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才能学好数学?为什么上课听懂了,不会做练习?为什么会做练习,考试不会?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对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新教材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比如一年级学习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十进制,一直要求孩子多动手去摆一摆、画一画,而不是单纯的掌握住计算方法。有了大量的直观演示(小棒、计数器、小圆片)等等,自然能够总结出适应于自己的计算方法。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从量变到质变还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方法的指导归纳总结,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内化。
总之,教材的重新修订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广泛的应用提供保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9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每次上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这节课我谈两个“做法”、两个“问题”:
两个做法: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充分体现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个重点,围绕它我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平时积累的结果,其中有生活中的、小学算术中的、物理内容的、扑克牌上的、游戏里的、打油诗里的等等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的东西,最后都能很自然地为所统领,很自然地归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数学是一门讲究理论、讲究层次和条理的学科,对于没有真正感悟到数学之美的初中生来说,是容易枯燥的;当老师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孩子们才会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对数学发生兴趣。因此,平时我特别注意收集跟数学有关的生活素材,以便于在教学中能简明、有趣地说明一些难懂或易错的数学知识。
(二)总结学生的新颖解法并充分利用它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新颖的解法,数学问题往往是多个角度来考虑,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中,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证明方法,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我注意例题的精选,精选出的例题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充分去挖掘学生思想中蕴含的这部分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上课时,对于每个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评价,尽可能的多鼓励,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有时候,刚在三班上完课,又到四班上在讲同样问题,就可以给学生说这个问题是刚刚在三班某个同学回答出来的,这样会暗示四班学生三班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我们四班同样能回答的,人都有不服输的心里,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对三班的同学也会起激励作用,课下会有四班同学给三班学生说到这个事情的,因为好事情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三班的这位同学听说在四班的课堂上老师用到了他回答问题的方法,他至少会高兴一天的,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保持比较高的热情,这样对学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啊。
当一个学生的解题方法,通过我的加工拓展变成一种解题思路,每一次使用时,我就专门提出“这次我们应用某某同学的方法来解它”,对这个同学来说是莫大的心理鼓舞。
有一段,我曾经把自己学生作业中一些新颖解法汇集在一起,办成了一个小报,转发全年级每一个学生手里,以此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班学生的独特解法上了第一期,其他学生就渴望下一期有自己的杰作,就会在作业中很努力地钻研而不是应付。
两个问题:
(一)公开课上我“戴着镣铐跳舞”
本节课上,在探讨图形分割时,一个学生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把虚拟的一个小长方形割下补到另一个实图的对称位置,当时,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仅仅简单交代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这个地方还有许多可探讨之处,而且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感觉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不敢象平时那样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任意发挥,生怕因“不小心”临时发挥,无法完成课堂程序。比如,这节课上,有一个“9棵树栽10行,每行3棵的栽法”,
如果从这个题目引开来,同样有许多“中心对称图形”的变化,但是,进行这个内容就必然会影响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当时,我就忍着割舍掉去进行安排好的内容。虽然上课之前自己已经充分准备好自己的上课内容,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已经安排好,课堂上问题的设置,
问题的回答会出现什么问题一般都能预料到的,可是在实际上课时,往往会有一些问题是出乎预料的;当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一种新的解法时,老师则可能因时间的问题而暂时放下不管,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圆满地解决,就会激发提问题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很有思想的学生,现在的孩子聪明程度是相当高的,特别是这些学生是你教过一年、两年后,你的许多解题思想、习惯性解题思路已经被他所熟知时,他处在了“知己知彼”的位置,再加上学生多、思考方式也多,因此课堂上我从不敢轻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对某个问题发表的看法。这就造成了,公开课上既希望学生有问题,但又怕学生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知识是在课堂上逐步生成的,不是死的,这才是课堂的“血和肉”,不应该为了追求课时内容的完整,忽略课堂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是课堂真正的.高效,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我们做教师的最终目的。
我曾经在一次听课时看到这样一堂课:一个语文老师在上一个公开课时,因为内容需要,老师描绘了一个诗人在某一优美意境中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当时就有一个学生提出朗诵一下自己的一首诗,后来竟然出现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要求做诗,没有想到这个老师竟然答应了,这节课后来竟上成了赛诗课。你怎样评价这样的一节课呢?但是,学生们乐意,参与度也特别高,我感觉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是不小的,比老师中规中具地上一节课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二)公开课中的“假活跃”与“真沉闷”
有时,公开课上有的问题设计导向性太明了,干涉或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明显带有程式化,缺乏教学过程中应有的生气。课堂上有一段时间,学生好像成了配合我上课的配角,没有给足学生应有的思考空间,失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问题,很少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教师一对多的问答,其实一问一答的机械形式,是一种无实质性交往的“假”对话,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式教学,后果是:看着热闹,实则沉闷。人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拥有探求新异事物的天然需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条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上课时,往往讲的有点多而让学生思考、提问、交流的有点少,无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或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经过交流都有了两个思想或碰撞后的多个思想;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上课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以信心,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课后的一点反思,和大家共同交流。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0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二(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二(2)班现有人数59人,期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而二(3)班则有54人男女相差不大.总体上看,女生较为自觉,男生散漫,并且有相当部分男生基础差都有厌学的现象,学习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数学成绩仍不够理想,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二(2)班期末统考的成绩是:平均分65.6,优良率10.2%,合格率59%,而二(3)班则分别是62.2,9.3%,54%。下面就谈谈本期的主要实践方法:
1、在教学中依纲靠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
2、扣紧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科的特点:
(1)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2)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
3、正确组织课堂,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如下一些方法:
(1)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函接。
(2)分化教学难点,以探讨、实践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延伸。
4、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师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关系如果出现问题,会造成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感,缺少信任感,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样必然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产生被动感,在行动上偏离教育目标,甚至与科任老师产生对抗的心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要与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我的做法是多与学生接触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在课后多与学生谈心等等。
6、作业及时批改,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课后作业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反馈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好方法,因此作业必须勤批改并做到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7、加强对上、下层学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本人所教的两年班的尖子生较少,而差生则较多因此在课后加强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如对于尖子生则组织他们进行课后学习多出一些思考性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后进生则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要求稍低,力求他们能听得懂,而还利用周六早上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1
20xx年度的工作业已顺利结束,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很多的遗憾,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依此为契机更好地干好下一学期的工作,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素质是尤其重要的,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我时时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热爱自己的职业,也热爱自己的学生。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还通过读书看报,收听时事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并记了大量的笔记,还积极和其他教师加强交流,探讨相关问题。通过这些形式及内容的学习,我自身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深深感到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天不进行充电,就意味着退步,进行教育自修是每一个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努力坚持自觉地进行业务学习,除了学习必须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并经常和其他教师探讨有关教学问题,还记录了大量的教育教理论笔记,注意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还与自身教学实践相联系,写了相关的论文,自己所写的论文《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文在《烛光教育研究前沿》一书中出版发行,自己平时不断把积累的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借此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紧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教育,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力争作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直观地进行学习;努力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努力加强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英语、地理、音乐学习资源;积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努力做学生的朋友,做到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教学中,我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设条件,进行教学的改革。经过努力,英语、地理、音乐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在本年度教师专业成长故事叙写和视频演讲比赛中均获得县级三等、州级二等奖。
四、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争当文体学习标兵。本人辅导的学生周玉庆在参加本届全县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中荣获全县“三等奖”。搞好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合作,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教育教学中既锻炼了自己,还使自身素质又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中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正是以后我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会再接再厉,力争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干得更好。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2
——怎样做好高初中的数学衔接
回想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数学知识的衔接
新高一的同学相对与往届高一的同学而言,数学基础知识更加不扎实、不系统,数学概念尤其淡漠,解题规范性和解题能力急需提高。补充一些初中不讲或讲而不深的而高中教学又是必须用到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二次函数的配方法,二次函数的值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的定义,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代数式的通分、分母有理化、立方和(差)公式与和(差)的立方公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数学思想,整体换元的数学思想等。有了这些知识上的准备,才能为必修Ⅰ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衔接
从初中步入高中,学生又面临新的`挑战。高一是学生在高中三年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尤为重要。数学是各学科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且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节课的课容量大而且内容相对初中更加抽象、更加难理解。开始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吃力、作业出错较多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些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训练。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是许多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同学进入高一后非常困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前要预习。初中每节课的内容较少且易于理解,而高中课容量大且相对较难。适当的预习将有利于提高每节课的听课质量。
(二)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初中的课程进度相对宽松,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有比较充裕的复习时间,而高中的进度相对紧张,考试以前几乎没有复习时间。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记好笔记,作好当天的课程复习,也有利于自己经常进行阶段性复习。
(三)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有一些公式、定理、规律和方法是要求熟记的,一定要准确、熟练地记忆。
(四)学会读书,注意复习。对于讲过的内容要进行及时复习,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对每节课老师讲完的内容一定要回头再复习,加以巩固、理解,这样知识掌握的就比较牢固、扎实,尤其是对课堂上老师讲完的习题当时还不太理解的题目,回去一定要再复习,把当时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切记不能攒一大堆问题再问。复习还要注意当天复习与阶段性复习相结合。
(五)课后应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的时候学生养成了讨论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合作与探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是对学生一天知识掌握情况的巩固复习与检测,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不要讨论作业。发下作业后应及时订正,并且在改错本上记录下来,针对出现的错误回归课本,进一步学习、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六)及时检测,反馈矫正。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适时地进行章节性检测以及单元检测,并且与学校的月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反馈矫正。
(七)补充的数学内容要及时消化理解,相应的题目要抓紧完成。不要总是依赖与老师,同学的帮助。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以情诱教。为了让学生找到开启成功的钥匙,我们每位任课老师在传授知识、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成功就是自立、自强、自信。在给学生解答问题时,先了解学生的困惑,解决问题,再授以方法,指导学法。我们这种以情诱教的方法,很容易从心理的接近学生,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于研究教材、解读,在选题上注重“三基”。我们坚定不移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三基”培养与训练始终放在首位,
夯实基础。这种视点高、起点低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消除高一学生心理上的为难情绪和对数学的恐惧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我们学校的班级中,有致明班、弘毅班、普通班、美术特长班,在数学教学上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定位以及资料的组织使用、测试题的选取上,我们不盲目地要求统一,而是结合班级特点,因材施教,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后续学习注入新的动力。
(四)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我们始终坚持引导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课堂上利用微机画函数图象,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画动态的函数图象,课后上网查找资料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快的成长。
在设置例题和习题时,我们引进了大量的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热爱数学。
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做了大量的富有实效的细致有序的工作,学生正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3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同学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同学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考虑,使同学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同学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协助同学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同学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着重体现在:
1、让同学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规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实际的”,“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从儿童喜爱的游乐场中游乐器械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同学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同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身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快乐地学习,激起同学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同学年龄小,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褒扬、同学的肯定,因此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交叉一些“真聪明”、“真棒”等嘉奖性的短语或弹奏几秒钟愉快的音乐,这就能很好地激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假如同学答错了,计算机会打出“想一想”、“再想一想”等鼓励的短语,激发同学再一次冲击的力量。如在做练习题时,同学边判断是否平移或旋转现象,计算机边和时给出答案,最后出现了“真棒”的画外音,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样做,就极大的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同学真正乐于学习。
3、让同学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不但能为同学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图像和动画演示,将同学带进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而且可以将笼统的道理通过课件辅助手段,形象地表示出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从而大大减轻同学的认知难度。同时为同学的数学学习、全面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每个教师备课的关键。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同学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同学展示了每个游乐项目的运动特点,使同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4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信息是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所以好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只有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而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要善于反思。
其实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数学好的同学,自然科学一般都学得好,科学及综合科好的同学数学不好的几乎没有。既然这么重要,但我调查后的结果其令人沉思,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用这把钥匙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教育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是我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历谈点体会。
开放教学观念搞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再以考分为唯一的指标。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教育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以文载道、文道合一不是文课的专利,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如统计图选择这一节中,要求从某家报纸公布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中获得信息,其中从1959年人口从30亿到20xx年预测达90亿,还有预测20xx亚洲人口妇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从中对他们进行基本国策的教育,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否则人口太多,中国土地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了。
又如这节课后有一练习,分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正好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去看少年犯的演出,我要求他们去法院了解一下最近几年犯罪类型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数量的变化作一调查,制作成适当的统计图,完成后许多学生感悟到学会做人的重要性,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正常健康心态,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能不说是教学者的失败,不能不是整个教学的悲哀,反之有正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健全的人格,成绩稍逊一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多鼓励,多与他们谈心,以信任的眼光去看等他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耀眼的闪光点。学生也会报之以信赖努力学,给老师以意外的惊喜。如我们班有一学生从私利学校转到了,又从转到了我们学校,学生厌学非常严重,到了我们学校后,我很关心他,平时一般不批评,而是经常鼓励,即使是简单的有理数运算错了,不仅不横加指责,轻松地说:没有关系,陈景润这么伟大一个数学家一生才研究了1+2等于3的问题,你现在才知道你比他要棒多了,有时回答错了,不仅批评反而赞许其自己的'见解;碰到一言不发的时候轻松地调侃“沉默是金,金子可不能对别人说的”。
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我慢慢发现他数学课渐渐也听了,而且经常举手,作业也做了。教师什么时候和学生处于同行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变就不只是停口头上了。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
第一方面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之家用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初中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新教材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人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例如平行线了引入从你喜欢滑雪运动吗?开始引入到滑雪运动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橇板的平行,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城市学生乘自动手扶电梯经验,体育课上玩双杠的引入课题平行线,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第二方面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例如:一根钢管,截成甲30cm和乙(50cm)两种用材,如果甲乙两种用材的根数之比1:2,则不锈钢管刚好用完(不计截割损失);如果甲种材料再多截3根,那么乙种材料只能少截2根,这时两种用材的根数一样多,而且不锈钢管有剩余,那么不锈钢管的长度为多少,按后一种截法,并假设没有一段损失5cm,求最后剩余段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由于是实例信息是多而杂,如何分析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成为问题的关键,要透过现象抓到本质的东西,如果甲种再多截3根,那么乙种只能少截2根,这时两种用材相等,故只要先求出每种用材,第一截法几根就可,这种题目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三方面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数学,学生从事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地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受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对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栏目,不能只留于表面,、留于形式,要做好、想透彻和议透彻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传统的课堂纪律,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平行的教育氛围,有得学生情境,特别是教学教育本身讲究严密性,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时更应如此,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其实错误也是美丽,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成以人教人,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又与广博的知识而成正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学校、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让数学教育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5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其他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今年的数学基本功竞赛中先后获得张甸区一等奖、姜堰市三等奖,并且被评为”姜堰市教坛新秀”。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在“江苏省数学邀请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同时我也获得第五届时代学习报数学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五、不足之处
反思一年多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作业本的保管、潜能生作业的书写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5篇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二(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二(2)班现有人数59人,期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而二(3)班则有54人男女相差不大.总体上看,女生较为自觉,男生散漫,并且有相当部分男生基础差都有厌学的现象,学习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数学成绩仍不够理想,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二(2)班期末统考的成绩是:平均分65.6,优良率10.2%,合格率59%,而二(3)班则分别是62.2,9.3%,54%。下面就谈谈本期的主要实践方法:
1、在教学中依纲靠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
2、扣紧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科的特点:
(1)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2)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
3、正确组织课堂,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如下一些方法:
(1)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函接。
(2)分化教学难点,以探讨、实践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延伸。
4、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师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关系如果出现问题,会造成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感,缺少信任感,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样必然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产生被动感,在行动上偏离教育目标,甚至与科任老师产生对抗的心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要与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我的做法是多与学生接触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在课后多与学生谈心等等。
6、作业及时批改,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课后作业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反馈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好方法,因此作业必须勤批改并做到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7、加强对上、下层学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本人所教的两年班的尖子生较少,而差生则较多因此在课后加强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如对于尖子生则组织他们进行课后学习多出一些思考性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后进生则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要求稍低,力求他们能听得懂,而还利用周六早上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2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信息是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所以好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只有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而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要善于反思。下面就是我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历谈点体会。
开放教学观念搞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再以考分为唯一的指标。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教育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以文载道、文道合一不是文课的专利,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如统计图选择这一节中,要求从某家报纸公布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中获得信息,其中从1959年人口从30亿到20xx年预测达90亿,还有预测20xx亚洲人口妇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从中对他们进行基本国策的教育,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否则人口太多,中国土地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了。又如这节课后有一练习,分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正好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去看少年犯的演出,我求他们去法院了解一下最近几年犯罪类型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数量的变化作一调查,制作成适当的统计图,完成后许多学生感悟到学会做人的重要性,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正常健康心态,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能不说是教学者的失败,不能不是整个教学的悲哀,反之有正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健全的人格,成绩稍逊一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多鼓励,多与他们谈心,以信任的眼光去看等他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耀眼的闪光点。学生也会报之以信赖努力学,给老师以意外的惊喜。如我们班有一学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我们学校,学生厌学非常严重,到了我们学校后,我很关心他,平时一般不批评,而是经常鼓励,即使是简单的有理数运算错了,不仅不横加指责,轻松地说:没有关系,陈景润这么伟大一个数学家一生才研究了1+2等于3的问题,你现在才知道你比他要棒多了,有时回答错了,不仅批评反而赞许其自己的见解;碰到一言不发的时候轻松地调侃“沉默是金,金子可不能对别人说的”。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我慢慢发现他数学课渐渐也听了,而且经常举手,作业也做了。教师什么时候和学生处于同行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变就不只是停口头上了。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第一方面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之家用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初中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第二方面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第三方面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数学,学生从事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
新世纪的教育传统的课堂纪律,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平行的教育氛围,有得学生情境,特别是教学教育本身讲究严密性,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时更应如此,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其实错误也是美丽,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成以人教人,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又与广博的知识而成正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学校、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让数学教育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3
一、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三、反思自身教育行为
自身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四、反思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4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收集家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及包装盒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四种立体图形,为学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
数学学习是发现的过程。通过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物体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就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识,然后,教师归纳出各种物体的特征,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数一数》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课件)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有1面红旗”、“有7只鸟”、“有4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同学们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哪些没数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学生会说:“数了的用手盖住”,“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单杠有几个?”……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电灯几盏?”等。
课后我布置学生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在本节课开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计了一个各种立体图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这一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因为立体图形娃娃们比较调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满地都是脚印,希望同学们帮它弄干净——就是找出各种脚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
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立体图形相应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印图形,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是定下一种方法——画图形,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本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区分好正方形与长方形,圆与球;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为了告诉学生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叫学生沿着中线上下,左右对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折完长方形后我叫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对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到底怎样区分它们两个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个学生发现沿着对角线折时,正方形四条边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圆与球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球可以到处滚,但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滚,只是这样跟学生讲解过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个可以切开的球,先让球到处的滚,接着把它分开两半,把球的一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它们深刻感受到圆是球的一个面。最后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自由发言,想想在哪里曾经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6、7的组成》教学反思
兴趣是培智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培智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愿意学习数学了。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教《6的组成》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6个同学上台,然后出示食物(橘子和李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吗?最喜欢什么?请喜欢橘子的
站在左边,喜欢李子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还可以提出其它的问题:语文和数学你喜欢哪一门?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6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游戏为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培智学生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在复习6、7的组成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写6、7的组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在本节课开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计了一个各种立体图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这一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因为立体图形娃娃们比较调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满地都是脚印,希望同学们帮它弄干净——就是找出各种脚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
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立体图形相应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印图形,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是定下一种方法——画图形,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本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区分好正方形与长方形,圆与球;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为了告诉学生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叫学生沿着中线上下,左右对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折完长方形后我叫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对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到底怎样区分它们两个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个学生发现沿着对角线折时,正方形四条边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圆与球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球可以到处滚,但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滚,只是这样跟学生讲解过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个可以切开的球,先让球到处的滚,接着把它分开两半,把球的一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它们深刻感受到圆是球的一个面。最后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自由发言,想想在哪里曾经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5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所学概念不能很深入地理解、运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实录片段』
1.引出概念,创设情境,直观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师拿出一条红领巾)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板书“认识角”)
说说看,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是啊!生活中到处都藏着角,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物体,你能找出他们身上藏着的角吗。谁愿意来指出剪刀上的角?(教师提醒注意安全。)这圆溜溜的钟面上有角吗?(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我们把这三个物体上的角请下来。(小黑板出示)
2.建立概念,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小朋友找出了这么多的角,角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一起来看。(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并把你的发现轻轻地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学生汇报交流后直接揭示:这两条直直的线在这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叫做角的边。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同时板贴,齐读。谁能指出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拿出你的三角尺,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尺上任意一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棒,不仅找到了角,还发现了角的特点。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我们帮他们判断一下吧。(回到剪刀后面的部分)
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用手势表示。不是的说明理由,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看到小朋友能这么快地找到角,调皮的角又藏到了一些图形上,让我们一块去把它们找出来吧。出示想想做做2。这道题就在我们数学书第71页上,自己先填一填。
指明校对,手势批改。
4.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请你走下座位找一找,就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指给你的好朋友看看。
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儿?(注意强调面)
(二)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1)做角
谈话:我们刚才看了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角呢?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并且把你创造的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小组里的朋友看看。赶快动手试一试吧!(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展示出来。
A、用钉子板围出一个角(指一指角的顶点和2条边)
B、纸:(指名演示用纸折一个角)。
C、两根小棒做个活动的角。(学具袋中找)
D、小棒:指名把摆的角贴黑板上,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感知角有大小。
谁用小棒摆的角比他的大,也贴上来。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请你猜一猜,角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老师真高兴听到你们这么丰富的猜想,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小朋友把活动角一起变大,一起变小。
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你们觉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引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角?(扇子、剪刀)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变化。
(4)比较角的大小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到处都能发现数学中大大小小的角,瞧老师随意转动分针和时针,钟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出示四幅钟的画面,你能一眼看出这些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第三个最小)
出示第二、四个钟面图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有的说第一个大,有的说第二个大。
师:那这样吧,拿出画有这两个钟面的作业纸,同桌合作想个办法来比一比到底哪个角大,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汇报交流,,强调重合的注意点)
还有别的办法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现在请刚才把角贴在这儿的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角,其他小朋友和同桌比较比较谁手中的活动角更大。
(5)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请你用活动角做一个比我小的角。请一学生重合比较,并请他捏住我的角不动,剪短老师的角的两条边,说:现在我觉得你的角比我的大了,你们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
小结:对啊!刚才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现在我的角的边又没动,大小当然也不变。
(6)画角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一个角。
3.丰富概念--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谈话小结:真是些聪明的孩子,老师特别欣赏你们的表现。可是我们的这个新朋友还想考考我们,只有通过它的考验,它才会真心诚意地做你的朋友。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3题。告诉学生在书上,请他们自己填写。指名校对。
你发现了什么?……
3.学有所得真是件快乐的事情。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非常愿意做你们的朋友。他还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能得到几个角?
拿出剪刀和彩纸剪剪试试看,是不是像你所想的那样。
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请你课后也去剪一剪。
『分析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
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6
学习数学课本知识,是为了利用所学知识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前者往往被老师和同学极度关注,而后者常常挂在嘴边,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学生对实际收付现款问题,不会根据需要保留两位小数,绝大部分学生是在老师的提示下才“恍然大悟”的,这说明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缺少“代沟”,试想,如果家长与老师多放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些数学问题不攻自破。
在练习中,有一道开放题,关于“饲养兔子、鸽子”的实际应用题,由于学生没有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我向家在农村的'孩子询问:你们谁养过小动物?如果家长每月给你10元的费用,你将怎样把小动物喂好?学生展开了讨论,各出个的办法。老师又说:如果给你30元的活动经费,养兔子、鸽子,你会养吗?你有什么打算?这时学生再接触课本习题,兴趣上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出方案:
1、只养兔子,不养鸽子;
2、只养鸽子,不养兔子;
3、鸽子、兔子都养。学生边讨论,边计算,老师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一道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数学题就在孩子们的吵闹声中解决了。高兴之余,作为一名教师,我仍深感惭愧,因为我们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沟通太少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也实在少的可怜。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7
——怎样做好高初中的数学衔接
回想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数学知识的衔接
新高一的同学相对与往届高一的同学而言,数学基础知识更加不扎实、不系统,数学概念尤其淡漠,解题规范性和解题能力急需提高。补充一些初中不讲或讲而不深的而高中教学又是必须用到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二次函数的配方法,二次函数的值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的定义,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代数式的通分、分母有理化、立方和(差)公式与和(差)的立方公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数学思想,整体换元的数学思想等。有了这些知识上的准备,才能为必修Ⅰ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衔接
从初中步入高中,学生又面临新的挑战。高一是学生在高中三年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尤为重要。数学是各学科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且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节课的课容量大而且内容相对初中更加抽象、更加难理解。开始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吃力、作业出错较多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些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训练。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是许多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同学进入高一后非常困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前要预习。初中每节课的内容较少且易于理解,而高中课容量大且相对较难。适当的预习将有利于提高每节课的听课质量。
(二)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初中的课程进度相对宽松,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有比较充裕的复习时间,而高中的进度相对紧张,考试以前几乎没有复习时间。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记好笔记,作好当天的课程复习,也有利于自己经常进行阶段性复习。
(三)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有一些公式、定理、规律和方法是要求熟记的,一定要准确、熟练地记忆。
(四)学会读书,注意复习。对于讲过的内容要进行及时复习,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对每节课老师讲完的内容一定要回头再复习,加以巩固、理解,这样知识掌握的就比较牢固、扎实,尤其是对课堂上老师讲完的习题当时还不太理解的题目,回去一定要再复习,把当时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切记不能攒一大堆问题再问。复习还要注意当天复习与阶段性复习相结合。
(五)课后应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的时候学生养成了讨论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合作与探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是对学生一天知识掌握情况的巩固复习与检测,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不要讨论作业。发下作业后应及时订正,并且在改错本上记录下来,针对出现的错误回归课本,进一步学习、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六)及时检测,反馈矫正。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适时地进行章节性检测以及单元检测,并且与学校的月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反馈矫正。
(七)补充的数学内容要及时消化理解,相应的题目要抓紧完成。不要总是依赖与老师,同学的帮助。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以情诱教。为了让学生找到开启成功的钥匙,我们每位任课老师在传授知识、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成功就是自立、自强、自信。在给学生解答问题时,先了解学生的困惑,解决问题,再授以方法,指导学法。我们这种以情诱教的方法,很容易从心理的接近学生,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于研究教材、解读,在选题上注重“三基”。我们坚定不移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三基”培养与训练始终放在首位,
夯实基础。这种视点高、起点低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消除高一学生心理上的为难情绪和对数学的恐惧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我们学校的班级中,有致明班、弘毅班、普通班、美术特长班,在数学教学上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定位以及资料的组织使用、测试题的选取上,我们不盲目地要求统一,而是结合班级特点,因材施教,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后续学习注入新的动力。
(四)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我们始终坚持引导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课堂上利用微机画函数图象,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画动态的函数图象,课后上网查找资料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快的成长。
在设置例题和习题时,我们引进了大量的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热爱数学。
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做了大量的富有实效的细致有序的工作,学生正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8
20xx的工作业已顺利结束,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很多的遗憾,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依此为契机更好地干好下一学期的工作,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素质是尤其重要的,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我时时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热爱自己的职业,也热爱自己的学生。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还通过读书看报,收听时事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并记了大量的笔记,还积极和其他教师加强交流,探讨相关问题。通过这些形式及内容的学习,我自身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深深感到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天不进行充电,就意味着退步,进行教育自修是每一个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努力坚持自觉地进行业务学习,除了学习必须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并经常和其他教师探讨有关教学问题,还记录了大量的教育教理论笔记,注意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还与自身教学实践相联系,写了相关的论文,自己所写的论文《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文在《烛光教育研究前沿》一书中出版发行,自己平时不断把积累的`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借此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紧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教育,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力争作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直观地进行学习;努力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努力加强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英语、地理、音乐学习资源;积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努力做学生的朋友,做到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教学中,我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设条件,进行教学的改革。经过努力,英语、地理、音乐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在本教师专业成长故事叙写和视频演讲比赛中均获得县级三等、州级二等奖。
四、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争当文体学习标兵。本人辅导的学生周玉庆在参加本届全县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中荣获全县“三等奖”。搞好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合作,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教育教学中既锻炼了自己,还使自身素质又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中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正是以后我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会再接再厉,力争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干得更好。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9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每次上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这节课我谈两个“做法”、两个“问题”:
两个做法: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充分体现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个重点,围绕它我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平时积累的结果,其中有生活中的、小学算术中的、物理内容的、扑克牌上的、游戏里的、打油诗里的等等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的东西,最后都能很自然地为所统领,很自然地归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数学是一门讲究理论、讲究层次和条理的学科,对于没有真正感悟到数学之美的初中生来说,是容易枯燥的;当老师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孩子们才会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对数学发生兴趣。因此,平时我特别注意收集跟数学有关的生活素材,以便于在教学中能简明、有趣地说明一些难懂或易错的数学知识。
(二)总结学生的新颖解法并充分利用它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新颖的解法,数学问题往往是多个角度来考虑,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中,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证明方法,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我注意例题的精选,精选出的例题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充分去挖掘学生思想中蕴含的这部分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上课时,对于每个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评价,尽可能的多鼓励,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有时候,刚在三班上完课,又到四班上在讲同样问题,就可以给学生说这个问题是刚刚在三班某个同学回答出来的,这样会暗示四班学生三班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我们四班同样能回答的,人都有不服输的心里,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对三班的同学也会起激励作用,课下会有四班同学给三班学生说到这个事情的,因为好事情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三班的这位同学听说在四班的课堂上老师用到了他回答问题的方法,他至少会高兴一天的,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保持比较高的热情,这样对学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啊。
当一个学生的解题方法,通过我的加工拓展变成一种解题思路,每一次使用时,我就专门提出“这次我们应用某某同学的方法来解它”,对这个同学来说是莫大的心理鼓舞。
有一段,我曾经把自己学生作业中一些新颖解法汇集在一起,办成了一个小报,转发全年级每一个学生手里,以此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班学生的独特解法上了第一期,其他学生就渴望下一期有自己的杰作,就会在作业中很努力地钻研而不是应付。
两个问题:
(一)公开课上我“戴着镣铐跳舞”
本节课上,在探讨图形分割时,一个学生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把虚拟的一个小长方形割下补到另一个实图的对称位置,当时,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仅仅简单交代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这个地方还有许多可探讨之处,而且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感觉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不敢象平时那样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任意发挥,生怕因“不小心”临时发挥,无法完成课堂程序。比如,这节课上,有一个“9棵树栽10行,每行3棵的栽法”,
如果从这个题目引开来,同样有许多“中心对称图形”的变化,但是,进行这个内容就必然会影响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当时,我就忍着割舍掉去进行安排好的内容。虽然上课之前自己已经充分准备好自己的上课内容,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已经安排好,课堂上问题的设置,
问题的回答会出现什么问题一般都能预料到的,可是在实际上课时,往往会有一些问题是出乎预料的;当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一种新的解法时,老师则可能因时间的问题而暂时放下不管,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圆满地解决,就会激发提问题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很有思想的学生,现在的孩子聪明程度是相当高的,特别是这些学生是你教过一年、两年后,你的许多解题思想、习惯性解题思路已经被他所熟知时,他处在了“知己知彼”的位置,再加上学生多、思考方式也多,因此课堂上我从不敢轻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对某个问题发表的看法。这就造成了,公开课上既希望学生有问题,但又怕学生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知识是在课堂上逐步生成的,不是死的,这才是课堂的“血和肉”,不应该为了追求课时内容的完整,忽略课堂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是课堂真正的高效,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我们做教师的最终目的。
我曾经在一次听课时看到这样一堂课:一个语文老师在上一个公开课时,因为内容需要,老师描绘了一个诗人在某一优美意境中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当时就有一个学生提出朗诵一下自己的一首诗,后来竟然出现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要求做诗,没有想到这个老师竟然答应了,这节课后来竟上成了赛诗课。你怎样评价这样的一节课呢?但是,学生们乐意,参与度也特别高,我感觉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是不小的,比老师中规中具地上一节课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二)公开课中的“假活跃”与“真沉闷”
有时,公开课上有的问题设计导向性太明了,干涉或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明显带有程式化,缺乏教学过程中应有的生气。课堂上有一段时间,学生好像成了配合我上课的配角,没有给足学生应有的思考空间,失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问题,很少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教师一对多的问答,其实一问一答的机械形式,是一种无实质性交往的“假”对话,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式教学,后果是:看着热闹,实则沉闷。人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拥有探求新异事物的天然需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条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上课时,往往讲的有点多而让学生思考、提问、交流的有点少,无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或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经过交流都有了两个思想或碰撞后的多个思想;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上课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以信心,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课后的一点反思,和大家共同交流。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0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从20xx年秋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教学实验。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注意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平衡,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努力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
(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对现行教材“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组成第一单元“数一数”。在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充实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内容,增加“比长短”、“比高矮”等内容。在第五单元“分类”中,充实了分类的教学内容,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4)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简单的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数据的收集的方法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例如,第46页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有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6~7页、第14~15页、第96~97页、第114~116页等用蝴蝶页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一点,为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金色的秋天、美丽的小湖、和平广场、做值日、过马路等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珍惜时间、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尊重师长、互相帮助。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实验教材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先整体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各数的关系;然后认识0出现有关0的加、减法。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1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二(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二(2)班现有人数59人,期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而二(3)班则有54人男女相差不大.总体上看,女生较为自觉,男生散漫,并且有相当部分男生基础差都有厌学的现象,学习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数学成绩仍不够理想,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二(2)班期末统考的成绩是:平均分65.6,优良率10.2%,合格率59%,而二(3)班则分别是62.2,9.3%,54%。下面就谈谈本期的主要实践方法:
1、在教学中依纲靠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
2、扣紧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科的特点:
(1)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2)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他们实践能力。
3、正确组织课堂,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如下一些方法:
(1)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函接。
(2)分化教学难点,以探讨、实践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延伸。
4、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师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关系如果出现问题,会造成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感,缺少信任感,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样必然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产生被动感,在行动上偏离教育目标,甚至与科任老师产生对抗的心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要与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我的做法是多与学生接触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在课后多与学生谈心等等。
6、作业及时批改,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课后作业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反馈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好方法,因此作业必须勤批改并做到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7、加强对上、下层学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本人所教的两年班的尖子生较少,而差生则较多因此在课后加强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如对于尖子生则组织他们进行课后学习多出一些思考性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后进生则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要求稍低,力求他们能听得懂,而还利用周六早上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2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其他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今年的数学基本功竞赛中先后获得张甸区一等奖、姜堰市三等奖,并且被评为”姜堰市教坛新秀”。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在“江苏省数学邀请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同时我也获得第五届时代学习报数学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五、不足之处
反思一年多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作业本的保管、潜能生作业的书写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3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对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的本质有一些感触:随着5G时代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对于小学生我们应该教授什么呢,这个环境看着很大,似乎和我教的一年级学生很远,但是我们是培养社会发展的人的,如果能够让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那数学课又能贡献什么呢。在认真的学习记录中,我认识到了小学数学教材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教材改革的方向,也了解到小学生教材的概念和呈现方式。
现在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才能学好数学?为什么上课听懂了,不会做练习?为什么会做练习,考试不会?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对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新教材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比如一年级学习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十进制,一直要求孩子多动手去摆一摆、画一画,而不是单纯的掌握住计算方法。有了大量的直观演示(小棒、计数器、小圆片)等等,自然能够总结出适应于自己的计算方法。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从量变到质变还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方法的`指导归纳总结,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内化。
总之,教材的重新修订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广泛的应用提供保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同学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同学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考虑,使同学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同学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协助同学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同学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着重体现在:
1、让同学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规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实际的”,“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从儿童喜爱的游乐场中游乐器械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同学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同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身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快乐地学习,激起同学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同学年龄小,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褒扬、同学的肯定,因此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交叉一些“真聪明”、“真棒”等嘉奖性的短语或弹奏几秒钟愉快的音乐,这就能很好地激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假如同学答错了,计算机会打出“想一想”、“再想一想”等鼓励的短语,激发同学再一次冲击的力量。如在做练习题时,同学边判断是否平移或旋转现象,计算机边和时给出答案,最后出现了“真棒”的画外音,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样做,就极大的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同学真正乐于学习。
3、让同学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不但能为同学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图像和动画演示,将同学带进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而且可以将笼统的道理通过课件辅助手段,形象地表示出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从而大大减轻同学的认知难度。同时为同学的数学学习、全面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每个教师备课的关键。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同学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同学展示了每个游乐项目的运动特点,使同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15
目标预设
1、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八”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渐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昨天黄老师对三位运动员进行了15秒短跑测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谁是比赛的冠军!(出示表格)
运动员黄陈杰施宇磊蔡凯
跑得米数858082
二、探索交流
1、教学例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教师提问:从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已知路程与时间,求速度)还可提出哪些问题?
(2)提问:要求黄陈杰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该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指名一生板演,教师巡视。(让大部分学生产生困惑:商总是除不完)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之间我们先来一次比赛。
我给你们一个八位小数,请你把它保留一位小数,看谁算的快。但是老师的要求是一位一位给你们看。
比赛开始23.256345875.69856471
小组讨论:怎么做才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后面的6位小数要看吗?为什么?)
(4)集体观察思考:这道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这时教师相机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含义,说明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自学课本第101页的“你知道吗)
(5)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让学生观察竖式,提问:谁能试着把它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样想的?除到哪一位比较好?与积的近似值比较一下。
指出:如果要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它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第三位上的数字满5就向前一位进1,所以结果就约等于5.67米。
生1:我与大家的看法不同,当商到小数点后第二位“6”时,也可以不要继续除下去。
(同学们个个惊奇地看着生1,迫切想知道为什么。)
生1:大家这时只要看一看除法竖式的余数是10,它大于除数15的一半,所以商的千分位上的数肯定大于5,不必继续除就知道千分位上的数一定五入。
师:你很能动脑筋!只要把除法竖式的余数与除数作比较,取近似值时就能预见是选择“舍”还是选择“入”,而不必比要求的多除一位。
(6)、做练习十九第1题
a.指名学生说说题中的小数都是什么小数。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c.集体订正说说每个近似值是如何得到的。
d、指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循环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它的后一位数。
e.补充,指名让学生回答。
4.260260…0.8383…0.777…
8.2929…3.1414…6.231231…
2、试一试(不用计算器,同桌分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另两位同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要求学生把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同桌交流)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练习十九第2题
(1)看懂表格,明确要求。
(2)提问:一道题有三个要求你觉得要列几个竖式?你觉得这几道算式的商要求到第几位,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
四、开放式小结。
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帮助定个课题吗?
生1:小数除法的近似数。
生2:求商的近似值。
师板书课题后,师:在经历了两次计算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3:与求积的近似数一样,都用四舍五入法。
生4:因为结果是近似数,必须用约等号。
生5:最关键的是竖式计算时,只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取近似值了。
生6:也可以根据余数判断商千分位上的数是“舍”还是“入”。
生7:求积的近似数,是竖式计算结束后取近似值;而求商的近似数,竖式计算没有结束就可以取近似值,只要比要求的多除一位就行了。
生8:求积的近似数,是先在横式后写出准确值,再取近似值的;求商的近似数,是直接根据竖式中除出的商取近似值的。
五、当堂检测
《补充本》
六、每日一题
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两题的答案怎样取近似值比较合理。
1、做一种奶油蛋糕,每个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
2、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定能收获到未曾预约的精彩。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培养能力。原来是按照教材的例题展开教学,但发觉他与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太大联系,因此改为我班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测验。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实现了教育无痕。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添0继续除还是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生1的不同看法,不迷信于书本,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