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资源愈加丰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在生物学教学中,大量的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有丝分裂的过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动态化、直观化,并受到了学生的赞扬。但是,当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却发现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的一道极其简单的题目,竟然只有几位学生做对了。惊讶之余,笔者开始反思: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多媒体课堂,为何教学效果会如此不理想?
一、内容多不等于大容量
笔者执教的是高二生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部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仅内容多、课堂容量大,而且课时有限。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这正是教师所需要的。但是,教师不能把内容多与大容量等同起来。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之间共同探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容量。如果一堂课中,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太多,每个知识点便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有丝分裂”时,笔者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既讲有丝分裂的内容,又涉及一些相关知识。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内容。所以,笔者得出一点体会:真正的课堂大容量就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停地思考、探究、总结,不断地有所收获,并不是内容多就好。教师不如选择某一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挖深、吃透,让学生充分领悟,完全掌握。
二、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虽然教学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但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并不完全符合教师的教学思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应适当地自主开发课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细胞分裂、光合作用时,教师用动画、录像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辩证地看待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一个优点,就是呈现板书的速度较快,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有个缺点,因为幻灯片呈现的时间太短,学生往往来不及记笔记,这容易造成学生只听不记,或只记不听的恶性循环,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放慢速度,多留给学生动脑筋、动笔头的时间,并且开展讨论式教学。笔者发现,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采用“粉笔+黑板”的模式,让板书发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和识记知识重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充分展现学生独特的见解或者暴露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订正,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弄懂。经过教学检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虽然多媒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它的弱势。如它完全依赖于前期的教学准备,灵活性较差,无法记录师生互动交流建构的知识结构,而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所以,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虽然现在新的教学工具层出不穷,但教师还是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正确指引下,努力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并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使其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生物教学反思2
高一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就让学生进行文理选科,而这学期,我承担的是理科班高一10班、14班、1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着务实的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带着对生物学科教学的热爱和追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让每一个同学学有所得。一学期过去了,我想付出的总该会有收获,即便是我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上有所改变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现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现总结如下:
一、课前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而在第一个班的第一个新课时上完之后,我会总结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并且根据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特别是重点班10班期中考后实习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所以针对他们班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将课堂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发表评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锻炼。
三、向老师们请教、观察、模仿。
作为新教师,经验缺乏是我最大的缺陷。为了让自己早日成熟,特别是学期开始时,我很多时候会向各位老师们请教经验,也通过听课、观摩课堂活动等方式去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组内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我经常请教他们关于生物教学的问题,从题目到教学方式等等,老教师的经验大大地充实了我的教学经验,让我在教学上逐渐懂得如何应付各种场景问题。例如课堂上的提问要有针对性,在学生学习状态下滑时可以应用提问,在某些重点问题上也可以用抽问来提高学习专注度。
四、课堂做了一些尝试
我校学生的基础不算好,而且往往都有一些学习障碍,可能是初中长期不良习惯没有得到纠正,导致课堂上不自觉地就会开小差、发呆、睡觉等,降低学习效率。对此,我尝试在课前或者学生状态不好的时候,给其讲一些生物类的新闻,比如“塑化剂”事件、一对黑人夫妇因基因突变生了一个白人小孩等等。或者讲一些笑话,上课时穿插一两句精典网络用语等等。学生很有兴趣听这些,效果很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其上课的压力。由于文理分科之后,每个理科班一周有4节生物科,基本上不仅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而且与上学期相比,还多了一些课时来跟学生评讲练习,对他们知识中的错漏点进行改正补缺。
希望以后还是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除了课堂气氛的调节外,课堂手段的改进等也能做一些新的尝试,从而寻找最好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研讨,提问,分组竞赛,黑板画图、比如头脑风暴等等。
五、充电
充电指教师要自我增值。现实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学问题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学生也不一定就问老师关于某个学科的问题。要当一个好教师,不能要求样样全能,起码对于一些其他科目的基础内容,你也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充分地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教学。生物学科涉及的范围原来就较广,数学、物理、化学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比如本学期学习到遗传定律时,有很多关于数学中概率计算的问题,要讲好这块内容,少不了老师应对数学知识的透彻讲解。
实际上,每当我上课是从生物课内容引用一些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来说明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提高,而且也乐于接受这种综合性的解法。可能因为学生对于科目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少,如果老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加强学科之间联系的教学,学生容易联系起各个学科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简单地讲,教师懂得越多,学生也就懂得越多。
六、不足之处
1、上课的随意性较大,前一两个班的新课总会出现课备得不熟这种情况。
功夫下的不够。
2、知识体系不够建全,老师若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对学生的教学上引导上就容易出现偏差,这要归结于我只掌握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内容,而未能提前将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生物知识提前完整熟悉。
对高考题做的量较少,导致对考点的把握不够好。
3、课程结构还要多做尝试,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还要有时间做一些题目的练习。
学生的基础差,所以知识点我总会尽量讲详细。另一方面就是课程结构上还是思考的不够多,详略不得当。
以上是我对于本学期教学方面的一些反思和认识,经后我要继续强化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认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通过生物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生命。
生物教学反思3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他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可是父亲不许他动,使他充满好奇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表现了作者的天真无邪,情趣盎然。
一、教学效果《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识,善于观察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品质。在教学中,我大力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指导学生划出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分别采用放录音、自读、默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课文表达的意思。《表里的生物》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成功之处读中表情。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三、不足之处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
生物教学反思4
《表里的生物》一文,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语言平实易懂,透露着童趣,符合孩子的需求,很适合学生阅读体会。文章主要讲了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会发声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让读者感受到“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本课教学我还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时,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对并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生物教学反思5
本学期我担任教初一(4)班的生物课。这个班的同学很活泼,应对着天真活泼的面孔,我一向琢磨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爱好。透过近两个多月的学习,我发现这个班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上过初一生物的教师都明白,生物教材以“生命特征”为线索,渗透涵盖了许多物理、化学的名词、概念和原理等知识,教材的编写者无论采用何种表述技巧,都无法0避开诸如“浓度”、“扩散”、“无机物”、“有机物”、“能量”等字眼。而初一的学生对化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不明白,所以我在备课前首先就要作好应急处理,比如: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资料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课前务必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次是: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学习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的资料时,我和学生围绕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我能够将这个问题拓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知识深度。
2、对学生潜力培养的反思如:我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潜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潜力。
3、对学生情感构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再次是:
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总之,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必须要帮忙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对生物课的教学,重在准备,课前课后不断反思,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这样才能让教学变活,使我的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善以后的教学。
生物教学反思6
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生物学教师,为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有必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一、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反思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
反思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了学习材料、时间及空间上的保障;
反思四、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的理解;
反思五、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获得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反思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有对自己的学习以及他人的学习进行了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7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遗憾之处:1、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时,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对并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生物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有富含丰富科普知识的文章,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写出了植物之间的联系。这些事物都是我们农村孩子所经常接触的,但这些道理和他们之间就好像有一层窗户纸,只要轻轻一捅就豁然开朗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让他们采用独立自学的方式进行的。整节课仅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问题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问题二: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理由。在整堂课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成为主体,任由他们畅所欲言,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统统都提了出来,我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和他们共同的讨论研究,让他们的想法和问题在这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认可得到解决,使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又是一节较轻松的课,课后学生又围了过来,说着他们没说完的话,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知道了他们成为主人的喜悦,也感到相信学生等于解放自己!
生物教学反思9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支撑。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我也正在从原来的生物教材中走出来,逐渐融入到了新教材中,同时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往往是狭隘的,不成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坚持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1、加深了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此次生物新课程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就是说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是所有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或者说,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公民素养,不应该以任何理由降低这一要求,而是千方百计创设条件去努力完成的。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不是努力去搞一本生物学的中学用的缩编本,去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是培养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
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 和反思等探究活动。
2、在教学中,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的课程目标涵盖了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综合起来说,也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基本的生物学素养。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
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常常是把知识范畴、难点、重点反复掂量,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因此,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使我认识到生物科学教育作为整体的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注意生物学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跨学科或泛学科性的特点,努力在培养具有全面素养人才上下功夫。
生物教学反思10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二:多一份创意,少一份随意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反思《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
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
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
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
过渡:“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
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
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生死边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激发学生对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
生物教学反思11
第一,对生物学科而言复习时间不够,需要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内容,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生物教材一共三本书,两本必修,一本选修,高二完成了两本必修的学习,选修一本书共五章,暑假补课完成了两章的内容,上学期到11月中旬把选修内容学完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而其它学科在上学期开学时就直接进入第一轮复习了,我们的一轮复习到本学期4月底结束,整个一轮复习战线长,内容多,学生容易遗忘,5月一个月进行专题卷和综合卷的练习,因此时间仓促,效果一般。如果能在3月中旬将一轮复习结束,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二轮复习,再用20天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二,对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调整。
本学期的生物一轮复习资料选择的是衡水中学出的《高考调研》,全书共420页,该书的优点是:
1、含盖的知识点全。
2、考纲知识列的细、全、明了。
3、将选修内容安排到相关联的必修章节中去,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该书的缺点是:
1、个别练习题和例题超纲。
2、每一节后的练习量过大。
3、每一章前的知识网络图不够细,不够全。
所以今后再选择生物一轮复习资料时应注意:
首先,书不能过厚,最好不要超过300页,否则一轮复习时间过长;
其次,每一节后的题量要适中,难题不宜多,综合性过强的题不应该出现,因为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上原本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本该做适当调整,但我在本学年的一轮复习过程中没有对复习资料做大胆的大量删减,基本上是除超纲内容外全书挨个过,所以致使复习时间紧张。
在以后的高三复习中我会精挑细选适量的练习题,在每一章复习完之后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和一次考试,这样就不会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松紧适度,相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进。我除了上习题课以外,其余时间都是从头讲到尾。有些典型例题我在黑板上讲过一遍,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一道题,一部分学生觉得从来没见过,此时我是最受打击的,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是都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的很认真吗?我们的师生问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去听同一备课组老师的课时,我才有了答案,学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听九节课,并且堂堂课老师都会强调“同学们,注意了,这是重点”。
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学生的兴奋点,他们怎么能够做到九节课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听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从头讲到尾,对简单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限时解决,对于重、难点知识在讲之前先告诉他们:“此重点知识将不再重复讲解”,并且设问,在讲完之后对之前的设问进行提问,相信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果。
教学效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学生成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在问我们老师要成绩,所以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果也就是我们这些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所应该努力寻求的目标,通过对本学年教学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相信以后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
生物教学反思12
1、扎实基础,培养生物学素养
历年生物学试题虽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也关注基础知识,对这些知识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的记忆,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由于中考对能力的要求仍然是以知识为立足点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把握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我们的学生不论是在一模、二模,还是在中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都是基础知识不牢固,而近年来的中考生物又十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很多学生认为非选择题答起来很困难,其实有的题目就是书上的原话,所以回归课本,找出每一节的关键词,找出教材完整的陈述观点并加强理解和记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在新课教学还是在复习教学中都要精心指导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指导学生用概念图、表解、纲要等直观图示构建知识体系,为形成基本能力夯实基础,做到心中有书。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2、强调探究,加强实验教学
课本实验是考查的一个重点,不仅考查实验的基础原理,还考查实验过程及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分析等。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实验。在今后,要特别关注实验考查内容,对于课本实验要认真地去做,并且要认真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实验教学重要的不是得到实验的结果,而是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的技巧、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过程,从而对实验进行拓展与应用,所以教师要加强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改进实验。
3、突出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传授新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也是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突出体现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当然,研究性能力的提高不是在考试前做几道题目就能解决的,而应体现在平时的复习中,强化学生的研究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些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
当今科学、生产、社会的重要内容、热点问题无疑也影响到了中考。中考考试说明中特别提到“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研究考纲,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理解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生物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
因此,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如何进行校园生物调查,为调查活动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设计方案的能力。学生明白了调查方案及注意事项后,就开始实地调查、记录、交流、收集资料,让学生做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对调查内容进行整理、统计,使同学们更好地领会如何去认识和研究生物。最后,通过两节课的设计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汇报、整理统计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突出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同时,也试图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理念。
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第二、调查评价可分两方面。
一是小组内互评,让学生根据调查表的认真态度评分。
二是教师应给调查报告做出评价等级和评语。
生物教学反思14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核心。
二、作为教师,教材是必须要全面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
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生物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生物教学反思15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练习导入。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注意练习中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新课内容。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任何一种的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
生物教学反思15篇
生物教学反思1
初中生物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科理科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对理科的学习兴趣和理科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的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
1、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开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开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游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人类传染病的种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常见的一些传染病作如下归类:呼吸道传染病:拜拜飞马流星拳(百日咳、白喉、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消化道传染病:鸡伤病系二虫(脊髓灰质炎、伤寒、病毒性肝炎、蛔虫病、蛲虫病)血液传染病:疟疾流出黑丝虫(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出血热、丝虫病、)体表传染病:沙眼疥疮癣,炭(炭疽病)破(破伤风)血吸与狂犬。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记住了。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灰质和白质、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职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教学反思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在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有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突出学生的“主体”,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了。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 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所能预设的,而是呈现出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性。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4、追求“民主”、“开放”,还要不要“秩序”、“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我们注意到,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开放,一些如上课要发言先举手、不许随便下位子、两手平放坐姿端正等旧的课堂规则被打破了,这是令人欣慰的。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但是,追求“民主”、“开放”,有些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做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老师或同伴)的意见。这时,教师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就会压制这样热烈的气氛,甚至会戴上教学“不民主”、“违背新课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怎么办?首先对“纪律”与“规则”要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反对专制、惩罚等手段,但教学的“民主”、“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生物教学反思3
本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共计两课时,反思一周来的教学,总结如下:
1、关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教材精炼地概括为“鱼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致关重要的`:
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在教学中,除这两个特点之外,为贯穿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我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又拓展了鱼的体形、体色、体表、侧线等知识,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了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模拟探究,学生初次接触模拟探究,对其优缺点认识不够,此处我先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开始探究活动。
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橡皮筋扎得不牢,“鱼”做得不结实,影响实验效果;
二是塑料板不够稳固,需用钉书器多钉几个钉;三是模拟鱼游泳时用手轻轻按住“鱼”的前部,手一定不能用力,否则影响“鱼”向前游动,以上几个方面在教师演示时要强调要求,否则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3、第二课时,我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模式,将问题分成两部分,分别讨论和展示,效果很突出,今后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对模式进行微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教学反思4
时间真快,转眼间一个月已经悄悄溜走。时间的流逝让我感觉到倍加的紧张和压力,因为又即将送走一批毕业生。中途接班和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学生感觉差异好大,尤其在复习的时候有走不动的感觉,如何才能在短时间之内让孩子们的生物成绩大幅度的提升哪,这是我眼前最值得,最应该去深思的一个问题。或许是因为还没有到初三,学生和家长的中考意识一点都不强,似乎生物中考对他们来说好像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要给孩子们不停的做思想工作,从内心上去给孩子们动力。在教学中,我只有不断的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以便使学生扎实好基础知识,提升自己能力,更好的去应对中考。具体还采取了一些方法;
1.扎实严谨、注重基础落实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扎扎实实抓好生物上的一些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如探究实验,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知识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知识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做题方法和良好的做题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因为中考考点复杂,需要学生的综合考虑。
2.联系实际,深化知识
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3.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生物概念框架的科学方法。以便来掌握多而复杂的知识。在课堂讲授中,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在第一轮的复习中,一定要稳抓稳打,扎扎实实,落实到位,知识上层层递进,注重基础,因为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才能取得短时间内巨大的进步。
生物教学反思5
事事有度,适度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在生物教学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知识的广度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蜓点水,收获无几。实践中,要上好一堂生物学课,必须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在尽量讲全、讲深、讲细、讲透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教学,至于什么知识内容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可以略讲,什么内容可以点到即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予以确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
2.教材的难度
教材的难度主要决定于教材中难点多少和性质。难点是指教材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内容。哪些内容容易成为教材的难点呢?其一是教材中内容庞杂,头绪纷繁的问题。如“基因的分离规律”中出现的新术语。其二是教材高度抽象,空间构形复杂的内容。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空间结构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感受能力,如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DNA、蛋白质的结构等,学生往往难以形成正确的'空间形象。其三是教材中以高深理论作背景的内容。例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一章的内容是以实践证据作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有关,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感到疑惑难理解。
生物教学反思6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我们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综上所述,是我进校短时间内的一些反思。今后我将从以上各方面入手,多向各位同仁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教学进行得有条不紊,自己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生物教学反思7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作为一位生物老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就更能让学生深有体会。也要求老师注重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就是一直。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我们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生物教学反思8
《表里的生物》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遗憾之处
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时,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对并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生物教学反思9
学校现在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但同时我更认为,应把个体独立学习放在首位,个体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前提。千万不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依赖。
在生物课堂教学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让学生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我努力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3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在讲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这一节时,便可采用这种方式导入。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孟德尔的生平,由此引出高二阶段所要学习的'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样,学生不但明白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也会想知道孟德尔当时是怎么进行遗传实验的,由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4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它能全面地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思维过程严密,不为情境的暗示左右,不盲从或附和。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问题探究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慎密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和批评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独到见解。
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直觉性和批判性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正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正发挥问题探究的教育功能。
生物教学反思10
11月15日,本人聆听了东方铁路小学孙彦洁老师的一节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课题为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第九册《节日之歌》。该课的教学流程分八块:
①听唱《祝愿歌》,做唱游等活动,感受愉悦、快乐、兴奋的音乐情感;
②从《祝愿歌》中找节日。一是从歌曲联想到的节日,二是从歌词中找出类别节日;
③老师介绍四个节日(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军坡节),并作具体详细描绘,引出学生抢说抢评各类节日;
④听歌曲,说节日。(《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当兵的人》、《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新年好》);
⑤从歌曲中找出以上歌曲的特点。
1、主题鲜明,
2、属祝愿类歌曲,
3、节奏型的相对典型性。同时引出知识点,并就学生演唱存在的不足,从节奏、情绪、内容上做具体引导;
⑥歌词即兴创作;
⑦用自己熟悉或擅长的方式表现某节日;
⑧给表现优秀的组或个人颁奖。
该课的内容流程自然丰满,有创意,加上采用了科学的引导方法,使整堂课效果甚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能让学生从音乐聆听与音乐实践中感受节日的愉悦氛围,做到了身心体验,参与感受。
2、教师使用的方法,适合学生的特点。聆听判断,分组评比,感受节日、分析歌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教师声请并茂,身心投入,进入角色,感染学生。教师的生动表情、亲切的言语,与同学朋友般的交流,是这堂课的最大闪光点。
4、歌词即兴创作,是本课的一个创意。歌词的即兴创作安排在充分体验节日之歌的后面,是节日之歌情感的进一步延伸,发挥了学生的丰富想象是课堂生成的巧妙体现。
5、让学生通过一种方式来表现音乐(节日之歌)的主要情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无论是用那种方式(演唱的、绘画的、朗诵的、舞蹈的),均是学生在课堂基本情感下的.个人才能的即兴发挥,是常规音乐课堂教学难能可贵的。总之,该课课堂气氛浓郁,学生思维活跃,能通过律动的参与体验,让学生愉悦地度过美妙的40分钟,是现代音乐课堂教学,更是新课程所倡导与追求的。
由本课引发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多媒体的运用与农村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权衡。感人,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灵魂。要做到感人,教师的投入并尽快进入角色是关键,不能只是依*制作精良的课件来完成教学。
2、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思考。音乐课应该给学生什么。是对作品的充分学习,还是通过作品的学习获取一种情感?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应引起音乐教师的普遍重视。
3、教学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要有充分的考虑。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内容,有没有作用,学生感受如何?都应慎重考虑。
生物教学反思11
“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看到了它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怎样才能有机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雾里看花”,而这一次执教了《海底世界》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了一些。
一、“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而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时我忽视了这一点,课始利用静态的海面创设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结束时播放视频,学生的兴趣才被激发。)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内容,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1、化虚为实,启发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对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宁静”不太理解,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汹涌”一词,而且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黑暗的海底却有亮光这一奇异的景象,而后,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把课文中一行行独立的词句形象地连贯起来,生动再现,再通过朗读去体会“窃窃私语”一词,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
2、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学生对第四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样子、特点和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借助课件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调控能力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生物教学反思12
在生物教学中新课改所倡导的实验探究式学习,起点高(情境高于教材)而落点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直接或间接源于教材),既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获得性过程。以课内外学生实验、探究性学习与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引导为依托实施本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地位,思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前人做过的实验,学生经过探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把握实验要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热情、机敏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为师者,这一切都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体验到的。一节课下来,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探究过程显得紧迫;对于教师如何更好适应角色转变,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越俎代疱,将学生的探索研究引向既定结论,教师应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引导质疑、探究和创新,使学生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磨炼和提高。
生物教学反思13
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生物教学反思14
初中生物学科是第一次作为中考科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生物科的复习是摆在我们全体生物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如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三个方面去探讨初中生物学的复习方法,并结合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出备考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我们的复习工作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阶段:紧密联系课标,确立学习目标,加强双基教学。
本阶段主要是基础知识导学及综合性的系统复习。我们以填空、流程图、图表提纲的形式呈现书本知识,学生依照这些提示认真看书复习,教师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在这个复习阶段我们主要注重双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帮学生构建好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精选试题,自我检测。
把基础知识换成选择题、或读图、或资料分析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程度。在此阶段我们结合知识点精选试题,讲解的时候举一反三,不搞题海战术。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和进行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第三阶段:分块、专题复习,加强综合能力。
本阶段我们是将相关知识点综合在一起,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考试命题的侧重点,高频点,加以突破。
第四阶段:熟悉中考题路,确定应试策略。
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强化记忆,形成全方位、多角度解题的能力。获得中考有效信息,自我心理调整,确定应试对策。
虽然我们对中考复习花费了很多心血,一模、二模成绩也很好,但是很多同学在中考中并没有去发挥好。我想是因为中考之前的复习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时期,各科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由于学生模拟考试考得还不错,学生这时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到中考前他们反而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没有“要考试”了得紧迫意识。所以如何在学生“疲劳”的状态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想有一下的具体措施:
1、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揉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2、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如果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凡是学生正确的解答我们都给予鼓励和赞赏,注意多鼓励学生。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厌倦情绪,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潜能,每节课的`任务都能较好的完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演讲、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去交流切磋,相互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知识,在实验中发现和认识规律,将知识潜移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成功感、自豪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总结,进而巩固提高,并能运用。然而在复习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能记住知识点,却不会应用知识点。很直白的练习题会做,但碰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会束手无策。怎样帮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提高灵活应对考试的能力呢?在完成了一轮系统复习后,可布置学生出一份综合试卷,并根据学生出试卷的态度、试题质量等给予评分等方法。复习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力求改变刻板机械的复习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主参与、充分展示的空间,想必学生也能逐渐做到会复习,复习好,使所学知识不再停留于课本,而是变为己有,受益终身。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脑力程度存在差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对学生的照顾有时不够到位。照顾大多数学生时,优生没事干的情况也存在。在讨论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多,致使这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
2、学生方面: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懈怠,不集中精力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时,有些学生表现不积极,或者不敢发言,教师应该多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不少学生惯于听教师讲解,懒于思考,这也使得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多少会发生困难。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才会有所创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以适应学校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生物教学反思15
1、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利用概念图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堂课都交融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沟通和碰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学生在活动中以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学习。
2、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探究根的分布规律”创新尝试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整堂课得到了情感的升华。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达到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3、加强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小组分工、管理和记录,关注全面、关注差异,使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合理,更完善。
生物学教学的形象直观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物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称为直观教学。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获及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只从抽象概念和定义出发,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及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再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各种概念和原理。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感知传统直观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
(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在生物学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和运用最合适的直观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这样就把教师的活动目的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把教师所施加的影响构成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如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