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调研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
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报告汇集了对农民工问题
系统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是近年来全面、系统、深入
研究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权
威成果,受到国务院领导同
志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2005年初,国务院领
导同志就研究解决农民工
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
务院研究室牵头,对农民工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宁夏等11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居住区、农民工培训场所、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农民工子弟小学等,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50余次。历经10个多月,在深入研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报告。
农民工月收入主要在500至800元之间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 800 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20%和12.10%。
仅53.70%签订用工合同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86%和40.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95%。仅47.78%按时领工资
调查显示,农民工工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0.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仅13.70%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
在二、三产业中占半数以上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同时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成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
针对农民工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
调查还显示,个别地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篇二:国务院事故调查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
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原因
(二)事故性质
(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7月24日上午率有关方面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
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浙江省温州市,查看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亲切慰问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得出一个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7月27日和8月10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65次、第16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事故调查处理和铁路安全工作,对事故调查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依照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要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8月10日,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事故调查组进行充实、加强。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监会、全国总工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各1名负责同志和3位曾担任过国家有关部门(单位)或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且熟悉铁路工作的老同志任副组长。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同时,聘请了12名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政协委员1名、“两院”院士2名)。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
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282.38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由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委托上海铁路局运营管理)。2005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甬温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2005年8月,浙江省和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2008年11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250公里/小时。该条铁路于2006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期提前4个月。事故发生地点位于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下行线583公里831米处(瓯江特大桥上)。该区段5.8?下坡,曲线半径4500米,超高110毫米,跨区间无缝线路,60千克/米钢轨,ⅲ型混凝土轨枕。桥面距地面高度为17.4米。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地段前后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1.d3115次列车及司机。d3115次列车型号为crh1-046b,编组16辆,总长426.3米;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自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列车定员1299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1072人。7月22日23时4分至23日1时30分在杭州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115次宁波东站至福州南站的值乘任务。2010年2月25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酒精检测合格。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2.d301次列车及司机。d301次列车型号为crh2-139e,编组16辆,总长401.4 米;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自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列车定员810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558人。7月23日0时20分至2时10分在北京南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01次宁波东站至福州站的值乘任务,已在事故中殉职。2009年6月23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酒精检测合格。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1.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构成了ctcs。ctcs根据功能要求和配置应用等级分为0~4级(其中ctcs-2级应用于200~250公里/小时提速干线和高速铁路上,甬温线即采用该级系统)。ctcs-2级分两个子系统,即地面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地面子系统由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等设备组成。车载子系统由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设备组成。2.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温州南站采用的列控中心设备产品型号为lkd2-t1,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上海铁路通信有限篇三: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国务院李克强总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这份成绩单的确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勇前行的决心和信心。
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我们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三农”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4.2和0.7个百分点。同时,完善金融监管,坚决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制定并实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存款利率和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沪港通”试点启动,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启动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新的创业热潮。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中国与冰岛、瑞士自贸区启动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铁路、电力、油气、通信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1.31%]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扩大中关村(10.34, 0.00, 0.00%)[0.00% 资金 研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
四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
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我们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制定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38件。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法律援助范围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等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我们严格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
我们狠抓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认真开展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建立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
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我们与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今天是元宵佳节,在这里向各位代表和委员致以节日问候,并且预祝全国人民幸福安康!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雄厚,改革红利正在释放,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
稳定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第二,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我国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既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增加,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又要调整结构,夯实稳增长的基础。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第三,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一方面,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篇四: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多次亲临新疆考察。2006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做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牵头,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系统调研。2007年1月调研工作正式启动,4月,国务院25个部门近百名同志,组成11个专题组分赴南北疆进行实地调研。至5月形成了11份专题和综合研究报告,为32号文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8月,温家宝总理来疆考察,明确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稿。9月12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讨论通过了该《意见》(国发[2007]32号)。9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32号文件是在新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落实中发11号文件的具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新疆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深刻阐述了新疆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基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一、国务院32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11个部分,共40条。第一部分(第1—2条)的主要内容,一是充分肯定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新疆正处于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二是在论述新疆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新疆发展在全国的定位,即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三是分析了新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四是指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需要。
第二部分(3—6条),提出了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深化改革
和扩大开放,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指导原则是“六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
战略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预期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阶段到2020年,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战略重点是实施“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战略,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
第三部分至第十部分(第7—36条),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或地域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
农业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切实加强农业节水,重点推广节水技术。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发展瓶颈制约。对水利、交通、电力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做了安排。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领域,要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扩大开采规模,到2020年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全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石化产业集群,有序发展煤化工深加工,建设国家急需矿产加工基地,提升纺织、食品、机电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物流。
生态建设领域,一手抓流域治理,一手抓防沙治沙,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保护和建设好绿洲生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外开放领域,要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合作机制作用,着力构筑“东联西出”的向西开放新格局。继续推进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内地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加快口岸建设,扩大边境贸易。
社会事业领域,要以“双语”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抓好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繁荣边疆文化事业。
南疆地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区内南北差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继续发挥兵团高度集中统一的集团化组织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以及戍边维稳能力建设。
第十一部分(第37—40条),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好保障措施。要求各有关部门和省市要切实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强调了新疆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文件提出了对加快新疆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政策项目支持
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中央给予新疆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既符合国家的政策框架体系,又符合宏观调控总体方向的政策,可以考虑在新疆先行先试,如资源税费改革。二是新疆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国家重点对依靠新疆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特殊困难给予政策支持,如重点帮助新疆解决民生问题。三是考虑到新疆发展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对新疆实施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比如对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中央给予扶持政策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培育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理顺体制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新疆放下历史包袱,加快发展。从政策支持内容看,主要涉及六大领域:一是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利益分配上加大对地方的倾斜。二是加大对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对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国有土地建设的工业项目,适当调整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四是加大对“双语”教学、内地新疆班等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鼓励少生优生。同时,对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给予支持。五是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支持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时间内免除地(州)、县配套资金,加大在扶贫开发、计划生育、边民补助、艰苦地区干部职工津贴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六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号文件也明确了支持的具体内容。据初步匡算,按照六个方面的政策,国家支持自治区和兵团的资金每年至少增加110亿元,其中自治区83亿元,兵团27亿元。
文件中确定的项目支持方面,主要分三类情况:一是对于在建项目,支持新疆加快建设,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对于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对影响新疆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战略工程,要积极开展研究论证,加快前期工作。
三、新疆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的重点任务 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32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并确定了符合中央总体部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目标。我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2号文件,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重点在“调结构、强基础、增活力、稳物价、促协调、重民生”上狠下功夫。一是要突出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快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增强我区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缓解水利、交通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跨越式发展,形成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四是以向西开放为主导,坚定不移地走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路子,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建立国家能源资源陆上通道,真正发挥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五是要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城关镇党委
马 芳
2008.5.29篇五:国务院赴日考察报告:深刻认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 赴日考察报告:深刻认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 2012-10-24 09:50 作者:刘应杰,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研究员。
摘要: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关键词:中国 日本 差距 启示
近期,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到东京、大阪、福冈等地参观考察。总的感受是,虽然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度发达文明的阶段,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借鉴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和野村综合研究所是两家知名的民间智库。我们访问交流时,学者们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横井正配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担当部长,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他说感觉两边落差非常大,中国的发展是朝气蓬勃,日本则是死气沉沉。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
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都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症结,并寻找着重振日本雄风的未来。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而日本只有1.1%。1987年,日本gdp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4年最高峰时的17.67%,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
8.7%;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 1.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9.3%。1994年日本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的8.55倍,达到战后以来的历史顶峰,随后中日经济差距迅速缩小,1997年日本gdp降为中国的4倍多,2002年降为中国的2倍多,2006年降为中国的1倍多,2008年之后两国gdp已比较接近。1990年中国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五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2015年中国gdp可能达到日本的1.5倍以上。世界各国公认,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使得国内外许多人看好中国,而看衰日本,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认为,中国即将全面超越日本。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发展?这是访日前后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的问题。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
“深陷泥潭”,相反日本经济运行总体还比较平稳,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到有序运行的轨道,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精细化的程度。日本的就业相对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国民心态比较平和,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城乡地区之间发展比较均衡。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一,经济实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反过来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2010年,日本人均gdp是42150美元,而中国只有4260美元。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国仅排在第120位左右。日本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技术优势。这是日本维持世界经济霸权的三大支柱。
一是强大的高端工业制造能力。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村裕彦先生说,日本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的高端制造大国?因为日本没有多少资源,能源自给率不到20%,粮食自给率只有28%,要维持日本人的生存,满足能源和粮食的进口需要,就必须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线所在。日本正是以这种深刻认识和进取精神,牢牢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高位。工业实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王牌。工业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共有68家跨国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丰田、三菱、日产、索尼、东芝、松下等,其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精益求精,享誉全球。在日本工作的中国教授告诉我们,日本产品很少有质量问题,更不可能有假冒伪劣,同样的产品各地价格也相差不多,顾客尽管放心购物。日本制造成为品牌、技术、质量的代名词。
二是强大的金融实力。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后来虽然受到泡沫经济破裂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实力依然强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总计为3.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5.8%。三是强大的技术优势。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在研发领域始终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量的20%,而其人口只占全球的2%。日本的科研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中77%来自企业,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发明型企业中,有八家在日本。其专利发明集中在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等高科技行业。在可见的将来,日本的技术领先地位难以动摇。
第二,日本处在现代化的领先地位。访问日本期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发达的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日本全国近1.28亿人,居住在面积只有37.78万平方公里的列岛上,而且还主要集中在本州岛上,但到处的交通都很通畅,包括东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几乎看不到长时间堵车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虽然日本汽车工业发达,居民家庭汽车拥有率很高,但大城市地下铁路、地上高架轻轨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很方便,人们出行首选的是轻轨和地铁(日本人都叫电车),很少有人会开车上班,甚至一些大公司的经理、政府的高官也都乘坐地铁。我们在东京的几天活动,充分体验到了地铁和轻轨的方便之处。日本人很为他们完善便捷、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自豪,并认为日本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具有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优势。日本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已达到了比较均衡的状态。从南到北,沿途所见,各地区发展都很现代化。日本的农村一样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交通便利,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生活水平与城市差别不大。与此相对照,中国的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中国还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的阶段,仅消化吸收这庞大的农村人口,最终达到城乡之间的相对均衡,恐怕就需要两三代人、几十
年的时间,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差距。第三,日本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成就。日本虽然是一个地域狭小、自然灾害频发和多山的国家,但生态环保做得非常好。人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每个人都自觉地保护环境。穿行在日本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许多时候是在山洞和桥梁之间通过,所见山峦到处都是森林覆盖,一片郁郁葱葱。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非常重视绿化,即使在繁华的东京,高大的树木、整齐的草坪、大片大片的绿色也尽收眼底,似乎有土地的地方就被绿色的植物所覆盖。访问日本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整洁干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到日本的强烈感受。据介绍,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家家户户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按时定点收集,甚至街道上的垃圾筒也不多,人们出门都自觉地带着塑料袋,把准备扔的垃圾保存起来,放在有收垃圾的地方。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的现象,也没有如美国纽约地铁乱写乱画的问题。
日本更是十分强调节约的国家,全民具有强烈的节约意识。日本的饭菜都份量较少,刚好够一个人吃即可,即使是大家一起聚餐,所点食物也是够吃就好,不会出现吃不完浪费的现象。日本人认为,他们的资源和食物有限,虽然现在已经非常富裕,但视浪费为犯罪,良心上感到不安。对比中国人餐桌上的巨大浪费,真使我们感慨万千。这次东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造成电力普遍紧张,日本人更是感到了能源的紧缺,提倡和推行各行各业和全社会节能,办公室、家庭和许多公共场合都只开一半的灯,虽然没有强制,但人们都非常自觉地实行。日本一些企业都配备有能源管理师,负责落实节能标准。交通节能也是日本节能的一大领域,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国民自觉不开汽车,现在骑自行车在日本又流行起来,既节能,又减少污染,还可以锻炼身体,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日本是世界上节能减排做得最好的国家,其能源使用效率相当于中国的15倍之多。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多次亲临新疆考察。2006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做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牵头,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系统调研。2007年1月调研工作正式启动,4月,国务院25个部门近百名同志,组成11个专题组分赴南北疆进行实地调研。至5月形成了11份专题和综合研究报告,为32号文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8月,温家宝总理来疆考察,明确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稿。9月12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讨论通过了该《意见》(国发[2007]32号)。9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32号文件是在新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落实中发11号文件的具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新疆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深刻阐述了新疆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基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一、国务院32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11个部分,共40条。
第一部分(第1—2条)的主要内容,一是充分肯定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新疆正处于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二是在论述新疆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新疆发展在全国的定位,即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三是分析了新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四是指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需要。
第二部分(3—6条),提出了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指导原则是“六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
战略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预期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阶段到2020年,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战略重点是实施“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战略,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
第三部分至第十部分(第7—36条),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或地域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
农业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切实加强农业节水,重点推广节水技术。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发展瓶颈制约。对水利、交通、电力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做了安排。
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领域,要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扩大开采规模,到2020年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全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石化产业集群,有序发展煤化工深加工,建设国家急需矿产加工基地,提升纺织、食品、机电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物流。
生态建设领域,一手抓流域治理,一手抓防沙治沙,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保护和建设好绿洲生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领域,要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合作机制作用,着力构筑“东联西出”的向西开放新格局。继续推进扩大对内开放,吸引内地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加快口岸建设,扩大边境贸易。
社会事业领域,要以“双语”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抓好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繁荣边疆文化事业。
南疆地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区内南北差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继续发挥兵团高度集中统一的集团化组织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以及戍边维稳能力建设。
第十一部分(第37—40条),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好保障措施。要求各有关部门和省市要切实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强调了新疆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文件提出了对加快新疆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政策项目支持
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中央给予新疆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既符合国家的政策框架体系,又符合宏观调控总体方向的政策,可以考虑在新疆先行先试,如资源税费改革。二是新疆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国家重点对依靠新疆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特殊困难给予政策支持,如重点帮助新疆解决民生问题。三是考虑到新疆发展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对新疆实施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比如对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中央给予扶持政策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培育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理顺体制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新疆放下历史包袱,加快发展。从政策支持内容看,主要涉及六大领域:一是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利益分配上加大对地方的倾斜。二是加大对新疆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对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国有土地建设的工业项目,适当调整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四是加大对“双语”教学、内地新疆班等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鼓励少生优生。同时,对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给予支持。五是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支持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时间内免除地(州)、县配套资金,加大在扶贫开发、计划生育、边民补助、艰苦地区干部职工津贴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六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号文件也明确了支持的具体内容。据初步匡算,按照六个方面的政策,国家支持自治区和兵团的资金每年至少增加110亿元,其中自治区83亿元,兵团27亿元。文件中确定的项目支持方面,主要分三类情况:一是对于在建项目,支持新疆加快建设,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对于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对影响新疆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战略工程,要积极开展研究论证,加快前期工作。
三、新疆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的重点任务
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32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并确定了符合中央总体部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目标。我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2号文件,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重点在“调结构、强基础、增活力、稳物价、促协调、重民生”上狠下功夫。一是要突出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快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增强我区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缓解水利、交通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跨越式发展,形成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四是以向西开放为主导,坚定不移地走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路子,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建立国家能源资源陆上通道,真正发挥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五是要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城关镇党委 马
芳 2008.5.29
第三篇:国务院道路安全专题调研填表说明
填表说明
附表二内容:
目前农村公路已安装的路侧护栏共有多少公里,其中混凝土护墩、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以及其他类型各占多少公里?近五年(2008-2012年),每年混凝土护墩、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分别安装了多少公里?
附表三内容:
需要增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以及进行交通安全隐患整治的公里里程数,并按照道路行政等级分类统计。总数中,因建设较早不满足新的公路安全技术标准的、因技术指标接近极限值的分别有多少公里?
附表四内容:
增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以及进行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所需的资金总数以及道路线形改造、安保处置措施(按路侧防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其它分类统计)等分项措施的资金数,并按照道路行政等级分类统计。
第四篇:李克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时讲话(全文)
李克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时强调
凝聚各方智慧 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 人民日报 》(2011年11月11日01 版)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时强调,要凝聚各方智慧,围绕落实主题主线,加强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研究,应对复杂形势,推动“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李克强来到中心的国研信息网和研究成果展示厅,了解有关经济数据库建设和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他说,当前世界经济的变数明显增多,国内经济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需要密切跟踪并及时掌握国内外信息,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统筹兼顾提出应对措施,既努力化解影响当前经济运行的制约因素,又推动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继续巩固我国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随后,李克强与中心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大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就涉及发展和改革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李克强不时与专家们交流讨论。他说,“十二五”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而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是调结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扩大内需。他强调,扩内需的最雄厚潜力在城镇化,今后几年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会对消费和投资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从而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个长期过程,如何更好地统筹城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李克强指出,扩大内需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也会创造新的需求。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也是促进各产业融合、支撑城镇化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还是短板,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可以更多带动就业、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而且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要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政策,加大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李克强说,国之本在于厚民生,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有利于释放城乡居民庞大的潜在消费需求。要适应群众新期待,研究破解难题,下力气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李克强强调,转方式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健全的机制保障。转方式每前进一步,改革就必须深化一步。要围绕扩大国内需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自主创新、加强节能环保、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既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他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深度融合,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李克强充分肯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政策研究咨询中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继续紧盯重大问题和发展趋势,深入调研,提出前瞻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把中心建成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智库。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
第五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0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上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中国人大网 www.xiexiebang.com日期: 2011-10-26浏览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经全国人大批准组建了环境保护部,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等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超额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和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国务院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减排任务,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2亿吨、炼钢0.72亿吨、水泥3.7亿吨、平板玻璃4500万重量箱、造纸1130万吨;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亿吨,新增污水管网约6万公里,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 77%;累计建成5.78亿千瓦燃煤脱硫机组,脱硫机组比例从14%提高到86%。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分别比2005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下降6.6个百分点;全国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6.3%和12%。
(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明确经济建设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完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取消对200余种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新增贷款。完成环渤海、成渝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取“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等措施,拒批投资近3.2万亿元的“两高一资”等建设项目。深入推进重点工业行业污染防治,强化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和后督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10年,全国造纸、化工和纺织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73.9%、66.7%和50%,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下降72.5%、58.1%和50%。
(三)全面推进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较“十五”期间提高2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1389亿元。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重点城市供水量水质达标率提 2 高到84.8%,2.15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全面推进。
(四)探索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清洁能源重点工程,与2005年相比,新增清洁能源替代约1.1亿吨标准煤。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全国集中供热面积逾30亿平方米。严格新车型环保标准控制,出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2010年我国新车的单车排污量比2000年下降90%以上。
(五)集中整治重金属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国务院批准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5个重点防控行业和138个重点防控区。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2010年下达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25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地方投资3000多亿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2.4%,比“十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加强城市噪声环境监督管理。推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联单等制度。开展了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
(六)继续强化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 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全国已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2588个,占国土面积的14.9%。实施了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入资金80多亿元,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推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 肥试点,减少不合理施肥约580万吨。初步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七)稳步推进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活动管理日益规范,初步实现了生产、销售、使用、进出口和回收的全过程管控。截至2010年底,我国大陆已建成投运核电机组13台,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体运行安全;各类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等在役核设施安全可控。老旧核设施退役和污染治理工作稳步实施,建成31个放射性废物库,高风险污染源逐步得到控制。建立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和核辐射预警系统,核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强化。有效开展了汶川地震、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置工作。
(八)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物权法、刑法修正案及其他有关法律中也针对环境保护作出了新的规定;开展了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等环保相关法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8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出台脱硫电价、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一系列政策,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生态补偿、环 4 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试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现行标准已达1300项。
(九)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海洋环境联合执法检查等,“十一五”期间共查处违法企业8万多家次,取缔关闭7294家,妥善处置733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49起。中央财政安排环保预算资金100.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78.7亿元。中央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70.9亿元,支持全国52%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2项增加到4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和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要实现主要污染物较“十一五”末减排8%—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经测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消减601万吨、654万吨、69万吨、794万吨,占2010年排放基数的24%、29%、26%、35%。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但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73%,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6.17%。
(二)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从水体污染看,全国1/5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威胁。5 182个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城市中,57%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海洋溢油、赤潮、绿潮频发。从大气污染看,2010年,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50%。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有待改进。机动车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率不足50%。从土壤污染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和西南、中南等地区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一些城市污染场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三)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今年1—8月,全国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其中9起为血铅事件。在全国排查的4.46万家化学品企业中,72%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的占12.2%。近年来,化学品污染事件频发,仅近期就连续爆发了渤海蓬莱油田漏油、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等环境事件。机动车、家电等更新换代加快,电子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仍有198.2万吨铬渣亟待处置,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时有发生。全国约有1.2万座尾矿库,其中危、险、病库占12.4%,对周围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29%的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餐饮油烟、噪声等问题扰民严重。
6(四)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亟待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补偿、生物安全等工作任务艰巨,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措施难以落实。特别是水资源开发过度,水电建设、水资源调度不合理,导致部分中小河流断流,水环境容量急剧下降。非法采砂泛滥,城镇河流渠道化,严重损害河流生态功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序排放现象普遍。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严重。农村环保工作投入不足,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
(五)核与辐射风险防范压力加大。我国早期核设施安全水平较低,运行时间长,部分设施老化,安全风险增大。新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多种技术并存,放射源和核技术利用装置分布广、数量多,核安全监管难度大。民用核安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铀矿冶和伴生矿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量放射性废物亟待处理处置。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监管力度等主观上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整体提升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化工、石化等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城市建设、资源能源开发等规划环评。进一步 7 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开展稀土、钢铁、制革、铅蓄电池、玉米深加工等重污染行业专项检查,严格上市公司环保核查。
(二)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管理减排。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大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加快钢铁、水泥等非电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进程,因地制宜开展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一是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区域、行业和企业,采取综合措施,严禁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企业,依法实行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和限产限排等措施,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停取缔。二是严格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在全国范围开展大检查,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切实落实环境安全防护距离,推动相关产业科学合理布局。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三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加快建设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大力建设环境应急队伍。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继续组织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 8 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查处和纠正个别地方违规干预环境执法的行为。
(四)继续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充分利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污染源控制治理三个层面,通过全防全控、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政策措施,以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突出流域优先控制单元,制定实施综合治理方案,推动重点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生机。科学调度水资源,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加强渤海等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加大机动车尾气、加油站和储油罐等污染防治力度。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为重点,防控复合型大气污染。
(五)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扩大连片整治范围。全面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减缓生物多样性锐减趋势。以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为基础,加大土壤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六)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研究制(修)订大气、土壤、核安全、化学品等方面的环境法律法规,配合做好环境保护法修改工作。继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环保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加快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研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激励机 9 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进一步强化环保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环境风险研究,充分发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撑作用。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多次组织执法检查和调研,提出了许多重要报告和建议,有力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专门听取汇报,进一步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现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