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使学生从乌塔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集体交流 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 是 怎样理解 (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立生 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 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使学生从乌塔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集体交流 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 是 怎样理解 (出示小黑板)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二、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 ”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四、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六、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激发情感。(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听。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
(1)读出表现猫贪玩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2)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谈感悟。如: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解释“任凭”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体现猫的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4)总结学法,学习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其他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而且迁移了学法。
3、再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①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还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语句。
②完成填空练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xxx,又xxx;既xxx,又xxx;既xxx,又xxx。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4、再读课文,感受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
(2)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3)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自学“学习链接”。
2、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3、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设计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貌分享。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使学生从乌塔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集体交流;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使学生从乌塔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集体交流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使学生从乌塔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集体交流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文主要描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林弹雨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出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主义气概;同时也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说设计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分解教材,资源重组教材,通过教师、学生、文本、媒体四者之间的相互呼应,多元互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段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2.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流程:
(一)营造氛围引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以鲜明的人物画面和激烈的炮火音效,刺激学生的视听;以饱含深情的话语,碰撞学生的心灵:同学们,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志愿战士,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口。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赞歌。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黄继光。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把握精髓,以读为本
“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它是阅读理解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读书实践,采取“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读文三步曲:
第一步,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心中初步定位黄继光的人物形象——“英勇顽强”。
第二步,静思默读,圈画出黄继光从请求任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描写他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并在感动之处加以批注。这一步读文,静中有动,渗透着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训练学生捕捉文章重点的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步,重点精读,指导学生朗读品悟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如:
主动请缨时坚定的话语:“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匍匐前进时顽强的动作:“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舍身堵口时的英雄壮举:“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口。”
通过这样标的明确的挖掘,深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同时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读文三部曲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书,读出自己特的感受,并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和延伸……
(三)小诗铺路,练笔言情
在品读重点词句感悟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之后,将诗人严辰为黄继光所写的一首小诗《永恒》引入课堂
永恒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的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相信此时,那一行行感人的诗句拨动学生的心弦,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愈来愈清晰高大,积蓄已久的情感续势待发,教师相机而动,安排了这样一个练笔训练:孩子们,读着严辰的这首诗,感悟着黄继光的英雄形象,老师相信在你心里一定有好多话要说!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下面,写在“黄继光”这个伟大的名字下面。这样一写,就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心桥,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受到黄继光精神品质的深度熏陶,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四)精神永生,真诚献礼
教学的尾声,音乐响起,示意全体同学起立,向英雄的黄继光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并把这庄严的一礼,献给那些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至此,《黄继光》一课的课堂教学已被推向情感的巅峰,让人倍感震憾!在语文学科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乌塔》: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最新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乌塔》说课稿: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3
【说教材】
这篇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说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说教法学法】
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说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了解课文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介绍抗战故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篇诗歌。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么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特感受。全诗分为两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7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三个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戴望舒。使学生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2、朗读体会法。朗读就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有个别读、集体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一下方法:
1、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读、听、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种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导入是: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课堂的一开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的简介和诗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环节3、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
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环节4、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教师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继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环节5、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 …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这一教学环节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环节6、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环节7、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环节8、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在天晴了的时候新阳
溪水
看看暗绿
云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5
一、与文本对话,我喜忧参半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捧读课文,我着实喜欢上了这个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识,让我这个成人由衷地欣赏与佩服。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与外国的孩子竞争呢?这确实令人担忧。
在与文本对话之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我觉得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过,学生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燃起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学法迁移。
1、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指出欧洲,再出示欧洲版图找到德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欧洲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2、出示连接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总结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习方法。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边读边批,写下体会。
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④结合实际,畅谈收获。
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小姐姐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总结时老师引导,乌塔14岁,我们十一、二岁,她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姐姐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乌塔之间的距离,进入情境,同时便于学生将自己与乌塔进行比较。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好不好呢?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认为乌塔这样做非常好的请举手,认为不好的到黑板上写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几条:孤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不安全等。
3、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问题先读书后交流。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作为反方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各组汇报,辩论开始。
⑴自理能力强,能照顾好自己。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4、播放欧洲风情介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大家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看屏幕,出示乌塔的图片,你们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课后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乌塔说课稿
乌塔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乌塔》,这篇课文是已教课文,所以在说课过程中,我会说一说教学效果。好,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读全文,通过答记者和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要求是: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答记者招待会”。
(二)、细读课文,答记者招待会。
老师说:“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居然敢独自游览欧洲,这引起了许多记者的好奇,于是,在中国,在我们砂子塘天华学校五(3)班,乌塔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下面请我们的小记者准备好自己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我们的乌塔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可别小看中国的小记者呀。”
这时,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记者或乌塔),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准备。在这准备时间里,学生更加认真,更加细心的默读课文,为自己所充当的角色积极准备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答记者招待会上,我特别注意引导孩子表达语言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尽量使自己的语言更专业,这时,咱们班参加小记者班的孩子可就充分发挥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好好露了一手。充当小记者的学生,提出了很多很实际的问题。比如:“乌塔,你一个人出去旅游,如果碰到坏人该怎么办?”“你要是生病了,那可怎么好?”“你如果迷路了,你会怎么解决?”“你的钱如果被偷了,或者用完了,你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就象孩子们脑海中活跃的火花,也让我感觉到他们长大了,懂得在生活中去思考了。而充当乌塔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据理力争,面对对方一些刁难性的问题,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做出精彩的回答。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课文内容得到了深入了解,也同时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在气氛越来越浓烈的一问一答中,不知不觉孩子们的焦点聚集到“小孩子是否能独自出行”这一问题的争论上,开始有了辩论会的雏形。而且通过刚才的答记者招待会,学生已经有了辩论充分的准备。这时,组织一场辩论会便也水到渠成了。
(三)组织辩论,引导深入探究。
这时,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持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找出依据反驳对方。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这激烈的辩论,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而且,这种见解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而且是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探究很有实效又深受学生喜欢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四)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国情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象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自己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
(五)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想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让孩子们开展“学乌塔,郊外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郊外”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老师、家长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座谈会,总结活动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写作。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过程中,我仅仅只是一个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次一次地被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不由的鼓掌叫好。而且,最让我欣慰的是,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比以前更积极的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居然提出了七种不同的分段方法,而且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想他们已经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这也是我上这篇课文最大的收获。
乌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乌塔》,看看乌塔是怎样旅游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2)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感悟中外文化背景和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
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
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
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五)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
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要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
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
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
的精髓。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
生进行框架梳理的过程,因此板书设计除了要注重准
确、简洁性,还应注重提取重中之重。故,我将板书
设计定位:
自理能力强: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泼泼、有责任感
做事有调理、有计划。
五、作业布置(任选2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3、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3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学习网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资源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学习网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平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流程:
一、做调查,激趣引学。
课堂伊始,我先组织大家参与一项调查活动,(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由于此项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情趣盎然。接着出示课件(乌塔),教师富有魅力的解说,(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突出了乌塔独自周游欧洲这一事实,将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激发了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为了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我设定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使学生不仅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感知了课文,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三、再读文,深入感悟
品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请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学习课文,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而提出的学习方法,(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更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互交流,分享收获
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的民主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其次在交流中还要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对“欧洲的了解”这一小节,我则采用专题网站,让学生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精确的数字,清晰的画面,使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我演示完乌塔独身游历欧洲的全程后,学生们一个个“遥感”欧洲之大和乌塔之勇,从而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厉害”。同时发出惊叹:欧洲面积如此之大,面对如此漫长的旅途,一个14岁的小学生,没有任何人相伴,独自一人要走遍这43个国家,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要做多少准备呀!此时学生对乌塔也油然而生敬意。
五、扩思维,深化主题
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请同学们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目的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醒孩子,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逐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时让大家明白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七、拓延伸,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后,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教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此项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的平台,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让领会到教材的真正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二、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课前,就先布置思考这个问题“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 ”可以通过上网、询问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四、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六、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
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
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
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
中国孩子不出家门;
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七、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身上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乌塔说课稿6
一、与文本对话,我喜忧参半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捧读课文,我着实喜欢上了这个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识,让我这个成人由衷地欣赏与佩服。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与外国的孩子竞争呢?这确实令人担忧。
在与文本对话之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我觉得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过,学生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燃起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学法迁移。
1、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指出欧洲,再出示欧洲版图找到德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欧洲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2、出示连接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总结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习方法。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边读边批,写下体会。
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④结合实际,畅谈收获。
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小姐姐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总结时老师引导,乌塔14岁,我们十一、二岁,她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姐姐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乌塔之间的距离,进入情境,同时便于学生将自己与乌塔进行比较。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好不好呢?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认为乌塔这样做非常好的请举手,认为不好的到黑板上写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几条:孤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不安全等。
3、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问题先读书后交流。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作为反方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各组汇报,辩论开始。
⑴自理能力强,能照顾好自己。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4、播放欧洲风情介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大家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看屏幕,出示乌塔的图片,你们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课后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乌塔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最新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乌塔》说课稿: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 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集体交流 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 是 怎样理解? (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 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 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