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

2023-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白杨》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篇1

《白杨》教学设计

一、智慧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

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关注孩子、关注文本”是语文课的根本,《白杨》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学校地处安徽省平原地区,加之又在县城,学生对白杨、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所以,对体会文意、人物高尚情操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白杨树与建设者们的想通之处,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而且,理解并掌握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更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扫除字词是前提,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在此基础上会读课文,在默读、指名读、快速读的过程中,了解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体会并理解“爸爸”所说的每句话的用意

二、智慧导学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智慧导航: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白杨》。

2、复习词语。强调“疆”的写法。

(二)、感悟爸爸的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白杨树都有哪些特点呢?(交流)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品读课文爸爸的话,分析特点)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爸爸的心是什么呢?而这,孩子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

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那么孩子们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

应该怎样写?

4、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同学们,昔日的戈壁滩是荒凉的(出示第一段),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边疆工作?(交流)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交流

5、虽然边疆的条件这么艰苦,可是爸爸依然选择留下来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相应板书:扎根边疆)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6、为什么接孩子们?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7、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然后再来读课文。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课文至结束)

8、爸爸还有一桩心事,谁明白?交流:为什么沉思?为什么嘴角露出微笑?

小结: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杨树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是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再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三)、拓展写话,借物喻人。

1、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2、相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我们班的“小白杨”也一定能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交流让我们尽情的讴歌他们,请用上:出示:从来就这样()。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说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陶醉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话语里,不管是说“援藏的老师”还是“铁路工人”,不管是说“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还是“默默无闻的护士”,都能正确流利地说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让人佩服。老师深信,我们班的“小白杨”也一定能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五、教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方法与能力】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情感与思想】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难点突破】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题目,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一篇什么的'文章吗?

提示: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可能或者认为是状物的课文,或者认为是写人的文章,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然后引导学生从“物与人”和“物与志”两个方面来学习课文。

二、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白杨”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注意从环境、外形特点抓住相关语句来加以理解。

三、课文的哪些内容是“言志”与“喻人”的?你体会到了作者是在用“白杨”比喻什么样的人?用白杨的特点寄托什么样的志向?

《白杨》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图片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他们身上体现着白杨精神,在祖国发展过程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艰苦工作,正是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我们才得以有现在美丽的生活环境,国家才得以生机勃勃地蓬勃发展。

4、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带有暗示性的语句。爸爸搂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此处沉思以及微笑是因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旁边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小树。这暗示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领悟,他们应该学习白杨什么样的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杨,我想对你说》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的特点,以及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边疆工作者的品质。

白杨是生长在西北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一种植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白杨这种植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坚韧不拔、默默奋斗的品质。在介绍白杨特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对白杨有所了解。在学习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的时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父亲话语中的意思。

《白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白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的边疆,处处能见到一种树——白杨(板书),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也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导学1—3自然段:

1、指名读,问: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没有山、水、人,天地浑黄一体。)

2、看图,问:白杨树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挺秀)像什么?(卫士)

3、指名读。

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白杨还长得高大挺秀,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赞美)

三、导学4—14自然段:

1、过渡:刚才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白杨,那么爸爸眼中的'白杨是什么样子?

2、分角色朗读4—14自然段。思考: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的?找出来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出示:“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填关键词。)

4、白杨甘愿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说明它有一种什么精神?(奉献)

5、指导朗读。提示:白杨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朗读时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呢?(赞美)

6、过渡: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有一批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去建设边疆。这些建设者与白杨有什么相同点?(坚强,奉献精神)

四、导读15—17自然段:

1、问:爸爸仅仅是介绍白杨吗?(表白自己的心)

师:这是借物喻人。

2、自由朗读15—17自然段,讨论:爸爸在表白什么心愿?(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尽管工作、生活条件差,环境艰苦,课从来无怨无悔,希望子女学好本领,将来建设边疆。)

3、“爸爸的这些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只知道……”是什么句式?(并列)

4、问:条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们来?(像爸爸那样,长大后扎根边疆)孩子是未来,是希望。

5、想想说说:在边疆工作条件艰苦,请大家想想,有些同学的父母工作条件也很差,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平时看过的书籍,想想边疆建设者生活、工作条件有多艰苦。

过渡: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边疆建设者的一员“爸爸”这时又在想什么?

五、导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①“又陷入沉思”在想什么?第一次“出神”在想什么?

②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儿女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祖国后继有人。)

2、指导朗读,读出信心、决心、希望。

六、小结:

1、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这节课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赞美建设者)。

板书设计:

白杨

奉献

白杨爸爸

高大挺秀建设者

坚强希望

《白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教具准备:

《小白杨》歌曲磁带。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

1、播放课件。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

3、师导入:美丽坚强的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次走进白杨的世界。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白杨的距离,为学生作好心理铺垫,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板块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

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请同学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体会词语: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体会:高大挺秀;粗壮

3、想像轮廓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品着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杨图,请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吗?

(设计意图:先把握物象,为后面体会精神作好准备,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图画,让学生深刻感受白杨的正直、奉献的光辉形象)

板块四:品读意象,探究白杨神韵

1、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在细细品读中体会白杨的神韵。

1)比较下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白杨树很直。

2)联想具体环境展开述说。

需要白杨,白杨就在xx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当风沙袭来时,白杨xx;当雨雪来临时,白杨xx;当干旱来到时,白杨。

(设计意图:把眼中的白杨深化为心中的白杨。在语言的`训练熏陶中激荡起学生对白杨的崇敬之情。)

板块五:学习白杨,构筑精神家园

1、白杨树在荒凉的戈壁中顽强地生长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还有谁也像白杨树一样,在那里默默奉献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精神?

3、爸爸像白杨,在你们眼中还有谁像白杨?你们愿做一棵白杨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反思

对于“白杨”一文的教学,按课前预设共分为五大板块进行。在预设中,每一个板块都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读、思、体验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创设情境,走进白杨”这一板块中,利用音乐和画面的感染力,让学生走近白杨,认识它驻守边疆,哪里需要哪里扎根的奉献精神。动听的音乐流淌在学生的心上,每个人对于音乐的都感受不一样。当学生听完歌曲欣赏完画面后,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都积极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运用自己掌握的表达方法,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杨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杨的无私奉献,有的感受到了白杨的亲切朴实,拨动学生善感的心灵,掀起学生情感的的波澜,课堂生成自然展现。在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进而勾画出白杨轮廓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充分读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没有?也没有”等重点词语,有意把白杨的外形与白杨生长的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浓浓的情意。在此基础上,让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描绘出来,这无疑又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有的学生动情地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课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力求能使本课有比较浓烈的“语文味”。例如板块四中,利用具体环境展开述说环节,还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谁像白杨等教学预设,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表达等思维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启发中激起课堂生成的美丽涟漪。

《白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加以理解。

2、讨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后,你对白杨树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也可补充课外知识)

2、这节课,我们继续合作学习,来品味课文的'魅力。

二、品味课文内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练习朗读,并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学生自由结合讨论交流。

3、大家学习的气氛很深厚,能不能把你的体会、感受和我们说说?

(全班交流)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学生会爱读,交流中会概括白杨树的特点,可由学生板书。

指导朗读,读出对白杨的赞美。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自己的心。”

学生会爱读,更会思考,爸爸表白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含义。借机指导朗读。

⑶“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成长起来。”学生会爱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中含蓄的深情。

4、小结: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为了赞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使人回味无穷,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三、质疑

看来你们已经深深地品味到文章表现魅力,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需要我们帮忙?

四、朗读练习

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有选择性地练习感情朗读,可以几人合作分角色读,也可以尝试背诵积累。

(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

五、总结课文内容

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总结课堂的闪光点。

《白杨》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二、整合思路

本课要加强朗读指导和,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会用“哪儿……那儿……”“不管……不管……总是……”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了解白杨。

2.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

3.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白杨

1.认识这种树吗?谁来介绍一下它?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白杨的资料。

2.课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板书“新疆”,指导“疆”的写法:“疆”的'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3.同学们,在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1.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2.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估计学生会提出:

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3.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4.播放同步资源里的录像,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5.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出示爸爸的话,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6.适应性强、生命力强概括说就是——

(板书:直、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7.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引导学生明白:白杨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还长得如此高大挺秀。

8.明白了这些,让我们来赞美这些生活在大戈壁上的白杨。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3自然段,相机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9.阅读方法指导: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板书:词——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10.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

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1.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惑呢?

2.懂了,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

3.作者赞美白杨原来是在赞美建设者!

4.我又有心得: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句)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5.师: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6.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借物——喻人)

7.生自由练读,齐读。

8.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9.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指导学生: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就像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学生。

10.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11.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课件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谈感悟收获。

12.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卫士!

13.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

14.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

15.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

1.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2.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3.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赞美建设者!

2.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

1.指名背诵爸爸的话。

2.齐背。

二、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1.出示:这篇文章通过的介绍,表达了爸爸()的决心,以及对()的希望。

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像白杨树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做一个生活上、学习上的强。

三、指导阅读《帐篷》。

步骤:采取范读,自由读,交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口头完成小练笔。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种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背诵。

2.完成小练笔。

3.阅读矛盾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设计】

白杨————借物喻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白杨》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

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白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

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白杨

高直

白杨高大挺秀生长范围广借物

生命力强

《白杨》教学设计 篇11

这是《白杨》一课的教学板书设计。而笔者所在学校的几位参加市评优课的教师恰好也抽签抽到了上《白杨》这一课,我就把上面这一板书设计介绍给了他们,希望能对他们的评优课有所帮助。 几天后,笔者相继听了他们的评优课《白杨》,发现,他们均采纳了我推荐的板书设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运用方法。

一位教师在讲读课文时,一边讲一边自己在黑板上画出白杨,并相继填上白杨的三个特点,当讲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时,教师相应画出心形,并相继填上边疆建设者的心愿。总结时,指出作者借白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的精神,同时板书:赞。

另一位教师则要求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白杨。在讲到白杨的.三个特点时,分别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讲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时,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上心形,同样也请三个同学分别填上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

第三位教师在课前即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在进行到上述过程时,同时要求没轮到板演的学生每人在下发的纸上自己画画、填填,并激励说:看谁画得最好、填得最正确。 纵观以上三种对同一板书的不同使用方法,笔者认为,教师要创造性地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案。同时,从中不难看出第三位教师对创新意识、主体性、全体性等素质教育要义把握得更准,当然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

《白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

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

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⑴近义词:

清晰──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别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界线──分界分辩──辩解沉思──深思

⑵反义词:

清晰──模糊软弱──坚强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

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

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七、探究活动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白杨》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促理解,重点研读描写抒情议论的语段,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和联系。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象征手法。并且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白杨礼赞》

释题:你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二、理清抒情线索

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2、对于这一组抒情句,我们如何美美地读出来?

3、小组讨论后,检测朗读效果。

三、品读文本,分析象征意义

1、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明确:表面写树,其实是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的; 7—8段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一)赏析白杨树的形象

1、作者的感情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

2、说它只是树,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写出了白杨树什么品质?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②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写干,突出了直;写枝,直而紧靠,突出了团结;写叶,向上;写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质朴。

③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要求: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请各位小组长进行读

前指导。

《白杨》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

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性导入

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课件:

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

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

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3、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出示课件:

通过观赏建设者们在边疆建设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他们的非凡行为,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教育和启示。

三、练习题

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别因为什么?

3、后来又微笑了,是因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边疆者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既陶冶情操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分小组进行评比性的朗读。

3、班内选拔性朗读。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高大

白杨生长范围广、适应极强人

有极强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歌颂了那些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此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涨,能够将实际当中知识进行应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时把握中心,使课堂教学扬帆归航。

《白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会写“疆”。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学习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2、3、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学。

3、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

(2)、词语。

(3)指导书写“疆”。

(4)、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白杨的品质。

1、读了课文,作者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还写了什么?从课文哪里能看出来?(13自然段)

2、读13自然段,看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哪几自然写白杨?哪几自然段表白自己的心?(总结过渡句的好处)

3、默读1-12自然段,划出描写白杨的句子,想想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4、交流:(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用四个字概括白杨的特点(高大挺拔),抽生读出白杨的高大。(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这句话写出了白杨的生长地点,文中的白杨长在哪儿?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出示文中的句子“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浑黄一体。”大戈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指导读出大戈壁的荒凉。(语速慢,语调低沉)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白杨树就长在这样的大戈壁上,像这样恶劣的地方,你还能列举吗?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软弱,也不动摇。用四个字概括白杨的特点。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导把“直,坚强”字音读重。

4、总结: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5、生齐读这三句话。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本节课。

2、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拔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下载《白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杨教学设计

    19《白杨》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白杨》。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把课文语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两......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

    《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十册《白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初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 3、背诵爸爸......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青新小学 陈欢 【教学目的】 1、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城关街道小学 田海兰 一、教学背景 1.学科:语文 2.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积累与运用上已初步具有了语言分析理解的能力,基本能......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郑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课文4--16自然段,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爸爸的心愿。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3、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白杨 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两个生字,领悟“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等词语。 2、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