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1-02-09 12: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一绿一红”茶产业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区农业局和xx街道、xx镇等单位以及部分涉茶村社,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同时,以茶产业保护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农业农村专业联络站主题接待活动,广泛听取区人大代表、茶叶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一绿一红”茶产业保护与发展工作,切实把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不断强化茶园管理,做精做细茶叶品质,着力打响茶叶品牌,全区茶产业实现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一绿一红”已成为我区驰名全国的金字招牌。

(一)茶叶品质持续提高。高度重视西湖龙井、九曲红梅茶炒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积极开展“一绿一红”炒制技艺的培训教育和科学指导,着力提升茶农制茶水平,切实保障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茶的整体品质。进一步加强西湖龙井防伪标识管理,根据茶农的茶园测绘面积及春茶产量核定分发“茶农标”,确保了西湖龙井茶全程可溯源,维护了西湖龙井优良品质。

(二)茶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镇街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园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持续多年推广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基础上,把西湖龙井标准化茶园管理列入2018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全区全域茶园无人机飞防植保工作,有效减轻了茶农的喷药负担,也确保了茶树卫生质量安全。为了更好地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提升茶叶品质,2018年区财政落实1000万专项经费,全面实施生产茶园菜籽饼肥免费发放项目,进一步改良了茶园土壤,提升茶树生产能力。在我们的调研中,茶农对无人机植保和免费菜籽饼发放等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点赞。

(三)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持续深入推进我区“一绿一红”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西湖龙井斗茶大会、西湖龙井电商节、九曲红梅斗茶赛等赛事活动,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及微信等平台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一绿一红”茶叶品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我区“一绿一红”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2012年,“西湖龙井”被国家认定为驰名商标,2017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公用区域品牌”之首。

二、我区茶产业保护和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管理方面

1、催芽肥的使用监管有待进一步强化。近年来,部分茶农出于经济利益,在龙井茶发芽初期通过喷洒催芽肥加快茶树出芽,以卖得更好的价格。但通过喷洒催芽肥,一方面会降低炒制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部分催芽肥含有重金属、农药等有害成分,在茶树出芽期进行喷洒,极易出现重金属、农残超标等情况,对龙井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2、对无人机植保员的技术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部分村级茶树植保员和茶农反映,无人机植保员对药物喷洒的时机选择有待进一步精准。同时,我区部分茶园位于山地陡坡,开展无人机飞防难度较大,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对无人机植保员的培训指导需进一步加强。

(二)品牌建设方面

1、传统手工炒制工艺呈下降趋势。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是一门要求很高的技术,而且是个体力活,时间长,干活累,“茶二代”往往不愿意从事炒茶,导致目前炒茶工年龄偏大,中青代炒茶传人出现“断档”。部分“茶二代”对炒茶虽有较大兴趣,但因缺少专业的培训指导,往往无法掌握熟练的炒制技术,影响了传统手工炒制技术的保护与传承。

2、“茶农标”的监管与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茶农标”是正宗西湖龙井的“血统证明”,但部分茶农顾于经济利益,非法倒卖“茶农标”,对西湖龙井整体品质和品牌美誉度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茶叶效益方面

1、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待增强。我区西湖龙井生产季节主要集中在春茶一季,春茶后期及夏秋茶资源几乎没有利用,茶园综合效益不高。

2、茶叶资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空间拓展不足,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如西湖龙井的品茶、茶艺、茶歌、茶舞以及相关茶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茶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力度不够,附加值不高。

三、对保护发展我区茶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龙井茶园管理水平

1、加大对催芽肥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告茶农书”以及相关宣传图册等方式,广泛宣传普及使用催芽肥的危害性,引导茶农立足长远,自觉摈弃使用催芽肥。要把全面禁止催芽肥的施用列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惩措施,坚决防止茶农在采茶时节违规上山喷药。在催芽肥使用高发季节,属地街道和各村社要高度重视,专门组建巡防队伍,严防死守,防止茶农背“药桶”上山。要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坚决筑牢违规施肥的“高压线”。同时,要全力做好春茶的抽查检测,严把西湖龙茶产品质量安全关。

2、加强对无人机植保员的监督与指导。加强与茶园无人机植保中标企业的沟通联系,督促企业认真总结植保经验,加强对无人机植保员的监督培训,要求飞防植保员加强与村级茶树植保员的密切配合,因村、因时、因病开展无人机飞防喷洒作业,最大程度提高植保效果。要引导植保企业加强对无人机植保员的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山地陡坡茶园的飞防植保技术,提升喷药“覆盖率”和有效性。

3、不断改良和提升我区茶园土壤。加强对我区茶园土壤肥力的科学监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足额足量向茶农提供菜籽饼肥,逐步提升茶园土壤肥力。要科学普及茶园肥料施用知识,以有机无机相结合,长效速效相结合为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茶农科学合理配比施用菜籽饼肥和相关有机肥料,不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

(二)进一步提升“一绿一红”品牌价值

1、高度重视“一绿一红”品牌保护。“一绿一红”是西湖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区的一张“金名片”。要充分认识传承和保护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品牌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不断宣传挖掘茶文化,提高茶品质,提升“一绿一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加大西湖龙井茶传统手工炒制工艺传承力度。充分发挥炒茶王、炒茶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年轻“茶二代”的传承培训,激发“茶二代”炒茶热情,提升炒制技艺,确保西湖龙井手工炒制工艺代代传承。持续深入开展手工炒制技艺培训和炒茶技师等级考核评定,全力培养西湖龙井茶炒茶大师。

3、充分发挥手工炒制中心的全面作用。持续开展茶村炒制中心建设,对规划要开工建设的炒制中心,要抓紧实施,尽快落地,切实解决茶农炒茶场地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炒制中心集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和宣传为一体的平台窗口作用,积极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到炒制中心参观学习炒制工艺,现场购买茶叶,不断扩大“一绿一红”手工炒制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我区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强化茶产业的监督与管理。要加强对“茶农标”的监督与管理,科学核定发放数量,严格监管贴标行为,严厉打击违规贩卖“茶农标”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保障我区西湖龙井的整体品质。要加大“一绿一红”的打假力度,严厉打击互联网、市场等“线上线下”假冒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一绿一红”的品牌形象。要发挥西湖龙井茶产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和新茶上市时节,加大对茶企、茶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的打击处罚力度,共保共建共兴共享“一绿一红”茶叶品牌。

(三)进一步提升“一绿一红”综合效益

1、创新茶文化宣传载体。不断创新、发展和宣传“一绿一红”茶文化,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对接,强化与文学、影视、动漫、传媒、表演、工艺等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开发制作相关茶文化艺术产品,不断丰富“一绿一红”文化内涵,提升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茶旅融合力度。强化对“一绿一红”茶文化的整合挖掘,通过创意、设计、造景等多种手段,把涉茶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遗迹等文化细节和文明碎片进行全面挖掘整理,串珠成链形成旅游线路,提高经济价值。要强化对茶园的旅游规划,将生态茶园建设与观光农业结合打造景观茶园,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形成茶旅经济链,提升茶园附加值。

3、提高茶农经济收益。把茶产业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扶持带动茶农增加收入。要引导茶农拓宽茶叶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茶叶营销渠道,增收经济收入。要创新茶叶利用领域,强化对夏秋茶鲜叶原料的深度开发利用,扩大茶叶利用价值,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提升茶农经济收益,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2012)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凤冈县茶叶协会

凤冈县茶业一路走来,取得了令人欣慰、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茶园规模扩张、加工能力布局”的阶段性任务,进入了“茶品牌建设、茶市场拓展和茶产业链延伸”为主要任务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做强凤冈茶产业,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巩固在全省的地位,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在认真分析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的同时,找准突破方向,明晰发展思路,加速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我县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规模化基本形成。2011年,凤冈县茶园总面积31.2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5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茶、黄观音、金观音、龙井长叶、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达100%,茶叶总产量1.5万吨,产值9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已建成 2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5个,1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6个,涉茶农户5.3万户,涉及茶农20万人。现已获得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诸多殊荣。

2、标准化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以标准化为引领的生态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全县已通过认证和转换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3.19万亩(含有机转换认证产品),是西南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完成产值2.2亿元,价值相较普通茶叶提升25%右右。茶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纵深推进和全面加强。

3、茶叶加工区域布局已基本完成。全县拥有各类名茶加工机械1253台,在11个乡镇已完成149家新(改)建茶厂的布局,其中2011完成优化布局新建茶厂37家。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名茶加工厂为重点,加工集聚中心、茶叶加工大户为依托的加工体系。茶叶加工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名茶加工的标准化、清洁化水平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注册企业78家,有大中型茶叶加工厂148家,获得QS认证企业28家,规模产业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突破1.5万吨,产值9亿元。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8个,市级龙头企业7个。已引进一家企业投资5000万元加工茶饮料,茶叶产业链条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4、茶叶品牌正向名牌化迈进。我县生产系列茶叶产品先后荣获43次国家级重大茶叶评比金奖。“凤冈锌硒茶”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别在去年贵州省“三大名茶”评选活动中,“凤冈锌硒茶”入选贵州三大名茶,为凤冈茶品牌的提升打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5、茶旅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田坝村万亩茶海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茶园、茶庄为景点的茶旅游,推动了我县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

二、推进凤冈茶叶产业发展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坚定了“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全国东茶西移和省、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四个凤冈县”的战略理念,以精品茶园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支撑,有机食品为方向,品牌战略为引领,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实现茶园面积50万亩,投产茶园达到35万亩,要在全省“黔茶”的产量、产值、品牌地位及品质上力争实现“四个第一”的目标(即:产量第一,产值第一,品牌地位第一,品质第一),实现全县农民户户奔小康的目标。建成年加工能力100万斤(覆盖5000亩)的规模化、清洁化加工厂30家,做成1—2个全国知名茶叶品牌,争创上市或出口创汇企业1个,创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5个以上,市级茶叶龙头企业

25个以上,建设茶青中心交易市场30个以上。茶叶总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茶业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把我县建设成贵州最大的优质茶出口县和全国名优茶基地县,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目标。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快基地茶园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

一是优化茶叶生产布局。按照《遵义市百万亩茶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坚持“土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永安—新建—土溪—绥阳—龙泉和花坪(石径)—龙泉—何坝—进化—琊川(蜂岩)两条“百里茶廊”产业带建设力度,加快在绥阳金鸡、何坝水河,峰岩巡检,土溪大连“复制”田坝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和“猪—沼—茶—林”茶叶发展模式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办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继续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茶农及其它合作组织独资或合资创办新茶园,集中力量扶持1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示范基地和10000亩以上的茶叶产业专业村,重点扶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撑。同时,建立健全调动企业、大户、农户加强对已建茶园田间管理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二是进一步加强茶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力实施通村公路、烟(茶)水配套、“三小”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的政策机遇,认真搞好茶叶企业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茶区公路、机耕道、茶水配套、茶叶生产用电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切实解决茶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为茶叶产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2、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

一是加快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宣传力度。全力建立健全茶旅一体化建设标准体系、精品生态茶园建设标准体系、凤冈生态茶叶加工厂建设标准体系,在取得县级标准的基础上力争申报成为贵州省级地方标准;要通过完善体系涵盖面、细化技术体系指标、提升技术参数等措施把凤冈锌硒茶省级地方标准(《凤冈天然锌硒绿茶》DB52/489—2005)升级为国家标准。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印发标准化宣传册、制作标准化远教课件、有线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标准化宣传活动,切实加大对两条“百里茶廊”、茶叶专业村农民的标准化培训力度,增强广大茶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切实抓好工业生产布局,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外部环境的污染。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建立空气、土壤、水质监测体系。扶持本土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企业技改和规模建设力度,切实加大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

二是全力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并支持茶叶加工企业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要求进行企业全程卫生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监督管理。十二五期末要全面实现清洁化、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有机、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建设优质品牌创造条件。

三是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控制体系。加快购置必要检测设备,落实有效检测的手段,全面开展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尽快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监控,确保全县茶叶质量和卫生安全。

四是加大茶产业科技推广力度。支持茶叶企业与省内外茶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联姻,鼓励科研和技术机构采取技术承包、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加大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茶土翻犁、开沟、茶叶修剪、茶叶采摘、防虫除害等农业机械,组建茶产业农机服务组织体系,提高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尽快建立健全茶叶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定期发布防治信息。

五是巩固完善发展模式。按照“有机、绿色”茶叶产品生产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猪—沼—茶—林“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园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开发和使用茶叶专用有机肥。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内在质量,建设独特锌硒有机品质,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良好的生态和有机基础,从而带动生猪和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六是加强茶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和支持茶叶企业、茶农依法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行为规范、利益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合作、联动发展”的原则,引导企业、基地、中介组织、茶农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反租倒包、以地换社保等机制,推进规范化经营,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

3、进一步打好生态有机牌,全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一是加大茶叶宣传推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部门参与、财政补贴的办法,统一制定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贵茶,野鹿盖,仙人岭)的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节、国际国内茶叶展示展销会,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等茶事和学术交流活动,要在国内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要在出省高速公路悬挂永久性广告牌、利用《凤冈茶产业门户网站》等形式推介凤冈茶;依托“多彩贵州风”宣传平台等,对外强势宣传锌硒健康饮茶习俗茶文化,扩大凤冈锌硒有机茶系列产品的知晓范围。

二是全力整合茶叶品牌。按照“抓基地、树品牌、抢市场、拓旅游”的工作思路,引导和组织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店标识、统一大宗茶批发部标志。

主推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的“贵茶”“寸心草”“野鹿盖”“仙人岭”等龙头企业品牌。

加强对“凤冈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凤冈锌硒茶公共茶叶品牌的管理,实施“五统一”管理。及时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茶叶销售市场。

三是挖掘茶文化,助推生态旅游建设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茶文化和文人茶文化,丰富茶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一年一度“两节”活动(即;春茶开采节和中秋品茗节),带动和提升凤茶文化氛围;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力扶持、培育具有凤冈地方茶文化的茶文化馆茶艺术馆业,拓展茶文化服务内容。大力开发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茶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积极向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申报田坝为5A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点,以茶旅游带动茶经济、助推茶品牌。

四是加强品牌管理。由县农业办公室牵头,组织茶协、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凤冈茶品牌”销售市场。同时,要制定公共品牌凤冈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推行凤冈锌硒茶品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门店形象、统一宣传口径、统一管理)。

4、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加速市场化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茶事活动,推出一批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外商和投资企业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及茶叶包装、茶具、茶艺术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大以油饼为基质的茶叶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引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茶叶前端产业。

二是政府扶持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和帮助现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的“贵茶” “寸心草”“野鹿盖”“仙人岭”等龙头企业,打破地区、单位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整合,组建茶叶企业集团,全力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品牌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规模大、基础好的茶叶企业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技改升级,全面提升茶叶生产和加工水平。三是调整和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我县茶叶品质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大众茶不等于低档茶,大众茶也可以做成品牌茶的观念,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档茶向发展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在“绿宝石”这类大众茶中做出名牌和品牌,形成茶产品的梯次结构,提高茶叶下树率和经济效益。鼓励企业瞄准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开发凤冈锌硒红茶、锌硒乌龙茶等茶叶加工产品,拓宽市场竞争领域。

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城的建设力度,尽快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凤冈系列茶品牌的知名度。根据茶叶规划布局,在规模茶区加快建设一批茶青交易市场,方便茶农交售,使茶青向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聚集。积极对接外地客商和省内外主要消费市场,培育“委托代理”队伍,拓宽市场领域。鼓励并重点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开设专卖店,设立超市专卖柜,构建销售网络,促进茶叶流通。建立健全凤冈茶产业门户网站,定期收集和发布茶叶相关信息。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三)保证措施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茶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制定总体规划,解决全县茶叶产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管理、检查、执法等工作。

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原有财政投入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1000万元以上县级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保障产业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和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效益。引导金融部门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多方提供贷款支持。实行县级领导和科局定点挂帮茶叶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专业村制度,协调解决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主阵地,整合相关培训资源,开设茶叶专业班,加大对茶叶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乡土人才、茶农等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农村茶叶实用技术人才。继续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每年招考或选送一批干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院校茶叶专业班学习,提升我县茶叶专业人才队伍技术水平,增强其管理经营能力和技能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把我县茶叶人才引进纳入重要科技人才引进范围,着力引进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精深加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强茶文化研究、茶艺茶道表演、种茶制茶能手等特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丰富茶文化内涵。

四是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完善茶叶产业具体考核办法和激励处罚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兑现奖惩。县软环境治理及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要对群众反映强烈、工作影响面大的个案进行严肃查处。县委、县政府每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表彰一批规范化建设基地、示范加工企业、优秀营销业主、优质服务茶馆、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协会、先进个人,激发全县人民投身茶叶产业的热情。

凤冈县茶叶协会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一日

附:茶产业收益分析

1、茶园效益分析(单位:亩)

2、茶叶加工及产业链延伸,附加值大幅增加。

3、茶产品品牌经营,更是大幅提高利润。

4、茶庄及茶旅一体化。

第三篇:威宁茶产业发展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威宁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根据《贵州省威宁县40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意见,2010年我县计划新建茶园4万亩,实际完成3.91万亩,现将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来源

到2010年全县共安排茶产业发展资金2611万元,其中,新增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茶园建设项目资金600万元、第一批“三江源”资金313万元、第二批“三江源”资金600万元,第三批“三江源”资金1000万元、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7万元、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资金29万元、2010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资金42万元。

二,完成情况

今年按照《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要求安排种植4万亩,实际种植约3.91万亩。其中,草海镇种植7447亩、炉山镇种植9377亩,双龙乡种植5072亩,幺站镇种植2918亩,金钟镇种植3160亩,东风镇种植9353亩,黑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1198亩;哲觉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604亩。

由于受年前冰冻及四五月份天气干旱的影响,全县茶苗受灾面积15875.88亩,成灾11350亩。其中,草海镇受灾面积3723.86

1亩,双龙乡受灾面积2268.58亩,炉山镇受灾面积3906.93亩,么站镇受灾面积1458.76亩,金钟镇受灾面积1580.42亩,东风镇受灾面积2036.28亩,黑石镇受灾面积599亩,哲觉镇受灾面积302.04亩。

到目前为止,平均成活率约为60%左右。经初步查验,其中有4525.88亩还须补苗。

三,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2今年8月,合计使用茶产业发展资金1361万元。其中,2010年香炉山低产茶园改造42万元、2010年茶苗采购资金1319万元。

四,采取的措施

2010年入冬以来,威宁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农牧局、林业局、财政局、质监局、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电力局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青松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建成光和副县长祝德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茶产业办公室,县农牧局局长罗永宽任主任、常务副局长李阳胜任常务副主任,同时,从相关单位抽调7名同志至茶产业办公室,全面负责业务工作;县农牧局副局长刘重林分管茶产业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1名副科级领导亲自抓。二是措施到位。一方面采取茶苗公开招投标,并对翌年茶产业发展所需茶苗实行招标订单育苗,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为确保2011年计划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已在炉山镇、草海镇、哲觉镇和麻乍乡共育苗1200亩;另一方面逐级分解下达新茶园建设任务,并认真签订责任书,确保相关单位人人有责、个个参与。三是宣传到位。县委、政府积极组织涉茶乡镇负责人、村级干部、种植大户赴湄潭参观学习茶产业发展经验,并引进贵州省茶科所在东风镇建立5000亩示范茶园;涉茶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工作组深入涉茶村组宣传讲解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惠民政策、威宁县发展茶产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通过广泛宣传,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资金投入到位。五是茶苗验收到位。每一批茶苗调运到种植点后,均安排县纪检、植保、茶产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场抽样验收,凡达不到国家二级茶苗标准的不合格苗必须按验收比例扣减,县财政仅支付合格茶苗款。六是技术指导到位。县茶产业办公室的全体成员从2010年9月初开始分片把关,培训和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种茶,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简单易懂的“十字”(牵线、深挖、打浆、踏紧、剪技)种茶经。七是督促检查到位。县乡督查组经常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有力地保障了新茶园的种植质量。到2011年3月10日前,全面完成2010年的种植任务并安排技术人员分片联系田间管理工作及抗旱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是第一次大规模发展新茶园,因而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劳动力不足、种植任务重,新茶园种植时不开种植

沟种植的现象比较普遍,对茶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二是部分农民群众认为补助资金少,并对政府能否兑现补助资金和成功引进茶叶加工企业持怀疑态度,因而参与热情不高,极少数茶农甚至在种植茶苗时敷衍了事,不按茶产业办的要求和指导的技术规程操作,不打浆、不踏紧、不回土,造成茶苗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死亡现象。

三是草海镇部分农民群众因种植反季节蔬菜已经尝到了甜头,对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抵触情绪相对要大,因而在草海镇的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比较被动。

四是我县冬春季节比较干旱,茶苗移栽后蓄水灌溉措施跟不上,茶苗成活率受到影响。在三月份的检查中,尚有85%左右的成活率,四月后的干旱造成了茶苗的成活率只有60%。

五是由于技术人员少,种植面积分散,茶产业办即无经费又无交通工具,因而技术指导工作顾此失彼,达不到钉死钉实的效果。

六是在茶地中普遍套种洋芋、荞麦,致茶叶生长的肥力和长势受到极大影响,茶苗生长受到抑制。茶苗成活后部分农户管理不当,导致部分茶苗受损。

六,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一年来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下步茶产业发展工作打算如下:

一是集中资金以点带面,打造亮点,即以3000至50000亩为一片,重点指导农民种植,种植一片巩固一片,稳扎稳打,不搞

大面积齐头并进,采取建设好一片再建一片的工作方法。同时,在每亩补助茶农242元的基础上增加农民种茶补助费以确保农民种好茶、管好茶的积极性。

二是超前安排茶苗补种工作,以挽回去年的损失和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对已经成片死亡的茶园,不再补种,对部分死亡的茶园进行补种。在土质、气候都适宜种茶的乡镇应多作宣传、转变工作作风,纳入目标考核管理才能有利于奠定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干部支持不力的乡镇或村组,不再安排该项目。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兑现成活率达标的茶农补助以充分调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四是调整种植方法,对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采取本地育苗,就近移植的办法进行种植;对于土质干燥、气候干旱的乡镇采用茶果直播以保证成活率达到标准。

五是为使我县茶产业能够做强做大,增加农民收,应及时引进和扶持本县茶叶加工企业,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种茶积极性。

六是抓紧对老茶园的保护和改造以及利用荒山种茶。我县老茶园有效面积在8000亩左右,集中成片在炉山—金种、小海—兔街、哈喇河—秀水、黑石—哲觉和么站—草海—双龙,结合老茶园的保护和改造,认真抓好荒山种茶工作,在适宜茶叶生产的荒山种茶,即不占用耕地,农民又能接受,这种方法虽然不显眼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并便于项目实施,因此,建议老茶园改造及荒

山种茶按新建茶园扶持标准给予农民补助支持。

七是根据全县的土壤化验检测结果,及时安排2011年至2012年的种植面积及2012年新建成茶园的订单育苗,保证我县的茶产业发展健康有序进行。

八是为确保新建茶园的成功,请县委政府安排水利和交通部门在新建茶园内修建蓄水池和耕作道。

九是建议设立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常设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相应的办公用品以利于茶产业项目发展工作。

2011年8月25日

第四篇:关于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2010年11月1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和第44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为了配合县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分别由谭天贵副主任和谭军副主任为组长、相关工委人员及部分常委会委员为成员的两个调研组,于10月11日至14日,对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到重点生态茶发展乡镇、重点抓茶部门,采取查看档案资料和生产发展现状、听取发展情况汇报和召开有生态茶发展主体(公司、大户、茶农)、抓茶领导和镇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查了解全县生态茶产业生产发展现状、分析研究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和讨论进一步抓好生态茶生产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工作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2008年来,在县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战略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认真抓住上级产业发展政策带来的良好机遇,高度重视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将生态茶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结合实际编制了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抓好茶园路、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加强技术教育培训和种植管理,积极探索和尝试公司建基地联农户、大户建基地联农户、合作社建基地联农户和散户集中种植联户管理等有效的种植管理模式,生态茶产业初具规模。两年多来,全县新建茶园4.18万亩,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地区下达的新建茶园任务,涉及种茶乡镇17个、种茶村43个、种茶农户5829户。其中茶园面积4000亩以上的有香坝、张家寨2个乡镇,3000亩以上的有鹦鹉溪、大坝场、枫芸3个乡镇,2000亩以上的有孙家坝、凉水井、宽坪、东华、许家坝、青杠坡、合朋溪、长坝8个乡镇,形成连片种植基地2000亩以上3个,1000亩以上2个,500亩以上5 个。个别茶园今春已初产,部分茶园将在明春初产,初步实现了生态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机构,制定规划,建立机制,合力共抓产业发展。

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或联系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解决机构编制组建县茶桑局,保障抓茶干部工资由县财政全额发放。各涉茶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具体办公和抓好产业发展。

二是结合全县各乡镇土地、水、大气、阳光等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客观要求,编制完成了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明晰了产业发展工作思路,明确了产业发展工作目标,提出了产业发展工作措施,为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了县茶桑局主抓、相关涉农部门配合联动、有关涉茶乡镇具体落实的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并建立了生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培育生态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制定出台生态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整合发展资金,加大投入,落实茶园种植计划,加强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茶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的重要战略决策,县人民政府按照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用活用足上级政策,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盘活涉农部门和乡镇行政资源,整合集聚涉农资金,加大了生态茶产业发展投入。两年来,全县共整合各类资金3981万元用于生态茶产业发展。

二是县人民政府在整合集聚资源和资金的基础上,对建设茶园涉及的土地的租赁、流转、整理,茶苗的育、运、供,落实种植面积的工作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实际,制定并兑现落实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如:土地整理按300元/亩进行补助,栽植茶苗和底肥统一实行政府采购后按3500株/亩和100公斤/亩无偿提供给茶农,对乡镇按种植面积落实情况补助工作经费和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等),充分调动推动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的行政主体和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了茶园种植计划的全面落实。两年来,全县立足自育自栽共建苗圃820.5亩,共新建茶园4.18万亩,连续超额完成地区下达的新建茶园任务,茶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三是整合涉农工程项目,加强路、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基地生产条件,提高茶园建设质量。两年来,全县新修进园公路38公里,维修进园公路75公里;新修园内公路160.7公里、生产便道19.164公里,其中硬化生产便道8.62公里;修建蓄水池212座,可蓄水8037立方米。

(三)结合实际,积极对接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注重抓好茶园建后投产前的生产管理,着手抓好加工环节工作,超前谋划和做好对接市场的工作,着力抓好生态茶良性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

一是扎实抓好茶园投产前管理工作,突出重点,扎实抓好示范茶园建设,建设地级示范茶园2个共1000亩、县级示范茶园5个共1200亩,茶苗长势良好,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抓好茶园间作示范推广,引导茶农以订单生产方式抓好茶园间作,促进以种代管,两年来,共计间作花生、黄豆、蔬菜、绿肥43000余亩,特别是今年茶园间作辣椒效益较好,亩产值可达2000元,达到了茶园投产前“以种代管、以短养长、以收养管”的良好效果。同时于去年组织招考聘用了54名茶叶生产辅导员加强茶园生产管理,并建立茶园建设和管理激励机制,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奖励工作力度,严格兑现落实奖励,促进了乡镇抓好茶园建设和投产前的生产管理。

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认真研究国家涉农产业发展政策,结合全县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茶产业发展情况,组织编制生态茶产业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两年来,共成功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茶产业)项目资金1897万元,争取省财政现代农业信用担保项目资金250万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成功引进贵州梵锦茶业有限公司落户张家寨镇,投资4000万元建设茶园基地2500亩;引进湄潭客商落户合朋溪镇,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成立了“思南县合朋国礼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拟建大型茶叶加工厂1个,新建茶园2000余亩。

三是积极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和市场对接的各项工作。第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和扶持,引导茶农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在许家坝、长坝、合朋溪、东华、鹦鹉溪等乡镇成立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6个,注册资金达到1123万多元,入社茶农共395户,同时帮助专业合作社从生产技术、资金筹集使用、茶叶加工和营销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推进生态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第二是争取省财政资金250万元,县财政注入资金250万元,组建了思南县惠农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生态茶产业发展壮大搭建了融资平台,目前已为县内5家生态茶产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信用担保贷款155万元,有效地支持了专业合作社壮大和生态茶产业发展。第三是对全县茶青市场和茶叶加工厂建设进行了规划布局,编制项目向上争取和对外招商引资,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促进茶青市场和茶叶加工厂建设的鼓励政策,加快推进建设步伐。第四是加大茶叶生产无公害产地认证工作力度,推进提高茶园建设管理质量水平,目前全县已有1.27万亩茶园获无公害产地认证。第五是着手抓好茶叶产品市场营销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产品品牌创建、包装设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初步计划和方案,着力打造“圣岭春芽”绿茶核心品牌。

总体来看,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是:生产基地建设成效较为明显,生产管理基本到位,茶青市场和加工厂建设开始起步,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着手谋划,生态茶产业体系正在培育形成。

三、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任何一个产业的培育壮大既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一蹴而就之功。我县生态茶产业的培育发展更是这样,特别是全县要在2013年完成共10万亩的茶园建设任务,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困难。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取得的成效固然可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暴露的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全县上下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加以努力克服和认真解决。

一是一方面多数群众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干部甚至个别领导,对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决策领会不到位,将生态茶产业发展任务政治化,没有从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出发来正确认识,加之对生态茶生产发展的自然属性和生态茶产业体系培育的社会属性认识不到位,普遍表现为茶农生产主体意识不强,干部抓茶工作责任心不够,全县上下发展生态茶产业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涉茶乡镇和部门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战略决策的力度不够,表现为在认识上只注重眼前利益,对生态茶产业发展没有长远眼光,在行动上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生态茶产业发展支持难配合、协同难协作,导致抓生态茶发展的工作机制运行不畅,一些具体措施难以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合力不大,力度减弱。

二是生态茶产业投产周期较长,产前管理投入大,部分茶农由于土地种茶后短期内没有收益,迫于生计外出打工而放弃所种茶园管理;公司或大户由于政府财政贴息政策兑现不到位,加之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和其他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集困难,茶园管理滞后。

三是部分茶园虽已建成,一方面是由于发展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一些茶农想退出,但难以找到企业或合适的大户接管,茶园流转困难。另一方面是已流转到公司或大户的茶园,由于涉及土地流转的面广、量大、时长、户多等情况,存在土地流转的流转费不合理和相关手续不尽完善的突出现象,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是技术服务满足不了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差距较大,一方面是全县茶叶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工作滞后;另方面是虽然全县聘请了54名茶叶生产辅导员,由于培训、管理、考核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加之其技术知识水平不高,指导茶叶生产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突出。

五是部分茶园即将投产,但茶青市场和茶叶加工厂建设滞后,茶农及发展茶产业的公司和大户对茶产业发展前景预期持悲观心态,影响了他们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积极性。

六是一些茶园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茶园管理劳动强度大、难度大。

四、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建议

生态茶产业发展客观要求必须将茶叶作为商品生产,因此,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壮大必然要求我们要抓生产之本,会加工之法,懂市场之道,擅经销之术,结合调研情况,调研组认为,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生态茶产业发展的信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实现规模发展,做实做大做强生态茶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要加强乡镇和部门的统筹协调和任务考核工作,增强乡镇和部门工作责任意识,提高抓茶干部工作积极性;要加大发展生态茶产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生态茶生产技术教育培训力度,让参与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公司、大户和茶农特别是规划种植区的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好处和难得机遇,充分了解生态茶生产基本规律,增强他们发展生态茶产业的信心和主体意识。

二是要认真研究促进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市场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使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运行,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抓好生态茶产业规划调整和优化工作,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意愿,本着宜茶则茶的原则落实种植计划。

三是要充分发挥行政干预作用,整合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项目及资金,加大生态茶产业发展的行政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生态茶产业发展,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产业发展走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绿色生态化、加工规模效益化、销售品牌创建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促农增收、促财政增长的产业发展终极目标。

四是要加强茶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招引人才优惠政策,招录聘用或引进一批茶叶生产专业技术人才,抓好生态茶生产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生态茶生产管理质量水平,提高生态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生态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是要继续抓好茶园路、水等配套生产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六是进一步抓好茶园投产前的管理工作,加强茶园管理投入,发展以短养长产业。

七是要加强茶园土地流转工作,建立符合各方权益的工作导向机制,指导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手续,建立相关档案。

八是要尽快统一规划建设茶青市场和茶叶加工厂。

九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商品茶市场调研,抓好销售环节品牌创建的基础工作,搞好商标、包装设计,加快生态茶农产品专业市场规划建设。

第五篇:古丈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研报告

古丈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研报告

园艺园林学院 学生:***

每年我们园艺院都会安排学生到古丈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来到了古丈县对该县茶产业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参观了小背篓茶业、英妹子茶业等等公司。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古丈茶业基本情况。

古丈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古丈县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高达80。46%,素有“林业之乡、名茶之乡、举重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该县先后获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

古丈产业主要生产古丈毛尖等名优绿茶为主。2007年,古丈毛尖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湖南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了“古丈毛尖茶地方标准”(省标准)以及“原产地认证”、QS认证等。2011年5月,“古丈毛尖”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于今年的5月15日,在中国(上海)国际茶博会上获得了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荣获“金奖”。6月26日,古丈毛尖正式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古丈县茶园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茶叶分级采摘、分级收购、分级加工、分级销售,有效地促进了全县茶叶提质增效,古丈毛尖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经过示范乡、村、户层层带动,古丈县扩大了茶叶示范面积,示范辐射效果明显。目前,核心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100%,全县标准化示范户达500户,涌现出断龙山乡、默戎镇、红石林镇等新扩茶叶面积超过300公顷的种茶大乡、17个新扩30多公顷以上专业村,新增茶园4000公顷已按标准化生产,其中无公害茶叶基地3300多公顷、绿色茶叶基地500多公顷、有机茶基地130多公顷,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达70%。核心示范区茶农人均收入从示范前的1。82万元提高到2。38万元,全县茶农同比增收125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现有9家公司已获准使用古丈毛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有两家企业通过了有机茶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截至目前,该县茶叶生产加工总量达3389吨,增长10。2%,实现产值30168万元。

二、现今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1、茶树良种的引入问题

在良种的引入上,我们应该考虑因地制宜、品种搭配问题、本土特色资源问题等反面去考虑。湖南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区,古丈县生态环境优越,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因为良种比例不高,引种优质绿茶良种更为迫切,可以引进临县保靖县的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等优质品种。在引种优良绿茶品种的同时,应考虑红绿兼制型品种的搭配,如槠叶齐、茗丰、桃源大叶等,但有的生产单位成千上万亩发展单一品种。因此,该县应该引种优质绿茶品种2、3个,如白毫早、碧香早、福鼎大白茶等。从品种生育期方面考虑,一般上百亩茶园应有2、3个,500--1000亩茶园应有5~7个不同特色、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建议特早生和早生:中生:中晚生比例为6:3:1,这样一是将采制高峰期拉开,有利劳动力安排、提高采摘质量,二是增强抵抗“倒春寒”、“冰冻”、“干旱”、虫害、病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2、茶叶采摘问题

该县劳动力的缺失是导致采摘成本高和采摘鲜叶品质不高的主要问题。茶叶采摘问题是国内茶产业的通病,古丈县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该县在茶树管理中,应该在种植不同生育期品种的茶树,使有限劳动力发挥更高的采摘效率。另外,研制高新机械技术,用机械采摘越来越精细化,甚至达到人工采摘的程度。茶叶采摘是茶叶成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茶叶的采摘直接影响着茶产业的发展。

3、茶产业较为单一

古丈县茶产业主要是绿茶等传统茶业为主,稍带茶旅游业等产业,但还不够丰富。现在的茶产业应该多元化发展,形成一条多功能的产业链。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福建武夷山脉一代的茶产业发展。古丈县的茶产业可以设计成旅游业、食品业、深加工、教育业、文化业等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这样既可以加大古丈茶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古丈毛尖的等名优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4、品牌效益不足

在古丈县,生产绿茶的厂家甚至小作坊很多,但是真正形成了品牌,且知名度很高的品牌非常少。我们细细一数不超过十家。现在,茶产业需要突出整合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是要重点扶持现有规模企业。采取税费减免、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式,重点扶持现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上档次、上水平。当前,要重点发挥湖南沅陵碣滩有机茶公司对县域内茶叶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二是要加快整合现有散小企业。通过资产并购、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要积极引导县内散小的茶叶加工企业联合重组,壮大实力,扩大规模,真正打造茶业的“龙头”。

下载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0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2年底获市......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这段时间,我通过整理工作两年来积累的有关资料,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常包村下队的过程中我先后在*......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石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石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石材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1.产业总体运营情况 云浮是全国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石材生产能力、年销售量均列全国前列,石材品种95%以上来自国内外各地,......

    制种产业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发展的 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种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镇制种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安排对制种产业进行调研。通过采取深入农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