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题目:大学生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空巢老人的调研报告
调研区域 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 姓 名 廖 展 毅 系 别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科 0901 指导教师 刘 早 时 间
关于南川区福寿乡空巢老人的调研报告
作者:计科0901 廖展毅
指导教师:刘 早
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南宋的辛弃疾对其老年生活超脱尘世的遐想,其不乏对儿孙满堂和安稳闲逸的的生活极其向往。再近观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比之当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而农村的老人在半生挥汗操劳之后,有着如何的生活境况,或又有着何种希冀?久居城市的我,心中不免产生了疑惑。恰于此时,我报名参加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服务团南川支队,带着诸多解惑之意和猎奇之心踏上了南川之行。车窗外虽是骄阳似火,但农家那炊烟袅袅和湖光水色,依旧令我神往!我的心仿佛被一片荷叶掩盖,尚不知那里的点点滴滴!更不得知,数日之后,内心已然经不起福寿乡一澜湖水的涟漪!
正文:
早在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
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但是我国的农村情况特殊,所以导致了“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对“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和实施有着很大的阻碍。
摘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注释①】
关键词:空巢老人 社会问题 综合征
“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更易引发家庭“空巢”综合征,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所以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和增长。故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真正做到“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一、调研目的
实际的关注和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精神文化状况,深入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缓解“空巢”综合征,为他们的晚年带去一份欣慰和祝福,并提出可用而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措施,力求依靠广大的社会力量,为空巢老人营造出一片全新的蓝天!
二、调研对象
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空巢老人
三、调研方法
1、在赶集时随机对各年龄段乡民进行访谈,侧面了解情况;
2、到老人家中走访,给与老人帮助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3、向福寿乡政府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并核取重要数据;
4、查找和参考相关资料。
四、调研内容
(一)福寿乡概况
福寿乡位于南川西北部,距南川城区21公里,车程不到1小时,离渝湘高速公路大观镇出口仅19公里。东至鸣玉镇,南接西城街道办事处,西连木凉乡,北通河图乡至大观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全乡辖5个行政村33个农业社,总人口1.3万人,是南川区现代农业展示区乡镇之一。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库塘密布,无工业污染,是莲藕、西瓜种植的摇篮之地,也是蓄养无公害鱼的天堂。全乡总人口17631人,总户数3510户,中青年外出务工5750余人,举家外出务工440户,全乡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1748人,其中:独居老人占271人。由此可见,除去留守儿童及定居在南川区主城的中青年,空巢老人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注释②】
(二)空巢老人问题概况及统计分析
1、经济问题
南川区是“一小时经济圈”,但福寿乡空巢老人的养老资金问题却是令人堪忧。通过我们在福寿乡深入的走访了解到,当地的“空巢老人”基本上每户都有地可耕、有田可种,而其经济状况却各有所异,甚至大相庭径。通过访问了解后,得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福寿乡老人经济收入分布图
(1)自给自足:这部分老人尚有劳动力,可以自己耕种,其食用的粮食和蔬菜都由栽种,还会有少量的剩余农作物在赶集时拿去贩卖,以此来购买生活日用品。
(2)子女赡养:超过半数以上的老人的子女都在外打工,但向家中汇款者,约有三分之一。
(3)退休保障:只有少数的老人有自己的退休保障金,再加上工作时攒下的积蓄,以及部分老人子女汇款给他们的汇款,使得这部分老人在晚年的经济收入较为可观。
(4)雪中送炭:最为严峻的是,这部分老人基本已经丧失劳动力;除了有子女赡养或者有退休养老金者,其余的经济来源基本上完全靠政府发放的低保,此外并无其他收入。
只从图表上看,多数福寿乡的空巢老人似乎能自给自足、有子女赡养,收入应该十分的可观。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老人们栽种的粮食和蔬菜大都仅够自己食用,能够贩卖的根
本不多;即使贩卖农作物,所得的钱也会用来补贴家用,并且还只能购买日用品(如洗衣粉,食用油等);就算有子女汇款回家的老人,大部分都不会太多,且金额数目参差不齐,没有固定时间;而没有外出的中青年,大都收入微薄,能给予老人的资金帮助也是微乎其微;而自己拥有退休养老金的老人,为数却是九牛一毛;剩下的全是靠领取低保度日的老人,政府发放的低保毫无疑问是雪中送炭,而他们几乎可以称作是勉强的活着!
后来我又在乡政府我了解到,当地符合低保要求的人数众多,名额有限,所以政府只能采取“轮换制”发放低保,每年未拿到低保的“上榜”老人则实行日常优待照顾,但也是不免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如此一来,对空巢老人的收入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也成为了福寿乡政府一个十分头疼而又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正因如此,使得老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精神文化各方面都大有迥异、优劣不一,暴露出了诸多的现实问题!
2、生活问题
福寿乡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布图
由于经济状况的参差不齐,福寿乡老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就优劣迥异。由图可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安度晚年,温饱无虑,勉强维持和三餐不定。
(1)安度晚年:这部分老人生活相对安逸闲适,他们的起居饮食和生活环境基本上能够达到城镇老人们的一般水平,虽然大都无人照料,但较为丰厚的收入会使他们在福寿乡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几乎不用下地从事劳动,并且精神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2)温饱无虑:这部分老人则需要从事农活,以此来维持晚年生活所必需的开支;通过自己的劳作,他们的蔬菜和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有的还会在市场上贩售,换取生活必需品;虽然在晚年还要辛劳,但他们并不抱怨,至少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温饱不愁;由于他们尚有劳动力,生活能够自理,生活环境也相对的清净,当然,农村的卫生状况普遍有些糟糕,在他们的家中得以明显的体现。
(3)勉强维持:这部分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劳作很少;加之子女对他们的赡养也是时有时无,获得的照顾较少,所以在生活上只能勉强维持,过得比较清苦。
(4)三餐不定:最值得一说的便是这部分老人,其收入不高、多病多疾、生活不能自理、温饱无常,所以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生活水平也相当的低,有的甚至是“三月不知肉味”,且几乎无人过问。他们是空巢老人中的典型,代表着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凄凉景象。
案例:年逾八旬的袁爷爷有四子两女。长子住在附近,因其生活困难而无法给老人经济补助。其余子女则因外出打工,几乎都很少回家寒暄,有更何谈赡养老人!老人独居空房,生活是何等的艰苦?当初我们探访到他家的时候,全组人员都为之震惊:老人的家中除了一 6
些桌椅以外,别无他物;除了客厅和卧室尚且能算干净,其余的地方都是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特别是厨房,锅碗瓢盆皆已生灰,连基本的油盐酱醋都不齐全;最不能理解的是,老人家中早已没水,而他是用什么来做饭?后来我们又得知,福寿乡拥有自来水的人家稀少,多数人家在这三伏天是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使用的,而这位老人腿脚不便,走路都成困难,是不可能独自去挑水的。既如此,他日常的起居饮食会是怎样一个状况?“若是生病,我就只有等死了”老人含泪向我们这样倾诉,那一瞬间,我们一行人尽皆心酸哽咽,伤感不已!
案例中的袁爷爷其实就是生活困难的一个典型,他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其余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或许还有比之更为离谱和艰苦的案例,但从我们走访的结果来看,其余的很多老人比之袁爷爷也是大体相似。这跟老人的经济收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衡量一个地方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经济程度。所以要想改善他们的生活,必须要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艰苦生活的老人在健康上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这也为福寿乡政府在医疗工作上增加了难度。
3、健康问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人的身体健康当是赡养老人的一个不容忽视、重中之重的问题。在几千年的文化中,国人一直都注重着修身养老,年纪越大,则越甚。虽然福寿乡政府试图尽力做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加大力度的开展养老扶助、医保医疗等工作,但是由于福寿乡特殊的地理位臵、乡民居住较为分散、卫生所的医疗设备设施不完善、老人多年患疾不治、老人迷信江湖游医、老人经济条 7
件不允许等因素,导致了很多老人患有顽疾,久治不愈;还有一些老人甚至卧病在床,奄奄一息,而一日三餐无人照料则不可。
我们在赶集时做过调查,几乎有半数以上的老人都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担忧,他们当中居多都是儿女已经外出务工,很少回家;一旦染疴,便是小病拖大病、大病拖上床的结果。其实当人年老气衰之时,本就容易滋生各种疾病,但由于老人们缺乏子女照顾,很多又必须从事繁重的农活,医疗条件又是“僧多粥少”,加之生活环境较为恶劣,经济条件的掣肘,所以有的老人要么不治,要么就病急乱投医。长此以往,医保医疗政策就没起到预想的效果,而福寿乡老人们的各种疴疾也因此恶性循环,愈拖愈烈,有的甚至直接驾鹤西游。
疾病久拖不治会使得老人的免疫力持续下降,进而加重病情,甚至卧病在床,丧失劳动力。一旦老人不能下地耕作,就会使原本收入微薄的现状变得更加严重,进而会出现经济收入变少、生活水平下降、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如果大面积的形成这种循环,不仅是老人们无力承受,政府也会回天乏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的缘故,已经使得原本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渴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身心俱疲的老人们还能否安逸闲适的安度晚年?
4、精神问题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儒家文化中恪守孝道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老人的行动不便,所以很容易滋生病患和寂寞。在此之上,老人们空虚孤独就自然而然。故而老人是需要赡养和陪护的,但福寿乡的中青年几乎都已外出务工,许多老人为生存尚且疲于奔走,所以留驻的“空巢老人”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很多方面都像一潭死水般沉寂。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组织成立了老年文艺表演团和老年娱乐协会。同时我们还得知,当地政府在重大节日或事件时,都会举办一些文艺晚会或活动。但通过实地访问,我们了解到,福寿乡的老人们大都不愿去参加,不是农活碍手,便是有病在身,否则就是家住太远,还有就是兴趣索然。至于老年协会,则是由老人们在一起打打麻将,玩玩扑克,或者下下象棋。但这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们去参加,毕竟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各有不同。
其实很多老人不愿出门,如果不是卧病在床,他们喜欢三五一群在自家门前聊天谈心,所谈内容一般都是自家的儿女,由此也可见他们对子女的思念;大多数老人会选择看电视来打发时间,他们居多目不识丁,也无其它爱好,所以只能在务农完毕以后栖居在家;能识字的老人不多,他们平时会看一看报纸来打发时间,此外也会参加一些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只有极少数的老人有自己的爱好,除了唱歌跳舞外,便是钓鱼,但这些老人几乎都是退休老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养老金,子女孝顺,且身体健康,所以有条件和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总体来讲,福寿乡的老人有百分之八十在精神文化上都是空虚和孤独的,如果没能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是很难治愈“空巢”综合征的。除去一些恶病缠身和家贫如洗的老人,其余的则更需要有人在心灵和精神上去关心他们,而不是单纯的物质资助!
5、综合分析
在赶集时,我们对老人们做了一个调查问卷,所问的问题是: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下图则为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福寿乡空巢老人问卷调查统计图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空巢老人最担心也最亟待解决的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身体健康问题。所谓牵一发动全身,这两个问题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使得老人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重创,这也正是老人们很关心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上提到其出现的原因,然而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这跟福寿乡的产业结构是密不可分的,福寿乡虽然种植了莲藕、西瓜等经济作物,但在访问中得知,其实种植户并不多,原因在于政府对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补贴是有要求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投资数目。这就使得当地绝大多数的村民无力去种植,从而村民便有了一定的经济差异。加之福寿乡除西瓜、莲藕外,并无其它收入丰厚的经济作物,也未引进其它产业发展,且如今外出务工跟风成潮,在经济收入的驱动下,不甘落后的中青年便纷纷选择外出打工,这样一来,便剩下了老人独居空房。
而再回观以上资料,我们就不难发觉,正是由于年青人外出务工,所以导致了老人无人照料和赡养,在精神和心灵上出现空虚孤独或是加剧体衰多病。当地政府一直在大力的解决医保医疗问题,但一个乡的老人众多,始终捉襟见肘、“药”到病不除,故恶病缠身者是居高不下,自然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就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顺利实施“积极老龄化”的。政府只是一方之力,其精力应当主要放在特别困难的老人身上,但由于年青人多数外出,不得不将工作重心放在全乡的老人身上,这样就极大地分化了政府的力量。不仅是老人的健康问题得不到较好的保障,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会极大程度的受到影响,且得不到较彻底的解决。尽管政府尽力的想丰富老人们的生活,以此来解决他们孤独寂寞的心灵,但由于老人们居多患上了“相思病”,其精神空虚程度已无法用一般的文化生活来填补,所以政府也是疲于奔命。
由此来看,福寿乡空巢老人在精神文化和身体健康方面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其子女外出务工。而福寿乡中青年外出务工的根本原因则是经济来源及收入。所以,要想较彻底的解决空巢老人的所有问题,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度晚年,就必须抓好福寿乡的经济建设!
六、解决措施
介于福寿乡的具体情况,我个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1、福寿乡的特产是西瓜、莲藕,所以政府应加大种植这两种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农户来投资种植,进而增长福寿乡的 11
经济,增加人均收入;一旦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势必会逐渐减少。
2、而中青年的大量回归,又为经济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时再推行产品多样化,产业多元化的措施。福寿乡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距离南川区不远,可以在有利地方兴修度假村或农家乐,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和特产开发旅游业,吸引外来游客,进而刺激和带动福寿乡经济。开展吃西瓜大赛、钓鱼比赛、荷花展等活动,并通过媒体宣传,广而告之。
3、我国绝大多数百姓都信仰佛教,所以可以在福寿乡修建一座寺庙,让贫困老人们居住进去。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得以满足,且政府能集中照料他们;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管理寺庙,出售佛教用品,所得利润则用于寺庙的开支;政府则对寺庙实行帮助和财政安全监督。
七、调研感想
在返程的车上,我依旧望着窗外。但那景色已非来时,似乎添了一丝的沧桑!那里的风土人情憨厚淳朴,那里的清苦生活不可言喻,那里的老苍耄耋令人落泪。即便是离别福寿乡以后,其情其景,仍历历在目,终生难以相忘!回家后,每每思及福寿乡,无不怀念那一张张慈祥而苍凉的面孔,老人的泪,无疑滴在了我干旱龟裂的心田!
注释:
①空巢老人[EB/OL].百度百科,[2011-08-01].http://baike.baidu.com/view/715161.htm.②福寿乡概况[EB/OL].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人民政府网站,[2011-08-01].http://www.xiexiebang.com/mainpages.php?field_name=福寿乡简介&text=福寿乡简介.13
第二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实践调研报告
根据重庆市委“三进三同” 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安排,我有幸成为“三进三同”活动人员来到了XXX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时间,但是通过走访调查、体验农活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了解民情。通过我们入住农户的介绍和几天走访,了解到这里的生产、生活、全年收入、幅源状况等大致情况,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在家从事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较为良好。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情况有点严峻,大多数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工作,将儿女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但这里民风淳朴、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也有几家上访户。
(二)入住农家体验劳动。在实践期间,我坚持吃住在农家,与当地群众一道,并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村生活,增进与普通群众的感情,做到入乡随俗,身体力行。
(三)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当地镇、村实际需求,组织有中国特色学习型农村社会的活动。例如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等形式,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主要是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不仅要抓好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更要抓好观念、理念和道德修养的培植,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理念,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同学们经受了农村的历练,会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我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能力承担起建设未来祖国的重任。1
第三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小河村调研报告
按照合川区委“三进三同”春季行动的要求,……“三进三同”春季行动驻小河村工作组成员于2011年2月16日至2011年3月2日与太和镇小河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周,重点做好区委部署的8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召开院坝会、实地走访调查,深切感受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取得的成绩十分可观。深切体会到小河村全体村民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探索着,对存在的问题努力思索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小河村概况。小河村位于合川区太和镇,距离太和镇人民政府约6公里。全村共有村民4562人,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5%。
(二)经济状况。小河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等。养殖业以猪、鸡、鸭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相当大比重。大部分村民仍以从事第一产业即种植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到场镇出售部分传统农作物和时令果蔬;二是农闲时出外做零散小工。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及买种、农药等费用,村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
1以及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小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以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从太和镇到小河村的主要交通干道已硬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村级道路和人行便道急需修整。
(四)农村文化发展状况。当前,小河村村委会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基本上实现村村通电灯、电话、电视,各类家用电器也逐步进入农户,村居民农房以砖石混凝结构为主,呈现出现代乡村的风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交通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不便的交通已成为制约小河村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遇到连日阴雨,土路泥泞四溅,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运遭遇诸多困扰。不便的交通使得部分村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小农意识较重,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另外,该村既不临河,水利工程很少,缺乏骨干水利工程,现有水源工程蓄水量又不足,一些塘、堰的堤坝年久失修已经跨塌或淤泥堆积而不能正常蓄水,地下水也不够充沛。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多局限于旱作物。有水源的地方没有配套的渠系设施,使农田不能全部得到有效灌溉,特别是旱地只能靠天吃饭。水渠多为 60-70 年代修建,以土渠为主,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目前,加速建设村级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成为绝大部分村民们的迫切要求。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小河村许多家庭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少年儿童由留守在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甚至无人看管。其中相当一部分监护人或是生活条件差、监护能力低下;或是隔代教育,只顾溺爱不知道正确引导;或是寄居他家,不愿意或者无法管教而放任自流。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失学率上升;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有异常倾向;家庭教育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违法乱纪事件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驻村小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全村贫困户占总户数的5%。导致生活困难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长年疾病,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用;二是壮劳力外出务工,家中基本无劳动力,土地耕种困难;三是子女教育费用较高。另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在于“老、教、病”三个方面:一是养老。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已实现全覆盖,但由于标准较低,而农村养老模式又以子女赡养为主,一旦子女无法承担或者不愿意承担养老费用,农村养老问题立即凸显。二是教育。虽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仍然是较为沉重的负担。三是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能够应付大病,一旦出现大的疾病,往往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而对于小病,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医疗资源。而村级卫生
所医疗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医疗设施落后,诊疗水平较低,基本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居民要求。
三、对小河村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村级道路修建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对于村级道路问题,一是努力筹措村级公路建设资金。加快村级公路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应将村级公路建设维护费用纳入村委会预算安排;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补助政策;村社两级班子要多做思想工作,化解部分村民的思想疙瘩,达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目的;可向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者“化缘”,寻求资金和项目的帮助。二是认真做好“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对村级公路等级、投资规模、建设方案等应在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基础上来定,并将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乡、村的政务公开栏上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问题,一是新建和整治山坪塘、石河堰、囤水田和水池水窖等小型水利,扶持农民整修囤水田或冬水田,以田蓄水,以田保灌。二是加大对山坪塘、石河堰等的清淤、加固工作,增加蓄水量。三是加强渠道的整修与续建力度,使水利工程水源能到田间地头,做到有水能用。四是加快渠系网络建设,使水源在应急时能统一调配,提高综合利用率。五是建立渠系配套设施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机制,落实必要专项管护经费,探索建立有偿供水、承包经营、分片负责管理等办法,杜绝重建轻管、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是农村家庭方面,外出务工父母要主动与子女经常沟通,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村委会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二是农村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要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家儿童长会,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儿童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要重视对留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关爱,引导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三是农村各级政府方面,要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贫困救济体系。摸底调查农村实际情况,将低保、救济等发放到实际需要的人手中;开展多种帮扶活动,大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重庆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走在前列,重庆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步骤及进度安排是:到2012年,争取农村的养老保险基本覆盖,按附近城市居民
标准的50%进行支付;到2020年,完善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让农村养老保险达到城市同一标准。因此,要积极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村镇,使广大农民群众及早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成果。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小病可医,一方面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大病方面加强保障力度。
第四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XXX根据院团委“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我来到了荣昌县清升镇漫水桥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但是通过与村社干部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一、漫水村基本情况
漫水桥村位于清升镇西北部,北部与安富街道接壤,西部与清江镇相连,南部与清升镇火烧店社区相通,东部与罗汉寺村相交,全村幅员面积3995亩,人口4685人,有村民小组8个,全村以蔬菜种植著称。
二、感受与体会
(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通过政策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我们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和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三、农村硬件设施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路面硬化程度也很高,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硬化外,其他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基本做到了雨天走路不沾泥。政府还大力支持农村合理利用能源,补贴农户建立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广大农户改变了以往烧柴取火的习惯,从而使大家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国家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大部分农户已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基本解决了要用水要靠天和饮用水卫生的安全问题。
(三)勤劳致富深入人心
漫水村大部分群众耕地较充足,当地群众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发家致富。同时这也离不开国家对养殖业的补贴政策。我所住的农户家里就养了3头猪,7只小猪、每年的家庭创收进1500元。此外,外地企业纷纷在此开厂,吸纳了本村就业人口近500余人,使得漫水人无需长途奔波外出务工,在本村就能找到一个较为理想客观的工作,村集体收入近百万余元,办公经费得到保障。
三、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较为薄弱
一是由于外出的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居住地较为分散,有的住户到村委会都要走上1个小时左右,不便于党组织集中开展活动。
(二)对部分政策执行有“怨言”
村民较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部分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村民对低保执行中的公正性有疑问。“种粮直补”的执行过于机械,没有达到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通过参与此次“三进三同”活动,查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一是要转变工作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加强自身的党性领悟,提高品德修养,争取早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入地实践和探索,将自身的经验,用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第五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局开展“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安排,采取以一家农户为住点,集中多个院落、开展走访调研的形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走访活动中,我坚持做到事先不踩点、事先不打招呼,临时选点,希望真实地感受群众,也希望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干部,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
一、罗兴村基本情况。
罗兴村位于善感乡的东北方,所辖8个组,44户1591人,劳动力800人,外出劳力350人,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林地面积10700亩,耕地面积3864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生猪、烤烟和外出务工收入。全村外出劳动力年收入在580万元以上。在家农民增收主要依靠畜牧业、烤烟二大主导产业,总收入在18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3409元。目前全村贫困户有60户,249人。全村有100户饮上了自来水,占到了23%。尚有80户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占到了19%。在这次“三进三同”深入农户访贫问苦中,我们了解到罗兴村现有贫困党员户,贫困户户,造成长期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弱病残,二是孩子上学。我们在走访座谈的过程中,也真诚向他们提出增收致富的建议并现场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与村社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座谈中,我们还了解到现在和平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水,目前的人畜饮水依然是群众最大问题。虽然少数村民自己修筑了蓄水池,但远远不能满足人畜饮水和浇灌问题,并且村民蓄水池水质差,远未达标;二是农村文化生活的问题,送电影流于形式,有线电视初装费和收视费太高;三是农业技术指导的问题,农田出现了病虫害,农技人员指导不力;四是因病致贫的情况比较轺严重,医院收费太高,而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不高;
三、对策建议
在充分调研该村现状和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针对该村的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实施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惠农政策体现着中央的两层意图。其一,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其二,刺激农业生产。任何一个产业,只有充分自救才是最根本的途径。因此,要利用好惠农政策的刺激功能,做到缓刺激、区别刺激和有效刺激,达到惠农不是养农而是帮农的目的。
(二)乡政府和村委会要帮助构建和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金融体系、生产销售体系。构建和完善这三大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以从农业信贷、高经济作物生产指导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做起。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由政府牵头,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利益最大化的规划。在绝对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
上,鼓励农民大力促生产,收购并帮助销售这些农产品,最大限度地打开农民增收的经济渠道。
(四)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以求平衡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以强有力的争资力度,争取让罗兴村进入集体脱贫计划,以较多的资金倾斜解决以前投入“半边”的问题,消除百姓争议与想法,实现村组公路全覆盖,实现饮水全“自来”。达到平衡推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多渠道、多方式,培植好适宜的后续产业。找专家分析,广开信息渠道,谋求适合于和平村土壤、气候,农民易于接受的骨干产业项目。结合市场需求,探索式种植蔬菜、蚕桑,大力发展畜牧业。填补农民增收无骨干产业项目的空缺。实现农民增收有来源,结合搞好技能培训提高种养业的科技含量,以达到高效益的目的。
(六)对机械化,科技化农业要不断尝试。村委会要注重对当地农民科学技术和文化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力争做到“人人将科技,人人讲政策”的农业生产形势。
(七)加强思想引导,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武装人、动员人、留住人,逐渐改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和农业荒废的现状。这一现状的改善是农业发展前进的标志和关键。基层政府要扎实深入的做这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影响人,以鲜活实例说服人,以美好前景感召人。
(八)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娱生活。村民活跃的政治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
一切可能活跃村民的民主意识,这不仅能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一个层次,还能集思广益创新农业发展之路。
“三进三同”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双赢”机制,这次只能算开了个头,下一步要把“心系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树立起“人民公仆”的服务意识,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努力维护好、发展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