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五篇模版)

时间:2020-09-27 12:1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泰安旅游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十五”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全市有2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

12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8项火炬计划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开发贷款项目,额度16300万元;

我市再次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贡献奖;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民营3家);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80个;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新泰、肥城)达到5.3平方公里,进区企业315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6%以上。“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泰山博士后科研基地”、“大学科技园”、“发明家创业园”、“山东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浪潮工业园”、“泰山高科技园”等区中园也已见雏形。农业开发区、种子技术市场、民营科技园等示范区(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推动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一)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1、电子信息领域。主要以软件产品、城市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了软件系统和专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泰安同力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和鲁科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被信息产业部首批认定为“双软”企业(全国63家),4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双软”企业,全市从事于软件开发的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300余人。开发的《房地产估价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文档一体化系统》、《公安被服装具系统》、《矿井通风CAD》、《输配电CAD》、《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在省内外企业得到大力推广,软件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理疗仪、计算机网络安全、微机“五防”闭锁系统等电子产品已小有规模。数控剪板机、数控锻压设备、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
2、新材料领域。聚丙烯腈碳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泰安市泰山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其中16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有6项产品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8项产品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泰安泰山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拥有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四条,总生产能力5.8万吨,是我国玻璃纤维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企业,共开发出四大类174个不同规格的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并大量出口美国、西欧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圆,实现利税3170万元,其中利润135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70%、160%、100%、43%、90%。碳纤维项目已取得中试成功,开发出轻质高效防弹板、医用X台板等后续产品。其中,聚丙烯腈ST12K碳纤维产品和轻质高效防弹板已通过专家鉴定,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山东天泰新材料有限公司400吨碳纤维项目列入国家2001年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国家补助经费800万元。近期将投入产业化生产。纳米材料已用于纺织和建筑涂料,研制开发的纳米丝光大衣呢填补国内空白,已形成一定规模。戊唑醇、四氯联苯胺、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纤维素、对羟基邓盐等精细化工新材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土工膜、土工格栅、热可贴土工膜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生产能力居全省第一。
3、生物技术领域。研制生产的加酶益生素、速抗速益、渔歌等产品远销全国。利用泰山赤灵芝开发生产的灵芝宝尔、灵芝饮料等产品,颇受用户欢迎。多酶绿色安全生物饲料的研制成功、营养型微生态菌株的选育成功、抗病毒、还原型速效生物肽的研制成功均填补国内空白,市场竞争力显著。全市已形成5000吨纤维素酶生产规模,广泛应用于饲料、纺织、医药、酿造等行业。
4、环保与节能领域。全市环保企业生产主要产品20多种,包括空气污染治理设备、节能环保锅炉、污水净化产品和设备,具有一定优势。省十大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山东惠普矸石电力有限公司对发电后的灰渣进行综合利用,年消化灰渣40万吨,年创利润230万元,年节约土地60亩,使煤矸石发电真正形成综合利用、吃矸渣净的完整节能体系,成为全国煤区矸石综合利用的示范样板。研制生产的高效净水剂和絮凝剂等以污治污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冶金、印染等行业的污水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成绩显著。通过大力推广、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成果,培植提升优势骨干产品,加快了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在造纸、酿造、纺织、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重点应用推广CIMS单元技术、锅炉分层给煤技术、冷凝水回收技术、机械加工行业套材下料等高新技术,80%的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特别是CIMS单元的应用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企业产品的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已有80多家企业应用了CAD技术,实现了设计现代化,部分企业开始CAD深化应用,有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CAPP、PDM、ERP等技术。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改善了重点行业的装备和工艺水平、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档次,发展壮大了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泰安康平纳毛纺织有限公司以人为本,产学研结合,建立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实施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战略,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先后开发出100多个品种。其中高级兔绒女士呢、珍珠帕克呢、纳米丝光大衣呢等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公司一跃成为全国粗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康平纳成为知名品牌。鲁能泰山开关集团广泛采用CAD、CAM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的自动化,开发生产出6个电压等级、80多个品质、1000余种规格的高压开关和成套设备。山东泰和集团不断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嫁接改造,使配套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使得泰和产品综合成本在国内同行业中最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山东厚丰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技术,带动传统产品优化升级的战略,开发出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3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62,完成产品出口38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86%.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为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了“泰山复合材料工业”、“浪潮科技园”、“巨菱工业园”、“泰和工业园”等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对专业园区,进行专门规划、重点扶持,形成大的产业链;

对园区内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冲破一切制约园区发展的障碍。5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项目推介会,并邀请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博教授作报告,经过各方充分洽谈、协商,玻璃钢高压管道生产等16个项目最落户复合材料工业园。
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区中园战略,加快“泰山高科技园”、“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泰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民营科技企业园”、和“中国泰山博士后科研基地”区中园建设,开发区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8个高标准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区——羊流民营科技工业园,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落户园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促进专利技术尽快转化并产业化,在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在高创中心设立了“泰山发明家创业园”,现已进驻4家企业。
(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首先,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意识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市里拿出专项资金,鼓励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到国外留学、进行合作研究。按照“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人才”的原则,在计划安排上对重点培养对象予以倾斜。2000年在继续做好17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又确定2名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带出2000多名技术骨干。其次,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当地的人才资源。2000年与山东科技大学签定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加强了与驻泰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驻泰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设备优势,广泛与泰安企业进行科技合作。第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惜重金、下大本钱引进急需、关键人才。认真贯彻落实《泰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若干规定》(泰政发[2000]1号),对高科技人才在职称晋升、科技立项、投资办企业、住房、落户、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优惠。聘请中科院陈述澎院士为市政府科技顾问。第四,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引进、产学研等形式,引进人才为我市做贡献,“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今年登山节期间举办的科技成果洽谈会,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分别介绍了学校科研趋向和成果情况。我市介绍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最终签定合作合同17项。第五,抓好职工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实现经常化、长期化的“再教育”工程,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全市举办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培训班4—5期,参加人员2000余人,利用电子教学每年培训1000多人。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把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环节,逐步从计划经济时的抓单一科研项目为主,转变到抓项目、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上来,不断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面,由自下而上申报改为上下结合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在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由申报单位提报专家改为建立专家库随机选择。在评奖过程中组织纪检组参与,强化了监督措施。在项目立项上重点支持四大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与节能)和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项目。鼓励科研机构改制,并入企业或建立科技型企业,发挥其技术、人才优势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推广山口镇对高新技术项目提前介入的“山口模式”和玻纤公司与南京玻纤院联合建立科技企业的“玻纤模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推行技术和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分配,引导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山东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特别是高新技术方面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财政按政策投入科技三费,绝大部分用于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每年从市级财政预算内列支高新技术发展资金、技术进步发展基金等科技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贴息。为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了泰山创业投资公司,为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启动资金。企业按政策规定提出高新技术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争取上市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以及风险投资来我市对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全市8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达到2.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有待于提高。从全市情况看,各级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的思想观念不够强,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动性、自觉性、紧迫性还不够高。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压力感和紧迫感,主要表现为不懂科技不会想,周期太长不愿想,投资太大不敢想。从企业来看,民营企业普遍好于国有企业,但技术创新能力都需进一步加强。
(二)调控手段不强。今年,市级科技三费达到950万元,科技投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和周边一些兄弟地市相比,我市的科技投入特别是高新技术投入明显偏低。有的县市区科技三费仍然到不了位。企业还远未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一般企业在成本中据实列支的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年销售收入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的企业还较少。
(三)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低。全市现有的7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真正形成规模的不足三分之一,有的生产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足60%,入时后将面临较大压力。
(四)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从事高新技术及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不足1/3,且年龄偏大。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投融资环境、创新源头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南方发达地区和省内先进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市里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引资、引人才、引项目等,还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一领导,按市场经济规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统一思想,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形成发展合力。当前,在提高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迫感的同时,必须彻底转变依靠政府行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旧观念,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认识。认清我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和工作上的差距,破除固守传统产业、农业大市优势的保守观念;

破除面对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而感到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创新意识。


(二)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1、加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有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力争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通过超前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在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劳动生产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一批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市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或工程中心,使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竞争力。2002年力争建成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技术研究中心6个。
2、加快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提高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能力。重点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发明家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建设和发展;

积极探索和建立孵化器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在孵企业的创业指导,推动在孵企业管理创新;

加强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孵化器管理队伍;

完善孵化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支撑能力。建立健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全市技术创新和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形成。制定口中介服务体系相关政策,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通过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这一突出的薄弱环节。鼓励机械、化工、建材、煤炭、纺织等骨干行业及县市区建立行业或区域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更好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服务。
4、建立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按照国家、省对科研院所转制的工作要求,鼓励市属科研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关系明晰的面向行业、开放式的技术开发基地。加快“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做大做强“两纤”(玻璃纤维、碳纤维)产业为重点,通过扶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等途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把复合材料工业园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以泰安康平纳毛纺织有限公司的“山东纺织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毛纺织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扶持其不断研制开发粗纺毛呢新技术和新产品,膨胀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以此带动全市纺织业的发展。
5、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开发路子。继续贯彻执行泰安市与清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加大合作力度,继续接收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泰进行社会实践,建立和优化产学研联合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在更宽范围内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三)突出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形成
立足于为全市“13511”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158”科技创新工程,围绕我市确定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与节能四大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泰安特色和优势的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实施信息化技术推进计划,继续做好“泰安旅游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有关工作,推进“数字泰安”的建设,着重建设经济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抓好资源信息化的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实现旅游资源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重点扶持几家软件生产企业,开发与信息网络工程相配套,以教育、管理、娱乐、办公自动化为主的应用软件,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软件产品,以此带动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新材料领域,继续推进“两纤”的开发,使其做大做强;

推动纳米材料在更广范围、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应用;

进一步搞好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培植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的典型企业。在生物技术领域,实施生物技术产业化推进计划,以生物制药、生物饲料、酶制剂、菌物发酵制品等为重点,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培植龙头企业,带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环保与节能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计划,大力开发煤矸石利用、灰渣利用、高效节能除尘等技术,研制高效净水剂、除污除垢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
(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已有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确保落到实处。坚持“开放办、放开办”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支持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为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引进、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只要不违背国家法规、政策,要大胆地允许在开发区实验,办成政策特区。尽快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支持发展大学科技园、发明家创业园等的建设。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要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保障其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
(五)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充分我市高等院校多的优势,大力培养普通应用人才,为培养科研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各种政策和方式,聘请、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三是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实行市场化选人,面向市内外公开招聘企业经营者,把懂管理、具有先进经营观念和强烈科技意识的人才充实到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中去。
(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除按政策规定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外,进一步增加高新技术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按政策规定提出技术开发资金。制定政策,鼓励市内外风险投资参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鼓励建立包括民营在内的各种形式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工作,争取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担保公司的作用,为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担保,争取更多的风险投资贷款。扶持和吸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在我市发展壮大,为建设经济强市做贡献。

第二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极、启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共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高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开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办牵头,组织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信息办、市发展规划院等单位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进行调研交流,与当地经信委、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交流,学习吸收当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都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武汉市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为20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动漫、集成电路三大产业产值增幅分别高达35%、43%和46%;节能环保、生物、软件服务外包、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469.25亿元,增加值575.62亿元。重庆市高技术产业2009年销售产值达1028.2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销售收入987.73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64.35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器材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重庆高新技术的四大支柱产业。

二、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武汉、成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主战场。

1、空间布局合理,企业密集度高

武汉市工业空间布局分为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聚区四大块,分别位于武汉市的西、南、东、北面。其中,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区内包括武大、华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55名两院院士。园区拥有8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技、教育实力居全国第三,2010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科技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成都市有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及西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分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截至2009年底共聚集各类企业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超过600家的软件类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六大产业集群。

重庆市拥有43个工业园区,其中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新区成立于2000年,面积130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累计签约项目3551个,合同投资总额1265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68户,合同外资82亿美元,世界500强入驻近40家。

2、园区发展重点突出,产值税收快速增长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产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优势明显,2009年产值分别达到718亿元、250亿元、100亿元、320亿元和1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451.72亿元,增长23.7%。未来五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光电产业为中心,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齐头并进;预计到2013年,五大产业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2018年力争突破1万亿元。

2009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重庆北部新区重点支持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房地产及其他产业。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度贴合企业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效,是这几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如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园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饮、住宿、移动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配套服务更是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认同。园区延伸“三段式”服务,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2000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坚持以重点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在无形之中彰显其对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3551人才计划”,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区”。

三、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是地方经济谋长远、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结合点,是提高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武汉、成都、重庆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产业定位必须高端化

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最终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地方优势,集中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培养企业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光电子产业,由此诞生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产业兴起时,武汉东湖高新区超前布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2010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又挂上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着力寻找“中国创造”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视高新园区规划建设

三地均高度重视高新园区的规划布局和高起点建设。重庆北部新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园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2010年北部新区被纳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使得重庆发展“5+3”战略性布局成为可能。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在建设上也是高起点,从2003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为北部新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部新区凭借空间规划和建设的高起点,强势推动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项目发展高增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成都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业主”的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加快项目投产和达产,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到人、跟踪到底、服务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2009年园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849.75亿元。按照“四个一批”划分,促使投产达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促进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按时到位。

4、要素保障促发展

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拥有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牌子,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国家高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园区在落实好原有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后较快地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体制创新等5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懂得利用牌子,给予高新企业优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快速推动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我市的参考与启示

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需根据杭州地理位置特点和产业特色,城、核、带、区相互结合,既要覆盖大杭州,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既要立足当前状况,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空间。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发展“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主城区,包括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为大江东和大城西科创园;“三带”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经五常、仓前、(老)余杭至临安锦城,由转塘沿320国道经受降、高桥至富阳市区,由双浦沿杭千高速经富阳东洲、桐庐、建德至淳安的三条发展带;“多块”指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

2、着力加快产学研结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知识变成科技成果,变成专利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解决所有权是第二阶段。所有权明确了以后,第三阶段是和投资者、和企业相结合,这又需要专门机制来配合,让科技成果、专利与资本对接,进行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在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适合杭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3、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土地及其他资源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又发展企业和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集中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效益产出,在企业间鼓励开展节能环保工作,鼓励企业用环境友好的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同时,应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直通车、领导与企业沟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制。落实各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园区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

第三篇: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特别是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经济的迅速转型,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更为直接和突出。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战略。今年初,我局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就下一步如何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我市按照“一区多基地”的构想,把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快自治区级工业区——旺高工业区以及西湾、平桂、信都工业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围绕我市“八大产业、三大重点”的电子、稀土、林产化工、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强优势资源集约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科技攻关,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引进、开发一批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了电力、电子、林产、制药、稀土加工、冶炼、矿产、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升,建设、完善了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东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西贺达纸业有限责任公司3家自治区级5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推广应用了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不断改善和升级。随着我市工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领域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大,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10年末,全市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涉及松脂深加工、电子材料、卷烟印刷品、生物有机肥料、稀土深加工、制药等领域。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超亿元4家,在全区排列第七位。

2010年,我市围绕电子、稀土、林产、生物、印刷、有色等重点工业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指导企业引进、开发了6个工业新产品。其中,金广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金属镨钕、金属镝产品已进行科技查新;金源稀土公司的铈铽共沉物、镧铈铽氧化物产品列入2010年自治区第一批技术创新计划;真龙彩印公司的镭射印刷品、烫金印刷品、凹印联线丝网印刷品三个产品通过自治区

级新产品鉴定。引进、开发了8项工业先进技术,如:贺达纸业引进美国cabtec公司的间歇式制浆技术及国内先进的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科隆粉体公司引进德国阿肯图公司的球磨加分级技术、西门子公司的plc自动控制及摸屏在线显示和参数调节技术,远通木业公司引进的台湾全自动静电喷漆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力度。在积极培育扶持金广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本优生物有限公司做好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同时,抓好两家企业高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申请认定的前期工作,为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概况

1.松脂产品深加工: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松脂为原料的林产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型企业,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脂松香生产企业和国内松脂深加工能力最强的综合性林产化工企业,于1998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主要产品脂松香、脂松节油、歧化松香等二十多种林产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日用化工、造纸、工程塑料、医药、香料、化妆品、饲料、食品、军工等行业。企业近年组建的技术研发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开展围绕产品升级换代、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主导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开发研究了多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通过与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和设计,企业行业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2亿元。目前,企业又在进行高酸价松香、高级耐候性松香树脂、食用级萜稀树脂、高档香料萜醇酯、四氢月桂烯醇等一批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制开发工作。

2.电子材料:贺州市桂东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用于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中高压电子铝箔为主的股份制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高压电子铝箔专业生产厂家之一,XX年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近年,企业科研部门非常注重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一方面注重研发新工艺,另一方面注重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快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先后完成了“高压高容腐蚀工艺的上机调试及推广应用”、“201~206#机中压高容腐蚀工艺的推广应用”、“节能灯用箔光箔超薄化腐蚀工艺开发”、“交流马达启动电容用箔腐蚀工艺”及“闪光灯用箔腐蚀工艺”等研发项目,研发成果喜人。目前,企业已拥有腐蚀、化成生产线35条,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6亿元。

3.卷烟印刷品:广西真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是我市乃至广西区内印刷行业管理规范、技术设备一流的龙头企业,XX年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并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近年聚集了较

强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购置了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先进的开发设计软件,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了整合与互动,为企业科技研发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研发,企业迄今为止已自行开发出14种新材料和新工艺,并已申报专利。如:印刷机看样装置、改进的胶印装置、镭射制品、带条形码的镭射制品及其制作工艺等。与现有工艺相比,新工艺具有技术领先、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对带动相关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竞争优势,201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84亿元,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排名中位列榜首。

4.稀土深加工:贺州金源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稀土开发、高纯稀土分离和稀土应用深加工的国内规模企业,XX年在我市旺高工业区建设新厂。XX年年1月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XX年年2月企业实施的试验性开采及应用稀土矿项目被自治区列为统筹推进重大新开工项目之一。同年4月,企业新增1000吨高纯稀土分离生产线获得成功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技术攻关,当年8月,其建设完成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也开始投入试生产,使企业向稀土深加工及延伸产业链迈出重要的一步。XX年年11月获准成立贺州市金源稀土开发研究所,12月又被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68亿元。

三、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基础方面:我市工业化水平在全区排位较后。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产业化集中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工业企业数量偏少,大企业更少,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而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及所占比例就更小,由此严重制约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排全区第7位,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市相比差距很大。南宁、桂林、柳州等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我市高出10倍以上。而且各县、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其中钟山、昭平两个县高新技术企业数仍为零。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少,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不佳。虽然2010年贺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总量有所增长,但是与自主创新关系密切的科研活动内部投入经费增长较缓,与区内大部分城市科研投入强度还有较大距离。贺州市专利拥有量中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较少,与区内其他市相比,贺州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拥有量处于区内中间位置的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现阶段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

三是政策与环境方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政策与环境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广西贯彻“三纲”(《国家高

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十一五”期末,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任务之一将是重点支持现有四个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对地方新建高新区并没有列入“十一五”发展目标。同时,加上我市目前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水平低等一些软硬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我市要在近年内申请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条件尚未成熟。没有高新区的政策支持与软硬环境的优化,成为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科研基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对聚集,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相当的科研水平,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而我市目前科研基础薄弱,缺乏科研院所,只有一所尚以教学为主、刚刚专升本的贺州学院。大部份企业与区内外的科研机构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产学研结合机制,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水平相对不高。

五是科技人才方面:我市高素质、高水平的各类专门人才相对匮乏,加上现有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进一步制约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是科研经费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我区桂林、柳州、南宁高新区快速发展与其工业基础好、实力强、科研经费相对充足(目前均达5000万元以上)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近年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真正投入的仅几十万元,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科技三项经费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的要求,科技对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相对比较弱。

七是服务体系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服务,而且需要完善的区域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软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法律、金融、仲裁、人才、审计、会计等市场中介服务及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机构,这些为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知识型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也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的制约因素。

四、贺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为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把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做大、做强。

(二)推动政策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植,采取政府投入和财政贴息等宏观调控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急需发展的行业和优势产业。盘活企业改制资金,利用改制资金注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资本金,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坚持招才引智并举,逐步构筑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思路,千方百计聚集一批学有所长、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

(四)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努力做到引进一批关键设备,掌握一批先进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区域特色,发挥优势,持续不断地引进大项目和先进科技成果。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创出一批名牌产品,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优(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势。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相结合,搞好消化吸收,争取在较高层次上进行自主创新。

(五)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应积极培育、扶持我市涉及高新技术范畴的企业,通过申请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自治区科研项目立项等途径进一步加快企业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逐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林化、电力、电子、建材、机械、陶瓷等传统产业中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降低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传统产业产品的品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六)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逐步扶持建立、完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建立长效的技术依托关系,加强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市、县(区)的科技投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共贺州市委、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规定的“科技三项经费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的要求逐年增加;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

第四篇: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八里十河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里十河村地处**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人,享受低保户84户170人,有耕地714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60元。

村现有山茱萸900亩,全村山茱萸大户15户,户均10亩650株,挂果树占47.5%,年产34万元;核桃100亩,年产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240头,年出栏5-10头以上的6户,全村基本达到户均养1头猪,年产24万元;劳务输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务工的达132人,半年以上达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万元。劳务和山茱萸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项,有35%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洪沟组黄恩娃,栽植山茱萸树12亩,年收入1.2万元。椒树洼组周保林,猪年出栏10头,收入1.1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村组干部群众创业精神差,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大部分青壮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控制大,从而形成劳务大发展,其它产业比重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产业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仅占年投入量的15%;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养猪与林果发展规模增长率仅有10%;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地分散,没有当地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20%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林果规模小,基地建园不足、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没有1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20%。

5、加工水平低下。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尚未形成产供销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生猪存栏少,适繁母猪比例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3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 “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劳务和山茱萸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四、产业发展的计划和对策

一是以农民培训

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3-5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

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创建品牌效应。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场,扩大规模,狠抓良种建设。鼓励群众培育良种育苗,力争在3年内发展良种核桃300亩,山茱萸500亩,改造核桃100亩;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平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每户平均存栏2-5头。

八是壮大劳务产业,开发劳务品牌。根据该村外出务工群众较多的实际,以协会为平台,内引外联合作单位,大力培训青壮年劳力,扩大年劳务规模,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第五篇: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2003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2007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

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2005年新植茶园352亩,2006年新植1400亩,2007年新植2350亩,2008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

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

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万亩(新植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

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

下载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0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2年底获市......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这段时间,我通过整理工作两年来积累的有关资料,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常包村下队的过程中我先后在*......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