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含五篇)

时间:2020-11-10 10: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第一篇: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为深入推进赤水市农村产业革命,按照“八要素”工作要求和“五步工作法”,以坝区引领、山区聚力、园区释能,促进赤水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作为坝区联系人,目睹了宝源坝区花卉的发展,同时也发现花卉发展存在的问题,带领坝区帮扶人员深入基地找寻破解问题的答案,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花卉发展现状

宝源坝区花卉规模化种植始于2017年,种植户何文珍是宝源联奉村人,1985年出生。外出打工积攒了部分资金,放弃城市生活选择了回乡创业,开始规模化种植花卉。在乡政府、村委会及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32.5亩,建立了40多个大棚,开始种植非洲菊,成立了赤水市七彩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宝源花之谷”。32.5亩非洲菊种植三个月后便开始投产,年产值在300万左右。店老板在赤水市中心开设有花店,种植的非洲菊除供应自己的花店外,还外销习水、泸州、合江等地,市场销路一直很稳定。

2019年底,赤水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建立耕地坡度在6度以下的坝区。结合赤水实际,在宝源确定了331.4亩的坝区建设,其中有214亩的花卉。经过几个月的坝区建设,2020年三月,新建花卉大棚194个,花卉占地面积214亩,种植面积180亩,其中150亩大棚花卉、30亩露地花卉。花卉种类以非洲菊为主,品种有28个,另有尤加利、绣球、桔梗、雪柳等少量配花,均已陆续投产。截至目前,坝区花卉已投资2000余万,政府投资600余万。

二、发展前景

宝源花卉按亩栽5000株、一株年产花45枝、一枝销售均价0.6元计算,单产产值在13.5万元,年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年总利润约400万元。2020年,花卉土地流转及青苗费用35万元左右,现有固定员工21人,年工资开销包括临时工在内在70万元左右,年财政扶贫资金利益分红在12.5万元,其中70%给贫困户。企业利润每增加50万元,给村集体溢金1万元,其中10%用于贫困户分红、50%用于土地流转群众再分红。花卉产业带动68户土地流转户,带动288户群众户均增收3.4万元。在坝区,花卉产业包花不限年龄,老的70岁以上,小的3岁,都可以在花房包花,包花多的,一天可赚50多元,少的都有30来元,让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还能同时兼顾照顾家庭。而且,赤水竹资源丰富,部分老人原本在竹编方面就有基础,除可以编制一般竹花篮,还可编造插花用的精致的花篮。这些都可带动一方群众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三、存在问题

宝源坝区花卉种植给当地生态环境、农民就业、旅游开发带来诸多好处,有力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但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企业管理人才:没有熟悉企业管理的办公室人员,负责管理企业日常事务。

2、缺乏技术专业管理人员:对花卉栽培只有何老板曾外出学习,熟悉业务一点,其他专业人员是没有的。但她一人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既要管理日常工作,还要负责生产。因此需要寻找一个技术骨干,再培训一批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花养好。

3、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红利分配等制度应建立健全,制度上墙。

4、缺乏系统的专业现代化管理技术支撑:比如大棚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目前,部分土壤因施肥导致板结,急需改良。需建立有效的边种边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

5、花卉种类单一:可逐步试种,增加花卉种类。

6、发展观念陈旧:需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转变观念,往农旅一体化方向发展。美化坝区整体环境,以及大棚周边环境。开设采花体验大棚、插花体验室,配套农家乐餐饮部,鼓励有条件的周边农户打造民宿,让花卉企业带动整村二、三产业发展。插花体验店,可找专业的插花老师现场指导、摆放插花彩图、书籍或播放插花视频录像。在出入方便的地方,规划出少量大棚作为体验大棚,吸引游客前往。

四、对策与措施

针对宝源坝区花卉发展存在问题,通过群众会、座谈会、专题会,找到破解问题钥匙,其对策与措施如下:

1、聘请专业的企业管理、技术管理人才:开展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利益联结等方面工作,以及对外接待工作等。

2、开展相关技术培训。需要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开展包括发展现代农业理念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竹编培训、餐饮管理培训、民宿经营管理等培训。

2、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一套完善的生产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喷灌、滴灌、水溶肥施用,绿色防控黄板配生物农药、以草治草防虫等农业适用技术等。

3、土壤改良。邀请外地的专家团队前来赤水实地考察,采取土样分析,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拿出精准的土壤改良措施。

4、在种植非洲菊为主的基础上,每年选择性地引进不同种类鲜花进行试种,增加花卉种类,让插花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向市场提供更多不同种类的鲜花,满足爱花人士的需求,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

5、争取项目资金壮大发展。在自我扩大再生产基础上,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让企业规模扩大、设施更加齐备,向高效节能的现代农业发展。

6、美化环境。坝区大环境卫生需跟进,大棚周边露地栽培配花部分,可用竹篱笆围起来,美观好看,让游客在游乐中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

7、多种形式销售产品。通过网销、自己的花店和周边习水、合江、泸州等地区花店多渠道销售花卉,更要往打造自己的花卉品牌,扩大影响力,让花卉购买商自己到生产基地采购花卉方向发展。尤其要重点打造好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和培育好自己的网络销售人员。

8、种子种苗培育。2020年6月赤水市供销社与赤水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去重庆、泸州、仁怀等地开展花卉需求量考察,周边花卉需求量在400亩左右,目前我市已种214亩,缺口约在180到200亩,需求量不是很大。一般非洲菊生长周期在三年,如果土壤肥力充足,可延长到5-8年。根据网上查看、电话联系,非洲菊种苗市场价在每株0.7-0.8元,包送到家,疫情期间每株0.6元包送到家的价格,以及对种苗组培繁育的询问、了解,繁育一株组培苗价格大概在1.2元。因此,在赤水全市用量不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坝区基地选择通风向阳、肥力较好的地块自己进行种子繁殖,陆陆续续更换种苗。同时,注意加强地力培肥,延长花苗的生长周期。

目前,是宝源坝区花卉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但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用心打造发展环境,精心培育发展人才,宝源坝区花卉种植一定会迈上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

第二篇:机械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机械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我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示范学校,为准确把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把握市场脉搏,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教材、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进行的本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概况

(一)调研时间

2012年7月—8月

(二)调研对象

历届毕业生及所在就业单位;制造业及相关企业;各兄弟学校。

(三)调研方法

采用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就业毕业生在10人以上的单位,或者单位比较集中的城市,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单位走访的形式。对于就业分散的毕业生则以电话和网络两种问卷形式进行。

(四)调研的实施

1、深入企业一线

深入企业,通过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广泛征求企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座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一线技术骨干座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不同层面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与毕业学生座谈听取他们的感受,对学校的建议,以及在企业遇到的困难,怎样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毕业后更适应企业的要求。

3)与其他学校交流

3、问卷调查

为了加快专业建设信息的全面收集,了解生产一线机械加工技术人员、毕业生、顶岗实习在校学生对顶岗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面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设计了专业建设调查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三、调研情况汇总与分析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前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传统产业,在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背景下,它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将从更宽的领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要求融入世界潮流,参与国际竞争,这些变化给教育,特别是与经济和

社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由于亚洲人力资源的优势,世界制造业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特别是向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入世后我国的机械、机电产品的出口更具市场竞争力,这是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2、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从收集的信息来看,数控机床操作的仍占较多的份额,而一些普通机加工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3、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指导思想,对照我市的特色产业,目前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距离,结合不够紧密。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安排要注意增强适应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应实行工学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根据企业实际设置课程。

4、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b.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c.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d.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调整、维护保养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e.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f.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g.零件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h.机床电气基础知识和控制系统知识

i.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绘图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操作1~2种机械加工设备。

b.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c.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

d.具有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e.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f.具备使用常用专业软件的能力,能进行计算机常规操作

g.具备数控加工及编程的能力,能进行数控加工

证书要求

4)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中的一个,方可授予毕业证:

国家职业资格数控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加工中心(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四、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

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机械加工、一体化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实习基地建设。

第三篇:花卉播种实训报告

花卉播种实训报告

(一)“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4月5日适逢谷雨,正是播种育苗的好时机,在吕伟德老师的带领下园艺1511的学生来到体育馆前的单体大棚中种植花卉。

0

1清洗穴盘

经过彻底清洗并消毒的穴盘,可以重复使用。

0

2基质配置

吕伟德老师指导学生开始拌土。主材是泥炭和园土,施入缓释肥,将土块敲碎加水拌匀。

缓释肥优点

1.肥料用量减少,利用率提高。缓释肥肥效比一般未包膜的长30天以上,淋溶挥发损失减少,肥料用量比常规施肥可以减少10-20%,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施用方便,省工安全。可以与速效肥料配合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施肥用工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并且施用安全,防肥害。

3.增产增收。施用后表现肥效稳长,后期不脱力,抗病抗倒,增产5%以上。

0

3整地作床

翻耕整地,开沟作畦。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施入基肥,整地作畦,浇足底水,调节好苗床墒情,准备播种。

0

4种子萌发的条件及播前处理

条件

1.适宜温度

2.充足水分

3.氧气充足

4.适宜光照

播前处理

1.浸种,根据种皮的厚薄确定水温。

2.层积催芽

0

5播种时间

日期:4.5 天气:阴

06

播种方法

点播:点播又称穴播,即在播行上每隔一定距离开穴播种。()点播能保证株距和密度,有利于节省种子,便于间苗、中耕

07

播种深度及覆土

覆土

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稍压实。

08

播种后的管理

掌握好浇水,浇水要均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发现已经出芽,将覆盖物揭掉。

真叶出现后间苗。

09

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蚜虫

虫口密度大时,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啶虫咪乳油2000~2500倍液、40%硫酸烟精800~1200倍液、鱼藤精1000~2000倍液、50%辟蚜雾乳油30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4000倍液

粉虱

在粉虱零星发生时开始喷洒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总结

穴盘育苗的环境控制和养分调节很重要,温度、光照、湿度是三要素,施肥要控量。

花卉播种实训报告

(二)对于花卉技术生产,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是不够的,实践更加重要。在这个晴好的周三上午,在学习了理论上的穴盘苗生产技术之后,吕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大棚进行了实践花卉播种。

首先我们准备好播种所需要的育苗盆和穴盘,对大棚的场地进行了平整,以便于穴盘的摆放种植在容器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和湿度,并且减少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

同时拌土工作,也在进行着,用泥炭蛭石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出疏松透气适于种子发芽生长的营养土。对于不同的种植要求泥炭、蛭石、珍珠岩所使用的比例也不同。

在男同学们的辛苦下,拌土工作很快完成,装土工作当然也不能落后了,同学们都不怕脏不怕累徒手装着土。塑料盆只需装三分之二的土,留以放入种子后再盖上少些土。

完成装土后,我们在穴盘的每个小格和塑料盆中放入3~5粒种子,并把种子稍微压入土内,来提高种子发芽的几率。

最后把穴盘摆放整齐,浇水,并且架起铁丝,支撑起塑料膜,来对种子进行保温保水。

塑料盆与穴盘不同,需要摆放整齐后铺上透水的棉网,然后再浇水。看着一盆盆完成播种的穴盘和小塑料盆,期待下次来的时候看到它们的成长。

通过这一次实践,我们对花卉种子播种育苗有了更深一次的了解,同学们也十分喜欢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吕伟德老师的教学下,学好花卉生产技术。

第四篇: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共8篇)

篇一: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水西村的6天生活中看到了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农村 生活水平质量 文化程度 教育 医疗设施

一、农民的生活现状

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部门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

二、农村的教育问题

1)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学习必要的技术知识。

2)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3)农民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4)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平,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5)大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使许多孩子在内心自我封闭,行为怪癖。很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由于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很多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教育、管教,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

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6)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农村的教育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负担压力大。

三、农村医疗设施

目前水西村以及村落附近难以发现一间医疗地点,由于离医疗点较远,村民们都形成了小病不去治的现象,得了大病就只有求组于江湖郎中和一些本地的“土医生”高贵的医药费使得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另外该村在社保等福利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由于农村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很少村民购买社保或购买最低价的社保,社保普及率低。由于社保不普及,使得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生活比较困难。调研总结:通过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调查,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于以上的调查报告,觉得农村农民工的生活还有待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存在问题严重的还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和村民的医疗保障这方面,政府可以在师资方面加重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给孩子们一片可学的天堂,也让家长们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目前,国家对“三农”政策也是十分的重视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邱璇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篇二:关于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马屯村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08级烟草2班

张磊、周艳青、李静超、宋行、和兴辉、赵辛章

2010年7月29日,烟草学院“百村千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展开。受省委农村办的委托,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村中,以便更加了解三农问题。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园的小马屯村,我们在29日下午到达这里,采取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座谈的方式分别对10户农民和村支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心系农民增收,关注小马屯村发展”为主题,了解了该村农民增收所遇到的阻碍和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的诸多措施。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在调查后,我们分析出了小马屯村在发展程度上有待提高,还在摸索中前进的结论。

一 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小马屯村离县城7公里,离最近市集3公里;离最近集市3公里。

(二)所占面积

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部为平原。

(三)耕地面积

在农业用地方面,该村耕地总面积是1120亩,粮食地占有百分百,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

(四)本村人口

全村共300户,总人口为900人,其中男性440人,65岁以上或病残丧失劳动力的有96人。劳动力总数600,外出务工跟在本村务农各占一半,村民收入基本靠这两项。

(五)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流转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8﹪,主要去向是其他方面。

(六)新农村建设方面

小马屯村完成了村庄的规划,以建新房环境整治为主的村庄整治工作已经开展。文化体育建设也已经完成,包括图书室卫生室的设立,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的完善,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机制,统一处理生活污水等。

二 收支状况

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其中农业创收290万元。村集体收支结余,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

1村民男性劳动力多数在周边城区打散工,每天有50元收入,但不是很稳定。2家庭剩余人口在家务农,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从而获得一部分收入。3其余小部分的收入来自政府补助,如粮食补助每年120元/人。村民09年家庭总收入不一,有一定悬殊,低的有1万元,高的有15万元。

三 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一)土地占用获得补偿款

小马屯村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产业开发园,新型区域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商品房、住房矗立于此,鳞次栉比。不少行政单位的办公楼也建在这里,因此潜力很大。跟村支书交谈时,他告诉我们农民从建设楼房的占用土地中得到了一些补偿,也适当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主要增收途径;村委会为村民干实事,创造良好环境

村民部分在临近一些建材市场等劳动力大量需求的场所打工,还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收废品,这是他们目前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委会也努力工作,为民解忧,村集体出资硬化了村内的50﹪的道路,方便了村民的来往。还修建了图书室,可使农民汲取到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四 主要经验启示

(一)利用邻近大学的优势,利用商业头脑去发掘商机

我们进行入户访问时,村民提到位于安阳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个

村庄时发出极大的羡慕之情。原来,那个村的村民将闲置的房屋租赁出去给学生,学校工作人员,每年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在学校周围开了商店、饭店,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相比下,那个村的富裕程度还是很高的。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将消费人群设定为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涉及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用品等种类的商机孕育在大家的头脑中。但是,此想法的施行还需政府的支持,因为小马屯村距离师院不算近,况且两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村民失望的原因。

(二)身处产业开发区,潜力无限,创办企业或与工厂合作 高新区今后应该是工厂的集聚区,周边已有不少规划好的厂区。小马屯村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村集体可腾出部分场地给厂区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能加大本村村民的就业机会。当然还是可以启发大家,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自己创办企业,打造小马屯村的龙头企业,重在提升本村的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农业不再是农村唯一的收入来源。

五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我们发现了小马屯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深究根源,探索其存在的原因。

1产业结构模式单一

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畜牧、渔业发展程度很弱,几乎没有农户从事。究其原因,地理环境限制了副业的发展,小马屯村地

处平原,没有大型的鱼塘和大块空地去放养动物。此外从交谈中我们得知,畜牧渔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相比于传统的种地,操作起来很是麻烦,农民还希望利用闲散时间去打工挣钱。

2农业种植模式传统

种植作物类别为小麦、玉米。满足自家需要即可,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很小。土地基本都是自己来耕作,个别农户出租土地,转出价为400元/亩。3科技兴农投入不够

既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就应该加大重视,改善作物土壤、使用优良品种,科技种田的意识要普遍。然而村民告诉我们,一般作物出现病虫害解决的办法经常是听天由命,好点的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即便这种做法也是不能有效抗击作物病害。因此,村委会应积极联系当地农林部门,让专家进行科技指导,解决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麻烦,那样在农业的生产上才能有更好的收成。村民也希望得到这类帮助,与此同时,自己还要在种植中摸索出来作物长势好的秘诀。

4基础设施不完善,节能措施不到位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②

农村发展的全面性是指不仅在收入上实现跨越,也要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走在小马屯村的道路上,整洁平整,路边设立的垃圾收集场所,避免了乱丢垃圾的破坏村容的现象。但是,从国际资源匮乏引起的诸多问题上考虑,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是国家上下要倡导的理念。现在在农村,沼气池的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马屯村应坚持四个重在的重在持续,倡导使用沼气节能设施,从以往经验来看,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美化环境。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例如下水道、有线电视覆盖等,政府要多从农民日常生活处考虑,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5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

男性劳动力实现了家庭最主要的收入,然而本村的普遍情况是男性在周边建筑工地等场所打工,每天工资平均为50元,但并非是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给予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还应加大点,毕竟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这不仅靠个人,还需村集体的安排,推荐本村人员去工作。另外要妥善安置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让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6交通不便

新区道路建设完好,有宽阔的马路,虽然小马屯村在高新园内,但是没有该村通往城区的公交,只能开私家车或坐小三轮去城区。有路无车困境的存在着实给村民带来了不便。另外,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距离该村有10分钟车程,距离比较远。我们应该看到小马屯村与外界联系的通村公路是其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旦政府加大交通投入,村民获得商机的便利程度会加大,农民增收跟农村发展的工作就会显有成效。

7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龙头企业带头牵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③。而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就是这种长效机制。前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是带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科学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未建立农合组织的原因是村民都自己种自家的地,没有联合起来合作,分享生产经验。

结束此次调查后,我们队员在一起深讨如何让农村发展的脚步在小马屯村迅速加快。

六 对策和建议

(1)在主要的农业种植方面,要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科技部门要深入农村给予农民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的增长真正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农民自身要改变吃啥种啥的传统思想,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市场上需要哪类作物就去生产高效益的作物。历史经验证明,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

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计划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①。村委会要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农业虽然费时间,担风险,但这能稳定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2)由于本村生产特点的单一性,我们认为发展的多元化是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比较好的范例如濮阳市西辛庄引进节能灯生产厂家,已打造成节能灯生产基地。这个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它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推广。因此,小马屯村可以从此点考虑,多与上级部门或直接与厂商联系,合作建设工厂或龙头企业,实现一村一品。这将很大程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可谓益处多多。

(3)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每个有远见的村集体都会注重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应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孩子们的教育,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小马屯村位于市郊,孩子们基本在市区上学,这样便能获得更加好的教育资源。二是村里成年人的教育,适当让成年人补充知识,让他们在以后找工作时不至于处于被动,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

(4)处在高新园内,现在的建设还是初步阶段,充分开发的时期即将到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在高新区建设中哪些项目是需求的才能容身于规模化的建设中去。咱们农村具有不少的劳动力,因此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利用高新 园的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5)可与安阳师范学院配套发展,抓住经济增长点。租赁房屋,开办商店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这项应该容易施行,成本不高但是效益良好,且面对人群广泛,收入持续。

(6)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又是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应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降低门槛、提供场所,即让小企业、个体户有发展场所和空间,能够让全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让小企业、个体户能够从国家金融机构获取手续比较方便、利息适中的小额度贷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苦于无生产场所或资金而无法进行创业的不在少数,如果政府在生产场所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规范管理,农村潜在生产力将再一次得到拼发。

(7)我国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弱质性,要求政府扶持。有些学者们在 研究 “三农”问题时,将农民定义为弱势群体。原因为:①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慢;②农民的负担过重,向农民的索取大于补偿;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团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④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众所周知,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处于“身份”劣势的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呢?这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对农民的扶持③。农村发展缓

慢是存在的现状,因为不具备和城市相同的建设环境,但是农村的特点也比较鲜明,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多让农民受益,在农民创业、打工、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补贴农民。诸如提供贴息贷款降低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有人建设工厂发展养殖业,政府可以提供建舍款。然而一切的合理施行还需要政府的执行,因为政策执行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④

①刘加吉:《关于农村发展的活力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 08期 27-28页

②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3年1期 ③周小娟:《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扶持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卷第6期 33-35页

④薛红亮:《政策执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3月

篇三: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系别:农艺

专业:09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学号:0902130114 姓名:吉开轩

日期: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7日

学校: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镇西村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连云港市灌南县镇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西村坐落在灌南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余户人家,1506人,人均耕地0.8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查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镇西村的村村通硬底化工程已逐步完工,全村公路10余公里,实现了村道路畅通。村辖下的第三小组兴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统一规划的公寓等等,镇西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8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思想观念问题

1、安于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村比较富裕,大多数家庭盖有两层小楼,虽赶不上邻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我村1公里)、但明显收入高于临近的其他村。村民普遍感觉良好,安于现状,2、没有近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平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3、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我村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村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4、部分村民沉迷于玩纸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赌博!

(二)、产业瓶颈问题

1、土地产出已达极限

种植粮食作物,辛勤劳作一年,年收入为3000-4000元:种植蔬菜,年收入为1600-2400元(均为毛收入)。土地的增收能力已经极小近于无。

2、盲目销路不畅

我村的主打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什么品种完全是跟风式的耕种,依据上或者是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谷”贱伤农。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减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1、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镇西村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 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1、跳出村子看村子

要把我村现状与发展放在与周围兄弟村庄的比较中来看,跳出我村就能看到本村的优势,比如土地质量优良平整,适于灌溉和种菜,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也能看到与其它村子的差距,如,没有村办企业、品牌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差、村民收入不稳定(或有下降)等问题。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看到差距可以使人奋发向上有追赶目标。

2、把我村的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和规划,这个背景有三:一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背景,比较而言北河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大胆制定本村的宏伟发展规划和蓝图;三是市、县的规划大背景下,我村的发展能否纳入市县(包含争取)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发展、经济区划等等,争取更多更好的搭车机会。

3、思想观念的解放需要宣传和引导,也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和刺激,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刺激村民的思维

(二)正视瓶颈,寻求突破

我村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增收希望渺茫。总体说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的做法是粮食、蔬菜的直销和订单农业,也即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粮食、蔬菜批发销售为农业(粮食、蔬菜)协会(公司)的统一销售和点对点销售。

(三)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六、我村长远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也有土地的合法流转、统筹粮食、蔬菜种植规划、加强分时分种指导、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劳动力分流、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七.总结: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份辛劳,一份甘甜。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辛劳,就有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无限,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篇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经过深入村组走访及到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现对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我镇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较好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88亿元,年均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4738元,年均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达3.2亿元,年均增长95%。农业形成了以粮、烟、畜、林、山地蔬菜、万寿菊、魔芋、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粮食连年稳定增产,总产由1958万公斤增长至2366万公斤;烤烟生产水平大幅提升,产值由2691万元增长至5127万元;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产值由8369万元增长至2.1亿元,收入由3860万元增长至1.1亿元;林业生产不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2470亩;万寿菊、蔬菜、核桃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以农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从长远看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我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科技示范、反季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品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慢。一是结构调整的 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蔬菜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慢,推进难度大。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

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处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扶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投入的欠缺使生产中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四是分散经营阻碍产业化发展。我镇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

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

(四)自然条件差,发展意识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2010年完成3.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发展我镇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走制度保障之路。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曙光养殖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规范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业技术、质量安全、农业机械、信息与物流等建设,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利用建设巩固“信用镇”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二)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走发展现代农业之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必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速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一是开展土地规模经 营,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流转成连片集中种植,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方便,达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土地成片流转后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用大量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省工节本的效果。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打造名优品牌,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以新庄、水塘、他官营、大栗树为主片区,依托小坝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发挥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蕻芋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应用,做优魔芋、万寿菊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设施农业,确保优势特色产业上品质、突特色、增效 益,向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乡镇企业,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十几年的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跳出农业抓项目,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我镇。要抓住我镇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六)增加农业投入,走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适当的增加农业的投入,扶持典型户,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走和谐发展之路。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 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镇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五:关于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台县官塘张村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们小组调查对象是位于台州市天台县的官塘张村,我们在15日下午到达这里,采取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座谈的方式分别对10户农民和村支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心系农民增收,关注官塘张村发展”为主题,了解了该村农民增收所遇到的阻碍和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的诸多措施。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在调查后,我们分析出了官塘张村在发展程度上有待提高,还在摸索中前进的结论。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官塘张村离县城3公里,离最近市集1公里;离最近集市2公里。

(二)所占面积

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部为平原。

(三)耕地面积

在农业用地方面,该村耕地总面积是1120亩,粮食地占有百分百,以种植瓜果、蔬菜等粮食作物为主。

(四)本村人口

全村共300户,总人口为900人,其中男性440人,65岁以上或病残丧失劳动力的有96人。劳动力总数600,外出务工跟在本村务农各占一半,村民收入基本靠这两项。

(五)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流转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8﹪,主要去向是其他方面。

(六)新农村建设方面

官塘张村完成了村庄的规划,以建新房环境整治为主的村庄整治工作已经开展。文化体育建设也已经完成,包括图书室卫生室的设立,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的完善,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机制,统一处理生活污水等。

二、收支状况

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其中农业创收290万元。村集体收支结余,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

1、村民男性劳动力多数在周边城区打散工,每天有80元收入,但不是很稳定。

2、家庭剩余人口在家务农,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从而获得一部分收入。

3、其余小部分的收入来自政府补助,如粮食补助每年120元/人。村民13年家 庭总收入不一,有一定悬殊,低的有1万元,高的有15万元。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一)土地占用获得补偿款

官塘张村位于天台县始丰街道新城区西边,新型区域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商品房、住房矗立于此,鳞次栉比。不少行政单位的办公楼也建在这里,因此潜力很大。跟村支书交谈时,他告诉我们农民从建设楼房的占用土地中得到了一些补偿,也适当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主要增收途径;村委会为村民干实事,创造良好环境

村民部分在临近一些建材市场等劳动力大量需求的场所打工,还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收废品,这是他们目前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委会也努力工作,为民解忧,村集体出资硬化了村内的50﹪的道路,方便了村民的来往。还修建了图书室,可使农民汲取到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四、主要经验启示

(一)利用邻近学校的优势,利用商业头脑去发掘商机

我们进行入户访问时,村民提到位于天台中学附近的一个村庄时发出极大的羡慕之情。原来,那个村的村民将闲置的房屋租赁出去给学生,学校工作人员,每年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在学校周围开了商店、饭店,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相比下,那个村的富裕程度还是很高的。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将消费人群设定为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涉及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用品等种类的商机孕育在大家的头脑中。但是,此想法的施行还需政府的支持,因为官塘张村距离天中不算近,况且两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村民失望的原因。

(二)身处产业开发区,潜力无限,创办企业或与工厂合作

新城今后应该是商业的集聚区,周边已有不少规划好的商店。官塘张村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村集体可腾出部分场地给店主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能加大本村村民的就业机会。当然还是可以启发大家,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自己创办企业,打造官塘张村的龙头企业,重在提升本村的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农业不再是农村唯一的收入来源。

五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我们发现了官塘张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深究根源,探索其存在的原因。

1、产业结构模式单一

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畜牧、渔业发展程度很弱,几乎没有农户从事。究其原因,地理环境限制了副业的发展,官塘张村地处平原,没有大型的鱼塘和大块空地去放养动物。此外从交谈中我们得知,畜牧渔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相

比于传统的种地,操作起来很是麻烦,农民还希望利用闲散时间去打工挣钱。

2、农业种植模式传统

种植作物类别为瓜果、蔬菜。满足自家需要即可,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很小。土地基本都是自己来耕作,个别农户出租土地,转出价为400元/亩。

3、科技兴农投入不够

既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就应该加大重视,改善作物土壤、使用优良品种,科技种田的意识要普遍。然而村民告诉我们,一般作物出现病虫害解决的办法经常是听天由命,好点的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即便这种做法也是不能有效抗击作物病害。因此,村委会应积极联系当地农林部门,让专家进行科技指导,解决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麻烦,那样在农业的生产上才能有更好的收成。村民也希望得到这类帮助,与此同时,自己还要在种植中摸索出来作物长势好的秘诀。

4、基础设施不完善,节能措施不到位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农村发展的全面性是指不仅在收入上实现跨越,也要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走在官塘张村的道路上,整洁平整,路边设立的垃圾收集场所,避免了乱丢垃圾的破坏村容的现象。但是,从国际资源匮乏引起的诸多问题上考虑,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是国家上下要倡导的理念。现在在农村,沼气池的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塘张村应坚持四个重在的重在持续,倡导使用沼气节能设施,从以往经验来看,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美化环境。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例如下水道、有线电视覆盖等,政府要多从农民日常生活处考虑,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5、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

男性劳动力实现了家庭最主要的收入,然而本村的普遍情况是男性在周边建筑工地等场所打工,每天工资平均为80元,但并非是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给予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还应加大点,毕竟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这不仅靠个人,还需村集体的安排,推荐本村人员去工作。另外要妥善安置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让在外务工人员后顾无忧。

6、交通不便

新区道路建设完好,有宽阔的马路,虽然官塘张村在始丰新城区内,但是没有该村通往城区的公交,只能开私家车或搭坐其他镇的小客车去车站再转公交。有路无车困境的存在着实给村民带来了不便。我们应该看到官塘张村与外界联系的通村公路是其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旦政府加大交通投入,村民获得商机的便利程度会加大,农民增收跟农村发展的工作就会显有成效。

7、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龙头企业带头牵动全村经济的发展。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而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就是这种长效机制。前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是带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科学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未建立农合组织的原因是村民都自己种自家的地,没有联合起来合作,分享生产经验。

结束此次调查后,我们队员在一起深讨如何让农村发展的脚步在官塘张村迅速加快。

六 对策和建议

1、在主要的农业种植方面,要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科技部门要深入农村给予农民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的增长真正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农民自身要改变吃啥种啥的传统思想,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市场上需要哪类作物就去生产高效益的作物。历史经验证明,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计划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村委会要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农业虽然费时间,担风险,但这能稳定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2、由于本村生产特点的单一性,我们认为发展的多元化是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比较好的范例如濮阳市西辛庄引进节能灯生产厂家,已打造成节能灯生产基地。这个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它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推广。因此,官塘张村可以从此点考虑,多与上级部门或直接与厂商联系,合作建设工厂或龙头企业,实现一村一品。这将很大程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可谓益处多多。

3、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每个有远见的村集体都会注重教育的发展,针对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应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孩子们的教育,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官塘张村位于市郊,孩子们基本在市区上学,这样便能获得更加好的教育资源。二是村里成年人的教育,适当让成年人补充知识,让他们在以后找工作时不至于处于被动,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

4、处在新城外边缘,现在的建设还是初步阶段,充分开发的时期即将到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在新城区建设中哪些项目是需求的才能容身于规模化的建设中去。咱们农村具有不少的劳动力,因此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利用高新园的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5、可与天台中学配套发展,抓住经济增长点。租赁房屋,开办商店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这项应该容易施行,成本不高但是效益良好,且面对人群广泛,收入持续。

6、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又是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应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降低门槛、提供场所,即让小企业、个体户有发展场所和空间,能够让全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让小企业、个体户能够从国家金融机构获取手续比较方便、利息适中的小额度贷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苦于无生产场所或资金而无法进行创业的不在少数,如果政府在生产场所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规范管理,农村潜在生产力将再一次得到拼发。

7、我国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弱质性,要求政府扶持。有些学者们在 研究 “三农”问题时,将农民定义为弱势群体。原因为:①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慢;②农民的负担过重,向农民的索取大于补偿;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团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④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众所周知,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处于“身份”劣势的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呢?这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农村发展缓慢是存在的现状,因为不具备和城市相同的建设环境,但是农村的特点也比较鲜明,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多让农民受益,在农民创业、打工、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补贴农民。诸如提供贴息贷款降低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有人建设工厂发展养殖业,政府可以提供建舍款。然而一切的合理施行还需要政府的执行,因为政策执行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

篇六:农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4年我通过询问干部、走访群众、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加上多年村干部及村支书工作实践,对沙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通过调研分析。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沙港村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沙港村,位于流芳乡北部,占地面积5.6平方千米,东邻都昌凤山村、西与舜德南湾村接壤,北与城山横山、辕门村交界,均流公路路贯穿境内,距乡政府

1.5公里处。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468户,总人口1840人,其中党员42人。据统计我村可耕地面积3289亩,其中有水稻田2098亩,旱田1200亩,兼顾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2014年人均纯收入7907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鱼塘、窑厂,年创2.5万元。今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约500余人,较去年少100人左右,在外务工人员每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2、基层组织建设

沙港村共有党员42人,村两委成员4人,在村书记蔡绍诚、主任蔡晓斌、副主任柳江波、副主任陈志霞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3.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沙港村两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沙港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以来,村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为村民铺上了水泥路并完善了配套管道设施,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老问题,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二、沙港村发展状况和分析

1、经济发展概况及分析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和构成看,小农思想依然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的阻力。

(1)农业结构欠合理。本村经济作物仍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结构单一,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我村发展规模农业经济的障碍。

(2)集体经济单一化。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仅仅为鱼塘、土地流转管理费。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而搁浅。

(3)基础设施落后。去村途中,我发现各村水利设施建设薄弱,防洪抗旱能力脆弱,夏季不能承担村民灌溉用水需求。农业种植技术落后,农村依旧以古老的人力劳作为主,精耕细作程度与现代农业脱轨,生产力低下。在这个村村通路的年代,农村人也要学会科学种田,用科技为自己增收。、2、整改措施及意见建议

(1)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体系。在积极发展规模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特色农作物,和引进配套深加工产业体系,打破单一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特色农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由于本村几乎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同时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村支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沙港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篇七: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道

班级:12级生物技术1班

时间:2014年5月1日

调查人:张玉亮,陈文,王少雄,黄逸轩,朱金辉,郝 燕,漆佳 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天水市甘谷县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发展现状形势喜人。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推动下,农村发展问题是党和国

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调查天水市甘谷县对于政策的落实情况、退耕还林现状、地方产业发展规模、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区域农村快速发展的合理道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稳定、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发展;政策实施;土地; 剩余劳动力:原因;途径 1 引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9亿的农民。而中国城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农村发展而成的,农村的发展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纵观欧美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以机器大生产为特色的农业,而我国依然为小农经济,生

产效率低下。

2“三农”问题落实情况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甘谷县处于渭河水域,有着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在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都在全县的发展中获得好评。1农业发展政策的宣传问题

在调查的时间正赶上农民的冬小麦的出芽期,看到一片一片的冬小麦,不禁让人心里

倍感温暖。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特地就农民的关于国家在出台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上的了解程度做

了调查,在发放的100份问卷中,有15份选择了全部了解,占15%,有60份选择了部分

了解,占60%,有25份选择了完全不了解,占25%,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三农政策的宣传方

面做的并不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宣传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人们的思想工

作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对于有些工作就很难得到落实,比如说有些农民改变不了以前的

那种粗放型的种植模式:地里撒把化肥,就等着自然的恩赐。如果遇到自然气候比较好的

时候就会丰收,可是有时候明明可以避免的灾害由于没有及时的发现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农村的发展中一定要对政策的宣传做到足够的重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农村的农

民的受教育程度问题,在实地的调查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政策宣传的标语,在村门口的

黑板上还有黑板报上面明确的宣传,可是有许多的人不识字或者认识的字有限,导致了村民对政策的了解不到位。

2农业税全免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农业税自春秋时鲁国实行“初税亩”以来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种田交租,交“皇

粮”早已成为中国农民的思维定势。由于农业的产出率低以及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农业税一直是农民的沉重负担,甚至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税仍然是农民所有经济负担中最沉重的一环。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宣布逐步取农业税,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及种粮补贴政策,这无疑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收入[3]在农业税免除后,农民的家庭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下图为1999年和2010年对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999年数据来自甘谷县统计局)[3] 十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农民的收入逐渐成上升的趋势,而且贫富差距的问题逐渐

得到了解决,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的生活依旧比较贫困,需要不断的提高。3农民的收入与支出的调查

本地农民的收入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农产品种植、外出务工、林、果种植养殖等农副产业、其他。34%的人主要种植农产品,42%的通过外出打工,7%的人靠林、果种植养殖等农副产业,16%的人通过其他方式维持生活,对于这些收入,56%的家庭主要用来子女的上学上,17%的家庭用于农业投资,19%的家庭用于农业外投资,8%的家庭用于日常生活开支,而家庭收入平衡方面8%的收入高于支出有较多节余,支出高于收入目前负债的占37%,基本平衡的占55%,可见农民的家庭压力比较的大,再加上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物价的上涨刺激了农产品和农业原料(如化肥、种子等)价格普遍上涨,对于农民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 关于土地利用与剩余劳动力问题现状的分析 1 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情况

甘谷县是一个山地比较多的地区,退耕还林的面积达到了将近49.1万多亩[2],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在调查与实地的观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一时利益,对于明确规定的退耕还林的地区进行复垦,用来种植庄稼,这对于 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退耕还林的现场可以看见以前山体滑坡遗留下来的滑坡体。这就体现出了退耕还林的一个弊端,退耕还林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都知道,退耕还林的补助期限是八年,那么在八年以后,我们的土地里是不是都像起初规划的那样种植的树木可以变成经济效益呢,退耕还林是国家的一项很大的工程,但是在这里,我们很难看到工程的优越性,治理的不科学严重阻碍了退耕还林的进程,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一组数据如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从上面的饼图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人对于退耕还林的土地没有管理过,但是对于这

些土地,国家每年还给予很大的支持与补助,在土地承包权变为30年的今天,自己的土地不自己治理,而是坐收,渔翁之利,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每年都花费巨资去补贴,弊端会日益凸显。我们在农村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要思考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长远的利益。农村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发展要靠自己,如何让“输血”变为“造血”是眼前最大的问题。退耕还林是国家的一项政策,即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次验证。八年的政府补贴结束以后,我们的农民能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效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看到种植的树木大多为柏树和松树,其长势缓慢成为阻碍的主要因素。2土地利用率问题的调查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去

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的建设给予了巨大的补助,按照每间房屋1200元人民币的补贴标准,甘谷县去年一年的建造房屋的总量为5567间,在这样的补助之下,有能力而且有盖房意愿的村民开始大规模的建造房屋,从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有些村民私自在自己家的农田上建造房屋,对于紧张的农村用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对于承包到期的土地将会很难收回。在调查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您所在乡镇是否有将农田耕地作为它用(如盖房子、修建工厂、城市扩建等)其中有57%的人选择了有,43%的人选择了没有。如果对于农田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农田的流失将会严重的阻碍乡村的发展。3农作物种植的多样化 在各方面的大力帮助下,甘谷县对于六峰镇投资了245万元建成了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大棚26个,又在渭河南路建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各方面技术的大力支持下促使农民增收,对于农作物的有效管理,为农民的作物的销售拓宽了渠道,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

机和南方干旱的刺激下,农作物的销售价格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呈现出一番蓬勃的朝气。

但是对于塑料大棚种蔬菜的做法,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限制,据工作人员介绍,冬天大棚里是中不了蔬菜的,这就等于失败,在农村,夏秋两个季节,蔬菜很多,农民就不用购买,但是当冬天蔬菜稀缺的时候却不能供给,错过了很大的市场,况且国家的投资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外加一些领导以职务之便无代价的索取的,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个项目是失败的。

4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

由于土地有限,再加上现在人口的快速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尤

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给村里的治安带来严重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甘谷县在解决这方面的大力下功夫,在在渭河边建成了石料厂。大力吸收剩余劳动力,而且利用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建成了沙场,但是总体上来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并不能很好的盈利。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甚至是夫妻双双外出,这样就造成了劳动力有,但是都是老人和小孩,这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为农民创造最大的利益。4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途径探究 1内外结合,解决“三农”问题 1实现农村自主创业与充分就业

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其次,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

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最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恢复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农会),建立健全多种

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的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2引导农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要发展乡镇企业,就要涉及到一个征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王寨村是存在着的,而且

还比较激烈)。然而,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所有制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农民朋友好不容易才分到了土地,现在又要从他们手中拿走,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能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可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会更加的好?这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都在怀疑,都不敢过分的相信,也就不敢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土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宣传,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的好处多多,将会对他们更有利,他们的日子将会过的更好。3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4农业土地制度创新

首先,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

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

其次,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次,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

最后,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西欧、日本、加拿大等

发达国家[6。农业产业化的运作对这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演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久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那么到底如何来实行农业产业化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可谓“龙头兴,则产业兴”!

其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

最后,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保证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给大

本营”的建设。

3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

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5] 参考文献:

(1)《甘谷县县志》 甘谷县政府主编

(2)《农村土地制度明白卡》 甘谷县农业局主编

(3)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0]3号

(5)陈耀.西部开发大战略与新思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附:问卷

亲爱的朋友:

自党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来,“三农”问题已不仅仅是国家的一个政策举措,他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

利益,对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对农民朋友比较关

心的问题做本次调查问卷,希望您能积极配合,如实填写,以便我们对问题做出总结。非感谢您的配合!所在省市: 家庭人口耕地面积 亩 1. 对于国家 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如农业税费减免、种田补贴、技术支持等)您了解多少()

a.全部了解 b.部分了解 c.完全不了解 2.您所在乡镇农业税费减免情况()

a.农业税全免 b.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 c.没有变化d 农业税已免,但仍然以其他形式变相收税

3.新政策出台后对您的收入有何影响()a.有明显增加 b.有少量增加 c.无明显变化 4.您家庭的年收入()a.2000元以下 b.2000----5000元 c.5000------10000元 d.10000元以上

5.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a.农产品种植业 b.外出务工 c.林、果养殖等农副产业 d.其他

6.您的家庭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子女上学 b.农业投资c.农业外投资 d.日常生活开支 7.您目前的收入支出平衡状况()

a.收入高于支出有较多节余 b.支出高于收入目前负债 c.基本平衡

8.目前农产品和农业原料(如化肥、种子等)价格普遍上涨,这对您农业的收入有何影响()a.明显增加 b.稍有增加 c.无增加 d.负增加(减少)9.您所在乡镇种田补贴实施情况如何()a.有足额补贴b.有一些补贴,但不知道是否足额 c.基本没有 10.您所在乡镇的有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情况如何()

a.情况较好(有专业技术人员知道,宣传到位)b.情况一般 c.基本没有 11.您家里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a.有 b.没有

12.如果您家里有外出务工人员,这对您家庭的农产品增收有何影响()a.有影响 b.没有 c.影响不大

13.您所在当地土地承包权的变更情况如何()a 5年以内b 5---15年 c 15----30年d 从来不变 14.在退耕还林的政策下,您家的土地补贴是否按时足额发放? a按时足额b不按时(不足额)足额(按时)c不了解 15.对于退耕还林的土地,您治理过还是集体治理? a自己治理b集体治理c没管过

16对退耕还林的土地,您治理是用于? a种树b复垦种庄稼c种植牲畜饲料d 闲置 17.如果经常变换土地承包权你会感到()a 满意 b 不满意 c 无所谓

18.国家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后,你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否有变化()a 积极性明显提高b 无所谓

19.您所在乡镇是否有将农田耕地作为它用(如盖房子、修建工厂、城市扩建等)a 有 b 没有

20.您是否尝试过对农产品加工后再出卖()a 偶尔有 b 没想过 c 常这样想,但没实施 d 正在尝试

21.如果您有过对农产品加工后再出卖的想法,而未实施的主要原因是()a 资金不足 b 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c 政府支持力度够 d 担心风险太大 22您有没有接受过农业教育(技术支持,种植结构,经营方法)()a.没有 b.偶尔接受一点 c.经常有

23.您认为我国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做的怎样()a.不够但比前几年好多了 b.还好但仍需加强 c.足够了

篇八: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xx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 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对加快xx镇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 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 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五篇:昆明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加快昆明市花卉产业发展咨询报告

多年来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昆明花卉获得长足的发展,鲜切花的产量已经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位,鲜花产竞争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促进昆明花卉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昆明市政府研究室委托昆明市农业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开展“昆明市加快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在全面了解昆明花卉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对昆明市151户农户,23家企业,15家花卉合作经济组织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以下咨询报告。

一、昆明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地转移劳动力成绩显著 2010年 花卉产业种植面积为17.01万亩,占昆明市农业种植面积2.69%,花卉产业吸纳劳动力9.5262万人,占到昆明市农业就业人数的5.2%。是其他种植业土地吸纳劳动力的两倍。

2、花卉种植经济效益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2010年全市花卉园艺种植产值35.1亿元,占昆明市农业总产值的32.35%。以鲜切花种植为例,花农人数为88831人,人均销售收入达20668.5元,是昆明市农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592.77元的2.4倍,鲜切花种植人员的纯收入达到了13434.5元,是普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3倍,极大地带动了昆明市农民的增收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花卉产业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提升昆明现代农业竞争力

花卉产业已成为昆明现代农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园区化建设成为昆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目前,昆明市有花卉市场7个,花卉农业生产合作组织41家,花卉企业226家,与花卉产业相关的服务业产值高达了44.9347亿元,比花卉种植的产值高出了近10亿元,农业产业链延伸效果明显。截至2010年底,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46个,其中对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但对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主要东盟国家的出口增幅平均超过50%。此外,出口至孟加拉国、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云花亦明显增加,南亚、东南亚各国和中东地区有望成为云花最有潜力和最具人气的目标市场。

4、花卉已成为昆明的城市名片

云南花卉产业已成为继云烟、云药、云茶之后云南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之一,以“斗南花卉”为代表的“昆明花卉”已经成为国内驰名品牌。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全国花卉看云南,云南花卉看斗南”的产业格局。昆明斗南花卉已经成为昆明城市名片。

二、昆明花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昆明花卉在全国,全省花卉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以现代花卉产业和国际化视野来审视昆明花卉产业的发展。昆明花卉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大而不强”。主要表现:

1、鲜切花产量高,优质花比例低,特色花卉优势不明显 2010年,全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和生产产值分别达17.01万亩和35.1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上市量分别达9.22万亩和47亿枝,生产产值近28亿元。但优质花比例不超过30%。粗放经营仍然是昆明鲜切花产业的主要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玫瑰、康乃馨、百合等鲜切花已成云南强势产品,但只是鲜切花一枝独秀,盆花类、观叶(果)类花卉和新、奇、特昆明花卉品种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产值不到园艺种植产值的四分之一,花卉特色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

2、国内市场“大”,国际市场“小”,国际竞争力弱

2010年,“昆花”在国内70余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已达70%;出口总额7314.45万美元,花卉出口额占全省58.3%。但是出口占产值比例仅为10-15%左右,要达到2015年40%的出口量目标任重道远。

由于“昆花”种植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不足,品种比较简单很容易被其他地区和国家模仿。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模仿已对我国花卉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另外,国内许多地区开始把花卉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养,竞争对手增加。

3、“产品”质量高,“商品”质量低,生产效益“差”近年来昆明花卉产品的产地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荷兰拍卖市场协会的专家称誉“昆花”的产品达到欧洲一流水平,众多国外花卉进口商均对云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昆花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环节——持续冷链的经常中断,致使昆花的售前保鲜期大大缩短,对花卉到达目标市场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花卉生产效益。昆明花卉的每亩平均产值却不足荷兰的2%,以色列的7%,哥伦比亚的9%。

4、花农数量大,花企规模小,产业化能力不足

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昆明市花农数达到了25863户,平均规模为7.9亩/户。昆明花卉企业的数量达到了226家,但是花卉企业的规模却是较小的,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0家,仅占到花卉企业总数的13.3%。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规模效应未得到完全发挥,生产者承接购买商大订单的能力十分有限,花卉产品生产还未能完全满足千变万化国际大市场大采购的需求。

5、滇池流域比例大,“昆花”新区比例小,昆花做强面临新挑战 “四退三还”昆明花卉做强面临挑战,主要是花卉种植新、老区差异明显,这主要体现在花卉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以及花卉产业的带动作用上。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老区的种植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51.98%,但是老区的花卉业产值却占到了的昆明花卉总产值的60%以上,花农种植户数也占到了昆明市花卉种植的80%以上,“四退三还”战略中昆明花卉产业科学化调整布局任务艰巨。

三、原因分析

1、产业科技力量薄弱,花卉研发推广投入不足

一是专业人才少。2010年昆明的花卉从业人数达到了95262人,其中专业的技术人员为4555人,仅占到总人数的4.7%,相比于国外花卉种植的发达国家,技术方面的差距明显。二是花农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据调查结果:昆明花农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占到了被调查花农的60.26%,中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32%。花农普遍反映自己在花卉种植中最缺少的就是专业的花卉种植技术。培训需求强烈。三是研发投入不足。目前政府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明显不足。再加上花卉企业都是农业企业,贷款困难,无法用花卉作抵押贷款,使得花卉企业投入科研的经费非常少,很难进行花卉新品种的研发推广。

2、花卉加工、物流体系不完善

昆明花卉采后处理和物流仍然是昆明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调查显示,由于缺少资金、场地等原因,昆明有55%的花农没有花卉的采后处理设施。保鲜剂的使用率只有10%。

昆明的花卉物流系统十分的薄弱。虽然仅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上就有近百家物流企业在从事花卉的物流运输,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大都为大宗的货物的物流公司,没有专业的花卉物流的设施,不能够提供专业的“一站式”的物流服务,缺乏足够的全程冷链系统,也就是说并不是专业的花卉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航空运输缺乏。80%的鲜切花通过民航客机运抵目的地。昆明花卉一般物流损耗都在30%以上。

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足,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载体缺失

2010年昆明花卉的生产合作组织有41个,平均每个合作组织的成员数在80-100之间,社员总数不足4500人,仅占到昆明市花农总数的17%。花卉组织数量多规模小,组织作用也是相对有限。而绝大多数的花农没有加入“花产联”,仍然分散零星、品种杂乱的种植低档花卉。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载体缺失。这样就难以获得产业竞争优势。

4、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做强产业服务功能不足

市场体系。虽然近年来,昆明花卉拍卖市场交易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斗南花卉全国闻名,但是花卉拍卖市场和交易市场基础设施也是相对薄弱,销售市场网络仍难以满足昆明乃至云南省花卉国内外贸易的需求,出口渠道混乱,花卉“烂市”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仍需完善,此次调研农民对此需求反应强烈。

四、昆明花卉产业目标定位与发展思路

昆明花卉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把昆明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全国、面向全球,集生产、销售、加工、物流、花卉贸易、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花卉博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亚洲花都,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出口基地,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价格指导中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花卉博览会展中心。

发展思路:

昆明花卉产业发展思路为:以产业发展定位为目标,以创新花卉产业发展方式为出发点,以科学布局提升优质鲜切花产量和园区化建设为切入点,以新品种开发保护、物流体系建设和完善交易市场体系为着力点,以花卉企业和农民组织化建设为支撑点,全面提升昆明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就是围绕建成亚洲花都、两大基地、四个中心的目标,通过园区化突破工程建设,快速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格局。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大力开发外向型优势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形成鲜切花、种球种苗、盆花盆景、地方特色花卉的多元化格局。在市场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物流运输、花卉贸易、园区建设和组织化、专业化配套服务等方面重点突破。实施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云花”名片。

五、加快昆明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实施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工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昆明花卉技术创新工程,要突出重点,抓住优质花卉生产关键环节,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方面下功夫。主要完成以下工程:国家花卉改良中心昆明分中心建设工程;花卉新品种选育工程;种球、种苗快繁与示范工程。

工作对策:一要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导向,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及成果应用的主体。二要引导人才、科研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要素的作用。三要重点加强了花卉新品种的引种、乡土花卉资源的挖掘、花卉良种的繁育、花卉生产的技术创新。四是创新研发激励机制,研发产品投入生产以后,根据实践情况考虑技术入股或按新产品的利润进行奖励给研发人员。五要积极开展、宣传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知名品牌商标、外销好的花卉品种要及时进行国际注册。

(二)、实施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快产业转移布局和生产基地建设 滇池流域“四退三还”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机遇:高起点发展现代花卉产业,合理规划,依托老区花卉产业技术、资金的转移。重点加强昆明四大特色花卉园区,三大优势花卉生产区建设。

四大特色花卉园区: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形成拥有国际花卉交易、物流运输、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中心和国际花卉会展及花卉旅游功能区,建成永不落幕的国际花卉博览中心。成为支撑未来花卉产业发展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石林花卉产业园区。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以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区为主集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开展自有品种研发和外来品种展示,突出创业功能。嵩明花卉产业园区。依托省花卉产业园区,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高档花卉,如蝴蝶兰、大花蕙兰、洋桔梗等。宜良花卉苗木产业园区。以发展绿化苗木和地方特色花卉如茶花、兰花、杜鹃等为重点,加快花卉苗木市场建设,采取前店后仓的发展模式,力争建成西南地区花卉苗木大世界。

三大优势生产区:以晋宁、宜良、石林为主的东南部鲜切花、苗木等花卉优势生产区。以嵩明、寻甸、东川为主的东北部鲜切花、种球、种苗花卉优势生产区。以安宁、富民、禄劝为主的西北部加工源花卉优势生产区。

工作对策:一是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建设。二是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和范围,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工作,探索实施“土地使用权股份化”和“农民工人化” 的方式征用农民土地并用租金或股份予以偿还政策。确保花卉种植转移土地规划目标实现。四是滇池流域的花卉从业人员向非滇池流域转移的土地流转支持创新和农民组织化建设。

(三)、实施花卉服务、加工增值工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积极探索新的加工和物流体系建设,实现花卉加工与物流链条的高效衔接,形成国际性花卉加工、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工作是: 空港经济区花卉物流、加工中心。在空港经济区建设以花卉出口加工及航空物流两大功能为主的产业园区。包括采后处理加工中心及花卉物流中心。完善花卉产品的整理、包装、贮藏,配套熏蒸、质检、海关、税务、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体系。

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与引进。支持建设或者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方花卉专业物流公司。扶持花卉加工企业发展。支持建设或者引进3-5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花卉专业物流公司。建立花卉第三方专用冷库。

工作对策: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信贷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扶花卉加工业做大做强。二是要抓好与第三方物流相适应的花卉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适应昆明花卉专业物流的发展。三是要加快改造传统花卉苗木产业,建立和发展一批新型创汇花卉苗木基地,扶持和培植一批产加贸结合的外向型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产业外向度水平。

(四)、完善流通体系和品牌建设工程,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 昆明花卉产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上有大投入、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发展策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重点开展以下工程建设:

花卉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工程;市场流通网络健全工程;培育优化营销主体工程;国际市场培育工程;特色品牌战略工程。

工作对策:一是政府要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帮助花卉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的领域和花卉特色产业快速增长,促进品牌建设;在有效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花卉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二是加强营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机制建设,确保花卉影响队伍国际化竞争力。三是以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大力支持已经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合作社品牌,争创更多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知名品牌。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扶持二线品牌脱颖而出。

(五)、加快花卉文化旅游工程建设,创新昆明花卉产业拉动力 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和花卉基地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发展目标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建设昆明国际花卉文化旅游园区。建立昆明国际花卉文化中心,发展国际性的花卉文化园区,体验园区。

打造花卉旅游路线。打造独立花卉旅游路线和景点,使花卉旅游景点成为旅游线路的必游景点。

旅游花卉产品开发。扶持开发食用、药用花卉产品,加快发展云南花卉食品业和花卉餐饮业。为游客提供昆明特色的旅游花卉产品。工作对策:完成从“看云南风光,逛斗南花市”到“游览云南风光,体验云花文化”的战略转变。提升昆明花卉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推广“赏云花、吃云花,美丽健康人生春城游”的昆明花卉旅游新概念、新产业。

(六)、加快现代花农培育和农民组织化工程,创新花卉产业发展组织方式

加快农民组织化和提高花农现代农业素质和种植水平,提升昆明花卉产业发展竞争实力。着力完成三项工程:

云南花卉农民技能培训工程。重点是依托花卉生产经营企业、科研院所、花卉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培养现代花农,开办云南花卉农民技能培训中心。

规模化、组织化建设示范工程。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一村一地一品种的规模化发展,根据不同的品种规模,建设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5个示范乡,1—2个示范县。

产业发展组织方式创新工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政府、花产联、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四位一体”的昆明花卉产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

工作对策:一是为昆明花卉农民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组织保证和资金保障。二是改革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机制,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市场联系与利益关系。探索建立新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花卉生产组织模式。三是促成跨县区花卉专业合作社建立,完成新老区土地、资金、技术资本的有效整合。切实推进“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的形成。

八、加快昆明花卉发展的政策建议

昆明花卉产业政策扶持要强调“规模化、园区化、专业化、优质化、特色化(自主产权、地方品种)、符合产业调整布局的政策导向。应关注昆明花卉产业链发展科研、加工等薄弱环节。

(一)园区化花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1、园区内落户项目注册登记手续,由当地政府负责办理,并为项目建设实施提供优质、快捷的全程服务。

2、保证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当地政府建设和改造通达基地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

3、项目建设实施享受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优惠政策,地方政府的奖励政策。

4、外来投资进行大棚(钢架)花卉种植,一次种植规模达到500亩以上,政府一次性给予每亩建盖大棚补助共1000—1500元。投资形式: 外来投资者可以在产业园区内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企业。外来投资者也可以出让权益(特许权),提供贷款、提供投资基金,设立BOT项目等方式进行投资。

5、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吸纳本地劳动力达到70%以上的企业,按其首年投资总额3-5%予以一次性奖励。

6、新入区花卉企业予以当年实现县级财政收入留成部分5%的奖励,总部型企业予以20%的奖励。

7、经园区管委会审批的科技示范园享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土地治理、水电建设的补助资金。

(二)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扶持政策

8、支持现代花卉生产企业和农户利用设施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集约化生产。新建高档现代化智能温室且建设标准达到700元/平方米以上(含700元/平方米),建设总体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的,一次性予以200元/平方米补贴;建设标准达到400元/平方米以上(含400元/平方米),建设总体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的,一次性予以100元/平方米补贴。花卉组培室一次性予以500元/平方米补贴。

9、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花卉基地,经验收合格,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100元。花卉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新建或扩建花卉苗木基地资金投入在30万元以上的项目,享受市政府贷款贴息政策。

(三)特色、高档花卉扶持政策

10、对新建成片面积在100亩以上且实行标准化生产的特色种植区、精品花卉种植区、高档设施栽培区、农家乐森林、花卉生态旅游园区,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新建200亩以上的给予10万元奖励;新建300亩以上的给予20万元奖励。

(四)科研、推广扶持政策

11、设立花卉科研专项资金,政府每年拨付花卉产业科技研发及推广基金500万元,支持、鼓励从事花卉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推广的科研单位、企业投入花卉品种研发推广工作、并积极协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支持。政府聘请成立专家顾问组,经花卉专家对申报经费的科研、推广课题进行鉴定评审后发放。

12、对新品种繁育每亩补助200元。云南特色花卉新品种繁育每亩补助300元。

13、实施花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制。对从事花卉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推广的企业凡符合条件的,由科技部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科委对经过认定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并积极协助企业争取省级科技项目支持。

(五)扶持花卉加工物流企业

14、对新建、改建的现代化花卉冷藏物流中心、仓储加工中心、电子交易中心等项目,政府给予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奖励。

(六)人才政策

15、在昆明市花卉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中,设立花卉人才专项基金,其基金比例不低于花卉产业发展资金的5%,各县(市)区也应设立相应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和表彰奖励。

16、市政府设立花卉产业人才特别贡献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奖励10名,给予每人一次性奖金5万元。

17、对引进的花卉产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领军人才和团队,在住房、家庭随迁、家属就业就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可根据本人意愿,由市级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帮助解决住房、家庭落户、家属就业就学问题,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也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实行先征后奖;在研发、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经费补助和资金支持。

(七)其它相关补贴政策

18、花卉运费补贴。

对出口花卉实行运费补贴。出口到日本、荷兰、美国的鲜切花每公斤补贴15元,出口到周边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每公斤补贴6元。

19、花卉价格补贴。针对昆明花卉近几年价格不稳定的情况,探索制定相关的花卉价格补贴政策,保证花农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针对花农对花卉生产的投入,制定花卉的最低收购价格保障机制。

20、花卉保险补贴

政府补贴花农花卉保险费用60%,其中市级财政负责40%,县区财政20%。农户自己承担40%。

下载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花卉发展调研情况报告(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花卉实习报告

    花卉实习报告 花卉实习报告1 实习内容6月19日上午,我们来到广州顺民丰产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农民伯伯开的速冻食品加工公司。改公司适从一个小小的蔬菜收购站做起的,发展到现......

    花卉学报告

    园林植物栽培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园林植物栽培实习,培养自身动手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借此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花卉展览报告

    花卉展览报告 花卉展览是指以一定数量的优秀花卉,采用各种艺术形式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的露天布置或室内陈列。 4月25日到5月25日,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和洋湖总部经济区举......

    花卉参观报告

    花卉参观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了解花卉的生产及销售现状,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领域。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3.12.6上午 地点:花都 三、实习内容 1.参观各花卉......

    花卉实践报告

    关于花卉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放假后我就随着父母来到了广东省顺德这里,家里附近有许多花卉,道路两边都种上了漂亮的植物,为了跟好的合理安排暑假的时间和更好的自我锻炼,在父......

    花卉实习报告

    花卉实习报告1 一、矮牵牛花我们所见到的矮牵牛是生长在钢丝大棚中栽培种植的,棚内主要有两种花色的矮牵牛,一种是比较常见的黄色花瓣的,另一种是紫色的花瓣。矮牵牛属于多年......

    花卉苗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含5篇)

    特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 (项目可行性报告) 特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特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是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和花......

    关于裕丰花市花卉物流调研报告

    关于裕丰花市花卉物流调研报告 一、国内花卉物流现状 物流环节是花卉流通中最关键的方面,贯穿于花卉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整个产业链。花卉产业物流是指花卉产品从生产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