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2022-02-18 23: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同志: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0次主任会议报告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敬请审议。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破机制,调结构,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市公立医院实行由医管委统一领导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为龙头,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分别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形成决策、管理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格局。二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补偿,不增加患者实际医药费用负担。三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全市公立医院全部按补运行的方式实行财政差额补助,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支出由市财政统筹安排,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政策性亏损市财政予以保障。全面化清基层公立医院历史性债务,先后为公立医院化债2584.2万元。四是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实行集团人员总量核定,推行集团成员单位由编制审批制管理向备案制管理方式转变,全面实施人员岗位管理。完善人事招聘制度,卫技人员招聘主体由人社局改为卫计委,并合理设置招聘条件、简化招聘程序,提高招录率。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推行三级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财政统筹经费数额、职工个人绩效工资数额及晋升晋级的依据。今年1至8月,我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5781.24万元,调价增加收入4324.24万元,大型检查下浮减少收入329.94万元,改革后实际减少收入1786.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门急诊人次增长7.8%,门诊均次费用增长3.08%,幅度环比有所下降,住院人次增长13.55%,住院均次费用下降2.24%,药占比下降9.94%。同时,通过委托第三方函调显示,各项指标平均满意度达97.53%。

(二)转模式,建机制,医疗管理集团规范运行。

一是组建医疗管理集团,创新医院管理制度。

以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按照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若干一级医院模式组建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医疗管理集团履行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职能,执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分别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综合科、业务科、财审科三个职能科室。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确立全市公立医院发展规划,行使医疗管理集团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两大医疗管理集团理事会、监事会之间形成决策、管理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局面。

二是实行五个统一管理,转变医院管理模式。

两大医疗管理集团接受市医管委统一领导和卫计委行业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在理事会领导和统一管理框架下相对独立运行、独立核算,集团内部实行“五统一”的一体化管理。统一发展规划。集团内部统一制定集团和各成员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各单位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既注重整体发展,更注重差别化发展,形成集团特色。统一人事管理。集团内部实行编制(岗位)统一管理、柔性流动,促进集团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有效使用,缓解人才缺乏问题。统一财务管理。集团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实行集中办公、分户建账,统一会计人员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审核监督,切实提高财务效率。统一资源调配。集团内部医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发挥集团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对成员单位闲置的医疗设施设备根据需要统一调配使用,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统一绩效考核。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集团对医院、医院对科室、科室对个人实行三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院长年薪的主要依据。

三是建立五大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医疗管理集团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分工协作运营模式,构建协作、联动、高效、灵活的运行新机制。分工协作机制。集团内部形成协作联动工作机制。龙头医院对下级医院、龙头医院一级科室对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对村卫生室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龙头医院每月组织不少于3名专家对结对医院巡诊、会诊、义诊,每月开展一次送医下乡。龙头单位一级科室每周到结对医院进行两次会诊、查房、教学活动。龙头医院每年派驻高年资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生全日制下基层对口支援,主治医生不少于半年,副主任医生不少于三个月,作为晋升晋级的刚性条件,基层医院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与辖区卫生室结对组成健康管理团队,每周固定不少于两个半天下村卫生室坐诊,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机制。集团根据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具体要求、标准、流程、考核办法,利用卫生信息化资源,构建双向转诊平台,加强宣传考核,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机制。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人才招聘、在职培训、进修学习、考试考核等机制并组织实施。基层医院常年安排人员到龙头医院进修,龙头医院和下级医院实行双向挂职交流,龙头医院的业务学习、专家讲座等辐射集团所有成员单位,集团统一组织学习、培训、考试考核,共同提高医疗水平。质量管理机制。集团成立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建立质量控制组织,完善集团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集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技术共享机制。集团内部组建会计核算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促进集团资源高度集约利用、质量提升。同时,在集团内部以龙头单位为技术支撑,以卫生信息化为依托组建远程会诊、教育、影像、临检、心电中心,实现集团内部技术资源共享互助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城乡一体化、资源集约化、管理同质化、发展均衡化”目标加快实现。

两大医疗管理集团自成立以来,已下派20名中级、副高职称医师到基层受援单位全日制对口支援,基层医院已有20名医师到龙头单位务实进修;人民医院6个一级科室、中医院4个一级科室对基层医院常规开展结对帮扶;两大集团各自的7个共享中心已规范运行;基层医院上转参合患者12900名,市级医院下转71名。基层整体医疗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实举措,明责任,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

今年初,我市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工作,通过“一提升、双引导、双规范”,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稳步推进,加快实现“引导考核制度化、就医秩序规范化、双向转诊普及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

“一提升”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一是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在加快市级医院建设的同时,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改造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示范化达标创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全市67%的乡镇卫生院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所有村卫生室完成省标准化改造,20%的村完成示范化创建。在此基础上推进医疗生态环境改善工程,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畅通“绿色通道”等,切实改善基层医院服务环境。二是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投入。自2011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为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配置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B超和DR等设备,基本满足基层医院常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加快基层人才引进培养。一方面,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医学生和对招聘到基层医院工作的本科医学生实行奖励等办法,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让现有人才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和空间。四是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通过组建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在集团内部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技术共享、同质管理等制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五是全面提升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医疗管理集团内部以龙头医院为技术支撑,以卫生信息化为依托组建远程会诊、教育、影像、临检、心电中心,实现集团内部技术资源共享互助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城乡医疗水平均衡发展。

“双引导”即强化医保政策引导、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一是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调整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起付线及报销比例,拉开基层医院、市级医院(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市外医院诊疗报销差距。二是强化对分级诊疗宣传的柔性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合理预期。同时,通过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建立市级医院医生驻镇、镇级卫生院医生驻村制度,在城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农村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乡村医生与居民间契约式服务关系,使医疗卫生服务关口前移、资源下沉。

“双规范”即规范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分级诊疗考核。一是规范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严格转诊办理责任制,健全转诊信息登记报送制度,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畅通转诊转院绿色通道,确保分级诊疗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规范分级诊疗考核。加强分级诊疗工作日常管理,严格控制转诊率和平均住院日。强化分级诊疗工作督查考核,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列入医疗机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等级医院复核评审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财政统筹经费下拨和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分配重要指标。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市级医院住院病人同比增长5.45%,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同比增长24.49%(中心卫生院同比增长6.01%,乡镇卫生院同比增长53.03%,分院同比增长48.49%),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有效使用,“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到市级医院”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全市新农合住院患者增长1.3万人次,补偿标准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人均住院发生额同比减少4.1%,人均补偿金额同比减少1.8%,新农合补偿支出减少330多万元,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提高。

(四)强管理,优服务,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全面实施。

组建健康管理团队,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着力构建“全科医生普及化、卫生服务网格化、慢病管理规范化、健康档案全民化”健康管理新模式,通过从健康管理团队的制度设计,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充分体现卫生服务关口前移、资源下沉,采取夯实基础和强化队伍并重、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兼顾、普惠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结合,切实提高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实效性,使卫生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底建设。推进村卫生室达标改造。市委市政府将村卫生室改造列入社会事业发展考核内容之一,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改造,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省示范化达标改造及自助式健康小屋建设。全市建成省示范村卫生室49家,自助式健康小屋12家,规范化改造村卫生室132家,同时配置系列医疗服务设施,使农村居民就医问诊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加快基层人才引进培养。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医学生和对招聘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本科医学生实行奖励等办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让现有人才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和空间。与南通体臣卫校联办乡村医生专科班,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管理优势,通过在集团内部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技术共享、同质管理等制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实施镇级医生驻村制度。镇级医生每周不少于2个半天驻村,居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三是强化基础培训。建立市级健康管理团队技术指导组和专家组,开展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专项服务技能规范化分级培训,使健康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团队服务内容和服务技能,不断提高团队综合服务水平。

推行规范服务。对健康管理团队实行“六统一”管理。一是统一服务团队组建。全市组建由执业(助理)医师、护理、公共卫生医师和乡村医生等专业卫技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252个,每个团队不少于5人。每个团队以一个行政村为服务责任区域,确保每周2次驻村服务。二是统一服务模式。采取固定与流动、普惠与个性化、家庭医生制度和乡村医生签约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以村卫生室为固定服务场所,开展坐诊、健康宣教、培训指导等,以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巡诊、随访、发放健教资料,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实施健康动态化管理,全面实施责任区域以户为单位签约服务工作。三是统一服务内容。在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统一服务流程。按照宣传、签约、健康评估、发放联系卡、动态健康管理、台帐记录等工作程序统一服务流程。五是统一服务标准。做到“八个有”,即有一个服务场所,有一个宣传阵地,有一本宣传手册,有一张联系卡,有一只服务包,有一个公示栏,有一套台帐,有一张满意度测评表。六是统一服务考评。成立市、镇两级健康管理团队办公室,每季度对镇乡健康管理团队开展以“八个率”(签约率、建档率、慢病规范管理率、老年人体检率、产后访视率、重点疾病管理率、健教资料入户率、群众满意率)为重点的工作情况考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整改提高。

经过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工作初显成效。一是健康管理团队全覆盖,健康守门人作用逐步显现。全市252个健康管理团队全面开展“一对一”签约和面对面健康管理服务,极大地增进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普及性。二是宣传培训全覆盖,服务能力和群众认知度不断提升。通过广泛宣传健康管理团队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惠民、利民、益民特点,使城乡居民对健康管理团队和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群众对健康管理团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达90%以上。三是注重团队服务实效,重点指标服务率不断攀升。全人群签约率67%,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慢性病随访率达100%,慢性病患者依从性不断提高,血压、血糖控制率达40%。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81%,比去年上升12%。四是产后访视工作得到加强。健康管理团队配备的1名女性医护人员充分发挥优势,产后访视等妇女保健服务得到有效落实。

(五)调规划,盘存量,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从满足城乡不断增长的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出发,根据适应发展、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城乡统筹、特色鲜明原则,积极制订“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滨海医院建设,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在现有7家民营医院的基础上,计划在圆陀角设置一所民办的以康复为主的医疗机构,切实提高社会办医质量,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力争至2017年底,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全市总床位数的20%。

(六)惠民生,促和谐,六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全市13家医院建成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和区域影像系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拍片、市级医院会诊信息化模式。龙头医院远程视频会诊中心与基层医院实现实时交流会诊。远程心电中心与上海新华医院实现实时联网。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在第七人民医院成功试点,实现医院门诊、住院、收费、药房、检验、病历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新农合和医保联网实时结算。全市2000多台健康卡读卡器安装完成,首批8000张居民健康卡在吕四港镇试点发放。下一步,将全面推广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全面发放80万新农合参合人员居民健康卡,加快推进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移动药房、自助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搭建公共卫生系统管理平台,加快数据挖掘,推进卫生决策科学化、卫生管理精细化、绩效考核数字化。

二是扎实推进卫生强基工程。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医院后勤综合楼结构封顶,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楼即将竣工启用,东海、永和、聚阳等基层医院病房楼正在加快装修。示范创建深入开展。全市48家村卫生室全部完成省示范创建。6家乡镇完成两个规范化门诊建设,另5家乡镇正在加紧招标,预计年底前实现全市全覆盖。医疗单位创等升级成果喜人。人民医院确认为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确认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转升二级医院。基层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科医生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力推进,医疗管理集团同质化管理规范运行,基层医院务实进修、培训、培养有计划、有效推进。学专科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专科 2个,南通市重点专科10个,南通市重点学科 1个,南通市重点建设专科4个,基层医疗机构有7个科室参评南通市基层医院特色专科。圆满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工作任务,获得江苏省卫生厅临床多中心课题2个,南通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10个,南通市青年科研基金项目5个,启东市2015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应用研究立项课题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个,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个并组织成果申报,获得南通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发表学术论文230篇,发表中华级论文19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36篇。撰写出版的书籍章节2篇。中医药特色服务不断放大。全市每个建制镇中心卫生院都建有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国家级评审。第一届启东名中医评选圆满完成。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传承“贺氏针灸三通法”工作站在合作中心建立。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通过集团内部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充分发挥龙头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共享中心的高品质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的传输会诊,基层整体医疗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转型改造工程。

适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在不影响基层乡镇卫生院从事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基层乡镇卫生院进行医养结合型转型改造,充分合理盘活存量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在去年聚南、东元、寅阳、西宁成功转型改造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转型改造,目前向阳分院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民主分院改造工程和西宁养老院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前期筹备。

四是扎实推进医疗生态环境改善工程。

深入开展“阳光用药工程”。严格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制、处方分析点评制、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大处方通报问责制、药物用量预警制、多方参与监管制,严控抗菌药物占比,严控病人均次医药费,有效预防和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增强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服务效能,提高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新医患纠纷预防处置,在每个医疗机构建立医患关系沟通科,在中心以上医院设立具备摄录设备医患沟通谈话室,严格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全面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率先成立第三方调解组织——启东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疗纠纷搭建新平台。成立至今,已受理案件69起,其中6件零赔付,立案66件,调解成功64起,2起司法诉讼,调解成功率96.97%。患者诉求累计1169.8万元,经调解累计赔偿312.2万元,其中保险赔偿198.37万元。积极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绿色通道”,全面推行迎宾式导医、一站式服务、全程式陪同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建立医院健教文化长廊和病员休闲小区,营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

五是扎实推进卫生惠民工程。

“十大卫生计生惠民举措”广受群众欢迎和好评。12家健康小屋全部建成启用。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50元,公共产品实现公平可及。新农合筹资标准逐年提高,2015年人均筹资标准600元,其中个人缴纳120元,财政补助480元,参合率达99.96%,市内医院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2.2%。全面实施按床日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改革,今年1至8月,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人均住院发生额同比降低4.1%。新农合大病保障不断拓展,先后开展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肺癌、胃癌等20种重大疾病救治,补偿比例达70%以上,今年已有1115人获重大疾病救治,补偿金额2300万元。累计分段递增补偿率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对在基层医院住院的低保、五保户及农村70 周岁以上老人实施基本药物全免费,截至8月底,参合者因享受该政策而减少医药费支出359.29万元。

六是扎实推进沪启卫生合作工程。

市人民医院、中医院进一步深化完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合作关系,通过专家坐诊、会诊,教学查房,人员进修,科研合作等,成效不断显现。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南通肿瘤医院病理科成功合作。市妇幼保健院同上海市妇幼保健院、第十人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对接,三家医院均愿意深度合作。合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全国针灸泰斗——贺喜教授合作,揭牌成立“贺氏针灸三通法工作站”,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最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卫生信息优势,主动与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对接,开通远程教育、会诊系统,为上海优质资源辐射启东提供便捷平台,不断提升全市医疗教育和解决疑难疾病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是“三医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医疗、医保、医药隶属不同行业,三种医保在政策设定、管理层面和基金运行等方面均不同,条线政策制约较多,导致部分医改政策不能统一,药品虚高定价、流通紊乱现象难于彻底改观,影响改革整体效果。因此,建议参照福建三明市的医改模式,真正做到“三医联动”。

二是基层人才引进和招聘政策有待进一步放宽。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卫技人才的引进成为增强医院内升动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卫技人才总招录数在逐步增长,但受招聘开考比例、学历、年龄等限制,往往招聘需求大,实际招聘人员不足40%,尤其是研究生和紧缺人才基层医院更难招入。因此,建议调整基层医院招聘政策,放宽开考比例、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加大研究生、到基层医院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奖励力度,为基层医院创造宽松的用人招聘机制。同时加大定向培养力度,缓解基层人才紧缺问题,促进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是社会办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社会办医床位占比仅5.7%,离20%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根据目前我市医疗机构布局,建议在圆陀角旅游度假区规划一所民办的康复护理院,既满足圆陀角旅游度假区配套需求,又增加我市社会办医床位占比。

四是基层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补运行的财政投入机制,部分基层医院自身运行比较困难,对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如五院、部分基层分院(上次未列入)。同时部分医院的历史性债务尚未化解,运行困难,职工意见较大。因此,建议市财政增加投入,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分级诊疗实施后,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增多40%),同时化解部分基层医院历史性债务(包括历史形成的运行性债务)。还有每家10万元的省示范村卫生室建设补助,不能满足基本装修,希望能增加补助标准。还有本次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按20%补助公立医院的取消的药品加成为956万元,而调价减少收入1494.6万元,实际公立医院减少收入550万元,因此建议财政追加1000万元补助,否则将影响公立医院运行。

五是市精神卫生中心运行后建议调整财政补偿体制。

目前,精神科是三院的一个科室,财政拨款同综合医院同一体制,而精神科收入有限,且大部分为政府寄放病人,因此建议精神卫生中心建成后,核定编制,实行全额拨款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围绕深化医改6大类30项重点工作任务,修订完善两个卫生规划,规范运行两大医疗管理集团,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精心打造健康管理团队,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规范两大医疗管理集团运行。

一要进一步理顺集团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切实按照五个统一管理和建立五大运行机制要求有序运行。二要加快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三要建立和完善集团会计核算、影像、心电、临检、病理、远程会诊等共享中心运行机制和业务覆盖范围。四要加强集团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统一服务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五要建立完善集团督查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业务管理,努力实现集团内部同质化。

二是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一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运行管理和上下协调衔接,畅通转诊渠道,方便群众就医。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考评和督查机制,确保分级诊疗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进一步推进健康管理团队工作。

一要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橱窗、宣传单等传播媒体和团队活动时间,宣传健康管理团队给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形成人人知晓并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提高全人群知晓率和重点人群签约率。二要加强日常督查。加强对团队服务工作的指导督查和季度考核,做到每旬督导全覆盖,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及时宣传发现的亮点和创新。三要完善市级医师驻镇、镇级医师驻村制度,提高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到镇村,重心下沉到网底,使团队工作更贴近百姓、贴近健康,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要按需配置一批比较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二要加快推进基层医院医养结合型改造。三要充分利用医疗集团优势,对市级医院闲置的医疗设施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四要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奖励政策。完善市、镇、村一体化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进一步推进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完善集团内编制统一管理和人员柔性流动机制,全面实行人员岗位管理,不断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实行分级考核,将收支结余分配奖励向提高绩效工资总量转变,重点向临床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和分配差距,积极探索院长和业务骨干年薪制度,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是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

全面完成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统计、监管、分析、共享功能。建设卫生决策、绩效考核、疾控管理等功能模块,对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状况、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药品供应、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等实施实时监控,满足卫生决策、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的需要。尽早实现新农合参合人员居民健康卡全面发放。加快建设面向市民的卫生服务平台,提供预约诊疗、信息查询、健康管理、政策咨询、意见投诉、自助服务等多类服务。

下载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赵玖梅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12月13日在益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医改办副主任 曾鸣 主......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现代化强市”总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甘谷县卫生局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12年2月 我县医改工作于2010年4月全面启动,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自查报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自查报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群众医疗满意度、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青龙满族自治县卫生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我县医改工作于2010年8月全面启动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医......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为推进乡镇卫生院实施绩效工资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妥善安置改革中乡镇卫生院分流人员,根据《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办法》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