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模板
近年来,x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立足x市实际,努力走好x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相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打造精准扶贫“x市模式”。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及时将易致贫返贫人口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实行单列帮扶、重点帮扶,全面完成x万现行标准贫困人口、x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摘帽“退出”,贫困户人均收入达x元、增长x%,贫困村村财收入平均达x万元、增长x%,持续推进教育、健康、住房、产业、就业、金融等各项后续政策落实,努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二是持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来抓,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以“五化”理念发展特色产业,构建起“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特色产业格局。一是规模化方面,全市共建设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x个、农业产业强镇x个,x地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二是标准化方面,全市拥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x个,纳入“一品一码”平台管理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总共有x家。三是品牌化方面,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x个,x个产品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x”正式启用。四是信息化方面,累计建成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x个,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x%,x个县入选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五是企业化方面,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x个。1--11月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元、增长x%,其中特色农业产业占比达x%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增长x%。三是持续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生态高颜值x市,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所有行政村改厕改水,实现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省率先开展河湖养殖综合整治,综合整治各类养殖区x口、x亩,实现禁养区养殖设施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养殖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养殖品质和实际效益,走出了一条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的路子。全市重点流域优良水质、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绿盈乡村”累计占比达x%,森林覆盖率达x%,居全省城市首位。完成全市村庄分类和x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四好农村路”建设向纵深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稳步实施,农村主干电网有序改进,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乡村流动,老区发展实现“旧貌换新颜”。四是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着眼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改革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在健全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创新成立“五个振兴”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专项重点任务落实,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县乡推进落实、乡村组织实施、部门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引领,“串点连线成片”带动沿线行政村,延伸辐射产业薄弱村;打造x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建设x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创新“一月一县”现场会,形成了群策群力的试点示范机制。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列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进度跟踪、督查通报、年度报告等制度,健全了比学赶超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各级财政投入总量逐年递增,今年以来来共投入乡村振兴各项资金x元;创新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将乡村振兴纳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重点支持范畴,实施乡村振兴类PPP项目x个,总投资达x元。今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五是持续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以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为导向,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累计组织x多名市、县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乡村,完成选派x名(其中省派x名、市派x名、县派x名)第x批驻村第一书记,推动帮扶力量下沉一线。一是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市县选派x名处、科级领导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累计筹措各类帮扶资金x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x多个,解决群众困难问题x多个,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得到中央和省肯定。二是深入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设立x个专家服务基地,选派x名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组织x名专家组团对口服务,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在全省率先选派x名金融干部到一线挂职,覆盖全市乡镇,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助力乡村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创新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搭建起三农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振兴科研支撑等平台。三是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进五争十”行动,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有效举措,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x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x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x元的村有x个(占x%),x元的村有x个(占x%),x万元以上的村有x个(占x%)。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x市市乡村振兴成效明显,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脱贫成果还需巩固,全市脱贫的基础还比较脆弱,x多名农村低保对象和已脱贫建档立卡对象中,还有x%的人口仍存在因病致贫风险;二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品牌效益还没有充分释放,整体综合效益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x元左右差距,特别是全市建档立卡脱贫群众人均收入仅x多元;四是公共服务仍旧滞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脏乱差”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是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总体不足,投入乡村振兴的资金仍然较少,乡村产业用地制约瓶颈明显,村干部队伍存在老龄化、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实用人才偏少,乡村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普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部署要求,走好具有x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一是着眼“产业旺”。
做好精准定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三篇文章”。在精准定位上,主要推进特色产业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做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一批农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争创x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转型升级上,着手实施“三品”工程,加强x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品牌体系;在融合发展上,重点以“三产、三新、三链”融合试点县工作为抓手,在x、x、x县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在x、x、x县开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试点,在x、x、x县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试点,力争到2025年,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二是着眼“生态美”。
坚持保护与修复同步,整治与提升并举,生态与发展共赢,以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设立特色样板村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有序推动全市村庄提级晋档。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有机垃圾生态处理全覆盖、所有乡镇污水市场化工作全覆盖、所有村庄农房整治全覆盖。三是着眼“人才兴”。
实施乡村人才四大工程,高起点搭建干事创业新高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从我市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出发,实施乡村人才集聚工程,实施乡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乡村人才精准服务工程,实施乡村人才环境优化工程,有针对性采取“留、回、引、育、派”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创业中心”建设、“乡土人才”评定、“十百千万”行动等工作,培育一支扎根乡土、立体式的人才队伍。四是着眼“文化荣”。
保护发掘x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乡村文化底蕴,通过“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大工程,推进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x个乡镇x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x个省级培育乡风文明联系点、x个省级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建设,营造和谐平安、人人向上的乡村振兴氛围。五是着眼“组织强”。
加强一线骨干力量,筑牢一线战斗堡垒,树立一线用人导向,建设组织保障有力的善治乡村,高标准构建治理有效新体系。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常态化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三大员”以及驻村第一书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强村”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建设组织保障有力的善治乡村。六是着眼“百姓富”。
高水平筑牢巩固衔接新基础,围绕提升脱贫质量和防止返贫致贫,通过保持帮扶政策稳定、完善防返贫机制、加大对脱贫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做到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确保“零返贫”,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盆景”向“全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