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一、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自治区要求和市委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够牢固,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难以建设发展,党的战斗力就难以有效发挥。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发挥着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作为地方党委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区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保障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要深入反思和剖析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区的农村基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产业得到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继续保持了稳定、有序的社会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值得充分肯定和表扬。总体来看,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也是好的,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都不够强,有的村干部感觉很迷茫,发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一般采取传统的方法,租土地、搞堆场、建作坊,结果造成环境污染、河道黑臭、事故不断,农民群众怨声载道;有的村级经济的发展长期徘徊不前。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农村班子,而且把心思放到村级经济发展上。二是村“两委”班子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不能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不能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三重一大”问题随便拍板决定,结果造成很大损失,引起了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强烈反感;有的基层党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的状态,党员会议不开。如果这些工作抓不好的话,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都是表面化。
第二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职责上面临新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内容上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进程上看,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伟大
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针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把其作为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和调整自身承担的职责和职能。一是当好组织者。努力探索和创新党的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有效运用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到凝聚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奋斗目标上来。二是做好推动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当家做主,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三是成为实践者。把服务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有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先进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在具体工作和行动中当表率、做楷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方式和领导能力上带来新的考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复杂、特殊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和国家的政策、项目、资金来扶持,需要千千万万农民群众去奋斗,更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心组织和有效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农村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努力改进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农村广大党员必须带头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努力在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先进性,做致力发展、推动工作、执政为民、艰苦创业的表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有所作为的新舞台。一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明确了新目标。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物质文明发展的目标准确地定位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上,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目标明确地确定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把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的目标突出地集中在“管理民主”上,这就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农村发展的总方向和具体目标。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紧紧把握这些目标要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全部智慧和力量,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二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当前农村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比如:中央在《建议》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资源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放活经营权,必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和实践的动力。三是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农村稳定提出了新要求。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民集体上访具有经常性,上访人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农村的稳定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影响很大,按照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振兴农村经济作为解决农村稳定问题的根本点,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点,把加强对农民思想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解决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消除因经济落后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使农村稳定建立在新的社会基础上。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任务
1.要把发展新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着眼夯实物质基础、增加群众收入,努力使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熏农业承担着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吃饭和生存问题,而且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城市支持和工业反哺毕竟是有限的,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靠“三农”自身。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领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最大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五大实招抓党建 西秀开出文明花
——西秀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西秀区通过实施“固本强基、提标升级、先锋引领、五心联建、精准联驻、立标践行”六项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2016年西秀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64万人减少到1.3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530元,增加到10000余元,8个贫困乡镇全部实现减贫摘帽。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一是狠抓村级党组织研判,掌握全区村情。从区直部门、乡(镇、办事处)抽调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同志组建研判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193个村级党组织全面研判,重点围绕支部班子执行上级决策指示怎么样,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怎么样,支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怎么样等“九个怎么样”来研判,合理制定村级发展规划、配套建立村级党组织工作台账,实行一村一案、一案一册。二是选好“火车头”,配强“领头雁”.将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让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把优秀大学生引进到村任职,利用大学生思路清、眼界宽、善创新、肯干事的人才优势,着力帮助基层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三是狠抓党内政治生活。建立乡(镇、办事处)和村级党组织定期研判机制,将作风测评工作覆盖到村(居)一级,测评对象延伸到乡镇干部和村(居)干部,实现监管常态化。建立党支部、党委(党组)、区委三级联动机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初要制定本党内政治生活计划,内容包括“三会一课”、党员思想汇报、党建情况分析、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具体内容报上一级基层党组织审查备案。四是实施动态管理。上一级党组织采取定期跟踪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根据下一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计划,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督查指导,实施动态管理,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
(二)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一是从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之基入手,筑牢基层大党建文化阵地。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区委党校讲师、安顺职院教师、各单位一把手、业务骨干、行业精英组成巡回宣讲团到各乡镇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胡锦涛文选》、党规党纪、党的方针政策、国情区情教育等内容进行巡回宣讲。依托道德讲堂、社区党校等阵地,整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力量,采取巡回宣讲、示范宣传、选树典型等方式,广泛宣扬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树立党员形象,传递正能量,营造农村基层党建文化氛围。二是建立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乡镇党建工作机制。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划分为4个区域,派出4个区级党建工作联系指导组,由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联系指导乡镇党建工作。三是强化督查指导。每一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分别联系至少1个“样板村”,整合“第一书记”等资源,在第一线落实党建工作指导责任,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督。
(三)实施“分类制”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多渠道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举办主体班、外培班、专题班,开设“西秀干部大讲堂”、组建巡回培训讲师团,建立现场教学基地,采取体验式、案例式、研讨式、两地一校、校地合作等培训方式实施大党建、大扶贫、大数据、大产业、大联动“五大培训工程”,有效促进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需求,着力打造“四个铁一般”党员干部队伍。二是分类别培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的基本功。采取集中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党委书记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巡回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将全区1800余名村(居)两委干部进行轮训;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党员创业带富SYB培训资源优势,对村(居)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党员进行培训,并从党内激励关怀资金中拨付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的贷款贴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分类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的基本功。三是按需求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党员骨干队伍。针对村干部普遍学历较低的情况,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由区级财政预算经费,与安顺职院合作,每年开办一期村干部大专学历提升班。针对常规培训实效性不强的情况,组织村干部定期外出培训,拓宽视野,同时借助和发挥双堡镇大坝村、旧州镇浪塘村、刘官乡大黑村等村级党员实践培训基地作用,通过现场参观、实地了解,更加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四)瞄准干部驻村帮扶“靶心”,强化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功能。在安顺市委“上有红云,下有土地,中间走进双书记”的农村基层党建扶贫模式引领下,在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上实施精准选派、精准发力、精准管理、精准定位。一是以干部任用导向为契机,通过干部提拔任用优先考虑有农村工作经历者这一用人导向,形成主动驻村工作局面,结合村情发展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精准选派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年轻优秀干部下沉到农村任“第一书记”.二是以“双书记”为切入点,把区四大办、区直部门和第一书记拧成一股绳,在精准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从“第一书记”派出部门(单位)再派出49名县级领导、144名科级领导担任帮村书记,形成了“第一书记”主导、“帮村书记”后援的强大帮促力量,为全区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安上了“双保险”,装上了“加速器”.三是从区四大办派出16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16个乡(镇、两郊办)联乡干部,作为各工作分队的分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为“双书记”开展帮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开展定期排查督查,实施从严管党治党。一是在全区开展党员违法违纪清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等工作,纯洁了组织,强化了了解,促进了交流与沟通,为推动全区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管理夯实了基础。二是组建了“区同步小康驻村办公室”负责全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督查,并通过“外勤通”平台和快查快巡工作组对全区“第一书记”实行定位跟踪、移动考勤、随机抽查,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工作质量开展督查,对帮村书记和村级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及时通报考勤、考核和督查情况,对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强化从严管党治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从区四大办派出16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16个乡(镇、两郊办)联乡干部,作为各工作分队的分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为“双书记”开展帮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结构不平衡。目前,西秀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比例失衡的现象较为明显。以杨武乡为例,全乡共有党员727名,其中女性党员103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14%;46岁及以上党员人数460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63%;大专及以上党员人数162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22%.充分说明全区女性党员、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的比例偏低,支部党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较老化,较难适应新形势新机制的工作发展要求。
(二)村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农村人口大量外出经商、务工,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就业,导致个别党支部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加剧,在选拔村干部上难以找到合适人选。另外,受村干部待遇偏低这一因素影响,个别村的村干部队伍不够稳定,容易出现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
(三)村级组织缺乏有效调动群众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基层政府在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未探索出很成熟的服务方式,在调动群众和化解矛盾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存在着不批不斗不怕你、有吃有穿不求你、有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你来硬的去告你的尴尬局面,在带动和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显著。
三、对策和建议
(一)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以村级换届为契机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切实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质量,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确保选拔出高素质的党员进入干部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优秀的农村致富能手、创业能手、行业能手等进入到党组织中来,及时为我党输送高能量的新鲜血液,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血液充足,后继有人。建立完善的末位淘汰制度,适时地对工作没有起色的村级支部书记进行调整,让弱者让位,能者上位,做到村干部“能上能下”.保持对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村书记”的考核与督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双书记”发挥助推功能。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完善奖励机制,逐渐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村级支部后备干部队伍主要力量。
(二)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与向心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村级党组织班子民主评议、述职述廉述德制度,进一步规范党代表常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促进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要让农村财务工作透明化,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是对群众关心的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财务支出情况、热点焦点问题的决议结果、土地征用补偿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国家其他补贴情况等要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通过优化指标,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落实目标贯彻,不断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群众的管理方式。当前,在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的情况下,群众享受接近绝对的自由,但群众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群众缺乏大局观念,对乡村工作、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不支持,只顾一己之利阻碍当地发展,少数人甚至抵制阻挠破坏公益事业建设,示范引导、说服教育对此所起的作用不大。由于乡村党组织缺乏调动与约束群众的手段,导致乡村工作决策难执行,上级政策难落实,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难推进,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软弱无力。因此,建议赋予乡村党组织一定的调动和约束群众的手段,管理制约阻挠和破坏公益事业建设的人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功能。
(四)不断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适当增加村干部的基础工资,保障其经济收入。完善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适当提高其保障待遇。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选拔公务员的量,让其在政治上看得到希望。建立贫困村干部帮扶机制,为贫困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使之能安心工作。
(五)认真制定整村发展规划,使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齐抓互促。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多种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计划地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确保村级项目能上一个成一个,第三产业能做一个兴一方。结合时代特点,用好大数据,做强农村电子商务,把握好当地的旅游资源,做好全域旅游等,让全区的特色农产品能走得出去,美丽乡村能引得进游客来,带富当地百姓。
(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发挥农广校、农业技术学校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级目标考核范畴。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继续从农村党员的学习需求出发,精心选择培训课程,通过邀请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巡回指导,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到农村种养基地手把手传授专业知识,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全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安顺市委政研室推荐)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的
调研报告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做好农村工作关键靠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总书记提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接到调研报告任务以来,我以我单位扶贫对口的凉亭坳乡为调研对象,对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利用下乡扶贫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和党员交流等形式,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凉亭坳乡地处鹤城区北部,距怀化城区30公里,北部同麻阳、辰溪两县交界,素有鹤城北大门及三县(区)交界之地的称号。长期以来,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目前,全乡共有党支部12个,党员398名。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方面,村支部基本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大部分农民党员也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村“两委”工作。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组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原因主要是,村干部待遇总体来说偏低,基本上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还要兼顾自己的农副业生产,很多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了。对基层工作投入就相对来说没那么多了。这就造成了由于经济能力受限,无力为群众解决众多生产生活问题。
(二)农村基层各支部党员存在年龄、文化不协调的现状。目前全乡各党支部班子成员中,50-60岁的占54%,初高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占80%。根据凉亭坳乡2010年党内统计年报表可以看出,初高中以下文化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存在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等现象。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特别是扶贫攻坚以来,调整了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结构,但是年龄文化不协调的现象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存在。村组织村干部普遍文化程度低,特别是对党务知识的了解掌握的很少,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三)农村基层组织党员流动性强。凉亭坳乡现有近一半的人口在外务工,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在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流动党员多,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受阻,流动党员不好联系和管理,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工作有困难。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最直接的办法是,提升工资水平,最起码要高过他自己搞农副业生产的收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待遇的同时,更要注重抓干部培训。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增强党性锤炼,更好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添砖加瓦。
(二)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强、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进领导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公道正派,有开拓精神,有魄力,有胆识,能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首先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流动党员底子清、数据新、情况明。严格落实流动党员“双管双服务”制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为每个流动党员建立信息档案。其次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沟通长效制度,即每一个流动党员明确一名人员负责联系沟通,健全完善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等,通过打电话、聊微信、发QQ等方式及时了解外出党员的生活、思想状况。再次创新党员管理服务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帮学机制,由支部党员以“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依托党建网络、QQ群、微信、短信平台等形式,定期向流动党员提供学习资料、党建信息等,同时与流动党员连线学习,通过组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掌握其思想、工作、参加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等情况,确保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
总之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冲刺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好。要从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优化基层党员年龄结构,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等方面来强化和提升,从而实现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打牢基础。
第五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以来,我乡以在全乡范围内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题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党员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凉亭坳乡地处鹤城区北部,距怀化城区30公里,北部同麻阳、辰溪两县交界,素有鹤城北大门及三县(区)交界之地的称号。长期以来,我乡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目前,全乡共有党支部12个,党员398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方面,村支部基本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党员也能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能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带领群众劳动致富。
二、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支部带动作用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目前,我乡各支部党员存在年龄、文化不协调的现状。因我乡属典型的农业乡,农民收入依靠农业生产,农民为拓宽经济来源,增加收入,我乡现有近一半的人口在外务工,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在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根据我乡2010年党内统计年报表可以看出,初高中以下文化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存在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等现象。这也直接影响了支部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水平低。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全乡各村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能力受限,无力为群众解决众多生产生活问题。三是村支书为完成上级任务,向群众说得多,要求的多,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少,影响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基层党支部班子文化偏底,年龄偏高,思想落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不够好。据统计,目前全乡各党支部班子成员中,50-60岁的占54%,初高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占80%。受年龄、文化水平、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班子成员在思想上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致
富的能力弱,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同时在工作开展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群众需要什么、服务什么等内容缺乏科学准确的定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必须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
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农村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一是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探索改革党支部干部选任机制。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强、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进领导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公道正派,有开拓精神,有魄力,有胆识,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因我乡属典型的农业乡,在抓干部培训上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
(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的问题。
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一个大问题。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支部班子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
(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状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
一是要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展状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视培养和吸引青年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这个重点来进行,依据我乡实情,要注重在外出务工的优秀表年人才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并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去办理。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二是要围绕党支部“六有”建设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新党员入党后,加强党性锻炼是关键,因此要加强新入党的党员的思想教育,要让他们尽快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止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