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县(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汇报
提纲:
一、工作成效
(一)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二)灾害预警响应水平稳中求进。
(三)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四)应急宣传培训活动频繁活跃。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应急管理体系仍需完善
(二)基层基础保障相对薄弱。
(三)科技能力支撑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提升统筹协调能力。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三)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刻汲取郑州
“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点,持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高质量富美*县提供坚强保障。
一、工作成效
(一)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及时成立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指挥长和政委。下设防汛抗旱、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11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并逐步健全会商研判、应急指挥、救援协同等工作机制。以适应机构改革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为目标,全面推进县级“1+4”、镇(街道)级“1+6”、村(社区)级“1+2+3”应急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县11个镇(街道)均已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物资仓库和避难场所,并配备至少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478个行政村(社区)设有安全劝导站478个、安全劝导员3397人,灾害信息员、应急消防协调员478人。(二)灾害预警响应水平稳中求进。
以“一张图、一张网、一平台”为蓝图,高标准谋划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项目。整合水文监测、蓝天卫士、气象云图和应急指挥平台等系统,建成了信息化监测预警网络和应急指挥体系,打通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指挥体系。通过调度、微信、电视、广播、应急喇叭等多种平台,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信息,正确引导灾害舆情。共发布34期大风、道路结冰、寒潮、高温、强对流天气等天气预警提示。指导生产企业修编相关应急预案,并受理备案36家,督促指导县有关单位、各镇(街道)修编总体预案、专项应急预案60项,建成“1+15”防汛预案体系,对应急预案内容、应急响应程序进行再规范、再完善。(三)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整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市场监管局、公检法等部门应急力量建立应急救援大队,下辖26个中队共计1322人;镇(街道)抢险救援队伍11支587人;村(社区)抢险救援队伍478支12338人。积极推进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截至目前仓库有装备类163个品种、安置类66个品种,被服类57个品种,食品生活类79个品种。健全管理机制,制定《救灾物资管理制度》《救灾物资调拨调运程序》等制度明确专人保管,建立台账,做到物资有存放地点、有人管理、有人维护、有调运预案。(四)应急宣传培训活动频繁活跃。
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森林公园、方舱医院等4个避难场所已基本完善。先后组织防汛应急培训、自然灾害信息员培训、演练观摩等活动10余次。围绕“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节点,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洪涝、地震、火灾等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印制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应急自救手册。共展出展板450块,悬挂横幅800余条,发放应急自救手册、宣传彩页2万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4000余人次,全民应急素质明显提升。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应急管理体系仍需完善。
应急管理改革还处于深化过程中,“统与分”“防与救”的责任链条仍需进一步衔接,牵头抓总、部门配合、条块结合等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亟待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基层基础保障相对薄弱。
基层应急组织建设还不到位,关键基础设施承灾能力有待提升,应急救援专业能力不足,大型、特种救援装备配备有限,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科技支撑等保障还不完善,难以满足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任务需要。安全应急教育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总体薄弱,农村应急能力和水平尚待提升。(三)科技能力支撑有待提高。
灾情快速评估、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治理等能力建设滞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信息技术转化率不高,科技装备不足。监测预警技术亟待加强,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提升统筹协调能力。
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加强与消防、城管、武装、综治等单位沟通协作,完善统一指挥、部门配合、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协调有序的防灾减灾救灾运行机制,健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体制、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充分发掘专业化培训优势,依托市内培训机构、社会公益救援及省内外高校,通过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全县应急管理干部、抢险救援队伍、灾害信息员等,组织开展分批次、分类专题培训,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三)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通过窗口单位、医院、餐馆、小区等显示屏和广播电台、自媒体平台、电视防灾减灾宣传专栏以及“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大型广场专题宣传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同时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人身保险、装备保障、业务培训、购买服务等支持措施,发展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支持引导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