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总结综述汇报
一、工作成效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zf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启动实施“1334”脱贫攻坚行动。
2018年,高质量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2020年底,全县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的30129户78561人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9.07%下降至0,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二、主要做法
(一)尽锐出战,坚决扛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突出领导力量、专职力量、村级力量“三力聚合”,推动高质量脱贫的责任落实的工作路径。一是强化领导力量。
建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县四大班子成员每人包保1个乡镇和1个村。认真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完善指挥推进体系,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及“三小一大”扶贫例会模式,将每周扶贫例会下沉到乡镇召开。二是强化镇村力量。
压实帮扶责任。突出“选、用、管、服”,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省市县共109家单位对所有行政村实现包保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11272名包保干部对全县贫困户实现包保全覆盖。2020年,选派3名优秀干部到相对薄弱的乡镇挂任脱贫攻坚副书记。在保持原帮扶人不变的基础上,安排457名科级干部包保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压实村级责任。从返乡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276名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最前沿。将283名村级计生专干转为村级扶贫专干,配齐1822名村扶贫小组长。三是强化专职力量。
出台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意见。2017年以来,全县新招录的273名公务员主动充实到县乡扶贫一线,226名扶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建立健全“1+4+4”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机制,专司脱贫攻坚监督执纪,纵深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二)聚焦精准,切实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落实。
一是突出精准、精细、精致“三精”标准,夯实“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疑点数据“一周两通报”,做到不漏一项一条、不落一村一户,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问题。建立“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排查“直通车”机制,制定问题排查清单,按照“村摸排、镇汇总、县审核、部门落实”原则,确保户下突出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二是突出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为引领,深化拓展“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一自三合”小额信贷等扶贫模式,做强脱贫攻坚产业支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工业园区就业扶贫、资产资源收益扶贫3大体系,围绕南北两条现代农业示范带,推进“百果园、花世界、绿*”工程,2016—2020年落实发放特色种养业到户奖补资金7315万元,惠及33758户次贫困户。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123个,超50万元的村21个。在全省率先编制县级清洁能源发展规划,采取“集中建设、分户受益”模式,加强运营维护,建设186个光伏电站,2016年-2020年累计发电收益1.5686亿元,每年带动贫困户16675户,开发公益岗5792人。精准推进创业就业扶贫。抓住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政策机遇,实施“农民工回归工程”,举办系列招工活动,农民工返乡创业12761人,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三是突出住房、教育、医疗“三大保障”,强化高质量脱贫的保障。
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2.06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299户。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建立“1+2+5”部门联动机制,目前,541户2000人的3年任务已全部完成。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9390人次28068.4万元,实现了应助尽助。严格执行“351”“180”综合医保政策,巩固完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贫困人口免费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了应签尽签。出台困难家庭重病重残精准防贫商业化保险和“两癌”保险实施方案,对贫困人口、边缘户因患重大疾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自付费用仍较高,按照家庭经济状况分A、B、C、D四类实行分类救助。攻坚期内总投资2.86亿元,自来水入户20.03万户,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全面达标。四是突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村容村貌“三基共进”,补齐高质量脱贫的短板。
2018至2020年,中央、省、市、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69124.68万元,建设项目1994个。2015至2020年,建设农村公路4719公里。5年来累计投入农网建设资金6.94亿元,建改项目1145项。农村信息化建设于2016年底率先完成全覆盖目标。建成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2个、农民文化广场204个,9个省级乡村旅游“八个一”项目提质增效。重点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加强建章立制。1.项目管理方面,制定了《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扶贫项目验收办法》等文件;印发扶贫项目库建设8步走流程图和扶贫项目资金管理10步走流程图,编制《产业项目申报书》模版,既简单明了又便于执行。
2.资金管理方面,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精准到村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精准到户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主体、监管职责、监管措施,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3.扶贫项目档案管理方面,我县从2017年开始便组织扶贫局、财政局、档案局、公共资源局等多部门对扶贫项目档案留存进行标准化建设,制定了《扶贫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指南》《到村扶贫项目档案规范》等,并根据新的政策进行适时调整,从立项批复、项目实施、公示公告以及后期管护等环节,分阶段对留存档案进行明确,对各类档案盒及标签进行规范,打造出了全县统一、高标准、有特色的扶贫项目留存档案。
4.扶贫资产管理方面,制定了《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方案》《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扶贫资产管理办法(暂行)》等扶贫资产管理相关文件,以及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经营管理、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为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理责任,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过程监管。1.明确责任分工。一名县级领导包保联系一个乡镇,统筹各项扶贫工作。
2.压实部门责任。县扶贫局、财政局、大督查办等单位定期不定期到各个乡镇进行督查指导,重点督查扶贫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资金拨付、项目资料整理归档情况,调研项目管理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同时,县审计局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跟踪审计。
3.实施统筹调度。实行五级调度机制,即责任单位对项目实行周调度、县级包联领导对责任单位实行半月调度、县扶贫领导小组对责任单位实行月调度、县委县zf对项目建设进行季度观摩调度、县委县zf对责任单位进行年终评价。
4.做好基层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第一书记、扶贫队长、贫困户代表积极参与,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杜绝质劣量少现象发生。5.落实后期管理。项目建成后,及时办理验收移交,落实管护责任。对于经营性集体资产,通过“一事一议”或者“四议两公开”的形式选择经营主体,及时签订租赁、入股合同或协议,完善利益联结,及时发挥项目效益。
加强公示公告。1.制定模板。印发《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试行)》,制定了9个公告公示模板,在扶贫项目库建设、计划下达、资金分配、项目实施、验收等环节全面落实公告公示制度。2.多措并举。多渠道进行项目公示公告,扶贫项目资金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及时在县zf网站和扶贫局网站进行公告,乡镇、村等项目实施单位使用大红纸,用毛笔墨汁书写,将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在村组进行公告,同时通过微信、微博、村级广播等现代媒体进行公告,真正满足了各个年龄段群众的信息需求,使大家一目了然,获得了群众点赞认可。
五是突出宣传载体、爱心载体、法治载体“三大平台”,完善村级爱心超市建设,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781.51万元,发放15.97万人次。
2017年7月以来,与当涂县开展对接帮扶40余次,互派52名干部挂职交流。探索“法治+德治”“法治+自治”“法治+综治”三个模块的扶贫新模式。公检法司等六家单位联合发文,并派驻工作组到16个乡镇,督导协助推进老年房整治,敦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注重信访隐患排查化解。1.成立县扶贫领域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扶贫局牵头,纪委监委、组织部、信访局及各乡镇等41单位为成员单位。2.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制度。由扶贫局汇总各级转办和受理的涉贫信访,在周例会上通报案件核实化解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涉贫信访调度会,对化解不到位的相关单位进行调度。3.建立信访处理绿色通道,在扶贫局政策法规股设置诉求咨询热线7011990,印制“连心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并与乡镇年度考核、干部绩效考核实行双挂钩实行“直插到户”工作法,对上级交办、领导签批等涉贫事项由县扶局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化解问题。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稳气顺。我县涉贫信访呈持续下降趋势:2019年举报类、诉求类、咨询类涉贫信访件数比2018年分别下降21.5%、19.1%、17.4%,2020年同比又分别下降51%、27.5%、22.6%。强化小微权力平台使用。1.用好平台。截至目前扶贫局共发布信息1566条。2.定期督促。督促各乡镇在小微权力平台上发布扶贫类信息。
三、工作计划
(一)健全“六防机制”,稳固脱贫基础。
健全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户、易地搬迁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的严重困难户以及扶贫项目资产监管“六防机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通过实施台账化管理、常态化监测、精准化就业。1.自上而下:扶贫局牵头,会同公安、卫建、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对上述4类户进行分析研判、动态监测、交办督导;2.自下而上:强化乡村干部跟踪走访、排查核查系统录入等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3.实施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构建全覆盖网格化防致贫返贫监管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实现动态清零。对易地扶贫搬迁户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通过摸清实情、压实搬出及搬入乡镇工作责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对扶贫项目资产加强管理监督,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巩固脱贫成果。落实“1+6”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即1个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和资产确权、经营管理、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监督管理、档案管理6个配套制度,把好扶贫资产信息登记关、权属界定关、收益分配关、清查处置关、日常监管关5道关口。
(二)持续强化“三基提升”,着力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基础设施方面,围绕高标准农田、“四好农村路”、全县中小河流水系联通工程、农村电网、城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7个,投资近700亿元。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突出抓好公办师范生和医疗专业人才培养。深化托管式合作,建强县级医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职业院校建设。巩固“三合一”“五合一”乡村养老托残模式。农村基本面貌方面,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15826”城镇村规划体系和“532”城乡人口布局。(三)持续加强“三业联动”,着力实施产业富民行动。
产业方面,实施经济强县、经济强镇、经济强村战略。创业方面,坚持“搭建平台、提供支持、营造环境”,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支撑保障。就业方面,健全“1+10+16”就业联动机制,推行“3+2”就业模式。(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组织好理论讲堂、业务讲堂、道德讲堂、法纪讲堂活动,积极举办各类网上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关心关爱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有序组织干部职工体检。
(五)持续实施“六大工程”,着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人才培养工程,重点抓好*技师学院创建,办好环保职业学校,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乡风文明培育工程,重点抓好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乡村治理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突出抓好农村田林路水整体提升,全面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村人口市民化工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权益;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程,重点抓好“五面红旗、五牌联动”争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