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探索调研报告
2021年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探索调研报告范文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基层组织、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按照厅党组关于《开展“学政策、搞调研、抓落实、促振兴”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路径,我们组织有关单位组成课题组,利用4个月时间,针对我省地域不同,分别在XX市、XX市选经济基础、地理条件不同的22个村组,通过问卷、座谈、实地调研,同时组织到XX省、XX省考察学习,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我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集体经济组织从无到有,产改成绩显著
从2017年产权制度改革至今,全省登记注册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XX个,实现了全省全覆盖,其中总资产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XX个,占比11.29%;总资产金额在10至50万元以下的XX个,占比13.98%;总资产金额在50至100万元以下的XX个,占比12.14%;总资产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XX个,占比62.59%。通过对各地市的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总资产金额100万元以上占比前三的地市是XX市、XX市、XX市;总资产金额50至100万元以下占比前三的地市是XX市、XX市、XX市;总资产金额10至50万元以下占比前三的地市是XX市、XX市、XX市;总资产金额10万元以下占比前三的地市是:XX市、XX市、XX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资产X亿元,比20XX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前XX亿元增长190.8%,将近增长三倍,集体经济组织从无到有,成绩十分显著。
(二)集体资产清晰,资源配置不合理
通过清产核资,集体资产清晰,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金额XXX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XX亿元;非经营性资产总额XX亿元,从全省来看,经营性资产总额与非经营性资产总额还有相当程度差异,相差XXX亿元,仍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集体经济起步发展,发展水平较低
我省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晚,正处于起步发展探索阶段,从全省来看,空壳村(无集体经济收入)XX个,占比21.50%;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及以下)XX个,占比XX%;一般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XX个,占比XX%;富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XX个,占比X%。空壳村薄弱村共占比XX%,占比较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较低。从产业发展层级看,与市场主体相比,产业等级低,技术落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四)地域特点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省陕南、陕北、关中地域特点明显,经济差异较大,XX市一般村、富裕村数量优势突出,居全省首位;XX市村落总量最高,其中薄弱村和空壳村占比明显;XX市一般村、富裕村数量占比最低。据统计数据分析,XX市集体经济在各个层级均排名前三,发展较为均衡;XX市集体经济在总资产金额100万元以上占比不突出,但在其他层级均排名靠前,发展速度势头明显;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是XX市及XX示范区。
二、我省及兄弟省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桎梏,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近年来,各地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探索总结出发展村集体经济多种具有可复制性的典型模式,同时,我们也借鉴兄弟省市一些模式,各地结合乡情村情借鉴学习。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调研中,我们对我省和兄弟省市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剖析、梳理、分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按照经营主体、主导产业、经营要素、经营理念等可以分为四类。按经营主体可分为联营联建型、飞地抱团型、自主治理型、PPCV模式;按主导产业可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三产融合型;按经营要素可分为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资金经营运作型;按经营理念可分为生态优先型、循环利用型。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10种典型模式案例剖析
1.联营联建型
联营联建模式在不改变村级集体产权边界的前提下,将周围邻近的村庄打造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实化集体产权,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跨村”统筹开发运营,从而优化了集体产业发展结构,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现多村共赢发展。
案例:XX市XX区XX镇打破行政村区域限制,成立汉王镇联合体党支部,依靠支部引领,按照“6243”产业发展模式和“1+14+N”的工作思路(1个农业公司,14个村集体,N个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将全镇14个村联结起来,集中各村扶贫资金联合办厂,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形成“一核多元、共建共享共治”的发展模式。通过跨区域合作开发的“联建联营”发展模式,解决了无发展基础、无发展条件的村集体的发展难题,通过资金的有效整合,实现了项目的重点突破和农户、村集体共赢。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以有经济基础、有发展条件的村带动周边无经济基础、无能人带头、无发展条件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问题,难点在于必须乡镇协调,多村村民达成共识。
2.土地资源开发型
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案例:XX区XX界镇XX村村组集体将1.1万亩农民入股的土地统一整合、规划、管理等,承包出租给集体农户或公司经营,每年收益按股分红。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适用于地理条件差、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低,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的村组,难点在于整合土地改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大,需政府项目资金投入。
3.三产融合型
三产融合型是指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
案例:XX市赵家峁村立足村情,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村情风貌、生态文化等优势,按照“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乡音乡愁长存”的思路,规划了设施农业及时令水果采摘区、现代养殖小区、新农村住宅区、水上游玩垂钓农家休闲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及杏树文化观光区等六大功能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20XX年X月份合作社开始试运营,20XX年实现旅游收入X万元;20XX年旅游收入达到XX万元;20XX年旅游纯收入突破XXX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XXX万元。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适用于地理位置距离县城周边的村组。
4.资产盘活型
利用集体闲置的宅基地、农房、建设用地等资产以及山林、塘库、河道等资源,引进专业团队或企业,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生态体验等特色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案例:留坝县小留坝村利用本村“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优势,与北京“隐居乡里”公司开展合作,原生态改造村集体腾退的XX座老屋,打造以“大秦岭的小日子”为主题的楼房沟精品民宿。既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XX年村集体来自民宿的收益XX万元。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适用于有旅游条件发展的村组,难点在必须引进企业经营,并对企业有监管措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5.服务中介型
服务中介型是指集体经济组织为企业、农户和个人提供技术指导、代理服务、租赁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获得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针对本地优势或特色农产品,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创办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社,办理金融、保险、通信等代理服务,为农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获得服务收益;可利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购置耕整机、收割机等设备,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收取服务费;探索农村物业管理服务,提供绿化管护、卫生保洁等项目,获得集体收入。
案例:XX市XX县XX村发挥地理位置、乡村产业优势,引进三家社会资本,三家企业共流转村集体和农户土地2000余亩,村集体负责保障组织企业劳务用工,水电路维护等生产环境,村集体每年按流转土地每亩50元向企业收取费用,按企业每年劳务用工费千分之二收取劳务组织费,村集体通过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发展物业经济,增加集体性收入。20XX年,集体收益在XX万元。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适用范围广,适合有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无能人、无能力投资的村组,村组只负责正常的协调组织工作。
6.工业主导型
工业主导型是利用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的资产资本发展乡镇企业,形成的工业产业型集体经济。
案例:XX市XX庄村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村两委班子采用市场化经营理念,将经济发展的触角延伸至金融、建材、健康等产业,配合“四个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利用股份制投资管理的模式,由实业公司主导,创建陕西华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庄水泥有限责任公司、XX庄建材家居城等下属企业,合股成立XX市XX水科技有限公司、XX市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服务有限责任公司、XX市XX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XX孵化有限公司等,成功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适用于有工业发展条件的村组。
7.生态优先型
生态优先型是指依靠周边自然资源,大力涵养生态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型”的产业发展之路。
案例:XX市岚皋县依托山林资源优势,全产业链打造林下经济,林业部门突出林芋、林药、林蜂、林菌、林菜和林下养殖六大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山林经济脱贫新路径。全县已建成山林经济扶贫示范点XX个,发展林下种植XX万亩,林下养殖XXX万只,林下养蜂XX万箱,已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XX元,人均增收XX元。XX县已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适用于国家生态保护要求严格或有国家重点设施基地的村组。
8.资本资金经营运作型
资本资金经营运作型指集体经济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
案例:XX市X城区西南山区是典型的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为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关停了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经营项目,导致部分村集体“返薄”。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行政村参与了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XX亿元,其中,国有资本XX万元,村级入股XX万元,涉及参股村85个。为降低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目的融资成本,村级入股的资金中包含省级试点资金XX万元和区财政配套补助XX万元。同时,婺城区政府与当地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金融消薄产品——“乡村振兴·富村贷”,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给予70%的贷款贴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摩配产业,委托第三方运营团队开展厂房出租、小微企业入驻、基础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日常经营管理。园区建成后,可供X个左右汽摩配小微企业入驻,每年可产生租赁收入约XX万元,减除税费、运营成本等必要开支后,X个参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
可参考性:解决村组发展的资金问题,难点在于必须县级政府主导,有金融机构参与。
9.自主治理模式
“自主治理”的运行模式较为多元,是由政府提供一定的组织资源、制度框架的支持,并与社会各主体之间为解决同一系列的问题,而形成共同享有决策及实施权力的“协同增效”式的合作治理过程。
案例:XX省永康市圆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政府、农民、市场多方共同参与合作治理。该村从资源要素整合角度出发,形成“政府决策+农民主力+市场助力”的产业经济发展形式,通过找准自身定位,达到农村集体经济再造目标。通过国家、农民、市场三方主体共同合作,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锁定在资源要素方面,通过多方资源要素整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再生的“协同增效”治理效果。
可参考性:这种模式农村规划与发展有机结合,有可持续发展性。
10.PPCV模式
PPVC(Public-Private-Villages-Collective)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全力支持,引进企业社会资本,鼓励村民主体参与,村集体协调的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案例:XX省XX县立足自然资源,乡镇政府开发“一镇一品”特色文化节,提升自然资源知名度,为乡村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外部招商环境;县乡两级政府积极引进企业社会资本,引导乡村特色产业链培育发展;制度上不断创新,为乡村经济发展配套相关政策。发挥企业社会资本的资源优势和管理营销优势,努力培育健全乡村一、二、三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企业通过主导投资、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本地村民参与到产业链各环节,从而促进村民增收和村集体获益。村集体发挥组织协调村民优势,主要协调村民与企业、村民与合作社等利益关系;村集体通过组建民宿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集聚效应,提高村民在产业链中的集体话语权;村委会也通过承租民宿和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环境整治,努力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可参考性: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农民增收,农民参与度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于起步
我省空壳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占比21.50%;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及以下)占比51.23%,占比较大,相当一部分村无经营性资产,集体预留的耕地也寥寥无几,还有个别村组前任村干部已将仅有的集体机动地以30年流转期对外流转,而且早已收回全部流转费,现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加之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倾斜贫困村,相当一部分村发展起步困难。
(二)集体经济组织身份不明,发展受限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法人地位不明确,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税法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在农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项目申请等方面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农业农村部门颁发的“特别法人”证书明显不如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高。同时村“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存在“政社不分”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股权继承转让、有偿退出、抵押担保贷款等方面改革不够深入,试点成果还比较少。
(三)发展经济人才缺乏,有盲目照抄照搬现象
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保守,创新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财务和审计人才,财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财务专业知识匮乏,难以胜任规范化管理和财务工作。相当一部分村干部是“抓党建工作的内行,搞经济工作的外行”,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有想法,没办法”,盲目照搬照抄,缺乏对村集体经济持续性、长远性发展谋划,无形中会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损耗,集体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集体经济内在机制不健全,有碍于发展
集体经济组织虽然从农业农村部门领到了“XX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登记证书,但是并未经历合作社的组建过程,在具体运作中,资金管理、评价激励、风险防控等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需探索完善。
(五)指导扶持体系不健全,资金支持不足
一是业务指导体系不健全。全省农经体系不健全。市县镇农经部门力量薄弱,业务指导跟不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基层农经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镇办农经机构不独立,工作经费缺乏、人才匮乏,人员多为兼职,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面广量大专业性强的农村改革工作任务;二是政策扶持体系不健全。尚未出台具体明确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的土地、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在税费减免、土地开发、承接项目、品牌创建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经营性资产移交时,交易税额过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困难,对贫困村扶持力度大,但对非贫困村扶持力度小。三是支持资金远远不足。大多数村只有资源性资产,无资金基础,发展产业资金需各级政府持续稳定的支持。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一)注重农村支部班子建设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一要务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托,要切实加强党支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功能。从调研中我们发现,集体经济搞的好的地方,基层组织都是健全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要让乡村振兴真正落地见效,就要强化“特色”党建引领,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兴村,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做好产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功能。
(二)坚持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功能,细化明确集体经济组织适当的职责职能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经营、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财产的经营组织,在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虽然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种不同的组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并未有明确区分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成为常态。这种“政经不分”的普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与组织成本,有助于破解集体行动的困境,但这种管理结构及方式最大弊端是集体经济组织难于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无法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细化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职能,不能赋予超出其能力和权力以外的责任和义务。
(三)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国资委”作用,强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体制机制创新
在调研中,我们普通得出一个结论,受人才、能力和经验限制,集体经济组织不宜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更应该发挥农村国资委作用,把集体资产安全保值作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既然现在的集体经济是一个不同与过去的集体经济的新生事物,要敢于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不能以太多的条条框框进行限制。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要充分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融合,共同壮大共同富裕。突破区域限制,鼓励建立县域内集体经济联合体或者以村为单位的股份大型企业。对于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项目在县域内不宜平均分配,应该在充分对县域资源禀赋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四)加强村集体经济高层管理队伍,培养职业经理人是村集体经济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村集体经济组织高层管理队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与市场经营管理理念严重脱节,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及其运行方式多是简单地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管理方式直接移植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另一个方面重要原因是,现阶段没有相关政策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招聘、引进职业经理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具体实施办法,从而造成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缺失,导致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团队难以承担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任。一方面要注重乡村干部的选拔提干工作,及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输入新鲜血液。要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提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民企业家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公开的选拔机制,合理、完善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对于那些有丰富成功经验的种养大户、有先进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以及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要不拘一格录用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队伍中来,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激活集体资源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农村农业部要求将清产核资后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都折股量化到每个集体成员,且成员股份还可转让、继承。这虽然摆脱集体资产看似“人人有份”、实则“人人无份”的状态,以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享有分红,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的目标。但是,我省90%的村无经营性资产,无经济基础,甚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无法启动,只有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机动预留地、少量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这些资源多年沉睡,未发挥效能,只有通过农村产权交易这个环节,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市场经济杠杆撬动,走入市场,才能发挥其效能。成都产权交易市场就是全国成功的案例。在我省高陵区目前也已初步启动。但其他区县产权交易基本未运作。因此,加快建设一支农村产权交易评估师队伍,出台交易规程、制度等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六)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基层“能人”创业热情和动力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规定集体经济要以按劳分配为主,合作社经济中按交易量分配原则中就蕴含着按劳分配,但是目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配方式从思路到实践都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理念,大多是按股分红,也就是按被赋予的资产占有份额分红,这与按劳分配的理念背道而驰,根据目前各地的实践结果,按股分红几乎很少与带头创业,为集体做贡献的“领头羊”利益有直接挂钩,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挫伤了工作热情,甚至部分群众观念转变慢,还引来了一些“官司麻烦”,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配套机制予以保障。省级“十二条措施”虽已出台,但各地具体措施滞后,影响制约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起步。
五、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法》,省级层面修订我省《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和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占有、使用、收益、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进一步形成完备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
二是建议出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指导性文件,明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主管部门,明确产权交易机构的设立、人员、编制,制定农村产权交易行业标准等,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
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补贴制度,完善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四是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项目资金,优先安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担项目。金融机构要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授信范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和利率优惠服务。
五是制定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考核、收益分配和风险控制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
第二篇:桥头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桥头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近年来,桥头镇各村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桥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还不快,村级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镇党委、镇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摸清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桥头镇位于县境东南部,总面积120.15km2,平均海拔2400m,是县城所在地。辖22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4.35万户,总人口14.4万人(农业户9883户、农业人口39742人)。现有耕地38797亩,林地26028.92亩。全镇有汉、藏、蒙、回、土族等多个民族。共有60个党总支(支部),其中党总支9个、党支部51个,有党员2325人。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539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现有6个贫困村、16个非贫困村。贫困户312户、占全镇农业户数3.2%,贫困人口928人、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2.3%。辖区内有青海铝电有限责任公司、青海黎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水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6家,青海鸿瑞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汇启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大通县德武工程服务部等私营企业32家。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1、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开拓思路稳妥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全镇粮油总播种面积4.2万亩,粮食面积1.7万亩,油料作物1.4万亩,蔬菜1.1万亩。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1243人次。完成创业培训50人,劳动技能培训400人次,全年转移劳动力1.6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
3、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和“农家院”的宣传、引导、扶持。加强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加强旅游景区及寺院的规范管理,并对娘娘山景区环境卫生脏、乱、差进行整治。在贺家寨、老营庄等村开展民间手工艺品展。年内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18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大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投入村集体经济财政扶贫资金共计800万元,在桥头镇16个非贫困村实施资产收益项目,其中15个非贫困村将集体经济财政扶贫资金750万元入股青海鸿瑞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老营庄村将集体经济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入股大通县德武工程服务部。
2、加强项目监管。桥头镇人民政府为项目监管单位,各村委会具体实施。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成立由桥头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项目的武装部部长任副组长,镇扶贫办干部、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协调、任务下达、项目管理、督促检查和验收等工作。各村成立集体经济项目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选择效益较好企业进行入股,做好资产收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项目稳定发挥效益。
4、按照“负赢不负亏”的原则。投资到青海鸿瑞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和大通县德武工程服务部的财政扶贫资金归各村集体所有。各村委会不参与所入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各村委会与企业签订投资分红协议书和企业财产抵押书,并对财产抵押书进行公正。两家企业每年按协议给16个村进行分红。收益全部归各村集体所有。协议期满后,企业按协议退还全部财政扶贫资金,村委会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重新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保证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4、取得的成效。通过实施资产收益项目,使每个非贫困村增收3万元-3.5万/年。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收入结构不优,持续发展困难。一是收入结构不合理。集中体现为现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收人过度依赖于财政补助与其它政策性补偿。二是区域分布不合理。城中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发展态势明显好于边远村,交通便利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好于交通落后的村。政策帮扶力度大的村明显好于 “单打独斗”的村。三是可持续增长能力不强。由于财政补助收入所占比重较大,而财政补助收入相对稳定,增长的空间很小。其它收入中,又以没有延续性政第保障的房产经营和一次性征地、拆迁补偿为主,可持续增长空间更有限。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对闲置办公用房、厂房等集体资产,以发包,租赁房产的形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
2、元树尔、大湾等村利用耕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通过租赁和流转方式获取集体经济收益。
第三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提案内容:村级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社保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功能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却远落后于私营、个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随着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部分经济实力薄弱的村集体,已不堪重负,个别村集体不得不采取借、贷 甚至村干部私人垫资的方式,以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为此建议:
一要政府扶持。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贫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区、镇两级政府不仅要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还要在税费的征收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镇、村干部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干部为村集体创业致富的积极与能动性。
二要用好能人。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带头人很重要。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三要加强培训。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政治方面,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村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政策法律方面,要让村干部全面正确及时地理解和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政策法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经济方面,学习结构调整、市场经济、金融、城建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方面,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使他们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位的理念。
四要挖掘优势。采取不同的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立足优势,立足资源、区位,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或流通公司,建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农民中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五要借助外力。要争取政策扶持。由公共财政开支的项目,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理由积极争取财政给予资金扶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国家或省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无偿资金。要争取外力支持。充分利用区直经济实力强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村级结成帮扶对子,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开展扶持工作。
第四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时不我待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时不我待
王传雄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当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村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基础仍很薄弱,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各行政村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投资环境等条件不同,造成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如枣阳市刘升镇枣林村、马寨村、兴隆镇竹林村、草寺村等;部分村虽有一些资源,但村级组织招商引资的能力较弱,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二)集体经济底子薄,收入来源渠道较狭窄。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大多数行政村把集体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只有极少数村留有部分土地,村集体依靠对外承包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大多数没有集体土地的村,缺少发展项目,可以说离开了“土地”这个平台,各村不知道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增加集体收入渠道,自身“造血”功能差。
(三)部分村级干部自身素质低,缺乏发展意识。部分村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整体来看,部分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在我们驻
队的四个村中,45岁以上的村支部书记占总数的69.2%,中专(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占总数57.9%。调研中发现,许多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懂经济、会经营的村干部、致使理清的发展思路得不到实施。部分村干部心里过于依赖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村干部思维定势,跳不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传统老路。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思维定势,因循守旧,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体制下摆脱出来,缺少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缺乏想长远、干大事、创大业的拼搏精神,未能有效的结合各村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操作性强的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具体办法,村集体收入还是围绕村集体土地收益为主。
(五)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尽管我市各行政村有一定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难度较大,使得村集体财产,特别是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仍然较严重。这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在财务开支上还不够透明,造成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协调资金,共联共建,扶范倾弱。通过政府担保,协调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优先对信用较好的村提供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扶持;工商、税收等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对村级集体企业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对集体经济属“贫困村”和“空壳村”的,要在分析查找原因的基础上,确定出重点帮扶村,按照“双方自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组织引导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结成互联共建村。同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和站所帮扶责任制,通过班子帮带、路子引导、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促进后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划,积极筹建项目。要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上级支持、融资贷款、社会捐助以及农民投工投劳等多元投入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选择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村,重点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2年内消除所有“空壳村”;以政府资金做“酵母”,抛砖引玉,通过定向按比例的资金投入吸引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资金融入,最大限度地使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待消费资金转化为农业生产经营资金,有效地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选贤任能,加强培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懂经济、会管理,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集体领导班子,发挥好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大力实施,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转变作风,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村级集体干部队伍建设,并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性措施来抓。积极发挥好那些懂得现代企业运行规律,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素质过硬农村“能人”及“三培养”工程出来的优秀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发散思维,发挥优势,寻求集体经济发展新突破。要牢固树立“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战略意识和“你来投资、我来服务”的市场意识。充分利用襄阳市地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渠道,采取提供服务、出
台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外来投资,鼓励当地农民投资。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三化”互动的基本原则,根据自身优势,总体规划布局,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乡(镇)、村要依托园区、工矿企业实现“以工补农、工农联动”的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坚持城乡一体化,加速农村人口非农化步伐,逐步在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三产服务业,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同时,发展传统产业抓好设施农业基地的建设,加快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
(五)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对乡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从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乡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和使用权归集体的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造册、登记,依法界定;二是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和完善“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的长效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三是加强土地管理,依法经营土地资产。严格执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建立健全集体机动地价值评估、发包程序等管理制度,机动地承包期限不得超过3年,最大限度管理使用好机动地;四是加强对土地征用费的管理。村级集体土地征用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必须经农经部门来组织认定核实,补偿费的发放除按照规定补偿农户外,其余所得为集体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严禁以各种名义挪用、侵占、私分集体土地补偿费。并且,集体土地补偿费应优先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三万”工作组
第五篇:新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新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壮大不仅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经济发展任务,也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农村政治问题,对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理清思路,制定规划,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切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抓紧抓实,自治区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实施“村集体一块地、一片林、一片园、一群畜、一套农机具”等“五个一工程”,建立了领导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扶责任制,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政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并确定一批集体经济薄弱村,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结对帮扶,由县乡选派干部到薄弱村任职,指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认真解决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选准发展路子。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发展条件,把扶持的重点放在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上,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加快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中突出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力争经过3—5年,逐步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
努力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出台了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大力表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先富本领和带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配强党支部书记。做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工作,完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优化村级班子结构。二是充分利用党校、农业院校、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企业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三是大力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经营能手、把致富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经营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工程,认真做好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改善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以及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的做法,不断创新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发展的形式。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途径。一是搞好资本经营。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果园、水面、房屋、机械设备、水利设施等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获得租金收入;或作为股份与其它社会资本嫁接,兴办经济实体;或拍卖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资产,变现后投资新的项目,以存量换增量。如玛纳斯县对集体所有的荒滩、荒地、荒坡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户或外来人员开发,产生效益后,先缴纳土地资源管理费,再由村集体和开发人按比例分配。玛纳斯县已开垦“三荒”4.7万亩,增加集体收入260多万元。博乐市小营盘镇哈日根村以集体场地、厂房入股,农户以资金、技术入股,村户合作经营发展养禽业,年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尤其注重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林果业。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由村集体牵头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在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和田皮山县皮亚曼乡村依托“皮亚勒玛石榴”品牌优势,共建成石榴基地3万多亩,集体积累大幅度增加。和静县哈尔莫墩镇觉伦图尔根村组建集体服务站,为农户有偿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年创收3万多元。三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村集体与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以股份、股份合作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商品流通、建筑建材业,兴建各类市场、商业网点,或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及观光休闲农业。轮台县阳霞镇、野云沟乡各村利用地处314国道沿线的便利条件,办食堂、开商店、搞房产、建市场,发展第三产业。布尔津县一些村合资开发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景点,兴办旅游配套服务实体,增加集体收入。四是推进村集体企业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对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一方面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对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采取租赁、拍卖、联合、兼并、破产等办法,进行要素重组。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请来有经验的私企老板,按集体和个人各占50%股份,对原有集体砖厂实行股份制经营后,已为集体创收220多万元。
四、改进方法,统筹协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一是用好自治区扶贫开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5年自治区党委下发《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每年从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资金,采取项目补助方式,用于困难村发展集体经济。有关部门制定了《扶贫开发重点村集体经济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项目重点投向,申报程序、资金管理以及检查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并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的办法,确定和编制了810个“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计划。第一批项目资金已于去年12月下达,扶持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巴音郭楞、哈密、伊犁、塔城、阿勒泰、昌吉等九个地州的116个“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乌鲁木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还通过政府立项支持、贴息贷款、动员社会力量合股发展等有效形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大部门包村定点帮扶力度。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改进部门包村工作,由过去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改为定点到村、帮扶到户,整村推进全区360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做出部署。自治区201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央驻疆单位、驻疆部队)直接帮扶66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重点从发展规划、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规范管理,盘活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强化管理出效益、促发展的观念,建立健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一是认真开展“双清”工作,盘活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全面清理乡镇以上机关单位、国家干部、外来承包者无偿经营的村集体土地、草场等资源;依法清收国家干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拖欠的村集体款。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自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目的。二是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和招投标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对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进行清理,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利设施等,要先行论证,合理确定村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三是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县监督”,落实村务财务公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建立集体财务审计制度,切实加强基建工程开支、土地承包收入、非生产性开支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形成资金积累与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六、突出重点,搞好服务,建立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安排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把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帮扶,特别是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改善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建设“五个一工程”,经营管理好乡村现有集体经营的农场、果园、养殖场、大棚、加工厂等生产经营项目,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找准突破口,选好发展项目,用活用足国家优惠政策,兴办有特色、投资少、见效快的集体经济项目,实现集体经济的滚动式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一个乡一个产业,一个村一个特色,建立和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民承包地给予切实指导,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信息服务,组织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养殖业、林果园艺业和种植业,积极牵头组织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搞好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凡是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的给予支持,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在项目管理上,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申报项目。金融部门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对信用好的村优先信贷。
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新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区9183个行政村中当年有收益的村6551个,占村总数的71.3%。在有收益的村中,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6155个,占93.9%,其中集体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4172个,占67.8%,5―10万元的村1189个,占19.3%,10万元以上的村794个,占12.9%。
与此同时,新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无钱办事和有钱办事但实力不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2005年,全区无经营收益的村占28.7 %,这些村靠转移支付资金和两税附加返还只能勉强维持村级组织运转,无力承担更多的服务功能。二是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于集体机动地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绝大多数村集体积累底子薄,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小。从收入构成看,经营收入占15.4%,发包及上交收入占41.7%,财政转移支付及其它收入占42.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层次不高,后劲不足,在全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是制度不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不严,部分村干部滥用乱支,常常是寅吃卯粮。相当一部分村尚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透明度不强,产权不明,财务管理不严,民主监督不力。有些重大开支不合理,随意性较大,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是村集体不良债权、债务过重,束缚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少乡村在开展公益事业、达标升级活动中,盲目举债上项目,搞“政绩”工程,老债未还又添新债,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发展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五是部分村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感到束手无策,发展集体经济点子少。
为此,我们将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