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驻村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定点驻村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2017年6月5日,永远村驻村工作队正式驻村开展工作。3年来,工作队始终牢记驻村扶贫工作的使命与任务,立足永远村实际,围绕基层党建、扶贫产业、扶志教育、人居环境、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工3作,并据此开展多种形式的驻村扶贫工作。
一、村基本情况
永远村位于林甸县南38公里处,g015国道西2公里,南邻大庆,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幅员面积87515亩,其中耕地37003亩,国有草原26908亩,集体草原7319亩,林地5303亩。有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屯,2014年末户籍总人口1236户、3619人,截止今年年初,常住户有857户,2814人;
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71名,其中女党员10名,35岁以下党员13名;
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21人,现有脱贫40户68人,未脱贫22户53人,贫困发生率为1.46%。按致贫原因分,因病致贫37户64人,占比60%;
因残致贫21户52人,占比34%,缺劳动力4户6人占比6%。按照贫困属性分类,低保贫困户16户45人,一般贫困户46户76人。
2013年以前全村通屯硬化道路13.4公里,由于当时设计路面宽度为3.5米,不能适应现通车需要,重新规划设计为4.5米宽,目前已有2公里完成硬化,另外11.4公里已完成路基达到待铺状态,2019年硬化4公里,六屯至十屯屯内巷路7.26公里已完成路基达到待铺状态,计划今年6月末之前完成18.66公里的道路硬化。完成绿化带筑台及路边沟清理10000延长米,绿化村屯5个。
“三通三有“按照上级标准全部达标,有1个村卫生室、1个村文体广场、1个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水平大幅度提高。现有奶牛牧场1个,投资1500万,目前养牛720头,2017年带动村民种植青贮饲料2000亩,提高了村民收入。木材加工厂3个,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加收入。玉米烘干塔2个,玉米初步加工,通过雇工带动就业。养猪场1个,存栏数300头。村民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一是种植业,以玉米为主。二是外出务工,永远村地理位置较为便利,距离市区较近,尤其是采油六厂、让胡路区,青壮年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三是依托村内产业带动。贫困家庭吃穿问题均已解决;
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
村民基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村民住房土房较多,大部分为安全房;
1至5村民小组使用净化水,6至8村民小组使用自来水,9至10村民小组使用自备井水。
二、政策落实情况
安全住房方面:原有住房1014户,原有安全房365户,维修加固213户,危房279户;
无人居住157户,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村翻建d级危房279户(其中2019年翻建180户),维修加固163户,其中贫困户原有安全房11户,翻建46户,维修加固6户,土房1户(已进行维修、待翻建),聘请专业机构对这些房屋进行鉴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保证所有农户不住危房,群众对解决住房问题全部满意。安全饮水方面。自脱贫攻坚以来,县投入我村建设安全饮用水资金50万元,铺设管线16000延长米,新建水房2处,维修翻新水房1处,全部达到国家农村安全饮用水标准,实现全村98%农户自来水入户(其中有17户因施工条件限制,暂无法施工入户),群众对安全饮水工作满意度百分之百。教育扶贫方面。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人(王瑞雪、曹颖、刘春芳),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及寄宿生补助和生活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失学辍学情况发生。其它阶段学生3人,其中:高中阶段2人(刘丹丹、许言鑫),中职教育阶段1人(邵莉涵),已落实免除学费、困难学生家庭生活补助等政策。健康扶贫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所有人口全都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常见病、慢性病在三甲医院都能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我们通过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四重保障线,全部贫困人口实现了医疗有保障。截止今年年初,我村贫困人口在医院住院治疗11人次,共计发生医疗费用115643.31元,经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共计报销金额108595.02元,平均报销比例为93.9%共为贫困户办理慢病卡21人。产业扶贫方面:奶牛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托牛入场”带动贫困户62户,每户每年收益2000元—4000元;
生猪资产收益项目办理47户,每户每年收益3000元,收益期3年;
落实鹅雏养殖项目,全村贫困户共订购大鹅2458只,种植小园14亩;
2019年光伏发电、乐尔兔业两个项目产生村集体收益40万元,带动贫困户31户39人增收6.2万元;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增收7000元。同时,根据市场前景和群众需求,这些产业项目收益期将进行适当延长。另外,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8万元组建了,永远村剪纸社、服装加工车间,达产后可吸纳劳动力60人,预计人均月收入2000元。就业扶贫方面。我村结合实际,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就业渠道,2019年全村转移就业劳动力1200人,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
聘用公益岗20人,其中:保洁员13人,护林员9人,光伏电站管护员2人,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就近就地灵活用工300人;
四是苇帘加工和中国结手工编织项目已落实102户,预计每户至少年增收10000元,通过扶持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金融扶贫方面:县政府出资为所有贫困户购买了30元扶贫小额人身意外保险,为11户贫困户购买了种植业保险,面积238亩,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享受到金融扶贫的阳光。政策兜底保障方面:我村不断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截止目前,全村低保人口101户213人,其中贫困户16户45人享受低保待遇;
特困供养人口10户10人;
残疾人100人,重度残疾人26人,其中贫困户21户52人;
贫困户中4名老人享受高龄津贴,通过各项政策落实全面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生态扶贫方面。为提高贫困户收入,选聘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生态护林员工作,通过日常考核,实现每人年增收3780元。驻村帮扶方面。村驻村工作队有3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派驻2人,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派驻1人。驻村干部吃住在村;
62户贫困户有20个帮扶责任人,县政府1人、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16人、花园镇政府4人,每个帮扶责任人帮扶2-4户贫困户,人另有包联干部22人,所有帮扶干部都按照县里要求,经常入户,帮助贫困户脱贫,助力全村脱贫攻坚。在县、乡党委的领导下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将包村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包联干部这五支队伍力量紧密结合,打造了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提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三年,市县乡各级主管部门对驻村工作队进行业务培训30余次,帮扶责任人培训30余次,使帮扶责任人由简单的“送钱送物”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增收上出实招、见实效、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健康生活。
二、存在问题
1、村级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住房、饮水、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部分村民观念较为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不以贫为耻,存在相互攀比情况和不良生活方式、风气习俗。
3、种植土地土质不好,低涝地多,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耕种生产状态,且种植技术、农机技术等方面指导急待加强,村民对于多样化种植和大型机械作业规模化种植信心不足。
4、农业生产缺少懂技术会经营人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
5、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大,达到94%,且绝大多数年龄较大,劳动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调研结果,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协助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帮助村干部提高能力素质,发展新党员,充实党组织力量,做好党员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2、进一步加大思想感化宣传工作力度。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治愚”和“扶志”离不开精神文化力量的感召,贫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接触外界信息多了、思想解放了,才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更多好主意、好办法,才有更多主动脱贫的积极性。文化扶贫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和质量,而且关系到村民“造血功能”的激活与发挥。建设好基层文化阵地,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体广场,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放映农村电影,激发村民的文化归属感,使村民“爱党、爱村、爱家”,精神脱贫带动生活脱贫。提高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3、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会同村两委,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完善提升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设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种植方向。协调开展种植技术和农机技术培训,送农业技术书籍上门,提高村民转型信心,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设立1个电商点,促进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和壮大村内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推动奶牛牧场提高青贮饲料收购量,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达到4000亩,留住年轻劳动力,方便就近照顾家人,提高整体收入。
5、进一步做好扶贫政策的落实。密切与贫困户的联系,会同村两委、帮扶责任人逐户研究脱贫户巩固计划和未脱贫户的脱贫计划,特别是针对年龄较大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落实好健康扶贫计划,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国家兜底政策。
当前,永远村的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下一步,永远村要“扶志”作为重点,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打强心针、上催化剂,增强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底气。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利用市、县和培训和资助政策,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优势,广泛开展贫困人口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促进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拓展增收渠道,让村民实实在在增收致富,彻彻底底地打赢永远村的脱贫攻坚战。
第二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一)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同生、王艳节、刘和庆等6户贫困户以及王新运等3户脱贫户,和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XX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五河镇XX村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距县城35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山场1.8万亩,耕地1035亩。全村17个村民组,330户,111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占总人口的35%.XX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农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目前,XX村仅有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1人,学生16人。其他适龄儿童多在镇辅导小学读书,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近100%.在村部一楼建有计生服务室一间,在宋口集中点建有一所医疗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主要由一条通村水泥路贯穿,全长9.8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3人,其中书记1人,支委2人。村委会 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
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我初步分析XX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负债大。二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还有四个自然村落未通水泥路。三是XX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山场林木积蓄量少,塘、堰、渠年久失修,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境内山场、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XX村原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经过2014、2015年两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建档贫困户71户161人,其中五保户20户24人,A类低保14户19人,其他一般贫困户37户118人,和三清摸底调查年收入2900元以下数据基本一致,这37户是2016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农发行、邮储银行岳西支行及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37户每户致贫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我单位结对的20户特困户,要求司法局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目前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至少要为贫困户找准一项脱贫措施,每季度至少到结对户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为结对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每半月至少与结对户电话联系一次,了解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一点上首先从我做起,挤时间驻村蹲点,面对面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帮扶干部是所结对贫困户脱贫责任人,将脱贫成效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对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干部职工优先评优评先,对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的一律问责。
三是想法设法做好XX村脱贫工作。XX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不能脱贫,关键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能不能达到并超过5万元。和村两委座谈中,了解到XX村今年准备发展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清晰很实际,但是发展光伏资金缺口大,司法局将想尽办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并鼓励村两委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寻求支持,一定要把10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搞起来,早日并网发电。
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二)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33668”行动计划,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4.3%降到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一、遵义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施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按照国统字〔2008〕77号监测,全市201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4.0%,比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提升3.8、7.5、10个百分点。14个县(市、区)2014年实现程度均超过80%,均值达到90.6%,较2012年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12位、正安提升9位、道真提升5位、务川提升4位。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一批贫困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216元提高到8365元,年均增长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70元,年均增长13%;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到6753元,年均增长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和2.5个百分点。
(五)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施“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2016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68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一户一表率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355个。
三、当前遵义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2015年底,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二)致贫原因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三)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50%.(四)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196个行政村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1486.6公里、通组公路15830.95公里,71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五)贫困人口素质偏低。遵义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四、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一)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正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遵义“扶贫云”,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二)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一是着力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引导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强一接二连三”.依托贫困地区植被丰茂、气候凉爽的优势,统筹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贫困地区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群众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二是着力推动生态移民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制定分搬迁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三是着力推动生态补偿扶贫。制定遵义生态补偿实施细则,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探索“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扶贫。对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分别实施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补)”,对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实施“两助一免(补)”,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孩子上学而致贫返贫,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采取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五是着力推动保障兜底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扫除社会保障救助盲区,确保2020年前“两无”人员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共享全面小康创建成果。
(三)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关键,市县乡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夯实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村全覆盖。二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完善集团扶贫、定点扶贫等“八大扶贫机制”和“市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四包责任制”,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乡镇不摘帽、贫困村不出列、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三是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逐户销号,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实现有序退出,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四是强化考评、严格问责。强化督查暗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对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对违规违法、不作为乱作为和精神懈怠、落实不力、扶贫效果不好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精准破除脱贫攻坚的制约瓶颈。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镇村组,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大动脉”,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确保到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例、农村公里列养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4个100%”.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和饮用水源,确保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破除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贫困户实现一户一表,群众集中居住村寨通讯信号全覆盖,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
第三篇:XX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XX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同生、王艳节、刘和庆等6户贫困户以及王新运等3户脱贫户,和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XX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五河镇XX村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距县城35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山场1.8万亩,耕地1035亩。全村17个村民组,330户,111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占总人口的35%。XX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农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目前,XX村仅有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1人,学生16人。其他适龄儿童多在镇辅导小学读书,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近100%。在村部一楼建有计生服务室一间,在宋口集中点建有一所医疗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主要由一条通村水泥路贯穿,全长9.8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3人,其中书记1人,支委2人。村委会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
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我初步分析XX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负债大。二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还有四个自然村落未通水泥路。三是XX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山场林木积蓄量少,塘、堰、渠年久失修,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境内山场、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XX村原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经过XX、XX年两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建档贫困户71户161人,其中五保户20户24人,A类低保14户19人,其他一般贫困户37户118人,和三清摸底调查年收入2900元以下数据基本一致,这37户是XX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农发行、邮储银行岳西支行及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37户每户致贫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我单位结对的20户特困户,要求司法局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目前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至少要为贫困户找准一项脱贫措施,每季度至少到结对户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为结对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每半月至少与结对户电话联系一次,了解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一点上首先从我做起,挤时间驻村蹲点,面对面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帮扶干部是所结对贫困户脱贫责任人,将脱贫成效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对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干部职工优先评优评先,对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的一律问责。
三是想法设法做好XX村脱贫工作。XX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不能脱贫,关键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能不能达到并超过5万元。和村两委座谈中,了解到XX村今年准备发展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清晰很实际,但是发展光伏资金缺口大,司法局将想尽办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并鼓励村两委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寻求支持,一定要把10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搞起来,早日并网发电。
第四篇:驻村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驻村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男,中共党员,1983年出生,拜泉县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经办中心办公室主任。20xx年经县委选派到富强镇爱群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正式开展驻村工作。
作为医疗保障系统派出的驻村干部,自驻村以来,他以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好评。他始终本着一个“真”字,真诚待人、真心做事、真心为民,赢得了爱群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敬。
怎样做好一名驻村帮扶干部,他首先对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有关部署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了解,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做好驻村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驻村后,徐雷及时向村领导了解村“两委”主要工作情况,通过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呼声,徐雷了解了爱群村村情民意,做到了对村情民意了如指掌,弄清了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做好记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驻村工作以来,xx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干实事。医保工作经验,使他熟知医保的各项政策,利用他自身丰厚的知识基础,详细的向爱群村村民、贫困户等讲解了医保相关政策以及报销流程、所需材料等相关信息,现场解答贫困人员提出的医保问题,使村民们深入了解掌握了医保扶贫政策,并积极为患者联系医院、大夫,跑前跑后。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发现贫困户马xx突发疾病,徐雷立即与县医院取得联系,帮助将患者送往医院,并及时办理了入院手续。贫困户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病人和家属都十分感激。今年贫困户马xx因病不幸离世,马xx的女儿还要上大学,徐x和工作队队员经常去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深得贫困户的欢迎。驻村工作以来,徐同志付出了辛苦,克服了困难,也收获了许多。他说他不仅仅收获了贫困户的理解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同志的认可,他始终认为服务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他对驻村工作一直坚守的信条,也将是他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以贯之的准则。
第五篇: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材料7篇
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材料7篇
是专业的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自从入xx村任职“第一书记”后,xx一步一个脚印,一户一户走访,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市医药总公司干部到村“第一书记”角色的完美转换,用行动为xx村增添了一个“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新故事。
驻村以来,xx立足“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双重角色,将脱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将脱贫措施由“千人一方”变为“因人而异”,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服务体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走出一条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种植黄桃的产业扶贫之路,被群众亲切称为“xx村的马向阳”、“黄桃书记”。
结合扶贫工作,他首先从精准识别入手,将全村以前确定的XXX户贫困户,在村干部、村民代表会议上对照认定标准,一户一户过,清理人情户、富裕户、脱贫户共XXX户,并在全村进行张榜公布,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树立起党组织和扶贫工作队的良好形象。
他带领村民发展黄桃思路,采取干部党员带头、实地查看引路的方式,组织群众先后3次赴礼泉实地观摩取经,解放群众思想,启动产业发展。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起西瑞黄桃专业合作社,实行种苗统供、技术统管,让贫困户种植黄桃从挖坑、种苗、栽树到修枝、打药、浇水全部免费,让他们稳定取得收入。在园区带动下,周边焦赵、寨阳、镇东、镇西等村也发展起了黄桃,规模达到1000多亩。
在xx的带领下,遗留多年的村中断头路顺利硬化,园区1.25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安装路灯11盏,总投资达5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园区生产的道路建设难题。在他的努力下,xx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正在奔向美好的明天。
“xx书记很能干,他能带我们赚钱,过上好日子。”这是xx镇xx村的贫困户经常说起的一句话。
他们所说的“xx书记”是xx镇xx村的村支书xx。近些年,xx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破败的落后小村,成为了崭新的示范村:除了完善医疗、公路、水、电、通讯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外,更有不少的多层小楼拔地而起,为秀美的村庄增添了一份靓丽的风景。“以前住的就是泥巴房,周围都是泥巴路,现在是样样都好,做什么都方便,这一切都源于咱们xx书记领导的好。”家住马路边的吴光琴说着,脸上不由笑开了花。
看着现在美丽的村庄和笑容洋溢的村民们,xx只说了一句话:老百姓的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的好:知识改变命运。xx深信知识是穷则思变的根本。自年初,总书记提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名村支书,他积极响应,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村里的党员们一同学习系列讲话精神,还针对每个党员的个人特点制定了各自的“学、改、做”计划,切实将“两学一做”的教育效果发挥在每个党员的身上。秉承着不落下一人的原则,面对年满六七十岁的老党员,年岁已大,行动不便,xx总是抽出自己的空闲时间,走访他们的家中,不定期的到户看望,并为他们传达学习教育精神,送学上门,温暖人心。xx村还有流动党员三名,他们常年在外,xx也不忘他们是xx的一份子,以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为他们传递讯息,与之交流,让远在他乡的党员们依旧感受到支部的温暖。在xx的关心和监督下,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都积极配合开展学习,有的还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向党支部汇报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他从来没有忘记,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xx看着别的村都一步步的逐渐发展,村民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如何才能使本村的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春节刚过完,xx就把村两委班子召集起来谋划全村发展大计。
“别的村有的搞黄花菜,有的搞养殖场,现在都致富了,我们村上也得搞起产业,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作为村书记,xx带头发言。
xx书记找到了六台山公司董事长陈国盛反复商谈,最终达成了合作。流转了xx村三组XXX户村民500亩的土地,建立起了xx村生态茶叶园。短短一两个月,原本的荒山上盖上了“绿毯”,生意盎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xx村的脱贫工作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原计划预脱贫4户XXX人,现经验收,已实现脱贫XXX户XXX人。可喜的成绩源于大家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xx村产业园也将不断地扩大规模,发展茶叶深加工,争取将xx村的茶叶品牌打响名气,销往全省全国,为当地的村民带来长远的效益,确保让百姓的穷困生活一去不复返,实现全村XXX户XXX人脱贫目标也将指日可待。
xx曾与笔者说,他和村委班子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无非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老百姓的需要,就是工作的动力和方向。只有始终将老百姓满意作为唯一标准,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办几件实事好事,百姓才会信任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对得起村书记这份工作。
“扶贫就是“啃骨头、拔穷根”,就是要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扎根基层,在扶贫岗位上摸爬滚打5年多,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来不得半点虚的,真抓实干搞产业,贫困户收入有了保障才是关键。”xx镇扶贫办主任xx有感而发的谈到。
扶贫办主任,承上启下衔接脱贫工作
从“十X五”期间的开发式扶贫到现在的精准脱贫,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五”扶贫到现在的“三个六”精准脱贫,五年的扶贫路,从镇扶贫专干到现在的扶贫办主任,xx始终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尽心尽力为xx精准扶贫工作出力,全力以赴紧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通过及时与县扶贫局沟通交流,确保掌握的政策准确无误,力争不遗漏任何细节,结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问题,编制了《xx镇脱贫攻坚到户帮扶政策明白卡》、《满意度调查问卷》和《xx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等,设计的表册力求全方位体现驻村干部到户掌握的详实摸底资料,这也是做到扶贫信息精准的前提保证。
充分发挥扶贫办“主心骨”作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手续繁琐但又不容出错,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就落在了xx身上。全镇村级道路15.6公里、便民桥12座、饮水项目16处,移民搬迁安置点6处,搬迁安置XXX户的资料,按照项目管理要求,从项目选址到设计到招投标手续再到项目开工,都亲自上手,参与其中。
夯实基础信息,严把建档立卡信息入口关。为精准建档立卡系统信息,从信息采集到信息录入,制定了《xx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xx镇20**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全镇XXX户预脱贫贫困户的自查自验,对全镇XXX户1XX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亲自审查后再让录入信息系统。
驻村干部,我的辛苦指数是换取贫困户的幸福指数
作为xx村的脱贫驻村干部,xx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扶贫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宁可苦干,不可苦熬”,“5+2、白+黑”已成为xx工作的常态。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完善梧桐村申报项目方案,争取项目资金;指导村干部精准建档立卡资料;核对贫困户信息采集......走村入户摸清家底,充分发掘和整合资源,依托“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支部书记袁世清是村上的能人,颇具威信,又是香猪、蚕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支部书记的长期共事,让两人都知道彼此是干实在事的人。xx联系上中药材大户徐启芳,三人达成共识,通过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将村上香猪、中药材、蚕桑合作社进行整合,形成三社联动集中发力的格局。香猪合作社针对贫困户实行“统一提供猪苗、统一组织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养殖规程、统一回收销售”养殖模式,带动了XXX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中药材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带资、带土地入社,种植白芨、元胡等中药材,吸纳贫困户XXX户,助力XXX户贫困户脱贫;蚕桑合作社通过桑园流转、技术培训、大户帮带、免费小蚕共育技术服务等办法来破解贫困户缺蚕室、缺桑园、缺技术等难题。三个合作社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包户干部,帮扶脱贫结下深情厚谊
xx村三组的徐家友是xx今年结对帮扶的贫困户,48岁的徐家友至今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过去在煤矿上打工,落下了职业尘肺病,在家休养就是大半年。年初,xx结对帮扶他,经常到他家,嘘寒问暖。“得了尘肺病的人,不敢感冒,今天这么冷,还下雪了,我得过去看看他。”拿着一床被子,xx就往徐家友家去了。
经过长期治疗,徐家友的身体健康多了,多次和xx聊天,都透漏着“家里穷,我想挣些钱”的想法,可是老徐就挖过煤,别的不会。记在心上的xx打电话联系上老同学,告诉了自己帮扶户老徐的情况,老同学一口答应让徐家友到宝鸡自己开的物流公司务工,负责看管仓库打扫卫生,一个月3XX元。工作有着落了,让老徐开心不已。现在,老徐时不时会打电话联系xx,告诉他的近况,老板对他很好,有空过宝鸡来玩。
现在,xx将继续为xx的脱贫攻坚工作努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精准脱贫,在脱贫工作中转变角色,真扎实干,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20**年1月19日,在石泉县驻村脱贫工作队培训会现场,县国土局副局长xx与县脱贫指挥部签署了一份《20**整村脱贫责任书》,自此与一个名叫“xx”的贫困村结下不解之缘。xx村位于石泉县xx镇西北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全村XXX户XXX人中,贫困户就超过1/3,达XXX户XXX人。一年来的辛勤努力,xx硬是让它彻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情暖民善作为
xx变样百姓喜
xx的穷是看得见的,20**年初,村上的土坯旧房还有很多,活动场地更是想都别想。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变个样。
xx村五组的托家沟,这里沟深路远,下乡走访得知,储茂康和储春江两位孤寡老人就住在祖辈留下的老房子里,每月领着补助,衣食倒是勉强不愁。但是赶趟集市却要来回走上3个多小时。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想着从此也就在这山沟沟里了却余生。没想到驻村工作队队长xx亲自到户告诉两位老人将作为特困户入住“交钥匙工程”。储茂康老人笑呵呵的对着xx说,“活到这个岁数,还能沾上这个光,真要xxxx你们这些好干部,住到活动室跟前,以后逢节赶集,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山路了!”
依托扶贫惠民政策,国土局驻村帮扶,这些在大山里居住的人们终于能走出来,到集镇、到交通便捷的地方扎上根。目前,xx村修建安置点1处,XXX户XXX人将入住“交钥匙工程”,统规自建安置XXX户XXX人,进城入镇进社区6户XXX人,贫困户旧房改造XXX户XXX人,都分别享受国家帮扶政策,国土局自筹资金完成了XXX户XXX人非贫困户旧房改造。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县国土局的帮扶下,争取到县上下达的XXX万精准脱贫专项资金用于该村村道、便民桥和人饮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5.6公里村道改造,新建2座便民桥、3处人饮工程,投资60余万元新建18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广场,设置羽毛球场、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惠及全村百姓,为其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
倾心教育勤帮扶
助贫圆梦学无忧
村民徐世海一家5口人,家中两个女儿都在xx九年制学校上学,妻子在集镇陪读,一家5口仅靠徐世海一个人的务工收入过活,日子很苦。来到徐世海家,看着简陋的陈设,两个孩子认真写着作业,xx不禁想起自己的女儿。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协调到西安中策咨讯公司,与其签订了助学帮扶协议,每年为徐世海2个孩子提供不低于6XX元的助学资助直至毕业,为徐家解决了大困难。
在xx村,苦孩子想完成学业的还有很多,xx和驻村工作队利用到户走访的机会,了解家庭实际情况后,分别由国土局的干部下来结对帮扶,目前帮扶了XXX户XXX个学生,助其完成学业。
富民增收强措施
如期摘掉“贫困帽”
在满腔热情下,xx带领的脱贫工作队和xx村民迅速融入,形成了连心牵手决战贫困的局面,为了摸清底子,白天入户,晚上汇总,村委会经常灯火通明。很快,村上制定出了“三个一百亩、三个二十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即发展中药材、魔芋、黄花菜各100亩,发展养鸡、养猪、牛羊养殖各XXX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六个一批”脱贫攻坚思路。
有了思路,立即实施。种植养殖业顺利进行的同时,xx又通过亲情招商,带领西安鼎力设备安装公司多次到村考察,注册了“泉水叮咚”生态农业公司,“插秧节”带动乡村旅游,吸引游客500余人次;建立生态种养基地,引导贫困户发展有机稻种植,稻鳅共生的和谐增收新办法还登上了8月7日的《陕西新闻联播》;活用“泉水叮咚公司”五两泉电商平台,农家平常的土蜂蜜、干菜、山货也为农户增收。
建立产业奖补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XX.X万元的产业奖补资金用在贫困户产业发展上,依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推行订单产业,“泉水叮咚”公司无偿投入稻种120公斤,有机肥22吨,与农户签订2元/斤的保底回购有机稻协议,解决农户愁销路问题,每亩还可增收400余元。新模式下,XXX户贫困户种植黄花56亩、XXX户种黄芪45亩、XXX户种有机稻120亩,养鸡4100只、牛、羊、猪、蚕等养殖业规模也得到有序扩大,有机稻种植和稻鳅养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经初步测算,xx村民的年人均纯已超过了10XX元,比20**年的9XX元增长XX.X%。20**年整村脱贫的目标已经胜利在望,而这并不是脱贫工作队的最终目标,让xx百姓全面小康,才是xx和脱贫工作队的梦想。xx说,“压力再大也要把村上脱贫工作搞好,全村如期脱贫。现在xx村干部群众一条心,村上一天一个样,虽然辛苦但是值,我相信xx的脱贫攻坚仗能打赢!”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如今,他正用自己满腔的热情,与村民一道,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奏响着一曲曲动人的小康之歌。
xx是xx县湫坡头镇xx村“第一书记”、xx县交通运输局挂职总工程师。xx村共有XXX户XXX人,贫困人口XXX户XXX人。他觉得要想贫困户脱贫,除保持苹果等产业外,还得选准增收新门路,发展新产业。
xx调研市场,请教专家,把目光放在“散养土鸡”上。通过“娘家”xx县交通运输局寻求资金支持,得到给予5万元产业扶贫款。按照每只鸡苗7块钱补贴贫困户,一下子提高了贫困户养殖积极性。他购买土鸡养殖书籍免费发放给养殖户,邀请农技人员上门指导,联系电商公司包装礼盒土鸡,提高土鸡附加值。第一批土鸡销售一空,销售额约XXX万元,毛利近4万元。此外,xx还在村里发展起剪纸产业,通过他销售剪纸3000多张,帮助群众增收近2万元;20**年,争取市通村公路完善工程,硬化进村道路路肩。20**年,先后争取到市通村油路项目,修筑村道1300米;xx县“一事一议”项目,修筑水渠800米、xx县公益公墓项目,修筑xx村生态公墓;硬化绿化道路300米,进一步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村上滞销的苹果,xx积极与上海易果等电商公司对接,为底庙镇、湫坡头镇等塬区果农销售苹果100多吨;争取县医院志愿者服务队到xx村开展义诊活动;帮助村民曹进锋联系香菇种植大户和技术指导……去年,xx作为中国银行“公益中行”精准扶贫平台脱贫助理人代表,在市“公益中行”推进会上介绍经验,得到市县领导和与会同志的肯定。目前,xx通过该平台帮助群众销售土鸡、苹果、核桃等农副产品8万余元,为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
xx,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风采,以为民情怀谱写着“第一书记”一心为民的壮丽篇章。
“现在扶贫工作一切进展顺利,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x村村民的饮水问题,村民一直以来从几百米远的水井挑水吃,当地水源缺乏仅有的水井也是常年失修,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当地村民的饮用水问题”。近日,xx连州市星子镇x村驻村第一书记xx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20**年5月,中国太保产险x分公司委派x中支理赔法务xx为驻村第一书记进驻星子镇x村和溷坪村,紧紧围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据了解,x村委会位于连州市星子镇,距星子镇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现有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5个,中共党员XXX名。x村委会管辖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周家带、旱冲、盘家留、大广子、香炉田、泉水湾、连塘,共有农户约XXX户约1XXX人。
xx介绍,作为x村和溷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具体来看是“三年攻坚,两年巩固”,今年的目标是完成脱贫,达到国家规定的“八有”条件,使得当地人均收入达到7XX元以上。
在实施精准脱贫方面,通过“授人以渔”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脱贫;另一方面,通过“扶孤助贫”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苦户脱贫。同时,中国太保产险x中心支公司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还多次督促要求委派的驻村干部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切实做到扶贫到户全面落实帮扶工作,并进村调研扶贫工作和开展慰问。
自20**年5月至20**年11月底,借助广州荔湾区华林街道办的帮扶政策,x村已经累计接受投入的帮扶资金为XX.X万元,其中x省扶贫资金XXX万元、荔湾区财政引导资金XXX万元,华林街道自筹资金为XX.X万元,行业扶贫资金为XX.X万元、社会资金XX.X万元。其中投入到村资金XX.X万元、投入到户资金XXX万元。
“借助帮扶资金,利用XXX万元为村委会7个自然村安装了45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出行。同时,利用XXX万元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因地制宜,利用种植生姜和养殖田螺,打造x村的主导产业,吸纳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务农,提高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xx说,这些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x村村民唐成学称,扶贫工作队入驻以来,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交通更加便捷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村民参与的光伏、种植生姜、养殖田螺等项目,为当地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观。
据了解,自20**年扶贫工作队入驻以来,确定了XXX个贫困户XXX人,其中20**年退贫XXX户XXX人,完成脱贫任务XX%;20**年脱贫XXX户XXX人,完成脱贫任务XX%;2018年的任务是退贫8户XXX人,完成余下脱贫任务XX%。
xx介绍,下一步驻村扶贫工作计划是,落实好扶贫项目,保证项目实施的后期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贫困户的利益。另外,还要加强党建工作,做好村委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化解村民矛盾。
20**年,他来到榆树市泗河镇富户村,第一次担任“第一书记”;20**年,在xx市委组织部面向农村开展的“双包双转化”扶弱帮困工程中,他被安排到榆树市环城乡东岭村,再一次以“第一书记”身份为包保村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在全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中,他转战九台区波泥河街道茂林村,肩负精准扶贫重任,第三次踏上“第一书记”征程——他就是xx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预决算审查处处长xx。
出任茂林村“第一书记”的半年时间里,xx战贫困、谋发展,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真心换取民心,生动诠释了“精准”二字。
用心扶贫:
包里揣着帮扶工作本
茂林村位于九台区波泥河街道东北部,是街道最贫困的村落之一,全村共有XXX户贫困户。回忆起第一次跟随市人大常委会扶贫工作组到茂林村“认门”的情景,xx至今记忆犹新——由于道路年久失修,高低不平的冰雪路面让车轮不停打滑,好几次差点掉进路边的沟里。有惊无险的进村之路,让xx深深感到,改变茂林村的落后局面迫在眉睫。为摸清贫困户底数,春节刚过,xx再次来到茂林村。这一次,xx在村里住了10余天,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把村里XXX户贫困家庭挨个走一遍。
每天天刚亮,xx便从宿舍炕上爬起来,拿着他自制的扶贫工作本和照相机,开始一天的走访工作。每到一户贫困家庭,xx都会详细询问家庭成员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晚上回到宿舍,再把白天了解到的家庭人口、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年人均纯收入等具体资料详细记录在扶贫工作本上。
经过10余天的走访,xx心里装满了XXX户贫困户的脱贫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善这些家庭的落后面貌,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用力扶贫:
脑里绘着扶贫发展蓝图
在xx看来,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只有扶到点上、根上,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断掉穷根,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翻开xx的扶贫工作本,只见他将XXX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成因病致贫、因老致贫、因学致贫三类,按类排序,一目了然。“既然每个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不同,那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经过与市人大常委会扶贫工作组其他工作人员探讨,xx为XXX户贫困户分别制定了个性化脱贫计划:对于3户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动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为其捐款,以发放最低收入标准和生活必需品的救助方式进行扶贫,最终由国家保障政策兜底,实现脱贫;对于XXX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茂林村实际,为其安排肉牛养殖、种植山榛子和天景玉米3个脱贫项目。
为扶持贫困户开展山榛子种植和肉牛养殖,xx一方面协调银行为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另一方面协调市人大常委会对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得知种植天景玉米比传统玉米每垧地可多增收3XX元,xx亲自找到天景玉米公司协商,为有种植天景玉米意向的贫困户争取到免费种子、肥料等,并签订保证价格收购合同……在xx的不懈努力下,XXX户贫困户从疑惑到相信,从相信到肯干,从肯干到干劲十足,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用情扶贫:心里装着为民解忧账
“这是我和同事们的一点心意,给孩子买点吃的用的!”日前,当xx把自己和同事捐赠的6XX元钱和一些学习用品交到贫困户杨柏河手中时,杨柏河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杨柏河现年50多岁,三个小一点的孩子才上小学。
“当我第一次来到杨柏河家走访时,残破的院落、裂缝的房屋,简陋的家具,看得我心里难受。最让我不是滋味的,是杨柏河打算让孩子辍学。”xx说,他当时便否决了杨柏河的想法,表示一定支持孩子们把学上完。
贫困户柳忠现年70多岁,唯一的儿子患有精神病,是茂林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典型。“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应该从解决实际困难着手。”xx向市人大常委会扶贫小组汇报情况,并积极联系相关医院。经过协商,医院同意减免部分医药费。
xx担任茂林村“第一书记”已经半年,他与XXX户贫困户的感情日益加深——谁家有困难和闹心事,第一个找他倾诉;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不忘了端给他尝尝;即使是贫困户家的小孩子看到他,也会大老远朝他挥手致意……“曾经有人问我,一个人在农村住上那么多天,会不会孤单寂寞。我的回答是当然不会,因为当我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便涌上心头,这种责任感督促我为实现茂林村脱贫致富持续干下去。”xx表示,现在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看到茂林村脱贫致富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