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调查报告5篇

时间:2019-05-12 01: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关于“开展数学创新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9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临潼区

调查对象:3-6年级学生及全体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式

调 查 人:

一、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为了解师生对数学创新学习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培养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创新能力,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研究,使研究能够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我对南韦小学师生进行了“开展数学创新学习”的抽样调查。具体调查目的一:通过调查学生接触创新学习的基本情况,为小学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提供可供参考资料;调查目的二:通过调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借鉴、采纳和普及创新教学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创新教学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依据;调查目的三:通过对学校创新教学现况的分析、总结,探索一点开展数学创新教学活动的方法、途径,找出与工作设想的差距,为正式实施工作设想的决策服务。这次调查力求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

3、思维能力;

4、影响创新的因素。对教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2、对教学目标的看法;

3、对成功的教学的标准的理解;

4、采取的教学方法。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45.5%的学生感到学习兴趣不高;20.3%的学生感到乏味、单调又无可奈何;8.8%的学生感到头疼、厌烦;而只有26.4%的学生对学习颇有兴趣。这种学习现状令人担忧。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内容太枯燥;(2)题海战术太累人;(3)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少;(4)教师教法单调无法吸引人;(5)基础差跟不上。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2、学习方法方面。(1)课前预习方面:38.1%的学生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46.6%的学生很少预习;6.9%的学生从不预习;而只有8.4%的学生能长期坚持预习。从调查可看出,大多数学生还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这就造成课堂上学

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而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更不用说培养其创新能力了。(2)理解记忆方面:38.9%的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能随时总结、寻找记忆方法;15%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记忆方法,而且能够灵活应用。而有46.1%的学生记忆力差,多停留在经验记忆、机械记忆上,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而这样一味地死记硬背,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3)课堂讨论、发言方面:积极参加讨论,是发展与培养思维的重要方法。积极参加讨论,可以从别人的思维中吸取营养,变成自己的创新思维,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集思广益。但在调查中我发现:在课堂有时参与讨论,但浅尝辄止的学生占了30.2%;高达39.4%的学生只在老师要求时才参与讨论,在老师抽到时才发言;还有12.9%的学生从不参与讨论,不习惯发言;只有17.5%的学生经常与别人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

3、思维能力方面。(1)掌握思维方法:对于创新思维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听说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学生占了36.4%;想掌握一些思维方法,但教材上没有,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占到55.4%;而只有8.2%的学生不仅知道,而且能在学习上应用。学生获得思维和学习方法的途径主要有:老师课堂渗透;阅读有关书籍;主动向人请教;班级经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求新、求异、综合、发散等思维方法。(2)给老师提问题:敢于给老师提问的占18%;35.1%的学生有时敢,有时不敢;32.9%的学生不敢问,17%的学生无问题可提。在对发问的看法上,85%的学生认为提问对搞好学习很重要,那为什么他们不敢提出问题呢?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信谈不上创新,而通过创新更能激发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态度要和蔼,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3)本次调查显示,有23.5%的学生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表示原封不动地接受,只有33%的学生时常表示怀疑;当某位同学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36.6%的学生选择“沉默”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54%的学生与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时怀疑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创新。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被认为是创新思维的4种主要障碍。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存有4种障碍的状况没得到根本性的转变。(4)关于老师上课精讲的时间。12.5%的学生说上课全讲,48.9%的学生说30分钟以上;31.5%的学生说一半时间左右。从中可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使思维停滞不前。

4、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1)应付考试。68%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过多的考试,束缚了思维,使学生陷入了“应试模式”;还有21.1%的学生认为学习中的许多知识只为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根本用不着或已过时。所以为考试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2)害怕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32.8%的学生认为老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因此,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在学生面前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思考,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压力,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有创意的想法,甚至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统统倒出来。

(3)不能公正评价。92.4%的学生认为,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是极端不可取的,它只能激励较少数同学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被挫伤了,并且会使有些学生自暴自弃,因为成绩不好,就破罐子破摔;因为破罐子破摔,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可说是典型的恶性循环。而且,长期下去,它还会阻抑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1、对数学学科的认识。98%的教师认为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数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可见,教师对数学学科有着高度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对学生起到巨大的帮助。

2、对教学目标的看法。教师认为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依次为:探索意识、各种能力、解决问题、系统知识、培养兴趣、与人合作、自信心、德育目标等等。可见,教师们在继续重视系统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意识、解决问题、各种能力也都被看作重要的目标,这将有利于教师积极研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3、对成功教学的标准的理解。教师普遍认为成功的教学应该表现在:学生爱学、会学,课堂气氛活跃,联系实践紧密,学生乐学了。可见教师们不再把“学生学会了”即学会学习内容作为唯一的要求,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等。

4、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常采取的教学方法依次为:探究、实际操作、讨论、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其他方法。同时教师都同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要让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有更多练习的机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交流,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三、建议和对策 :

1、创设和谐氛围。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角色定位”,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互动。把微笑带给学生,把激励带给学生,把成功带给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无所顾虑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学生沉浸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引导他们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转变为创造过程和实践过程。

2、开发课程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和理想归宿,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自己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科学、合理地挖掘生活资源,在生活中选取和重组教学内容,把有限的数学知识融于无穷的生活实情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里探索,在生活空间中感知。

3、培养问题意识。创新始于“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寻得正确的解答,而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创新思维,形

成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4、优化教法选择。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讨论交流和创造发现等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学习新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地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尽可能有自主获取知识的机会,在提问讨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5、强化学法指导。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实施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把数学学习过程转化成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年龄特征的学习模式。

6、注重课堂延伸。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促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为了解师生对数学创新学习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培养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创新能力,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研究,使研究能够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我对南韦小学师生进行了“开展数学创新学习”的抽样调查。具体调查目的一:通过调查学生接触创新学习的基本情况,为小学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提供可供参考资料;调查目的二:通过调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借鉴、采纳和普及创新教学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创新教学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依据;调查目的三:通过对学校创新教学现况的分析、总结,探索一点开展数学创新教学活动的方法、途径,找出与工作设想的差距,为正式实施工作设想的决策服务。这次调查力求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

3、思维能力;

4、影响创新的因素。对教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2、对教学目标的看法;

3、对成功的教学的标准的理解;

4、采取的教学方法。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2、学习方法方面。(1)课前预习方面:38.1%的学生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46.6%的学生很少预习;6.9%的学生从不预习;而只有8.4%的学生能长期坚持预习。从调查可看出,大多数学生还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这就造成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而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更不用说培养其创新能力了。(2)理解记忆方面:38.9%的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能随时总结、寻找记忆方法;15%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记忆方法,而且能够灵活应用。而有46.1%的学生记忆力差,多停留在经验记忆、机械记忆上,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而这样一味地死记硬背,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3)课堂讨论、发言方面:积极参加讨论,是发展与培养思维的重要方法。积极参加讨论,可以从别人的思维中吸取营养,变成自己的创新思维,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集思广益。但在调查中我发现:在课堂有时参与讨论,但浅尝辄止的学生占了30.2%;高达39.4%的学生只在老师要求时才参与讨论,在老师抽到时才发言;还有12.9%的学生从不参与讨论,不习惯发言;只有17.5%的学生经常与别人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

3、思维能力方面。(1)掌握思维方法:对于创新思维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听说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学生占了36.4%;想掌握一些思维方法,但教材上没有,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占到55.4%;而只有8.2%的学生不仅知道,而且能在学习上应用。学生获得思维和学习方法的途径主要有:老师课堂渗透;阅读有关书籍;主动向人请教;班级经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求新、求异、综合、发散等思维方法。(2)给老师提问题:敢于给老师提问的占18%;35.1%的学生有时敢,有时不敢;32.9%的学生不敢问,17%的学生无问题可提。在对发问的看法上,85%的学生认为提问对搞好学习很重要,那为什么他们不敢提出问题呢?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信谈不上创新,而通过创新更能激发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态度要和蔼,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3)本次调查显示,有23.5%的学生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表示原封不动地接受,只有33%的学生时常表示怀疑;当某位同学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36.6%的学生选择“沉默”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54%的学生与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时怀疑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创新。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被认为是创新思维的4种主要障碍。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存有4种障碍的状况没得到根本性的转变。(4)关于老师上课精讲的时间。12.5%的学生说上课全讲,48.9%的学生说30分钟以上;31.5%的学生说一半时间左右。从中可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使思维停滞不前。

4、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1)应付考试。68%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过多的考试,束缚了思维,使学生陷入了“应试模式”;还有21.1%的学生认为学习中的许多知识只为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根本用不着或已过时。所以为考试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2)害怕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32.8%的学生认为老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因此,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在学生面前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思考,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压力,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有创意的想法,甚至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统统倒出来。

(3)不能公正评价。92.4%的学生认为,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是极端不可取的,它只能激励较少数同学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被挫伤了,并且会使有些学生自暴自弃,因为成绩不好,就破罐子破摔;因为破罐子破摔,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可说是典型的恶性循环。而且,长期下去,它还会阻抑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1、对数学学科的认识。98%的教师认为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数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可见,教师对数学学科有着高度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对学生起到巨大的帮助。

4、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常采取的教学方法依次为:探究、实际操作、讨论、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其他方法。同时教师都同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要让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有更多练习的机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交流,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三、建议和对策 :

1、创设和谐氛围。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角色定位”,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互动。把微笑带给学生,把激励带给学生,把成功带给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无所顾虑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学生沉浸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引导他们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转变为创造过程和实践过程。

2、开发课程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和理想归宿,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自己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科学、合理地挖掘生活资源,在生活中选取和重组教学内容,把有限的数学知识融于无穷的生活实情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里探索,在生活空间中感知。

3、培养问题意识。创新始于“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寻得正确的解答,而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4、优化教法选择。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讨论交流和创造发现等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学习新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地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尽可能有自主获取知识的机会,在提问讨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5、强化学法指导。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实施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把数学学习过程转化成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年龄特征的学习模式。

6、注重课堂延伸。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促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

提要:围绕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我于20xx年3月起深入部分小学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不理想,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更多的是忧虑。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的落实在我市、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任重而道远。课改的需要与现实的差距还很大。

我市于20xx年下学期开始试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组织了四轮培训,二年多来,新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得怎么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于20xx年3月起深入学校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调查。共走了25所学校,听课86节,走访教师百余人。总的感觉是有喜也有忧。

成绩

在课改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学生的思想在变、学习方式在变。这是可喜的一面。体现在课堂上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1、变课前铺垫为情境导入。

过去我们的数学教学通常是由复习引入新课,学生感觉每节数学课只与数字和运算符号打交道。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产生一种厌倦感,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现在不同了,许多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入新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变得爱学数学,想学数学了。

2、变远离生活为走近生活。

几十年来,我们的在校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不知他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这是因为我所教的数学远离学生活。而现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所看到的数学课是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气息非常浓。我感觉到数学课已经走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离他们那么遥远;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走进课堂就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写个不停,学生只是静静地在听数学。这是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教学方法。现在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学生在做数学了。这正是新的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问题

成绩是喜人的,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忧虑。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差异很大。总的情况是年轻的教师比年老的教师好;城区、厂矿比农村好;参加过培训的比没培训的好;低年级教师比高年级教师好。总之,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级第八册有一个内容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这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掌握统计知识,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东大街”等地名,这只是给学生一个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居住地所分布的情况编一个例题,数据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由然而生。象这样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们在调查中感觉到,教师大多是死搬教材,没有一点灵活性。过多地受制于教材,书上怎样写,他就怎样教,一成不变,缺乏生活气息。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真正要义,老师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展开讨论。往往是学生还没开始学习,教师就叫停下。完全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给听课者看,使得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给人以做秀的感觉。

我们不应将“新”与“旧”看成区分教学方法的“好”与“坏”的主要标准,不能采取极端主义态度,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某些教学方法。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更为明确地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方法有它的优点,时髦的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深入地去认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才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要动不动就合作,动不动就讨论。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一理念老师们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课堂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不分年级,不管问题的难与易,都用表扬他,顶呱呱;你真棒;你真行;奖励五角星和大红花等予以表扬。过多的、廉价的表扬无异于捧杀。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只见老师讲课,不见学生动脑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这离新课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中发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超过40%的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看见教师不断地在说,看不见学生在动口、动手。课堂上静悄悄的,看上去课堂纪律很好,有序,可是学生并没有积极在思维,是被动在学习,有一种被教师牵着走的感觉。这种安静严重却制约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是与新的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6、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事实上,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几人做到这点。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似乎惧怕学生出错,尤其是公开课,一旦学生出错,教师就马上捂盖子。唯恐因此而打乱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课堂是出错的地方,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就不正常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生都会了,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学生出错了,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问题说完,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这才是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所应具备的态度。

总之,从上述情况来看,我们的课改任重而道远。

分析

课改在我市实施已有二年多时间,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没能真正得到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改了几十年,改来改去还是这个样;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上面的领导为了推销教材而作的宣传,是糊弄人的。因此从思想上就没有把课改当回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新课程培训虽然进行了四轮,但对每个教师而言,也许就一次,回到学校后就再没有学习,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见过《课标》,仅凭几天的大课学习,怎能透彻地理解《课标》所蕴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如何去实践了。

3、教师年龄偏大

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这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可真是爷爷奶奶教小学。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区几乎找不出年轻的数学教师,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同时,思想也已成定势,很难接受新鲜事物;还有些老教师认为,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改不改都是教书。改革那是年轻人的事。大年龄的教师在我市小学数学讲台上算得上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4、年轻教师同化现象严重。

青年教师本应是“课改”的生力军。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学校老年教师居多,进取心不强,学校很难形成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不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使得她们在思想上过早地老化,惰性,不思进取。自然影响到她们的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中,缺乏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也就成为必然。课改的落实也就势必受到影响。

5、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小学教师要什么都会教,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样样都会,势必样样都不会,更谈不上精。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就小学数学而言,几加几,我相信人人都会,收废品的也会,可是要教好数学却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师来教小学数学也不一定能胜任,何况其它学科的呢。不专就不便于教师钻研业务,自然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今年教语文,明年教数学,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怎么去专啊,教师也不适应。不用说精通,就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数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师参过数学培训后,回到学校却改教语文,而参加过其它的培训的老师却来教数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过任何培训,手中又没有《课标》可学,这又如何去理解新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的理念呢?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不有说新理念的贯彻,就是常规教学都已很成问题。

建议

1、加强基层教学研究

切实加强以学区和学校为单位的教学研究。要实实在在地坐下来研究问题,不要形而上学,重形式,走过场。那种只听课,不讨论的研究活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理论源于实践,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连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呢?因此,在现阶段,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理论学习。学区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3、尽快充实师资力量

新课程理念要靠教师去落实,相对而言年轻人在这方面有热情、有开拓精神,接受新鲜事物快。而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已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作宏观控制,尽快充实小学数学师资力量。

4、切实稳定教师队伍

要使新课程得到很好的落实,切实稳定教师队伍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师今年教这科,明年教那科的现象必需得到根植。只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才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新课程的落实;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2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四、2

学习成绩18

计算能力20

课堂自主活动量24

创新能力15

年级五、2

学习成绩19

计算能力22

课堂自主活动量23

创新能力15.2

年级六、1

学习成绩20

计算能力24

课堂自主活动量24.5

创新能力16.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和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于20xx年7月进行。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共收到30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

问卷共有十五个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来看,80%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80%的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可以看出,55%的学生有在学习新内容之前主动预习的习惯。可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不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自发地思考自己想学什么,提出问题,70%的学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可以看出,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学生非常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理解新知识,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70%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的.学生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习惯于学习新知识后进行总结,80%的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做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可以主动找同学老师解决。40%的学生有时可以。如果不了解知识,可以主动问老师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认真思考,多动脑,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70%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一般是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70%的作业做得不认真,只有30%的作业做得有意识,说明学生的有意识学习并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能够独立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的教学。

五、调查结论: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应该得到充分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尽可能主动学习,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必须靠高效课堂来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但这一理念要内化成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却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现象,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只见老师讲课,不见学生动脑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6、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

7、分层教学落实不到位,习题设计没有梯度,致使好学生吃不饱,浪费了宝贵时间,而落后学生又跟不上,丧失积极性。

课堂容量较小,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缺乏认真研究,内容设计较少,又没设计上足量的练习题,致使课堂容量小,课堂后半部分师生无事干。

教法不灵活,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在讲解、分析、提问,牵着学生走,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活动的时间少,体验不到成功的愉快,不能够主动学习。

电教手段效果不好,作用代替小黑板,动变内容少,起不到突破难点、直观思维的作用。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追求高效课堂。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

什么是高效课,简单地说,我们所探求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效率高、效果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课堂教学,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教学。即所用时间与完成任务量成正比,教师要在限定时间内让尽量多的学生学会、掌握尽量多的知识。

2、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益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能将知识和能力延伸迁移,会学、善学、乐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3、高效课堂教学应包括“高效地教”和“高效地学”两部分。教师在进行“高效地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激情愉悦“高效地学”。

如何做到高效愉悦教学:

要真正做到高效愉悦教学,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下功夫,并且贵在坚持,常抓不懈。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向教法改革要高效

新课程理念倡导“分类要求、分别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应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的知识内容,一节课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实践、实验、讨论、辩论、思考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向组织教学要高效

组织教学包括课前与课中两方面。课前组织教学包括: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前或教室内站好,一是组织学生到教室坐好,并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二是自己心中默默整理一下讲课思路,这样,师生都做好课前准备,进入教与学角色速度自然就快了,效率就高了。而在课中组织教学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环节的合理设计,二是学生学习秩序的管理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是否高效。

3、向基础教学要高效

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点拨,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活动感悟,只有夯实基础,一步一个台阶,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4、向学生自我管理要高效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更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群体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好方法。我校实施的小群体管理,能促使小群体内好中差学生兵教兵,兵强兵,达到共同进步,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

5、向教师魅力要高效

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是优质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教学生学习,自己首先要善于学习,要有不断成长的渴望,不但向书本学习,更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技能,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提升教学艺术水平。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完美的做人品格,公正的做事品格,以及坚强的意志品格,用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7、向情感管理要高效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注重与学生沟通,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认同你、亲近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互合作学习,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8、向集体智慧要高效

新课程理念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变成自己的教案,可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集体智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都要对班级负责,每个人都有管理班级的义务。所有的科任老师形成一个班教导组,拧成一股绳,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让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级学风正,自然能提高课堂效率。

9、向精选、分层设计练习要高效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筛选课内外作业,设计一些与当堂所讲内容相关的典型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避免了习题的机械重复,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还能突出重点,保证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外,学生有差异,统一布置作业,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作业要分层布置,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再嵌入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理论水平,科学的教学方法,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篇二:

课改,教育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现将本学期调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情况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动并促进我市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佳木斯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有哪些变化?11月,小学部分三组深入到全市各小学进行调查。

我们这一组一行5人,先后进入佳木斯第六小学、郊区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实验校、东风区松江小学、二十三小学、农垦小学等7所学校,平均每人听课14节,并查看、收集了教案、作业、试卷。

从总体上看,老师们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教学的独特风格有所显示。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方向稳步发展。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感触最深的`是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变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表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阳光开朗的气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师组织折纸、填图等操作性活动,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发展:线段、长方形、圆等,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师与王丽丹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佳二十三小李玉荣老师“珠心算”一课,展示了数学课堂灵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师的《可能性》教学,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学习任务单”后,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孩子们分工明确,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王亮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导入精彩,从教学楼照片抽象出基本图形,情境生动、贴近学生。导入部分的铺设、面积公式复习等,关注了各层面学生发展。发挥了“小班额”优势,学生数学思维处同龄孩子领先地位。生生间的深层次互动得益于王老师的独特教学艺术。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能让我说说自已的想法吗?”“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在十五小,所听课题是:《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探究欲望较强;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农垦小学张海虹老师、王英涛老师、赵健老师、赵化连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得益于校长、主任办学理念新与创新意识强。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东风区松江小学王桂凡老师的《笔算除法》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说、试商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标》学习还需加强,加强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2、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调查中我们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吃得不够透,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新知识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现,分散出现的不少。很多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思考、认识与理清。

3、情境的理解与创设有待于提高认识。

情境教学被教师们所钟爱。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表现在:情境与数学内容关联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情境含有数学思考,但老师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当,挖掘不够深刻。缺少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4、评价。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及时,但,激励作用不足。重结果,忽略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对发展性的评价的理解有所欠缺。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它的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少用简单、结论性的语言。

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慎重,教师必须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4行7字诗中含有字的个数,一名孩子汇报说:2X4加5X4我得到28个字。教师评语说:“错了,老师的要求是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你没有按老师要求做。”课后与老师的交流改进建议:激励为主;先肯定孩子把诗歌分两部分后求字数是很好的办法。之后,再追问孩子:如果用7的口诀,你怎么做?这样一来,即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关注。

5、作业。教师都能及时、认真批改。还可有所创新与突破,教给学生科学的作业方法;比如:可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簿”,将错题原原本本的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标注,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类似的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也可尝试学生编题,互评、互批等。开放性作业与评语、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设等,我们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努力。

6、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语言是数学思维活动体现的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外显,如何让学生把思考表达清楚?教师的重视与培养是关键。

三、下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的自觉认识与自觉行动很重要。教师应该有成长自我的认识,加强读书学习。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是需要被认可。当领导的,做我们教研员的都要给老师们以积极的关注与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这块的阵地,加强集体备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关键是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注重具体操作层面内容的研究和专业引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

3、专题研究,扎实实验

近十年课改的实验,趋于成熟。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老师们的心中,进一步把课改的实验进行优化。比如: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空间与图形部分有效地经历过程性学习,包括概念性教学的突破,计算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等等,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有效性,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我们要上下结合,齐心共进,扎实实验。

4、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普通老师快速成长起来。

5、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必须靠高效课堂来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但这一理念要内化成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却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现象,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只见老师讲课,不见学生动脑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6、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

7、分层教学落实不到位,习题设计没有梯度,致使好学生吃不饱,浪费了宝贵时间,而落后学生又跟不上,丧失积极性。

课堂容量较小,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缺乏认真研究,内容设计较少,又没设计上足量的练习题,致使课堂容量小,课堂后半部分师生无事干。

教法不灵活,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在讲解、分析、提问,牵着学生走,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活动的时间少,体验不到成功的愉快,不能够主动学习。

电教手段效果不好,作用代替小黑板,动变内容少,起不到突破难点、直观思维的作用。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追求高效课堂。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

什么是高效课,简单地说,我们所探求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效率高、效果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课堂教学,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教学。即所用时间与完成任务量成正比,教师要在限定时间内让尽量多的学生学会、掌握尽量多的知识。

2、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益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能将知识和能力延伸迁移,会学、善学、乐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3、高效课堂教学应包括“高效地教”和“高效地学”两部分。教师在进行“高效地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激情愉悦“高效地学”。

如何做到高效愉悦教学:

要真正做到高效愉悦教学,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下功夫,并且贵在坚持,常抓不懈。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向教法改革要高效

新课程理念倡导“分类要求、分别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应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的知识内容,一节课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实践、实验、讨论、辩论、思考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向组织教学要高效

组织教学包括课前与课中两方面。课前组织教学包括: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前或教室内站好,一是组织学生到教室坐好,并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二是自己心中默默整理一下讲课思路,这样,师生都做好课前准备,进入教与学角色速度自然就快了,效率就高了。而在课中组织教学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环节的合理设计,二是学生学习秩序的管理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是否高效。

3、向基础教学要高效

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点拨,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活动感悟,只有夯实基础,一步一个台阶,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4、向学生自我管理要高效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更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群体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好方法。我校实施的小群体管理,能促使小群体内好中差学生兵教兵,兵强兵,达到共同进步,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

5、向教师魅力要高效

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是优质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教学生学习,自己首先要善于学习,要有不断成长的渴望,不但向书本学习,更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技能,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提升教学艺术水平。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完美的做人品格,公正的做事品格,以及坚强的意志品格,用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7、向情感管理要高效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注重与学生沟通,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认同你、亲近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互合作学习,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8、向集体智慧要高效

新课程理念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变成自己的教案,可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集体智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都要对班级负责,每个人都有管理班级的义务。所有的科任老师形成一个班教导组,拧成一股绳,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让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级学风正,自然能提高课堂效率。

9、向精选、分层设计练习要高效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筛选课内外作业,设计一些与当堂所讲内容相关的典型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避免了习题的机械重复,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且还能突出重点,保证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外,学生有差异,统一布置作业,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作业要分层布置,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再嵌入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理论水平,科学的教学方法,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7

一、心理轻视,思维出现偏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

学生的解法有两种:

①12÷3 = 4(米)

②12÷(3 + 1) = 12÷4 = 3(米)

以上两种解法中,解法①是错误的,解法②是正确的。

出现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根本没有仔细地去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锯成3段”,所以出现“12÷3 = 4(米)”的错误结论。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简单的情景图,以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给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心理畏惧,信心自我丧失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起来,不想再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题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学生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选择放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例如: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 、×或÷,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学生的填法有:

①2 + 2 - 2 = 2

②2 - 2 + 2 = 2

③2×2÷2 = 2

④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减计算或只含乘、除计算,都按规定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符合题目要求,结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计算,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题运算顺 序的干扰,部分学生把它的运算顺序定势地理解为2 + 2 = 4→4÷2 = 2。这是明显的运算顺序上的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的教学,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教给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要正确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四、思路狭窄,思维焦点错位

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焦点转移到关键条件上,导致思维焦点错位,便会使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例如:运一堆煤,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3吨的小货车运了5次,还剩2 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只有把大货车运的这一半先求出来,再和小货车运的3×5 + 2 = 17吨相加,才能解决问题。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

看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分析题中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8

一.引言:

数学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想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优越的符号,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现代数学.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符号意识”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标准修订稿》将符号意识界定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也就是说,符号可用于表示,符号间可以运算和转换.此外,《标准修订稿》还突出了符号意识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号可以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国外学者认为符号意识包含对符号本身的认识,符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符号表示所蕴含的意义,能够用符号进行运算和转换,并能用符号去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首先要了解学生符号意识现状。所以本次调查就是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级学生中符号意识现状,年级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符号意识与数学成绩之间是否相关?调查分析符号意识能力以及阻碍符号意识正确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培养符号意识奠定基础。

二.方法

(一)被试:在本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取一个教学班。分别发放问卷25份。选取被试对象时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本人数学成绩情况,性别情况。

(二)形式:本次调查采用抽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教师不加干预,学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关于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符号表示,符号运算两方面内容。

三、结果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1.调查表明,五六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对于独立的数学符号能够清楚的说出符号的名称和含义。说明对于仅仅需要机械记忆的符号记忆较牢固。

2.符号表示能力中对于用符号表示数,完全掌握,对于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方面能力较差,例如对于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律的理解较弱。

3. 对符号的解释能力, 如代数式的意义,方程的意义显得极为不足。对于符号的几何解释基于具体情境稍好。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符号意识与数学教材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学生比较关注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对于非本学期学习内容普遍不关注,知识遗忘严重。

(三)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

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四)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试对象的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呈现数学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符号意识并不强烈。数学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具有的符号意识相反更加好。此问题值得深思。

四、讨论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本校学生对于符号意识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浅表层次,没有深入理解作为该符号代表的深一层更加本质的含义。例如数学符号“π”。六年级学生很清晰的认识表示圆周率,写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写出是3.1415926;但是无一人没有能够深层次的答出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的50份问卷中仅有1份,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够仅仅教会2+3=3+2。还要从培养符号意识的角度高度出发,先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具体的.例子,在启发是否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些例子。决不能简单告诉学生用字母表示。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数学符号“0”五六年级学生都从0联想到的表示没有,五年级学生认为它表示最小的偶数,表示非正非负。六年级学生的答案就比较丰富0表示原点,正负数的分界线等。说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符号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剪刀差。我认为主要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由于学习内容的编排,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数学学业成绩较好学生不需要借助方程这一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忽视自己符号意识的养成。这是此次调查中较为意外的情况。值得任教教师深入反思。

五、结论:

1、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学生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符号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这就是符号感).符号意识就是在这种直观感觉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学中,要借助于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转换的能力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

3.教学中,要讲清符号的由来、本质和意义.教学中应通过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表示及其意义,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将符号意识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逐步发展.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们都不可以轻易否定,应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的主动提问。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问”有依托。

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老师有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都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所选择,灵活处理:对于比较简单的或是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的老问题,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或相互问答,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节课重点、要点、难点的新问题,要把它板书出来,重点讨论解决;对于那种也是新问题,然而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是比较复杂然而目前又不学习的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旁边,鼓励孩子们课下研究。这样处理层次清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且既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心理上获得满足。

2、注重操作,使学生“问”有途径。

在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提出有时是在他们计算或是操作中产生的。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方法和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节课时,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432÷4,并对算式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用竖式验证,看看估算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在计算时提出“十位上3除以4不够除,怎么办?”“十位上不够商1,怎么写商?”“商该是几?”的问题,这其实正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的求知欲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协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问题”,学习时心中有目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随问题油然而生。又如:在“面积单位”的练习课中,学生通过用单位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大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过程中,提出并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问题,进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的计算方法。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学会了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方法。

三、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善问”

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本质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善于从同伴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向同伴学习,学习同伴优秀的`思维品质,学习同伴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孩子们之间互相受到启发,一同进步,共同发展。这些离不开教师的“两个意识”和“四个策略”。

1、两个意识。如果说在培养学生“会问”的过程中,老师的“民主意识”和“问题意识”很重要的话,在培养学生“善问”的过程中,这两个意识同样重要:只有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的和学生交流,心理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学生才“敢问”、“会问”、“善问”;同样的,老师要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能灵活地做出处理,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走向“善思善问”。

2、四个策略。这里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问”的目的。

(1)、投石问路,确定教学目标的质疑――质疑课题。例如:教学《年月日》时,由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进而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字来揭题,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加强知识联系,学会研读教材的质疑――质疑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质疑,也是一个培养“善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简洁文字表述,诱发新邃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从而提高对教材的研读兴趣,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探究兴趣。例如:从观察年历卡2月份的天数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后,请学生研读教材结语:“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结合教材注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引导学生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结果有学生提问“‘通常’和‘一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通常’?”“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那一年是不是闰年呢?”……一个个问题既激起了学生精读教材、读透教材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以极大的热情投如到接下来的科普知识介绍中。

(3)、训练思维能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质疑――质疑解法(或算法)。教学中,注意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更多的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算法进行反思和质疑,促使学生优化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根据场景列出算式:28×1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结果“336”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算法:①估算。因为28×10=280,所以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②口算。结合情境有先算半年的28×6=168,168×2=336;有先算一季度的28×3=84,84×4=336;有先算10个月,再加2个月的28×10=280,28×2=56,280+56=336;还有按一份奶30元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30×12=360,2×12=24,360-24=336,③笔算。不同的学生能够列出三种竖式,而且自主探索的结果还都对,只是过程有简有繁。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质疑、反思:为什么这样算(或写)?这样算(写)的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那种更简便、更清楚?更易于理解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流畅性得以体现和。

(4)、学用结合,落实应用意识的质疑――质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冲突,这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要适时引导。例如:结合平均数的知识,让学生判断下列说法哪些不合理,为什么?①身高145 cm的小明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池塘游泳,不会有危险。②小力8步走了520cm,平均每步走65cm。③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2球。④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kg,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kg。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而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也得以落实。

总之,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好问的天性,这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在数学课堂上把时空让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的提出一些喜欢研究的问题共同探索。那么,“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的现状将会改观。通过这一年多的实验,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意识浓了,在部分学生身上还显现了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理的学习品质。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0

一、调查思路与基本工作

为了解全市在职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市目前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现实状况,20xx年秋学期市教研室小学数学组设计了一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在了解了教师基本情况的同时,对他们共同关注与思考的一些议题进行了问卷,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报告。我们期望通范文§中国w'w'wfan'wen'c'n.com过本次调查分析,使我们今后的教学研训工作能够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促进我市的小学数学教学事业能够循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以此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性别 人数 年龄 人数 学历 人数 职称 人数 荣 誉 称 号 人数

男 238 30岁以下 133 高中 2 小二 9 金坛教坛新秀

5女 278 30-39岁 237 中师 67 小一 132 金坛骨干教师 16

总计 516 40-49岁 91 大专 309 小高 339 金坛学科带头人 1

150岁以上 55 本科 138 中高 8 常州教坛新秀 1

无职称 28 常州教学能手 6

常州骨干教师 29

常州学科带头人 15

上表统计的是今年任“教学班”的数学教师基本情况,从表中可知:现任“教学班”男教师人数占数学教师总数(以下简称为:总数)的46.1%,女教师人数占总数的53.9%;在各年龄段中,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25.8%,30—3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45.9%,40—4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17.6%,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10.7%,可以看出数学教师中40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总数的71.7%;在学历中,“高中和中师”教师人数占总数的13.4%,“大专”教师人数占总数的59.9%,“本科”教师人数占总数的26.7%;在职称一栏中,“小二”人数占总数的1.7%,“小一”人数占总数的25.6%,“小高”人数占总数的65.7%,“中高”人数占总数的1.6%,无职称者占总数的5.4%(“无职称”者为刚分配的新师范生或由校医担任的数学教师);在全体数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占总数的16.1%,其中金坛市级优秀教师数占总数的6.2%,常州市级优秀教师数占总数的9.9%,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报告》。

以上数据显示,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总体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为学科教学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数学教师的学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40岁以下年龄段数学教师的绝对人数占总数的71.7%,而数学教师中本科学历的绝对人数只占总数的26.7%。数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人数的比例还比较小,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训工作中,在注重普及提高的同时还要为更多的数学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缩短他们成长的助跑线。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共下发“金坛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300张,收到有效问卷261张,问卷的对象为全市各校数学教研组长或学科骨干教师。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的心向

1、您经常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吗? 教师自我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参加校外教研活动(外出学习)更是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但从调查情况看,学校中“很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占76.6%,“从来没有”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人数占5.8%。这表明,学校在派教师外出参加学习活动时,没有兼顾到教师这个群体中的所有人,只有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哪怕是校际间的“教学联动”),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追求。

2、您喜欢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 选项内容 听课、评课 听讲座 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 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 人 数 7216 149 24 所占比例 27.6% 6.1% 57.1% 9.2%喜欢“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的占调查教师数的57.1%,说明教师非常喜欢有内容、有参照,并在活动中有机会发表见解的教研形式,那种理论性的讲座在当下的教学改革中可能略显“苍白无力”。当下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课上好,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或研讨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如何缩小学生学习间的差异”、“数学教学中各种课型如何上”等。“听课、评课”教研形式虽然也占27.6%,但相对于“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就少得多,可能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规模较大,而在评课时往往客套话较多,不能引起听者共鸣,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时机。喜欢“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这种教研形式的人,从调查中发现一般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居多,这表明青年教师们迫切地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其所上课的内容为例,从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教态的自然、板书的布局、课的结构”等“手把手”地培训。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1

本报告通过对本校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造成三年级小学生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对今后数学学科潜能生的帮扶策略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现把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3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抽19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XX镇中心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生19人共27人。

(四)调查步骤

10月12日问卷调查

10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0月14-24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19份问卷,收回19份。问卷涉及12个有关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选择题,1个补充问题。具体问卷情况如下:

1、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选非常喜欢的有1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8%;比较喜欢的有6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2%。

2、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选较大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一般的有1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3%;不确定的有6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2%。

3、做数学作业时你能做到独立思考吗?选能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经常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选偶尔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不能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4、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选没有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偶尔有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经常有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有过,感觉不明显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

5、在数学课上,你会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吗?选不会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偶尔会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每节课都会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6、你有时候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原因是什么?选老师讲的内容我已经动了的有7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7%;选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听不懂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班级纪律不好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管不住自己的有7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7%。

7、你每天花在数学上的.自主时间(不包括数学课)有多少时间?选一小时以上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半小时以内的有1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3%;选更多一点时间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8、在学习数学中,你是否会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选经常提出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偶尔提出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8%;选从未提出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没有问题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

9、当你遇到数学难题时,你会怎么做?选先自己反复思考,不会再问他人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8%;选先问同学,自己再做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先问老师,自己再做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选抛在一边,等待老师讲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0、在数学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选经常讨论的有10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3%;选根据实际情况,偶尔讨论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很少有讨论的机会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不知道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1、你有过因生病耽误数学学习吗?选经常会因生病请假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从未请过假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7%;选偶尔会因生病请假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1%;选其他的情况请假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7%。

12、你一直都有好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吗?选一直都有好心情学习的有10名学生;选心里一直有事影响学习的注意力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偶尔有事不能好好学习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8%;选其他的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3、你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有什么想说的?11%的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11%的学生上课听不懂;5%的学生渴望小组合作学习;5%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潜能生的帮扶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结合学生访谈,将本次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90%以上学生对数学有较强学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主要体现在:

1、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学习有困难(2人)。

2、对数学没兴趣,不爱学习数学(1人)。

二、有近40%的学生几乎没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体验,从这点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件追寻幸福的事去做,而是当成任务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容易跑神,一节课内容掌握常常丢三落四,导致知识掌握没有系统性。

四、30%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懂得问题长期搁置,而不知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结论

1、教师备课、上课缺乏层次性、梯度性,难以照顾到学科潜能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科潜能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式评价,甚至对学科潜能生进行讽刺、挖苦,造成学科潜能生学习自信心缺失,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由于智力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5、部分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经常一下课,扔下书本就玩,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坐不住,总想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后从事自己目前感兴趣的活动,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成绩相对比较差。

6、家庭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不管不问。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XX小 雷XX

20xx年XX月XX日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2

现象1:挥霍课堂教学时间。一位老师上《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练习,先是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动”,等到题目抄好,几分钟已过去了。学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会儿,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学又大多“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节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学节奏慢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前准备不足,应该课前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却没有这么做,致使寸时寸金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另外,教学时考虑不周密,上台学生板演没有与学生在台下练习同步,毫不吝惜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节奏。

现象2:盲目祛除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而沦为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守旧教师。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好像课堂上下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现象3: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对策建议:

1、必须珍惜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课堂时间一定是学习时间。

2、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些东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状况来定。

3、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点拨、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选择、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3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__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4

一、调查目的

进行此项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一甄别,为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服好务,确保此项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对我乡一至六年级的63名数学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占25%,35周岁以上的占75%。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

2、教师在职期间接受的专业培训:90%的教师是通过继续教育接受培训的,只有10%的教师是通过其他方式接受培训的。从调查数据看教师接受培训方式单一,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局限性。

3、教师课后交流:90%的教师都能比较主动通过教研活动或在遇到教学困惑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而运用网络或博客进行交流的只占5%。从调查数据分析,教师进行课后交流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形式比较单一,仅限于本校或本区域内,缺乏与外部的交流。

4、教后记情况:有95%的教师常常或每节课后都思考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经常写教后记的占40%。

5、教学反思:有95%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较有效。90%的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的篇数在7—10篇。每年撰写教学反思性论文在1篇以上的'占50%。没写教学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没时间的占80%。有50%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已养成习惯,而50%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教学反思。

6你认为阻碍个人成长的主要困难:认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的10%,个人缺乏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的占10%。

7、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10%的教师认为是准备公开课,10%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基础扎实、进修活动。

8、开展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教学反思,多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形成长期的交流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反思:教师根据自己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的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和文章。

(2)师徒结对反思: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3)观摩研讨反思: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专题讲座反思: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6)网络研修反思: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解疑释难,促进研究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2、处理好教学反思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结合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重点,要明确提出每位教师每个月写4-10篇教学反思。抓住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况、实践思路、效果反馈、原因分析,,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一个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反思中应要求每位教师从“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个角度进行反思。

3、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起规范的教学反思的激励机制,将教学反思与教师的晋级、考核、奖励挂钩,从制度上保障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实现。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5

根据我校的整体工作安排,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全区十三所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数学教研室三位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逐年深入听课。共举办了121场讲座。总的来说,所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这项调查。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意识。显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理念正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育和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稳步发展。详情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成功在于达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淡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知识和技能目标作为基础和突出其地位的重要目标。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全面而扎实的,他们可以及时地扩展和拓展相关知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掌握学生知识和训练学习技能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课堂都是平淡、扎实、有效的。

(2)注重过程和方法目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说明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主体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释。老师精心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有趣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运算、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来尝试和探索新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东升的、实验的侯曙光、育才的邓、广场的、牛心台的赵大勇、春明的孟春元、高台子的等老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效数学活动等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上的课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把数学做的很透彻是值得称道的。老师已经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理念;。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及时恰当的熏陶和感染。找准时机,不要刻意进行与课堂教学没有联系或者牵强附会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方法得当。虽然今天的数学教学受到纸笔考试评价的制约,但大多数教师并不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但他们仍然可以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这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和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使人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和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采用新课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问题情境& mdash& mdash建立数学模型& mdash& mdash讲解应用扩展结构模型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清晰,注意各要素的和谐。并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1、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有所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大多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造一些有效、新颖、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发现、思考、提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因为创造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数学生活引发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大多数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建模活动。特别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教师可以掌握各个领域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个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紧紧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核心,借助直觉,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的主动过程,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教授的圆柱体表面积,东升的王申云教授的四边形分类,赵娜教授的辨向,连峰的马世炎教授的理解路线都体现了这一领域的教学特点。在统计与概率部分,统计学概念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连峰的王澍三年级教《均值与方法》,连峰的刘二年级教《统计图》等。,都非常重视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并重视学生个人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经验。教学效果不错。这两个领域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建模方面做得很透彻。

3.说明应用扩展的设计是有层次和层次的。它既考虑所有人达标,又注重个体发展,有数学的深度拓展。老师在这个环节一般都会精心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清晰自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度把握每个环节的教学,并以此为重点。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尊重教材和灵活控制教材结合起来。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灵活性更强,这无疑对教师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春明小学的刘茜、辛鸣小学的杨军、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云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尊重并善用教材。同时,根据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实际和个人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思维丰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概念教学的突破。数学概念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从浅入深,新概念逐渐形成。还原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只要会使用,而这种使用只是通过大量实践才形式化的,大多数学生只有一点知识,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应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此,把握概念的本质,分析概念的内涵,对于真正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概念教学,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成功的教学。高太子严复老师讲授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下,充分理解物体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概念。学生对物体表面、闭合图形及其大小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再比如,很多老师上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和认可分数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在折叠、绘画、绘画过程中分数的意义。进入概念的本质理解是令人欣慰的,它不再是一种形式记忆。

(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视听教学设备,通过精致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东胜小学、莲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辛鸣小学、大禹小学的教师对现代电教的利用率较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视听教学。很多老师自己做课件。这说明教师意识到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具备一定的现代视听技术。

虽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各个学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关注,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层面予以关注。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很少有精彩的高潮,更多的是普通的高潮。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同一所学校和不同学校之间都很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需要深入研究。

阅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辑意图,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教学中的许多事情都依赖于教师潜心学习,从而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注重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调查中,我们感到教师没有吃够课本,没有把握教学目标,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有些老师需要改进,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它所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刻。此外,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不仅呈现数学知识,还涉及到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以集中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分散的方式出现。老师对这个把握不够。

(三)对形势的认识和创造有待提高。

情境教学深受教师喜爱。很多数学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然而,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表现在:一是情境是为了生活情境,许多教师的生活情境的独特性误会让全班觉得生活的内容太一般化了。上课之初,问题情境创设尤为突出。似乎从学生已有知识的积累中获得的重要数学情况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是非常罕见的。其次,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缺乏有效性。情境与数学内容关系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兴趣。有些情境中蕴含着数学思维,但教师使用不当、漫不经心,缺乏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太低;概括。

教师在课堂上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他们的积极性已经下降。教师倾向于理性思考,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把握。但是其目的、时机、过程的设计都不够好。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缺乏学生在小组合作前独立思考的过程;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合作,解决问题失败。③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体现在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老师的评价是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是每一个重要部分的点睛之笔。德国教育家狄多修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巧,而在于启发、唤醒、鼓励。&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准确、到位的评价,会引导学生往准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觉教师普遍淡化了评价活动的设计,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的即时评价,大多是表面的。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评价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够重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做出有效的评价。还有,老师的教学机智不够。

(六)缺乏数学活动经验

在一些低年级的班级里,发现学生们忙着东拉西扯,教室里凌乱嘈杂,这就是&活动&是外大于内,手脑脱节,目的性差。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但有活动但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就会丧失。中高年级学生不缺乏活动的目的性,但活动体验的深度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思维较少。缺乏创新和个性。

(七)预设太强

课堂教学没有良好的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动态生成,注重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基础。老师展示了什么

第一,加班教学。在一堂课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加班上课,有的老师则后悔自己没能完成全部内容。

第二,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代关注不够。第一,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有些内容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产生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想法的欲望不够强烈。来自自我生成的东西很少,一是说明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学生现有一代老师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关注起来往往是大大咧咧的。按照既定和预设的教学进行。

第三,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大多被动听课,被动执行老师的指令,鲜有新鲜的课堂教学出现。

(八)课堂缺乏深度思考。老师对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想性,要有思考的价值。不应该随便回答,应该经过一番思考后再回答;问尽可能少的能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最好不提。大部分课堂老师问很多问题,学生都能顺利回答。经过慎重考虑,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足以说明学生经历了数学思维,获得了数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很少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大多是有形的、无效的。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有思想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研究。

(九)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教师有一定的视听应用意识和操作技巧。然而,现代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电教的使用不能满足促进教学的需要。为了电教而电教的现象仍然是普遍现象。

三、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非常重要。

教师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数学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热爱数学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根植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积极的自我提升,对工作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数学才能快速发展。实验小学密书教案中侯曙光老师足以震撼你真的很努力,不愧是市级优秀教师。东升的王申云做了精致有效的课件,不禁让你赞叹& mdash她的课件已经进入各种网络,成为共享资源。高台子的抓紧时间和别人交流学习教学问题,育才小学的邓花钱买了一个学习网站,一直到现在。这些都让你觉得他们是在为进步而奋斗的人。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理解和行动是需要被认可的。作为领导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给予教师积极的关注和鼓励来发扬光大。

(二)利用好校本教研的便利位置。

校本教研非常有效,可操作性很强,关键是领导要多加重视。据了解,我区春明小学、广场小学、辛鸣小学、高台子小学、莲峰小学都非常重视数学的校本研究。从开学开始,他们就以课堂教学观察和讨论的形式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未来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教师重视具体操作方面的研究和专业指导,脚踏实地地学习,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专项研究和实体实验

鉴于以上调查的利弊,可以说,经过近五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熟。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师的心中。我们要研究的是通过专题进一步优化课改实验。我们在一些领域的一些内容的操作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在各个层面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如使用自制的视听教学法,在学习内容领域的研究上,如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教学,空间和图形部分都有效地经历了过程学习,包括概念教学的突破,而我们的不足,如来自内容领域的,需要进一步探讨。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效果,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要上下结合,齐心协力,以专项研究为切入点,扎实实验。

(四)加强骨干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总有一些老师站在最前沿。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老师,充分利用这些可用的资源。每个学校都有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学科教师。重视学科教师建设,让骨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普通教师快速成长。从我区层面来说,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充分发挥名山数学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科骨干。用在整个小区和我们学校。此外,本学期选拔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将促进我区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领导要充分发挥肉类替代品的作用。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调查结束后,我们三位研究人员将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我们下一步的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全地区开展专题互动研讨。

利用名山师范学校的网站和名山区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作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导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以各责任年为单位,开展各责任年要求的教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在不同的年份上课,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每个人都会开展适合自己年份的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的有效性。

以上反馈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学习困难的做法与体会。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目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与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导致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 截,每锯断一次需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 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为×(120÷6)也就见怪不怪了。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 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从“人需要各种营养成份,才能健康生长”,“战士需要各种武器,才能打好胜仗”入手,启发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对线段图的观察,感知中发现:调换后蓝墨水多的40盒与〔〕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红,蓝墨水的总盒数。这样,学生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借助线段图与其它手段参与审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

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与,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五,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米)。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 ”“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六,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xx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五、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3

回眸四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怀揣兴奋、幸福、渴求与希望的同时少不了怀疑、困惑与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积极应对、稳妥推进,低起点、小步伐、不停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基本态度。基于此,“有效性”问题成了我们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的聚焦点。在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强调“有效性”是否就是强调“双基”、是否要回到原来的课堂状态中?这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我们首先从调查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入手,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听了近50节数学课,有公开观摩探讨课也有朴实的常态课。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腑拾即是,而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三个意识的缺乏:一是缺乏学习效率意识,二是缺乏学习结果意识,三是缺乏学习感受意识。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针对性提出策略建议。

一、缺乏学习效率意识

现象1:挥霍课堂教学时间。一位老师上《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练习,先是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动”,等到题目抄好,几分钟已过去了。学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会儿,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学又大多“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节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学节奏慢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前准备不足,应该课前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却没有这么做,致使寸时寸金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另外,教学时考虑不周密,上台学生板演没有与学生在台下练习同步,毫不吝惜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节奏。

现象2:盲目祛除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而沦为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守旧教师。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好像课堂上下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现象3: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对策建议:

1、必须珍惜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课堂时间一定是学习时间。

2、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些东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状况来定。

3、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点拨、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选择、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二、缺乏学习结果意识

现象4:顾“点”不顾“面”。不少教师上课为了赶速度,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叫的大多是成绩好,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多关注的后进学生(学困生)被冷落、忽视,致使“差”的更“差”。我问一位老师为何不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师说,如果叫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会“卡”住,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师的教学任务是预设好的教学内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学任务是把所有的学生教懂(会)。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愿关注或过多地关注后进生(学困生),是因为他们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他们把完成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把如何设法教会后进生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即便有这样的目标或意愿,也没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去达成。其实,适当降低一下难度,多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展示获得成功,这样不仅能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能激发持续努力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

现象5:练习反馈不到位。好几堂数学课,教师在让学生练习后对习题作了分析,分析后只是让做对的学生举手。至于哪些学生做错了,错在哪里,分析后懂了没有,怎么解决这些不懂的学生的“不懂症状”,老师没有了下文。这样的教学流程怎么能转化学困生?

成因分析:练习反馈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师对反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二是由于有的教师没有掌握反馈的基本策略。其实反馈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反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不仅要重视反馈,更要找寻反馈的良策。

现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缚。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对教材中一些教学资源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依旧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许多教师不具备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他们过分依赖教材,以至于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敢补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有时教师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却不能设计更好的教学内容。

现象7:教学要点(重难点)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教学时没有抓住重点、难点,时间没有化在刀刃上:该重点理解的内容没有好好引导学生理解,该重点训练的地方没有组织学生好好训练,该化解的难点,没有有效地启发学生化解。致使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学习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师教学重难点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观上可能是教师解读、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能力低,主观上则是由于教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地研读、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这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现象8:面上的训练量不够。在一节《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研讨课上,学生通过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接下来的5题练习中,老师都使用了同样的练习方法,出示题目——点名回答。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一直都没有举过手,而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孩子。这样的练习形式应该是低效的,只有几个优生在表现自己,没有给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差生也就不用动脑,听别人的就是,甚至他们跟本就不去思考,觉得反正没他们的事。不少教师在训练时只是让少数学生成为训练者,让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这样一来没有面上训练的“训练”效果难以明显。

成因分析:教师对练的意识还是不够,没有对面上训练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练”才能得到检验,也只有“练”才能真正到位。看看、听听与练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要让面上学生都经历“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定会比几位优等生的表演,其他学生旁观(听)来得好。

对策建议:

1、推行集体备课。在个人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探讨课堂结构的设置、环节的安排,特别是对如何灵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2、树立新理念。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构者。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教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提高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还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生活情景的切入点,并对教材中的具体情节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导学。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作哪些调整,哪些题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作出恰当的选择。

5、不仅要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考量学业成绩的智慧含金量,当然还要考量学业成绩获得的时间成本。

三、缺乏学习感受意识

现象9: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回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如, 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这节课上,在教学沏茶问题时,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沏茶的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这么细的问题就降低了思考的价值。不如教师直接问:“你要怎么做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节省时间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没有把握自主学习的实质。学生站起来发言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地思维,有没有独立地思考。2、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应该看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看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发展情况。

现象10:不会合理地运用评价。几乎所有的课都没有了批评,课堂变成了表扬的舞台。笔者曾经就某一节课粗略统计了一下,教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这样的表扬实在过多过滥。

成因分析:有的教师认为,传统评价学生表扬用得太少,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与赏识。课堂上出现了“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夸奖声,但是表扬过多过滥,评价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现象11:课堂纪律不佳。有部分教师执教的课堂学生纪律差,学生注意不够集中,且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东张西望的学生比例不少于30%:教师讲解时不好好听,同学回答问题时更是不能专注倾听,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课堂纪律不佳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当然不能完全怪罪现任教老师,以前的任课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责任在于没有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切实抓起来,对学生应该具有的上课规矩没有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加于训练。有的老师对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学生上课应遵守必要的纪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两者没有很好地把握处理,以为重视了前方面,对后方面不能有过分的要求。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对立矛盾,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当然,也不否认有的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高,驾驭控制课堂秩序的本领不强。

对策建议:

1、善于激活学生思维。灵活创设具体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思维状态。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节好课应该越教问题越多,教师应该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学中本质的变化。

3、采取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定期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反思、感悟。对学生而言,过多地表扬并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要把言语上的表扬与学生行动上的指导进行有机结合。

4、采取客观评价。课堂上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4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3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抽19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xx镇中心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生19人共27人。

(四)调查步骤

10月12日问卷调查

10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0月14-24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90%以上学生对数学有较强学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主要体现在:

1、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学习有困难(2人)。

2、对数学没兴趣,不爱学习数学(1人)。

二、有近40%的学生几乎没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体验,从这点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件追寻幸福的事去做,而是当成任务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容易跑神,一节课内容掌握常常丢三落四,导致知识掌握没有系统性。

四、30%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懂得问题长期搁置,而不知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结论

1、教师备课、上课缺乏层次性、梯度性,难以照顾到学科潜能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科潜能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式评价,甚至对学科潜能生进行讽刺、挖苦,造成学科潜能生学习自信心缺失,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由于智力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5、部分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经常一下课,扔下书本就玩,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坐不住,总想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后从事自己目前感兴趣的活动,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成绩相对比较差。

6、家庭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不管不问。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5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他们的意愿和思考。为此,特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对各个不同年级的16个班进行调查。

二年级2个班,三年级2个班、四年级4个班、五年级5个班、六年级2个班。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调查分析

1、你最喜欢的数学作业是什么形式?(多选)

书面作业:44.6%

口头作业:22.8%

实践活动:42.4%

其他:7.5%(口算、数学游戏、看课外资料)

从这一情况分析,学生已经适应了书面作业的形式,对于口头作业,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很向往,但是认为这样的操作性有点麻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去调查、去动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时,你最喜欢老师布置什么数学作业?(多选)

老师发下来的暑假作业本:54.8%

数学日记:11.7%

社会实践:41.2%

其他:7.7%(实验、口算、无作业)

从这里看,半数以上的同学选择了用暑假作业来陪伴自己的学习。但同样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学选择能够在暑假的时间里,调查访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同样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表达了能够在没有作业的情况下度过。

3、当你看见老师在你的作业本上“加星”时,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开心:59.3%

有点触动:32.9%

无所谓:7.8%

从这一数据分析:92%以上的学生还是对表扬有感触的,都希望得到表扬,同时通过表扬的激励,触动他们更好地学习。但同时59.3%的人是非常开心的这一情况离平常老师认为学生爱表扬的现象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样,7.8%的人对于表扬十分的冷漠,表扬在他们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学生不是对表扬不感兴趣,而是“加星”这种表扬的形式学生已经十分习惯了,触动不是很明显。

4、平时,老师对你们完成作业的态度要求严格吗?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6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1、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2、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3、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

(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7

一、调查思路与基本工作

为了解全市在职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市目前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现实状况,20xx年秋学期市教研室小学数学组设计了一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在了解了教师基本情况的同时,对他们共同关注与思考的一些议题进行了问卷,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报告。我们期望通范文§中国w'w'wfan'wen'c'过本次调查分析,使我们今后的教学研训工作能够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促进我市的小学数学教学事业能够循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以此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性别人数年龄人数学历人数职称人数荣誉称号人数

男238 30岁以下133高中2小二9金坛教坛新秀

5女278 30-39岁237中师67小一132金坛骨干教师16

总计516 40-49岁91大专309小高339金坛学科带头人1

150岁以上55本科138中高8常州教坛新秀1

无职称28常州教学能手6

常州骨干教师29

常州学科带头人15

上表统计的是今年任“教学班”的数学教师基本情况,从表中可知:现任“教学班”男教师人数占数学教师总数(以下简称为:总数)的46.1%,女教师人数占总数的53.9%;在各年龄段中,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25.8%,30—3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45.9%,40—4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17.6%,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10.7%,可以看出数学教师中40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总数的71.7%;在学历中,“高中和中师”教师人数占总数的13.4%,“大专”教师人数占总数的59.9%,“本科”教师人数占总数的26.7%;在职称一栏中,“小二”人数占总数的1.7%,“小一”人数占总数的25.6%,“小高”人数占总数的65.7%,“中高”人数占总数的1.6%,无职称者占总数的5.4%(“无职称”者为刚分配的新师范生或由校医担任的数学教师);在全体数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占总数的16.1%,其中金坛市级优秀教师数占总数的6.2%,常州市级优秀教师数占总数的9.9%,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报告》。

以上数据显示,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总体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为学科教学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数学教师的学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40岁以下年龄段数学教师的绝对人数占总数的71.7%,而数学教师中本科学历的绝对人数只占总数的26.7%。数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人数的比例还比较小,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训工作中,在注重普及提高的同时还要为更多的数学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缩短他们成长的'助跑线。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共下发“金坛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300张,收到有效问卷261张,问卷的对象为全市各校数学教研组长或学科骨干教师。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的心向

1、您经常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吗?教师自我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参加校外教研活动(外出学习)更是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但从调查情况看,学校中“很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占76.6%,“从来没有”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人数占5.8%。这表明,学校在派教师外出参加学习活动时,没有兼顾到教师这个群体中的所有人,只有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哪怕是校际间的“教学联动”),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追求。

2、您喜欢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选项内容听课、评课听讲座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人数7216 149 24所占比例27.6% 6.1% 57.1% 9.2%喜欢“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的占调查教师数的57.1%,说明教师非常喜欢有内容、有参照,并在活动中有机会发表见解的教研形式,那种理论性的讲座在当下的教学改革中可能略显“苍白无力”。当下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课上好,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或研讨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如何缩小学生学习间的差异”、“数学教学中各种课型如何上”等。“听课、评课”教研形式虽然也占27.6%,但相对于“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就少得多,可能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规模较大,而在评课时往往客套话较多,不能引起听者共鸣,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时机。喜欢“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这种教研形式的人,从调查中发现一般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居多,这表明青年教师们迫切地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其所上课的内容为例,从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教态的自然、板书的布局、课的结构”等“手把手”地培训。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8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课堂练习、作业、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情况,包括典型错例、易错题例的展开,力求对错例出现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的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问卷调查,问卷的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和少量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注要聚焦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例具体产生的原因、题型以及相关的学习习惯等情况。

(二)调查的实施

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三年级进行随即发放,共发放14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94.3% 。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首要就是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不高。

多数学生不知道上课听讲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时间很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听明白课内所讲的内容,不能及时内化,那么,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知识上不懂的大问题,当然作业就不能准确、及时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往往会忽视细节,不容易关注一些细节问题。由于学生对于细节的忽视,我们在作业的批改时,试卷的批阅中会发现许多错误都是类同的(数据的抄错,横式漏写结果等种种情况)。这些错误都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对于这样的“粗心”我们老师给予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但是多次的原谅之后,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但没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粗心”会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为改不掉的坏毛病了,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刻不容缓。

3、学生认知水平差产生干扰造成作业错误

小学生的知觉常常表现为比较随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析综合、水平差。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由于认知原因造成的错误。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即错题分析记录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学生建立数学日记本,进行有效反思,通过小日记进行小结。

3、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题的原因,学生纠错时的具体要求。

比如: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二)教师方面:

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教师研讨课、调查问卷分析和撰写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观察、总结、反思能力提高了。

2、针对学生的错例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初步形成解决策略: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题(针对性要强;要让错例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2)培养学生做题时的习惯(如自主检查方法)

(3)指导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反思。

(4)课堂上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培养学生口算与笔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6)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9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全区新一届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对象

20xx年9月,我们对全区9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质量调研,参加这次质量调研的学生有1415人。

三、调研工具

这次调查的工具:

编制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和第十一册。

四、调研分析

1.总体情况。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33道题。其中第一大项4道题是计算能力的评价,包括分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数乘加(减)计算、分数连乘和运算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运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第二、三、四大项20道题是对概念掌握水平的评价,以新学的知识为主,适当渗透了五年级下学期的主要知识;第五大项2道题是评价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和绘制统计图并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第六大项7道题是评价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加这次期初质量调研的1415名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情况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和有关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分别达到:92.1%(计算)和86.7%(概念),其次,学生对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十册的统计和长、正方体的认识等也掌握较好。但是,学生对手脑并用移小棒的实践操作题、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概念题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体分析。

(1)计算能力。

这次测试口算能力的有8道题,测试笔算能力和简便计算的有5道题、解方程有3道题、解文字题有2道题。从表中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确率达97.6%,有16个班学生的正确率在98%以上,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口算的训练。有关分数乘法的笔算,包括简便计算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学生学习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确率达93.1%,即使相对薄弱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学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的学习水平也比较理想,平均正确率分别达91.2%和87.4%。

从学生卷面看,计算部分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①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或数字,弄错运算顺序。

②书写不规范,解方程格式不对,写倒数用了等号连接。

③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概念理解。

这次测试概念掌握情况的题共有20道题,其中填空题10道、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五年级学过的数的整除和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数乘法意义的填空题第2、3、5、8小题,选择题第1小题,判断题第3小题正确率都在90%以上,说明本册单元基本概念教学是比较扎实的。此外,有关五年级所学的基本概念学生掌握得也较好,如考查分数意义理解的填空题第1题,正确率达98.8%。;考查数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题第7小题正确率达90.3%、判断题第2小题正确率达90.8%。

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个别综合性高的概念题学生正确率明显偏低。主要是填空题第4小题(50.2%)、第9小题(63.3%),选择题第3小题(68.9%),判断题第4小题(62.5%)。填空题第4小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方体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3个知识点,造成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单位名称的变化。选择题第3小题综合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画图识图3个知识点,一些学生看不懂图意造成错误,反映出分数乘法意义教学中教师画图时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过程不够清晰。

(3)操作能力。

这次测试操作能力的动手动脑题共有两道题,第1小题移小棒是一道开放性操作题,这道题既测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2小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学的绘制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从表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绘制、分析条形统计图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达88.4%,全区有三分之二的教学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题移小棒失分较严重,平均正确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平时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学生对这种题比较陌生。

②平时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缺乏对图形变换的想象能力。

③教师阅卷有误,把移动3根全部看作移动2根判错而扣分。

④参考答案不全面。

(4)解决实际问题。

调研试卷设计了7道题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第3题和第5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所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掌握情况外,其余5题都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其中,第1题重点测试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第2题重点测试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看出,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确率达80%。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理解题意,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题的平均正确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确率超过90%,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确率还不到75%。我们希望这些班级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例题教学要扎实,突出解题过程的指导;二是练习设计要精细,强化基础并兼顾提高;三是辅导学生要耐心,及时查漏及时补缺。

五、调研结论

1、调研结果表明,本届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看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计算能力、统计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都在88%以上。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教学。

2、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虽然还比较大,但是存在明显缩小的趋势。这次调研考试校与校之间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与班之间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级期末考试相比分别缩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毕业班教学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给后进学生补差上是有效的。

3、从学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级数学教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一册第一、二单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好。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4、学生在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验算等)、动手实践、综合应用概念以及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学校甚至还比较严重,希望各校通过这次质量调研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研究上还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一些教师对练习设计缺乏研究,机械练习多而有变化的综合性练习少。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0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 四、2

学习成绩 18

计算能力 20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

创新能力 15

年级 五、2

学习成绩 19

计算能力 22

课堂自主活动量 23

创新能力 15.2

年级 六、1

学习成绩 20

计算能力 24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5

创新能力 16.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 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1

根据我校的整体工作安排,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全区十三所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数学教研室三位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逐年深入听课。共举办了121场讲座。总的来说,所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这项调查。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意识。显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理念正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育和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稳步发展。详情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成功在于达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淡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知识和技能目标作为基础和突出其地位的重要目标。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全面而扎实的,他们可以及时地扩展和拓展相关知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掌握学生知识和训练学习技能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课堂都是平淡、扎实、有效的。

(2)注重过程和方法目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说明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主体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释。老师精心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有趣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运算、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来尝试和探索新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东升的、实验的侯曙光、育才的邓、广场的、牛心台的赵大勇、春明的孟春元、高台子的等老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效数学活动等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上的课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把数学做的很透彻是值得称道的。老师已经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理念;。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及时恰当的熏陶和感染。找准时机,不要刻意进行与课堂教学没有联系或者牵强附会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方法得当。虽然今天的数学教学受到纸笔考试评价的制约,但大多数教师并不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但他们仍然可以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这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和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使人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和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采用新课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讲解应用扩展结构模型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清晰,注意各要素的和谐。并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1、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有所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大多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造一些有效、新颖、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发现、思考、提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因为创造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数学生活引发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大多数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建模活动。特别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教师可以掌握各个领域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个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紧紧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核心,借助直觉,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的主动过程,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教授的圆柱体表面积,东升的王申云教授的四边形分类,赵娜教授的辨向,连峰的马世炎教授的理解路线都体现了这一领域的教学特点。在统计与概率部分,统计学概念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连峰的王澍三年级教《均值与方法》,连峰的刘二年级教《统计图》等。都非常重视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并重视学生个人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经验。教学效果不错。这两个领域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建模方面做得很透彻。

3.说明应用扩展的设计是有层次和层次的。它既考虑所有人达标,又注重个体发展,有数学的深度拓展。老师在这个环节一般都会精心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清晰自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度把握每个环节的教学,并以此为重点。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尊重教材和灵活控制教材结合起来。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灵活性更强,这无疑对教师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春明小学的刘茜、辛鸣小学的杨军、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云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尊重并善用教材。同时,根据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实际和个人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思维丰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概念教学的突破。数学概念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从浅入深,新概念逐渐形成。还原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只要会使用,而这种使用只是通过大量实践才形式化的,大多数学生只有一点知识,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应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此,把握概念的本质,分析概念的内涵,对于真正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概念教学,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成功的教学。高太子严复老师讲授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下,充分理解物体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概念。学生对物体表面、闭合图形及其大小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再比如,很多老师上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和认可分数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在折叠、绘画、绘画过程中分数的意义。进入概念的本质理解是令人欣慰的,它不再是一种形式记忆。

(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视听教学设备,通过精致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东胜小学、莲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辛鸣小学、大禹小学的教师对现代电教的利用率较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视听教学。很多老师自己做课件。这说明教师意识到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具备一定的现代视听技术。

虽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各个学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关注,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层面予以关注。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很少有精彩的高潮,更多的是普通的高潮。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同一所学校和不同学校之间都很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需要深入研究。

阅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辑意图,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教学中的许多事情都依赖于教师潜心学习,从而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注重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调查中,我们感到教师没有吃够课本,没有把握教学目标,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有些老师需要改进,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它所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刻。此外,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不仅呈现数学知识,还涉及到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以集中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分散的方式出现。老师对这个把握不够。

(三)对形势的认识和创造有待提高。

情境教学深受教师喜爱。很多数学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然而,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表现在:一是情境是为了生活情境,许多教师的生活情境的独特性误会让全班觉得生活的内容太一般化了。上课之初,问题情境创设尤为突出。似乎从学生已有知识的积累中获得的重要数学情况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是非常罕见的。其次,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缺乏有效性。情境与数学内容关系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兴趣。有些情境中蕴含着数学思维,但教师使用不当、漫不经心,缺乏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太低;概括。

教师在课堂上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他们的积极性已经下降。教师倾向于理性思考,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把握。但是其目的、时机、过程的设计都不够好。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①缺乏学生在小组合作前独立思考的过程;

②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合作,解决问题失败。

③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体现在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老师的评价是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是每一个重要部分的点睛之笔。德国教育家狄多修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巧,而在于启发、唤醒、鼓励。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准确、到位的评价,会引导学生往准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觉教师普遍淡化了评价活动的设计,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的即时评价,大多是表面的。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评价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够重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做出有效的评价。还有,老师的教学机智不够。

(六)缺乏数学活动经验

在一些低年级的班级里,发现学生们忙着东拉西扯,教室里凌乱嘈杂,这就是活动是外大于内,手脑脱节,目的性差。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但有活动但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就会丧失。中高年级学生不缺乏活动的目的性,但活动体验的深度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思维较少。缺乏创新和个性。

(七)预设太强

课堂教学没有良好的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动态生成,注重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基础。老师展示了什么

第一,加班教学。在一堂课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加班上课,有的老师则后悔自己没能完成全部内容。

第二,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代关注不够。第一,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有些内容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产生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想法的欲望不够强烈。来自自我生成的东西很少,一是说明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学生现有一代老师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关注起来往往是大大咧咧的。按照既定和预设的教学进行。

第三,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大多被动听课,被动执行老师的指令,鲜有新鲜的课堂教学出现。

(八)课堂缺乏深度思考。老师对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想性,要有思考的价值。不应该随便回答,应该经过一番思考后再回答;问尽可能少的能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最好不提。大部分课堂老师问很多问题,学生都能顺利回答。经过慎重考虑,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足以说明学生经历了数学思维,获得了数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很少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大多是有形的、无效的。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有思想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研究。

(九)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教师有一定的视听应用意识和操作技巧。然而,现代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电教的使用不能满足促进教学的需要。为了电教而电教的现象仍然是普遍现象。

三、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数学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热爱数学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根植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积极的自我提升,对工作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数学才能快速发展。实验小学密书教案中侯曙光老师足以震撼你真的很努力,不愧是市级优秀教师。东升的王申云做了精致有效的课件,不禁让你赞叹她的课件已经进入各种网络,成为共享资源。高台子的抓紧时间和别人交流学习教学问题,育才小学的邓花钱买了一个学习网站,一直到现在。这些都让你觉得他们是在为进步而奋斗的人。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理解和行动是需要被认可的。作为领导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给予教师积极的关注和鼓励来发扬光大。

(二)利用好校本教研的便利位置。校本教研非常有效,可操作性很强,关键是领导要多加重视。据了解,我区春明小学、广场小学、辛鸣小学、高台子小学、莲峰小学都非常重视数学的校本研究。从开学开始,他们就以课堂教学观察和讨论的形式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未来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教师重视具体操作方面的研究和专业指导,脚踏实地地学习,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专项研究和实体实验

鉴于以上调查的利弊,可以说,经过近五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熟。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师的心中。我们要研究的是通过专题进一步优化课改实验。我们在一些领域的一些内容的操作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在各个层面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如使用自制的视听教学法,在学习内容领域的研究上,如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教学,空间和图形部分都有效地经历了过程学习,包括概念教学的突破,而我们的不足,如来自内容领域的,需要进一步探讨。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效果,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要上下结合,齐心协力,以专项研究为切入点,扎实实验。

(四)加强骨干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总有一些老师站在最前沿。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老师,充分利用这些可用的资源。每个学校都有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学科教师。重视学科教师建设,让骨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普通教师快速成长。从我区层面来说,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充分发挥名山数学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科骨干。用在整个小区和我们学校。此外,本学期选拔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将促进我区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领导要充分发挥肉类替代品的作用。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调查结束后,我们三位研究人员将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我们下一步的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全地区开展专题互动研讨。

利用名山师范学校的网站和名山区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作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导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以各责任年为单位,开展各责任年要求的教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在不同的年份上课,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每个人都会开展适合自己年份的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的有效性。

以上反馈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2

一.引言:

数学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想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优越的符号,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现代数学.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符号意识”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标准修订稿》将符号意识界定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也就是说,符号可用于表示,符号间可以运算和转换.此外,《标准修订稿》还突出了符号意识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号可以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国外学者认为符号意识包含对符号本身的认识,符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符号表示所蕴含的意义,能够用符号进行运算和转换,并能用符号去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首先要了解学生符号意识现状。所以本次调查就是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级学生中符号意识现状,年级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符号意识与数学成绩之间是否相关?调查分析符号意识能力以及阻碍符号意识正确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培养符号意识奠定基础。

二.方法

(一)被试:在本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取一个教学班。分别发放问卷25份。选取被试对象时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本人数学成绩情况,性别情况。

(二)形式:本次调查采用抽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教师不加干预,学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关于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符号表示,符号运算两方面内容。

三、结果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1.调查表明,五六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对于独立的数学符号能够清楚的说出符号的名称和含义。说明对于仅仅需要机械记忆的符号记忆较牢固。

2.符号表示能力中对于用符号表示数,完全掌握,对于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方面能力较差,例如对于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律的理解较弱。

3. 对符号的解释能力, 如代数式的意义,方程的意义显得极为不足。对于符号的几何解释基于具体情境稍好。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符号意识与数学教材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学生比较关注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对于非本学期学习内容普遍不关注,知识遗忘严重。

(三)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

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四)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试对象的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呈现数学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符号意识并不强烈。数学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具有的符号意识相反更加好。此问题值得深思。

四、讨论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本校学生对于符号意识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浅表层次,没有深入理解作为该符号代表的深一层更加本质的含义。例如数学符号“π”。六年级学生很清晰的认识表示圆周率,写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写出是3.1415926;但是无一人没有能够深层次的答出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的50份问卷中仅有1份,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够仅仅教会2+3=3+2。还要从培养符号意识的角度高度出发,先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具体的例子,在启发是否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些例子。决不能简单告诉学生用字母表示。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数学符号“0”五六年级学生都从0联想到的表示没有,五年级学生认为它表示最小的偶数,表示非正非负。六年级学生的答案就比较丰富0表示原点,正负数的分界线等。说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符号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剪刀差。我认为主要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由于学习内容的编排,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数学学业成绩较好学生不需要借助方程这一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忽视自己符号意识的养成。这是此次调查中较为意外的情况。值得任教教师深入反思。

五、结论:

1、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学生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符号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这就是符号感).符号意识就是在这种直观感觉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学中,要借助于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转换的能力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

3.教学中,要讲清符号的由来、本质和意义.教学中应通过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表示及其意义,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将符号意识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逐步发展.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3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课程的改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常用模式。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要求,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把数学语言列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数学,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数学交流。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教师把课堂当成了灌输数学概念、定理、解题方法的舞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会一味的机械模仿、记忆数学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教学基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更难以进行数学交流,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我校大部分班级学生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是讲得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为此,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进行了此次关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口头表达能力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我校课题组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产生的作用;

2、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

3、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况及存在问题。

(二)、学生方面主要包括:

1、学生在数学课上语言表达的现状;

2、影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因素。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12名数学教师和一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和部分家长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4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15

一、调查目的

进行此项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一甄别,为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服好务,确保此项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对我乡一至六年级的63名数学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占25%,35周岁以上的占75%。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

2、教师在职期间接受的专业培训:90%的教师是通过继续教育接受培训的,只有10%的教师是通过其他方式接受培训的。从调查数据看教师接受培训方式单一,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局限性。

3、教师课后交流:90%的教师都能比较主动通过教研活动或在遇到教学困惑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而运用网络或博客进行交流的只占5%。从调查数据分析,教师进行课后交流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形式比较单一,仅限于本校或本区域内,缺乏与外部的交流。

4、教后记情况:有95%的教师常常或每节课后都思考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经常写教后记的占40%。

5、教学反思:有95%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较有效。90%的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的篇数在7—10篇。每年撰写教学反思性论文在1篇以上的占50%。没写教学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没时间的占80%。有50%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已养成习惯,而50%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教学反思。

6你认为阻碍个人成长的主要困难:认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的10%,个人缺乏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的占10%。

7、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10%的教师认为是准备公开课,10%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基础扎实、进修活动。

8、开展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教学反思,多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形成长期的交流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反思:教师根据自己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的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和文章。

(2)师徒结对反思: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3)观摩研讨反思: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专题讲座反思: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6)网络研修反思: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解疑释难,促进研究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2、处理好教学反思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结合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重点,要明确提出每位教师每个月写4-10篇教学反思。抓住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况、实践思路、效果反馈、原因分析,,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一个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反思中应要求每位教师从“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个角度进行反思。

3、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起规范的教学反思的激励机制,将教学反思与教师的晋级、考核、奖励挂钩,从制度上保障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实现。

第五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__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2

20xx年9月我申报了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于20xx年6月结题。通过一年的努力和实验时间,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

用了xx%-18%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20xx年9月立题;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研究;

20xx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3、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4、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体会

我组全体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

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 第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

第三,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第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且几个六、课题研究过程。

七、研究影响与效果

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0xx年9月,课题选定,经学校课题组认定后,写出课题实施方案交学校教导处。然后我组两位教师做了以下工作:(1)订阅了各类教学杂志,并经常阅读,然后根据课题实施情况,每月写出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⑵课题组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⑶尽可能多参加外出学习和交流等活动。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刚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两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3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以体现作业的价值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设计活动化的课外作业,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我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1、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并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2、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3、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呢?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能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要区分对,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

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操作性作业,我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3、自主性作业。自选、自编、自批家庭作业。

传统的家庭作业,都是老师布置,学生做。长期的家庭作业模式,养成了学生等待家庭作业的习惯。怎样做,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家庭作业的主人。如,让学生自选家庭作业、自编家庭作业、自批家庭作业。自选家庭作业,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课本上的练习作为家庭作业;自编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某节课的内容为全班同学设计试题,并写出答案作为家庭作业;自批家庭作业,就是把某一次的家庭作业与同学交流,让同学当一次小老师批改,学生成了家庭作业的主人。

4、开放性作业。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在开放式的家庭作业练习中创新。一题多法,一题多解。

2、在阅读中创新。布置一些阅读家庭作业,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充实头脑,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把“兴趣”、“操作”、“自主”“开放”设计在家庭作业中,有效释放学生的创造性能量,促进学生在心理上认可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从而实现家庭作业的实效性、高效性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4

今日起,武汉中小学正式放暑假。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多所学校的暑假作业鼓励学生们离开书桌,走出家门,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实践。

硚口区崇仁路小学五年级暑假作业要求学生们对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小调查,包括白色污染、大气污染、过度包装浪费、一次性日用品以及污水处理等,并通过绘制统计图表、撰写调查报告和数学日记来展现调查结果。行知小学的数学暑假作业要求孩子们统计家里的水费、电费、电话费等生活开支,撰写简单分析报告,为家庭开支提出合理建议。据了解,不少学校都以社会调查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暑假作业中有一项,要求学生们利用假期了解戏曲文化,画京剧脸谱、学京剧唱腔。一二年级学生收集戏曲人物故事或了解戏曲发展历史,看一场戏曲表演、模仿几句唱腔,再画一个京剧脸谱。高年级学生则需要采访一位戏曲演员,学一段戏曲名段并录下视频,动手制作戏曲道具,装扮一位戏曲人物。该校大队辅导员杨亮说,学校一直都有戏曲社团和戏曲课,希望学生通过这项作业将课堂戏曲学习延伸到假期,更深入地了解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

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有一项连续布置了3年的暑假作业——行走在中国、行走在老家、行走在武昌。该校教导处老师翁葆华介绍,这项暑假作业可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时需为开支记账,考察他们的.算术能力。孩子回老家需把家乡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武昌一日游线路设计”的作业,则要求孩子邀请家人和小伙伴来个“一日游”,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5

我于20xx年11月16日被分配到xx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为期6周,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美术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小学美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教育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所使用的大多数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美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美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非主科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美术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都不会影响到自己成绩的高低。因而,你让他们回家画画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画。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这节美术课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小学的教学中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减少了教师板书所浪费的时间。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学生大多爱看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很清楚,这就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相对减少了。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比绘画能力的提高重视得多,因为创造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对人生产生较大影响的,而动手能力却是家长们过分重视的。调查中,教师采用的大部分是通过提问和回答,讲出和画出自己想法这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方法。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很少会亲自动手来画给学生看,因为这样会容易导致学生临摹教师的绘画方法,从而导致学生自己没有动脑去想自己该怎么画。所以教师就更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工具——电脑、电视等,从而从审美和创造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她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学习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美术。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画家,美术学得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低也不会受到家长责怪。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想学好美术的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毕竟小学生也许还是不断需要被一些新鲜事物来刺激一下的。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调皮,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学有所成!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6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7

本报告通过对本校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造成三年级小学生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对今后数学学科潜能生的帮扶策略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现把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3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抽19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XX镇中心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生19人共27人。

(四)调查步骤

10月12日问卷调查

10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0月14-24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19份问卷,收回19份。问卷涉及12个有关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选择题,1个补充问题。具体问卷情况如下:

1、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选非常喜欢的有1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8%;比较喜欢的有6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2%。

2、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选较大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一般的有1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3%;不确定的有6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2%。

3、做数学作业时你能做到独立思考吗?选能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经常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选偶尔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不能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4、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选没有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偶尔有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经常有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有过,感觉不明显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

5、在数学课上,你会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吗?选不会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偶尔会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每节课都会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6、你有时候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原因是什么?选老师讲的内容我已经动了的有7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7%;选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听不懂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班级纪律不好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管不住自己的有7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7%。

7、你每天花在数学上的自主时间(不包括数学课)有多少时间?选一小时以上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半小时以内的有1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3%;选更多一点时间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8、在学习数学中,你是否会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选经常提出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偶尔提出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8%;选从未提出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没有问题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

9、当你遇到数学难题时,你会怎么做?选先自己反复思考,不会再问他人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8%;选先问同学,自己再做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先问老师,自己再做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选抛在一边,等待老师讲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0、在数学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选经常讨论的有10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3%;选根据实际情况,偶尔讨论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很少有讨论的'机会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不知道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1、你有过因生病耽误数学学习吗?选经常会因生病请假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从未请过假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7%;选偶尔会因生病请假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1%;选其他的情况请假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7%。

12、你一直都有好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吗?选一直都有好心情学习的有10名学生;选心里一直有事影响学习的注意力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偶尔有事不能好好学习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8%;选其他的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3、你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有什么想说的?11%的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11%的学生上课听不懂;5%的学生渴望小组合作学习;5%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潜能生的帮扶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结合学生访谈,将本次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90%以上学生对数学有较强学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主要体现在:

1、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学习有困难(2人)。

2、对数学没兴趣,不爱学习数学(1人)。

二、有近40%的学生几乎没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体验,从这点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件追寻幸福的事去做,而是当成任务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容易跑神,一节课内容掌握常常丢三落四,导致知识掌握没有系统性。

四、30%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懂得问题长期搁置,而不知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结论

1、教师备课、上课缺乏层次性、梯度性,难以照顾到学科潜能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科潜能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式评价,甚至对学科潜能生进行讽刺、挖苦,造成学科潜能生学习自信心缺失,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由于智力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5、部分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经常一下课,扔下书本就玩,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坐不住,总想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后从事自己目前感兴趣的活动,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成绩相对比较差。

6、家庭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不管不问。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XX小 雷XX

20xx年XX月XX日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8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四、2

学习成绩18

计算能力20

课堂自主活动量24

创新能力15

年级五、2

学习成绩19

计算能力22

课堂自主活动量23

创新能力15.2

年级六、1

学习成绩20

计算能力24

课堂自主活动量24.5

创新能力16.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9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他们的意愿和思考。为此,特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对各个不同年级的16个班进行调查。

二年级2个班,三年级2个班、四年级4个班、五年级5个班、六年级2个班。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调查分析

1、你最喜欢的数学作业是什么形式?(多选)

书面作业:44.6%

口头作业:22.8%

实践活动:42.4%

其他:7.5%(口算、数学游戏、看课外资料)

从这一情况分析,学生已经适应了书面作业的形式,对于口头作业,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很向往,但是认为这样的操作性有点麻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去调查、去动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时,你最喜欢老师布置什么数学作业?(多选)

老师发下来的暑假作业本:54.8%

数学日记:11.7%

社会实践:41.2%

其他:7.7%(实验、口算、无作业)

从这里看,半数以上的同学选择了用暑假作业来陪伴自己的学习。但同样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学选择能够在暑假的时间里,调查访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同样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表达了能够在没有作业的情况下度过。

3、当你看见老师在你的作业本上“加星”时,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开心:59.3%

有点触动:32.9%

无所谓:7.8%

从这一数据分析:92%以上的学生还是对表扬有感触的,都希望得到表扬,同时通过表扬的激励,触动他们更好地学习。但同时59.3%的人是非常开心的这一情况离平常老师认为学生爱表扬的现象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样,7.8%的人对于表扬十分的冷漠,表扬在他们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学生不是对表扬不感兴趣,而是“加星”这种表扬的形式学生已经十分习惯了,触动不是很明显。

4、平时,老师对你们完成作业的态度要求严格吗?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0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全区新一届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对象

20xx年9月,我们对全区9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质量调研,参加这次质量调研的学生有1415人。

三、调研工具

这次调查的工具是: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试卷20xx.9。调查工具由区教研室小学数学组编制。编制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和第十一册。

四、调研分析

1.总体情况。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33道题。其中第一大项4道题是计算能力的评价,包括分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数乘加(减)计算、分数连乘和运算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运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第二、三、四大项20道题是对概念掌握水平的评价,以新学的知识为主,适当渗透了五年级下学期的主要知识;第五大项2道题是评价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和绘制统计图并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第六大项7道题是评价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加这次期初质量调研的1415名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情况如下:

表一: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各大项情况统计

项目

计算部分

概念部分

操作部分

解决问题部分

正确率%

正确率%

92.1

86.7

76.7

80.0

85.8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和有关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分别达到:92.1%(计算)和86.7%(概念),其次,学生对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十册的统计和长、正方体的认识等也掌握较好。但是,学生对手脑并用移小棒的实践操作题、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概念题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体分析。

(1)计算能力。

表二: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计算能力学习情况统计

题号

1、口算

2、脱式计算

3、解方程

4、文字题

正确率%

97.6

93.1

91.2

87.4

这次测试口算能力的有8道题,测试笔算能力和简便计算的有5道题、解方程有3道题、解文字题有2道题。从表中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确率达97.6%,有16个班学生的正确率在98%以上,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口算的训练。有关分数乘法的笔算,包括简便计算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学生学习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确率达93.1%,即使相对薄弱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学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的.学习水平也比较理想,平均正确率分别达91.2%和87.4%。

从学生卷面看,计算部分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①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或数字,弄错运算顺序。

②书写不规范,解方程格式不对,写倒数用了等号连接。

③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概念理解。

表三: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概念学习情况统计

项目

填空(88.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率%

99.4

97.0

93.8

50.2

93.6

86.5

90.3

89.5

63.3

86.1

项目

选择(84.7%)

判断(82.8%)

题号

1

2

3

4

5

6

1

2

3

4

正确率%

98.8

92.0

68.9

84.9

76.9

86.5

83.7

94.0

90.8

62.5

这次测试概念掌握情况的题共有20道题,其中填空题10道、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五年级学过的数的整除和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数乘法意义的填空题第2、3、5、8小题,选择题第1小题,判断题第3小题正确率都在90%以上,说明本册单元基本概念教学是比较扎实的。此外,有关五年级所学的基本概念学生掌握得也较好,如考查分数意义理解的填空题第1题,正确率达98.8%。;考查数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题第7小题正确率达90.3%、判断题第2小题正确率达90.8%。

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个别综合性高的概念题学生正确率明显偏低。主要是填空题第4小题(50.2%)、第9小题(63.3%),选择题第3小题(68.9%),判断题第4小题(62.5%)。填空题第4小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方体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3个知识点,造成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单位名称的变化。选择题第3小题综合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画图识图3个知识点,一些学生看不懂图意造成错误,反映出分数乘法意义教学中教师画图时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过程不够清晰。

(3)操作能力。

表四: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情况统计

题号

1

2

正确率%

59.2

88.4

这次测试操作能力的动手动脑题共有两道题,第1小题移小棒是一道开放性操作题,这道题既测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2小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学的绘制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从表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绘制、分析条形统计图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达88.4%,全区有三分之二的教学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题移小棒失分较严重,平均正确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平时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学生对这种题比较陌生。

②平时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缺乏对图形变换的想象能力。

③教师阅卷有误,把移动3根全部看作移动2根判错而扣分。

④参考答案不全面。

(4)解决实际问题。

表五:雨花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调研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情况统计

题号

正确率%

89.1

90.1

86.9

80.1

64.5

91.1

63.9

调研试卷设计了7道题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第3题和第5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所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掌握情况外,其余5题都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其中,第1题重点测试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第2题重点测试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看出,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确率达80%。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理解题意,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题的平均正确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确率超过90%,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确率还不到75%。我们希望这些班级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例题教学要扎实,突出解题过程的指导;二是练习设计要精细,强化基础并兼顾提高;三是辅导学生要耐心,及时查漏及时补缺。

五、调研结论

1、调研结果表明,本届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看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计算能力、统计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都在88%以上。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教学。

2、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虽然还比较大,但是存在明显缩小的趋势。这次调研考试校与校之间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与班之间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级期末考试相比分别缩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毕业班教学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给后进学生补差上是有效的。

3、从学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级数学教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一册第一、二单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好。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4、学生在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验算等)、动手实践、综合应用概念以及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学校甚至还比较严重,希望各校通过这次质量调研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研究上还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一些教师对练习设计缺乏研究,机械练习多而有变化的综合性练习少。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篇二:

课改,教育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现将本学期调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情况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动并促进我市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佳木斯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有哪些变化?11月,小学部分三组深入到全市各小学进行调查。

我们这一组一行5人,先后进入佳木斯第六小学、郊区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实验校、东风区松江小学、二十三小学、农垦小学等7所学校,平均每人听课14节,并查看、收集了教案、作业、试卷。

从总体上看,老师们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教学的独特风格有所显示。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方向稳步发展。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感触最深的`是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变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表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阳光开朗的气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师组织折纸、填图等操作性活动,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发展:线段、长方形、圆等,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师与王丽丹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佳二十三小李玉荣老师“珠心算”一课,展示了数学课堂灵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师的《可能性》教学,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学习任务单”后,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孩子们分工明确,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王亮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导入精彩,从教学楼照片抽象出基本图形,情境生动、贴近学生。导入部分的铺设、面积公式复习等,关注了各层面学生发展。发挥了“小班额”优势,学生数学思维处同龄孩子领先地位。生生间的深层次互动得益于王老师的独特教学艺术。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能让我说说自已的想法吗?”“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在十五小,所听课题是:《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探究欲望较强;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农垦小学张海虹老师、王英涛老师、赵健老师、赵化连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得益于校长、主任办学理念新与创新意识强。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东风区松江小学王桂凡老师的《笔算除法》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说、试商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标》学习还需加强,加强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2、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调查中我们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吃得不够透,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新知识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现,分散出现的不少。很多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思考、认识与理清。

3、情境的理解与创设有待于提高认识。

情境教学被教师们所钟爱。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表现在:情境与数学内容关联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情境含有数学思考,但老师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当,挖掘不够深刻。缺少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4、评价。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及时,但,激励作用不足。重结果,忽略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对发展性的评价的理解有所欠缺。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它的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少用简单、结论性的语言。

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慎重,教师必须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4行7字诗中含有字的个数,一名孩子汇报说:2X4加5X4我得到28个字。教师评语说:“错了,老师的要求是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你没有按老师要求做。”课后与老师的交流改进建议:激励为主;先肯定孩子把诗歌分两部分后求字数是很好的办法。之后,再追问孩子:如果用7的口诀,你怎么做?这样一来,即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关注。

5、作业。教师都能及时、认真批改。还可有所创新与突破,教给学生科学的作业方法;比如:可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簿”,将错题原原本本的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标注,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类似的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也可尝试学生编题,互评、互批等。开放性作业与评语、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设等,我们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努力。

6、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语言是数学思维活动体现的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外显,如何让学生把思考表达清楚?教师的重视与培养是关键。

三、下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的自觉认识与自觉行动很重要。教师应该有成长自我的认识,加强读书学习。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是需要被认可。当领导的,做我们教研员的都要给老师们以积极的关注与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这块的阵地,加强集体备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关键是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注重具体操作层面内容的研究和专业引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

3、专题研究,扎实实验

近十年课改的实验,趋于成熟。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老师们的心中,进一步把课改的实验进行优化。比如: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空间与图形部分有效地经历过程性学习,包括概念性教学的突破,计算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等等,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有效性,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我们要上下结合,齐心共进,扎实实验。

4、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普通老师快速成长起来。

5、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2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学习困难的做法与体会。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目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与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导致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 截,每锯断一次需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 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为×(120÷6)也就见怪不怪了。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 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从“人需要各种营养成份,才能健康生长”,“战士需要各种武器,才能打好胜仗”入手,启发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对线段图的观察,感知中发现:调换后蓝墨水多的40盒与〔〕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红,蓝墨水的总盒数。这样,学生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借助线段图与其它手段参与审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

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与,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五,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米)。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 ”“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六,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3

20xx年3月21日到4月16日之间,我和其他8位同学来到某某小学进行了为期28天的教育实习。28天的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横坑小学领导、老师及带队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业组老师特别是指导老师李老师和原班主任钟老师的帮助辅导下,我的实习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无论是带班还是教课,作为实习老师,都会有一个该校的正式老师带我们。带我班主任工作的,当然是我带的班级的原班主任,而带我教学工作的是我带班级的原数学老师,他对我们特好,经常指导我们怎样才能把内容讲清楚,怎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前一个星期,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看其他老师是怎样讲课的。这种听课和我们上学时听课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观察老师怎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而并不是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我第一次上讲台时,自我感觉并不紧张,只是课讲得有点快,总体感觉还可以。后来的课,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同学们对我讲授的知识都能吸收。有了前几次讲课的经验,我认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时间,也能够适时地调。。

还没来得及反应,时间老人却已在我身边飘过,用他千百万年不变的声音告诉我:“再过五天,你的实习就要划上句号了,是否圆满结束,那么只有你知道。”心中百感交集,却也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在这一个月里,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以前从未学过知识,在此我向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小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周,我听了指导老师的课。在听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自觉的备好课,如果是习题课,我则会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到了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科任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同时,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备学生”。在此期间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当上完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才会让学生更明白。

当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五十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虽然在隔晚我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备课,但根本不能按教案来讲,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以致于重难点不够时间来强调,不过上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淅的。接下来的几节课都不是讲得很好,当时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好,在指导老师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精心备课以及修改教案并进行几次试讲,虽然这期间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师的亲切鼓励让我变的有信心,有热情,让我觉得如果将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可以做的好。当然在后期的实习工作,我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了。必然,自己的教学尚未能与张老师比较,但是我已以尽力而为了,做到问心无愧了。实习期间我从张老师哪里不仅学到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分享他做班主任时的工作经验,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师德,我想这些足可以让我受益终生。

二、班主任工作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了一些工作任务都按时认真的完成。例如上体育课、上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以及自修课。在这同时,我有了一些领悟。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在这一个月的班主任生活中,我逐渐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以及优缺点。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有发挥个人的空间。但信任不等于放纵。

由于经验的不足,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与学生建立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尚未能把握一个度,以至于在第二个星期上课时,同学们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观察原班主任的做法以及指导老师的指点,所以我在以后的实习工作注意把握了一个度。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刻铭记叶老师(师范)的教导,以及张老师的指点。我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也按照张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也不忘引导他们去学习、去与同学相处。在这期间,我们召开了一次题为“爱我中心小学”的主题队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自己经验收的不足以及考虑的不周,当然时间也是一个问题,个人认为这一次的队会课不是开得很成功,所以事后,我 跟三位主持谈了,如何来组织和主持这样的主题队会,就能够更好达到所想要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朝气,让我有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那里学习了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发现法教学”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认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学应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从“做”中学,学生所学的应该是未来社会“实用”的知识。在国内,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这节课就不能说成功。但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特别是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深入下去。国内课程改革还处探索阶段,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普遍性和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4

一.引言:

数学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想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优越的符号,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现代数学.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符号意识”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标准修订稿》将符号意识界定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也就是说,符号可用于表示,符号间可以运算和转换.此外,《标准修订稿》还突出了符号意识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号可以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国外学者认为符号意识包含对符号本身的认识,符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符号表示所蕴含的意义,能够用符号进行运算和转换,并能用符号去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首先要了解学生符号意识现状。所以本次调查就是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级学生中符号意识现状,年级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符号意识与数学成绩之间是否相关?调查分析符号意识能力以及阻碍符号意识正确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培养符号意识奠定基础。

二.方法

(一)被试:在本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取一个教学班。分别发放问卷25份。选取被试对象时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本人数学成绩情况,性别情况。

(二)形式:本次调查采用抽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教师不加干预,学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关于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符号表示,符号运算两方面内容。

三、结果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1.调查表明,五六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对于独立的数学符号能够清楚的说出符号的名称和含义。说明对于仅仅需要机械记忆的符号记忆较牢固。

2.符号表示能力中对于用符号表示数,完全掌握,对于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方面能力较差,例如对于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律的理解较弱。

3. 对符号的解释能力, 如代数式的意义,方程的意义显得极为不足。对于符号的几何解释基于具体情境稍好。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符号意识与数学教材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学生比较关注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对于非本学期学习内容普遍不关注,知识遗忘严重。

(三)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

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四)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试对象的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呈现数学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符号意识并不强烈。数学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具有的符号意识相反更加好。此问题值得深思。

四、讨论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本校学生对于符号意识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浅表层次,没有深入理解作为该符号代表的深一层更加本质的含义。例如数学符号“π”。六年级学生很清晰的认识表示圆周率,写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写出是3.1415926;但是无一人没有能够深层次的答出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的50份问卷中仅有1份,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够仅仅教会2+3=3+2。还要从培养符号意识的角度高度出发,先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具体的例子,在启发是否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些例子。决不能简单告诉学生用字母表示。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数学符号“0”五六年级学生都从0联想到的表示没有,五年级学生认为它表示最小的偶数,表示非正非负。六年级学生的答案就比较丰富0表示原点,正负数的分界线等。说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符号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剪刀差。我认为主要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由于学习内容的编排,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数学学业成绩较好学生不需要借助方程这一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忽视自己符号意识的养成。这是此次调查中较为意外的情况。值得任教教师深入反思。

五、结论:

1、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学生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符号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这就是符号感).符号意识就是在这种直观感觉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学中,要借助于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转换的能力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

3.教学中,要讲清符号的由来、本质和意义.教学中应通过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表示及其意义,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将符号意识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逐步发展.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1、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2、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3、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

(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

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为什么喜欢数学?

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

3、为什么不喜欢数学?

A.上课不生动

B.数学太难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

4、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

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

6、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

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

7、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

8、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9、上数学课有意思吗?

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

10、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11、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

12、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3、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

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

14、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15、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注: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下载小学数学调查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调查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育调查报告

    起因为了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更了解小学生,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深化教育改革,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故而做此调查。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上港小学 李祥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必须靠高效课堂来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但这一理念要内化成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却还需要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提要:围绕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我于 2005 年 3 月起深入部分小学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 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不理想,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更多的是忧虑。......

    小学数学教育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起因 为了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更了解小学生,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深化教育改革,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故而做此调查。......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

    小学数学作业现状调查报告

    剑川县弥沙乡小学生数学作业情况调查报告姓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学号:一、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知......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问卷调查报告 新沂市唐店小学 高芳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在课改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