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关于个人回乡调研报告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个人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20xx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农村的现状
(一)交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
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化,从要求吃饱向讲就营养转变。二是穿讲漂亮,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化、成衣化、时装化。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冲击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款式新颖,日渐多样化,衣着
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
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
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二是资金比较短缺。经费紧张,除过保工
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一是各村要克服群众难发动,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二是整治工作要紧靠群众,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要进村入户做好宣传,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开展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从开民主议事,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并广泛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乡镇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扫、清运、清收
工作。四是要突出重点,农户家中要做到扫干净、摆整齐,集镇要做到保畅通、讲规范、要加强规划控制,每个村建设要有规划,要建立专治队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管理群众。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里,大批平时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机关党员干部,利用春节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下面是先把搜集的一篇优秀的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1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万户,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先后被山东省授予“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蛇窝泊镇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这里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为当地农户搭建了良好的营销平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前榆家夼村是蛇窝泊镇的一个自然村,现有105户,共计4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30人,党员20余名。从调查看,这个村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共有620亩耕地,其中果园面积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由于栖霞拥有百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1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1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每户贷款额为5000-1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1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1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10000-1XX元,农药XX-3000元,套袋苹果专用袋5000-6000元,雇佣劳动力5000-6000元。该户种植的都是套袋苹果,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4天,每次每人支付120-130元;秋季揭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3天,每次每人支付80元。
二是苹果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收益较高。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140-150斤,最高产量达160斤/棵,最少120斤/棵。产出的苹果品质好,85#及其以上的苹果约占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80#苹果。XX年,当地85#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元/斤,80#苹果收购价为元/斤,75#苹果收购价为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XX年我想在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XX元左右),增加种植棵树,扩大种植规模。”但他同时也反映,近几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170人,占总人口的%;40-60岁有120人,占总人口的30%;40岁以下有110人,占总人口的%。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来自于40-6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黄金周期间,我是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度过的。这个春节对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方面我是带着任务回家过年的,因为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回基层进行宣传和调研,在扩大先进性活动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在认识深度和实践锤炼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历史作用的伟大、党的政策的英明,因为无论是与当地财政干部的讨论交流,还是与城市下岗职工、种粮农民的接触,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人民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
一、当地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把握“三个关系”,搞好“五个创新”。“三个关系”,一是规定与创新的关系:各个单位必须按照中央的规定抓好落实,同时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努力创新,显示出自己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亮点;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育要有丰富的载体,求真务实,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三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个创新”体现在:一要联系实际搞创新;二要在抓典型上有所创新;三要在实践上有创新;四要在促进工作上争取创新;五要在完善机制上努力创新。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对党员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五县二区数百个自然村派驻党员干部,推广“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具体来说,“村情民意恳谈会”按“干部表态、反馈情况、群众发言、干部答复”等程序进行。每次会上村民提出的问题,干部能当场解答的作出解答;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则记录在案,待研究解决。各级党员干部向群众承诺:无论什么事,群众都可以说;无论什么话,干部都要听;无论反映的问题有多难,都要认真去解决。同时对参加恳谈会的党员干部提出“五不准”的要求,即不准无故推迟或不召开,不准中途打断群众提出尖锐问题和意见,不准顶撞群众的指责和抱怨,不准推脱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因此增加农民负担。“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建立起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定期对话机制,畅通了干部了解民意的渠道,也锻炼了党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当地开展的这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民心,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在新的一年里,按照部里的实施方案,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进入第二阶段。我决心要把从地方带来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文字,积极向单位领导献言献策,促进我们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二、党的政策好,关键在落实。2月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农村的年味已越来越浓烈。我抽空到峡市附近的郊区走了走,发现农民们早早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红灯笼、中国结。不少别致的春联吸引了我,有 “一份补贴万分情,支农政策暖民心”,有“国家补贴安定团结,农民种田越种越甜”……这些内容可能都是农民们自编的,说出了农民兄弟的心里话。由于家不在农村,入户调研有一定困难,但我经过与年里来家走亲戚的老乡聊天交流,在网站等媒体上搜集资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在我们三门峡市充分落实到位。
峡市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较好,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重要政策。为了确保这两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三门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使农业税降点和直补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按时向农民发放补贴通知书和纳税通知书,全市公示率和通知书发放率均达到100%。各级税改办、直补办联合办公,抽调精兵强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日,加强对基层执行政策的督促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XX年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峡市共减征农业税2575万元,其中正税2146万元,附加429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减负元;XX年省分配峡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款1323万元,峡市实际向农民直接补贴1333万元,全市农民人均补贴元。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390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由去年的31元降至12元,比上年减轻61%,比农村税费改革前减轻%。农民负担的大幅度减轻,有力地促进了峡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峡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工作扎实到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门峡市属黄河流域,按照《河南省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实施方案》,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为每年补助粮食200斤/亩,改发现金补助140元/亩;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这一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严密的部署——四个“到位”,另一个是敬业的态度——四个“一竿子插到底”。
“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能否及时兑现到位,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进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各级财政部门主要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二是领导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担当起了第一责任人;三是组织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由各级直补办负责,同时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四是经费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适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即宣传发动、方案制定,信访处理,督促检查都要“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宣传发动的面要广,手段要多多样、灵活,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发放政策;制定方案要周密,落实方案要严密;各级直补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基层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在数据搜集和走访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党的这些惠农政策,“含金量”确实高;财政支农力度之大、落实之快,为多年来少有。XX年,党中央继续努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将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度;继续更多的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买单”,通过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文化建设、社会救助等投入力度,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相信在下一个春节,我会看到三门峡市乡村更加蒸蒸日上的景象,看到更多的农民走上康庄大道!三、三门峡市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争创“三好一强”领导班子,把发展经济、推进本职工作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先进性教育”与“温暖工程”、“三级联创”、“党员先锋工程”、“后进党支部整顿”等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山城风来满眼春,党员干部劲头不断高涨,群众建设峡市的动力不断增强,两股力量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推动着峡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大年二十八那天,我有幸跟随市委宣传部一行到灵宝市(县级市)五亩乡白马村看望贫困群众。白马村有200户757口人,散居在距灵宝市50公里外的黄土旱塬上。XX年8月以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引导群众发展苹果、烟叶、朝天椒、中药材等,增加农民收入;争取资金13万元修建的新校舍主体工程,迄今已基本竣工;组织群众铺设了进村的沙石路,初步解决了交通不便的老大难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扶工作队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该村制定了一户一头牛、一户三只羊、一人五棵经济树的“一三五”发展计划,并个人捐资3000元资助村民栽植优质柿子树,同时还将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联系劳务输出等计划列入了XX年扶贫日程。这次探访中,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为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棉被、面粉等慰问品,并代表大家向老人们拜年。另外还专门为该村15个贫困户送去了375公斤面粉、10件棉衣、10条棉被和750元现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出门迎接领导来访,党员同志们赶忙上前去扶住他,关切的询他的生活情况,嘱咐他有困难尽管说。彼时彼景,现在仍历历在目,党给群众的温暖不仅照亮了群众的心,也激励了我在今后求真务实,多为群众办实事。
笔者从《关于三门峡市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的决议》中了解到,XX年三门峡市财政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市县两级筹集资金3000万元,修建道路273公里,解决了119个行政村行路难问题;筹集资金380万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新的一年年初,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重点提出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即围绕发展牧、果、林、烟等支柱产业,建设瘦肉型猪、优质肉牛、肉羊、绿壳蛋鸡等畜牧生产加工基地;打造SOD苹果、“三门峡”牌烟叶等特色名牌产品;开拓25万亩优质烟叶、10万亩无公害蔬菜、4200万袋食用菌及万亩玫瑰药材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完善市县农产品检测服务网络,搞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推动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企”,突出抓好10个示范村、30个龙头企业等信息网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的关注和扶持,给了群众新的曙光、新的动力!
振奋之余,我深深的懂得了:顺民意、得民心是党的政策实施的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新的阶段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大潮。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今年春节期间,过年了回乡,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家利村乡石头圩,位于县境西南部。其四邻为:东梓山镇、禾丰乡,南靖石乡、盘古山镇,西小溪、新陂乡,北贡江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亩,山地面积160245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206个村小组,7450户,总人口31634人,设有利村、里仁两个圩镇集贸市场。乡政府驻利村圩,我乡距县城仅17公里,交通方便,于都至盘古山、利园战备公路纵横其间。
利村乡人民勤劳智慧,历来有经商传统。众多商人在赣州市、吉安市经商,赣州市龙都商城、贸易广场被人们称为“利村一条街”。
二.乡村教育
回到二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
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三.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乡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县里进货,公共汽
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乡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不久,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四.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成长有疏忽。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
五.意见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各种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
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面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的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家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三篇: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黄金周期间,我是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度过的。这个春节对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方面我是带着任务回家过年的,因为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回基层进行宣传和调研,在扩大先进性活动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在认识深度和实践锤炼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历史作用的伟大、党的政策的英明,因为无论是与当地财政干部的讨论交流,还是与城市下岗职工、种粮农民的接触,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人民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
一、当地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把握“三个关系”,搞好“五个创新”。“三个关系”,一是规定与创新的关系:各个单位必须按照中央的规定抓好落实,同时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努力创新,显示出自己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亮点;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育要有丰富的载体,求真务实,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三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个创新”体现在:一要联系实际搞创新;二要在抓典型上有所创新;三要在实践上有创新;四要在促进工作上争取创新;五要在完善机制上努力创新。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对党员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五县二区数百个自然村派驻党员干部,推广“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具体来说,“村情民意恳谈会”按“干部表态、反馈情况、群众发言、干部答复”等程序进行。每次会上村民提出的问题,干部能当场解答的作出解答;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则记录在案,待研究解决。各级党员干部向群众承诺:无论什么事,群众都可以说;无论什么话,干部都要听;无论反映的问题有多难,都要认真去解决。同时对参加恳谈会的党员干部提出“五不准”的要求,即不准无故推迟或不召开,不准中途打断群众提出尖锐问题和意见,不准顶撞群众的指责和抱怨,不准推脱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因此增加农民负担。“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建立起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定期对话机制,畅通了干部了解民意的渠道,也锻炼了党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当地开展的这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民心,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在新的一年里,按照部里的实施方案,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进入第二阶段。我决心要把从地方带来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文字,积极向单位领导献言献策,促进我们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二、党的政策好,关键在落实。2月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农村的年味已越来越浓烈。我抽空到峡市附近的郊区走了走,发现农民们早早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红灯笼、中国结。不少别致的春联吸引了我,有 “一份补贴万分情,支农政策暖民心”,有“国家补贴安定团结,农民种田越种越甜”……这些内容可能都是农民们自编的,说出了农民兄弟的心里话。由于家不在农村,入户调研有一定困难,但我经过与年里来家走亲戚的老乡聊天交流,在网站等媒体上搜集资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在我们三门峡市充分落实到位。
峡市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较好,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重要政策。为了确保这两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三门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使农业税降点和直补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按时向农民发放补贴通知书和纳税通知书,全市公示率和通知书发放率均达到100%。各级税改办、直补办联合办公,抽调精兵强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日,加强对基层执行政策的督促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XX年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峡市共减征农业税2575万元,其中正税2146万元,附加429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减负元;XX年省分配峡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款1323万元,峡市实际向农民直接补贴1333万元,全市农民人均补贴元。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390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由去年的31元降至12元,比上年减轻61%,比农村税费改革前减轻%。农民负担的大幅度减轻,有力地促进了峡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峡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工作扎实到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门峡市属黄河流域,按照《河南省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实施方案》,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为每年补助粮食200斤/亩,改发现金补助140元/亩;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这一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严密的部署——四个“到位”,另一个是敬业的态度——四个“一竿子插到底”。
“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能否及时兑现到位,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进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各级财政部门主要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二是领导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担当起了第一责任人;三是组织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由各级直补办负责,同时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四是经费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适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即宣传发动、方案制定,信访处理,督促检查都要“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宣传发动的面要广,手段要多多样、灵活,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发放政策;制定方案要周密,落实方案要严密;各级直补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基层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在数据搜集和走访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党的这些惠农政策,“含金量”确实高;财政支农力度之大、落实之快,为多年来少有。XX年,党中央继续努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将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度;继续更多的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买单”,通过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文化建设、社会救助等投入力度,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相信在下一个春节,我会看到三门峡市乡村更加蒸蒸日上的景象,看到更多的农民走上康庄大道!三、三门峡市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争创“三好一强”领导班子,把发展经济、推进本职工作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先进性教育”与“温暖工程”、“三级联创”、“党员先锋工程”、“后进党支部整顿”等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山城风来满眼春,党员干部劲头不断高涨,群众建设峡市的动力不断增强,两股力量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推动着峡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大年二十八那天,我有幸跟随市委宣传部一行到灵宝市(县级市)五亩乡白马村看望贫困群众。白马村有200户757口人,散居在距灵宝市50公里外的黄土旱塬上。XX年8月以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引导群众发展苹果、烟叶、朝天椒、中药材等,增加农民收入;争取资金13万元修建的新校舍主体工程,迄今已基本竣工;组织群众铺设了进村的沙石路,初步解决了交通不便的老大难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扶工作队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该村制定了一户一头牛、一户三只羊、一人五棵经济树的“一三五”发展计划,并个人捐资3000元资助村民栽植优质柿子树,同时还将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联系劳务输出等计划列入了XX年扶贫日程。这次探访中,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为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棉被、面粉等慰问品,并代表大家向老人们拜年。另外还专门为该村15个贫困户送去了375公斤面粉、10件棉衣、10条棉被和750元现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出门迎接领导来访,党员同志们赶忙上前去扶住他,关切的询他的生活情况,嘱咐他有困难尽管说。彼时彼景,现在仍历历在目,党给群众的温暖不仅照亮了群众的心,也激励了我在今后求真务实,多为群众办实事。
笔者从《关于三门峡市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的决议》中了解到,XX年三门峡市财政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市县两级筹集资金3000万元,修建道路273公里,解决了119个行政村行路难问题;筹集资金380万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新的一年年初,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重点提出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即围绕发展牧、果、林、烟等支柱产业,建设瘦肉型猪、优质肉牛、肉羊、绿壳蛋鸡等畜牧生产加工基地;打造SOD苹果、“三门峡”牌烟叶等特色名牌产品;开拓25万亩优质烟叶、10万亩无公害蔬菜、4200万袋食用菌及万亩玫瑰药材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完善市县农产品检测服务网络,搞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推动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企”,突出抓好10个示范村、30个龙头企业等信息网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的关注和扶持,给了群众新的曙光、新的动力!
振奋之余,我深深的懂得了:顺民意、得民心是党的政策实施的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新的阶段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大潮。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在城里过年,感觉很无聊,空气不好,待在房间里也闷得慌,不如干脆到乡下走走。一则可以给乡里的亲戚们拜拜年;二则可以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三则可以对农村发展的情况做些调研和进一步的思考。由于所调研的村户都建立在熟人的基础上,这也就保证了调研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所调研的两个乡的背景资料(来自两个乡所在县的网站介绍),这里舍去具体的乡名,就用字母代替。
A乡位于靖远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7公里,境内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海拔1880—2240米,年平均降雨量240毫米,年均蒸发量1800毫米,无霜期165天,年平均日照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最大冻土深写写帮文秘助手。平均风速米/秒,最大风速22米/秒。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7—9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这里气候干燥,风多雨少,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A乡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在地质构造上为秦、祁台块,广泛覆盖着第四纪期马兰黄土,质地均匀,有大孔隙,透水性强,易形成水土流失,属典型的干旱山区。
A乡现辖11个行政村,71个社,3296户,16005人,有劳动力9252人,耕地面积118976亩,人均亩,全为旱地,其中:梯田13000亩,坝地8000亩,坡地97976亩,有大牲畜5248头,羊10673只,猪3689头,鸡31296只,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4682亩,有水窖15000眼。粮食作物以春小麦、扁豆、豌豆、玉米、洋芋为主,是自给自足的自然型经济模式,经济作物以少量的板兰根等中药材种植为主。多年来,A乡由于受气候、交通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严重制约,农民经济收入低而不稳,粮食产量极低,人畜饮水困难。这些年全乡粮食总产量大约为368万公斤,人均产粮大约230公斤,人均纯收入大约为1000元,其中副业和其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5%—80%左右。
A乡现有学校35所,其中小学31所,独立初中2所,戴帽初中2所,有教师220人,学生3730人(小学2438人,中学1039人,学前班253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卫生院门诊1处,医护人员5人,病床10张。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历届A乡党委、政府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调结构。
B乡位于靖远县南部,东接高湾乡,西接若笠乡,南与会宁县搭界,北与乌兰镇毗邻,俗称靖远南川。所辖总面积455平方公里,辖9村54社,3935户21050人。
B乡交通通讯方便,靖天公路横贯南北,村村通公路、通电视。交通便利,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乡。
解放前设B乡公所,1949年9月解放后成立区公所;1958年成立B乡人民委员会;1966年建立B区革委会;1981年6月成立B乡人民公社管委会;1983年7月至今,称B乡人民政府。
B乡境内土地资源丰富,总耕地面积65706亩,以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糜谷,玉米、黄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和西瓜、黑瓜籽、油菜、大蒜等诸多经济作物。B乡的西瓜品种优良,个大味甜,含糖量高,已得到国家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B乡籽瓜风味独特,瓤艳味美,香甜似蜜,是解毒、利尿、消渴、润肺之佳品。
近年来,B乡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建成“池三改”(沼气池带动,改厕、改圈、改厨)沼气池1131座,谱写了“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农村生活新篇章。发展大棚早熟洋芋1500亩,舍饲养羊户780户,创建私营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一个,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引进招商引资项目------白茨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建成容量1500立方米的水库一座,为发展水产养殖和开发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
B乡商品流通活跃,乡政府驻地B村于1988年建成B乡集贸市场,每月逢农历“一、四、七”开集,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秩序井然。
B乡坚持兴学重教,乡村各级坚持大办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中学4所,小学25所,教职工316人,学生5600名,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村村有社火队,唱秦腔,看电影,放录像等文艺活动遍及村社。
B乡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有黑城子的唐宋代古城遗址,清代名将宋可进将军墓,宋可进将军府遗址,清代古建筑双龙寺等古遗址,解放前曾出土晋代黄金印一枚,薄入麻雀牌,印上安一金骆驼(王爵驼钮),印上刻有“晋归义羌王”数字,现存西安博物馆。
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是:选取A乡某村农家一户,B乡某村农家一户,通过典型访谈来分析问题。
先说说到A乡某村杨(姓氏虚拟)家调研的情况。
主人先陪我在二院子转了转。这里的农村家户院落一般有正院和二院子之分。正院主要住人及存放主要的东西,二院子主要有厕所、鸡舍、狗舍及存放一些柴草农具等。二院子位置在正院的大门前方。杨家二院子较大,大约有200平方米左右,二院子建一间房,比较简陋,主要是放些柴草及农具类,另建一个狗舍,养一条狗,其作用主要是来人提醒及防盗。
从二院子进门,就是杨家正院,院子大小也有200平方米左右,跟二院子面积大小差不多。院墙都是砖砌的。院内建三间房,也全是砖砌。一间房儿子住,一间房住老人,一间房是厨房,住老人的一间房相对比较大。三间房外皮都用瓷砖包了起来,看起来很漂亮。
老人住的房子里,有火炕,有沙发,有火炉子,有一个中等大小的柜子,较新,墙上挂着毛主席像。
在老人住的房子里,围着暖暖的火炉,我坐在炕沿边,一边喝着农村人炉火熬的罐罐茶,很香,一边和这家人聊了起来。
这是一家搬迁户,是从塬上搬到水川地区的。搬迁的原因是这些年天气变暖,雨水越来越少,旱地产量太低,养不住人,政府就下决心整村搬迁,并给每家每户补助建房款1万元,有的是建房前就给,有的是看农户建好房验收后再给钱。现在原村的人已经大部分都搬迁到这里,还有一部分以后可能都要搬迁过来。但有关系的,比如城里有人打招呼的,或跟乡里领导关系好的,可能就先搬迁,没有关系的,可能就要到后边才能挨上。
家里有5口人,老两口,儿子,两个男孙子。地有十几亩,家里的地是搬迁时政府白送的,给每家每户每个劳动力4亩左右,都是水浇地。这里的地原来都是荒滩,是政府用推土机推平整好,然后交给每家每户耕种。另外,浇水的水渠也是政府提前都整好的,农户直接使用就是。地平时主要由两个老人务,另帮看两个孙子,孙子都不到10岁。这里的地盐碱较大,产量低,平时主要种包谷、小麦、西红柿等,这些年主要种蔬菜。由于靠近公路边,销路较好,不像原来住的塬上,有东西也卖不出去。
儿子过年才回来,过完年就去城里打工。问儿子媳妇干啥?说前几年就跟儿子闹离婚,一直闹离婚闹了几年,现在人到哪儿去了,也找不见。据说媳妇人长的也比较漂亮,当时结婚时也未领结婚证。问为啥没有领?说是到乡上去领,人家要30元钱,就没有领,最后也没有人管这事。结婚后,小两口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姑娘,两个是儿子,最后闹离婚,姑娘媳妇领走,两个儿子留给男方。前些年,媳妇来过一次,只是远远地站在路边看了一下两个孩子,就走了,后来就再没有了消息。
家里平时政府每月给50元左右钱,说是享受低保的钱。说现在各家各户政府都每年给钱。问给各家各户的钱多少有没有区别。说有区别,有的家多,有的家少。问是否穷的人享受更多?说不一定,看关系,有家里条件好的,反而享受的多,有的不是。
虽然存在问题,但主人还是认为,现在国家总体对农民很好,要比以前好多了。农村人看病也报销百分之八十左右,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另外,家里原来有一个残疾人,是盲人,也是主人的弟弟,现在城里的养老院养老,这也减轻了家里人的负担。之所以能到城里养老院养老,也是托一个熟人找关系说了话。
目前,两个老人都快70了,农活也干不动了,还要看两个孙子,去年劳动时一个就晕倒在地里,差点过去。老人希望儿子今年不要去打工,留在家里种地,但儿子似乎没有这种想法。
问到村里搬迁户其他人的情况,说大部分都可以,也有很不错的。有的家里养几千只鸡,有的养羊也很多,这些家里都很不错。一般大部分家里都有摩托车等。但仍留在塬上还没有搬迁过来的,就日子较苦。
中午在主人家里吃放,主人很热情,端上来的是自己平时喜欢吃的农家饭,也有很多肉,说是自己家养的猪肉,放心吃,不是给城里人供的。我吃了几口肉,感觉很不错,与城里自己买的肉味道确实有区别。
下面说说到B乡刘(姓氏虚拟)家调研的情况。
刘家二院子也较大,大约有200平米左右,二院子有以前建的两间旧房,门框已破旧,一看此房,感觉让人回到了20年前。
正院大约也有200多平米,建有五间房,院墙和房子也都是砖砌。一间比较大的,是上房,住老人。其它房,都是原来子女住的,现在有的子女出嫁了,有的出外工作了,一个儿子另外建了一个新院,有的房就空闲下。
在主人家上房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像,是一个站像,毛主席看起来很威严,戴着帽子,穿着风衣,目光炯炯有神,像远方看去。据说大部分农村人家里上房或主房,墙上挂毛泽东像的很多。
家里平时就老两口常住,都快70了。三个姑娘都已出嫁,小儿子在外地一家信用社工作,是大专毕业多年后经过多次找关系才办成的。大儿子虽是农民,但已独立门户出去。大儿子平时在外打工,媳妇在家干农活,而大儿子的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由老人照看。有孙子两个,一个5岁左右,一个不到几个月。
家有地4亩左右,都是水浇地,平时主要两个老人务。家里原来也有一些旱地,在沟里,由于这些年天气变暖,雨水也少了,产量太低,就没有去耕种,也就撂荒了。整个村子的旱地都是这样,都基本撂荒了。另外,大儿子家也有水地10亩左右,由于大儿子在外打工,媳妇一个人顾不过来,地也就大部分承包了出去,每亩每年承包费200元左右。
问儿子出去打工是自己找的还是别人帮找的?说也是一个亲戚帮找的,就在这个亲戚所在的工程队干活,干的活也比较轻松,主要是给工地看管东西,一个月也能拿到三四千块钱。
问家里养没养鸡或猪之类的,这样可能收入会更多一些。说现在养这些不容易活,都是集体养殖,需要经常防疫等,这样就容易养活。一个一个养的,都不容易活,病也多,有些肉猪,吃平常的猪食也长不大,必须要喂养特殊的或有添加剂之类的饲料,才能长大。说到这里,老人感叹道,不知现在的鸡或猪,为什么不像以前好养,以前可是随便养就活,不知是为什么,不过,羊相对好养一些。
谈到村子土地及种植情况,说大部分人家都是每户10亩地左右,也有30多亩的。家里地多的,主要是前些年这些人家里姑娘比较多,姑娘出嫁后,家里地也就相对多了。另外,村里人种地大部分都是各样种一些,这些年种西瓜、洋芋、蔬菜的较多,一亩地纯收入最少也有1500元。问村子有没有种大棚的,说这个村没有,邻村有。
现在整个村子,大部分都是砖瓦房,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等,有的已经有了小汽车,价格有几万的,也有十几万的,不等,房子也多的都瓷砖包了,都很漂亮。
村里有三座庙,供的都是农村的土神。村里人一遇到事情,就到庙里求神烧香。另外,村里人大都注重看风水,家里去世了人,埋一个有风水的地方很重要,要请风水先生多次到山沟里勘察。有的家里为了找一个好地方,甚至两三年就提一次坟,这样三番五次不怕麻烦,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好地方,保佑家里有福。说有的家情况为什么好,主要是人家祖宗的坟风水好,是祖宗保佑人家的缘故。
谈话间,来了一个同村的人到这家聊天。来人也谈到自个家里有孩子四个,一个姑娘已经出嫁,三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工作,家里也只剩下两个老人务地。问以后咋办?说,走一步算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也想不了那么多,到时实在干不动了,再想办法。
下面根据调研情况谈一些思考。
中国农村发展成就很大,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抹杀。和30年前或20年前相比,可以说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农村也有了巨大变化,这是党和政府的巨大功劳。
目前,中国农村又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下一步如何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很好的方向。下面笔者再围绕调研情况谈一些具体思考,供理论研究者及有关实际部门参考。
第一,农村亟需培养或引进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劳动力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目前的留守老人及儿童,显然是不可能成为现代农业的主体的。如何解决好农业劳动力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考虑在农村建立更多的养老院及幼儿园,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去向的问题。目前,我国有些乡村已经有很好的养老院及幼儿园,但有些乡村在发展规划方面比较欠缺,应补上这一课。二是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承包土地创业,建设现代农业。三是要鼓励或引导农民工回乡务农,尤其是青壮年,政府要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要让他们在现代农业上大有作为,不要都挤到城里。
第二,目前,农村进行土地集中恰逢其时。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和思路。这里的问题是如何建设家庭农场,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可考虑有计划推进土地集中。土地集中的形式可以是土地入股的形式,也可以是再承包的方式,或是转让的方式,具体可与农户商量。对一些主要靠留守老人及儿童务农的农户,政府要尽可能动员这些农户先进行土地集中。
第三,农村要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要产业。土地集中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国无粮不稳,没有粮食,社会稳定就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建设现代农业,不是只注重农产品产量,而是更要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农业,要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第四,要重视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要以现代企业为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也要建成现代企业形式,以企业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必要时,可考虑建设更多的国营农场。国营农场并不是没有效率,关键是规范管理。不要一听国营就摇头,就想到腐败等问题。要鼓励大学生或分配大学生到国营农场就业。在国营农场就业的大学生,可享受与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大学生一样的待遇,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农村补贴。要将大学生培养成职业农民,这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主要精神。
第五,要有效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为了应付农产品流通风险,或者是市场风险,农户主要采取兼业化经营方式,就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农户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也符合理性原则。现在建设现代农业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现代农业企业,由于是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市场风险也增大了,这就更需要采取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措施,否则,损失会更大。如何减少农产品市场风险,笔者建议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同时,应积极实现生产、销售、消费一体化,也就是将农产品生产单位与农产品销售单位及农产品消费单位都固定挂钩,并且尽可能在利益上结为一体。这里要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三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通过一体化,总体会有利于农业生产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最终对三方都有好处。因为通过一体化及固定挂钩,也有利于保证农产品品质,有利于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泛滥,这对消费者也是一件好事。
第六,要解决好农村人的信仰问题。目前,农村人信仰缺乏也是一个严重问题。除了信仰一些农村的土神以外,就是原来人们公社时期信仰的遗留,包括信仰毛泽东等。建设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现代化,也要大力建设新文化,要积极开展农村新文化运动。要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要破除封建迷信。
第七,要更加注重公平制度建设,反对关系文化。中国的关系文化可谓根深蒂固,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关系文化,虽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帮助农村人找工作,有利于互助等,但也破坏了公平,总体看,是弊远大于利。国家应积极考虑建设更为完善的制度,要用硬制度的优势对抗软文化的不足。
第八,要加大诚信建设。也许是巧合,这里顺便说一下我调研快结束时遇到的一件不顺心事。我访谈完B乡农户,与几个人一起包车到山沟里去看看旱地的情况。进山里的路比较难走,曲曲折折,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包车走到路程一半司机就说车走不动了,实际可能是司机也不想走了,怕对车损耗大,让我们几个步行到山里面去看。我们就让车在原地等着,出来时再乘车原路返回,但出来时车子却不见了。当时同行的说,可能人家自己走了,我不相信,付了钱怎么能这样。大家一直步行几个小时,原路返回到村里,一直也未见车的影子,我才估计司机是真走了,想一种可能是人家又去找客户赚钱去了。当时气得我真想找司机论理,但估计到麻烦比较多,一想也就算了。一个是需要花时间找人,再一个,就是找着了人,为几百块钱打官司,实在划不来。同行的抱怨我不应先将钱给司机,到最后给就好。这件事也让我想到,目前,不仅是城市,农村诚信缺乏也很严重。中国发展,包括农村发展,要把诚信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不然,发展就是半截子,就没有后劲,而且是越往后,由诚信缺乏导致的交易成本问题就会越突出,发展阻力就会越大,发展也就会越迟缓。
第四篇:回乡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情况的报告
国库科
在局党组的统一部属下,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国库科对夏庄镇的镇、村、村民的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和民生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夏庄镇共有33个自然村,有农户4643户,全镇总人口11366人。2009年镇财政暂未实现自给,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40元,属于我市内陆欠发达乡镇。2009年提供地方税收580万元,列全市14个镇区第10名。
从我们对农村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有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失业,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彻底失去经济来源;二是农民增收速度缓慢,近几年虽然农副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生产成本,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三是看病难问题,虽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在药价高,治疗费用高,报销比例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群众还是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农民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政府对农业增加投入的力度,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切实做好农村扶贫工作,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乡镇,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减少和防止返贫。
五是加大扶贫到户力度,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综合效益。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整推进扶贫资金数量,科学统筹公共项目和到户项目。既要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扶贫带来的好处,更要让所有贫困户都能得到扶贫的实惠。从而使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互兼 顾,有机统一。要着眼全村,心怀群众,统筹安排,把好事切实办好,使广大群众能够共享扶贫开发成果,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宗旨。
六是加大避灾能力建设力度,确保因灾返贫人口大幅降低。脱贫人口数量和返贫率高低,是衡量扶贫开发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增强控制返贫人口能力十分重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面加固库、渠、堰、堤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抵御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能力。要建立健全防灾抢险工作机制,研制防灾抢险应急预案。要完善灾情报告制度,灾情发生后,迅速如实地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得到上级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援助。要实施科技避灾。加强耕作制度改革,加快良种推广普及,大力推行农业科学技术,注重防病治虫,努力把自然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010年2月21日
第五篇:回乡调研报告
回 乡 调 研 实 践 报 告
回乡调研实践报告
一、背景概况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回乡调研的实践活动,了解家乡大学生创业想法,以便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的创业就业情况。
二、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一)调研的目的1、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响应 “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家乡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总结提高,广泛推广,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中部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进入学校,了解大四学生以及刚毕业人人员的就业情况及以后打算。
(二)调研的内容
1、赴实地进行考察,精心选择典型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2、本着“突出重点,有效帮扶,技术援助,总结提高“的原则,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实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3、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与企业长期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交流与科技交流。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创业想法现状
1、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2、创业目的多样化
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3、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及投入状况
1、企业对于信息化知识培训需求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培新需求有着很高的热情,约90%的企业提出需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73%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培训。
2、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不大。
(三)制约就业创业的两大因素
1、观念问题
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而其次,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同时有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也将成为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调查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社会经验”恰恰是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经验?对于获得它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认识?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环境问题
众人眼里最适合的创业领域和大学生自认为的有着很大出入。首先,IT行业占居榜首,达到30%,服务业第二。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方面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环境,同时制定标准,建立合理的就业创业体系,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企业方面
要高度重视人才,逐步加大投入,为建立良好的体系奠定基础。
(三)多方合力
1.政府应按照区域和行业的划分,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可适当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要配合政府,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2.政府、企业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使企业加大吸纳人才力度。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五、调研意义
1、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技术交流。
2、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语
大学生创业究竟已经到达了一个怎样的程度,数据清晰地告诉了大家。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摆脱自身思想方面的不成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