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全州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X个(其中:X年截至目前完成X个,下同),查出主要问题金额X亿元(X年X亿元)。提出并采纳审计建议X条(其中:X年X条),移送司法、纪检监察和有关部门处理X项(X年X项),出具的审计报告获州领导批示X次(X年X次)。X年以来,州审计局向人大所作审计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全票通过;X年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后,州审计局连续四年获全省审计机关目标绩效综合考核一等奖。期间,州审计局先后获“X州直机关先进‘四型党组织’”、“州直单位党建示范单位”、“州直工会标准化建设示范点”、“X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X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州“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并被中央文明委复核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同时,州审计局先后有两名同志获州“十大敬业标兵”表彰,其中一人获“全国审计机关‘最美审计人’”荣誉。
(一)围绕中心工作,抓好任务落实。
1.抓好财政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突出公共资金监督。X年以来,全州审计机关共组织审计财税部门和金库单位X个,对X个部门单位进行延伸审计,查出问题X个,涉及违规金额X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X亿元,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X条。
2.强化民生审计监督,确保民生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根据审计计划,连续四年组织对晴隆县三宝乡、X县双江镇、望谟县郊纳镇、贞丰县鲁容乡等四个极贫乡镇脱贫攻坚资金进行跟踪审计。二是组织对兴义市(非贫困县)扶贫资金进行审计。三是携手东西部、巩固成效实。州审计局积极协调配合宁波市审计局贯彻执行审计署和X省审计厅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从X年起到X年,每年组织业务人员对X州三个县(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进行审计调查。四是X年围绕中央、省、州民生政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做好“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等情况开展监督。重点审计了X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重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以及重点目标任务落实等情况,通过审计查出五个方面共X项问题,查处问题资金金额X亿元,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X项,移送有关部门X项,涉及X人。组织对兴义市、兴仁市和普安县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保障农民工工资、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专项落实情况;以及X年促进就业优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等。
3.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X年以来,全州审计机关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X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X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X亿元,审计部门向纪委等部门移交涉嫌经济问题X项,涉及X人。同时,配合州委组织部完成离任的县处级领导干部监交工作X项,监交资产类总金额近X亿元。监交涵盖工作任务、财务收支、资产资金、项目投资、资产负债、经济纠纷等遗留经济事项。
4.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推动践行绿色发展。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分别组织对X县、安龙县、贞丰县(以及省厅组织对普安县),望谟县以及南盘江林场、州普晴国有林场等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5.加强政府投资审计,促进节约投资提高效益。X年以来,围绕基建投资建设目标,审计机关完成政府性投资前置审计项目X项,审减节约投资X亿元;完成竣工结算审计项目X项,审减(节约支出)X亿元。另备案项目X项,审减资金X亿元。另结合审计自身力量实际,组织实施了全州X-X年度住宅维修资金专项审计;并先后实施完成了州公安局业务技术及办公用房、州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及放疗综合楼工程、州直机关幼儿园建设项目、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保障房建设项目等竣工结算审计。
6.采取“点面结合”,稳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抓“重点”。聚焦服务州“三大攻坚战”、加强对脱贫攻坚扶贫项目资金、易地移民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疫情防控、新增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财政资金等重大政策措施等的审计监督,推进“有重点、有深度、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预算执行审计谋“扩面”。州、县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项目时,以同级财政审计为抓手,结合关于加强预算执行、政府性债务资金、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要求,统筹年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项目实施,在审计过程中加大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延伸审计监督,探索大数据审计模式,采取全面排查、重点抽查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二)以提高审计成效为目标,强化审计跟踪整改。
一是州级层面先后制定出台了《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X州加强审计协调配合和整改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中共X州委审计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X州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细化措施保障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二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审计协调配合和整改落实工作联席会议。三是健全和完善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督促检查机制。州审计局开发上线《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平台(系统)》,督促各县(市)、义龙新区强化对扶贫等审计整改情况的督查,将整改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督促被审计单位将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州委、州政府加大对整改工作安排和部署,明确整改期限,以县、市为主体,对照清单,实行限时整改、动态清零。(三)深化改革,落实全省审计“一盘棋”工作部署。
一是深入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X年全省州、县两级审计机关的编制、经费、资产和目标考核等上划省级统一管理。X年X月X日,根据《中共X州委X州人民政府关于X州州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州委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X月X日,州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二是落实“两统筹”下全省审计机关“一盘棋”部署。州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工作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后全省审计“一盘棋”要求,人员安排优先保障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工作需要,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能。人财物管理改革以来,已先后抽调X余人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项目。另外,还根据省厅要求抽调人员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和州委巡察组等工作;积极抽调人员配合特派办实施专项任务等。(四)抓班子、带队伍、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一是巩固“政治机关”建设,让审计党员干部从政治上“强”起来。二是巩固“勤政机关”建设,让全体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干”起来。三是巩固“服务机关”建设,让审计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优”起来。四是巩固“法治机关”建设,让审计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严”起来。五是巩固“廉洁机关”建设,让审计党员干部心存敬畏“廉”起来。六是巩固“文明机关”建设,让审计机关文明行业系统“靓”起来。截止X年,除州审计局为全国文明单位外,兴义市、兴仁市、望谟县获表彰“全省文明单位”,普安县、安龙县、晴隆县、X县获表彰“全省文明先进单位”,X州审计文明行业系统基本形成。二、未来五年审计工作打算及重点
未来五年,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积极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把讲政治体现在审计实践、审计人员言行上,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的端倪,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抓好重点审计工作任务落实。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第一,为促进中央、省、州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第二,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要求,明确财政审计的工作目标、思路和重点,推进从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文教卫等重点专项资金、政府债务、收入征管、重大公共工程投资等方面开展财政审计。第三,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等方面开展国有企业审计。第四,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推进农业农村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民生审计。第六,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全面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二)坚持走科技强审之路。
未来五年,依托审计署、省审计厅“金审工程”三期建设,结合全州审计机关情况,坚持以用为本,统筹考虑州、县两级审计机关的建设需求,建设好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分析中心,持续加大计算机审计人才“X+X”培训计划,增强运用大数据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强化大数据思维,实现审计管理事务和审计业务的全面整合、审计数据与审计模型的紧密结合、审计人员与审计经验的高度融合。(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督促指导,始终抓牢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把审计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制度化和经常化;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把好每一环节质量关,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未来五年审计结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四)抓好审计问题整改。
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出发,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在履行督促检查责任时,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严格落实对账销号制度,推动提升整改效果。(五)抓好干部职工能力提升。
以政治机关建设为统领,持续抓好“党建创新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模范系统、学习型机关先进系统、全州审计文明行业系统”等“四个系统”建设。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在省厅和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推进审计职业化,借助“五个阵地”和“一廊一中心”平台,巩固X州审计机关“六个起来”成果,为未来五年重大审计项目审计、质量提升出精品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