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英语词汇创意教学研究》(B)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新课标英语词汇创意教学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传统教育的弊端
创意法教育,是与传统接收教育相对而言的,它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时代要求创新性人才应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念的高度流畅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此要求显得捉襟见肘,表现出以下几大症状:
问题一:“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只能一味机械地、毫无选择地接受知识,弱化了学生创意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二:刻板的教学方法,用条条框框的固定模式将学生束缚起来,使其产生拘泥、厌倦感,失去了创意学习的激情。
问题三:狭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不能突破学科限制,一味地在单一学科中求深求难,忽视学生的横向思维与知识的把握。学生只是在夹缝中一点一滴地去学,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拓展性和多变性,不能形成创新意识。
问题四:“半脑式”教学方法,只注重具有逻辑思维、语言思维的左半脑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具有直觉思维、感悟功能的右半脑的开发,致使学生缺少了形象直觉感,缺少创意学习的灵性。
问题五:管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一切行为都处于备严格约束的状态,学习的过程只限于课堂,身心都缺少自由的空间。紧张、压抑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丧失了创意学习的心境。
2.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1)
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做到“教学相长”
必须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应明确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意识地在自我定位、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尝试,了解自己,把握自己。
2)
教与学都要打好基础
“基础”不只限于学科课程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着眼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重在打好“求知”的“做人”的基础。
就智力开发和培养而言,学生应结合学科课程的课内外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发展和提高观察,思维,实验,阅读,表述,自学,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诸方面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犹如学生发展的双翼,两者不可偏废。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对“双基”和能力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已渐趋统一,基本形成了加强“双基”,培养能力的共识。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来说,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可是同步的,两者也未必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是渐进的、明显的,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潜移默化,比较内隐的,不能用掌握知识的规律来代替能力的发展规律,不能错误的认为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生应有意识地主动采取措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3)
学习是继承和创新的交融
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创新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与书本,不依循与常规,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新”不仅指新发现,新发展。高中阶段的“创新”,主要是立足于自我的学习意向、途径、策略等方面的过程创新,不一定要求搞出新的发明创造。创新学习的目标应是在一定层面上的。
总的来说,从“教”的方面,必须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从“学”的方面,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勇于挑战权威,解放其头脑,解放其嘴巴,解放其空间,解放其时间。另外,转变以分散考查学生优劣的评价方式,以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学生的好坏,这可以说是实施创意教育,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要阶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对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创意学习策略的指导、课堂模式、教育内容的研究,提供给英语教师以词汇学习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习词汇的内驱力加强,热情高涨,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英语的境界,利用脑科学、创造学、哲学及创意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使教学质量获得较大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体高中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高中学生单词记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使之转化为“最优”生;把“最优”生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创意思维激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使之成为“最优”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之发挥充分的作用。
3.研究如何有效记忆单词,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研究针对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方法及策略。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词汇创意教学和创意学习的策略,具体如下:
1).语义策略
根据词的语义,把词进行整理可使学习者更清楚相关词汇的语义关系,有助于对这些词的理解和记忆。
①
上下义关系
②
同义关系
③
反意/相对关系
④
同形异义、同音异义关系
2).语境策略
①
文章直接给出定义。
②
文章直接给予解释。
③
根据下文进行逻辑推理
④
根据句子间的对照关系进行推理。
3).构词法策略
4).笔记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研究部分有关构词法的书籍。
2.网上查询,尤其是郭成志先生有关“创意法教育”的文献。
3.整理、分析、讨论、归纳相关资料。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
1.确定研究对象。
2.前测、分析和调研。
3.查阅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研究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
1.全面实施研究方案。
2.上传相关课例和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4月)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调整、修正和补充。
2.将前几个阶段的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3.撰写论文。
《谈高中英语创意教学中新词汇的呈现方法》
《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的创意教学策略》
《循序渐进,分级训练——英语写作创意教学》
七、课题成果:
1.理论成果:主件
《谈高中英语创意教学中新词汇的呈现方法》
《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的创意教学策略》
《循序渐进,分级训练——英语写作创意教学》
附件
创意学习的合作模式
对差生评价
2.实践成果:营造和谐课堂
实现“差生”转化
八、课题成果分析
1.理论成果意义(见成果主件和附件)
2.实践成果意义
1)创意法教育提供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了极大的宽容,进而敢于提问、发言,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学习是学生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过程,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教师是无法直接向学生传递的,只能依赖学生自己去构建。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引导,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创意法教育理念提供了这个平台:即由学生的单项思维教育变为双向思维教育;由教师的单方法教育变为多方法教育;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均衡教育,保证了教育在曲折中进行,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在磨难中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差异及教师教学方法的某些失误,导致部分学生有畏惧心理,在课堂上感到紧张不安、心情沉重、甚至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这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有负面影响。怎样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加强教师的亲和力,构建学生的安全感?
创意法教育理念使教师学会了态度和蔼。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热情和宽容的心态。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不是冷嘲热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旁观者。教师应该走下神圣的讲台,走进学生,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尝老师关爱的甘甜,轻松享受最合适的芬芳。
创意法教育理念使教师学会了倾听。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常答非所问,或吞吞吐吐,创意法教育理念视这种差异为资源,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意品质,是“吞吐”中的创意,教师要耐心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尽可能地去点拨,鼓励学生说下去。当学生的想法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时,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能一味地固执己见。
创意法教育理念使教师学会了赞扬。赞扬就是承认学生,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赞扬。英语词汇学习枯燥,只要学生会读、敢读就应大加赞扬,才会使他们有信心去记忆,去应用。
2.)创意法教育给“差生”的转化提供了平台。俗话说:“上帝为每个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为其打开一扇窗”。什么是差生?我们所说的差生无非是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他们学习成绩不突出的时候,肯定有一项会做好,例如:体育、绘画、表演等等。我们要以他们这方面的才能。当我们作为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后再加以赏识,他们没准就是天才呢。差生上英语课总是睡觉也可以是优点。例如:有位学生上课总睡觉,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全班学生说出该生的优点,然后自己说出优点,全班同学和该生怎么也想不出来,我就采用“创意法”教育的理念这样鼓励她:“你就是上英语课睡觉也不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的学习,这就是优点呀!考试时就是睡觉也不抄袭他人的答案,这其实也是一种优点啊!”。从此以后该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原来做题全蒙而已。可后来有一次考试中得了惊人的进步。因此创意法教育要我们变“死水”为一滩生动的“活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育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去评价后进生。在课堂上要刻意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后进生也不例外。我们要以优等生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并没有“另眼”看待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劣迹更文明”。用平等的对话代替高高在上的漫骂和侮辱;用热情的鼓励表扬代替在他们取得成绩后的平淡;用信任的目光代替注视他们的冷漠。
(课题组:安继承
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