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将今年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上海“北大门”“门柱子”的目标定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年”活动,奋力拼抢、倾力服务、全力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呈现量质并举的良好局面。
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保持了良好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项目推进速度比较快。年初就围绕3个省级重大项目、24个南通市级“双百工程”项目和200个启东市级“双百工程”项目,逐个排出项目开工、竣工、达产的节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项目加快推进。截至8月底,3个省级重大项目均已实质性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24个南通市级“双百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9.5%;100个计划新开工市级“双百工程”项目已开工92个,100个计划新竣工市级“双百工程”项目已竣工67个。前三季度,根据南通市产业项目建设考核要求,我市累计申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8个;其中工业项目76个,完成投资65.7亿元,分别完成南通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72.7%、136.9%;服务业项目32个,完成投资62.8亿元,分别完成南通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45.5%、179.4%。二是项目质量比较好。市级“双百工程”项目中,100个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体投资8.3亿元,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23个;其中产业项目81个,计划总投资748.7亿元,年度投资110.8亿元;100个新竣工项目中,产业项目95个,计划总投资234.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前三季度,上报的76个新开工工业项目中,符合我市“三优三新”产业的项目39个,超项目总数的1/2;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达123.2亿元。三是项目投入比较实。与项目投入相关的指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体现出了较好的“匹配度”。1—8月份,全市增值税固定资产抵扣增长1.42亿元,增长67%,增量和增幅分列南通五县市第一和第三;工业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增长6.1%,增幅列南通五县市第二;中长期贷款余额473.6亿元,增长27.8%,增幅列南通五县市区第二。企业技改投入势头良好,累计实施超千万元工业技改投入项目254个,完成工业设备投入166.4亿元,实现工业技改投入154.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7.4%。四是项目产出效益比较高。1—8月份,全市“三优三新”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039.6亿元,增长1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3.7%,比年初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新医药、精密机械及电子产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181%、25.8%、17.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3亿元,增长1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4.8%,比年初提高6.2个百分点。全市50强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应税销售257.3亿元,实现正增长的企业为36家,增长面为72%;其中增量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德威涂料、华峰超纤、蓝岛海工应税销售增幅分别达669.4%、459.3%、120.2%。五是项目后劲比较足。截至目前,全市在手在谈亿元以上项目68个,其中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5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个;正式落户项目138个,其中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6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个。捷捷微电、诺斯安物联网通信、申龙房车、启微半导体设备、北欧E家实木家具等11个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有望年内正式开工;泰富重装、绿地复旦生命健康产业园、润恒物流、潮汕商会黄金珠宝加工等15个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有望年内正式落户。
二、主要工作举措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持续狠抓项目招引、推进、保障、考核四大关键环节,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质增效。
(一)突出“实”字,项目招引持续升温。
聚焦聚神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将上海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持续推进专题招商、资本招商、“互联网+招商”,招商引资工作热度不断提升。突出招大引强导向,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引进体量大、质地优、带动力强的重特大项目上,不断提高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项目投入中的比重。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双招双引”综合考评文件,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激励措施,“双招双引”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在手在谈亿元以上项目238个(内资项目190个、外资项目48个),其中来自上海的项目占比64%,累计引进上海产业协作项目资金266.5亿元。全市累计注册项目122个,其中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3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个;签约项目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个。(二)突出“快”字,项目推进全面提速。
注重机制引领,充分发挥市领导挂钩联系、“听看考”活动、重大项目定期会办、项目预审快速审批、督查推进、考核奖惩、容错免责等项目建设七大工作机制作用,做到“一个重特大项目,一个市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时间推进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初步形成了步步咬合、高效运转的项目推进格局。严格过程推进,细化项目过程控制与管理,做到一周一会办、一月一点评、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述;建立健全挂图作战机制,将土地证、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32个工作节点挂图上墙,项目推进持续提速。优化服务环境,从项目招引洽谈直至运行各环节全程介入,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不断压缩项目建设周期。(三)突出“优”字,项目保障不断升级。
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项目建设集聚,确保“要素跟着重大项目走”。土地供应方面,5月份,通过省国土资源厅交易平台,购买了1500亩增减挂钩指标,全力保障重特大项目用地需求。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了400亩未利用地指标,有力保障沿江项目用地需求。项目审批方面,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办理模式,在省“3550”目标基础上自我加压,制定实施“2440”工作方案,即实现企业2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4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4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切实解决项目审批时长问题。金融支持方面,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启东示范区建设,搭建“政企银”沟通对接平台,直接融资23.6亿元,促进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人才招引方面,出台《关于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全力招引各类人才。(四)突出“严”字,项目考核有效传导。
严格的考核是推动项目建设的“法宝”。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先后制定实施《关于2017年度全市各镇、园区、街道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意见》《对接服务上海工作综合考评办法》《2017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办法》。建立“流动红旗制”,对季度考评排名竞赛小组前三名的单位授予流动红旗,对排名竞赛小组最后一名的单位,由主要负责人在全市大会上作表态发言,全面激发各地比学赶超、对标找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召开月度考核办法专题会,研究制定启东月度考核办法。完善督查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办公室督办室、市纪委效能办、重大项目办公室的督导作用,对全市重大项目的签约立项、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考核。实行“限时制”“销号式”管理,无论什么问题、哪个环节上的问题,只要涉及项目建设,都全程跟踪督查、一追到底,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三、主要存在问题
从上半年南通产业项目考核情况看,我市列第7位,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形势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大项目储备不够。在手在谈超10亿元内资项目和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仍不多,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进程还不快,项目开工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因此,迫切需要集中精力招引一批符合“三优三新”产业集群的重特大产业项目,来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提质扩量。二是企业投资热情不高。受市场需求总体不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存在观望等待心理,一些项目技改投入积极性有所减弱,已实施的技改投资大都局限于现有产品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力度不大。三是资源要素配置不足。土地刚性需求与供给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天成粮油、申龙客车、恒大童世界等重大项目尚未实现供地;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较为普遍,虽然目前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谋求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的企业还不多;项目审批有待突破,尤其是利用码头、岸线、口岸等涉水审批的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影响了部分项目按正常序时开工建设。同时,受外部政策调整导致项目推进较慢,如启隆镇对接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导致部分项目规划需作进一步调整完善。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更大力度抓项目,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在项目招引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引进体量大、质地优、带动力强的项目上,放在国际中高端产业和终端产品上,提高先进制造业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提高10亿元重大项目在项目投入中的比重,提高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实力民企投资项目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在项目推进上,围绕年初排定的重点工作,牢牢抓好3个省级、24个南通市级重大项目,强化过程控制、及时协调推进,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0只。围绕年初确定的市级“双百工程”项目,积极推进恒大童世界、天成粮油、至纯高纯工艺专业设备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尚华医药、姚记扑克产业园、东成电动工具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在项目储备上,我们将广泛收集、捕捉项目信息源,全面梳理、落实专人盯住意向项目,动足脑筋,加大力度,促使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努力形成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确保常年拥有重大项目不少于200个,其中重特大项目不少于20个。(三)更高水准建平台,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全力构建产业空间格局。我们将突出开发区“主力军”地位、区中园“新引擎”作用,推进功能载体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切实增强对全市发展的牵引力。围绕“一城三区”空间格局,突出沿江“腾笼换凤”和沿海“筑巢引凤”这一重点,坚持走高新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之路,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进一步增强园区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加快沪启合作园区建设。围绕打造融入上海“2468”升级版目标,加大江海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等沪启合作园区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项目示范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放大启东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海工船舶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启东)研究院等载体的“强磁场”作用。全力推进国动产业园、科创大楼、博士创业园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和众创空间建设。(三)更实举措强责任,优化保障服务机制。
强化合力推进。在全市上下积极营造聚精会神抓项目、持之以恒抓项目、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凝聚“千斤担子大家挑、人人身上有压力”的推进合力。深入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园区、推动项目建设工作制度,促进项目高效推进,着力提升项目建设合力。强化过程控制。不断健全挂图作战机制,围绕32个工作节点,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和集中会办会,及时协调重点环节难题,做到序时推进、过程优化、考核达标。进一步完善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全程一路绿灯。强化用地保障。加大对内挖潜力度,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占比平衡、工矿废弃地复垦,着力破解用地难题。研究制订农民弃宅进城(镇)政策,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进城(镇)集中居住,腾出更多建设用地空间,满足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执行“用地预审”制度,对用地预审项目从业态、投资强度、设备投入量、产出贡献等方面全面把握,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最优质的项目上。强化督查考核。根据《2017年启东市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工作合力。不断完善交办督办机制,对交办事项试行限时办结制,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结的进入督办程序,超过督办期的进入追责程序,督查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