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一、数据统计
参与调查方面:有67.6%的问卷完成是由母亲进行的,父亲的参与度不理想。
出席家长会方面:48.6%的家长会是由母亲出席的,而父亲的出席率还不到15%。
二、原因透析
1、职责不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导作用,甚至个别父亲对孩子不闻不问;
2、优势浪费。在调查中,发现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但父亲却游离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这种优势的浪费。
三、市民声音
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许多居村父亲家长将孩子的家庭教育视为家庭的“家务事”,全权交给母亲执行。周铮是一家家具厂的木工师傅,尽管自己对技能钻研与学习的意识很强,但那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学习行为来影响孩子。“男人是赚钱的,带孩子当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来就够辛苦的了,还要带孩子,那女人们在干嘛?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机关幼儿园园长陆月崧: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家长的机会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的家长应该在农村较多些,现在很多家庭都只一个子女,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亲对子女的重视程度高于母亲,这让人感到很欣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一方面对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亲有优势,另一方面父母双方都参与教育,孩子能从父母双方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新闻背景
四大举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马当先事实上,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顺德区一直都把它当作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XX年年,顺德区被全国妇联、教育部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县(市、区)”的光荣称号。
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顺德区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当中,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设立专门机构,投入专项经费确保运作,并于XX年成立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相关数据显示,五年来,顺德区各级开展各类活动2561场,累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家长学校达标率达93%。
拓宽形式,搭建沟通平台,以活动为切入,这是顺德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点。顺德区妇联相关人士介绍,多年来,先后组织举办“欢迎家庭?亲情无限”、“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系列亲子活动。相关部门也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课授经,或组织经验人士开展交流会,为家长释疑解惑,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嘉兴市仅18岁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万人,显然,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党委、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为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妇联、市教育局于20xx年5月组成课题组,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教师。向五县市二区发放问卷3050份,其中,中、小学生问卷各850份,教师问卷600份,家长问卷750份。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有关同志,约60人。除政策文件、专家论文及我市相关资料外,还查阅询问了周边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庭私事”的观念上,由此,社会和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研究不够,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关心和引导不足,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科学性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社会进步和家长文化素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20xx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妇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明办等10个单位为成员,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家长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建,目前已做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20xx年,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挂牌成立,现多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已成立家长学校。
XX年,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学会成立两年多来,确立了一批“xx”期间的市级课题,为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同时,连续2年举办家庭教育工作论坛、评选优秀论文,编撰《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XX年,市妇联关于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妇女网”发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初步形成。
调查反映,我市除广大学校教师这支队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行政管理队伍。由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制订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协调实施。
二是讲师团队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上百支,拥有成员上千人。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3【学校基本情况】
xx 第三小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小学,学生xx 余名,学校现有寄宿学生xx 余名。除少数周围小区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且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追求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调查的目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而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帮助学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沟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长及学生需求,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协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促进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构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认定的家庭教育专家仵艳红老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配合下,对我校部分的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
一、学生的抽样选取情况。
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名;
3、特殊家庭(孤儿、单亲、残疾)子女10名;
4、公寓寄宿生10名;
5、父母在县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10名。
同时,全校220名教师有30名参与了教师问卷的调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师10名,保育教师10名。
本次调查设计问卷3份,分别为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每份问卷共15道题目,题目类型分别为选择题5道,判断题5道,填空题4道,简答题1道;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学生的心理需求、家长对待教师联系的态度、教师家校沟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试卷56份,包括学生试卷23份,家长试卷33份,教师试卷全部收回。缺失试卷主要为长辈代管的学生和部分年龄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
从受访调查的300名家长来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64户,占25%;放任型的107户,占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户占22%;封闭型的16户,占6%;注重方法的18户,占7%。
从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来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对家校沟通期望值较高的27人,占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占61%;无所谓的36人,占13%;完全拒绝的45人,占16%。在学生对家长教育方法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16人,占6%;比较满意的42人,占15%;一般的97人,占35%;认为方法不当的90人,占33%;极度不满的3人,占1%;无法评价的29人,占10%。
30名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答卷全部收回并有效,其中认为家校沟通必要的27人,占90%;认为家长配合不力的18人,占60%;认为能力不足并措施乏力的12人,占40%;认为沟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4人,占13%。
【调查结论】
1、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
2、由于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并行但互不干扰的两条直线,因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3、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4、个别家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授给孩子。
5、大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
6、相当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把沟通协作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家长。
【反馈建议】
1、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组,选择一部分优秀教师,针对本校实际,参与专项课题研究,探索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和家长担任讲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帮助家长形成科学育人的观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心灵驿站”、留守儿童关爱室的作用,协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以学校德育处为龙头,组建学校及班级家委会并有效展开相关活动,鼓励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建设几个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级,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
5、聘请校外专家及本校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合作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沟通办法。
6、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发挥优秀学生家长作用,组建“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形成育人合力。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4古训有云:“穷养儿富养女”,即男孩要“穷养”不能给予太多,要多些节俭,多些锻炼;女孩要“富养”,物质上多些满足,生活上多些照顾。
自古以来,“穷养儿富养女”是中国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培养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长把“穷养”和“富养”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养出了很多胆小怕事的小男孩,还有一些蛮横无理的小公主。那么,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呢?你是否赞成这种教育观念呢?是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就可以吗?养儿和养女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调查大多数家长赞成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还记得几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蜗居》吗?当剧中海藻的妈妈知道了女儿的遭遇后,说了这样一番话:“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似乎《蜗居》中的悲剧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英明正确。事实上,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还是赞成这种教育观念的。男孩女孩因为性别不同,区别对待抚养,应该说是育儿教育的一种进步,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坚毅勇敢的男子汉,这些都无可厚非。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别的社会文化期许。一般来说,常常会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见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则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温柔等,这种社会不同的期许直接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更直接地讲,孩子长大以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果。”**小学教师**介绍,她自己也有儿子,平时生活中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金钱观念上也注意培养儿子的自控能力。
观点交锋
从性别差异来讲,穷养儿富养女并没有错。但是,在生活中,结果却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富养的女孩可能养尊处优,不能免疫诱惑不说,说不定还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穷养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关爱,一方面没有安全感、自闭自卑,另一方面过度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穷养儿”不行,“富养女”也不行,这不是变成了“小儿难养”了吗?现在基本上家家就这么一个小不点,到底该咋养呢?“穷养儿富养女”真的就不对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支持方古训传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他们表示,“穷养”男孩的理由是因为男孩子以后要承担更多社会和家庭责任,所以要多经历一些“磕绊”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才能磨砺出坚强的品质,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而女孩“富养”是因为女孩应该有富足的物质、优越的环境、开阔的眼界,能让女孩在长大以后对花花世界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不会轻信花言巧语,不会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从古至今,这么多年了,大家传承下来的育儿经验,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儿的欣欣妈说,“我是穷养出来的,当然跟小时候家庭条件有关系。我一直以来都很自卑,对钱方面非常计较,买个青菜都货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气质,而且也舍不得买,在择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实我自身条件并不差,我完全可以找个更好的老公过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儿我一定要富养。”
“富养女、穷养儿,这是老家听过的谚语。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儿因家境宽裕而仪容出众、气质高雅,从小在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而缺少花花心肠,且不易为金钱所打动,很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妻子与母亲。而穷人的儿子从小饱经磨练,奋发图强,容易成为优秀的男人。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属于富家女穷人儿的故事,也给我们在择偶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样身为教师的吴兰说,她所认识的朋友中,穷养儿富养女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还是比较成功的。
反对方已与时代不合拍理应摈弃
虽说这句话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可是很多家长认为,单纯地用穷富来界定养孩子的方法,这样有些极端,而且现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小健的爸爸告诉笔者,“穷养”男孩也有“穷养”的弊端。如果孩子因为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或产生抑郁倾向,或者由于家长给予的经济生活过分拮据而去偷窃,那就适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养”,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代社会是不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强自立的现代女性。
“古时候,女子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低、压力小,就娇惯点养育,以期这样能培养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穷养儿富养女,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观点,如今早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江苏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钟凌认为,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心态与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与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女孩子过分爱慕虚荣,受不了一点委屈,心理脆弱。自视过高的同时又极容易因为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后妈妈晶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否定了这种教育观。“女孩宠着养以后是经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过得一点都不幸福。我经常对女儿讲,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她认为,小孩子要东西不要给得太快,要通过努力换取。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是不会珍惜的,对孩子无论男女都不能娇惯。
正确地理解和实施穷养和富养
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关键是你到底想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迷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给予女孩更好关注与宠爱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险和攻击性,给予男孩更多挑战和磨砺也是必须的。但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个得不到满足的男孩,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关爱,可能会没有安全感,可能会自卑自闭,也可能过度自我保护,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一个无条件得到满足的女孩,可能会贪慕虚荣,养尊处优,只知道索取,不愿意付出。
穷养与富养,关键是养的内容,而非物质上的含义。关爱孩子,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乐成长,无论男孩女孩都应一视同仁,这也是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位母亲,因此,对于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样重要,物质上面的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却不足取;对待男孩,未来的父亲,要培养他有担当和责任心。而两性相处中,更要让男孩女孩学会相互尊重,互相服务的理念,平等的关系才能互相帮助与支持,共同成长。
养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战的事情,对于当前“独一代”的父母们,没有前人经验可寻,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父母们不能简单刻板地以“穷养”或“富养”教养孩子,而是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富有弹性地呵护他们的成长,该紧则紧,该松则松,无论是物质层面,抑或精神层面,松紧适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时机。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5为切实做好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地处燕山山区,总的地势北山区高、中间桑干河河谷平地低。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地质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发生创造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较全,包括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我县目前威胁居民区、矿山、交通要道及重要经济建设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53处,其中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35处、崩塌3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4处、险坝6处。有10个乡镇39个行政庄(1334户、5381人,5395间房)和10公里公路、5处矿山、2处采石场)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威胁财产2725万元,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二、防范区(点)的确定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点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影响因素与自然影响因素,地质灾害性质及威胁程度等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做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区(点)。对地质灾害防范区(点),根据其类型、规模、诱发因素、威胁对象、威胁范围等,确定了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以及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制定了一般的治理措施。
三、隐患区(点)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是降雨,在遇到大雨、暴雨、较长时间持续降雨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另外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是人为工程活动,在煤矿区采煤诱发地面塌陷,采石场易诱发崩塌,公路边坡开挖诱发公路边坡滑坡,居民临近坡脚建房开挖坡脚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和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认真落实防灾预案,切实保护隐患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安全讯速的目的。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县人民政府做好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大型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界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二)明确职责、协作配合。
1、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与有关部门一起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按有关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灾情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灾情信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抢险排危专业队伍;会同县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地质专家组配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调查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交应急调查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2、县交通局:做好全县交通道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在危险路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以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3、县水务局:做好水库、险坝及其它水利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和督促开展库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保障灾区供水并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和县人民政府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
4、县住建局:做好建设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抢修因灾受损的公用设施,尽快恢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工程设施。
5、县安监局:做好全县矿山尾矿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6、县民政局: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7、县卫生局:组织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及时赶赴灾区投入抢救治病和防疫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医疗救助和防疫情况。
8、县公安局: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9、县气象局:收集有关气象信息,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报;分析、预报重点地区未来降雨和天气状况,并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
10、网通公司xx分公司:保证各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灾害发生地之间的通信畅通,保障通人员和设施安全。
11、县供电公司:组织灾区供电部门进行电力抢修,恢复电力供应,全力保障灾区医院、重点工程、县政设施、军事等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电力供应和抢险情况。
12、铁路部门:做好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促、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实施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线的畅通;在危险期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铁路运输状况。
13、武警xx中队;参与地质灾害紧急情况处置的会商,并按会商要求部署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部队抢险救灾情况。
14、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有关人员要立即赶赴发灾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及领导,组织群众搞好抢险救灾工作。
(三)加强汛期值班制度。
全县有关部门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公开值班电话。各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办事处和村的监测预防责任人,汛期一定要坚守岗位,及时进行监测和监视,确保信息畅通。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速报工作,以保证各级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6社区作为家长和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更好地推进维扬开发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努力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扬开发区在**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
一、现状
**社区家长学校成立于20xx年3月,是随着“**学堂”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而成立。社区妇联根据实际,整合资源,努力构建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一是健全了工作机制。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建立了由党政领导、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委员会组织网络,有教学计划,有家长学校重点活动安排表,有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记录、总结。二是建立了工作队伍。经过内引外联、协调各方,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支由妇联、“**学堂”志愿者服务队等组成的工作队伍。今年以来,在市区妇联的指导下,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家长学校的老师由**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邗江消防支队、社区五老、驻区学校教师、扬大学生、社区干部等“**学堂”志愿者组成。家长学校打造和谐家庭和亲子品牌。将社区家庭教育与创建“好主妇、好家庭、好家风”、“五好和谐家庭”、“勤廉之家”等评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成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庆日广泛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增进沟通,互相学习进步。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借助外部力量,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设立爱心基金等形式,为社区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解决实际困难,送去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存在的问题
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因多种原因仍不尽人意,表现在:
从家长来看,近一半的家长认为自身缺乏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知识,80%的家长认为社区家长学校指导很有必要,70%的家长愿意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但他们获取家教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报刊杂志和电视网络,参加过社区举办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的仅占30%。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社区广大家长对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需求量大,乐于接受这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社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相对薄弱,近1/3的家长不清楚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从学生来看,课余时间主要活动是看电视和课外书、上兴趣班,占70%的学生希望社区经常组织活动,80%的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社区游戏比赛,占75%的学生乐于参与社区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在家和学校度过的,他们企盼和乐于参与社区组织的亲子互动等家庭教育和游戏活动。
从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看,大部分人认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依次为讲座、经验交流、咨询、亲子活动等,指导的内容包括加强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品德,提高学习成绩,科学育儿方法,塑造孩子性格等等。
社区家庭教育在指导内容上“学校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在指导对象上重孩子、轻家长的.状况也比较明显;在指导范围上受众面还不够宽泛;因社区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志愿者老师缺乏和经费紧张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大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应定期组织志愿者老师队伍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途径,研究相应的教育内容,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授课活动及时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发挥民主性,组织家长协助学校科学治校、科学育人。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优秀的家长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夫妻恩爱,姑嫂和睦,家庭关系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对他人信赖与亲近,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丰富家长学校内容。充分利用有条件学生家长的资源服务家长学校,积极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家长与学生,家长学校与学校整体工作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强化家校联系工作。教师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家访学生要做好记录。家长来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热情接待,与家长亲切交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对策。社区家长学校,应将个体户、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4、教育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科学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向家长们宣传科学知识。网络覆盖,触角延伸,搭建家庭教育大格局。着力完善各级家庭教育协调机构的建立,建立健全学生家长qq群,继续推进家庭教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指导机构,组织讲师团、义工团传播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开展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和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与留守、流动儿童一对一爱心帮扶,全面提高广大家长、临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7一、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二、原因透析
1、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2、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3、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三、市民声音
北虻闹R惶檬歉咧猩约阂渤腥希ぷ餮沽Υ螅挥幸馐度ザ院⒆拥难昂拖喙亟逃泄伎肌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8一、前言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20xx年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9开展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导。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丰县妇联在全县1xxxx镇3xxxx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当前我县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以便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推进全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基本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村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现在大多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而也会导致出现“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此外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现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家长的观念有一定的改变,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有一些错误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2、家长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与此相对应,农村家长都舍得投入,他们节衣缩食,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
3、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4、过分依赖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5、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6、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
三、几点建议
1、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3、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4、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要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孩子面前要不酗酒,不讲粗话,不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事情。
5、改变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要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0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甘肃临洮,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我的不少同学也纷纷加入补课大军,充当假期老师。8月6日在农村的党家墩小学,我对补课学生以及周边补习班学生总共1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当假期真正到来时却又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是看见同学都去补课,有的是家长的个人意愿,有的是学校的强制要求,那么学生自愿去补课的有多少人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70%
B、校外补习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参加补习吗?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20%
B、学校要求60%
C、家长要求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个月0%
B、1个月80%
C、10—20天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93%
B、没有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认为农村就应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9%
B、不认为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许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9%
C、或许是竞争激烈63%
D、没什么必要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盛行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综合原因77%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硬性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给学生留了半个月的休息放松时间。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校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期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会有假期补课一说。当然老师也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问题),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巨额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拨给城市重点中学,忽视农村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想获得财政上的补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质量。如今中小学补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有规定节假日不能补课,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补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抹杀掉了孩子的天赋,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放松休闲的时间,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较肤浅,其中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老师工资等,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师范毕业生去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村农村老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帮助。可依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会有益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调查,在对《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课题中,我通过对家乡当地一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作出了上述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充实自我。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53名。调查显示,有98 %的属父母外出务工,31.4%的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6%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在留守儿童中,一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占23.7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占9.6%;由叔、伯、姨、朋友抚养的占4%;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占76.21%,其中95%是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二是在留守儿童父母中,40%的每1-3个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务工情况,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内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与父母联系方式上,97%的电话联系,很少写信联系。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7%;学习良好,占18.3%;学习成绩一般,占60.1%;学习成绩较差占5.9%。其中,有62.7%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37.3%。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导,主动性、自觉性不高。95%的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产生各方面的压力,如开家长会没有父母参加,和同学发生争执得不到父母的引导,有时还受其他同学的轻视和欺负,这些压力的产生致使留守儿童心理变异,逆反心理增强。在学校违反纪律,和同学产生摩擦,在老师眼里成了班里的问题生;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留守儿童在家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临时监护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对孩子溺爱放纵的现象,进一步助长他们任性、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2一、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2、方式失策。
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三、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许多居村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玩耍”,还不如将书本的知识再好好学习。
四、专家评点
珠江少年杂志社主编苏颖:过于关注孩子成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最爱孩子,但这种爱很多时候都只表现在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质,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还有,大多家长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无论自家孩子多优秀,都觉得比不上别家孩子。孩子要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要是家长能把孩子放到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3儿童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重的阶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父母是第一个老师,幼儿园是孩子进入吉物质生活的第一步。老师为他们打开了德育的天空。家庭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提高和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是我市幼儿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信息
我市现有人口xx万人,3-6岁儿童xx万人,公立幼儿园xx所,私立幼儿园xxx所,录取率分别达到xx%和xx%,各类家长xx所学校,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100%。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明确。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形成了& ldquo市委重视,政府负责,部门负责,社会参与& rdquo工作模式,将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工作计划。市政府副市长王景辉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体负责,市妇联、团委等部门协助分管。街道和城镇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市幼儿教育有序发展。
第二,注重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的作用。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市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有效平台,聘请儿童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知识讲座,举办家长座谈会交流育儿经验,组织参观学习等。,使家长的教育思想、态度和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家庭教育变得更加民主和开放。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社会教育中,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孩子多看看好的电视和电影,多获取正面信息,从小塑造积极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是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教育局每年定期进行教师超级考核制度,严格控制教师素质;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让生活在县级城市的孩子体验到地级城市孩子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氛围;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构建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感,实现家庭男女同校的和谐发展。
第三,取得实效
我市儿童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分为个体指导和集体指导。个体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一对一的联系和工作方式,在家庭亲密接触和家庭同步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冀式是指为父母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专题讲座、交流家教经验、各种亲子活动、家教园、组织家长开放日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必须有机地、交替地将计划性和个体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丰富活动载体。幼儿园开设的家庭教学园、学习天空、亲子阅读、校园预习、安全提示等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证孩子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知识的相应内容,以及该班孩子的活动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每个月都有更换。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内容和精神,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趋势、班级的主要活动、教育内容,交流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逐步渗透到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家长对公园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热情和参与比例逐渐增加。
二是组织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功能,认识到自己是孩子巨大的教育资源,自己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家长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让自己的言行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礼貌方面,父母要主动对家里的长辈和邻居有礼貌,主动关心帮助,带动孩子,礼貌待人,从小就做好帮助别人的准备。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4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正确,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巩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儿园学的本领都还给了老师,在家里从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己叠被、整理书包,在家里却由家长代劳。造成幼儿的两面性。
2、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而对自理能力、劳动等就不太重视,存在这种心态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需要指导。
生活自理也是经过训练才学会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训练他们,但一部分家长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没有教给孩子劳动技能。需要专业指导。
4、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包办代替。
由于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给想到了,准备好了,照顾到了。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不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5、孩子做事家长不放手,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孩子做家务担心伤到或弄坏东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
(2)怕麻烦。一部分家长怕麻烦,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嫌麻烦,干脆自己做,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
(3)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这种做法剥夺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
经过调查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做的事,但由于家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6、长辈溺爱,家庭成员未形成统一战线。
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就出来打圆场,进行阻拦,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7、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种现象是,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孩子比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孩子爱劳动,自理能力强,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古话。
8、孩子过分依赖。
有的孩子任性倔强,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学会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采取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将一些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以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园共育。通过填写“家园同步小能手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填写的内容,及时交流幼儿自理劳动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自理活动情况和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自理情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
2、加强家园联系,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将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在家园通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并付诸实施,使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一致,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与方法。
指导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抓住学习的敏感期,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
(2)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学习。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习过程,即使孩子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也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教孩子一个方法去锻炼。家长要用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自我服务的技巧,使孩子能够胜任劳动。如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引导孩子整理图书,用图谱的方式教孩子洗脸。这些方式直观有趣,孩子很喜欢。
(4)给孩子一个要求去贯彻。提出的要求要能让孩子胜任,在要求和任务提出后,家庭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5)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主动学习。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空间,如腾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间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为本,为孩子所需,为孩子所用。让孩子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6)给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乐的,运用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4、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家长,请他们总结自己的有效经验方法,并借助此类家长积极的力量影响班内其他家长,带动其他家庭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教养态度是放任型及保护型的家长,经常与其沟通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多讲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并通过吸引其参加班级的家教论坛、亲子活动等影响家长,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5、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过孩子的父母来影响祖辈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儿杂志在书架上,与老人一块儿读读,或开诚布公的和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祖辈家长逐步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的面对一切,所以从小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起一个辅助作用,可以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5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孩子的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通过这次调查,希望了解一下现今家庭教育的情况,收集一些有关信息,从而对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清楚当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对象是东莞的有已入学孩子的家庭
2、调查方式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调查,调查时间为11月,对一些网友进行随机调查
3、调查内容
以《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家长与孩子间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些常见要点进行调研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根据中国现今的教育实际情况,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大部分家长都偏重关注孩子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问题成为一个家庭中围绕孩子的主要问题,而一些孩子成长的其他要素(例如:品德修养、兴趣)往往被家长较为容易地忽略,而调查也表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全面素质配养力度方面还是不足够的,可以从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来。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每天都能够有跟孩子交流的机会,但问题是大部分还是一些日常的闲聊,而基本缺乏其他方面的交流,这个可能跟一些传统家庭观念有关,一些出现在国外的,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在调查中基本没有出现,可以说明,由于社会的观念和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影响,还有有可能存在家庭中交流脱节的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现今大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还是较高的,一般情况下,孩子放学都会及时回家并自觉地完成作业,但问题表现在一般孩子晚上都要花大部分时间在学习方面,而一些其他活动显得较少参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
2、讨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家的基础,所以一个富强的国家,必然教育上是很今人满意的,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渐提升,教育就成为一个必须处理好的大问题。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教育,尤其是容易被忽略的家庭教育能否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这个还有待我们去作更深入的研究。
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另人满意,但是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够面对庞大的人口。所以物质条件的制约必然教育有一定的压制,这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升学压力当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名校”,但是面对现今资源还不足以应付需求的时候,只能择优录取,但是单一的选取手段促使孩子学习压力的大大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一纸学习成绩单上,使得全面发展又一次成为一个口号,当其他成长要素与学业进行选择时,学业往往会成为被选的对象,想改善这个问题,必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进行。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现象仍普遍可见,各种各样的少年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地兴办,无数正常的孩子被催化成超常孩子。传统的应试教育稳扎稳打,功利主义思想主导着教育领域。
体劳教育处于被忽略地位,孩子玩耍的天性被逐渐销蚀掉。这对孩了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当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体劳教育应当成为孩子教育的基础,而道德等精神教育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一切的知识和各种美德都可在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中获得;智育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进行心灵陶冶的手段,知识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但绝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才是我们希望所看到的,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第二篇: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
学校基本信息
XX三小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大型寄宿制小学,目前有XX多名学生,XX多名寄宿制学生。除少数周边社区居民子女外,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生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家庭都对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来改变家庭和学生的现状,为学生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而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多方的共同努力。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帮助学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沟通措施,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促进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建设,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第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涂老师与学校德育部门合作,对我校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
1·学生的抽样和选择。
2·10名移徙工人的子女;
3·10名来自特殊家庭的儿童(孤儿、单亲、残疾人);
4·公寓内10名寄宿学生;
5·有10名学生的父母在县行政机构工作。
同时,220名教师中有30名参加了问卷调查,包括10名班主任、10名学科教师和10名护理教师。
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设计了3份问卷,分别是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每份问卷共15题,题型为5道选择题、5道真假题、4道填空题、1道简答题。题目包括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学生心理需求、家长对教师接触的态度、教师家校沟通的目的和方法。
三、调查的发展
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630份,收回试卷574份,其中有效试卷568份,缺失试卷56份,其中学生试卷23份,家长试卷33份,教师试卷全部收回。丢失的卷子主要是长辈接待的学生,也有一些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
从调查的300位家长来看,在261个有效答案中,有64户家庭热爱家庭教育,占25%;自由放任户107户,占41%;教育措施薄弱的56户占22%;16户封闭,占6%;18户讲究方法,占7%。
在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中,在277个有效答案中,有27人对家校沟通有较高期望,占10%;平均预期169人,占61%;36人不在乎,占13%;45人,占16%,完全拒绝。在学生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中,16人非常满意,占6%;42人满意,占15%;一般97人,占35%;90人认为方法不当,占33%;3人极度不满,占1%;29人无法评价,占10%。
在参与调查的30名教师中,所有回答均被收回且有效,其中27人(90%)认为家校沟通是必要的;18人认为父母配合不好,占60%;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措施不力的12人,占40%;4人(13%)认为沟通轻松、得心应手。
调查结论
1·大多数家庭都对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来改变家庭和学生的现状。
2·由于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单边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两条平行但互不干涉的直线,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
3·有的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4·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教育孩子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5·大多数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有效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了学校育人的效果。
6·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把沟通合作的失败归咎于父母。
反馈建议
1·成立“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法”课题组,选择部分优秀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开展“家庭教育讲堂”活动,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和家长担任讲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车站代理人”和留守儿童关爱室的作用,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以学校德育部门为龙头,成立学校和班级委员会,有效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打造几个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级,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教育和谐稳定发展。
5·聘请我校校外专家和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合作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和沟通方法。
6·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家长的作用,组建“家长志愿服务队”,形成合力育人。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2
一、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二、原因透析
1、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2、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3、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三、市民声音
北虻闹R惶檬歉咧猩约阂渤腥希ぷ餮沽Υ螅挥幸馐度ザ院⒆拥难昂拖喙亟逃泄伎肌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3
一、前言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20xx年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4
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6、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二、对策及建议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家长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有的去游戏厅打游戏,有的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有的打蛋子、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了迷忘记了做作业和吃饭。这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让孩子读给你听。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的清楚为止,这样就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读书、下棋、集邮、种花、美术、音乐、写字等。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新的伟大时代。
2、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随着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要有针对性更细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断地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我们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学习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过分行为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家长教育孩子应知此知彼,平等相处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做家长的应该清楚。譬如,孩子喜欢慈祥的爱,家长应该给予多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孩子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5、重视开展家庭活动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5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调查内容
20xx年2月8日起,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牧专分园xx幼儿园进行我的实习并工作生涯。在这工作期间我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配班老师(保育)的工作教育了解,二是作为一名教师岗的工作实习,三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所需要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园内有经验的老师或者我们班主任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幼儿教育是当前人们很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幼儿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部分。幼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而且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我利用工作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幼儿家庭教育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联系。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到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很多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为被孩子的成长规律,只养不教,认为角是学校是幼儿园的任务。诸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事倍功半。
在刚开始的实习的时候,我是在爱神一班,也就是大班。我们班有几名特殊的孩子。第一位是叫叶继元。他与人沟通能力特别不好,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全班孩子问了一遍没有一个小朋友说喜欢叶继元,当我们在询问完之后对叶继元也是感觉又恨有感觉他可怜,在班内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在班级内,1分钟之内都会有2~3孩子向老师告他的状,每次都是其他孩子在玩,他过去故意捣乱,或者与其他孩子有了争执他先动手打人的。对我们几位老师来说,一说到他就头疼,一直也找不到原因。一次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一直在静静的观察着他。户外活动期间他也不玩,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不停地捣乱其他孩子的游戏,让其他孩子的游戏无法进行时就离开了。在代老师组织孩子们跳大绳的时候,他没有和其他孩子一块去跳大绳,而是再想办法阻止其他孩子跳。后来,和叶继元的妈妈沟通后才知道,叶继元现在快7岁了,从出生到现在他的爸爸陪在他身边的时间合起来不到3天,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让她的妈妈有情绪的时候都会把情绪发泄到他的身上,而他有情绪时就无处发泄,所以在幼儿园当与其他孩子出现矛盾时,他就会出手打人发泄情绪,或者故意捣乱来吸引他人的目光。知道这些后,我们就会经常关注他,每当他做一件很小的好事时,我们就对他做出肯定并对他进行鼓励。每当他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时,我们会告诉他让他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用粗野的行为。告诉他心里不舒服或者很生气的时侯可以对着对方大吼一声,但是不能动手打人,如果你动手打人,你就伤害到其他小朋友···对他进行耐心的讲解,再与叶继元的妈妈沟通,讲解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和怎样与叶继元正确相处···慢慢的我们发现虽然还是会有其他孩子告叶继元的状,但与之前相比就是进步,他真的试着用其他的方式来发泄他的情绪,现在他在班上也有了几个好朋友。
还有另外一位孩子他叫王之明。他是那种对待感情特别敏感的孩子。也许这也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在他的爸爸妈妈离异之前,他爸爸妈妈一直在家里吵架···后来他的爸爸妈妈离异后他就跟自己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在班级内,他是那种特别受不了被忽视,也是那种特别忍受不了一点点委屈的孩子。在班级内,如果和他一些孩子发生了争执,老师也明明看到了是他先动手摸其他孩子的,其他孩子就还他了一下。当对王之明进行提醒时,他就会感觉不是他的错,会进行反驳或者大声吆喝,如果这时老师说他一句,他就会不管在任何场合开始仰头不掉泪的大哭起来。等他情绪稳定时,我们找他问了事情经过,他说是他自己先摸
对方了一下,对方就打他了,所以他自己才又开始还手···我们就对事情的过程对王之明进行分析,他自己后来也能接受并且明白。当有些事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的情绪也会特别不稳定有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他的鞋带开了,因为都是大班的孩子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自己系鞋带了,他的鞋带开了自己不想系,就开始跑到我面前对我说给我系鞋带,以为他没有运用礼貌用语我们没有帮助他,班主任这时过来告诉我不让我帮他,让他自己系。王之明也是非常倔的孩子,老师不帮他希,他就一直缠着老师,他大哭老师就先忽视他,大声不掉泪的哭几声就又过来跑到老师旁边让给他系鞋带。知道户外活动结束我们要带孩子下去了,他就是不下去,非要系好鞋带再下去,我被他缠的烦了就帮他系了。这时班主任看到了,就又过来把他的鞋带拆开让他自己系,他就又开始大声不掉泪的嚎哭起来。直到进班,代老师单独把他叫到旁边对他进行谈话。后来了解到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什么东西爷爷奶奶满足不了他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哭,这时他想要的东西爷爷奶奶就会满足他。但是他也是非常重视感情的,我在爱神一班将近两个月,园长把我又调到精灵三班让我去感受大班和小班的不同。王之明之后我要调走时就跑过来跑着我说,蔡老师我不想让你走,你要去精灵班多长时间呀?我会想你的···当时听了心里那感动呀!
根据这段时间在幼儿园的观察和与个别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总结出以下几点家庭教育切记的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者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
2、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开放,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福怒影视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一按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雨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卖出前脚的一步。
6、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例如我现在所在实习的班级精灵三班中,一位叫常希雅的小女孩,我们几位老师发现在让小朋友跟着电视唱歌时,其他小朋友都只是哼唱,而常希雅能看着电视上的字给唱下来。但是在心里承受和自立能力上相对比其他孩子就要弱一点。在早上孩子们入园时,其他孩子经过半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早上能高高兴兴地到幼儿园并能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而不再是刚入园那是天天的哭闹。但是常希雅在早上入园时总是松不开妈妈的手,不然就是哭闹,她的妈妈呢看到也是不忍心,每当老师红柱她时,她的妈妈就有出现在他的周围,这是常希雅的情绪上就又有了新的波动。他的妈妈只是在学习上帮助了她,如果他的父母多了解一下孩子的身心发展也许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入园哭闹的现象。
7、教育目标失衡。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视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孩子心理发展过程;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体重,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者模式忽略了。
8、教育方式不科学。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者自己忙,早晨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回应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晦气适得其反的作用。例如我们班的杨豆浩宇,他的爸爸妈妈都比较宠爱他,每次上幼儿园都要和爸爸妈妈讲条件,买好什么玩具了才去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也是我行我素。
9、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在幼儿园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4岁左右的孩子在上学后的业余时间要上舞蹈班、绘画班、钢琴班、跆拳道班。如果是一名大人,我想他们也是坚持不住的,就不要说是一名什么还不懂喜欢玩的孩子了,而老师则主张孩子自由发展。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尽到的责任,家长要正确处理好子女的关系。孩子的品德和智力的形成与父母的态度和情感有很大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但这一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在家庭中一些事情直接折射出现在孩子身上。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就当是我在本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是很正确,但毕竟这是通过实际调查与家长交流中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6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为充分了解我区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指导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儿童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本次参与调查150人,其中独生子女123人,家有二胎27人。就读状况:还未上学的孩子36人,占24%,上幼儿园26人,占17%,小学1-3年级29人,占19%,小学4-6年级15人,占10%,初中7-9年级11人,占7%,高中7人,占5%,大学13人,占9%,其他13人,占9%。居住方式:核心家庭(夫妻二人与子女)51人,占34%,三代同堂90人,占60%,隔代家庭(只有祖父母与孙辈)1人,占1%,单亲家庭4人,占3%,其他方式4人,占3%。经常抽空陪孩子玩或与孩子交流的家长119人,占79%,偶尔31人,占21%。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和孩子商量146人,占97%,打骂孩子4人,占3%。为人父母之前,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的有30人,占20%,未接受过的有120人,占80%。29%与孩子经常沟通,53%比较了解孩子,14%偶尔沟通,3%了解一些沟通非常少,1%基本不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67%是教育方法错误,12%是教育观念陈旧,15%是教育能力匮乏,5%则是相关知识不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18%关注健康安全,10%关注人际交往,1%注重学习成绩,71%则关注性格发展。
被调查人员中,对于社区将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41%非常愿意参加,55%愿意参加,4%则无所谓。涉及的家庭教育内容,32%希望提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与方法,75%想学习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其处理方法,23%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调查问卷,家长常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操心,32%的家长担心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23%的孩子胆小自卑,意志不坚定,16%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着想,15%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善与人交往。由此,7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态。在非智力因素方面,74%的家长侧重发展孩子的自信心,67%侧重发展独立性,46%侧重发展持久性,37%则侧重发展孩子的忍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由“重智”向“重德”转变,91%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47%的家长倾向给予孩子快乐的生活,对于学习读书技能和知识技能则相对较少,只占32%与43%。
周末或者节假日,53%的孩子会在家看电视,55%选择外出游玩,39%的孩子则会看书,而23%的孩子会帮父母做家务。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独生子女占优势,家庭教育失衡。目前独生子女在被调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家长往往用“情”替代了“理”。因此当今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的思想非常严重;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习以为常。
2.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60%的家庭为三代同堂,34%的家庭为核心家庭。当父母上班后,这些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有些年迈的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由此,“娇”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思想“代沟”严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有的家长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而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这种以爱、关心为借口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4.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无从下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么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困惑的。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些家长则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
1.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各级妇联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微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如从各乡镇(街道)选送“最美家庭”、“十佳母亲”、“十佳好儿女”等,征集好家风好家训,使辖区内的居民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引导广大市民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树立文明风尚。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新北区妇联携手各乡镇(街道)妇联建立家教组织网络,组建家教领导小组、家教指导服务站、“父母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市妇联为各乡镇街道免费送课之“科学家教进万家”,
区妇联也为辖区居民搭建教育平台,“幸福课堂进基层”自送课以来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另外,区妇联与各乡镇(街道)妇联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亲子实践类活动,如 “五彩夏令营”、“晒晒我的家庭幸福”、“全家总动员”家庭巧手大比拼、“美德在家庭”亲子绘本剧大赛、“为童心插上爱的翅膀”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新北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建立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各级妇联要加强社区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各村(社区)妇联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7
一、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2、方式失策。
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三、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许多居村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玩耍”,还不如将书本的知识再好好学习。
四、专家评点
珠江少年杂志社主编苏颖:过于关注孩子成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最爱孩子,但这种爱很多时候都只表现在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质,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还有,大多家长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无论自家孩子多优秀,都觉得比不上别家孩子。孩子要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要是家长能把孩子放到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8
为切实做好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地处燕山山区,总的地势北山区高、中间桑干河河谷平地低。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地质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发生创造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较全,包括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我县目前威胁居民区、矿山、交通要道及重要经济建设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53处,其中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35处、崩塌3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4处、险坝6处。有10个乡镇39个行政庄(1334户、5381人,5395间房)和10公里公路、5处矿山、2处采石场)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威胁财产2725万元,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二、防范区(点)的确定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点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影响因素与自然影响因素,地质灾害性质及威胁程度等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做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区(点)。对地质灾害防范区(点),根据其类型、规模、诱发因素、威胁对象、威胁范围等,确定了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以及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制定了一般的治理措施。
三、隐患区(点)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是降雨,在遇到大雨、暴雨、较长时间持续降雨时,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另外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是人为工程活动,在煤矿区采煤诱发地面塌陷,采石场易诱发崩塌,公路边坡开挖诱发公路边坡滑坡,居民临近坡脚建房开挖坡脚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和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认真落实防灾预案,切实保护隐患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安全讯速的'目的。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国土资源局。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县人民政府做好大型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大型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界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二)明确职责、协作配合。
1、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与有关部门一起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按有关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灾情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灾情信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抢险排危专业队伍;会同县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地质专家组配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调查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交应急调查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2、县交通局:做好全县交通道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在危险路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以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3、县水务局:做好水库、险坝及其它水利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和督促开展库周、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保障灾区供水并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和县人民政府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
4、县住建局:做好建设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抢修因灾受损的公用设施,尽快恢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工程设施。
5、县安监局:做好全县矿山尾矿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6、县民政局: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7、县卫生局:组织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及时赶赴灾区投入抢救治病和防疫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医疗救助和防疫情况。
8、县公安局: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9、县气象局:收集有关气象信息,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报;分析、预报重点地区未来降雨和天气状况,并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
10、网通公司xx分公司:保证各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灾害发生地之间的通信畅通,保障通人员和设施安全。
11、县供电公司:组织灾区供电部门进行电力抢修,恢复电力供应,全力保障灾区医院、重点工程、县政设施、军事等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电力供应和抢险情况。
12、铁路部门:做好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促、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实施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线的畅通;在危险期路段设立醒目的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铁路运输状况。
13、武警xx中队;参与地质灾害紧急情况处置的会商,并按会商要求部署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通报部队抢险救灾情况。
14、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有关人员要立即赶赴发灾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及领导,组织群众搞好抢险救灾工作。
(三)加强汛期值班制度。全县有关部门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公开值班电话。各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办事处和村的监测预防责任人,汛期一定要坚守岗位,及时进行监测和监视,确保信息畅通。
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速报工作,以保证各级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9
调查地点:
xx省xx县xx镇小学。
调查对象:
xx小学全体学生786名家长。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后期我国出现了教育危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农村家庭出现了入学比例下滑、学生中途退学、因病因贫失学等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制度化的教育与变革中的社会实践不相适应而引发的教育价值危机。许多农村家庭负债累累把子女送入学校,因为他们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现实中,昔日父辈秉承的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催人奋进的信念,如今有时成了遥远的回忆,人们不再相信教育,人们对教育的信念在慢慢发生改变。一旦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也就出现了新的农村家庭教育价值危机,“读书无用论”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为了探寻研究农村家庭教育价值危机的根源,并且初步探索改变这种危机思想的方法,我们对彩云镇小学全校786名来自偏远民族山区和坝区的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期待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
二、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共发放786份,收回有效问卷752份。
三、数字统计和分析
1、人口统计分析
现在的农村家庭还是比较完整,其中一家4口人的占到了42.8%,这基本上是属于两个成人和两个孩子的`家庭。5人和5人以上的各占23.7%和26.3%,这说明是一家三代居住在一起。3人及以下的只占到7.2%,单亲家庭所占比例较低。但是从外出打工人数来看,74.3%的家庭都有人员外出打工。可以看得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很多人选择了“打工”这条路。由于农村家庭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许多家庭只有祖孙两代人在家,祖辈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结构与现代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对儿童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和配合。有的甚至顾虑对孙子(女)管严了或方法不当出现意外情况而受子女埋怨,便采取回避的办法,只管吃、穿、住,不管教育。时间长了,儿童习惯于随心所欲、好吃懒做、爱撒谎。
2、收入和投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69.1%的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而且这些收入50%靠种田,43%靠零星打工得来。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无需太多资金投入。但是,供读一名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也就是说,仅仅在家务农或者零星打工的话,两个人都还供不起一名大学生。严酷的现实,让许多农村家庭“望大学而却步”。现在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就业的艰难可见一斑。就业难成了“新读书无用论”的重要诱因之一。
3、对教育的态度
尽管现在教育支出越来越高,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在农村,84.9%的家长认为读书有用,82.2%的家长认为应该供孩子上大学,希望通过读书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主要靠学校。农村家庭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教育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农活忙无暇顾及孩子,因此,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撒手不管。相比目前城镇愈来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农村家庭的教育呈现下滑的趋势,农村要缩小和城镇在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差距,依然任重而道远,前景堪忧。
四、综合分析
第三次的“读书无用论”是最近这两三年,首先从农村出现,并且呈现蔓延之势。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
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
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
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
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武器,如果大学只是富人的天堂和游乐场,何谈公平?又怎能实现和谐?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大专学历占,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xx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在3000元以上的占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的家长认为对子女严厉,要求严格,孩子听话;的家长认为谁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不听谁的话。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课外书的方法:鼓励的占,采用物质奖励的占,引导的占,进行陪读的占。
(4)在家进行英语、家庭辅导的占,在家进行钢琴、电子琴辅导的占。由母亲承担的占68%,由父母一起承担的为24%,父亲单独承担的占,祖父母承担的占。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特长培养情况:
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家校联系情况: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嘉兴市仅18岁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万人,显然,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党委、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为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妇联、市教育局于20xx年5月组成课题组,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教师。向五县市二区发放问卷3050份,其中,中、小学生问卷各850份,教师问卷600份,家长问卷750份。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有关同志,约60人。除政策文件、专家论文及我市相关资料外,还查阅询问了周边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庭私事”的观念上,由此,社会和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研究不够,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关心和引导不足,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科学性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社会进步和家长文化素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20xx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妇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明办等10个单位为成员,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家长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建,目前已做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20xx年,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挂牌成立,现多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已成立家长学校。
XX年,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学会成立两年多来,确立了一批“xx”期间的市级课题,为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同时,连续2年举办家庭教育工作论坛、评选优秀论文,编撰《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XX年,市妇联关于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妇女网”发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初步形成。
调查反映,我市除广大学校教师这支队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行政管理队伍。由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制订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并负责协调实施。
二是讲师团队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上百支,拥有成员上千人。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2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能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今社会,家长们对各自家庭教育的真实感受,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非常感谢热心参与本次调查的各位家长,今后我们能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会继续努力,陪伴您的孩子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我们认真收集并整理了调查结果,以下是基本情况: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满意度并不高。只有3.33%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非常满意,一半的家长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孩子的教育现状。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满意的地方。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满意程度最高的是品格,有60%的家长对孩子的品格表示满意。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方法,家长的满意程度最低,只有20%的家长表示满意,大部分家长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是否有遗憾 。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超过90%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现状,表示或多或少会有遗憾。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遗憾的.地方。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表示遗憾的地方,最多的是学习习惯,56.67%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表示遗憾。对于孩子的品格,表示遗憾的家长最少,只占了所有家长的26.67%。
5、如果您可以重来,改变一些您的教育方法,重新陪您的孩子一起长大。如果真有这样的可能,从内心来说您觉得需要吗?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可以重来,改变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重新陪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的话,70%的家长表示需要。说明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能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换一种更好的方式,重新陪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
6、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头来过,帮助您纠正孩子身上各方面的教育不足,但需要您牺牲一部分事业,您愿意牺牲多大比例的事业呢?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们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头来过,纠正孩子身上各方面的教育不足,有一半的家长愿意牺牲20%以上的事业,来纠正孩子身上各方面的教育不足。
7、迄今为止,您觉得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有多少分的把握了?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迄今为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半的家长把握小于40%。
8、到目前为止,您有知道或者参加过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吗?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超过73%的家长并不知道或从没参加过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
9、如果现在有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您有多少意愿会去参加?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有40%以上意愿参加的家长占了66%。
10、如果这样的课程真的能够帮助你系统的了解“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您觉得这样的课程您愿意花多少钱?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样的课程真的能够帮助家长系统的了解“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超过63%的家长愿意花1000元以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3
一、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调查,了解青春期少年对青春期知识的普及情况以及存在的成长困惑;
2.了解家长对青春期家庭教育和对青少年情感引导的态度和具体做法。
二、调查内容:
1.调查青春期少年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2.调查家长如何看待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
三、调查方法:
1.对区内100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学生问卷100份,收回91份;发出家长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卷)
1.对于青春期知识的获取渠道
对于你的青春期知识从哪里获得的调查中:30%的同学来自学校开设的课程,28%的同学来自书刊杂志,只有1人来自父母、家庭教育。青春期教育在孩子的眼中家庭教育还是极为缺失的。
2、对于青春期知识了解程度和对于在青春期后男女生出现哪些性征代表发育成熟的标志
40%的同学认为对青春期知识比较了解,34%的同学认为自己一般了解,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和不了解的各有10%的比例。
54%以上的男生认为声音体沉就是发育成熟,不到三成的孩子认为出现遗精才是发育成熟,另有16%的学生分别回答肩膀变宽、长出胡须和不知道。
60%的女孩认为乳房增大、臀部变大就是发育成熟;有37%的认为出现月经是发育成熟。看来孩子们对男性发育成熟的标志很模糊,错认为出现第二性征就是发育成熟了。女孩比男孩的情况好些,但也存在错认为第二性征出现就是发育成熟的错误,看来他们对青春期知识了解的程度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多,对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概念还要澄清。
3、对于你是否在青春期教育课学到了你所感兴趣的知识
43%的同学认为还算有收获;28%的同学认为学到了很多,15%的同学感觉内容不够丰富,有10%的同学认为尽管听课还是不了解有关的知识。这说明我们的课本知识还有待丰富和更具有趣味性。
老师在课堂上讲有关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知识时,42%的学生认为很好;3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另有10%的孩子认为不讲这方面的知识好,没有人认为男女分开上课好。
4、对于进入或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心理准备
近一半的孩子表示基本上可以应付,但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41%的孩子因为对青春期知识很了解,所以呈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5、对于获取青春期方面知识的途径
本次调查有80%的问卷来自小学六年级青春前期的孩子们,有20%来自15、6岁初三的学生。有32%的孩子希望教师和家长结合;其次有29%的孩子希望来自家长的教导;20%的孩子寄希望于书籍、网络;另有19%的孩子单纯依靠教师。
6、对于青春期的心理反应
100%的.孩子觉得周围有同学发育早是正常现象,认为发育是有早有晚的,这个认识很自然,也很正常。
如果你因为发育早被人议论,63%的孩子会无所谓,不加理会;有28%的孩子会感觉很烦恼,觉得不好意思。
在遇到烦恼更愿意找谁倾诉的调查中,62%的孩子选择了父母或亲人,认为他们最理解自己;35%的孩子选择告诉同学或好朋友,愿意和老师倾诉的只有3%。
7、对于现在最需要了解哪几方面内容(可多选)
最渴望了解的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64%的同学选择了它;54%的同学选择了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18%的同学希望了解如何和异性正常相处;另有10%和6%的孩子希望了解有关性的传染病知识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怀孕与避孕知识。
以上数据说明学生还是迫切需要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知识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和教育部门认真对待此事。据调查,学校在学生的青春期开展的青春期教育课很少,甚至没有开设,只让学生自己看这一部分知识,其实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课的教育和学生性心理的教育任务。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4
古训有云:“穷养儿富养女”,即男孩要“穷养”不能给予太多,要多些节俭,多些锻炼;女孩要“富养”,物质上多些满足,生活上多些照顾。
自古以来,“穷养儿富养女”是中国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培养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长把“穷养”和“富养”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养出了很多胆小怕事的小男孩,还有一些蛮横无理的小公主。那么,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呢?你是否赞成这种教育观念呢?是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就可以吗?养儿和养女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调查大多数家长赞成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还记得几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蜗居》吗?当剧中海藻的妈妈知道了女儿的遭遇后,说了这样一番话:“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似乎《蜗居》中的悲剧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英明正确。事实上,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还是赞成这种教育观念的。男孩女孩因为性别不同,区别对待抚养,应该说是育儿教育的一种进步,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坚毅勇敢的男子汉,这些都无可厚非。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别的社会文化期许。一般来说,常常会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见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则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温柔等,这种社会不同的期许直接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更直接地讲,孩子长大以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果。”**小学教师**介绍,她自己也有儿子,平时生活中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金钱观念上也注意培养儿子的自控能力。
观点交锋
从性别差异来讲,穷养儿富养女并没有错。但是,在生活中,结果却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富养的女孩可能养尊处优,不能免疫诱惑不说,说不定还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穷养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关爱,一方面没有安全感、自闭自卑,另一方面过度自我保护、攻击性强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穷养儿”不行,“富养女”也不行,这不是变成了“小儿难养”了吗?现在基本上家家就这么一个小不点,到底该咋养呢?“穷养儿富养女”真的就不对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支持方古训传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他们表示,“穷养”男孩的理由是因为男孩子以后要承担更多社会和家庭责任,所以要多经历一些“磕绊”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才能磨砺出坚强的品质,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而女孩“富养”是因为女孩应该有富足的物质、优越的环境、开阔的眼界,能让女孩在长大以后对花花世界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不会轻信花言巧语,不会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从古至今,这么多年了,大家传承下来的育儿经验,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儿的欣欣妈说,“我是穷养出来的,当然跟小时候家庭条件有关系。我一直以来都很自卑,对钱方面非常计较,买个青菜都货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气质,而且也舍不得买,在择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实我自身条件并不差,我完全可以找个更好的老公过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儿我一定要富养。”
“富养女、穷养儿,这是老家听过的谚语。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儿因家境宽裕而仪容出众、气质高雅,从小在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而缺少花花心肠,且不易为金钱所打动,很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妻子与母亲。而穷人的'儿子从小饱经磨练,奋发图强,容易成为优秀的男人。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属于富家女穷人儿的故事,也给我们在择偶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样身为教师的吴兰说,她所认识的朋友中,穷养儿富养女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还是比较成功的。
反对方已与时代不合拍理应摈弃
虽说这句话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可是很多家长认为,单纯地用穷富来界定养孩子的方法,这样有些极端,而且现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小健的爸爸告诉笔者,“穷养”男孩也有“穷养”的弊端。如果孩子因为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或产生抑郁倾向,或者由于家长给予的经济生活过分拮据而去偷窃,那就适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养”,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代社会是不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强自立的现代女性。
“古时候,女子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低、压力小,就娇惯点养育,以期这样能培养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穷养儿富养女,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观点,如今早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江苏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钟凌认为,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心态与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与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女孩子过分爱慕虚荣,受不了一点委屈,心理脆弱。自视过高的同时又极容易因为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后妈妈晶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否定了这种教育观。“女孩宠着养以后是经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过得一点都不幸福。我经常对女儿讲,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她认为,小孩子要东西不要给得太快,要通过努力换取。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是不会珍惜的,对孩子无论男女都不能娇惯。
正确地理解和实施穷养和富养
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关键是你到底想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太迷信一种论调、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给予女孩更好关注与宠爱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险和攻击性,给予男孩更多挑战和磨砺也是必须的。但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个得不到满足的男孩,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关爱,可能会没有安全感,可能会自卑自闭,也可能过度自我保护,甚至仇恨家庭和社会。一个无条件得到满足的女孩,可能会贪慕虚荣,养尊处优,只知道索取,不愿意付出。
穷养与富养,关键是养的内容,而非物质上的含义。关爱孩子,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乐成长,无论男孩女孩都应一视同仁,这也是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位母亲,因此,对于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样重要,物质上面的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却不足取;对待男孩,未来的父亲,要培养他有担当和责任心。而两性相处中,更要让男孩女孩学会相互尊重,互相服务的理念,平等的关系才能互相帮助与支持,共同成长。
养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战的事情,对于当前“独一代”的父母们,没有前人经验可寻,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父母们不能简单刻板地以“穷养”或“富养”教养孩子,而是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富有弹性地呵护他们的成长,该紧则紧,该松则松,无论是物质层面,抑或精神层面,松紧适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时机。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5
孩子的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的压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睦造成了很的伤害。通过这次调查,希望了解一下现今家庭教育的情况,收集一些有关信息,从而对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清楚当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对象是东莞的有已入学孩子的家庭
2、调查方式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调查,调查时间为20xx年11月,对一些网友进行随机调查
3、调查内容
以《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家长与孩子间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些常见要点进行调研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根据中国现今的教育实际情况,面对巨的升学压力,部分家长都偏重关注孩子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问题成为一个家庭中围绕孩子的主要问题,而一些孩子成长的其他要素(例如:品德修养、兴趣)往往被家长较为容易地忽略,而调查也表明,部分家长对孩子全面素质配养力度方面还是不足够的,可以从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来。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调查发现部分家长每天都能够有跟孩子交流的机会,但问题是部分还是一些日常的闲聊,而基本缺乏其他方面的交流,这个可能跟一些传统家庭观念有关,一些出现在国外的,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在调查中基本没有出现,可以说明,由于社会的观念和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影响,还有有可能存在家庭中交流脱节的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现今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还是较高的,一般情况下,孩子放学都会及时回家并自觉地完成作业,但问题表现在一般孩子晚上都要花部分时间在学习方面,而一些其他活动显得较少参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家长都映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
2、讨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家的基础,所以一个富强的国家,必然教育上是很今人满意的,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渐提升,教育就成为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问题。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教育,尤其是容易被忽略的'家庭教育能否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这个还有待我们去作更深入的研究。
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另人满意,但是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够面对庞的人口。所以物质条件的制约必然教育有一定的压制,这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升学压力当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名校”,但是面对现今资源还不足以应付需求的时候,只能择优录取,但是单一的选取手段促使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一纸学习成绩单上,使得全面发展又一次成为一个口号,当其他成长要素与学业进行选择时,学业往往会成为被选的对象,想改善这个问题,必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进行。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
虽然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现象仍普遍可见,各种各样的少年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地兴办,无数正常的孩子被催化成超常孩子。传统的应试教育稳扎稳打,功利主义思想主导着教育领域。体劳教育处于被忽略地位,孩子玩耍的天性被逐渐销蚀掉。这对孩了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较的影响,我们应当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体劳教育应当成为孩子教育的基础,而道德等精神教育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一切的知识和各种美德都可在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中获得;智育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进行心灵陶冶的手段,知识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但绝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才是我们希望所看到的,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才是家所希望看到的。
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家庭成员间交流的问题,现在就业压力严峻,生计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中长辈的重中之重,一天的工作劳累使得家长们疲倦不堪,回家再面对孩子,已经成为一个无可奈何的麻木。许多家庭教育的资料中显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家庭教育一个不可划缺的部分,许多家庭教育方式一再强调交流的能力,我们从一些已问题发生问题的家庭教育中了解到,部分个案中都存在交流不足的问题。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被应用有家庭教育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定期跟孩子进行一些正式谈话,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询问孩子对这些问题的意见,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解决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其中一个有效手段。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上面提到的显式交流,还有隐式交流,隐式交流主要表现在孩子对家长的无意式学习,这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据的比例较的一部分,这表现在孩子对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无意式模仿。在孩子受家庭教育中,我们必段明确孩子作为整个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家长不能主导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家长要做的必须是对孩子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明确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感受,在孩子面对选择时家长必须作为一个辅助的角式提供意见,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整个选择过程,这样做才能以适应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明确目的,更好的让主体感受事物。
纵观现今教育发展的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都是必须改正的问题,要使各种教育问题真正取得成效,我们必须从源头做起,从一种新的视角出发透视教育,确立新的教育观念,让教育在关注人的生命活动中寻得二者的协调统一。
第三篇: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学生个体差异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家庭出身差异、成长环境差异、教育经历差异是造成学生个性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我们从家长职业类型、文化水平、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家长的教育期望、教育态度及教育方式等主观性的家庭因素诸多方面探求对学生学习成绩与个性发展等方面影响的差异性,它有助于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并发挥其积极影响,将有助于做教师的我们认识其内在关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在本校各年级中各抽取部分学生作为直接调查样本。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调查结束时,回收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为98.3%。
调查内容:
分为家庭自然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两大指标,其中家庭自然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就业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主要调查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沟通交流方式、日常教育方法、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需求等,整个调查问卷共11道题。
调查方式:
(一)制“调查问卷”。
(二)以班会课及课间下发指导学生问卷。
(三)以课间聊天形式进行与学生聊天式的访谈。
(四)统计、归类、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及分析:
㈠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结构来看:
90.0%的学生生活在父母为原配婚姻的家庭,56.3%的孩子经常与父母住在一起,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只有 24.2%的孩子平时主要与父母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三代同堂家庭已大大减少;平时直接由父母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占40.7%,且直接由母亲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比例高于父亲;由隔代亲人教育孩子的也占一定比例
2.从家庭人口情况来看:
独生子女家庭的约占总数的82%;非独生子女的占18%。
3.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2.3%;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4%。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3%。
父母亲的职业也是督促孩子完成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有固定工作的是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88.88%;无固定工作的是其父母亲总数的5.55%;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㈡、家长辅导学生学习情况。
1、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
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0.54%;基本能完成作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9.55;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9.55%。
2、从父母督促情况来看:
父母经常检查孩子作业的约占总数的90.2%;有时检查孩子作业的约占总数的5.7%;从来没有检查孩子作业的约占总数的4.1%。在检查孩子作业当中妈妈检查的有63.12%。
3、从家长指导孩子完成作业的方式来看:
一直辅导孩子做完作业的占 22.5 %,孩子独立完成的占12.9 %,孩子有问题才辅导的占 64.6%。
4、从家长是否额外布臵作业来看:
家长除家庭作业外额外布臵的占 33.8%。
5、从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情况来看:
每天读 1小时以上的占11.3.%,半小时的占60.9%,根本不读的有27.9%
㈢、家庭教育观念
1.从家长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来看: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83.4%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但对学生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关注度不够,这两项仅占9.6%。
2、家长对子女学业期待来看: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3、从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来看:
虽有90%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等娱乐等活动上,占62%,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调查结论:
学生家庭背景、家长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与学生学习成绩、个性形成、习惯养成有较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学生生活在不同家庭背景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学生的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家庭背景中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但学生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学生,其发展水
平也不会完全相同的。学生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教师、父母)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学生)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家庭背景的意识和能力。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同的。对于教师来说,要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教师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家庭背景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
从调查表中来看,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
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等原因,能够保证孩子的吃穿就不错啦,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培养孩子们。
结合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经历谈谈学校面临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多数是单亲家庭子女,父亲或母亲有一部分是逃避孩子的教育责任,离开家乡,还有一部分是因生活贫困而远离家乡,逃避责任的不愿意和家里沟通,为生活拼搏的缺少时间和家里沟通。外出打工的家长基本都在外省或国外,一年能回家一次或多年不回家。临时监护人承担不了教育责任。
2、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由一些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更是迷恋上网。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一名留守儿童不愿意和临时监护人一起生活,以离家出走威胁在韩国打工的父亲,自己独立生活,独立生活后,就流连网吧,事情发生在暑期,开学后该学生出现旷课,老师了解到之后,该生以积习难返。近期又发生了用不上学威胁父亲多汇生活费,让人痛心。
3、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4、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在调查中,有一名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父母在韩国打工,至今未归,自己与姥爷和舅舅一起生活,朝鲜族,经老师家访发现其舅舅是个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也没有生活来源;姥爷七十多岁,汉语
不好,老师没有办法沟通,孩子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卫生清洁就更不要说啦,老师曾帮助他洗衣服,带他去洗澡,后来老师发现他躲着老师,了解原因是他不想让老师这样帮他,他不想麻烦老师,再后来有学生发现他经常到垃圾箱去捡食物吃,学校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的父母回来,这个孩子班级值日很能干,对老师有礼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拾到十元钱也能上交老师。
有很多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逃学、吸烟、打仗斗殴、顶撞老师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这些孩子自认为自己可怜,没有人疼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让人值得深思。学校的控辍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的难点以留守儿童为主。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于XX年3月份对我市农村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家访谈话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对家长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通过回收调查表,研读家访、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geo2k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农村责任田的承包、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农村很多家庭的条件明显改善,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又使农村独生子女剧增,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3
社区作为家长和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更好地推进维扬开发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努力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扬开发区在**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
一、现状
**社区家长学校成立于20xx年3月,是随着“**学堂”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而成立。社区妇联根据实际,整合资源,努力构建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一是健全了工作机制。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建立了由党政领导、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委员会组织网络,有教学计划,有家长学校重点活动安排表,有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记录、总结。二是建立了工作队伍。经过内引外联、协调各方,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支由妇联、“**学堂”志愿者服务队等组成的工作队伍。今年以来,在市区妇联的指导下,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家长学校的老师由**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邗江消防支队、社区五老、驻区学校教师、扬大学生、社区干部等“**学堂”志愿者组成。家长学校打造和谐家庭和亲子品牌。将社区家庭教育与创建“好主妇、好家庭、好家风”、“五好和谐家庭”、“勤廉之家”等评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成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庆日广泛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增进沟通,互相学习进步。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借助外部力量,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设立爱心基金等形式,为社区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解决实际困难,送去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存在的问题
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因多种原因仍不尽人意,表现在:
从家长来看,近一半的家长认为自身缺乏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知识,80%的'家长认为社区家长学校指导很有必要,70%的家长愿意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但他们获取家教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报刊杂志和电视网络,参加过社区举办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的仅占30%。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社区广大家长对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需求量大,乐于接受这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社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相对薄弱,近1/3的家长不清楚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从学生来看,课余时间主要活动是看电视和课外书、上兴趣班,占70%的学生希望社区经常组织活动,80%的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社区游戏比赛,占75%的学生乐于参与社区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在家和学校度过的,他们企盼和乐于参与社区组织的亲子互动等家庭教育和游戏活动。
从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看,大部分人认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依次为讲座、经验交流、咨询、亲子活动等,指导的内容包括加强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品德,提高学习成绩,科学育儿方法,塑造孩子性格等等。
社区家庭教育在指导内容上“学校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在指导对象上重孩子、轻家长的状况也比较明显;在指导范围上受众面还不够宽泛;因社区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志愿者老师缺乏和经费紧张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大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应定期组织志愿者老师队伍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途径,研究相应的教育内容,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授课活动及时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发挥民主性,组织家长协助学校科学治校、科学育人。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优秀的家长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夫妻恩爱,姑嫂和睦,家庭关系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对他人信赖与亲近,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丰富家长学校内容。充分利用有条件学生家长的资源服务家长学校,积极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家长与学生,家长学校与学校整体工作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强化家校联系工作。教师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家访学生要做好记录。家长来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热情接待,与家长亲切交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对策。社区家长学校,应将个体户、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4、教育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科学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向家长们宣传科学知识。网络覆盖,触角延伸,搭建家庭教育大格局。着力完善各级家庭教育协调机构的建立,建立健全学生家长qq群,继续推进家庭教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指导机构,组织讲师团、义工团传播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开展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和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与留守、流动儿童一对一爱心帮扶,全面提高广大家长、临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4
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是民众关心的基础问题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已成为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基础工程,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社区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区组成成员复杂多样。本项调查以望城社区家长为调查对象,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调查的目的在于客观掌握社区家庭孩子教育的基本情况、基本问题,了解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最迫切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发挥社区为民众服务的作用,以及引发我们对教育改革最现实的思考和理解,以图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与策略。
二、调查对及其一般情况。
望城社区中学家长。这部分人大多为35岁以上年龄。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望城社区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30份,收回105份,回收率达81%,答卷是由实践活动小组成员经过统计客观进行总结。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内容:
主要针对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问题,孩子在学校教育之外是否请家教,是否参加培训班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向家长提出了13个问题。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育消费调查两大问题凸显
在民意调查中,市民普遍反映孩子“成才费用”中,非自愿的补习班现象和择校费过高。在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补课费均占所有费用的10%以上。有的学生家长反映,个别教师平时在课堂授课中只讲基础内容,而在公休日补课班上延伸展开讲课本内容。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学生不得已参加了补习班。还有家长反映,学校让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补课或自习,有的老师在补课或自习的时候讲授新知识,学生不“自愿”参加补课就意味着没机会学到新知识,这样的“自愿”补习就变成了不得不去上的课了。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择校费最低都在总费用的三成以上,在初中阶段更达到了总费用的42.9%。学校可以对择校生收取择校费,但教育部门对择校生的界定不够明确,使择校生的界定在一定范围内伸缩性较大,致使一些学校钻空子,将一大批学生定为择校生,收取择校费。
(二)80%以上的家长愿意将教育费用投资在为孩子请家教方面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每一个转折,都关系到孩子的一生。面对这个严肃的人生课题,家长们在抉择,也在思索:是花一笔不菲的钱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好学校,搏一搏未知的美好未来,还是顺其自然,学哪儿就哪儿,考上哪里算哪里?再深入一步讲,大笔的钱投下去了,又能换来多大的回报? 1、娱乐投资。为孩子花钱,应首先考虑娱乐性。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开心,钱就花得值。这包括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以及看演出和旅游等。
2、智力投资。给孩子买一些启迪型的书、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以及参加培训。
当然家长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为孩子请一位家教,其好处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可及时补上欠缺的知识。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均较重。新知识多,作业量大。对于孩子来说,难免有一些消化不了的东西。在此情况下,如不能及时地把所欠缺的知识补起来,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不理解的东西越压越多。请家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请家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面对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进度授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思维较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会感觉听起课来很吃力。往往是教师授课的几句话反应不过来,随即就失掉了继续向下听的兴趣。相反,家庭教师面对面地授课,且授课之前对学生水平已有了解,则针对性较强,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考虑余地,学生在此种环境里学习,情绪会放松下来,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第三,可以增强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家庭教师在面对一个学生单独授课的时候,情绪相应地也十分放松,不会有紧张、急躁等情绪。而且经验丰富的老师会用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多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老师会在授课中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上难于得到的。
第四,能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较差的同学,除智力因素外,大多在长时间里形成了这样那样的不良学习习惯。而对于不做教育工作的家长来说,很难发现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某些弊端。家庭教师就不同了,他们凭借着专业的本领和丰富的经验,会立即发现问题所在,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使其在补上功课的同时,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所有的这些,当然家长应该视其情况而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请家教补课!
所以我们认为: 家教,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但教育孩子绝不能依赖家教。
(三)参加培训班者占调查总数的43.2%
参加培训班是利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的一种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也越发急切。他们深知孩子多学了一项技能未来就能多一条出路。于是,许多家长盲目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学校的教育,课外培训班一时成风。培训班的好处也是有的:
首先,培训班所营造的学习气氛较强,既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层次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其次,参加培训班的价格相对实惠,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宽松的家庭相对实用. 家长让孩子参加培训班的原因大致如下:
1.技多不压身。多学一点知识总是没错的,说不准将来能派上用场呢。即使将来和人竞争,自己这边的砝码也重了。
2.不甘落人后。眼见自己的邻居熟人朋友都送自己的小孩去上了学习班,我也坐不住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学呢,我们家的小孩可不能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哇。
3.能促进性格发展。在学习班,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更能从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4.父母无暇照顾。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如果孩子在家,一是安全没有保障,二是工作的时候容易分心。
5.学校有专门的培训班,如:书法班,钢琴,珠心算,奥术,舞蹈等等,可供孩子选择的很多。
(四)家长的意见
1. 现在的教师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知识单一,教学手段单一,而且现在的培训都是所谓的“专家”(只知道一个学科,甚至只知道一个学科的教材的教学),因而,所接受所储藏的信息量很少。然而现在的教学所需要的信息量又是多样的,复合的,全面的。很明显,家长认为前后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2. 书本编写要求是素质型,使用过程是应试型。孩子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与教材编写不一致的现象,就是只抓考试分数不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家长矛盾到底是要素质教育还是要应试教育?
3.老师缺乏自我意识。没有责任心,没有进取心。我们从调查得知,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很多教师没有自我意识。师越来越差,很多情况下要送礼,自己的孩子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
(五)您认为社区还可以为孩子教育方面提供哪些服务?
大多数家长选择回答:无!
原因分析: A.造成此结论的原因很显然,政府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占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的比例很少,政府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影响了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居民正是因为从未享受过相应的待遇,所以也很自然没有什么相应的想法!
想法建议:
1、打破正规化观念、充分利用社区的丰富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形成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低成本的教养服务。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必须突破以实现“正规化”机构教育为目标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向实现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在同一社区内有多种教育服务的、可选择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作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各部门要积极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并鼓励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参与,形成由正规的教育机构、非正规的教育(如家庭游戏小组、巡回教育点、社区儿童活动、玩具、图书中心等)以及社区的教育、心理、健康保健、艺术等专业人员建立或参与的、有多种内容和功能的学生教育服务网络,为生活在社区里的每个学生提供不同需要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育服务。
2、利用社区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在经费缺乏而资源丰富的农村, 要大力开展自制教具的工作, 这是有效改善办学条件的方式。 提倡教师和家长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接受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积极改变“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探索以社区为依托的、能适应不同需要的多种教育形式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纲要》的贯彻落到实处。
3、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保育和教育!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服务。
社区要积极组织和利用现有的教育机构、医疗和保健机构,建立能全面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服务体系。 服务范围应拓展到包括外来人口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4、有效地发挥县,乡示范学校的示范,培训基地和辐射作用。
要使教师受到更高质量的培训,就要提高优质幼教机构资源的利用率,依托政府、教育部门办学,建立能覆盖对每一乡、村教育机构进行示范、培训、管理的网络。要在县、乡的教师中,选拔和培养一支专业骨干队伍,发挥他们在示范、培训、传播新的信息、宣传新的教育思想中的作用。
5、要发挥家长,社区有关人员和志愿者在教育中的作用。
应以“家长和社区的人们都是学生发展的教育者、促进者”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机构、家庭、社区三方面的结合,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同时要积极组织志愿者,逐步使他们成为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的骨干力量。
6、促进家长参与,从解决家长实际需要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入手,强调以实践中学习为主,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力作用,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主要策略。 调查了解到, 家长参与社区教育,不仅自身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发现和发挥,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这对社区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促进社区民主化进程都有积极作用。
家长参与和作用的发挥,与他们的认识程度和能力有关。 为此,我们要重视从家长的需要入手,在了解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更多的家长与培训者互动、培训者和家长、儿童之间互动的机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家长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
7、建立有政府各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或组织,积极开发学生教育的政策。
加强管理,需要突破教育的管理和责任归属仅仅是教育部门的状况,加强社区管理的责任和行为。 要抓住当前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使“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方针,成为社区的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把社区教育的管理权落实到乡政府;组成多方人员参加的“学生养育和教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要积极开发适宜本地的学生发展的政策,加强教育的评价、监测体系的建立,等等。
8、加大政府和社区对教育的投入,拓宽教育的投资渠道。
实现教育投资的低耗和高效,就要在提高政府和社会的投资回报率方面认真做好试验和推广,以鼓励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尤其要突破教育机构的社会功能单一性,使之成为能够为社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活质量提高服务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社会教育发展中心,从而取得多方面的社会效益,拓宽教育的投资来源。
9、积极探索提高社区教育服务人员能力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探索提供满足不同人员需要的培训方式和指导策略,是实现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要针对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文化水平的参与教育的多种人员(家长、教育志愿者、社区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这是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各级教育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同时每个县都应建立学生发展的培训骨干队伍,开展深入到社区、乡村和家庭的培训。
我们的教育建议是:
教孩子利用社区资源。一般来说,在社区当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场所。如社区开办的一些小型的阅览室、体育馆,父母可以定时带孩子到社区里的各种场所看看,让孩子先熟悉社区的环境。
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社区定期开展一些针对儿童的活动,父母应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同时鼓励孩子与小区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让孩子学会交往。
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社区里的体育设施极大地方便了运动。父母应该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在社区就近运动,这将十分有利于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教孩子学会打应急电话。社区是一个系统,社会保障体系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一定帮助。如110、119、120电话,为我们遇到紧急危险情况、火灾、急病时提供了救援手段。孩子们要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在面对相应情况时懂得应变,同时对社区内设置的保护部门的电话及所在的位置等要了解。
告诉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在社区的公共场合中,要教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如熙熙攘攘的公共场所常常会因碰到紧急情况而形成无法控制的惊恐人流,这对体弱幼小的孩子们来说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学会躲避,如尽量靠近墙壁,抓住一个坚固的东西等。
配合社区工作。父母应该和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联系,及时了解社区有关活动,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如家长学校等。
以上为我们实践小组此次对于望城社区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结果,希望能够给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5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甘肃临洮,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我的不少同学也纷纷加入补课大军,充当假期老师。8月6日在农村的党家墩小学,我对补课学生以及周边补习班学生总共1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当假期真正到来时却又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是看见同学都去补课,有的是家长的个人意愿,有的是学校的强制要求,那么学生自愿去补课的有多少人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70%
B、校外补习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参加补习吗?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20%
B、学校要求60%
C、家长要求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个月0%
B、1个月80%
C、10—20天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93%
B、没有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认为农村就应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9%
B、不认为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许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9%
C、或许是竞争激烈63%
D、没什么必要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盛行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综合原因77%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硬性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给学生留了半个月的休息放松时间。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校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期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会有假期补课一说。当然老师也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问题),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巨额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拨给城市重点中学,忽视农村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想获得财政上的补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质量。如今中小学补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有规定节假日不能补课,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补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抹杀掉了孩子的天赋,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放松休闲的时间,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较肤浅,其中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老师工资等,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师范毕业生去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村农村老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帮助。可依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会有益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调查,在对《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课题中,我通过对家乡当地一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作出了上述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充实自我。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6
一、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2、方式失策。
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三、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许多居村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玩耍”,还不如将书本的知识再好好学习。
四、专家评点
珠江少年杂志社主编苏颖:过于关注孩子成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最爱孩子,但这种爱很多时候都只表现在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质,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还有,大多家长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无论自家孩子多优秀,都觉得比不上别家孩子。孩子要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要是家长能把孩子放到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7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延庆县地处边远山区,地理位置相对北京地区较差,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延庆镇在延庆县属中上等之列,我校隶属于延庆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论文在线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 “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来自:小龙文档网: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教育论文在线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
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8
一、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二、原因透析
1、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2、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3、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三、市民声音
北虻闹R惶檬歉咧猩约阂渤腥希ぷ餮沽Υ螅挥幸馐度ザ院⒆拥难昂拖喙亟逃泄伎肌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9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孩子五岁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今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不合拍,使我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有的孩子说什么道理都好象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整天口口声声说要珍惜父母血汗钱,但一进校门就大肆挥霍钱财糟蹋浪费衣物和饭菜呢?笔者结合长期观察,并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实践研究,对此提出以下观点,以求教各位家长。
一、家庭教育现状和分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甚至难以抵制家长朋友的一句消极的话语呢。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从而不闻不问不管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洗衣服、做清洁、买东西、值日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逢年过节的压岁钱; (6)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例如:某些有权有势的领导孩子一见有人求他家长办事就故意不走,装着很乖的样子不停地叔叔阿姨的叫等待红包,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高档自行车、电子游戏机、电子词典、随身听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例如:我曾遇到过这样的的家长和学生,家长说:“孩子从来把她不叫妈,要钱的话说:‘喂,给我十元钱’她经常含泪给我说,如果把我叫声名字我都会高兴的流眼泪。”然而孩子却得意洋洋给别人说:“我要十块他们不敢给我八块。”这些孩子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做好父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让孩子对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的承受能力小,或许老师的一次批评,与同学闹点小别扭等都会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孩子小小的心灵其实与大人一样承受了许多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将对孩子的爱升华,做到真正的无私。
首先,深入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跟哪些同学交往?有哪些顾虑?每天在校发生了什么事?等等不一而足,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向我们诉说的同时也缓解了压力。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显著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如6——12岁的儿童如何帮助他?一般女孩从11岁,男孩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青春萌动现象,会对异性开始有好感,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育。这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致手忙脚乱,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堂课,一个心理医生就能解决的。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是他的永远的鼓励者和支持者。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其次,正视现状,建立和谐关系。
很多做家长的`自己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总是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总想让孩子来为他完成。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双方两大家庭的压力,两大家庭的所有眼光都盯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不说,但心里或许早已在反抗:“你们能不能不盯着我?你们有精力不会自己去成就一项事业吗?”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很累。言传重于身教,一个有上进心,有进取精神,勤奋努力的家长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 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还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及这个生命周期有什么特点。如经期、更年期等有什么特征?预先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孩子的青春期与父母的更年期这是两座火山,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是一触即发,如何做到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的确是一门学问。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关系。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知识的掌握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创新意识又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后产生的。实践活动孩子乐于参加,它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可用手的活动,眼睛观察,大脑思考立体地感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智力活动中实践活动能让各种个性特点,各种发展层面的孩子都有收获。同一件手工制作,思维发展较慢的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能完成,看到成功做好的成品孩子心里高兴。思维发展正常的孩子,能在手工制作时把作品做得更精美更巧妙,看到自己制成的精美制作,心里充满了成功的美好体验。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他们在手工制作中便附上自己的想像和创意,让手工制作过程充满了创造的乐趣,看到与众不同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创造带来的愉快体验。
此外,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其三,学会思考,理解教育内涵。 学校不是教育的唯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本人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师最大的职责首先是传播知识,解答孩子对知识的困惑,然后才是传授做人的道理。试想:作为父母每天只面对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感觉头疼,感觉教育困难,一个老师他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
面对许许多多突发性问题,自然有力不从心之处,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这时家庭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动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无一不影响到他。做父母的应该把眼光放宽放远,不要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面。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是与学校、社会环境教育并列进行的。家庭教育有时表现在“潜移默化”上,用一句诗词来表达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到哪点,首先我们家长要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浓浓的亲情,它是无与伦比的,是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抽时间陪孩子,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生活,学会如何处事之道。
中国当前的教育状况逼着孩子走高考的独木桥,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许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已不是童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到过人才交流中心,潍坊的人才交流中心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招聘活动,各大企业急需的人才不是什么白领,而是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技工,热门专业不一定会有发展空间。 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为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不是孩子考上大学,有个良好的职业他就会幸福。我们要做的只是当好孩子的参谋,适当扶持,根据自身条件,来成就孩子的学业、事业,继而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目的
目前,很多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一些市侩思想、不良生活习气和作风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而这一部分学生多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障碍,正常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在这类学生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苍白无力。另外,凡河中心小学的学生还有其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工作流动性大,在家的时间很少,学生多由祖辈、亲戚照料或独自在家,只能满足学生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学生很少或很难做出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长时间的失控导致学生丧失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使学生在较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对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三、调查对象:
本校四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
四、调查时间:
20xx年9月-10月
五、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发现: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许多孩子上课时表现生龙活虎,而学习成绩却很不理想······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引起了我的调查兴趣。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由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下实现的。然而,我在凡河中心小学小学实习的时候常常能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对某某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每到周一就要从头再来,我都筋疲力尽了。老师发出这种无奈地声音,抱怨着家长的不配合,对学生更是失望与严厉,恶性循环着。
问题一:“不管不问”型,家长认为我花了很高的学费,把孩子送到小学来,孩子的生活学习就都应该由老师、学校负责。
例子:这个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放学后不直接回家,而是由代理家长接到课后补习班写作业,然后家长下班后再到补习班接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以为有老师,有学校,有补习班就够用了。
问题二:“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传统教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
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
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例子:我是一年六班的实习老师,在我们的班级常常会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妈妈说这次我考试考一百分,就给我买一个····礼物”。你还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耽误写作业的时间,常常把学校的值日任务自己承包下来,殊不知对孩子的锻炼是很重要的。
问题三:“过分溺爱”型,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俗话常说“隔代亲”。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差,要他人帮助收拾书包;表现很自我,缺乏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的。
例子:我们班级就有一个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而且特别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吃亏,自己的奶奶总是在班级同学面前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欺负我孙子”,他更是对自己的同学大打出手,不让自己吃一点点亏。
二、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自觉做到。只有大人说到做到,教育孩子时你的话才有说服力,孩子才不抵抗。
2.注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不良行为。既然我们要教育孩子,我们就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当然也不包庇迁就原则性错误)。切忌习惯性地批评孩子缺点和不足,更忌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积极适当地帮助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时家长要伸出热情之手予以适当帮助(切忌无原则地全权代劳),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不断树立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全家拒绝不合理要求。
现在好多家庭是三世同堂,又都是独生子女,由于“隔辈亲”缘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容易过分袒护孙子女的不良行为,满足孩子不合理要求,从而助长了孩子的自私、任性毛病的发展。这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之间一定要多多沟通,形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无原则满足其不合理要求,任其怎样哭闹,也不能这个批评,那个呵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自私、任性、不讲道理毛病的发展。
5.与老师保持经常性沟通。
孩子入学之后,每天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学习的优略、品质的好坏等各方面的表现,学校和老师掌握的比较清楚,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所以不但要积极参加家长会,更重要的是平时多与老师保持沟通和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既要了解其优秀的一面,还要掌握其缺点和不足,随时纠正不良行为。
6.父母要及时“充电”。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日新月异,要承认孩子的社会属性,父母一定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赋以现代新的思维和方法,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和认可,否则不但达不到你想要的教育结果,而且还会在子女心中留下保守、呆板、不爱学习的形象,久而久之必将出现孩子不听教诲的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古代教育家荀子说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长,永远不要只会去责备孩子,而要更多地去反省自己是否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嘉兴市仅18岁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万人,显然,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党委、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为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妇联、市教育局于20xx年5月组成课题组,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教师。向五县市二区发放问卷3050份,其中,中、小学生问卷各850份,教师问卷600份,家长问卷750份。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有关同志,约60人。除政策文件、专家论文及我市相关资料外,还查阅询问了周边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庭私事”的观念上,由此,社会和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研究不够,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关心和引导不足,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科学性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社会进步和家长文化素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20xx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妇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明办等10个单位为成员,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家长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建,目前已做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20xx年,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挂牌成立,现多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已成立家长学校。
XX年,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学会成立两年多来,确立了一批“xx”期间的市级课题,为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同时,连续2年举办家庭教育工作论坛、评选优秀论文,编撰《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XX年,市妇联关于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妇女网”发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初步形成。
调查反映,我市除广大学校教师这支队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行政管理队伍。由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制订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并负责协调实施。
二是讲师团队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上百支,拥有成员上千人。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2
一、前言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20xx年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3
按照学校要求,我们对研究院小学五年级二班的48名学生进行了家访。调查方法采取了实地家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走访为辅,以补充详实的资料。共走访了16个学生家庭,发调查问卷48份,有效问卷48份。
本次家访调查的内容有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家校共建,共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此外,还要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及老师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问卷结构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道题目和一个表格,表格调查学生及家长的自然情况。其中封闭式选择题目16道(第1-15道和第17道),半封闭式选择题目1道(第16道题目),开放式题目1道(第18道题目)。
具体题目及调查情况如下:
1、您认为家访的时间应该怎样定?
96%的家长选择了“学期中发现问题及时家访”,如此集中表明家长们对孩子问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这点在随后的随机抽样家访中也得到了证实。
2、您愿意接受哪种沟通方式?
94%的家长选择了“打电话”沟通,其他选择了“到家家访”,没有人选择“网络家访”和“写信”。现代通信比较发达,人人有手机,打电话也很方便,这可以理解,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电话方式有快捷的优势,可以随时通话,但据点是功能不是很多,另外,个别时候需要老师自己掏话费,其实,网络家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00后”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是70后,应该对网络比较熟悉,网络交流中的留言、邮件、QQ群群发等功能已经被很多企业作为网络办公用,是比较成熟的,很多孩子已经有QQ号,只不过大部分用在了玩乐和游戏交流上,盲目地“练级”。我校推行的“校讯通”业务也在网上,这项表明“校讯通”业务还没有很好地使用,应该提倡。
3、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的主要人员是?
55%的选择了父母,35%的选择了母亲,10%的选择了父亲,无人选择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表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大多是由父母来教育的,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家庭都是由父母共同协商来负责子女教育的,大多数家庭是母亲在家庭职能中分工的管教职能大于父亲。即真实的情况可能是:选择了父母共同教育的`可能是父母商量、母亲负责的时间多于父亲,但选择了父亲的却很可能真是父亲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很多新生家庭婚后对原生家庭在育儿、生活起居等多方面仍有依赖,但还是无人把教育归于原生家庭,表明父亲们对育儿问题的重视、父母素质提高、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愿意承担责任。
4、家里有多少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
70%的家长选择了50本以上,20%的选择了30本左右,10%的选择了10本以下。表明家长们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为重视。可以得出结论,现在的孩子不缺书,也许他们缺的,是读书的气氛、读书的时间和对读书的引导还有,就是真正的好书。
5、孩子有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吗?
90%的家长选择了“有”。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这表明在家校互动下,学生们基本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小学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到初中能更好地适应。这里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学习、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等。
6、您亲自为孩子购买图书或学习用品吗?和7、最近半年您问过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吗?12、你能主动就孩子教育问题与老师沟通吗?
96%的选择了“经常”。表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非常关心和支持。
8、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方式是?
40%的家长单选了“听孩子汇报”,有30%的选择了复选项“看考试成绩”和“到学校问老师”,表明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了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有30%的家长单选择了“看考试成绩”,另有10%有家长偶尔过问。表明在家校互通方式上,有的家长可能因为时间原因平时问一下孩子即可,很少和学校接触。有部分家长通过向老师、向学生打听等方式综合了解。家校沟通的方式基本是畅通的。
9、您帮助孩子制定过学习计划吗?
60%的家长选择了“偶尔”或“没有”,40%的家长选择了“经常”,表明存在着学习计划不被重视,或者因为家长没时间、不够专业,也许因为孩子们没时间、对于五年级大孩子亲子交流互动不够等原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有计划,那种盲目地、随意、随机地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不高。希望家长们能够尽早地理解到这一点。
10、当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时,您的态度是?普遍选择“主动与老师联系,积极处理”。
13、您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100%全选“家校共同协作”。
表明家长们态度认真,相信学校、相信老师,不会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家长理念到位,认为“家校共同协作”才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无疑使这次调查使得这些理念更清晰。
11、您怎么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90%的家长选择了“让其自己做,然后检查指导”,其他选择了“不过问”。表明大部分家长还是没有撒手孩子作业,还是处于“扶上马、送一程”的阶段。那些不过问孩子作业的家长有的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写作业,有问题能够积极处理。
14、在教育孩子方面,您最大的烦恼是?
50%家长选择了“不知道教育方法”,25%选择了“夫妇意见不一致”,25%选择了“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恰当地反映出了现在家长们对教育孩子的烦恼,表明家长们对教育方法有很大的期待,严格说来,管教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习成绩和心灵的成长这些都是不等号,也并非新话题。现行体制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划分不细,家庭教育包括什么内容,家长们更是不得而知,还处在抽空学点、学点是点、随波逐流中,造成了家长盲目教育或管教,不懂方法。夫妻之间也是“谁声音大听谁的”,有些问题讨论半天没有正确答案,再加上时间有限,这些教育的大是大非问题很可能就搁浅了。这也表明我们开展的家长学校非常好,采取了发放《中国少年报》等方式,这些都应该继续坚持。不过,也应该创新方式,增加家校互动的途径和渠道,以提高家长亲子互动有方式方法,促使亲子间、夫妻间、其他成员间尽快、更好达成一致意见,促进孩子学习与全面成长。
15、您对本次家访的满意程度?
基本都答满意。
16、您希望老师在家访时和您交流学生哪些方面情况?
大部分选择了学习、思想,少数选择了行为习惯。
17、今天,您希望老师在家访时侧重关注学生哪些方面?
这是一道多选题目,共16个选项。其中,最多的6项依次为:课堂学习、集体活动、行为习惯、自信程度、口语表达和人际关系。最后4项依次是:班干培养、科技技能、倾听能力、劳动能力。在家长最关心的6项中,学习第一位,第二重要的是集体意识;6项中两项涉及个人,4项涉及到社会性,如集体活动、自信、口语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表明,家长们关心的不仅是学习,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极为重视,认识比较到位。值得提出的是自信程度这个特质为广大家长所重视,表明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做更多的努力来提高,因为自信的后面可能就是、口语表达,可能是人际关系,可能的情况是口语表达不好、人际关系不畅的原因是不够自信,这是根本原因,需要加倍注意。
18、你对学校发展有哪些意见,怎样实施?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主要是认识到学生教育要全面提高,学习、身体、社会等多方面。比如“希望学校在管理上更人性化,更体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关怀,让孩子在长大的同时更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再比如“希望更多地尊重孩子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挖掘潜能,发挥特长”;比如“在学习的同时,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发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等等。反映了家长希望孩子们全面成长的多方诉求。
二、本次家访调查的启示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 ”通过家访,教师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我们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
2、家访要及时经常。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学生的问题刚露出头的时候,抓住时机及时展开调查,以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情绪反常、学生生病都要及时进行家访,这样取得的效果往往比滞后解决要有效益多。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急需补充。
作为家长,人人都希望孩子好,成绩优秀、沟通能力强,但是很不幸,独生子女的家庭却大部分老师盲目的,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差异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家校及时互通等多种方式,提高家样互动的频次,不能半年来一次,一次管半年――以便更好地提高家长意识和能力,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做好辅助工作和家庭教育,使家校互通,一个思路,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4、家校互动方式和渠道需要创新。
与其说是家访,不如说是家校互动的方式,需要创新。要多渠道、多方式、及时进行。就我们学校来说,应该鼓励学校、老师、引导家长使用校讯通业务,比如发作业、报成绩、提示安全、活动通知等,使用电脑网络进行交流,是一种省时、高效、有效的沟通方式。此外,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应及时利用召开班会、家长会等方式进行总结,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比任何现代化方式都有效。电话交流作为一种及时的补充方式。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要把研究院学校建设成为油田矿区的优秀学校, “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振兴民族,科技兴国,教育为本 ” 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按照教育和成长规律来做事。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53名。调查显示,有98 %的属父母外出务工,31.4%的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6%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在留守儿童中,一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占23.7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占9.6%;由叔、伯、姨、朋友抚养的占4%;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占76.21%,其中95%是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二是在留守儿童父母中,40%的每1-3个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务工情况,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内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与父母联系方式上,97%的电话联系,很少写信联系。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7%;学习良好,占18.3%;学习成绩一般,占60.1%;学习成绩较差占5.9%。其中,有62.7%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37.3%。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导,主动性、自觉性不高。95%的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产生各方面的压力,如开家长会没有父母参加,和同学发生争执得不到父母的引导,有时还受其他同学的轻视和欺负,这些压力的产生致使留守儿童心理变异,逆反心理增强。在学校违反纪律,和同学产生摩擦,在老师眼里成了班里的问题生;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留守儿童在家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临时监护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对孩子溺爱放纵的现象,进一步助长他们任性、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5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现实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农村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促使农村家庭教育更加合理健全。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宁远县舜陵五小部分学生,随机发放家庭基础教育(家长卷):80张,有效问卷66张,有效率82.5%平均年龄35.6岁最大年龄的为62岁最小的年龄为22岁其中男士占总调研数的45%女士占总调研数的55%,发放家庭基础教育(学生卷):80张,有效问卷75张有效率93.8%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男生所占比例为56%女生为44%。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以口头表达为辅。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以接受调查的50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60%;在6000~10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8%;在3000~6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2%;在3000元以下的占其总数的10%。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舜陵五小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学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2.6%;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5.4%;父母亲是小学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的22%。父母亲的职业也是对家庭教育起重要影响的要素之一。结果表明,父母亲农民的比例约占其总数的12.6%,有职业的占总数的87.4%。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读书深造的占86.5%,尽早养家糊口的占5%,“听其自然”的占8.5%。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富裕,对于智力投资很重视。调查表明,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购买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等)、辅导书资料、电子教辅产品等用品、课外培训费用等这些占家庭教育投资的95.6%以上。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在家庭教育内容上,5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14.7%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25.3%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也只有3.2%的家长觉得顺其自然,没有特别关注。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86.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孩子犯错误时应采取先找原因后批评教育的方式。但却有13.3%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空闲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打牌等活动上,占85%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家庭业余生活内容需要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在双休日34.8%的家长要求孩子在家学习,有14.6%的家长让孩子休息玩耍,有8.4%的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大约39.8%的家长随孩子自己安排,还有2.4%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培训班。调查结果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了近一半,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非常重视,但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需进一步增强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34.9%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家访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很少主动去与老师交流,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占24.5%,有40.6%是碰到问题才会去找老师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忽视精神教育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各种资料书籍甚至请家庭教师,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要不断学习
周末、假日,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退休老教师家,要求辅导孩子学习,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所以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许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问题的关心。一味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没有很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从而导致与孩子的代沟,这样即使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往往是等事情发生了才恍然大悟。及时的与孩子进行交流能促进与孩子的感情,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六一节、元旦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附件:
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家长卷)
基本信息:年龄:____性别:_____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您有几个孩子:( )
A.一个孩子B.二个孩子C.三个孩子D.更多
2.您的工作性质:( )
A.农民B.进城务工C.外出打工D.无业
3.您家庭的月收入:( )
A.3000元以下B.3000—6000元C.6000—10000元D.10000元以上
4.您的文化程度:( )
A.小学或小学以下B.初中C.高中D.大学及大学以上
第五篇: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
开展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导。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丰县妇联在全县1xxxx镇3xxxx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当前我县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以便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推进全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基本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村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现在大多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而也会导致出现“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此外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现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家长的观念有一定的改变,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有一些错误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与此相对应,农村家长都舍得投入,他们节衣缩食,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
3、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4、过分依赖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5、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6、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
三、几点建议
1、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3、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4、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要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孩子面前要不酗酒,不讲粗话,不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事情。
5、改变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要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于XX年3月份对我市农村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家访谈话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对家长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通过回收调查表,研读家访、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geo2k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农村责任田的承包、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农村很多家庭的条件明显改善,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又使农村独生子女剧增,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3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甘肃临洮,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我的不少同学也纷纷加入补课大军,充当假期老师。8月6日在农村的党家墩小学,我对补课学生以及周边补习班学生总共1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当假期真正到来时却又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是看见同学都去补课,有的是家长的个人意愿,有的是学校的强制要求,那么学生自愿去补课的有多少人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70%
B、校外补习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参加补习吗?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20%
B、学校要求60%
C、家长要求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个月0%
B、1个月80%
C、10—20天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93%
B、没有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认为农村就应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9%
B、不认为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许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9%
C、或许是竞争激烈63%
D、没什么必要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盛行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综合原因77%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硬性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给学生留了半个月的休息放松时间。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校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期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会有假期补课一说。当然老师也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问题),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巨额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拨给城市重点中学,忽视农村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想获得财政上的补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质量。如今中小学补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有规定节假日不能补课,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补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抹杀掉了孩子的天赋,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放松休闲的时间,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较肤浅,其中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老师工资等,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师范毕业生去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村农村老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帮助。可依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会有益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调查,在对《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课题中,我通过对家乡当地一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作出了上述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充实自我。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53名。调查显示,有98 %的属父母外出务工,31.4%的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6%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在留守儿童中,一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占23.7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占9.6%;由叔、伯、姨、朋友抚养的占4%;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占76.21%,其中95%是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二是在留守儿童父母中,40%的每1-3个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务工情况,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内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与父母联系方式上,97%的电话联系,很少写信联系。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7%;学习良好,占18.3%;学习成绩一般,占60.1%;学习成绩较差占5.9%。其中,有62.7%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37.3%。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导,主动性、自觉性不高。95%的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产生各方面的压力,如开家长会没有父母参加,和同学发生争执得不到父母的引导,有时还受其他同学的轻视和欺负,这些压力的产生致使留守儿童心理变异,逆反心理增强。在学校违反纪律,和同学产生摩擦,在老师眼里成了班里的问题生;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留守儿童在家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临时监护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对孩子溺爱放纵的现象,进一步助长他们任性、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5
一、前言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20xx年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6
如果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孩子无疑是天边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当朝霞绽放出其最绚烂的画面,一个艳阳高照的丽日晴天才会蓬蓬勃勃而生机盎然。
3月份,永河中学《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正式开始,旨在关注学生成长、探讨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是我校进行家庭教育现场调查研究,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并接触全镇城乡家长171位,重点探讨当前永河镇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我校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全镇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发现,就当前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我们认为,正确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才有可能将家庭教育工作建设得更为理性化和现实化。
针对调查总结出来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误区,我们在经过大量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项可行方案,以弥补因家长原因造成的农村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
素质调查1
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原因透析
一、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少年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三、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家长声音
永河镇崔家边村的董永久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我们调查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专家评点
永河中学校长尹群安: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家长相对城市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意识调查2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数据统计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17.8%。
■原因透析
一、认识有误。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二、责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
▲家长声音
刘亚强的家长则是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认为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我们调查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
◆专家评
永河中学副校长孟义国: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
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比如说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理念调查3
望子成龙,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孩子犯错误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二、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家长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工作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喻诚的家长喻春泉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中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程杨的家长在回答我们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证。本次调查采取听报告、发问卷的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三、四、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逐项填写问卷。
二、调查的目的.
目前农村很多家庭都变得相对富裕了,家长也能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只是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家教班和特殊班...并将他们的教育责任完全“委托”给教师。他们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甚至违背了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渴望成功,鼓励年轻人。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你父母最关心你什么?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你自己平等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对吗?
4.你在家帮父母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问卷、谈话记录,综合分析,探究常见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父母职业:农民占57.5%;干部职工占38.8%;个体户占3.7%,大部分劳动者从事临时性建筑工作,属于工农业两用,都生活在农村。
2.父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占6.3%;中学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父母文化多是小学初中,也有初中没有的。
3.家庭经济收入:农业和农民找工作收入的83.8%偏低;只有2.5%收入较好;经济困难占12.5%;特别难的占1.2%。
4.家庭构成:原婚姻占91.2%;再婚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中,17.5%平时看书看报;约23.75%的儿童接受了学习指导。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桌椅灯具、必要的学习用品和图书资料,平时可以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约占25%。
这些不全是家庭经济的限制,大部分是父母的意识和观念。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8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为充分了解我区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指导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儿童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本次参与调查150人,其中独生子女123人,家有二胎27人。就读状况:还未上学的孩子36人,占24%,上幼儿园26人,占17%,小学1-3年级29人,占19%,小学4-6年级15人,占10%,初中7-9年级11人,占7%,高中7人,占5%,大学13人,占9%,其他13人,占9%。居住方式:核心家庭(夫妻二人与子女)51人,占34%,三代同堂90人,占60%,隔代家庭(只有祖父母与孙辈)1人,占1%,单亲家庭4人,占3%,其他方式4人,占3%。经常抽空陪孩子玩或与孩子交流的家长119人,占79%,偶尔31人,占21%。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和孩子商量146人,占97%,打骂孩子4人,占3%。为人父母之前,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的有30人,占20%,未接受过的有120人,占80%。29%与孩子经常沟通,53%比较了解孩子,14%偶尔沟通,3%了解一些沟通非常少,1%基本不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67%是教育方法错误,12%是教育观念陈旧,15%是教育能力匮乏,5%则是相关知识不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18%关注健康安全,10%关注人际交往,1%注重学习成绩,71%则关注性格发展。
被调查人员中,对于社区将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41%非常愿意参加,55%愿意参加,4%则无所谓。涉及的家庭教育内容,32%希望提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与方法,75%想学习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其处理方法,23%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调查问卷,家长常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操心,32%的家长担心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23%的孩子胆小自卑,意志不坚定,16%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着想,15%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善与人交往。由此,7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态。在非智力因素方面,74%的家长侧重发展孩子的自信心,67%侧重发展独立性,46%侧重发展持久性,37%则侧重发展孩子的忍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由“重智”向“重德”转变,91%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47%的家长倾向给予孩子快乐的生活,对于学习读书技能和知识技能则相对较少,只占32%与43%。
周末或者节假日,53%的孩子会在家看电视,55%选择外出游玩,39%的孩子则会看书,而23%的孩子会帮父母做家务。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独生子女占优势,家庭教育失衡。目前独生子女在被调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家长往往用“情”替代了“理”。因此当今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的思想非常严重;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习以为常。
2.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60%的家庭为三代同堂,34%的家庭为核心家庭。当父母上班后,这些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有些年迈的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由此,“娇”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思想“代沟”严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有的家长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而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这种以爱、关心为借口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4.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无从下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么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困惑的。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些家长则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
1.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各级妇联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微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如从各乡镇(街道)选送“最美家庭”、“十佳母亲”、“十佳好儿女”等,征集好家风好家训,使辖区内的居民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引导广大市民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树立文明风尚。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新北区妇联携手各乡镇(街道)妇联建立家教组织网络,组建家教领导小组、家教指导服务站、“父母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市妇联为各乡镇街道免费送课之“科学家教进万家”,
区妇联也为辖区居民搭建教育平台,“幸福课堂进基层”自送课以来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另外,区妇联与各乡镇(街道)妇联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亲子实践类活动,如 “五彩夏令营”、“晒晒我的家庭幸福”、“全家总动员”家庭巧手大比拼、“美德在家庭”亲子绘本剧大赛、“为童心插上爱的翅膀”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新北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建立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各级妇联要加强社区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各村(社区)妇联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9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孩子五岁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今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不合拍,使我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有的孩子说什么道理都好象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整天口口声声说要珍惜父母血汗钱,但一进校门就大肆挥霍钱财糟蹋浪费衣物和饭菜呢?笔者结合长期观察,并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实践研究,对此提出以下观点,以求教各位家长。
一、家庭教育现状和分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甚至难以抵制家长朋友的一句消极的话语呢。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从而不闻不问不管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洗衣服、做清洁、买东西、值日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逢年过节的压岁钱; (6)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例如:某些有权有势的领导孩子一见有人求他家长办事就故意不走,装着很乖的样子不停地叔叔阿姨的叫等待红包,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高档自行车、电子游戏机、电子词典、随身听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例如:我曾遇到过这样的的家长和学生,家长说:“孩子从来把她不叫妈,要钱的话说:‘喂,给我十元钱’她经常含泪给我说,如果把我叫声名字我都会高兴的流眼泪。”然而孩子却得意洋洋给别人说:“我要十块他们不敢给我八块。”这些孩子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做好父母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让孩子对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的承受能力小,或许老师的一次批评,与同学闹点小别扭等都会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孩子小小的心灵其实与大人一样承受了许多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将对孩子的爱升华,做到真正的无私。
首先,深入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跟哪些同学交往?有哪些顾虑?每天在校发生了什么事?等等不一而足,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向我们诉说的同时也缓解了压力。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显著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如6——12岁的儿童如何帮助他?一般女孩从11岁,男孩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青春萌动现象,会对异性开始有好感,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育。这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致手忙脚乱,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堂课,一个心理医生就能解决的。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是他的永远的鼓励者和支持者。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其次,正视现状,建立和谐关系。
很多做家长的自己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总是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总想让孩子来为他完成。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双方两大家庭的压力,两大家庭的所有眼光都盯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不说,但心里或许早已在反抗:“你们能不能不盯着我?你们有精力不会自己去成就一项事业吗?”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很累。言传重于身教,一个有上进心,有进取精神,勤奋努力的家长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 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还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及这个生命周期有什么特点。如经期、更年期等有什么特征?预先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孩子的青春期与父母的更年期这是两座火山,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是一触即发,如何做到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的确是一门学问。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关系。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知识的掌握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创新意识又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后产生的。实践活动孩子乐于参加,它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可用手的活动,眼睛观察,大脑思考立体地感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智力活动中实践活动能让各种个性特点,各种发展层面的孩子都有收获。同一件手工制作,思维发展较慢的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能完成,看到成功做好的成品孩子心里高兴。思维发展正常的孩子,能在手工制作时把作品做得更精美更巧妙,看到自己制成的精美制作,心里充满了成功的美好体验。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他们在手工制作中便附上自己的想像和创意,让手工制作过程充满了创造的乐趣,看到与众不同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创造带来的愉快体验。
此外,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其三,学会思考,理解教育内涵。 学校不是教育的唯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教师本人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师最大的职责首先是传播知识,解答孩子对知识的困惑,然后才是传授做人的道理。试想:作为父母每天只面对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感觉头疼,感觉教育困难,一个老师他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
面对许许多多突发性问题,自然有力不从心之处,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这时家庭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动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无一不影响到他。做父母的应该把眼光放宽放远,不要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面。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是与学校、社会环境教育并列进行的。家庭教育有时表现在“潜移默化”上,用一句诗词来表达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到哪点,首先我们家长要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浓浓的亲情,它是无与伦比的,是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抽时间陪孩子,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生活,学会如何处事之道。
中国当前的教育状况逼着孩子走高考的独木桥,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许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已不是童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到过人才交流中心,潍坊的人才交流中心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招聘活动,各大企业急需的人才不是什么白领,而是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技工,热门专业不一定会有发展空间。 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为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不是孩子考上大学,有个良好的职业他就会幸福。我们要做的只是当好孩子的参谋,适当扶持,根据自身条件,来成就孩子的学业、事业,继而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0
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6、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二、对策及建议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家长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有的去游戏厅打游戏,有的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有的打蛋子、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了迷忘记了做作业和吃饭。这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让孩子读给你听。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的清楚为止,这样就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读书、下棋、集邮、种花、美术、音乐、写字等。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新的伟大时代。
2、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随着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要有针对性更细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断地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我们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学习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过分行为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家长教育孩子应知此知彼,平等相处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做家长的应该清楚。譬如,孩子喜欢慈祥的爱,家长应该给予多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孩子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5、重视开展家庭活动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1
孩子的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的压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睦造成了很的伤害。通过这次调查,希望了解一下现今家庭教育的情况,收集一些有关信息,从而对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清楚当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对象是东莞的有已入学孩子的家庭
2、调查方式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调查,调查时间为20xx年11月,对一些网友进行随机调查
3、调查内容
以《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家长与孩子间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些常见要点进行调研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根据中国现今的教育实际情况,面对巨的升学压力,部分家长都偏重关注孩子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问题成为一个家庭中围绕孩子的主要问题,而一些孩子成长的其他要素(例如:品德修养、兴趣)往往被家长较为容易地忽略,而调查也表明,部分家长对孩子全面素质配养力度方面还是不足够的,可以从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来。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调查发现部分家长每天都能够有跟孩子交流的机会,但问题是部分还是一些日常的闲聊,而基本缺乏其他方面的交流,这个可能跟一些传统家庭观念有关,一些出现在国外的,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在调查中基本没有出现,可以说明,由于社会的观念和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影响,还有有可能存在家庭中交流脱节的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现今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还是较高的,一般情况下,孩子放学都会及时回家并自觉地完成作业,但问题表现在一般孩子晚上都要花部分时间在学习方面,而一些其他活动显得较少参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家长都映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
2、讨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家的基础,所以一个富强的国家,必然教育上是很今人满意的,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渐提升,教育就成为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问题。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教育,尤其是容易被忽略的家庭教育能否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这个还有待我们去作更深入的研究。
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另人满意,但是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够面对庞的人口。所以物质条件的.制约必然教育有一定的压制,这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升学压力当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名校”,但是面对现今资源还不足以应付需求的时候,只能择优录取,但是单一的选取手段促使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一纸学习成绩单上,使得全面发展又一次成为一个口号,当其他成长要素与学业进行选择时,学业往往会成为被选的对象,想改善这个问题,必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进行。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
虽然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现象仍普遍可见,各种各样的少年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地兴办,无数正常的孩子被催化成超常孩子。传统的应试教育稳扎稳打,功利主义思想主导着教育领域。体劳教育处于被忽略地位,孩子玩耍的天性被逐渐销蚀掉。这对孩了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较的影响,我们应当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体劳教育应当成为孩子教育的基础,而道德等精神教育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一切的知识和各种美德都可在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中获得;智育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进行心灵陶冶的手段,知识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但绝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才是我们希望所看到的,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才是家所希望看到的。
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家庭成员间交流的问题,现在就业压力严峻,生计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中长辈的重中之重,一天的工作劳累使得家长们疲倦不堪,回家再面对孩子,已经成为一个无可奈何的麻木。许多家庭教育的资料中显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家庭教育一个不可划缺的部分,许多家庭教育方式一再强调交流的能力,我们从一些已问题发生问题的家庭教育中了解到,部分个案中都存在交流不足的问题。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被应用有家庭教育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定期跟孩子进行一些正式谈话,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询问孩子对这些问题的意见,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解决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其中一个有效手段。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上面提到的显式交流,还有隐式交流,隐式交流主要表现在孩子对家长的无意式学习,这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据的比例较的一部分,这表现在孩子对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无意式模仿。在孩子受家庭教育中,我们必段明确孩子作为整个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家长不能主导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家长要做的必须是对孩子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明确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感受,在孩子面对选择时家长必须作为一个辅助的角式提供意见,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整个选择过程,这样做才能以适应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明确目的,更好的让主体感受事物。
纵观现今教育发展的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都是必须改正的问题,要使各种教育问题真正取得成效,我们必须从源头做起,从一种新的视角出发透视教育,确立新的教育观念,让教育在关注人的生命活动中寻得二者的协调统一。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2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延庆县地处边远山区,地理位置相对北京地区较差,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延庆镇在延庆县属中上等之列,我校隶属于延庆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论文在线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 “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来自:小龙文档网: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教育论文在线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
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3
根据本次调查,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仍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溺爱。
在这次调查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误区,50%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想要的一切。他们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在情感上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如今,大量的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饱受物质匮乏之苦,他们不想让孩子遭受童年的苦难。所以“无论多穷,无论多辛苦,无论多辛苦,无论多辛苦”的教育口号,是第一个在每个家庭都充分体现出来的。本质上,这些父母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和生存的能力。他们忽视了父母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以及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育职责。这种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单纯”和“珍惜”的含义,也无法理解“穷家出孝子富家”的.千年古训。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己的能力都会受到严重挫伤。
第二,粗糙。
许多父母把自己置于家庭的绝对权威之下。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小东西弄坏了,父母会大发雷霆;一次考试不及格,家长会毫不留情,训斥;如果你在外面遇到了麻烦,那就更糟糕了。一顿臭骂缺一不可,拳头拳头接踵而至。调查显示,30%的家长会凭借父母的“权威”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比如不允许在同学家玩耍。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者不善于让孩子与自己平等,不懂得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粗暴和无知,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体育活动,把自己埋在书山人海中,被迫“一心只读圣贤”;有些人很喜欢画画,却被父母逼着告别兴趣……这些父母把严格的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斥责、逼迫孩子。这不能不说是父母的错。为此,中国总督柳斌曾沉痛地指出:“一个孩子为了观察蚯蚓,从父母那里挨了一巴掌,我想这一巴掌可能会击倒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三是放任。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的洪流中,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自我发展是让孩子自我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性本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社交等充耳不闻,缺乏必要的疏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非常失望,对孩子失去信心,干脆顺其自然。
第四是期待成龙。
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育孩子不要做主人,不要做局外人,要做一个人。做人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生活的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的孩子只想当科学家、董事长、总经理、医生……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美好的梦想在现实面前会形成怎样的差距。
第五是严格要求他,原谅自己。
调查显示,80%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他们要求孩子做的事,自己永远做不到。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五谷杂粮都是硬的”,但他们扔掉的是不适合口味的食物;一边给孩子们讲“孔融做梨”,一边手忙脚乱地挤车抢座位;在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同时,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和义务;在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原则的同时,从不碰书,经常沉迷于扑克麻将桌;一边告诉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一边在背后评论老师,甚至破口大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学习和生活都比较懒惰,大部分都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
第六,重智轻能。
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掌握技能。给人鱼只够吃一顿饭;教人钓鱼,终身受益。根据这项调查,至少80%的父母认为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他们经常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从长远来看,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都是可怜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进步。
对策
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尤其是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学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要任务。目前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成立家长学校,定期派人给家长办培训班,让家长接受当前先进的教育意识和趋势,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二,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期接待来访的家长,并就一些教育问题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
三、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在家表现,与家长达成教育学生的协议,做到因材施教。
四是设立“家长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给家长,请家长反馈,让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人。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4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现实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农村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促使农村家庭教育更加合理健全。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宁远县舜陵五小部分学生,随机发放家庭基础教育(家长卷):80张,有效问卷66张,有效率82.5%平均年龄35.6岁最大年龄的为62岁最小的年龄为22岁其中男士占总调研数的45%女士占总调研数的55%,发放家庭基础教育(学生卷):80张,有效问卷75张有效率93.8%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男生所占比例为56%女生为44%。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以口头表达为辅。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以接受调查的50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60%;在6000~10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8%;在3000~6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2%;在3000元以下的占其总数的10%。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舜陵五小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学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2.6%;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5.4%;父母亲是小学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的22%。父母亲的职业也是对家庭教育起重要影响的要素之一。结果表明,父母亲农民的比例约占其总数的12.6%,有职业的占总数的87.4%。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读书深造的占86.5%,尽早养家糊口的占5%,“听其自然”的占8.5%。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富裕,对于智力投资很重视。调查表明,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购买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等)、辅导书资料、电子教辅产品等用品、课外培训费用等这些占家庭教育投资的95.6%以上。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在家庭教育内容上,5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14.7%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25.3%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也只有3.2%的家长觉得顺其自然,没有特别关注。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86.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孩子犯错误时应采取先找原因后批评教育的方式。但却有13.3%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空闲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打牌等活动上,占85%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家庭业余生活内容需要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在双休日34.8%的家长要求孩子在家学习,有14.6%的家长让孩子休息玩耍,有8.4%的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大约39.8%的家长随孩子自己安排,还有2.4%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培训班。调查结果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了近一半,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非常重视,但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需进一步增强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34.9%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家访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很少主动去与老师交流,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占24.5%,有40.6%是碰到问题才会去找老师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忽视精神教育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各种资料书籍甚至请家庭教师,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要不断学习
周末、假日,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退休老教师家,要求辅导孩子学习,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所以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许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问题的关心。一味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没有很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从而导致与孩子的代沟,这样即使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往往是等事情发生了才恍然大悟。及时的与孩子进行交流能促进与孩子的感情,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六一节、元旦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附件:
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家长卷)
基本信息:年龄:____性别:_____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您有几个孩子:( )
A.一个孩子B.二个孩子C.三个孩子D.更多
2.您的工作性质:( )
A.农民B.进城务工C.外出打工D.无业
3.您家庭的月收入:( )
A.3000元以下B.3000—6000元C.6000—10000元D.10000元以上
4.您的文化程度:( )
A.小学或小学以下B.初中C.高中D.大学及大学以上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调查,了解青春期少年对青春期知识的普及情况以及存在的成长困惑;
2.了解家长对青春期家庭教育和对青少年情感引导的态度和具体做法。
二、调查内容:
1.调查青春期少年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2.调查家长如何看待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
三、调查方法:
1.对区内100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学生问卷100份,收回91份;发出家长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卷)
1.对于青春期知识的获取渠道
对于你的青春期知识从哪里获得的调查中:30%的同学来自学校开设的课程,28%的同学来自书刊杂志,只有1人来自父母、家庭教育。青春期教育在孩子的眼中家庭教育还是极为缺失的。
2、对于青春期知识了解程度和对于在青春期后男女生出现哪些性征代表发育成熟的标志
40%的同学认为对青春期知识比较了解,34%的同学认为自己一般了解,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和不了解的各有10%的比例。
54%以上的男生认为声音体沉就是发育成熟,不到三成的孩子认为出现遗精才是发育成熟,另有16%的学生分别回答肩膀变宽、长出胡须和不知道。
60%的女孩认为乳房增大、臀部变大就是发育成熟;有37%的认为出现月经是发育成熟。看来孩子们对男性发育成熟的标志很模糊,错认为出现第二性征就是发育成熟了。女孩比男孩的`情况好些,但也存在错认为第二性征出现就是发育成熟的错误,看来他们对青春期知识了解的程度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多,对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概念还要澄清。
3、对于你是否在青春期教育课学到了你所感兴趣的知识
43%的同学认为还算有收获;28%的同学认为学到了很多,15%的同学感觉内容不够丰富,有10%的同学认为尽管听课还是不了解有关的知识。这说明我们的课本知识还有待丰富和更具有趣味性。
老师在课堂上讲有关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知识时,42%的学生认为很好;3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另有10%的孩子认为不讲这方面的知识好,没有人认为男女分开上课好。
4、对于进入或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心理准备
近一半的孩子表示基本上可以应付,但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41%的孩子因为对青春期知识很了解,所以呈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5、对于获取青春期方面知识的途径
本次调查有80%的问卷来自小学六年级青春前期的孩子们,有20%来自15、6岁初三的学生。有32%的孩子希望教师和家长结合;其次有29%的孩子希望来自家长的教导;20%的孩子寄希望于书籍、网络;另有19%的孩子单纯依靠教师。
6、对于青春期的心理反应
100%的孩子觉得周围有同学发育早是正常现象,认为发育是有早有晚的,这个认识很自然,也很正常。
如果你因为发育早被人议论,63%的孩子会无所谓,不加理会;有28%的孩子会感觉很烦恼,觉得不好意思。
在遇到烦恼更愿意找谁倾诉的调查中,62%的孩子选择了父母或亲人,认为他们最理解自己;35%的孩子选择告诉同学或好朋友,愿意和老师倾诉的只有3%。
7、对于现在最需要了解哪几方面内容(可多选)
最渴望了解的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64%的同学选择了它;54%的同学选择了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18%的同学希望了解如何和异性正常相处;另有10%和6%的孩子希望了解有关性的传染病知识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怀孕与避孕知识。
以上数据说明学生还是迫切需要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知识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和教育部门认真对待此事。据调查,学校在学生的青春期开展的青春期教育课很少,甚至没有开设,只让学生自己看这一部分知识,其实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课的教育和学生性心理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