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书记调查报告
对如何更好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的
探索与思考
关于更好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的探索与思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凤县于2015年8月份,为全县50个贫困村和2个后进村选派了52名第一书记(市上选派5名)驻村开展工作。将近9个月时间,第一书记履职情况及工作开展成效如何,生活条件如何,笔者对派驻的第一书记进行了问卷和电话形式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驻村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县上选派的47名第一书记都能按照要求于去年8月份到派驻村开展工作,认真开展走访调查,全面掌握所在村的地理环境、风俗人情、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并认真研究分析村里的资源优势、民情特点和发展潜力,帮助村级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
下派的第一书记都能迅速转换角色融入群众当中,把自己当成村级干部队伍的一员,坚持吃住在村,主动开展工作。吃饭基本上都是在村干部家里或者镇机关灶吃饭,还有的在就近街道自费购买,偏远的村庄有的则自己开火做饭。到村 的交通工具少数人为自驾车,大部分都是坐班车。
从驻村情况看,大都能遵守考勤制度,除了外出给村上联系项目资金,到户里走访开展工作等,基本能坚持在村委会上班,平均每周在村委会上班3天左右,月出勤20天左右。同时发挥操作电脑熟练、擅长运用新媒体等特长,协助村干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二、履职情况
1、抓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三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一书记能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从提高三委会干部致富能力为突破口,以“六化”建设为依托,村三委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为村三委会班子加强了工作力量。第一书记能切实发挥联系、协调、平台的作用,全程参与村支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帮助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协商具体工作方法,使三委会工作明显好转。坪坎镇第一书记坚持督促并参与该村每月10日党员例会,唐沟村的第一书记规范了党员的会议纪律,要求不能按时参加会议的党员必须提前请假并填写假条,严肃了支部纪律。
二是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派驻的“第一书记”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没有出现一起违纪扰民事件。
三是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农村实行承包到户已经30多年,村上集体经济逐步在削弱,集体经济在人们心中成了 模糊概念,人们的集体观念不断弱化。在第一书记的带动下,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基层党员的思想意识得到明显转变,温江寺村的党员在第一次专题讨论会结束后,在三委会班子成员带动下,主动清理花园杂草、垃圾,用党员的实际行动赢来了群众的赞誉。
四是不断加强基本制度建设。结合创优争先推行“三课一会”制,发挥党代表服务室功能,结合村务“四议两公开”制,发挥了党员、村民代表的自治能力,同事强化了监委会工作职责,使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酒奠沟和魏家湾的第一书记利用周末加班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项规章制度。
2、抓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村经济发展,是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中的重中之重。第一书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一广大村民的思想,引导他们转换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为三年后顺利脱贫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是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实施产业致富。调查显示,第一书记共为派驻村壮大培育特色产业9个,为9个村420户农户新栽植矮化优质核桃1.6万株,苹果3500株,烤烟新增205亩,药材种植67亩,鸡仔发放2360只,其中贫困户为171户,总投资达到71.85万元。国安寺和魏家湾的第一书记协调单位和帮扶企业争取元板蓝根、白芨药材种植67亩,为33户贫困户培育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二是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无农不稳”,下派的第一书记既着眼于长远,又不忘抓好当前,为贫困村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调查显示,在下派第一书记的多方协调下,4个村对2015年水毁河堤进行了维修加固5处2100米,协调水利局投资37万元为平木镇的西山村修建滴水灌溉工程一处,为集中连片的200亩土地解决了灌溉问题,实现旱涝保收。
三是抓好科技扶贫,提升致富脱贫的科技含量。下派的第一书记把新的科学技术带给村民,不断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陈家岔村派驻的第一书记积极联系县科技局等单位,为村民举办以柴胡、猪苓、苍术、芍药等药材种植技术,潘家湾村派驻的第一书记为贫困村村农户带来农业科技图书70本,提高了农户种养技术;寺沟村的第一书记争取了1500块粘虫板投放到700多亩蔬菜种植地块,改变了传统的农药防虫,大幅度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四是抓好保障扶贫,保护弱势群体。在众多的贫困户中,因老弱病残而导致的贫困也不在少数。第一书记时刻惦记着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千方百计联系单位、社团组织,在日常生活中,节假日等特殊时期,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他们手中,同时把党的温暖也带给了群众。马鞍山村第一书记利用新媒体微信圈为贫困户号召捐资治病,截止目前共筹到医药费1.2万元,使他们的疾病得以顺利进行治疗,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温暖。
3、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的生活条件。由于我县山大沟深,加之县上财力物力有限,仍然有部分群众存在出行难、吃水难等现象,群众反映强烈。针对现状,第一书记团结村三委会干部一起跑部门、要项目,想方设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一是重点抓好村组户道路桥梁建设。调查显示,共有
12个村修建、加固桥梁11座,投资252万元,其中已完工8座;16个村实施了乡村道路水泥硬化16.38公里,维修拓宽了砂石路14公里,总投资达到137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的出行问题。倒回沟村派驻的第一书记,在公安局干警的协助下,调来大型机械,利用3天时间维修了一组水毁砂石路2.5公里,使8户农户能顺利出行。
二是切实抓好人畜饮水项目建设。调查显示,共有6个
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6处,铺设饮水管道23200米,解决了475户农户1795人的吃水问题,总投资为115.78 万元。沙江寺村、孔官村和潘家湾村的的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单位和企业出资购买水管,从山上为村民铺设引水主管道,解决了258户的吃水问题。
三是抓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随着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的实施,干净卫生的街道,热情洋溢的的广场舞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美丽的居住环境带动了其他村纷纷加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阵营。调查显示,有4个村在建或拟建村文化活动广场,有5个村为村民安装路灯55盏,2个村委会对活动广场进行了亮化美化。
四是抓好居住环境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为156户农户发放了156台太阳能热水器,投资7万元维修和新修公厕5个,投资47万元修建幸福园一个,投资8万元为移民搬迁点修建排水工程一处。同时,派驻的第一书记还积极参与所在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农户改变环境意识,达成共建美好家园共识。孔官村的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单位和包扶企业出资1万元亮化村文化广成,栽植竹子3000根,金丝柳200棵,还设想在小河坝修建拦河坝蓄水库,使村民休闲娱乐活动更广泛。
4、抓稳定促和谐,提升治理水平。“第一书记”把倾听民意,体察民情作为驻村工作切入点,与村三委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在集中开展低保评审、危房改造、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中坚持走访群众,有效解决了农村因各类矛盾引发群众上访等现象。
从调查情况看,有9个村出现了11起不同程度的群众上访事件,有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新产生的矛盾。但第一书记都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主动和镇、村两级干部积极沟通协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8个问题得到解决,其中有4起常年上访的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榆林铺村的第一书记为解决遗留多年的两户农户用地纠纷,亲自拿起皮尺到地里进行丈量划分地界,使多年的矛盾终于得到了化 解。烧锅庄的第一书记对该村两户老上访户通过座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谈心讲解政策、包扶救助关心生活等方式,使常年的上访户2016年以来从未出现过上访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第一书记由于从县级机关下去,思想活跃,见多识广,加上在人脉上具有一定优势,工作办法多、点子多,不但全身心投入到村三委会工作中,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带领村干部跑项目、要资金,为村上发展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共引进资金850.1万元,其中用于道路、桥梁、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62个,总投资696.91万元,其中已建成56个,投资554.31万元,在建6个,投资142.6万元。清理了两个村的债务13万元。还储备有已经达成意向的项目22个,主要涉道路、饮水、通讯、种养植等方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关于驻村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第一书记都能按照和县委组织部签订的承诺书驻村开展工作,但仍然有个别第一书记和下派单位对此项工作认识模糊。个别下派的第一书记仍然继续承担着单位的业务工作,使第一书记精力分散,难于专心一意在村委会开展工作;个别第一书记则两头钻空子,唱空城计,使下派第一书记工作流于形式;个别村委会条件较差,不能为第一书记提供食宿条件,个别下派第一书记难以按规定进行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角色定位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第一书记的角色 定位难以把握:镇党委对第一书记的联系较少,对驻村开展工作要求多关心少;村一级干部由于文化程度低,对电脑、新闻新媒体等操作技能差,对第一书记依靠思想比较严重,资料整理等工作依赖性强,有的则只关心第一书记为他们要项目资金,而拒绝他们参与村委会的其他事项,甚至个别村开党员会都不通知第一书记参加,使第一书记工作环境比较尴尬。
三是待遇差的问题。下派的第一书记介于单位和镇干部之间,单位同志下乡一天补助20元,享受单位派车,镇上干部也提高了乡镇补贴。唯有这些第一书记两边都享受不上,虽然有文件规定长期下乡每天补助10元,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部分派驻单位给第一书记没有把下乡的差旅费和补助落实到位,影响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个别第一书记放弃驻村,仍回单位上班。如到不通班车的东山、西山、长坪等地,每周一次往返一月下来油费得四百多元,单位有的只按班车费报销,虽说县上统一给公务员发了车补,但比起其他的同事相应交通费用比较多。
四是培训指导的问题。从第一书记的选派到下派,县上有关部门没有组织第一书记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下派的第一书记都是坐机关搞业务的,对农村工作知之甚少,尤其是新时期对于三农工作重大的方针部署和各种政策了解不多,大家都是边开展工作边学习熟悉,难免出现工作失调不和谐的地方。五是精准扶贫的问题。由于下派的第一书记单位背景不一,能力不一,在争项目资金上难免会出现掌握强势资源的部门协调力度大,项目资金争取的好,而且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首先把自己部门的优势资源用到自己村上,其包扶村上的基础建设、扶贫工作等均走在其他村前面。一是难免会出现打乱和干扰县镇工作的统一规划和工作思路,造成人为的资源抢夺战;二是在以争项目资金为重点的考核机制下,弱势部门派驻的第一书记的工作力度和成绩难以体现。
六是部门协调配合的问题。由于县上各部门工作缺乏有效沟通和联系,对第一书记工作带来困扰。比如说今年新开展的三联两包扶贫工作,本来是一件好事,为驻村加强了力量,为扶贫提供了更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有一部分包抓的村和去年下派第一书记的村不一致,而且第一书记所联系的贫困户和一般户也都不在所任的村上,加重工作负担。一个村的贫困户有的有两三个单位的人员包抓,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差异,导致扶贫力度、政策也不一样,有的慰问,有的送生产物资,有的什么也没有,同为一个村的贫困户享受的待遇不同,无形中又产生新的矛盾,加大镇村两级工作负担。
四、几点建议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第一书记”工作合力。县上各部门要在政策、资金、人力等多方面向“第一书记” 任职村倾斜,对“第一书记”既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又要在政治上、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物资帮扶、项目信息等问题。
二是加强对第一书记领导。镇党委既要抓好第一书记的管理,在工作上对给与指导和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又要引导农村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能和角色定位,发挥好第一书记对全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对村里的工作要善于抓重点。镇党委要定期召开第一书记与下派村干部的联系会议,让双方多交流、多沟通、多配合,努力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强化培训指导,着力提升“第一书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第一书记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第一书记”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技巧,熟悉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县上主管部门应通过建立QQ群、微信交流圈等形式,让第一书记可以交流平时的工作、生活,分享工作成果。
四是加强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期间必须和派出单位工作脱钩,保证其到所派村的工作精力和时间,其下派期间的福利待遇必须明确由原派出单位承担并解决,为第一书记提供工作支持”。加强对派出“第一书记”的单位的日常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五是强化督查。县委“第一书记”办公室应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的方式,及时检查了解“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改进面上工作。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不负责任、消极应付的予以通报批评。督促检查选派“第一书记”在选派期间的补贴待遇发放情况,对派驻在交通条件差不通班车村的“第一书记”的交通补助应当给予适当补助,以确保派驻到那里的“第一书记”安心开展工作。
六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选派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及时总结选派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应定期召开第一书记联系会议,给大家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工作平台,共同促进工作。
第二篇:社区第一书记任职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对东旺家庄社区有关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市、县、乡镇各级领导莅临东旺家庄社区检查指导工作。按照有关要求,我把工作组到社区任职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工作组驻点情况
4月28日上午县委欢迎会后,下午我们立即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工作组进驻社区受到红安县委、县府、红安镇党委、政府、正王办事处和东旺家庄社区各级领导以及红安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照和关心。工作上,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工作开展情况
4月28日下午,进驻社区后,工作组二人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有关人员采取座谈、交流、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为期三至四天的调研活动,期间,拜访、走访了社区老领导、老党员、老同志及部分社区居民,请教、咨询了市发改委、市规划局有关领导,了解有关规划编制的相关情况。为尽快摸清社区基本情况,抓紧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东旺家庄社区位于红安县城北郊城乡结合部,地理和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行政隶属红安镇。社区总面积约900亩,其中,住房占用约300亩,工业用地约500亩,耕地约100亩;社区居住人口约3000人,其中,原居住人口350户,1025人,外来人口约2000人;社区党员33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3名,村民代表18名。社区居民约50%在周边企业打工、务工,30%在东旺农贸市场及村居自主经营,2009年 1
社区居民人均收入9200元。2008年,社区投资1500万元,建成文诚农贸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70亩,容纳商户800户,年营业额约5亿元,社区年收入约120万元,其中约60万元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及居民福利性支出。2009年,计划投资约300万元,建设集幼儿教育、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学习教育和社会治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三、初步工作思路
通过近几天的调查了解,经与社区两委班子商议,初步形成如下工作思路:
(一)拟2010年5月底前,完成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居住条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层次水平,拟着手办理居民关心的几件重要事情:
1、助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2、配合县政府、乡镇政府,协调水利、环保等部门整治社区污水河;
3、提升改造文诚农贸市场,规范市场管理;
4、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彻底解决社区居民用水问题;
5、为方便社区居民生活,积极协调引进超市和银行网点。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二○一○年五月六日
第三篇: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的调查报告
县委组织部:
本街道除三里桥村安排有第一书记驻村外,其余的村均未安排第一书记驻村。为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未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对第一书记的认知度和期望值。元月6日至8日,紫水街道党工委安排组织办付培武、等同志对本街道马湾、前楼、柳店、余集等村的部分干部群众进行了调查问卷。现把调查问卷的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调查时间和方式
1、调查时间:
2、调查方式:走访座谈并进行问卷
二、调查对象分析
上述四个村的干部群众共计60人,其中村干部16人,群众44人,占73.3%,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看,18-50岁占75%,基本上能代表未选派第一书记村的干部群众。被调查对象一般都具有小学至高中学历,其中初中占到了58.6%,家庭收入一般都处于当地中等偏上水平,保证了他们对党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
三、问卷内容分析
从问卷看,大部分受访者对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助推该村发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认为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对该村发展稳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比较显着,只有23.5%的受访者认为不明显,有一部分群众对第一书记的评价很高;有83%的受访者认为本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一般,有必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行路难,用电难,用水不够卫生,村里缺乏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比较困难;有的认为自己村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该村有派驻的第一书记,希望他们能修路铺桥、打井修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的还希望能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以及维护村内的和谐稳定等。他们对第一书记任职的希望和要求集中在能实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作风务实,廉洁奉公,能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能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调查结论
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帮助改变落后村的面貌已初见成效,并逐渐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这项工作能够进一步铺开,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第四篇: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的调查报告
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的调查报告
紫水街道党工委
(2012年元月8日)
县委组织部:
本街道除三里桥村安排有第一书记驻村外,其余的村均未安排第一书记驻村。为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未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对第一书记的认知度和期望值。元月6日至8日,紫水街道党工委安排组织办付培武、等同志对本街道马湾、前楼、柳店、余集等村的部分干部群众进行了调查问卷。现把调查问卷的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调查时间和方式
1、调查时间:元月6日至8日
2、调查方式:走访座谈并进行问卷
二、调查对象分析
上述四个村的干部群众共计60人,其中村干部16人,群众44人,占73.3%,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看,18-50岁占75%,基本上能代表未选派第一书记村的干部群众。被调查对象一般都具有小学至高中学历,其中初中占到了58.6%,家庭收入一般都处于当地中等偏上水平,保证了他们对党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
三、问卷内容分析
从问卷看,大部分受访者对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助推该村发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认为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对该村发展稳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比较显着,只有23.5%的受访者认为不明显,有一部分群众对第一书记的评价很高;有83%的受访者认为本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一般,有必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行路难,用电难,用水不够卫生,村里缺乏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比较困难;有的认为自己村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该村有派驻的第一书记,希望他们能修路铺桥、打井修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的还希望能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以及维护村内的和谐稳定等。他们对第一书记任职的希望和要求集中在能实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作风务实,廉洁奉公,能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能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调查结论
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帮助改变落后村的面貌已初见成效,并逐渐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这项工作能够进一步铺开,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第五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岗村书记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亲曾经的影子,沈浩那种不怕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父亲曾经的写照。
从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后的多年,父亲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书记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而他义无反顾的把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事业,以及他始终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几乎没有一天享受过父亲给我带来的学业上的关注。很多的孩子家长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镇里的学校送,而父亲为了不影响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里上学。五年的村小学习,使我永远无法改变平卷舌音的读音,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终身的遗憾。长期放羊式的教学,多少影响了我的学业,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看到从没有双休日的父亲,看到有时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亲,在我的视线里,我原本以为所有的人都像父亲那般辛苦的。但事实上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工作,如此的竭尽全力,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装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为了办村级企业,父亲常常在外面,跑项目、机器安装、质量监督,他都要自己把关,在他艰辛付出的背后,四五个村级企业也开始良好运转。当克服困难,一切都进入正轨时,上面有要求,村级企业要转制。父亲便把一个个亲手办下来的企业一个个的转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付出后的成果。为此父亲从没有怨言,而是转变农民的致富模式,带领农民走上了效益农业之路,他自己主动的种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管理。当农民看到了实在的收益后,也一个个的种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种经济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损私肥公”的人,后来我家搬到了镇上,村委也搬到了镇上,家与村只有一路之隔,父亲经常把家里的碗、筷、调料之类,拿到村中,但从未见他归还过。好在我们都已经习惯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别看他在家里或与农民们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但在正规场合,他往往会因为紧张而讷言,父亲曾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党员,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访的次数也较多,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时,却往往较为失望,许是采访时的紧张之故,父亲的镜头也往往只是一个画面,而没有声音。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笔用于写父亲时,尤其是苍白而没有色彩的。也许是近之故,也许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离我那么远之故。因为他真的不曾给予我们姐妹一些什么学业上、生活上的关爱。抑或年幼的我们不曾体会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体现在他用行动实现了他的事业,他用无声的语言来深深的影响着被忽略的心。当看到别的父亲买大量的玩具,并且时时能陪自己的孩子时,有过羡慕,但是父亲的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们如何认真、执著的对待工作。印象中父亲没有送给我们什么礼物过,其实这便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熟识我的人一致评价我为:做事认真、执著时。我知道我不仅流着父亲身上的血,也践行着父亲曾经的行动。虽然服务的对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书记,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亲,心怀愧意。做惯了事的父亲,一旦退下来,曾颓唐多年,作为子女为不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愧疚万分。因为工作的忙碌,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为自己没有走进他的内心而自责。
看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闲暇之余,看了一场片名为《吴仁宝》的电影,本想以此来放松一下前段时间学习的紧张心情,可没想到我却聚精会神地受了近2个小时的再教育。主人公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爱民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也无感人至泣的情节,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却是无限的。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要超几百万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恐怕要拍好几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为多。但,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40多年的奋斗,八个字的概括。这,说明了什么?„„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动不动就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这里搞汇报、那里谈经验,目的就一个要名要利。而吴仁宝要来了什么?他要来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来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学习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难怪邻居红旗村的王书记说:“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点了,今天要干这个事,明天要弄那个事,弄得我们跟着屁股后你追我赶的,拼了命都赶不上”。
学习他致富百姓、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情操;学习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报告会上,已是85岁高龄的吴仁宝,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讲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这,就是吴仁宝,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个永远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