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现代化强市”总目标,严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全面深入推进五大医改重点任务,我市卫生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广大群众真正从医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惠利。2011年,我市被表彰为江苏省医改工作先进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医改工作回顾
(一)“三位一体”新农合保障制度持续创新
围绕“打造医疗保障水平最高的城市”的目标,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救助、补充保险“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并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参合群众保障水平和新农合基金效用的“双提升”,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一是在提高新农合保障标准上惠民生。逐年提高新农合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标准,2014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60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立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实现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2014年大病补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元。2014年1—6月,新农合政策性住院补偿比达80%,实际住院补偿比达50%,大病患者综合结报率达75%。
二是在加大大病救助力度上惠民生。重点加大对大病患者、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2012年,我市制定出台了《XX市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实施办法》,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多渠道筹资途径。2014年我市新农合大病救助资金总盘子扩大到5000万元,门诊救助年度封顶额度提高到20万元,门诊特殊救助病种增加到23个,20种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定额标准进一步提高,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体个人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2014年1—6月,新农合门诊特殊病种救助4644人次,救助金额519.04万元;住院救助5478人次,救助金额1886.74万元,住院均次救助3444.21元,单次最高救助92198.1元。三是在提升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上惠民生。不断优化以总额付费为主、按病种限额结算为辅的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增强参与新农合管理的主动性,优化病人流向,促进合理诊疗,全面提高新农合基金综合使用效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探索建立了新农合签约医师制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新农合签约医师的诊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违反诊疗规范的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着力打造中医治未病、全民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独具江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一是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加大。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人群从户籍人口扩大到全市常住人口,2014年市级财政分别设立30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和900万元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35元。
二是项目化管理不断精细。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遵循“钱跟事走”的原则合理分配公共卫生项目经费,采用月报告、季督查、半年评估、年度考核的方式强化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评估、考核,努力提升公共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能。
三是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每年根据群众健康保健需要,新增部分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4年,把心理健康服务、更年期妇女保健等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从国家确定的11大类43项拓展到11大类46项;并新增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适龄学生口腔保健服务、健康细胞工程等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着力打造全民健康体检、中医治未病工程、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等具有江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公共卫生服务内涵。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已于去年通过省级考核,近期将作为全省唯一推荐市接受国家考核验收。中医治未病“江阴模式”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全省试点。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以规划为引领,优化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完善了以市级医院和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以片区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医疗环境更加优化、医疗服务更加放心。
一是规划布局上有了大调整。按照“一城四片区”现代化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科学调整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布局。中心城区扩大了人民医院本部的规模,敔山湾地区新建市医疗中心(人民医院东院),三院整体搬迁至城西地区,市中医院搬迁规划已启动。在四个片区各设立了一家片区医疗中心,为片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专科特色医院的培育与发展,目前月城卫生院、云亭卫生院已被XX市卫生局正式确定为中医专科医院。在全市设置了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了每个建制镇(街道)和行政村至少设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民营医疗机构加速发展,澄江康复医院、长泾老年护理院、百意中医医院、摩尔口腔医院等一批特色医疗机构全面建成投运,徐霞客医院成功改制重组,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是服务环境上有了大改善。加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力度,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成投运、内科新大楼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运,市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市三院精神卫生大楼、新病房大楼建成投运;青阳医院、利港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四院异地新建工程年内竣工投运,五院新病房大楼建成投运、门诊综合楼即将建成,二院改扩建工程正式奠基;新建城中、城西、南闸、华士、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运,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西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年内正式启动。
三是内涵质量上有了大提升。在注重硬件改善的同时,努力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内涵方面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放心。积极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青阳医院、徐霞客医院、南闸医院、长泾医院建成二级乙等医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合作,深化在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市人民医院与美国博蒙特健康中心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技术合作医院”;市三院成为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青阳医院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医院;二院、长泾医院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市五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南闸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注重医院品牌和特色专科建设,共建成全国农村中医特色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XX市级重点专科12个。国家自然基金实现零突破。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作为全省第一批医改试点城市,我市从2010年起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自2010年起,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配备并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平均销售价格下降43%,每年惠利群众5000万元,门急诊人次保持逐年稳步增长势头。二是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落实了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建立了“政府兜底”的财政保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属服务站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运行经费、人员补助全面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建立了基层卫生人才的补充机制,通过定向招录、委托培养等方式补充基层卫生人才,有效缓解基层卫生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首批100名定向委培医学生正在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确保年底正式上岗社区岗位。全面落实退休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有效解决了退休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三是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办医、管医责任,镇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行“六统一、一共享”,全面提高了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持续提升机制,落实三级医院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下派科技院长和技术团队领建发展基层5个特色科室,进一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整体推进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等资源共享型中心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级优质医疗服务;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示范创建活动,共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7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评奖惩机制,建立社区卫生分类分层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核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经费、核定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和各类奖惩直接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显成效
自今年1月1日起,全市“一盘棋”整体推进15家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改革医疗保险结算和支付方式、增加财政投入、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完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等措施,全面推进以破除“以药补医”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上半年直接惠利群众近3000万元,改革呈现出“三升三降”的特点。“三升”即: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业务总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10.9%;门急诊252.5万人次,同比增长7.8%;出院11.5万人次,同比增长3.6%。“三降”即:均次药品费用206元,同比下降6.9%;药占比42.4%,同比下降4.6%;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后,均次检查费用49.3元,同比下降2.8%。同时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改革,充分学习借鉴先行地区医联体建设先进经验,突出江阴自身特点,制定出台了《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并加快制定医联体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医联体改革顺利实施做好准备。虽然,前阶段实施的医改政策为我市卫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照新医改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医改工作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破除的瓶颈与问题,具体表现为: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尚不显著,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布还不均衡,社区卫生整体服务能力还不强,新农合保障水平还不高,多元化办医改革力度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深化卫生改革与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与克服。
第二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市4月26日医改工作大会后,我县高度重视,县长会后立即主持召开全县医改工作会,具体安排部署各项医改工作。我局按市县医改要求,积极行动,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系统医改工作,及时召开了全系统医改工作大会,拉出了“XX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具体安排及任务分解表”,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29.0545万人,参合率98.49%。制订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已明确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由县经办机构直接管理。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出台了《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制订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具体办法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医改精神,制定完善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统一配送办法,并按照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工作流程和制订的时 1
间表,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清理和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工作,全县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已全部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5月31日开始实行了基本药物和增补药品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并将零差率销售前后的药品价格张榜公布。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5月15日前,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核编定岗,并通过招考和民主推荐方式,公开选聘了乡镇卫生院院长。落实安置了分流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作正在实施。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总投资XXX万元的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已完工,不久将投入使用。县卫生局、县保健站、疾控中心、监督所“四位一体”工程主体也已完工,7月份可投入使用。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2010年经过省市考核验收,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立8.1万人份;建档率25%,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9万份,健康教育服务人次4.8万人;3岁以下儿童建册管理11236人;孕产妇建册管理2413人;老年人保健管理8822人;预防接种率98%;传染率疫情报告率100%;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邢台县、临城等兄弟县市多次派人参观取经,市督导组给予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度评价,称“XX模式”值得全省推广,并被列为邢台市试点县。今年,我县将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争创省市先进。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我县正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机制,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存在问题
农村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待遇低、服务能力差,增加了一体化管理工作难度。需政府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工资补助等政策,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素质,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吸引力。
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医改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改工作。建立了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责任制,全面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是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尊敬和信赖的队伍。医改当中,具体措施的实施,我们问计于医务人员,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创造更好的职业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医务人员更受尊重,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工作指导。及时了解上级医改政策,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医改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医改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二0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第三篇: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同志: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0次主任会议报告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敬请审议。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破机制,调结构,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市公立医院实行由医管委统一领导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为龙头,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分别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形成决策、管理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格局。二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补偿,不增加患者实际医药费用负担。三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全市公立医院全部按补运行的方式实行财政差额补助,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支出由市财政统筹安排,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政策性亏损市财政予以保障。全面化清基层公立医院历史性债务,先后为公立医院化债2584.2万元。四是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实行集团人员总量核定,推行集团成员单位由编制审批制管理向备案制管理方式转变,全面实施人员岗位管理。完善人事招聘制度,卫技人员招聘主体由人社局改为卫计委,并合理设置招聘条件、简化招聘程序,提高招录率。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推行三级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财政统筹经费数额、职工个人绩效工资数额及晋升晋级的依据。今年1至8月,我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5781.24万元,调价增加收入4324.24万元,大型检查下浮减少收入329.94万元,改革后实际减少收入1786.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门急诊人次增长7.8%,门诊均次费用增长3.08%,幅度环比有所下降,住院人次增长13.55%,住院均次费用下降2.24%,药占比下降9.94%。同时,通过委托第三方函调显示,各项指标平均满意度达97.53%。(二)转模式,建机制,医疗管理集团规范运行。
一是组建医疗管理集团,创新医院管理制度。
以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按照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若干一级医院模式组建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医疗管理集团履行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职能,执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分别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综合科、业务科、财审科三个职能科室。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确立全市公立医院发展规划,行使医疗管理集团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两大医疗管理集团理事会、监事会之间形成决策、管理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局面。二是实行五个统一管理,转变医院管理模式。
两大医疗管理集团接受市医管委统一领导和卫计委行业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在理事会领导和统一管理框架下相对独立运行、独立核算,集团内部实行“五统一”的一体化管理。统一发展规划。集团内部统一制定集团和各成员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各单位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既注重整体发展,更注重差别化发展,形成集团特色。统一人事管理。集团内部实行编制(岗位)统一管理、柔性流动,促进集团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有效使用,缓解人才缺乏问题。统一财务管理。集团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实行集中办公、分户建账,统一会计人员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审核监督,切实提高财务效率。统一资源调配。集团内部医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发挥集团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对成员单位闲置的医疗设施设备根据需要统一调配使用,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统一绩效考核。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集团对医院、医院对科室、科室对个人实行三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院长年薪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五大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医疗管理集团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分工协作运营模式,构建协作、联动、高效、灵活的运行新机制。分工协作机制。集团内部形成协作联动工作机制。龙头医院对下级医院、龙头医院一级科室对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对村卫生室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龙头医院每月组织不少于3名专家对结对医院巡诊、会诊、义诊,每月开展一次送医下乡。龙头单位一级科室每周到结对医院进行两次会诊、查房、教学活动。龙头医院每年派驻高年资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生全日制下基层对口支援,主治医生不少于半年,副主任医生不少于三个月,作为晋升晋级的刚性条件,基层医院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与辖区卫生室结对组成健康管理团队,每周固定不少于两个半天下村卫生室坐诊,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机制。集团根据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具体要求、标准、流程、考核办法,利用卫生信息化资源,构建双向转诊平台,加强宣传考核,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机制。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人才招聘、在职培训、进修学习、考试考核等机制并组织实施。基层医院常年安排人员到龙头医院进修,龙头医院和下级医院实行双向挂职交流,龙头医院的业务学习、专家讲座等辐射集团所有成员单位,集团统一组织学习、培训、考试考核,共同提高医疗水平。质量管理机制。集团成立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建立质量控制组织,完善集团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集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技术共享机制。集团内部组建会计核算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促进集团资源高度集约利用、质量提升。同时,在集团内部以龙头单位为技术支撑,以卫生信息化为依托组建远程会诊、教育、影像、临检、心电中心,实现集团内部技术资源共享互助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城乡一体化、资源集约化、管理同质化、发展均衡化”目标加快实现。两大医疗管理集团自成立以来,已下派20名中级、副高职称医师到基层受援单位全日制对口支援,基层医院已有20名医师到龙头单位务实进修;人民医院6个一级科室、中医院4个一级科室对基层医院常规开展结对帮扶;两大集团各自的7个共享中心已规范运行;基层医院上转参合患者12900名,市级医院下转71名。基层整体医疗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实举措,明责任,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
今年初,我市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工作,通过“一提升、双引导、双规范”,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稳步推进,加快实现“引导考核制度化、就医秩序规范化、双向转诊普及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
“一提升”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一是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在加快市级医院建设的同时,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改造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示范化达标创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全市67%的乡镇卫生院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所有村卫生室完成省标准化改造,20%的村完成示范化创建。在此基础上推进医疗生态环境改善工程,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畅通“绿色通道”等,切实改善基层医院服务环境。二是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投入。自2011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为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配置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B超和DR等设备,基本满足基层医院常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加快基层人才引进培养。一方面,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医学生和对招聘到基层医院工作的本科医学生实行奖励等办法,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让现有人才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和空间。四是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通过组建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疗管理集团,在集团内部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技术共享、同质管理等制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五是全面提升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医疗管理集团内部以龙头医院为技术支撑,以卫生信息化为依托组建远程会诊、教育、影像、临检、心电中心,实现集团内部技术资源共享互助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城乡医疗水平均衡发展。
“双引导”即强化医保政策引导、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一是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调整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起付线及报销比例,拉开基层医院、市级医院(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市外医院诊疗报销差距。二是强化对分级诊疗宣传的柔性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合理预期。同时,通过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建立市级医院医生驻镇、镇级卫生院医生驻村制度,在城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农村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乡村医生与居民间契约式服务关系,使医疗卫生服务关口前移、资源下沉。
“双规范”即规范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分级诊疗考核。一是规范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严格转诊办理责任制,健全转诊信息登记报送制度,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畅通转诊转院绿色通道,确保分级诊疗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规范分级诊疗考核。加强分级诊疗工作日常管理,严格控制转诊率和平均住院日。强化分级诊疗工作督查考核,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列入医疗机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等级医院复核评审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财政统筹经费下拨和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分配重要指标。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市级医院住院病人同比增长5.45%,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同比增长24.49%(中心卫生院同比增长6.01%,乡镇卫生院同比增长53.03%,分院同比增长48.49%),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有效使用,“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到市级医院”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全市新农合住院患者增长1.3万人次,补偿标准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人均住院发生额同比减少4.1%,人均补偿金额同比减少1.8%,新农合补偿支出减少330多万元,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提高。
(四)强管理,优服务,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全面实施。
组建健康管理团队,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着力构建“全科医生普及化、卫生服务网格化、慢病管理规范化、健康档案全民化”健康管理新模式,通过从健康管理团队的制度设计,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充分体现卫生服务关口前移、资源下沉,采取夯实基础和强化队伍并重、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兼顾、普惠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结合,切实提高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实效性,使卫生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底建设。推进村卫生室达标改造。市委市政府将村卫生室改造列入社会事业发展考核内容之一,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改造,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省示范化达标改造及自助式健康小屋建设。全市建成省示范村卫生室49家,自助式健康小屋12家,规范化改造村卫生室132家,同时配置系列医疗服务设施,使农村居民就医问诊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加快基层人才引进培养。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医学生和对招聘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本科医学生实行奖励等办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让现有人才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和空间。与南通体臣卫校联办乡村医生专科班,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管理优势,通过在集团内部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技术共享、同质管理等制度,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实施镇级医生驻村制度。镇级医生每周不少于2个半天驻村,居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三是强化基础培训。建立市级健康管理团队技术指导组和专家组,开展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专项服务技能规范化分级培训,使健康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团队服务内容和服务技能,不断提高团队综合服务水平。
推行规范服务。对健康管理团队实行“六统一”管理。一是统一服务团队组建。全市组建由执业(助理)医师、护理、公共卫生医师和乡村医生等专业卫技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252个,每个团队不少于5人。每个团队以一个行政村为服务责任区域,确保每周2次驻村服务。二是统一服务模式。采取固定与流动、普惠与个性化、家庭医生制度和乡村医生签约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以村卫生室为固定服务场所,开展坐诊、健康宣教、培训指导等,以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巡诊、随访、发放健教资料,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实施健康动态化管理,全面实施责任区域以户为单位签约服务工作。三是统一服务内容。在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统一服务流程。按照宣传、签约、健康评估、发放联系卡、动态健康管理、台帐记录等工作程序统一服务流程。五是统一服务标准。做到“八个有”,即有一个服务场所,有一个宣传阵地,有一本宣传手册,有一张联系卡,有一只服务包,有一个公示栏,有一套台帐,有一张满意度测评表。六是统一服务考评。成立市、镇两级健康管理团队办公室,每季度对镇乡健康管理团队开展以“八个率”(签约率、建档率、慢病规范管理率、老年人体检率、产后访视率、重点疾病管理率、健教资料入户率、群众满意率)为重点的工作情况考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整改提高。
经过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工作初显成效。一是健康管理团队全覆盖,健康守门人作用逐步显现。全市252个健康管理团队全面开展“一对一”签约和面对面健康管理服务,极大地增进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普及性。二是宣传培训全覆盖,服务能力和群众认知度不断提升。通过广泛宣传健康管理团队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惠民、利民、益民特点,使城乡居民对健康管理团队和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群众对健康管理团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达90%以上。三是注重团队服务实效,重点指标服务率不断攀升。全人群签约率67%,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慢性病随访率达100%,慢性病患者依从性不断提高,血压、血糖控制率达40%。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81%,比去年上升12%。四是产后访视工作得到加强。健康管理团队配备的1名女性医护人员充分发挥优势,产后访视等妇女保健服务得到有效落实。
(五)调规划,盘存量,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从满足城乡不断增长的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出发,根据适应发展、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城乡统筹、特色鲜明原则,积极制订“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滨海医院建设,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在现有7家民营医院的基础上,计划在圆陀角设置一所民办的以康复为主的医疗机构,切实提高社会办医质量,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力争至2017年底,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全市总床位数的20%。
(六)惠民生,促和谐,六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全市13家医院建成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和区域影像系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拍片、市级医院会诊信息化模式。龙头医院远程视频会诊中心与基层医院实现实时交流会诊。远程心电中心与上海新华医院实现实时联网。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在第七人民医院成功试点,实现医院门诊、住院、收费、药房、检验、病历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新农合和医保联网实时结算。全市2000多台健康卡读卡器安装完成,首批8000张居民健康卡在吕四港镇试点发放。下一步,将全面推广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全面发放80万新农合参合人员居民健康卡,加快推进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移动药房、自助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搭建公共卫生系统管理平台,加快数据挖掘,推进卫生决策科学化、卫生管理精细化、绩效考核数字化。二是扎实推进卫生强基工程。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医院后勤综合楼结构封顶,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楼即将竣工启用,东海、永和、聚阳等基层医院病房楼正在加快装修。示范创建深入开展。全市48家村卫生室全部完成省示范创建。6家乡镇完成两个规范化门诊建设,另5家乡镇正在加紧招标,预计年底前实现全市全覆盖。医疗单位创等升级成果喜人。人民医院确认为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确认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转升二级医院。基层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科医生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力推进,医疗管理集团同质化管理规范运行,基层医院务实进修、培训、培养有计划、有效推进。学专科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专科 2个,南通市重点专科10个,南通市重点学科 1个,南通市重点建设专科4个,基层医疗机构有7个科室参评南通市基层医院特色专科。圆满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工作任务,获得江苏省卫生厅临床多中心课题2个,南通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10个,南通市青年科研基金项目5个,启东市2015经济与社会发展应用研究立项课题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个,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个并组织成果申报,获得南通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发表学术论文230篇,发表中华级论文19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36篇。撰写出版的书籍章节2篇。中医药特色服务不断放大。全市每个建制镇中心卫生院都建有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国家级评审。第一届启东名中医评选圆满完成。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传承“贺氏针灸三通法”工作站在合作中心建立。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通过集团内部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充分发挥龙头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共享中心的高品质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的传输会诊,基层整体医疗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转型改造工程。
适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在不影响基层乡镇卫生院从事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基层乡镇卫生院进行医养结合型转型改造,充分合理盘活存量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在去年聚南、东元、寅阳、西宁成功转型改造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转型改造,目前向阳分院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民主分院改造工程和西宁养老院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前期筹备。四是扎实推进医疗生态环境改善工程。
深入开展“阳光用药工程”。严格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制、处方分析点评制、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大处方通报问责制、药物用量预警制、多方参与监管制,严控抗菌药物占比,严控病人均次医药费,有效预防和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增强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服务效能,提高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新医患纠纷预防处置,在每个医疗机构建立医患关系沟通科,在中心以上医院设立具备摄录设备医患沟通谈话室,严格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全面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率先成立第三方调解组织——启东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疗纠纷搭建新平台。成立至今,已受理案件69起,其中6件零赔付,立案66件,调解成功64起,2起司法诉讼,调解成功率96.97%。患者诉求累计1169.8万元,经调解累计赔偿312.2万元,其中保险赔偿198.37万元。积极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绿色通道”,全面推行迎宾式导医、一站式服务、全程式陪同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建立医院健教文化长廊和病员休闲小区,营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五是扎实推进卫生惠民工程。
“十大卫生计生惠民举措”广受群众欢迎和好评。12家健康小屋全部建成启用。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50元,公共产品实现公平可及。新农合筹资标准逐年提高,2015年人均筹资标准600元,其中个人缴纳120元,财政补助480元,参合率达99.96%,市内医院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2.2%。全面实施按床日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改革,今年1至8月,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人均住院发生额同比降低4.1%。新农合大病保障不断拓展,先后开展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肺癌、胃癌等20种重大疾病救治,补偿比例达70%以上,今年已有1115人获重大疾病救治,补偿金额2300万元。累计分段递增补偿率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对在基层医院住院的低保、五保户及农村70 周岁以上老人实施基本药物全免费,截至8月底,参合者因享受该政策而减少医药费支出359.29万元。六是扎实推进沪启卫生合作工程。
市人民医院、中医院进一步深化完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合作关系,通过专家坐诊、会诊,教学查房,人员进修,科研合作等,成效不断显现。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南通肿瘤医院病理科成功合作。市妇幼保健院同上海市妇幼保健院、第十人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对接,三家医院均愿意深度合作。合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全国针灸泰斗——贺喜教授合作,揭牌成立“贺氏针灸三通法工作站”,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最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卫生信息优势,主动与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对接,开通远程教育、会诊系统,为上海优质资源辐射启东提供便捷平台,不断提升全市医疗教育和解决疑难疾病能力。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是“三医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医疗、医保、医药隶属不同行业,三种医保在政策设定、管理层面和基金运行等方面均不同,条线政策制约较多,导致部分医改政策不能统一,药品虚高定价、流通紊乱现象难于彻底改观,影响改革整体效果。因此,建议参照福建三明市的医改模式,真正做到“三医联动”。二是基层人才引进和招聘政策有待进一步放宽。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卫技人才的引进成为增强医院内升动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卫技人才总招录数在逐步增长,但受招聘开考比例、学历、年龄等限制,往往招聘需求大,实际招聘人员不足40%,尤其是研究生和紧缺人才基层医院更难招入。因此,建议调整基层医院招聘政策,放宽开考比例、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加大研究生、到基层医院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奖励力度,为基层医院创造宽松的用人招聘机制。同时加大定向培养力度,缓解基层人才紧缺问题,促进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三是社会办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社会办医床位占比仅5.7%,离20%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根据目前我市医疗机构布局,建议在圆陀角旅游度假区规划一所民办的康复护理院,既满足圆陀角旅游度假区配套需求,又增加我市社会办医床位占比。四是基层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补运行的财政投入机制,部分基层医院自身运行比较困难,对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如五院、部分基层分院(上次未列入)。同时部分医院的历史性债务尚未化解,运行困难,职工意见较大。因此,建议市财政增加投入,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分级诊疗实施后,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增多40%),同时化解部分基层医院历史性债务(包括历史形成的运行性债务)。还有每家10万元的省示范村卫生室建设补助,不能满足基本装修,希望能增加补助标准。还有本次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按20%补助公立医院的取消的药品加成为956万元,而调价减少收入1494.6万元,实际公立医院减少收入550万元,因此建议财政追加1000万元补助,否则将影响公立医院运行。五是市精神卫生中心运行后建议调整财政补偿体制。
目前,精神科是三院的一个科室,财政拨款同综合医院同一体制,而精神科收入有限,且大部分为政府寄放病人,因此建议精神卫生中心建成后,核定编制,实行全额拨款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围绕深化医改6大类30项重点工作任务,修订完善两个卫生规划,规范运行两大医疗管理集团,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精心打造健康管理团队,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规范两大医疗管理集团运行。
一要进一步理顺集团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切实按照五个统一管理和建立五大运行机制要求有序运行。二要加快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三要建立和完善集团会计核算、影像、心电、临检、病理、远程会诊等共享中心运行机制和业务覆盖范围。四要加强集团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统一服务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五要建立完善集团督查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业务管理,努力实现集团内部同质化。二是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一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运行管理和上下协调衔接,畅通转诊渠道,方便群众就医。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考评和督查机制,确保分级诊疗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进一步推进健康管理团队工作。
一要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橱窗、宣传单等传播媒体和团队活动时间,宣传健康管理团队给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形成人人知晓并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提高全人群知晓率和重点人群签约率。二要加强日常督查。加强对团队服务工作的指导督查和季度考核,做到每旬督导全覆盖,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及时宣传发现的亮点和创新。三要完善市级医师驻镇、镇级医师驻村制度,提高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到镇村,重心下沉到网底,使团队工作更贴近百姓、贴近健康,提高群众满意度。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要按需配置一批比较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二要加快推进基层医院医养结合型改造。三要充分利用医疗集团优势,对市级医院闲置的医疗设施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四要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奖励政策。完善市、镇、村一体化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进一步推进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完善集团内编制统一管理和人员柔性流动机制,全面实行人员岗位管理,不断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实行分级考核,将收支结余分配奖励向提高绩效工资总量转变,重点向临床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和分配差距,积极探索院长和业务骨干年薪制度,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六是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
全面完成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统计、监管、分析、共享功能。建设卫生决策、绩效考核、疾控管理等功能模块,对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状况、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药品供应、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等实施实时监控,满足卫生决策、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的需要。尽早实现新农合参合人员居民健康卡全面发放。加快建设面向市民的卫生服务平台,提供预约诊疗、信息查询、健康管理、政策咨询、意见投诉、自助服务等多类服务。第四篇: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12月13日在益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医改办副主任 曾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汇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自去年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成立机构,认真做好医改组织实施工作
2009年5月8日省医改工作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胡衡华市长任组长、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和黄东红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发改委。同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扎实推进医改工作。
1、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部署。2009年5月24日,市医改办向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作了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2010年4月20日,市医改办组织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黄东红副市长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对我市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及时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市医改办组织各主要职能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近期重点实施初步方案,今年4月2日市委市政府联合以益发[2010]6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市医改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益阳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暂行)》和《益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医改配套文件,用以指导当前我市医改工作;今年8月底,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增加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我市下发了《关于公布益阳市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益卫发[2010]81号)。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改顺利进行。财政部门按照《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湘财社[2009]24号)等文件的要求,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安排、落实好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所需资金。
4、认真制定了2010年医改工作要点。市医改办根据全省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医改的指导精神,从我市的市情出发,牵头起草了全市医改工作201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总体要求、七项重点工作和五项保障措施。
5、加强了宣传和信息工作。市医改办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会议报道、政策问答、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了医改宣传工作。今年5月份,益阳电视台《第一访谈》栏目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黄东红副市长带领发改、卫生、财政、劳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访谈并现场解答有关医改的政策问题,收效显著。另外,市医改办还及时完成了省医改办布置的各项信息、数据上报和有关调研工作,同时及时了解各地医改实施进度和有关信息,以更好地促进我市医改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积极务实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根据我市医改近期实施方案(益发[2010]6号),2009-2011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医改决策精神,明确各自职责,认真务实地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截至今年11月30日止,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40.5万人,参保率为95.8%;居民医保参保数为84万人,参保率为91%。今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3%,参合对象医疗报销比率较上年提高10%。同时,今年对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延长一年医保补贴期,对国有困难企业4050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部分给予60%的社保补助,继续对军转干部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给予社保补贴;困难人员参保面显著扩大,新增参保2466人,续保11547人,按照益劳社发〔2009〕99号文件的规定,为945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接续医保关系,为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6.2万余名办理了续保手续。二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切实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85%以上实现本地医院定时结算,积极控制住院费用有效地遏制了次均住院费用无序增长的态势,完善“一事两岗两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审核稽查堵塞基金“跑冒滴漏”;四是积极开展了统筹城乡医保的相关调研工作。
2、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努力推进首批试点工作。在赫山区、桃江县两区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比实施前下降了47.12%。二是督导沅江市做好启动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厅等六部门联合行文的湘卫办发[2010]42号文件要求,确保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三是组织了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品种不足的矛盾。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市卫生局牵头组织,严格执行目录推荐申请、系统归类遴选、专家评审、上报上级备案等规定程序,确定了我市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90个,其中西药品种55个,中药品种35个,报省卫生厅备案后下发试点区县统一组织询价采购和临床应用,目前试点区县正在按要求和程序实施询价采购工作。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发改委注重发挥部门职能,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在中央没有新增投入的前提下,我市医疗卫生项目争取中央和省投资达9000多万元,我市六个县级人民医院全部纳入了中央投资建设规划,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医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压力。二是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并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巩固和完善省内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4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64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971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05人次。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我市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我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了乙肝疫苗。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3379人。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2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调整公立医疗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分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突出重点,全面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赫山区(含高新区)、桃江县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胡衡华市长联系赫山区(含高新区),周再华常务副市长联系桃江县,分别指导协调两个试点区县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实施以后,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下降50%,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8%,预计两县区全年可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5000多万元左右。目前,两个试点区县上下思想统一,运行有序,老百姓普遍拥护,社会反响良好。
1、试点工作组织有序、平稳推进。一是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两县区均成立了由县(区)长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试点指导、信息沟通、总结交流等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指导试点。二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两县区有效整合审计、财政、卫生、物价、人事、编办、监察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严密组织、扎实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三是改革试点氛围浓厚。两县区借助媒体和门户网站解读政策,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传达精神,利用出专栏、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等手段普及知识,形成了普通群众人人知晓政策、医务人员个个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四是管理办法同步出台。两县区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同时,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办法和行政问责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并强化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属分院、诊所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职责,各分院、诊所必须在院本部统筹安排下同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试点实施监管到位、运行规范。一是基本药物坚持集中订购、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务院统一制定和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需药物在网上订购后,由中标的一至三家药业公司统一配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物销售价格坚持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没有出现乘机涨价的行为。药物价格下降幅度达到48%,医院药房药品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加,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各试点医院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基本药物。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规定的药物,切实纠正了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临床医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告别了开大处方、拿高回扣等不良职业行为,从根本上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三是及时完善了医保“三张网”对基本药物的补偿政策。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目录药品的补偿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的报销范围。赫山区已发文明确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八个百分点,桃江县也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广大患者再次感受到国家基本药物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四是县区级财政均已拿出一定资金对试点医院进行补偿。两县区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统筹上级补偿资金,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补偿。两县区均已将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实践,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基本药物推广有一定难度。患者认识不一致,看病以开药为目的,不愿接受医疗检查,不愿意住院,担心基本药物的疗效不如意,过分相信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和所谓的“特效药”,结果导致药费的提高。
2、基层医院发展比较困难。各基层医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据统计,下降幅度超过30%,医院正常运转难以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少,新特药物不能使用,限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科目与范围。由于资金的制约,医院无法进行设备更新,无力承担医疗风险,不能大力拓展、大胆开展医疗业务;由于待遇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3、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难度较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必须同时启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而综合配套改革的最大难点是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医卫系统超编现象非常严重,临聘人员比重较大,而临聘人员承担着医院大部分业务工作量,是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因此,这种现状给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4、市县财政压力较大。
三、下阶段工作初步设想
近年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市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医改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五项重点改革的基础上,下阶段将进一步分析把握改革的重点,立足益阳市情,科学务实地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我市医改工作取得实效,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1、继续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对第一批实施基本药物试点的赫山区和桃江县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夯实基础,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督促第二批试点的沅江市做好做实试点前期工作,摸清底子,认真制定初步实施方案,确保按照省里要求在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与自身发展机制,建立与公益目标相适应的医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照《湖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湘人社工字[2010]131号)文件精神,在认真做好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
2、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一是强化措施,确保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稳定参保率达到85%以上,新农合稳定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完善政策,确保2010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实际报销水平分别达到78%和52%以上,进一步扩大新农合服务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困难群众参保,落实关闭破产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补贴,确保明年城镇低保户免费参保;四是加大征收力度,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参保大病患者的住院报销水平,扩大门特病种范围,降低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自负水平,适时开展大病补助试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急诊留观费用纳入统筹管理的试点 工作;五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工作。
3、加强卫生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将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支持7所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区县(市)都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二要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乡(社区)三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打破户籍、身份、部门界限,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经办机构、服务流程、政策体系、网络平台“四统一”。三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以及招聘执业医师等措施,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采取函授、临床进修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医技人员;制定农村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补助和养老保障等待遇问题,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同时,完善城市医院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制度,建立市中心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城镇二级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机制。
4、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将积极指导和督促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先行启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完成全市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摸底测算工作,制定初步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出台正式方案全面部署实施。同时,将继续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市州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和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依法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等。
5、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在我市各级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我们考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上级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含 新农合)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等,千方百计确保我市医改各项投入及时筹措到位,以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6、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医改宣传方案,广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使改革的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严格按照要求抓好政务公开,确保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和推广医改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我们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改变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滞后的局面,解决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篇:平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平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平舆县人民政府(2011年12月2日)
平舆县现有卫生院19个。卫生院编制966人,在职人员803人,其中管理人员59人,专业技术人员491人,工勤技能人员253人,离退休人员242人。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为原则,以保障民生、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对照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责任目标,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98万人,超额完成市政府12万人的目标任务。解决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依法破产国有企业人员的参保问题,认真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一是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覆盖。2011年参合人数77.11万人,参合率达到99%。二是严格执行市定基本医疗保障标准。我县新农合补助标准2012年每人达到300元,每年每人最高限报金额提高到15万元。三是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患者的救助。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行住院治疗不设起付线,补助总费用的70%,民政部门再救助20%;对特殊困难患者,在县级医院治疗的,补助费用的70%;在乡级卫生院治疗的,补助费用的80%,民政部门再救助剩余部分的20%,有效缓解看病贵带来的生活压力。四是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合作医疗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五是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原则,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
我们把实施国家基本医药制度作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切实摆上位置,放在心上。成立基本药物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方案制定,指导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在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宣传的同时,加强卫生院药事管理,每个卫生院都是用基本药物监管软件和省统一招标采购软件,规范药品采购使用行为,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和老百姓用药安全。从7月1日我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确保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下降20%—30%,减轻了群众负担。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况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全县1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规范化卫生院。同时依托发改委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快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共建设项目卫生室290个,达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2011年全县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参加6个月以上进修的人员为33人,占全县基层卫技人员总数的6.7%,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为85%。另有18人参加省、市全科医师培训,选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72人参加省厅专业进修,培训村卫生室卫生人员900多人次,选招16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加强,服务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四、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情况
我县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县卫生局公卫办及相关单位,采取定人、定点分片包干的方式,对所包乡镇、街道进行业务指导和审评考核,卫生院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诊,多种形式开展普及健康知识,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51万份,建档率达到60%,规范化电子建档2388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及妇幼保健等主要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的标准,按照时序进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目标。
总之,我县的医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医改目标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县区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各项医改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医改成果、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