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今年来,我县坚持以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实基础。
一、工作成效。
准确把握*阶段*要求,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精准施策,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制定《*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和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年我县*识别监测对象*户*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户*人,截至目前,我县有脱贫对象*户*人,监测对象*户*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发生致贫返贫。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社会兜底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增农村低保对象*户*人,取消低保对象*余人,*-*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特困供养金*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万元。投入*万余元,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投入*万元,为全县城乡户籍人口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落实好*名留守儿童照护责任。
二是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困难群众财政全额资助参合率达*%,家庭医生签约率达*%,慢性病规范管理及大病专项救治率达*%。继续实施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化结算,结算各项补偿资金*万元,县域内住院补偿*人,补偿金额*万元,县域内就诊率达*%。
三是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漏”。
为*名残障、精神疾病等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实现无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失学辍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万元。
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力。
突出搬迁后“稳得住”这条主线,对集中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人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搬迁群众技能培训*余人,开发就业帮扶特岗*个,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年度搬迁户自主创业*户*人,通过*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项目*个,搬迁户就业*人,年增收*万余元,依托合作社入股分红形式,达到产业帮扶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五是住房安全保障“应改尽改”。
组织人员对监测户住房状况进行全覆盖鉴定,经过筛选审核,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年全县危房改造共*户,其中监测户*户,已经全部完工。
六是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
投资*万元完成*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善农村*人供水问题,投入*万元用于“*·*”洪灾水毁饮水工程恢复建设。加强安饮工程管护,各乡镇、村均成立供水机构,明确专人管护及收缴水费等,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拓宽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年·人,增长到*年的*元/年·人,增幅为*%。一是产业帮扶促增收。*-*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万元,帮扶人口共*人,分红*万元。全年*增小额贷款*户*万元,实现应贷尽贷,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控制在*个百分点。二是农村电商促增收,今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造势,完成农产品上行交易额*亿元。三是就业帮扶促增收。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并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劳务协管员;落实“*”就业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人,同比增长*%。*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人、脱贫人口*人。开发就业岗位*个,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完成*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猪工程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疫情管控,现有年出栏*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家,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预计*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万头。千亿产业方面,强化政策落实,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家,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增长*%。
六大强农行动方面,刺葡萄是省“一县一特”农产品,*增云顶黄金贡柚等*个绿色食品;*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创办省级最佳家庭农场*家,*镇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完成上年度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争创培育省级示范园*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个;全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余人;建成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个,认证产品*个,面积*亩。
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万元,完成旅游路、资源产业路*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管养总里程*公里,今年投入*万元对*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管养,通过县级质检,我县优良路率达*%。二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落实工作,实施农民维权减负行动。加强乡镇、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县*个乡镇均按“六有”要求成立了“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个村(社区)按“三有”要求成立了“应急站”。全县*个村(社区)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法制审核备案,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创*推广“雪亮村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设,*村被认定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村已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全力提升文教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运行制度,经常性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每个乡镇配备*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名合格村医,*所建制镇卫生院均按照标准建设中医馆,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服务;有*个村(居)建立了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四是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个,其中县级文明村*个,市级文明村*个,省级文明村*个,全国文明村*个;有市级文明镇*个,县级以上文明镇*个。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全县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全县*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县*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万元,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切实强化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县*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方案》。整合涉农资金*万元,资金分配额度*%,实际支出进度*%;二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制定《*县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对*年以来所实施的扶贫项目分类建好资产台账,明确项目资产的权属,资产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单位及资产的收益分配等。经清查摸底,*至*年我县扶贫项目资产共计*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亿元,经营类资产*亿元,到户类资产*亿元,确权比例为*%,已经按要求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三是抓好项目库管理。制定*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入库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入库储备资金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年计划入库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储备资金量同*年比,增幅达*%。
深入开展“四美”共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制定《*县*-*年城乡人居环境“四美”共建实施方案》《*县农村人居环境“十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万元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治废、治水、治厕、治房、治路、治气、治土、治牌、治赌、治陋“十治”行动。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建立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行政村达*%,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村达*%。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建镇被列入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镇,*镇塔灯田村、*建镇黑禾田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镇大松坡村被列入省级特色精品创建村。
三、主要做法。
科学精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县*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子方案。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九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努力打好特色产业、农旅融合、“六美”乡村建设三张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一是政策衔接到位。制定了《*县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延续或调整脱贫攻坚期间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政策,*增了防贫保等政策。二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明确原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坚持*年过渡期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开展走访、帮扶和监测,对*纳入的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统筹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结对帮扶。稳定脱贫户,结对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三是驻村帮扶全覆盖,对有脱贫户的*个行政村(社区)和*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选派了县级以上工作队,并按照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村不少于*人,其他村不少于*人的标准选派。
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县乡村振兴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八个包干”全覆盖责任体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常态化全覆盖的督查巡查体系,以及赏罚分明的正向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同时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皆由分管的县委常委担任专班组长。
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制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监督清单》,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主要是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个业务主管部门对*年*月—*年*月“一卡通”资金发放中的疑似问题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正在全力追缴违规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一卡通”案件*件,查处*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组织处理*人,追缴资金*万元,退还群众资金*万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个,发现职能部门问题*个,处理*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推动整改问题*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个,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升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零软弱涣散村成果,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以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络)党组织—党员联系户”农村党组织体系,科学划分*个网格、*个微网格,推动*名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户。全面开展“五个到户”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张、民情日记*本,上门走访农户*余次,收集汇总困难问题*个,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场次,解决问题*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十项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带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四是深化“一门式”公共服务,推动全县*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对*项下放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创*推行“*”、“窗口坐班+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三项便民服务制度,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创建一个以刺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以油茶和金秋梨为两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即建设三万亩*优质稻制种基地,建设五万亩以*为主导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万亩以*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培育*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是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财政奖励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珍珠”刺葡萄品牌,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中味方好”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健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以上。
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业态,重点培育*葡萄小镇、*工业小镇、*户外运动小镇、*建森林康养小镇、*路河水上风情小镇、*梨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配合*创建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奋力打造*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关于2022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近年来,**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一体推进,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扛起来。
建立县委常委会优先议定机制,出台县领导包联制度,印发《关于从严从实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形成县委主体责任常态落实体系。每季度进行现场观摩、每月开会调度、每周进村入户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及时研究重大事项,破解瓶颈问题。县委组织部全员下沉一线,每季度对全县528个农村(社区)开展一次全覆盖走访调研。同时,制订《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压实乡镇党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乡村振兴职责,通过擂台比武、创星争先,促使乡村两级干部奋发作为、尽职尽责。全县680名驻村干部、1118名帮扶责任人、55名科技特派员和226名产业指导员向乡村振兴集聚。二、配强基层队伍,把乡村干部的干事劲头鼓起来。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扣乡村振兴需求选用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35岁以下干部47名,占比42%;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干部45名,占比40%,有乡村工作经历的成员90%以上。村“两委”换届后,全县所有村均实现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其中50岁以下达61%,大专以上学历达42.3%,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四类人员”达100%。按照“一线经历优先考虑、乡镇推荐优先使用”的原则,提拔重用18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班子,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三、强化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起来。
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行五级党建网格化管理,构_委领导、支部主导、党员群众多方参与的网格化党建体系。全县五级网格共融入网格员8916名,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着力打造了以贾寺院村、吕庄村为核心的两个市级党建示范带(片)和21个县级党建综合示范点。目前,仅贾寺院村就带动周边村发展设施蔬菜540余亩,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土地集中托管经营、“1+X+1”产业扶贫等措施,该县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516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达116个村。四、做强乡村产业,让乡村振兴的底气硬起来。
围绕“一主两辅”产业(一个蔬菜主导产业,红梨和肉羊两个辅助产业),引进现代鑫鼎农业院士工作站、河北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家农业科技机构,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余项;引进省级以上专家31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130余人。特别是借力中央党校高端资源,举办政治理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万余人次,培育打造了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采用“党支部+农户+合作社+产业项目+市场”模式,让更多农户聚在产业链上、富在产业链上。其中,糯玉米深加工项目,带动40多个村2000余户农民种植糯玉米2.2万亩,亩均增收1200元;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红梨生产基地1.2万亩,涉及50多个村,亩均产值超5万元;打造了贾寺院农耕小镇、古早清凉生态园、韩王思公民俗小镇等农旅品牌,取得农民增富、企业增效、集体增收三方共赢的效果。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创建“红动*”党建品牌为抓手,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为建设“五高五强”新*、打造*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队伍强基础,激发基层党建新动力。
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领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一是建强村干部队伍。以第*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特别是带头人队伍,严格按照“四个不再提名”“五个条件”“七个心中有数”“八个摸清”具体清单要求,全力以赴把好村(社区)“两委”任职入口关,圆满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目标。二是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实施村干部学历全员提升行动,*名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注册入学。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变+**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年以来,组织*批*人次参加市级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灵活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主题党课等方式,今年以来,对*名村干部开展全覆盖培训*次。三是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出台《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促进村干部“选育管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执行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背景联审制度,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完成新任村党组织书记档案建设工作。将村干部报酬纳入县级“一卡通”统发,严格落实村干部报酬“*”标准,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夯实农村留人、引人的物质基础。
(二)抓驻村强帮扶,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持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决策部署,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坚持“三个到位”抓好驻村帮扶责任落实。一是帮扶队伍选派到位。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有序开展驻村轮换工作,重点向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社区(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等*个“五类村”接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人,进一步夯实帮扶力量。二是从严管理到位。严格实行驻村管理“四个划转”和定点帮扶“四个捆绑”,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闭环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请销假、工作报告等制度,精准开展驻村考核评价,采取定期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常态化对乡村振兴一线干部重点工作推进、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三是激励保障到位。巩固深化基层一线干部“1+N”关怀激励机制,全面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教育培训、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健康体检、购买保险、生活补助、宣传表彰、提拔重用等激励保障措施,进一步激发帮扶动力。*年以来,提拔重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人,进一步树牢重基层、重实干、重实效、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鲜明导向。
(三)抓发展强集体,挖掘经济发展新潜力。
聚焦“一强二富三创”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能人带头、产业支撑”总体思路,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培育示范点。全面推广“六共”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研究制定《*县“村社合一”示范点培育工作方案》,建立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村社合一”试点村机制,纵深推进*个“村社合一”示范点建设。二是用力抓好扶持点。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编报并实施项目*个。建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后续跟踪台账,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扶持资金和项目取得实效。三是全力发展集体经济。研究制定《*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万元,*个行政村平均收入*万元。
(四)抓治理强服务,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县将治理要素的“圆心”下沉,将服务群众的“半径”延伸,有效破解乡村治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一是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多员合一、减轻压力、提高效率、激发动力”工作原则,全面推行“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健全村级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着力构建务实管用、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村级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二是规范村级活动阵地。采取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功能布局、统一管理标准“三统一”措施,大力整顿“牌子多、制度多、灰尘多”问题,有效遏制“牌子多”“挂牌热”等现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共清理机构标识牌、功能标识牌、规章制度牌等共计*余块。三是健全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坚持以规范村级管理、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科学设置村级准入事项和程序,梳理形成*条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条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作为首次准入的事务清单,不断推进全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
二、存在问题
(一)村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从整个换届过程来看,部分村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断层现象严重。少数村对后备干部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后备干部的管理仅限于建立台账,忽视实际培养锻炼。
(二)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不够。
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高,凝聚力不够。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明星”村集体。
除县城各村和集镇部分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个别乡镇抓村集体经济的工作力度不够、办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村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
每利用县乡党校阵地,每年至少集中举办*次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机制,开展“学业务、练本领,促发展”主题活动,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务工作者全员轮训。试行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拓宽村干部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年安排*个名额。
(二)推进“村社合一”整体规划。
深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纵深推进*个“村社合一”示范点建设,力争*年全县*%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以上。*年政扶持的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在年内完工,明年产生收益。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乡、*镇等县级村集体经济示范片区,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三)强化“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保障。
对*个村级活动场所的党建文化和服务功能进行提升,对*个屯级党支部、党小组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支部活动场所进行达标建设,使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工作质量更加过硬。续深化“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年争取*%的自然村推行试点创建,并落实村民小组长补贴、屯党支部书记补贴,提高党员村民小组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