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统计局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按照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统计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对当前洛南县统计局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统计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从单位性质和建制看:局机关2017年9月25日被省公务员局批准为参公事业单位(见陕公局发[2017]44号文件),正科建制。普查办为事业单位(见洛编办发[1996]10号文件),副科建制。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事业单位(见洛办发[2013]74号文件),股级建制。从编制看:局机关事业参公编制10个,实有14人。其中参公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普查办事业编制5个,实有7人。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事业编制10个,实有9人。合计编制25个,实有30人。
(二)领导班子基本情况。统计局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从职务及年龄看:局长(42岁)、支部书记(46岁)、副局长(48岁)、纪检组长(43岁)、普查办主任1人(42岁),平均年龄为44岁。从性别看:男性3人,女性2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4人。
(三)干部队伍整体基本情况。统计局现有干部职工30人。从政治面貌看:在岗党员10人,非党20人。从学历看:研究生3人,本科15人,大专11人,中专1人。从年龄段看:30岁以下2人,30至40岁2人,40-50岁20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5岁。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统计师2人,中级统计师10人。
(四)近三年干部选拔任用情况。2016年8月份以来,局党组先后通过竞争上岗、鼓励激励等方式提拔工业股干部、农业股干部、投资股干部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农业股股长,提拔办公室干部为古城镇古城街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综合股股长被组织部门提拔为统计局副局长。
(五)近三年干部队伍流动情况。从科级领导看:2017年8月份统计局主要领导调整,2019年1月,局副局长调整,纪检组长调整。从一般干部看:2017年11月招聘研究生2人,2018年10月份从外单位调入2人。2018年8月从统计局调出1人。
(六)近三年统计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计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3月底,统计局30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4人,占13.3%;40-50岁20人,占66.7%;50岁以上6人,占20%,平均年龄为45周岁。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要求统计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统计队伍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近两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3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统计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统计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统计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统计局的工作并且统计工龄在15年以上人员多达18人。占到60%。从2012年至今,仅有1人名调出交流,1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三)统计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统计事业发展到今天,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干部不仅要具备统计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统计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统计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40%,而且两名高级统计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统计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统计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对统计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统计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统计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统计局人员流入特少。统计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统计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统计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统计工作涉及到统计经济分析、统计信息调查、统计社会项目调查、各种统计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统计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统计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当今,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统计方法制度不断改革,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统计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突出工作业绩、统计分析报告成果、统计信息宣传等,对统计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统计工作能力强、统计工作业绩突出、统计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统计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统计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统计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统计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统计人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习统计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统计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统计部门,为统计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统计人员积极参加统计学历教育和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统计局工作文化层次和统计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统计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统计专业技能、计算机统计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统计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统计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统计文化活动,用统计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统计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统计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统计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统计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第二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近一段时间学习和思考,结合正镶白旗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近年来,正镶白旗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推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紧紧扭住加强xxxx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关键点,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全面启动“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构建“选任、监督、管理、激励”四位一体制度链,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xxxx村干部队伍;围绕“服务群众、作群众工作”新定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促动“双服务”上下延伸,推行结对服务、点单服务、承诺服务和代办服务,开展了“十星级xxxx村党组织”创建、“百日大调研”、“五个一”千村帮联及“党代表下基层”等系列主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责意识和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服务对象、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的深刻变化,我们在xxxx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服务意识转换慢。按照创建基层“双服务”的目标要求,xxxx村干部在角色上由“指挥员”向“服务员”转换,但当前xxxx村干部没有完全实现这一转换,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现象。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作用发挥相对弱。农牧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带富能力偏低的“一高两低”现象比较严重,在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创新意识,发挥组织带动作用不到位。三是力量补充不适应,后备乏力人才少。近年来随着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一些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中青年农牧民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xxxx村人口老龄化和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明显,造成了xxxx村班子“人难选”的现象。四是经济基础不适应,集体经济相对薄弱。xxxx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且收入渠道单一,部分xxxx村集体收入空白,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物质条件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力。五是激励保障不到位,工作动力不够足。xxxx村干部工资报酬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造成xxxx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足,工作动力不够,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势必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在培养选拔上做文章,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我们要通过抓源头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把握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选用关,特别是选好“领头雁”,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带动整体水平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严格标准“选”。这是解决“选什么样的人、怎么样选人”的核心问题。要灵活采取“两推一选”、“双推一考”及“差额直选”等方式,并逐步推开“公推直选”、“公推公选”方式,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思想上能改革创新,在党员和群众中有威望”的人选进xxxx村“两委”班子中来。要在选举前,对xxxx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全面考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让群众根据每个干部的工作实绩,选好选准xxxx村“两委”成员;在选举时,切实明确“两委”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并在候选人酝酿提名阶段公示,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村民根本利益和本地长远发展出发,严格对照资格条件,充分酝酿和推荐提名候选人,真正选出靠得住的xxxx村“两委”班子。要采取适当方式,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防止那些品行不端、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口碑不佳的人进入xxxx村“两委”班子。二是加大力度“派”。要坚持“上下联动、定向培养”的机制,采取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苏木镇、xxxx村工作、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等有效形式,推动优秀干部融入xxxx村服务管理。同时,探索开展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xxxx村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这一方面,近年来正镶白旗通过推行旗级领导结对包扶贫困xxxx村,选派机关干部到后进xxxx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选聘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xxxx长(村主任),安排试用期干部联系xxxx村等具体举措,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在教育培训上做文章,提高基层党员和干部的能力水平。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要统筹规划、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丰富培训教育重点。要从农村牧区的实际出发,加强对xxxx村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牧业产业化、致富技术、经营管理、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xxxx村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要突出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形势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稳定的能力;加强道德品行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做好党务工作的能力。
二是创新培训教育形式。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施教的原则,把xxxx村干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基层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法。实行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切实增强培训效果。采取巡回宣讲、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培训;通过“帮带”培训、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促进学习借鉴和实践运用;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基层干部特点,积极倡导和鼓励参加函授、成人自学和电大等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学历水平。
(三)在管理监督上做文章,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从政行为。总书记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加大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批示精神,对于从严治党、筑牢党的基层基础和战斗堡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是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针对基层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并全面落实村级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在民主议事方面,健全和完善党员代表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为核心的“两议会”制度,特别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基层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xxxx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xxxx村委会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在党务(村务)公开方面,不断完善公开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程序。在民主理财方面,健全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代管”。2013年,正镶白旗结合旗情,探索建立了xxxx村“五议三审三公开”民主管理机制,使xxxx村级党组织的决策权、党员的审议权、村民的决议权、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和落实。
二是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孟子讲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对权力的监督,就会有权力的肆意,监督是克制权大于法的有力武器。要建立健全以xxxx村主要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xxxx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加强xxxx村干部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工作。要扩大农牧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权,特别是加大对土地草牧场征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等村务的监督力度。要制定xxxx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完善任前谈话、廉政谈话、信访谈话制度。认真开展xxxx村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和运用好审计成果。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xxxx村一级,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体系。
三是完善基层实绩考核机制。要加强对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考核,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要建立健全对xxxx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的科学考评制度,逐步取消一些与经济发展、大局稳定关联不大的考评项目,科学设置一些符合农村牧区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措施,规范对基层干部的管理。要把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列入督查工作的重点范围,并作为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增强考核效果。对于群众满意度不高、勤政廉政不佳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及时予以诫勉教育,督促整改提高;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或不能履行竞选承诺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四)在激励保障上做文章,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重,面临的矛盾多,事无巨细全都管,非常辛苦。要建立完善以“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xxxx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让基层干部感到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生活有奔头。
一是在经济上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注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把人、财、物等更多资源投到基层。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农村牧区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基层经费保障机制。要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鼓励xxxx村采取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培植主导产业、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等渠道,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鼓励财政性资金参与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
二是在待遇上保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探索xxxx村干部薪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将xxxx村干部所承担的责任及其所取得的成绩与其所应获得的待遇挂钩,建立xxxx村干部“基础报酬+绩效报酬+奖励报酬”制度,激发农村牧区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同时,建立离任xxxx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为在岗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在政治上激励。按照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从优秀xxxx村干部中选拔苏木乡镇领导干部、考录苏木乡镇公务员、招聘苏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拓展xxxx村干部发展空间。要进一步畅通xxxx村干部参政议政渠道,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xxxx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xx长),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要分类开展选树、评比和表彰奖励活动,大力宣传能够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的基层典型,形成学先进、创一流、争贡献的氛围。
第三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如何抓住换届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为此,县委组织部组成专班,深入18个乡镇(场区)、30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建机制、强素质,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探索了乡镇党委“四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是强化>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技能化。通过集中轮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发展现代农业、帮民增收、做好群众工作等基本技能。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工作职能规范化。将税改后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发展主题,乡镇党委从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创新班子成员分工模式,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经济活动,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基地或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招商引资,新上发展项目,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四是严格考评,推进发展业绩公认化。年初逐人明确任务目标,年终严格考评兑现。
2、坚持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着力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一是真正重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意见》,建立了乡镇干部培训机制、选配机制、考评机制、关爱机制等。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强化措施,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经常化。二是真情关怀。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干部,真正让其有干头、有盼头。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优秀干部中遴选,使乡镇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2008年来,从乡镇副职岗位上提拔正职19名,从一般人员中提拔副职54名。三是真心爱护。采取干部个人申请、群众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票决、县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定期将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或有家庭困难的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先后为8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了乡镇办公楼,使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
3、坚持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制定了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肃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如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通过推行“工作日志”、“干部荣辱薄”、“一线工作法”、“有困难找干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量不足。一是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0岁以下乡镇公务员共69人,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2%,其中55岁以上的79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内退状态。加之部分干部病休,乡镇干部实际在岗人员80%左右,致使个个乡镇年年到组织部要求进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现行政策,乡镇公务员招录权力由省统一负责,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与乡镇的编制以及人员需求有较大差距,造成空编缺员(全县空编33人)。三是断层倾向突出。2006年以来,全县进入乡镇干部队伍115人,剔除2010年公开招录外,年平进入18人;5年来乡镇公务员队伍因各种原因减少120人,年平减员23人。乡镇机关进人和减员矛盾突出,凸现减员幅度超过进人幅度的现象。
2、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或招录到乡镇工作的较少,多数源于退伍军人、选聘制、合同制干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与此同时,受条件和经费制约,大多数乡镇干部只能接受零星培训、低层次培训,致使乡镇干部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方法简单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权责不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管理的业务部门,如派出所、学校、国土所、司法所等机构由乡镇上垂直管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但具体工作、考核都在乡镇,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工作上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受气。
4、活力不够。少数乡镇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激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得过且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务晋升难。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乡镇领导职数大幅减少,致使乡镇干部晋升空间缩小,部分干部因政治上无望而产生悲观情绪。二是家庭困难多。一些
乡镇干部因工作繁忙,无暇赡养老人、照顾家庭、培育子女;部分乡镇干部属于“半边户”,妻子无业,家庭经济拮据。三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公务员的任务重、责任大、待遇低,这种付出与回报形成较大反差,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杂,节假日经常因工作任务被占用,且不能按法定标准发放加班补助和补休假期,造成乡镇干部职工情绪较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工作环境差。面对各种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和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乡镇干部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出现失误,轻则受批评处罚,重则“一票否决”。众多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让乡镇干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同时,乡镇干部长期“风里来、雨里去”,身心疲倦,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人心不稳、人心思走。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拓宽入口渠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建议适当增加乡镇的人员编制。全省每年根据用人需要,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招录数量。在进人方面,可赋予县级党委一定的人事权,每年由县级党委从优秀的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中,按一定比例为乡镇选拔招录工作人员,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解决乡镇空编缺员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选调生仅仅把乡镇作为“跳板”,流出渠道多、流动快。建议加大从优秀村主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定向定额招录乡镇公务员力度,并不断增加招录数量。
2、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地进行学历提高教育,对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基地作用,以创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在培训经费上,要把乡镇干部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两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3、强化职能职权。目前,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从现实看,乡镇干部“被迫”身兼数职,既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又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不仅加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而且因权责不对等,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难度。为此,建议省、市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完善乡镇功能,下放一定权力。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凡能下放的应下放到乡镇管理,不能下放的,应赋予乡镇党委一定的管理权限,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解决好上下关系不顺和有责无权的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的协调统一。
4、健全关爱机制。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中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大担提拔重用。由于改善乡镇干部政治待遇的政策性强,建议中央、省委、市委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比如对乡镇党委书记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副县级待遇;在乡镇按比例设置正、副主任科员等。努力提高经济待遇,建议省财政考虑贫困山区乡镇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实行津补贴全省统筹,以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对乡镇干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建议省、市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帮助乡镇完善乡镇机关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健全乡镇干部激励关怀机制,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于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让他们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县共有基层纪委、纪工委、纪检组56个,其中乡镇纪委12个,县直单位纪委9个,纪工委1个,纪检组34个(其中包括9个垂直管理单位纪检组)。
县纪委监察局共有编制47个,实有正式在编人员29人,其中妇女干部2人,非党干部1人,35岁以下2人,36至45岁10人,46至55岁14人,大专学历8人,本科学历14人。
12个乡镇共有纪检监察干部59人,其中专职干部26人,女干部17人,非党干部1人,35岁以下18人,36至45岁34人,46至55岁7人,中专学历3人,大专学历28人,本科学历28人。
县直单位共有纪检监察干部143人,其中专职干部92人,妇女干部42人,非党干部20人,35岁以下47人,36至45岁62人,46至55岁33人,56岁以上1人,中专学历11人,大专学历44人,本科学历88人。
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去年县乡纪委换届以来,我们※县纪委坚持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水平,保证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开展“队伍建 设年”和“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注重制度机制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打造“数量充足、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我们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的主要手段来抓,重点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文明礼仪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抓好政治学习。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立场,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清醒的政治鉴别力,必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明白自己为什么做、去做什么、怎么去做。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常委轮流讲课,重点讲授中央、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和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同时,组织参加县委举办的“周末大讲堂”系列讲座,使纪检监察干部时刻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履行好纪检监察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抓好业务学习。在按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市有关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业务学习,对新进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掌握各自业务知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征订有关业务书籍和报刊资料,开阔纪检监察干部视野,提高开展工作的能力。三是抓好文明礼仪学习。去年以来,我们以创建省、市文明单位为契机,重点抓好纪检监 察干部文明礼仪知识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文明接待、文明处事、文明办案的能力。为确保学习取得实际效果,实行常委和各室主任轮流授课的办法,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去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今年6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验收。
(二)抓重点,打造过硬的办案队伍。对于纪检监察机关,增强办案能力,提高办案效率,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所在。针对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应腐败斗争工作任务的特点,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更加复杂,手段更加隐蔽,违法违纪主体多元化的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办案能力:一是实行常委包案制。对于受理的案件,根据常委分工和实际情况,实行常委分包制,分包常委参与案件立案、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结案全过程,保证每个案件都能经受时间考验,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今年以来,共受理业务内群众来访案件5件,目前结案3件。二是实行全员办案制。为确保纪检监察干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我们实行了机关全员办案制度,在一些重大案件和紧急案件的处理中,把案件任务分配到机关所有干部,机关全员参与案件办理,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和有关要求,人人成为办案的行家里手,全面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实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跟班办案制。为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能力,我们有计划、有重点的实行跟班办案制。对一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职能部门和关键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重点跟班办案,在办理案件中,抽调有关纪检监察干部参与案件办理,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去年以来,我们共抽调80余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各类案件的办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管理,保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纪检监察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就更加重要,为确保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严把入口关。按照中央、省、市纪委的要求,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去年我们对借调人员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符合条件的四名同志办理了调入手续。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壮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全县公开遴选6名优秀干部充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制定了遴选方案,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了报名、审核、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等环节,目前遴选工作已近尾声,近期有关人员将进入试用阶段。二是严格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在认真抓好乡镇纪委按照“三专两兼”,县直单位纪检监察干部不少于3人,专职不少于2人的基础上,为确保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保证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我们实行了“两必须”制度,即:基层单位对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工进行调整时,必须征求县纪委意见,基层单位调整专职纪检监察干部时,必须书面向县纪委请示,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工过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更换随意的现象。三是严肃处臵不称职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干部实行日常考核和重点考核,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和识别干部,通过工作开展和年终考核,对不符合要求,不适应纪检监察工作需要的,调离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塞责,造成重大损失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四)抓保障,保证纪检监察工作正常开展。为确保纪检监察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认真按照中纪发„2009‟9号、10号文件要求,县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发[2009]22号),全面落实中纪委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纪委监察局机构、编制得到增加。县编委对纪委监察局机构、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科室共11个,设立了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电教中心,核定编制47名,比2002年的19名增加了28名。二是纪检监察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全额落实。办公经费按照人均1.6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办案经费按辖区人口人均1元预算,县财政每年拨付办案经费35万元。为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办公办案装备进一步优化。县纪委每个科室都配备了1-2台电脑,并配臵了打印机、复印机等办 公设施。专门配臵办案车辆1辆,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等办案装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办公装备和车辆,有条件的乡镇和单位还配备了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办案装备。
(五)抓载体,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扎实开展了“队伍建设年”活动。去年以来我们以开展“队伍建设年”为契机,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配臵。按照乡镇“三专两兼”、县直单位不少于3人,专职不少于2人的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全部按要求配备了纪检监察干部,健全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二是扎实开展“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按照市纪委的统一部署,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于4月20日召开了动员会,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中深入开展“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了解农村党员群众的所想、所盼,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通过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困难,委局机关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153户次,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120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8户,解决实际问题59个,密切了纪检监察干部与农村党员群众的联系。三是扎实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针对纪检监察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落实不力,慵懒散软 等现象,我们于今年3月份在机关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认真学习,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整改措施,进一步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仍需进一步加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各项工作的进一步细化、深化,都要求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就县纪委来说,肩负着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主要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县委重点工作的督促,重大活动的组织以及其他重点工作的落实,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人员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往往还有其他的分工和职责,导致一些工作推动缓慢。这些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壮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适应工作需要。
(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个问题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中表现比较突出,一些纪检监 察干部不注重学习,素质不高,业务本领不强,工作中拈轻怕重,逃避责任,怕得罪人,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还有一些干部不能严格遵守纪检监察工作纪律,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管不住自己的嘴、手、脚,影响了整个纪检监察队伍形象。
(三)个别单位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在这个问题上,乡镇好于县直,垂直管理部门好于县直部门,个别单位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办公场所和办案装备,不主动开展工作,导致一些工作迟迟不能推进,影响了全县工作大局。
(四)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站位不准,开展工作主动性不够。主要表现在一些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分管的其他工作上,把部门业务工作放在第一位臵,把纪检监察工作作为辅业来抓,满足于上级交办和催促的各项工作任务。没有结合单位实际,主动把部门业务和纪检监察工作相结合,导致工作没有起色,各项活动没有特色。
四、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近年来我们的工作实际,对纪检监察干部建设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细化工作分工,强化工作责任,壮大干部队伍,解决在重点工作开展中人员不足,精力不够的现象。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确保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业务本领、工作作风、工作纪律过硬,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进一步规范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管理,改善纪检监察干部待遇。绝大多数县直单位在单位“三定”方案中没有设臵监察室,导致单位配备的纪检监察干部角色尴尬,建议根据单位编制数量确定不同编制的监察室,机构单列,明确行政级别,解除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基层单位任命后,报县纪委备案,建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档案,健全完善的基层纪检监察 干部调整任命程序,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三)进一步注重纪检监察干部的使用。在加强纪委监察局内部干部轮岗,增强流动的基础上,破除纪检监察系统内流动的框架,注重在工作一线工作发现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能经受起各种考验的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向党委建议,放臵到纪检监察工作敏感部位、重点单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吸收基层优秀干部充实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第五篇: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优化村级干部队伍
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村级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高和激励保障机制,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状况有明显改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我想就此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县村级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较高,作风比较扎实,受到群众拥护。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年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近些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劳动力结构日趋失衡,这种失衡严重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据统计,全县2406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87人,仅占3.6%,35-50岁的1556人,占64.4%,50岁以上的763人,占到了32%。由此可见,干部年龄偏大现象比较严重。
(二)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为官一任,带富一方”。经过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村级干部的文化层次还比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达1487人,占到了总数的61.8%,这种知识结构的干部群体必然是靠行政命令的多,靠义气感情办事的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依法行政的本领弱,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少。
(三)精神状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任务繁、责任重、压力大、困难多,环境差、条件苦、待遇低,不少干部思想上存在着“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搞头,退休后没靠头”的不健康心态,精神萎靡不振,任务消极应对,工作难见起色。
(四)后备干部还有待进一步充实。一方面缺少“造血功能”,推不出干部。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有志有为青年不愿意当村干部,那些想为群众办事的人,或因人缘关系,或因家族房头势力影响,无法通过正常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受到限制,导致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断层”严重。另一方面又缺乏“护血功能”,留不住干部。相对艰苦的环境,相对辛苦的工作,相对清苦的生活,使得部分年轻干部不恋乡村恋城镇,不爱村官爱财神,外出经商打工搞活钱,去追求经济上的现实利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2 也有主观认识的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群众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人“有吃有穿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事不关己不理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触犯利益要告你”,村里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上级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要求高,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值更高,希望村干部、“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像如来法力无边,像孙悟空神通广大,使村级干部压力更大。
二是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村级经费来源相当有限,历史债务包袱相当沉重,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据统计,全县村级总负债达6亿多元,平均村负债90多万元,全县仅有6个村没有负债,负债村达98%以上,有的村级债务高达六、七百万元,少的也有三四十万元。而这些债务一部分积压在村干部手中,因手里捏有外债,说话矮人三分,做事自然底气不足。另一方面,有些群众把冻结村级债务的政策当作护身符,新欠老债无意偿还。因此,集体经济发展无本钱,公益事业建设无资金,“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想办的事办不了,想做的事做不好,形成“群众怪干部,干部怨群众”的局面。
三是农村工作的环境不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减官减人没减事,工作职能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工作模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许多部门应该做的事压到村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水费收取以及公益性建设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却往干部头上压,村干部深感权力不大责任大,工资不多 3 工作多,“得罪上级鞋子小,得罪同级支持少,得罪下级选票少”,身背多个一票否决,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不仅如此,工作任务与转移支付挂了钩,责任制与工资打了包,使得他们还要为各项没完成的任务买单,本来就很少的工资更是所剩无几,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干部任管机制不完善。首先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总的来看,对村干部要求多给予少,约束多激励少,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的力度还不够。据了解,村干部待遇年平均不到四千元,这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干部的付出极不相称,特别是村级离任干部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村干部觉得“青春献给党,老年无人养”,心存后顾之忧。其次是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村干部布置多检查少,指导多监督少,村两委班子干部之间缺少严格的监督,村民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也难以实施监督。第三是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因为经费紧张,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机会较少,再加上村干部本身工作繁忙,自我充电明显不足,使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些整治优化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离十七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以拓宽选人渠道为突破口,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选用村干部的问题上,应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快速致富农民为目标,选好村支书,配强班子。提高素质,增强活力,建立一支干大事,4 办实事的村班子,在注重素质的同时,大胆选拔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渠道宽,见多识广,在发展经济,带头致富中的“冒尖人”担任村干部。把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外出打工经商的“能人”作为村干部的主要来源。打破“村人当村官”的传统观念,拓宽选任渠道,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真正把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条件实在不成熟的村也可选派国家干部兼任村主职。
2、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要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帮助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打造“复合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干部。一是要鼓励村干部积极参与学历培训,力争使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干部80%以上达到高中以上水平。二是要加强岗位培训。加强村干部的党性锻炼,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去年县委花大力气、大投入对村级主要干部进行轮训,反响强烈,效果明显,这种作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县直有关部门应当把对村干部进行林果茶种养加等实用技术培训当作自身重要职责,使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村干部的培训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使村干部的技术培训落到实处。
3、以化解债务为重点,建立村级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发展才 5 是硬道理,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干部群众的各种政策待遇兑现了,村干部的腰杆就挺起来了,村干部的形象就树起来了。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自身优势,选准模式,找准路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化债。其次是县委、县政府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台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村级依靠政策化债。再次是拍卖村级荒山荒水闲置资产,实行拍卖化债。
4、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的核心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以村级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目标引导人,用实绩评价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干部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和绩效评比,突出发展主旋律,把工作实绩和村域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量化考核,把结果与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真正做到以绩定酬,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这样既能提高村务管理水平,又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5、以激发动力为根本,完善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县对村干部的待遇奖励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建立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离职村干部实行离职补助,公开招录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等。这些措施和作法,振奋了村干部精神,调动了村干部积的极性,不仅应当继续坚持,而且应当加强和完善。一是政治上要特别关怀。对于长期扎根基层、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干部,要 6 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要优先录干、转干,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考虑经济待遇。同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全县广大干部中形成向优秀农村干部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工作上要特别支持。要在项目上、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支持他们做实事办好事。三是在生活上要特别关心,要真心实意维护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四是在待遇上要切实保障。要继续完善优秀村干部进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切实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积极探索离退职村干部保障的新路子,采取县财政补一点,村级经济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使他们老有所养,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6、以培养后备干部为着力点,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培养后备干部刻不容缓。对村后备干部一要严选:观念上要突破,真正做到以绩取人,方法上要突破,真正做到广纳人才,标准上要突破,真正做到重在创新,要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组织推荐、自荐,群众举荐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等程序确立后备干部,优中选优。二要优育,对于选中的年轻后备干部要着力培养,要给职务、给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培养,在锻炼中得到提高,促使他们尽快成熟。三是要强管。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每村2-3名的要求,按期进行全面考察和调 7 整充实,优胜劣汰,在滚动中真正把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储备库,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