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茶叶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年以来,总书记就精准扶贫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茶叶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如何围绕发展茶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则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发展实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座谈,形成了一定的初浅思路。
一、当前现状
(一)发展优势
1.产业发展有底子。全县发展茶园面积18万余亩,茶叶主产乡镇7个,千亩茶叶专业村32个;茶叶加工企业15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7家;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158家,利益联结茶农10万户,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0万人;年产茶叶6万吨,综合产值25亿元,主产区乡镇茶农的家庭经营收入65%以上来自茶叶。全县有20家茶叶企业取得了QS(SC)产品认证,拥有茶叶注册商标18个,“古洞春”获中国驰名商标,“紫艺”“百尼茶庵”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多个茶叶产品获得国际、国家、省奖项30多项,为全市最多。
2.政策扶持有力度。先后出台《****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县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发展规划》《****县重点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将茶叶扶贫产业融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大布局。设立了250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覆盖贫困人口较多、发展潜力较大的茶叶等特色产业。连年举办“****红茶节”“硒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提升了***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019年,县政府通过整合255万元的涉茶项目,有效撬动3000万元社会资金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全县310户、798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3.龙头带领有成效。注重产业帮扶主体的优中选优,确保了帮扶成效。以君和野茶和益峰尖两家龙头企业作为委托帮扶主体为例,通过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基地,将项目收益按比例分配给贫困户,以及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途径,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户脱贫问题。君和野茶开发公司牵头组建了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益峰尖茶业有限公司组建了一峰尖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营运模式,共吸收贫困人口2000余人入社,享受公司年底产业收益分红,并每年可解决就业700余人,帮助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地建设不优。****种植茶叶乡镇有10个,茶叶面积18万亩,但集中成片上1000亩的基地只有23个,企业拥有基地上5000亩的只有3家,大部分茶园基础设施落后,大面积茶园没有灌溉条件,机械化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品牌不够响。虽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古洞春”及省著名商标“紫艺”“百尼茶庵”等,但没有一个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旗舰品牌,虽然当前正全力打造“****红茶”公共品牌,但也刚刚起步,后续跟进依然任重道远。
2.龙头带动相对较弱。全县有大小的茶厂百余家,工商注册的企业有近40家,但作坊式加工厂占多数。虽然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也有10家,但规模都不大;古洞春、百尼茶庵、君和等算发展较好的茶叶公司,但受资金短缺、营销人才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等因素限制,还无法很好的起到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缺乏一家旗舰型茶叶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产业链条不够健全。规模茶企的产业链条囊括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说,无论是从基地扩张、产品研发、市场开辟还是茶产融合,****茶企都是有想法也有行动的,但是由于分工不细,由单个企业全部实现均衡推进,很难实现某一领域的突破。特别是目前开发的茶产品,还没有与特色旅游资源以及茶文化的发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发展“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促进脱贫事业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4.利益联结仍需完善。目前,贫困地区茶叶产业企业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仍主要停留在原料收购及务工就业两个方面,以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参与企业,或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分红的形式较少,贫困农民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农民从茶叶产业开发中分享到的收益非常有限,产业开发对促进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的效果不明显。
二、加快茶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调研,我们看到了茶叶产业对促进脱贫攻坚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根本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部署,有效对接精准扶贫举措,用开放的理念、踏实的行动,加快我县茶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1.科学编制规划。对茶叶发展进一步全面规划、优化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县要实现茶园面积20万亩、综合产值30亿元、利税2个亿的目标。特别是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省市规划相结合,要积极向上汇报衔接,把****茶叶的发展融入到省市茶叶产业的发展规划中,突出“****红茶”在“湖红功夫”品牌战略中的地位。二是与基础优势相结合,结合“全国十大富硒县”、“全国生态县”等品牌优势,对****茶叶注入“生态”、“富硒”等重要元素。三是与产业融合相结合,要把茶叶产业与旅游开发、地方文化特色等相结合,形成行业互补共赢的发展局面。
2.提升基地品质。一是开展标准化茶园提升工程。整合涉农项目,不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茶园建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茶叶基地。二是发展高山有机茶基地。以“绿色防控”为方向,综合运用生态控制、生物治理、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等技术,实行茶叶统防统治工作,做响高山生态茶市场,以达到“山上创品牌,山下出效益”的发展目标。
3.强化品牌建设。一是定期办好活动。坚持在每年4月,举办“世界茶节暨4·20****红茶品茶周”活动,并将此活动的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万元,形成举办红茶节的长效机制。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常德品牌·中国品质”行动、“中博会”等大型展销会,每年组织参加5次以上。二是打响公共品牌。集中对“****红茶”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统一品牌名称、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监管、统一对外宣传”,逐步实现
“**红茶”作为统一的公共品牌,合力缔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响亮而优质的品牌形象。
4.强化政策扶持。建议重点对品牌建设、市场开辟等方面给予奖扶。一是奖励品牌创建。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湖南老字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给予奖励。二是奖励终端销售。对传统、电商销售、一二线城市市场开发、茶产品进超市等达到一定销售额,或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按销售额或新增额给予奖励。
5.严格质量监管。一是推进相关认证。县内各茶叶企业都必须进行质量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C生产许可认证等。二是严格质量检验。规范富硒质检中心的运行,建立**茶叶的质量检测中心,从种植、原材料到终端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测,确保产品符生态化、安全化、营养化的要求。三是实施农资全程追溯监管。积极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推进茶旅融合。按照全域旅游的规划和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好“岩吾溪富硒茶叶示范园+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松阳坪标准化茶园+马坡岭高山有机茶园”、“***风景游+大樟树茶园体验”、“**生态观光茶园+乌云界自然风光”等4条经典茶旅线路,形成生态茶园、景区景点和特色民宿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特色景观,推进茶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7.紧密利益联结。一是推广专业合作形式。鼓励茶叶产业大户、龙头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地或周边地区的贫困农民入社。二是推广股份合作联结。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茶叶合作社,参与产业开发经营,并建立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贫困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收益。三是推广订单联结机制。鼓励各类茶企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共同进行产业开发,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合作过程中,由茶企提供茶苗以及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等免费服务,贫困户负责按要求进行生产,提供合格的茶叶产品,让贫困户就地就近创业增收,并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