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两会思想汇报:立良法保善治[大全]
XX 两会思想汇报:立良法保善治
尊敬的党组织:
关于教育问题。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教育的话题,就更加敏感,更加重视,打破现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让教育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也是老百姓的最希望看到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行***个年头了,应该加以改进,继续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政府也应针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如教学师资,教学设施、膳食、交通等,制定、完善最低标准,并要求限期达标。对留守儿童、孤儿、流浪儿,当地政府要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校巴出事问题,让每个人都痛心,加大对学生安全的保护措施,是教育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最后对家庭或个人生活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充足的生活补贴。这样长期以来,教育资源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即“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全面和深刻的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定位。我懂得了当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和“****”做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年是中国特别的一年,新年伊始雪灾来袭便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重的灾难,也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重重的困难与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梦想”的奥运会也正将在中国拉开帷幕。这无疑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汇报人:欢迎大家继续欣赏更多的思想汇报:两会思想汇报:坚定信心的重要性两会思想汇报: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年两会思想汇报:信心就是力量**年两会思想汇报:弘扬中国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十八届*中全会、*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的背景下,把立法法修改好、完善好成为社会共识、当务之急。
小治治事,中治治人,大治治法。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立法法则是规范国家立法活动的根本依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立法提出了新要求,立法成为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一子”,对于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要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本次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是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在代表大会这个层面审议一部法律草案,是宪法赋予人大立法职能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人大对立法的主导作用。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立法法的修改具有完善法律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法律与改革新举措之间的关系急需协调等。因此,必须对现行立法体制加以完善。
“东风两会京城路,确保民生家家富”,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同时在生机盎然的南开校园里立刻掀起了一股学习“两会”的热潮。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成为正式的党员是我的愿望,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关注两会内容,学习两会精神来
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提高政治素养。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成立那一天开始,我们党就抱定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人民从被压迫被奴役的苦难中解放出来,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为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英勇奋斗的过程;我们今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是我们党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并转化为国家意志的重要渠道,也是通过分配正义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法律准据的过程。这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税收法定、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保护公民权利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等方面都作出修改完善。这不仅为消除立法中的种种弊端提供有效解决途径,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法律的“立改废”是凝聚共识、推动改革和法治的统一体现。宪法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神圣的立法职责,人们期盼代表们为人民用好权,群策群力提出真知灼见,立良法,保善治,让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特殊的工作性质,使我对居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和期盼十分了解。我觉得,十八大将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首要奋斗目标,深得民心、切合民意。
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
了解决这种矛盾,党再一次修改了基本路线,明确指出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路线就是在这种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年××月××日
回顾中国共产党这 90 年的风雨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是在探索中不断变化的。党成立之初,面对的国情是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中国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苟活着,所以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将党的路线确定为“领导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国初期,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人民虽然获得了自由,但却时刻面临被饿死的命运。我们党在正确分析国情后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而富强的国家”。
全球化使得我们有国际化的视野,紧跟时代步伐,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诱惑与威胁。中国逐渐崛起,但在崛起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阻力。当西方媒体不断幽默化中国的时候,从小看美剧吃肯德基长大的我们是否能够坚定我们的立场呢?当我们与韩国或者日本发生摩擦甚至大的冲突时,从小哈日哈韩的我们能否看清事情的真相呢?而我们的先辈们当年是怎样做的呢?李大钊,坚持马列主义,忠于革命;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瞿秋白,精神流传人间,不会死去;叶挺,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钱学森,放弃在国外优厚的生活,依然回到祖国,为祖
国的“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篇: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从“良法”走向“善治”
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从“良法”走向“善治”
【背景链接】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8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离“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两年时间。尽管法治政府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标准表达】
[权威引述]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温家宝总理)
[原因]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面临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的社会矛盾突出,呼唤依法治理,使人民生活更加有序、和谐;一些地方政府尚存在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措施]
第一,坚持群众参与,科学决策。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因此切实反应民生诉求、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形成科学、实用、有效的政策,引入由专家、政府、群众三方合力参与的决策评估机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政策真正服务于民。第二,加大程序制约,规范执法。加强制度规范,保证程序制约,用程序压缩权利滥用的空间,让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才能切实保护公民权利。
第三,加强监管力度,力求长效。依法行政是为民服务的过程,一方面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行政工作的标尺,把评判执法质量优劣的尺子交给群众;另一方面,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凡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严肃追究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篇:扫黑除恶是良政善治
扫黑除恶是良政善治
当前,以重庆为先锋,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受到举国欢迎。这是扬汤止沸、扬善止恶之举,是割骨疗伤、匡扶正义之举,也是党和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良政,更是社会治理良善的重要标志。扫黑除恶好得很。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黑恶势力横行的危害性都非常大,必除之而后快。第一,黑恶势力横行是法治不彰的表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恶性事件频发,盗匪猖獗,恶棍横行,帮派团伙之间争地盘,打架斗殴,为非作歹,搞得街头乌烟瘴气,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导致社会安全无法保障,民众惶惶不可终日,那么,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肯定非常败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而在法治健全的社会里,立法机关会制定出完善的扫黑除恶的法律,构筑起扫黑除恶的法律制度,黑恶势力难于找到法律空子可钻。公安机关会建立起完善的扫黑除恶机制,依法履行人民警察职能,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发现黑恶势力及其违法犯罪活动,并采取措施加于遏制、打击和惩治,让黑恶势力无法生根。检察机关将健全完善检察监督机制,依法采取检察监督措施,及时发现各种官商勾结,贪污腐败案件线索,及时制止渎职失职行为,防止贪官污吏非法攫取、掠夺国有资产,防止黑恶势力对公职人员的腐蚀,依法惩办贪腐分子,使得黑恶势力受到国家法律的追诉。人民法院会忠于法律,坚守司法的人民性,依法受理各种案件,公平公正司法,将黑恶势力绳之以法,从而净化社会法制环境,更好地防止黑恶势力收买贿赂司法人员,防止司法腐败。公民将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品格的公民,树新风,扬正气,从而避免歪风邪气的流行,防止助长黑恶势力的妖气。所以,一个地方出现黑恶势力横行的现象时,就可以认定这个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治环境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第二,黑恶势力横行是道德的沉沦。自有人类社会以来,道德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习俗和规范,受到人们的遵守。任何破坏道德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排斥,甚至谴责。在一个正常而健康的社会里,不管社会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会容忍黑恶势力横行,不容许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和蔑视,歪风邪气也没有泛起的气候和环境。反之,则从反面说明,该地方的社会道德体系发生了严重的问题,道德的评价功能、调节功能和平衡功能发生了严重偏差,失去了巨大的社会意志力量。如果不给予及时扶正,社会心理统治秩序的崩解,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黑恶势力横行是文明教化失败的反映。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文化、习俗、行为方式和操守的总称。尽管文明之于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具有特定性,但作为现代人所共同遵守的普世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比如,任何一个地方、族群、民族、国家都把故意杀人当作犯罪,不会容忍犯罪横行。这种共同社会心理所形成的意识就是文明。在文明教化正常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遵纪守法,崇礼尚德,成为主流。社会秩序井然,民众安居乐业,成为常态。不良青少年会得到文明教化和矫正,个人行为受道德修养的约束,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盗匪横行、流氓滋事、黑帮为患等受到文明的排斥,帮派团伙难于找到生根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所以,只有在文明教化失败时,才会出现这些 “礼崩乐坏”的社会症状。
第四,黑恶势力横行是地方治理不好的标志。联合国和一些非政府国际组织在评价国际社会治理状况过程中,就把黑恶势力猖獗,政府管制失灵,社会秩序混乱作为失败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善治的角度来讲,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明,政风清廉,社会和谐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黑恶势力肆意占据社会活动舞台中心的情形。一个地方黑恶势力横行,那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社会治安秩序混乱,政府是腐败无能的,行政管理是涣散的,社会治理是没有效力的,社会生存环境是无序的。这个地方的政府必然失信于民。
第五,黑恶势力横行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任何社会是否和谐,主要看这个社会是否安定有序,公平正义,诚实友善,人与自然和谐。如果一个地方黑恶势力横行,社会秩序必然混乱;腐败公行,社会公正就难于保障;人人自危,社会关系紧张,社会信用体系就难于建立,这个地方的社会建设就很难进行,社会和谐也无法实现。
由于黑恶势力横行的危害性大,不扫黑除恶,将误国殃民,必须统一思想,正本清源。
首先,扫黑除恶是建国60年来我党的一贯政策。从新中国建立伊始,党中央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严厉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剿灭横行乡里的匪帮,肃清反动会道门和黑社会,取缔妓院,禁绝毒品,创造了一个没有黑社会、没有毒品犯罪、消灭剥削制度的奇迹。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厉打击犯罪的刑事政策,对黑恶势力采取绝对不容忍不宽容的方针,黑恶势力根本无法生根。1983年全国开展严打斗争,延续了我党扫黑除恶的一贯政策,狠狠地打击各种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继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是顺应社会治安形势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这符合我党一贯的社会政策,其正义性和合法性不容置疑。
其次,扫黑除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善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扫黑除恶,顺民心,合民意,解民忧,还民愿,体现执为民的人本理念。不扫黑除恶,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无法满足人们群众对平安的渴望和需求。黑恶势力横行,人民不得安生,经济就难于健康发展,这就将损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而搞好扫黑除恶,将社会治理搞好,其结果必将惠及全家万户,泽被四方。
再次,扫黑除恶是医治社会疾病的良方。黑恶势力的产生、发展和蔓延是社会疾病的外在表征。扫黑除恶,就是使用激烈的外科手术式的办法先行清除这种社会疾病的病灶,然后再辅以社会综合治理的疗法来消除社会病根和病源,意在为彻底治愈这种恶性的社会疾病奠定基础。
此外,扫黑除恶也是国际治理的惯例。在西方国家,许多新上台的执政者,经常把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扫除黑帮作为树立政府权威,为民众办事的手段。比如进入21世纪以来,几任美国纽约市长上台之后,都高调宣布打击街头犯罪、有组织犯罪,并把治理纽约社会治安作为新政府的抓手,强力推行,迅速获取纽约市民的拥护和支持。意大利政府历来对意大利黑手党的活动非常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严厉打击黑手党的犯罪活动,预防和控制黑手党扰乱意大利社会治安秩序,有力地维护意大利的社会公共安全。在苏联时期,斯大林以雷霆万钧之势消灭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彻底铲除了黑恶势力的社会基础,黑社会在苏联根本无法立足。但是,苏联解体后,黑恶势力就象莫斯科森林里的蘑菇一样四处冒出来,左右了俄罗斯政坛和社会生活。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府重拳打击黑帮的犯罪活动,才使得俄罗斯黑帮逐渐收敛。可见,扫黑除恶乃是国际治理的基本手法。我国借鉴外国打击黑社会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扫黑除恶的斗争,实际上是顺应世界各国反黑潮流的重要举措,必能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在我国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犯罪高发的社会治安背景下,开展扫黑除恶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通过扫黑除恶,铲除黑社会性质团伙、有组织犯罪团伙,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
第二,通过扫黑除恶,肃清社会不良分子,教育转化违法青少年,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社会基础。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少,模仿性强,辨别力弱,稍有不慎,极容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许多黑社会骨干往往以各种手段威胁利诱那些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拉入伙,使之误入迷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一方面揭露黑恶势力的罪行,将首恶分子绳之以法,还社会以公正;另一方面,惩恶扬善,有效地震慑潜在的不良青少年,使其悬崖勒马,改邪归正,教育挽救绝大多数。
第三,通过扫黑除恶,打击有组织犯罪团伙欺行霸市,非法市场垄断行为,有利于为建立公平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保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黑恶势力乔装打扮,极力掩盖其真实面目,红黑白道样样精通,利用雄厚资本,拉拢党政干部做后台,干着欺行霸市,损人利己的勾当,破坏市场经济公平交易规则,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不堪,投资经商的社会环境差,严重扰乱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对黑恶势力依法打击,可以将市场公平交易机制化,培育诚信文化,营造投资经商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四,通过扫黑除恶,打击黑恶势力的帮派活动,防止黑恶势力危害基层自治秩序,有利于为社会建设健康化提供法治保障。在一些地方,就发生过黑恶势力插手操纵村民委员会选举,介入土地纠纷,参与非法征地拆迁活动,收取市场保护费,对弱势群体肆意盘剥,成为基层自治的对立面的现象。严厉打击地方黑恶势力,对于防止党和政府对农村政权管理的失控,防止社会管理出现真空,从而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非常有利。
第五,通过扫黑除恶,强化司法机关治理社会的权威,有利于提高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地位。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历来是公安政法机关的主业,扫黑除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不扫黑除恶,造成社会治安混乱,就是失职、渎职。
在扫黑除恶过程中,不仅需要政治决断,更需要有胆识和毅力,要敢于排除各种阻力,借助党和政府的权威,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强力措施加于展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一是要坚持严打不动摇。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黑恶势力能够在一个地方生根发展,必有其长期经营的过程,若要除恶务尽,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打持久战,持之以恒,常抓不放。否则,一阵风吹过,匆匆走过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更加助长黑恶势力的威风,更加失去民心。
二是要坚持反黑与反腐并重。黑恶势力和贪污腐败结缘,是世界性的有组织犯罪活动规律。反黑与反腐并重同样是世界反黑斗争的规律。我国在开展反黑斗争中,应该遵循反黑与反腐并重的规律,把黑恶势力的幕后操纵者、教唆者、支持者连同黑恶势力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三是要坚持集中打击整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在反黑斗争中,在一段时期内集中优势警力,动员社会力量,打歼灭战,可以收到集中打击整治的显著效果。同时,还应该采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打击极少数,挽救教育绝大多数,减少社会对抗,消除社会冲突,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因素,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四是要坚持依法办事不跑偏。由于反黑斗争中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如何正确甄别首恶者、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胁从者、赞助者和同情者,需要坚持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依法收集证据,查清事实,认真甄别界定,依法审理案件,依法定罪量刑。为此,一要防止扩大化。反黑过程中不能用极左的眼光看待事物,怀疑一切,要以法治理念为指导,把握好政策界限,防止出现矫枉过正的偏差。二要防止雷声大雨点少。对反黑斗争的宣传工作搞得轰轰烈烈,但却不落实或落实不具体,就无法真正查清黑恶势力的犯罪事实,无法依法给予惩处;对黑恶势力的头面人物的处理,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否则,容易给社会公众留下不良的印象,影响反黑斗争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扫黑除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办案程序复杂,社会反响大,必须宽严有据,张弛有度,恩威并济,章厥有常,务求收到惩恶扬善,平安稳定,和谐共生之功效。
第四篇:关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发言稿
关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发言稿
以下文字摘自厦门大学法学院宋方青教授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法治中国”理念和“法治建设”的目标,同时还提出了良法和善治的概念,指出以良法促善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对于我国立法的质量问题,我国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但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从总体上说,对于我国立法体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并没有提供应有的智识贡献。《决定》直面中国立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社会关切,提出了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战略部署,并将完善立法体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作为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决定》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其中许多的新提法、新的制度设计需要学术界做出解读:如,(1)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2)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3)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4)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动立法精细化;(5)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6)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7)建立立法意见的反馈机制;(8)立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等。
以下文字摘自谢天武《以良法保善治,常怀赤子之心——评王利明教授新著《法治:良法与善治》
“法治即依法治理,是一种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或良好法律秩序,法治本身不是法条之治,而是良法之治。”
“良法不是道德层面的善良,而是价值、功能层面的优良。”在良法和善治之间,“良法不等于善治,仅有良法也无法实现善治。要达到善治,既需要良法的有效实施和运行,也需要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的综合运用。善治的依据是良法,而不是管理者的个人意志;良法不是目的,而是要促善治、保善治。”
良法和善治的有机结合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良法之治也是善治要追求的目标。法治所蕴含的良法价值追求与善治相得益彰。
“良法和善治有机结合的状态的具体体现就是政治清明、社会公正、国泰民安、长治久安。”
第五篇:两会和电影杨善洲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林凤萍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和在校大学生,我认真学习了两会热点,并且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深有体会,现向党组织汇报情况。
此次两会热点有:网络时代的参政议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成为严峻问题、2012—“限”字,该如何续写、让“雷锋精神”可持续发展等。
今年3月5日雷锋日,我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所以对“雷锋精神”有了深刻理解。其实,新一轮的“学雷锋”热潮不仅在大学生中兴起,更是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两会中,指出在不同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思索:如何将学雷锋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如何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如何建立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保障机制?代表委员们表示,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让雷锋精神常在常新,是我们的实践和追求,更是雷锋后来人的历史责任。而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学习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深深把雷锋精神记在心中,行动在生活中,让学习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雷锋虽逝,却精神永存。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活雷锋,而杨善洲,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不仅是个活雷锋,更是个大写的人。
他是原保山地委书记,一生鞠躬尽瘁、清廉俭朴,活到老做到老。一心为民、大爱无私的他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他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却“束手无策”了。对于二女儿的困难,其实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就算是现在的我,也愧疚不已。现在的我们,很多人在大学里,就养成了熟人好办事、向上结交的恶习,何况步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呢?
让“雷锋精神”可持续发展和电影《杨善洲》,让我反思:向杨善洲学习,不仅成为雷锋一样的人,更要成为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