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1-01-15 17:0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第一篇:关于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局的要求,我们莱州局结合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工作,深入基层所和商户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引导,积极培育放心消费创建单位。各市场监管所按照要求扎实开展辖区经营者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在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消费等重点领域,引导经营者积极参与放心消费创建,按照省、市局的放心消费创建标准和创建指南,指导放心消费创建单位对照创建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培育了一批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为广大消费者改善了消费环境,提高了消费者的获得感。截止11月底,创建县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06户,正在创建22户,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0户。

(二)组织开展行政约谈,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结合消费投诉举报受理数据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行政约谈会,督促经营者履行法定及约定义务,整改存在问题,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今年以来,我局共接到消费者投诉农机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不提供售后服务的投诉举报300余起,针对这种情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相关科室会议,对相关涉及30多家单位进行集体约谈,对投诉较多的4家生产经营单位单独约谈,并在本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

(三)发布消费警示,营造良好的消费维权社会氛围。建立消费警示发布制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健康、安全消费。我局结合每年的“3·15”活动和“五进”工作,通过以媒体、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集贸市场、社区为平台,广泛宣传消费维权的法律法规和小知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维权社会氛围。今年以来,我局对12345热线转办案件中同一消费问题投诉多达10余起以上的加油卡、学习机等实时发布了消费警示。

二、当前消费环境建设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监管效能不高,违法成本较低,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部分经营者法律观念淡薄,诚信意识缺失,主体责任不落实,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效果不显著。消费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维权合力尚未有效形成,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不共享、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odr企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我们局粗略统计,odr企业至今处理的投诉也只有了了的3起。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不断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向纵深开展。认真贯彻执行《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和《省政务服务投诉热线管理办法》,确保投诉举报渠道的畅通,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诉求。要继续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指导其更好地发挥化解消费纠纷的积极作用。依托全国12315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把投诉作为重要的案件线索来源,进一步强化“诉转案”机制。指引消费者选择重信誉、守信用的经营者进行消费,倒逼经营者致力于诚信经营和提升服务质量,在社会上营造崇尚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实体店无理由退货制度。倡导商场、超市等实体店实行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鼓励参与企业主动做实做细无理由退货承诺,帮助商家创新销售模式,改善消费体验,为商家赢得“回头客”。

(三)深入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大力引导电子商务经营者广泛参与“放心消费在山东”创建,持续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宣传,结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销售不安全食品和药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

莱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2月10日

第二篇: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与生活居住环境的现状已经成为一对日渐突出的矛盾。树立环境意识、完善整治机制、改善乡村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在我镇大发展任务日益艰巨、大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我镇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刻,对于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不但不应该放松,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使群众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如何进一步的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已经成为我镇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工作和实践课题。

一、我镇目前环境整治工作的现状和好的经验做法

xxxx镇位于谢家集区西部,辖12行政村和1个社居委,102省道与310省道在此贯穿交汇,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设在我镇境内,交通优势使我镇成为淮南市“一主两翼”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南市西部门户规划的主战场,近年来,先后有1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在我镇开工建设。这与我镇多山、多水的辖区地貌共同形成了我镇大建设项目多、违规抢建多、建筑垃圾多、影响环境卫生的不利因素多等诸多特点。面对不利形势,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取得了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成绩。

1、立足大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对于全镇的环境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立足我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建设项目多的实际,从全局做好总体规划,将环境治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城镇建设规划,乡村环境治理放在我镇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新城、强基础、扩产业、重招商、兴旅游、快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镇党委从争取成为控违试点乡镇入手,加大城镇面貌整治力度,制定城镇规划,遏制无序抢建。从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环境督察、加强绿化工作等总体和全局上,做好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工作。

2、立足路网,做好城市基础建设。我镇立足便捷的路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夏郢孜西路打通至102省道现已经竣工;卧龙山西路拓宽、绿化、亮化改造工程目前也已经完成。加上合淮阜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等公路。“3纵2横”的公路交通网络让我镇成为淮南市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我镇共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修建 “三通”水泥路,总长度达到近百公里,让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辖区内新建新家园、棚户区等小区近10个,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后全镇人口将增至8万人,吸引了宾馆、酒店、农贸市场、生态园等行业的大批商家前来洽谈投资,新城区轮廓逐渐显现。

3、立足争创模,做好绿化工作。结合市、区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大力开展镇、村绿化,砂里岗村被市绿化委命名为绿色小康村,全镇现有绿色小康村2个。2010年共完成了车路山采石迹地植被恢复830亩、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150亩景观林植树绿化及打石山新造林510亩任务,配合区农林局高质量通过国家林业总局对2002退耕还林项目中生态林验收。

4、立足惠民生,加大资金投入。“xxxx”期间,我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完成百余项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其中泵站更新5座,开挖、修建当家塘20余口,圩堤加固10万立方米,沟塘清淤5万米。12个行政村的道路“三通”工程全面完成,90%以上的村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公厕、垃圾池和下水道。

5、立足镇情,实施联合治理。鉴于我镇镇域面积大、大建设项目多、境内交通道路网密集的实际,我镇与多部门加强协同,实施联合治理,镇文明办与交警部门长期联合,治理抛洒滴漏等影响道路环境卫生的行为。招聘执法协管员,组建执法队,联合城管部门,加强巡逻,做好控违工作。镇、村联合,组建环境卫生检查组,对各村“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作进行督查。这些联合治理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立足长效机制,纳入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奖惩制度。我镇与各村签订了卫生环境保洁责任书,对各村环卫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且整改不达标的,将进行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与村绩效挂钩,将平时工作与“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相结合,严格落实奖惩。目前,我镇12个行政村有9个开展清洁工程,共聘用保洁人员37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环保意识问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甚至少数基层干部,对保护环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环保工作有时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多群众缺乏环保意识,不能用环保理念维护自己的家园,也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了获取自身利益,不惜污染环境。比如,虽然各村均建有垃圾池,但有少数群众为了自身方便,将垃圾随意乱扔。这些都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重发展轻环保、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缺乏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环境治理工作,导致了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困难。

2、人口规模增加问题。目前,我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万多吨。而随着西城嘉园、新家园、谢家集新村、李郢新村、卧龙山庄5个小区建设的基本完工,新增住户1.5余户约5万余人的逐渐入住,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数量将更多,必然会给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非法开采山石问题。我镇境内与八公山区接壤地区的几个石料场多次非法开采,更涉嫌非法买卖炸药,造成环境污染,周边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到镇政府反映,但由于企业改制合并、行政区域界定及受执法权限限制等原因,一直无法对这些采石场予以关停,致使污染企业无法关停,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对加强乡村环境治理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1、加强环境治理宣传。大力宣传近几年来的绿化工作成果和绿化、美化环境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环保治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社会舆论氛围

2、从全镇长远发展的角度,设计我镇的环境治理规划,加大投入,抓紧建立垃圾中转站和一座生态污水处理厂,购置垃圾运输车,以处理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2011年7月14日下午,谢家集区环保局在xxxx镇主持召开了《xxxx镇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议,标志着我镇的污水处理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3、创新管理机制,探索上下联动、人人参于的长效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建立环境治理台帐和周志,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逐项、逐地段、逐村督导检查,对各村出动的车辆、人数、投资力度做详细登统,强力推进治理活动。每周公开各村环境治理进度,增强紧迫感。

4、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可以采取“镇投入、村管理”办法,加强各村保洁队伍建设,使保洁队伍能按照指定的保洁标准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边巡逻,边清理,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能持久地保持下去。

5、对于山石开采问题,在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协调统一、加强突击整治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山林承包、出租等方式,加快山林植被恢复。

6、加强结对创建,以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较好的作为示范点,围绕植树造林活动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开展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现场参观、开展工作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塑造良好的示范典型,提高各村的环境治理意识。

第三篇:环境应急系统建设调研报告

环境应急系统建设调研报告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根据湖南省环境应急系统总体方案课题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环境应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我公司分别赴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安徽省铜陵市环保局、河北省张家口环保局、广东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地进行调研学习。

公司始终按照“预先规划方案,现场学习观摩,返回总结提高”的原则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学习,了解了我国当前环境信息化建设及环境应急系统建设的现状,学习了相关省市的先进建设经验,探讨了环境预警与应急的机制,为我省环保应急系统总体方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了有益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内建设总体情况

目前,全国环境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在环保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环保应急系统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调研的五家单位是全国范围内在环境信息化、环境应急系统领域建设得较好的地区。调研单位环境信息化程度较高,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梳理出环境预警与应急处置的相关机制,并着手开展了环境应急系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其中:江苏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无锡市基于物联网的“感知环境,智能环保”的建 设理念,安徽铜陵市实用化的信息系统建设,张家口尾矿库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深圳市的移动执法与依托社会力量的环保应急处置机制,都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二、好的做法

1、理念创新,加大投入

环境信息化建设做得较好的地区都有理念创新成果,并且舍得投入资金用于环境信息化建设。江苏省环保厅在全省信息化建设上采取了“市县先行、融合提高”的策略,由于江苏各地市很重视环境信息化建设,经济条件也较好,建设资金较为充裕,因此下属地市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较大,先期已经投入1.7亿元用于建设太湖流域环境监控平台。江苏省在地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侧重做好高层数据融合工作。无锡市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上提出了“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优势搭建大环保数字平台,预计将投入1.3亿元进行环境信息化的建设。安徽铜陵市以满足自身使用需求为出发点,研发了一套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系统,发挥了很好的效益。张家口市处于首都北京的上风上水,环境保护责任重大,该市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组织了尾矿库突发应急事件的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深圳市在移动执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大运会防化环境应急系统子项目投入1228.78万元,依托社会力量进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做法也卓有成效。

2、技术先导,试点推广

调研的各家单位都很重视新技术应用,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益。

江苏省环保厅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环境数据库,并利用卫星图片结合GIS系统监测太湖蓝藻状态,实现了实时蓝藻预警。江苏省无锡市利用物联网概念进行环境监测,重点针对水体水源、大气、土壤、噪声、放射源、危险品废弃物等几类典型环境监测对象,构建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实时全向互联的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安徽省铜陵市坚持总体设计,软件开发按照“1个中心、2个平台、8个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建立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可视化空间表征平台2大平台。河北省张家口市重点进行信息中心建设,各下属区县统一利用市里的平台开展各项环保业务,以信息流驱动业务流,实现环境的有效管理,开展了尾矿库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张家口市还与瑞典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京张水环境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与水利等相关部门联动,展开处置手段的课题研究,共同研制了拦坝设备,并依托卫星图片数据,针对流域的整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广东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以街道办为基础划分网络,建立了“能定位、能执法、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网格化移动执法系统,实现了“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环境全覆盖责任管 理体系。

3、完善机制,管理先行

江苏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三统一”,即:统一监控平台,统一计划实施,统一运营维护。在总体信息库的基础上,对各系统进行地域整合、专业整合,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环境资源平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实现“环境信息一网通”。建立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业务平台,监控现场端采取第三方运营,补助给每个现场端1.5万元。对间歇性排放进行重点监控,建立数据审核规则,建立了省、市、县三级24小时值班的互动业务平台,实施收费监管。

无锡市的“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环境监控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完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标本兼治,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环境与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及协调发展。主要建设以下四个层次:“测得准”的智能多元化环境感知、“传得快”的高速网络传输、“搞得清”的智慧信息处理、“管得好”的智能管理服务。建设监测中心、监控执法中心、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中心和教育展示中心等六大管理分中心。

铜陵市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了环境监控中心,设立了数据共享中心,开通了8个业务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污染源视频在线监控系统、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噪声在线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污染事故应急处 理系统、数据导入与查询分析系统、12369投诉举报受理系统。

张家口市拟制了应急工作指南,拟制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手册。加强了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了五等以上尾矿库的实时动态数据库。在管理上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责任划分。推动联合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门槛。做好装备保障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市、县、企业三级物资储备体系,采取企业协议储备模式,应急时临时征用。完善了监控中心的建设,启动了应急事件整体演练。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成立单独的环境安全管理处(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的环境安全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能力建设上,建成了以“中控站、指挥系统、应急车”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应急监测体系,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和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处置资金保障机制。深圳市建立了依托社会力量的环保应急处置机制,2010年深圳市拟资助5家环保应急处置依托单位环保专项资金585万元,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

三、借鉴参考

1、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优化技术条件配置

环境应急工作应以事故防范为主,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控系统的作用,突出预测预警功能建设。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依托部分社会力量进行环保应急处置是可取的办法,要逐步探索环境污染事故肇事单位向处置单位支付处置费用的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建立应急专家库和各项管理制度,采用必要的机制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实施。

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配置相关技术条件,加强以数据中心为主的信息中心建设,配置相关应急处置车辆,加强应急软件建设,确保应急信息流、业务流畅通。

2、突出湘江流域环境数字资源中心建设,提高应用效率

大型数据中心、数据集中处理是目前环境信息化的研究趋势。湘江是湖南境内最重要的河流,由于多年来工业结构偏重与布局不够合理、污染治理欠账较多、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污染源控制难度大等多方面原因,重金属等污染较为严重。湘江流域环境数字资源中心建设尤为必要。湘江流域环境数字资源中心是环境应用软件的重要信息基础与条件。数字资源中心应整合现有环保业务及政务信息资源,实现各种应用系统、异构数据库、不同网络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实现环境信息的充分共享与应用。

3、重视应急平台建设,增强移动应用能力

应急处置工作依赖于各类信息的实时沟通,移动应用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应急平台建设的成效。应急平台在环境数字 资源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移动应用终端系统,并在其上开发移动业务应用,确保应急响应、处置的时效性与便捷性。

综上所述,根据调研成果,我们建议湖南省环境应急系统建设应对当前已建的软件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议目前主要工作划分为三部分:

一是将全省各类环境数据库进行整合,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环境资源中心;

二是结合平时应用,在环境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一期平台。添置环境应急指挥车,建立软件应用平台,实现指挥调度、预测预警、应急处置、辅助决策、评估演练等功能;

三是移动信息终端建设,实现平时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信息查询、移动应急处置、移动评估演练等功能。

妥否,请批示。

湖南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八月二十三日

附件1:江苏省环保厅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2: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3:安徽省铜陵市环保局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4:河北省张家口市环保局调研情况汇报 附件5:广东省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调研情况汇报

第四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杨忠全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创造发展优势、在危机中寻去新的希望和转机,不断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内容,包括道路广场地面及其附属设施、废弃物处置、市政环卫设施、建筑工地、临街店铺与摊点、道路交通秩序、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及户外广告监管等15项治理内容。着力整治脏、乱、差,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推进“两个加快”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我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有2年的时间,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镇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我镇城乡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近2年来,我镇在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各项任务,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镇党委政府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来

抓,将该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占地150亩的垃圾填埋场。

(二)认真实施环境卫生整治。一是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之初,镇府就及时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组织机构,并出台多项工作措施和管理办法。作出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决定,对全镇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二是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全镇有专职保洁人员50多人。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政府为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以城区积极开展的“多城同创”活动为载体,以治理“脏、乱、差”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美化和秩序整治工作。二是在农村深入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积极推进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工作。一大批杂、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错落有序的社区。三是在完善场镇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不断完善村一级硬件设施,投入了180万元,解决农村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到2010年底,全镇共建成了固定垃圾收集点204个,购置移动垃圾收集筒500只,配置垃圾收集车2辆,卫生保洁人员102人,农村

垃圾收集网络基本建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镇政府虽然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整治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乡环境整治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镇政府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并列入对各村(社区)考核。但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下级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据了解,各村(社区)在管理上存在体制问题,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本村(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概括起来有三论现象:一是难抓论。部分村(社区)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唯钱论。少数村(社区)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无关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

(二)资金投入不足。一是上级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虽然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对乡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资金支持不够。二是乡镇财政能力有限,加之中心工作较多,无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

治工作中去。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更不用说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去。有些困难村的干部说政府也在锦上添花,富裕村的卫生相对搞得好一点,政府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额度大,多数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环境卫生建设死角较多,工业、建筑垃圾无人管理。一是环卫设施不健全。造成一些行政村垃圾收集清运路程过远,从而影响中转站收集率。二是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仅限于场镇周边村庄,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人清理,有些村民偏把垃圾倒入河道,堵塞河道流通。三是企业垃圾处置不明确,特别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化工垃圾等处置终端没有真正建立。有些企业就地焚烧,偷倒、乱倒垃圾,造成了空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被征地、待开发的地块变成为垃圾的“收容所”。

(四)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是污水处理不彻底。场镇虽然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覆盖面过窄,只能对场镇污水进行处理,村庄内污水处理仍是盲点。二是农村改厕后,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未跟上,造成生活污水直排。

(五)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

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二是存在突击性整治,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三是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存在着罚款了事的现象。

(六)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全镇范围内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内威线公路和省道206线两边现象尤为典型,有损市容市貌,严重地影响了我镇形象。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我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为民造福”的理念,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加强水法、环保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努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每年都要有治理环境卫生的目标,并逐年安排工作计划。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乡环境整治管理协调机构,重大问题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各村(社区)应认

真负责,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要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加强监管力度,依法实行整治。要明确企业垃圾处置办法,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城乡、企业、单位的环卫收费标准,避免造成收取卫生费变成乱收费,减轻财政负担。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绝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达标排放,导致农村河道水质恶化。政府应合理规划,抓紧出台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它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XX县近两年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XX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近两年XX县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XX县狠抓机关作风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一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思想教育。2012年先后开展了XX活动、XX活动、“万人评”活动、XX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等,集中解决了学习意识淡薄、思想僵化,责任意识淡薄、落实不力,大局意识淡薄、政令不畅,进取意识淡薄、效能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节俭意识淡薄、从政不廉等方面突出问题,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二是坚持以联系群众为关键,密切干群关系。始终坚持开展干部下访,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近两年来,XX县高度重视基层调研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重要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连续这两年年初,为摸清了解机关作风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广大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社情民意。目前,撰写调研报告15篇,开展基层调研30次,问卷调查3次,走访干部群众78人,召开座谈会30次,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59个。坚持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制度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县委常委成员坚持每周公开接访群众1次,每季度至少赴所包乡镇1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信访排查调处网络,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确保群众上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目前共解决问题45余件,办好事实事89件,答复率100%,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98%以上,各类信访案件比往年逐步减少,初信初访一次结案率100%。开通民生热线,畅通干群互动渠道。县纪委和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了《XX清风》电视专栏,每周一期,集中展示了全县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廉政文化建设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建立XX清风网站,并开设“举报信箱”、行风举报热线等,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媒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截至目前,到目前为止共播出了专栏节目84个,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另外,从去年起,围绕“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所需事”的目标,在全县XX乡镇陆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由专人负责,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截至目前,共帮助群众解决件难题。三是以监督检查为抓手,着力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下大功夫。先后采取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机关干部违规使用公车、赌博、公务铺张浪费、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近两年,对10个单位14名违纪工作人员按照机关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处理,对6个单位的违规现象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并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四是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关于严肃机关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化管理八项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了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XX县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从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少数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不会出现腐败现象,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主动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的意识较淡薄。

二是联系群众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目前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基层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虽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在日常事务中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群众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自我感觉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有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较为严重,致使群众该办的事找不到责任的部门、找到负责的部门找不到负责的人、找到负责的人还是办不了该办的事,群众的问题投诉又无门。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近2年来,县里采取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对广大干部作风改进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但由于对乡镇监管难度大,特别是对村“一把手”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公权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上级是“山高皇帝远”,监督不到,同级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互不监督,甚至同流合污;下级是“怕穿小鞋”而不敢监督,从县纪委信访室手里的信访案件数量可以看出,基本上近两年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的案件要占到信访案件总数的60%-70%,其中反映村“一把手”的又占到50%-60%。因此对乡镇基层干部的监督刻不容缓。

四是奖惩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评价机制。这导致,有些机关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存在诸多弊端,有时仅片面看数字、看名声而不顾实绩,导致一些干部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创名声上下功夫,更有甚者靠接关系“走后门”;有些机关奖惩制度不严明、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对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存在着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建立XX县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着眼牢记宗旨、强化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作风建设首要的、基础的、长远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并形成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良性机制。一是健全经常性学习制度。作风养成离不开教育引导,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定期安排作风建设专题学习,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熔铸到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真正使机关干部成为道德的模范、作风的表率。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保障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与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具体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每年至少应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更新纪检监察知识,不断提高纪检工作的能力素质。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XX清风电视专栏、XX清风网站、简报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作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树立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着眼密切党群、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

一是要继续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领导对所包乡镇工作定期调度,带头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对重点工作做到亲历亲为,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督办落实,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针对性。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广泛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锤炼党性作风。二是要继续健全便民服务机制。目前全县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应立足“运行规范、渠道畅通、处理迅速、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将财务支出审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信访受理、计划生育等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公开规范办理,实行从受理登记、整理分类、办理反馈到办结回访的“一站式”办理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要求在5至7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并加大督办问责力度,定期对各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对工作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延误最佳办理时机及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的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使其发挥作用,成为面向基层、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要继续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推进措施表》,将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层层分解,确保为民解难题、解民忧。坚持每年向群众公开承诺办好一批实事,全程公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整合XX清风网、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着眼民主评议、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要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要结合作风整治活动,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慵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现象,达到评科室、带机关,整作风、提效能的目的。首先,民主确定参评科室。在单位自报、向人事编制部门查阅资料、向有关人员咨询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有县委常委会审核把关,在全县部分单位股室中,筛选出几个涉及执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职能的科室。其次,科学选择评议方式。评议的代表主要为XX监督员,评议活动通过内部整改和外部监督相结合,采取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自查自纠阶段是参评科室对自身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及勤政廉政等方面工作的自我评议,是股室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并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民主评议阶段通过对综合测评、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配备相应的分值,最终以总得分高低进行评比。其中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三项实行扣分制,每发现问题一次扣除相应的分值,扣完为止。最后,注重评议结果运用。评议结果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名列前三的科室分别由财政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对符合条件的股室负责人优先向组织推荐重用;名列第一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当年优先给予评先评优。对名列倒数后三名的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单位班子成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扣除不同级别的工资奖金;单位主要领导需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县电视台向社会承诺整改措施。属双管单位的,其评议结果和成果运用方式将一并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二是要建立多形式监督及群众评议制度。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逐步完善采用“面”上随机查、“线”上重点查、“点”上深入查的方式,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全面掌握各单位效能建设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和村级重大事项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乡镇村“一把手”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权力运行程序和村干部施政行为,让村权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廉洁问题发生。同时,继续在全县集中开展“万人评”活动,促进广大公职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得到提高;组织XX监督员,对部门下基层执法,乡镇村基层站所、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并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明显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抓紧,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特别是要把“一把手”抓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每年进行重点考核,对本单位本部门干部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或予以组织调整。

(四)着眼问责警示、重在预防,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一是要建立作风建设责任制。各级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单位的作风建设负总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对分管范围内作风建设承担领导责任。二是要完善作风建设经常性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根据效能问责办法,对违反党性原则,作风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于尚未构成违纪的,充分运用组织处理手段,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对违法违纪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继续围绕“万人评”活动,对排名最后的部门和单位实行评先树优“一票否决”,对评议活动中收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排名后两位的部门跟踪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XX发展软环境。

下载关于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理论研讨文章 **花镇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014年8月)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

    事业单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xx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理清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思路,xx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了一次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一、全区事......

    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xxxx县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行动迅速,在纪委常委会、机关干部例会上专题传达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精神,并要求把学习全会......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朱小丹指出,今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还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体系。要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社会......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珠吉街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线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 沂堂镇以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为契机,走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

    农民消费能力调研报告

    农民消费能力调研报告(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3—2005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1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2年4月7、8日 调研地点:河北金融学院 调研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