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事权下放)
调研报告(国土方面)
自从实施“事权下放”以来,杨和镇国土工作一切从改革的需要出发,部门利益服从全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改革最大得益者是全镇的广大企业和群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一、现状
1、在从事权下放及行政服务体制建设的工作中,国土方面的相关事权下放由区局统一安排,国土资源管理所积极配合事权下放的工作安排。同时“12345”政府服务热线也挂靠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接受市民咨询、投诉等。
2、我们还不断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逐步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水平,承接和用好各项权限服务市民。努力完善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优化窗口设置,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力争向市民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二、存在问题
在事权下放,行政服务建设以及重点骨干项目审批推进过程中,我们作出了努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首先是在编人手急缺,培训力度不足,导致办事效率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其次是 缴费问题未得到解决,大部制后国土所性质发生改变,不再是隶属区国土资源局的管理所,原收费许可证不能再使用,而新的国土资源管
理所由于没有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收费许可一直未得到解决;最后是事权下放未真正把主要权力下放到镇街,大部分国土业务镇街的权力只有初审权,真正的审批权还保留在区局。
三、建议 按照“宏观决策和监督权上移、微观管理和执行权下移”的原则,区、镇两级审批改革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以下问题:
1、各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之间在具体业务操作上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名称上是统一的,但在服务具体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没有相关法律或法规做出统一规定,同时有些事项在下放时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导致群众到不同的镇(街道)办事时无所适从,各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2、上级部门应统一强化网上审批机制。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扩大网上申报办理事项的数量,使更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一次性告知、网上补正、网上审核、网上通知申请人办理结果等,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第二篇:福海县事权下放工作实施方案
福海县事权下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职能,确保社区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向社区下放事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社区建设为落脚点,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以有利于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协调中的基础作用为目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明确社区的工作任务和职权,保障经费供给,确保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真正落实到基层。
二、机构和职能设置
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召开社区建设工作协调会议,指导社区发展建设;对制定的事权下放实施方案、下放程序进行指导审定;对社区建设事权下放工作中部门间因权责不明产生的争议进行协调处理;对部门申请下放到社区的事权进行审定评估;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落实事权所需费用,维护社区权益。社区建设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和指导社区建设及事权下放工作,制定事权下放工作的考核标准,组织实施考核工作。
三、事权下放内容
各社区依据法律、法规和县人民政府的授权,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公益性工作履行五大类共33项事权。(一)初审权。
1.辖区新生儿出生落户的初审权; 2.辖区居民办理户籍的初审权; 3.对辖区新建宗教活动场所的初审权; 4.对辖区宗教活动场修葺的初审权; 5.对辖区居民公派朝觐的初审权; 6.卫生红旗单位的初审权; 7.申报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的初审权; 8.城市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初审权; 9.城市居民申请医疗救助的初审权;
10.“三无”人员认定的初审权;
11.“三无”人员住房补助的初审权; 12.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的初审权; 13.灾后房屋重建的初审权;
14.下岗失业人员申办《再就业优惠证》的初审权; 15.辖区居民申办小额担保贷款的初审权; 16.辖区居民申办《求职登记证》的初审权; 17.辖区居民办理《生育服务证》的初审权; 18.辖区居民办理《再生育服务证》的初审权; 19.辖区居民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初审权; 20.辖区居民办理《光荣证》的初审权; 21.确定特困生的初审权; 22.办理《残疾证》、残疾人就业登记安置的初审权; 23.出国(境)政审的初审权。
(二)监察权。
24.对辖区环境卫生的监察权; 25.树木砍伐的监察权; 26.对政府设施的监察权。
(三)管理权。
27.流动人口入住情况的协管权; 28.辖区房屋租赁业务的管理权。
(四)知情权。
29.对辖区物业服务内容的知情权; 30.对物业管理收费标准的知情权。
(五)监督权。
31.文明单位创建的建议、监督权;
32.对辖区单位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工作的监督权; 33.对物业公司承担的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权。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1.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抓好对事权下放工作的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对下放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各事权下放部门、社区要及时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报告,并主动协调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事权下放工作顺利实施。
2.事权下放部门(单位)要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未列入社区事权范围的工作任务,其他单位不得随意摊派。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须交社区建设办公室审核并提交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后方能执行。各事权下放部门要与社区保持经常沟通,了解情况,通报信息。
(二)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l.制定社区工作人员量化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廉洁奉公、依法行政。对违反纪律的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做到权责统一。
2.建立社区工作履职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对事权下放工作的社会监督,由社区和社区建设办公室协商确定监督员,设立监督电话,对事权下放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3.建立考核制度,由社区建设办公室牵头,每年对社区开展事权下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4.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详细制定事权下放的《业务操作指南》,明确各项事权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内容,以书面形式委托社区,避免出现部门(单位)之间业务重叠交叉不明、职责不清和程序不合理等问题。各事权下放部门(单位)要加强业务管理和指导,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对负责本单位事权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实现社区“小政府、大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番禺区简政强区事权下放承接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穗字〔2011〕8号),做好市级下放事权的对接工作,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实施意见》(穗办〔2011〕5号)和广州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工作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简政强区事权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一个政府、多个环节”的行政管理理念,认真做好下放事权承接工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着力形成以政府为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主体,政府各部门快速联动运作,对公众提供整体化公共服务的新型行政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下放事权承接工作的顺利过渡,尽快建立与管理体制调整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市级下放的事权“接得住、干得好”,充分释放发展
潜力,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梳理下放事权,制定相关办事标准、办事流程
各下放事权的实施主体主动与市政府部门沟通、配合,做好事权下放的衔接工作,尽快梳理各事权涉及的具体行政、服务事项数量、类别、法律法规依据、申请对象、办事标准、所需材料和材料要求、示范格式、自由裁量幅度、办事流程、法定办事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同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增强办事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尽快形成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效率最高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的积极作用,满足办事群众的需求。结合梳理情况填写《广州市简政强区下放事项报表》,报区政务办列入区“一站式”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中迅速开发,确保工作的延续性。
(二)完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组织架构,落实更多下放的事项对镇(街)的下放或
授权,提高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各下放事权的实施主体和各有关单位,要根据“下放的事权原则上全部进入区审批服务中心办理”的要求,尽快拟定下放镇(街)办理的事权目录,报区政务办备案。各镇(街)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出承接要求,逐步扩大镇(街)政务中心窗口的工作范围。要进一步推进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行为规范、机制健全、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区、镇二级便民利民政务服务工作体系。要赋予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向公众直接提供政务服务的合法地位,街(镇)政务服务中心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在镇(街)党(工)委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区政务办的业务指导。各事权下放实施主体要加强与区政务办和各镇(街)的联系,制定工作规范,服务标准和考核办法,尽最大可能将市级下放到我区的事权以及区原有的事权通过合理的方式下沉到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并将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对口部门的窗口视作部门窗口的延伸,对外提供更为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三)加快市、区、镇(街)电子政务服务大平台的建设,构建一体化运行的网络操作
平台 以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站式”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区行政审批系统及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功能,建立纵向和横向合理链接的网络系统,实行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并实现区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与市政务服务审批系统之间、区网上办事系统与区各审批部门之间、区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与镇(街)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之间、区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与区电子监察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为下放事权电子化运作提供电子技术和网络支持。在整合行政审批、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和相关单位之间协同联网和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网上运行,确保绝大部分的下放事权按照“一门受理、联合(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模式开展工作,实现一站式集中受理和办理,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
(四)推进“两集中,三到位”改革,以企业开业和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为重点,推行“联
合审批”和“并联审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的规定和《印发关于改善番禺区政务服务环境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番府〔2009〕129号)以及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要求,探索加大对“两集中,三到位”(两集中:将分散在几个科室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成立行政审批科室,整体进入区审批服务中心;三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和授权到位)改革的力度,进驻区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部门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作为其受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唯一印章,进一步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压缩审批时限。探索“联合审批”的工作机制,制定《番禺区企业开业和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实施方案》,把基本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审查、初步设计联合会审等事项纳入区审批服务中心,统一收件、统一会审、统一办理,与下放事权中涉及的企业开业审批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及验收等实行“联合审批”、“并联审批”。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受理转告途径,申请材料提交互认,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审批业务的方式等作出规范,解决审批程序繁琐、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
(五)升级电子监察系统,丰富电子监察内容
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功能,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工作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作用,重点监督不予受理、中途退件,办件不录入、无一次性告知、办件假办结等现象,从机制上保证下放事权的规范运作,遏制在事权下放承接工作中可能滋生的腐败行为。坚持依法办事,把行政审批和其他管理活动中涉及的踏勘现场、听证等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下放事权依法需要踏勘现场的,由事权实施主体牵头,与办理该事项有关的单位实行联合踏勘,区监察局、区政务办必要时派员参与,并将踏勘现场的记录材料(包括现场勘验图、受理凭证、审查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等)纳入区行政审批系统管理,作为办理依据。依法需要听证的,听证材料(听证申请书等)必须录入区行政审批系统。
(六)创新用人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配强承接工作力量,根据承担下放事权的工作任务,拟定完成承接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计划,报区政府统筹解决。进一步研究修订我区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优化事权承接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确保事权下放后“接得住,干得好”。
(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完善评议考核机制,规范问责程序
根据下放事权的行政执法要求,完善下放事权委托执法的手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对下放事权运作情况的评估机制,及时掌握下放事权的运行效果。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究。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对全区所有政务服务窗口统一安装评价系统,统一配发评价器,并与区监察系统和区行政审批服务系统联网。制定下放事权工作的评议考核办法和考核评价指标,强化考核指标对简政放权改革的导向作用。各事权实施主体以及有关单位要制定和完善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工作规程、行政审批监督管理、行政审批专用章管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服务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确保下放事权的行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障下放事权对接工作的妥善实施,区政府决定成立简政强区事权下放承接工作领导小组。简政强区事权下放承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充实人员力量,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全面负责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各项具体业务的实施。
(二)责任分工
区监察局:负责升级区电子监察系统,监察“两集中,三到位”改革的工作进度,研究和探索“两集中,三到位”改革后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进入审批服务中心和实行网上办理的下放事权全过程实施效能监察,重点监督事权实施的公开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严肃查处事权实施过程中不公开、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下放事权不被滥用。
区财政局:根据下放事权研究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经费划转的办法,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完善市、区财政分配体制的意见,使我区的财力与所承担的事权相匹配。
区编办:拟定推进“两集中,三到位”改革的总体工作方案,指导、协调“两集中,三到位”的改革;审定各单位根据本方案提交的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业务机构的工作方案,负责界定承接各下放事权的具体工作机构,依法调整各事权下放实施主体以及相关单位内设机构的职责划转;明确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的机构性质、职能和人员编制。
区法制办:协助界定承接各下放事权的具体工作机构,指导承接机构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拟定对下放事权的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协助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完善行政执法手续;协助区政务办对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以及相关单位制定的办事标准、办事流程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协助完成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工作,促使相关单位依法办事。
区政务办:牵头负责推进全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统筹规划全区行政审批信息网络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统一互联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配合区监察局升级电子监察系统;牵头推进市、区、镇(街)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升级“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和磋商机制;完成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工作,根据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以及相关单位提供的《广州市简政强区下放事项报表》,梳理电子业务流程,纳入区“一站式”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中开发受理及审批,将下放事权尽可能实现网上办理;草拟《番禺区企业开业及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实施办法》,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会同区监察局起草承接下放事权工作的评议考核办法,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报区政府审批;协助区编办推进“两集中,三到位”改革。
各下放事权实施主体:主动与市政府部门沟通、配合,做好事权下放的衔接工作,确保工作的延续性;梳理下放事权,制定相关办事标准、办事流程等;为电子政务提供合法、准确的政务数据资源;按照区编办拟定的“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总体工作方案,拟定本单位的“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方案;拟定下放镇(街)办理的事权目录,报区政务办备案;根据本单位承担下放事权的工作任务,拟定完成承接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计划,报区政府统筹
解决。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梳理本级事权行政便民服务事项,制定相关办事标准、办事流程,提出下沉事权的工作方案,提出设立本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机构方案报区编办审定。
其他相关单位:配合区法制办和区政务办对全区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的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特别是与市级下放事权有关的事项完成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工作;按照区编办拟定的“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总体工作方案,拟定本单位的“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方案;拟定下放镇(街)办理的事权目录,报区政务办备案。
五、时间安排
贯彻落实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工作要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具体按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15日—5月31日,已完成)
主动与市政府部门沟通、配合,做好事权下放的衔接工作。界定我区承接各下放事权的具体工作机构,明确相关事权的工作性质、包含具体事项的数量、行政行为类别、法律法规依据、申请对象、所需材料和材料要求、示范格式、办事标准、自由裁量的幅度、办事流程、法定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填写《广州市简政强区下放事项报表》。《广州市简政强区下放事项报表》、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工作方案、镇(街)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方案、电子监察系统升级方案等要在5月20日前报送相关机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1日—7月10日)
草拟《番禺区企业开业和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实施办法》,区政务办会同区监察局起草承接下放事权工作的评议考核办法,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报区政府审批。拟定对下放事权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手续。拟定“两集中,三到位”改革的总体工作方案,启动“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构建完成市、区、镇(街)一体化运行的网络操作平台,完成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调试完成各项业务流程。下放事权原则上进入区
审批服务中心办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7月11日—7月20日)
简政强区事权下放承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区监察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编办、区法制办等单位对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机构、人员、职能职责、项目、授权落实情况、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区监察局负责对下放事权承接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简政强区事权改革工作的认识
简政强区事权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有关单位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改革责任意识,把承接下放事权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紧抓好。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深督促、勤指导、严审核,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协调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
简政强区事权下放承接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协调指导,及时掌握事权下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调研督查,确保事权下放承接工作有序开展、运作顺利。有关责任单位的“一把手”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指导每个环节的工作,并按照总体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对于新承接的管理权限和服务事项要大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和企业等服务对象就近、方便办事。
(三)严肃组织纪律 区监察部门要适时组织检查组,对各镇(街)、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对应接而不接的、承接不彻底的,要通过约谈、通报批评等形式及时给予纠正;对名义上承接实际上不执行的、没有建立相关责任制度导致下放事权行使走样甚至乱审批、乱行使的人和事,要从严查处,严肃问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事权下放承接工作规范运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佛山市高明区行政审批事权下放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佛山市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意见》(佛办发〔2010〕6号)和《佛山市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事权下放工作意见》(佛府办〔2010〕83号)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赋予镇(街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行政权力,增强基层发展活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因地制宜,强化镇(街道)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增强镇(街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行政审批事权下放的原则为“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级、能放则放”。“权责一致”即对下放事权,放权单位和承接单位要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重心下移”即将日常事务性的管理和服务下移到基层;“减少层级”即通过放权,将逐层上报、逐层管理的事项尽量减少到一个管理层级;“能放则放”即除需要统筹管理的事项外,只要基层政府(办事处)有条件和有需要办理的,最大限度向基层放权。
三、行政审批事权下放范围、方式及程序
(一)放权范围。综合考虑各镇(街道)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发展潜力、地域特点等因素,切实扩大镇政府(街道办)行政事务管理和处置权限。除需由区统一协调管理的事项外,区各部门可依法下放行政审批权,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依法赋予镇(街道)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对综合指数在400以上的荷城街道,依法赋予其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事业等方面全面扩大管理权限。
需由区统一协调管理的事项不下放,主要包括:涉及全区城市、土地总体规划利用、财政体制的事项;跨镇(街道)事项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重大监管事项;涉及全区综合平衡的社会民生事项;区政府指定的其他项目。
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由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使的行政管理权,市已委托给区级行使的,区不宜下放给镇(街道)行使。
(二)下放方式及法律责任。区向镇(街道)放权,采取委托、直接放权和内部调整管理权限等方式执行。区各部门要对每一个事项的下放方式认真界定,法制部门要严格审查把关。
1、委托下放: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部委、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规范性文件规定由区行使的行政管理事项,以委托方式下放,各镇(街道)以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名义行使管理权,使用业务专用号章或套章打印等办理行政管理事务。对委托下放的事项,委托单位就受委托单位实施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名义上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实际责任由受委托单位承担。
2、直接放权:对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规范性文件规定由区行使的行政管理事项,以直接放权方式下放,各镇(街道)以镇政府(街道办)及其所属部门名义行使行政管理权。对直接放权的事项,承接单位就其行政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3、调整内部管理权限:区有关部门向镇(街道)派出机构放权,以调整内部管理权限的方式执行,承接单位以事权所属管理机构名义行使下放事权。对通过调整内部管理权限进行下放的事项,放权单位对其派出机构实施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
(三)下放程序。向镇(街道)下放行政审批权,由区各有关部门向区审改办提出具体下放事项(需由上级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由区有关部门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再行报送),经区审改办审查后以区政府名义公布实施。放权单位应在区政府公布实施之日起10日内与承接单位完成交接手续,印发内部明确权责工作通知并抄送区审改办、区编委办备案。对委托下放事项,委托方应与承接方签订委托书明确权责义务,下放业务专用章,并于签订委托书后10日内将委托书原件送区审改办备案。
(四)下放管理。
1、坚持事权下放与服务前移相结合。对下放的事权原则上要下放到位,不得只下放初审权截留终审权;对原只下放了初审权的事项,要进一步下放到位。对确实无法下放的事权,根据就近服务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可将行政审批的受理环节或本部门服务窗口前移到镇(街道)乃至村(社区),原则上一个窗口进出件,上下级办理审批业务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流转,信息化条件不成熟的,通过其他方式上下业务部门内部进行流转,不得要求申请人上下奔波和重复递件,不得变相延长审批承诺时限。
2、对下放事权实行动态管理。对下放或服务前移了的事权要以目录形式统一对外公布,加强动态评估和管理。对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作出调整的事权,各有关单位应在相关规定颁布实施后10日内参照下放程序落实事权调整。对下放后不利于统筹管理、不利于高效执行的事权,以及仍需进一步下放的事权,要参照下放程序及时予以清理、调整和公布。
3、加强下放事权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放权单位要对承接单位行使下放事权加强指导和监督,制定下放事权统一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技术指标和管理规范,加强承接单位业务培训,协助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清晰界定权责义务;按照电子监察工作要求,督促承接单位使用信息化业务操作系统,通过日常网上在线监督、纸质材料备案和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对下放事权加强监督,积极主动纠正承接单位不正确行使下放事权的行为。承接单位要规范行使下放事权,使用信息化业务操系统实现下放事权全程电子网络化运行,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行政审批的后续监管职责。
区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监察作用,完善系统功能,拓展监察内容,结合事权下放工作将监察点延伸到镇(街道),加大监察力度,形成区、镇(街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格局。
四、相关配套工作措施
(一)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一体化的行政服务体系。强化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承载下放事权和前移事项的统一对外服务。原则上,所有下放和服务前移到镇(街道)的事项(包括驻区单位、垂直管理部门)都要进驻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对外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服务前移到村(社区)的事项统一由村(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承接办理。同时,按照全市统一的建设、服务标准和管理、考核制度,规范下放事权的运行,提高服务质量。
(二)推进全区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区、镇(街道)一体化运行的行政审批网上操作平台,实现全区行政审批资源共享、部门间协同联网实施和行政审批全过程网上运行,对下放事项的实施进行实时在线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行政审批事权下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镇(街道)、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将事权下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区各部门要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首批事权下放工作。至2010年底前,具有区级终审权的行政审批及其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事权原则上应下放到镇(街道)行使,以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做好工作衔接。各镇(街道)、各部门在抓好事权下放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与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同时,要注意历史工作与当前工作的衔接,在2008年以来简政放权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调研评估,根据本方案提出的放权原则、范围、方式和程序,对下放不到位、不规范或下放后不利于管理的事权,按要求认真清理调整。
(三)强化监督指导。各镇(街道)、各部门要上下联动,加强指导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改办)、区法制办、区编委办、区政务监察审计局、区发展规划统计局等单位要通力协作,加强配合,建立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第三篇:关于基层行政事权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行政事权状况的调研报告
谢艳敏 20070603414 政治学与行政学4班
为了正确划分基层行政事权的使用权限,建立一个真正落到实处的服务型政府,激发基层行政的活力,用好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经过初步调研,现就如何正确理清基层的行政事权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本报告的研究单位是沙河街道办事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工作任务的分流指派权、工作力量的指挥调度权、工作情况的检查督导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建议权。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由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联合构成。综治办牵头负责处理中心的日常事务,指导各社区工作站开展工作,负责组织落实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等事项;司法所负责中心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台帐、档案等资料 归档和保管,还设有律师值班制度;信访办主要负责中心信访工作;劳监中队负责处理劳资纠纷等工商问题。除此之外,中心的成员单位还有派出所、武装部、党政办等,各司其职。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研究制定组织实施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及时分析形势,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组织开展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组织开展对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统一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诉求事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按程序做好现场化解或分流办理、督办结案等工作;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四)组织做好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铁路护路联防、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禁毒、打击传销和反邪教等工作。
(五)组织开展法制、综治、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维稳综治干部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六)组织、指导辖内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
(七)督促检查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开展对综治委成员单位和社区、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考核奖惩。
(八)完成街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进一步转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为一个基层服务点,其工作任务日益繁杂,甚至出现“没人管的事、没人管的人、没人担的责任都找中心”的现象。这体现出“中心”事权不
一、权责不分、职能外溢的情况十分突出。
(一)纵向划分不明晰。市和区对街道中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委托执法不规范,基层执法无手段,随意性较大。委托执法存在着“责
权利不统一”、“人财物不配套”以及法律保障缺失等问题。如为了建立群防群治的治安队伍促使广州亚运的顺利举办,区要求街道提供“定点定岗定人”的具体数据,培训人员上岗服务。然而全区安排的专项拨款仅有10万却要平均分配到各街道。为了维护街道内的交通安全,中心需组建治安巡逻队伍巡查大街小巷,面对无证无照的违法搭客车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之规定。中心却无法没收和扣留车辆,执法等于违法。
(二)横向划分不明晰。机构职能设置存在“政事不分”、实际工作存在“政事难分”问题。人员安排复杂难断。街道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内设司法所、信访办、综治中心等相关办公部门。中心之外竟然还有一个综治办。机构重复设置。遇到杂事琐事,中心找居委,居委找企事业单位,层层下达通知。劳监中队派驻一名副中队长常驻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办公室,协助办公。这名副中队长由区劳监部门下派而来街道,工资由区直接安排。因此,这名副中队长可由区自由调派工作。中心无权领导其本人。
(四)对内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滞后。管理手段较单一。经济监督、社会管理上沿用强迫命令等行政手段多,经济、法律引导手段少。
(五)街道服务对象人数急剧扩张,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展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的离退休人员、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大量的未就业群体逐渐成为街道、社区的主要服务对象。街道工作也从原来的对户籍人口的固定性管理转变为对居住地人口的发散式服务,其工作模式、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性质都发生了裂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一个服务宗旨就是调解人民内部的矛盾,防止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把简单的事情扩大化处理。工地的工资纠纷问题、亚运装修整饰工作的被盗问题、房产的产权纠纷等问题一涌而来。工作量的急剧扩张、工作难度的不断加大。
(六)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空洞和滞后导致中心工作安排的自主范围过大。在现实生活中,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最基本执行层,承担着绝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落实责任,同样也肩负着对群众诉求上传下达的任务。正因为综治中心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工作上的紧密衔接和业务管理上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办事处也不得不承担起大量的“职能之外”的任务和“没人担的责任”。
三、对策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50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粤办发〔2009〕33号)精神,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事权改革势在必行。
(一)科学定位政府职能、明晰各级事权关系。作为一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街道,要强化城市管理和市场监管等职能。注重城市环境的安全和稳定的建设,切忌制造政绩工程,事事都要管,事事都要
理的工作态度,学会取舍。综治中心可作为一个上访部门,因为它有信访办;综治中心可作为一个调解部门,因为它有司法所;综治中心可作为一个处理劳资纠纷的部门,因为它有劳监中队。然而,违章建筑的拆除、车辆的没收等其他部门的事,需被明确地划分出去,避免“官本位”思想,可联合办公,权责要分明。
(二)规范委托执法、转变领导方式。市、区党委、政府应从严掌控部门与基层“责权利”的综合平衡,“责任委托”的同时,人财物等执法资源应向下作相应的倾斜分配,要研究制定市对区、区对街道的委托执法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真正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政府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让基层政府从“有限政府无限责任”状态中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基层办公部门,大事要上报,小事要及时处理,不可层层委托,层层推脱。
(三)健全服务机制、推进行政体制创新。针对新增的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新增的事项劳资纠纷、违章建筑、社区物业的纠纷等问题。基层政府需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增派人手协助处理。协同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定期排查相关的隐患,安排人员从中协调,健全机制,防患于未然。按照从救济型服务和保障向普惠型服务和保障转变的发展方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建立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免收费制度。
(四)理清权责关系、加强财力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移给街道承担。确需街道配合做好有关工作或承办有关事务,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建立健全与街道职能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得将不属于街道职能的事项或不应由镇承担的责任列入考核范围。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外,上级主管部门不得自行向街道派出(驻)行政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自行派出(驻)的予以撤销或调整由街道管理。鼓励市或县(市、区)按规定权限,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完善对上级主管部门派出(驻)街道机构的管理方式,建立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有利于增强街道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能力的新机制。
第四篇:调研报告格式及
调研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将调研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研情况的一种文书。调研报告体现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
在专题调研环节,各系部处室要力求做到四个一:
设计一个方案:精心设计调研方案,将调研的提纲、调查问卷、时间、人员和执笔人安排好。
强化一个责任:调研由选题负责人领题,相关科室配合。
解决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通过认真调研,提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和对策。
体现一个特色:突破以往开展调研的固有模式,在调研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等方面突出探索性和创新性。
一、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本次调研报告要求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报告”、“关于××××的调研报告”、“××××思考(建议、分析、对策研究)”等。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研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研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研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二、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1、字数。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
2、书写顺序。标题、系(部)名称、负责人姓名、正文。
3、格式及字体字号。
(1)标题:宋体二号
(2)系(部)名称、负责人姓名:楷体三号
(3)正文:仿宋三号
(4)正文序号一般不超过三个层次:
第一层标题为黑体,样式为“一”
第二层标题为楷体,样式为“
(一)”
第三层标题为仿宋加粗,样式为“1”
第五篇:调研报告格式
调 研 报 告
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江苏格林电器有限公司
调研时间:2012年2月13日—2012年3月18日
调研目的:了解江苏格林电器有限公司的采购成本管理方式,为毕业论文写
作收集参考资料。
一、公司简介
江苏格林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制冷产品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在常熟市虞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6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及完备的生产设施,员工560多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多名。公司主要产品有格林系列展示柜、冷冻冷藏箱、商用制冰机系列等产品。
本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企业建立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产品生产过程有效的质量监控。冷冻冷藏柜、食品展示柜产品均获国家强制性产品的“CCC”认证,制冰机获“CE”认证,500升以上制冷产品获国家生产许可证,格林系列产品获江苏名牌产品称号。
近年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出外形新颖美观、节能环保的新产品,不断满足国内外用户需求,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取得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达4亿多元,出口创汇超500万美元,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2007年格林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冷柜系列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在进入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格林电器将继续实施持续、稳步、快速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一如既往加强与各经销商的合作,共同努力,互利双赢。
二、格林电器的采购成本管理现状
格林电器运用总成本领先战略,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每年降低5%-10%),持续赚取合理利润。
1.采购部门由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原材料成本占格林电器总成本的60%-70%,因此采购成本是格林电器最重要的成本,也是每年降低成本的重点部门。格林电器建立了强大的采购部门和完善精密的采购制度。采购部门不仅仅是一个购入原材料的部门,同时还是企业的利润
中心之一。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利润。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采购部门也是一个利润中心。
2.不断开发供货商,营造竞争局面
供货商的开发与管理应该是动态的。较理想的状态是采用鲶鱼效应,不断开发新的、更有威胁的供货商,让它像鲶鱼激活沙丁鱼一样,在供货商之间营造彼此竞争的氛围。格林电器发展供货商的方式是:先粗选,在众多供货商中根据其硬件设施、技术力量、环境标准等指标,排除肯定不合格的一部分。通过粗选的企业可以参加格林电器采购的正式招标,中标者并不总是报价最低的,主要标准是报价的可行性。供货商中标后,按照格林电器的要求进行供货。每次招标,都经常有新面孔出现。主要商品、材料的供货商应有3家以上,而且每年应至少再发展一家。
3.寻求与供货商共赢
与供货商合作,谋取共赢是有远见的企业坚持不懈的工作。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将被供货商抛弃。格林电器注重诚信,在付款条件方面坚决遵守60天付款期的规定,到期自动付款,不会像业内其他一些企业那样,找出各种借口拖欠,然后等着供应商来“做工作”。因为这些原因,很多供应商都愿意与格林电器合作。格林电器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一起对降低零部件成本的方案进行探讨,积极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格林电器非常重视与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朝着更高品质、更低成本的目标共同努力。
4.招标比价有技巧
格林电器规定:所有采购都要通过招标进行。3000元以上的采购必须有3家以上的竞标,5000元以上的采购必须有5家以上,招标比价以后,采购员可以初步定价。但采购员没有最终决策权,还要经过公司内的专家审计。审计专家日常建有采购成本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众多厂商的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成本构成等数据,如果数据不完整,还要进行广泛询价。审计专家认为采购员报价合理,签字后采购才有效,即使是总经理也要服从专家的意见。招标比价的另一个技巧是:投标书上必须把各项成本单列,而不是只列一个总价。这样你就能看出其中的水分。
5.严格采购员的管理
采购人员拿回扣等腐败现象,在格林电器没有生存的空间。格林电器的经理
会在双方合作开始前就直接拜访对方高层,就向供应商的高层表明“阳光下交易”的坚定决心。由于高层已经沟通了这种理念,供应商的高层就不会再动这种心思。如果对方私下里搞这种动作的话,格林电器可能会终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
格林电器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让对手充分地感到你的诚意;对非常有把握的事情不要承诺;少说多听,以静止动;多问多听对方陈述和要求,然后再寻求突破。格林电器在员工教育方面也特别强调正直和诚信,并辅以制度上的严格要求。
三、格林电器采购成本管理工作分析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联系,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格林电器的采购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制度
格林电器建立了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在格林电器的采购制度中严格地规定了商品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商品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商品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2.建立了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格林电器建立了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才归档。格林电器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还经常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同时还建立了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流、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还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
3.建立了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格林电器采购部门对所有采购商品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做出详细地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还建立了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审组,定期收集有
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一般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了商品的标准采购价格并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
财务部对重点监控的材料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制定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降低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奖惩的措施。
四、结论
由格林电器的调研情况可知,在企业的成长经营过程中,控制采购成本对企业业绩至关重要。如果实现企业采购成本的有效降低,那么直接表现就是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间接表现为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选择好的供应商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好的供应商不仅可以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能与企业合作共同降低产品成本,表现为采购成本的降低。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其次考虑的是供应商的交货是否准时,最后是产品的价格,三者缺一不可。采购活动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密切相关,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控制采购成本,并直接导致企业产品成本的下降,最终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采购成本的控制,才能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