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报告
东营区司法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来,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压紧压实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多措并举推进“大调解”格局建设,努力为东营区“二次创业、走在前列”贡献调解力量。现将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四级调解网络建设日益完善。
织密区、镇(街)、村(社区)、基层网格四级调解网络,逐步构建“上下贯通、功能互补、服务覆盖”的大调解格局。一是加快区级调解中心提档升级,进一步整合全区物业、保险、教育、劳动争议、商事、旅游、婚姻家庭等调解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综合受理、定向指派和重大矛盾纠纷综合研判等功能,今年来共定向指派化解矛盾纠纷46件,综合研判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1件。二是提升镇街矛盾纠纷化解水平,建立完善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导、镇街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调解格局,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劳保、环保、国土、农业、卫生、执法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调解”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年内各镇街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5起。三是充分发挥村(社区)和基层网格调解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网格员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能力(二)专业性调解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
(三)品牌调解效果逐步提升。
(四)调解员队伍力量不断加强。
(五)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持续巩固。
(六)网上“枫桥经验”创新发展。
二、当前存在问题
(一)调解体系整合性不够,作用发挥松散。
一是区级调解中心功能性有待提升。东营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在区综治中心,面积小人员少,受硬件环境和软件条件制约,作用更多的是将矛盾纠纷调解诉求分流到各调委会,相比全市调解中心集中办公、各调委会集体入住模式,明显功能性较差,整合力有待提高,居民知晓率不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镇街(村居、社区)调委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街道对调解组织的重视程度不高,调委会一般设在司法所,容易被镇街“忽视”。三是村居(社区)调解组织松散,虽然村委成员多为兼职调解员,但实际工作仍以司法所为主导,导致村委、基层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不够、需求不高,参与意愿低。(二)队伍兼职化问题突出,制约调解工作质效。
区调解中心目前仅工作人员两名(含一名专职),工作量较大;镇街层面,虽都招录了一名专职调解员,但全部非专业出身,目前仅能从事辅助工作;村居层面,一方面村两委成员挂名情况突出,整体队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基本不发挥调解作用;另一方面虽然通过调解工作与基层管理“网格化”工作结合壮大了基层工作队伍,但网格员职责众多,仅仅能完成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工作,在调解工作上鉴于非专业出身、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实际上对调解工作的助力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三)调解工作经费政策尚未配套到位
目前,全区调解委员会基本在行业单位、司法所内部设立,尚无运作经费;调解员除镇街购买的几名专职人员外,全为兼职人员,队伍管理难度极大。调解经费不足导致了工作的严重受限。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扩大专业、行业性调委会覆盖面。
根据社会和群众实际需求,积极延伸开展其他行业领域人民调解工作。联合市场监管、教育、油地融合发展、退役军人管理等部门成立对口调解委员会,形成覆盖重点专业行业领域、适应社会热点矛盾纠纷化解的调解组织网络;深化警调、访调、诉调对接,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升级现有专业行业调委会,结合其他部门资源,扩充人员队伍,提升调解工作整体水平力度。(二)继续推进调解品牌创建。
积极指导各镇街根据辖区矛盾纠纷重点领域和实际需求成立品牌调解室,以点带面宣传推广调解工作,年底实现各镇街调委会特色调解品牌100%全覆盖。(三)大力发展专职、专业调解员队伍。
年底协调相关镇街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配齐专职调解员;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管理,进一步发挥专业调解优势;通过季度培训、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网格员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