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

2022-03-07 12: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XX县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

XX县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

为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XX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工作总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全县建成10个以上“乡村文化合作社”和6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一批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特点的文化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一批懂文化、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到2025年,力争全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都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建成16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更加深入人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有成效,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更加巩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保护传承,“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主体,乡村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乡村文化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创造条件鼓励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事务,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前瞻30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频共振,既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注重与河南“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和市“十四五”规划、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相衔接,明确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3.坚持统筹协调、融合推进。统筹文化振兴与其他振兴、文明风尚养成与文明村镇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与文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守正创新等各方面关系,增强乡村文化振兴与其他工作的协同性、系统性。

4.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科学把握村庄变迁的发展趋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既注重地域特色又尊重文化差异,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讲好百年大党奋斗、奋进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圆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三农”的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战带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的故事,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生动实践的故事,讲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故事,讲好XX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的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1.持续开展“共产党好”宣传教育。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我们不会忘记”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深入领会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深入领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诚情怀。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宣传伟大抗疫精神,让广大群众明白,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无愧为中国人民的领航掌舵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大力宣传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让广大群众明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力宣传党中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广大群众明白,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道路自信和发展信心,增强紧跟共产党、奋进新时代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融媒体中心、县文联、县乡村振兴局)

2.深入实施理论政策乡村行。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组建乡村文化振兴百姓宣讲团开展示范宣讲,加强基层群众教育引导。挑选政治立场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群众感情深厚、宣讲接地气的宣讲骨干,成立县委百姓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创新宣讲方式形式,制作理论微视频、专题片、广播电视节目,利用“学习强国”河南平台、“云上XX”、融媒体中心和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择优推送,让理论传播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不断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团县委、县妇联、县文联、县委党校、县融媒体中心)

3.加强农村青少年、农村妇女等特定群体理论宣传教育。实施“青蔓乡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行动。每年组建不少于15支“理论宣讲青年志愿小分队”和“文化服务青年志愿小分队”,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文艺美育等主题,深入农村开展不少于200次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引导乡村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定文化自信。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关爱帮扶,关注其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情况。充分利用中原女性大讲堂·XX讲堂、大别山女儿大讲堂、基层巾帼宣传队等载体,依托“妇女之家”“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等场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理论宣传宣讲,团结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发挥好广大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责任单位:团县委、县妇联、县民政局、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

(二)实施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行动。

立足XX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文旅文创战略建设为契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乡土文化相适应、与乡村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衔接。

1.传承弘扬豫南农耕文化。加强政策指导,制定出台《XX县重要农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指导意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调查,做好我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推介、展示和交流工作。深入开展农耕文化社会宣传教育,丰富农耕文化传承发展载体。谋划建设农耕主题博物馆、农耕文化产业园等反映村庄与田园风貌并且记录乡村变迁和文化传承的纪念设施,出版民间文学、民间习俗作品,为豫南农耕文化留下鲜活记忆。2022年,建立2-3个村史馆示范点,省级以上文明村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全部建设村史馆;县级以上文明村镇、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要建立村史文化墙,到2025年,村史文化墙达到全覆盖,全面展示乡村发展的历史文脉,传承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农民群众留住乡愁记忆。推动历史、民俗文化与淮河文化融合,有序振兴民间传统工艺,加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鼓励开展传统工艺理论研究,支持泥叫吹、船家女红、船模技艺等改进工艺、完善功能、拓展用途、提高品质,力争到2025年培育发展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振兴中国传统节日。依托重要传统节目、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县主要新闻媒体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制作推出系列特别节目、报道,注重家国情怀和时代表达,持续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开展“一地一品、一节一魂”创建,打造一批传统节日示范区、品牌民俗活动示范点和基层活动示范点。以农村青少年为重点群体,组织开展相关传统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节日习俗、热爱中华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立非遗展示馆、传习所,鼓励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项目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开展活动,到2025年全县建成5个非遗传习馆。传承弘扬好地方优秀民俗文化,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活动。开展广场舞、舞狮舞龙、划旱船、篮球、乒乓球等豫南乡村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培育人才传承豫南体育特色项目,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责任单位:县文联、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教育体育局)

3.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立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机制。完善传统村落名录,持续推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普查推荐工作,将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村落、乡镇列入保护名录。推动完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建设,提升环境品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情况动态监测,采集传统村落数字化信息,加快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坚持示范引领,开展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示范村落、示范乡镇、示范县创建,到2025年全县建成2个示范村落和示范乡镇。(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财政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实施农村文明风尚提升行动。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聚焦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和陈规陋习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为民惠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实施典型选树拓展行动,开展“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坚持逐级评选的原则,扩大选树对象和范围,健全县、乡、村三级选树机制,加强典型事迹宣传和展示。完善乡村社会自律规范,指导村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突出XX地域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规范、诚信建设、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每年在全县范围内选取推广一批优秀的村规民约。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健全乡村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引导规范,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加强农村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完善农村“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农村行业领域诚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统战部、县融媒体中心、县妇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司法局)

2.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农村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专项整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树立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建立完善“五会”组织,2022年培育3个“一约五会”示范村,2025年实现行政村“一约五会”全覆盖并有效发挥作用。继续推广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孝善基金、爱心超市等经验做法,支持在农村中心社区或较大的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面推动农村殡葬改革,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和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乡村振兴局、县司法局)

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指导村镇科学制定星级标准,引导农户积极争创“星级文明户”,探索实施干净整洁星、孝老友善星、勤劳致富星“三星级文明户”制度,实现农户认领率达到100%。实施文明村镇创建提质扩面行动,一体推进乡村振兴与文明村镇创建,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按照村级带头人有没有思路干劲、产业基础扎不扎实、资源禀赋好不好等三项标准,逐级建立文明村镇后备库,跟踪做好培养工作,推动乡镇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实现全覆盖,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底文明村镇占比达到70%以上。持续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推动人才、资金、服务等资源下沉。深化文明家庭创建,组织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挖掘整理一批古家谱、古家规家训。

开展村史村志编撰行动,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乡爱家热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提升五年行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推动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2022年底前组织制定环境卫生知识指导性标准、规范性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加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培养农民群众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卫健委、县妇联、县乡村振兴局)

4.实施志愿服务普及行动。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建设,做好各类资源的下沉、整合,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乡村行”。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联动配合、信息共享、培训演练等工作机制,培育医疗、救援、科技、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思想引领,精准策划一批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大病家庭、特困群众等群体,设计专门配送的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建立15个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联席会议、挂点联系机制,健全结对共建、培训交流、成果展示等机制,建立完善“项目成立、志愿者招募、项目实施、效果评估、优化改进”全流程管理的志愿服务评估机制,提升志愿服务效果。在各村民组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立“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推行“网格文明实践+”工作模式,逐步设立村镇文明实践基金。(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文联、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

(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农行动。

全面实施《XX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扩大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参与度,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积极培育“乡村文化合作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1.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完成我县第二批省级试点建设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文化服务”,到2025年前完成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县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将我县广播电视节目加入IPTV直播频道。建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推进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数字文化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乡村旅游网上展馆、数字课堂融媒教育云建设,及时发布电子书籍、艺术鉴赏、讲座慕课等数字资源,策划开展戏曲、广场舞、大合唱、民间民俗艺术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展演及选秀活动,打造简便易用、高效便捷、资源充足、服务规范的乡村网络文化服务载体集群。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2025年完成271个农家书屋的数字图书资源配置更新,推动全县数字农家书屋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

2.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鼓励社会机构、民间艺术团体、农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依托农村业余文艺队伍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把有共同文艺爱好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常态化开展活动。完善“乡村文化合作社”机制建设,通过加强工作指导、提供必要支持、组织协调展演、开展评比交流、组织赛事活动等方式,挖掘培育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让群众在自娱自乐中提升文化素养。全面推广省级试点新县文化合作社建设经验做法,2022年全县完成10个“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任务,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文联、团县委、县妇联)

3.加强农村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立足乡土文化,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引导本土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紧扣红色文化、淮河文化、茶文化、根亲文化、楚文化等主题内容,结合豫南民歌民舞、地方小戏、非遗剧种等艺术形式,创作推出更多反映XX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的文艺精品。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网上网下结合,依托“文化豫约”“百姓文化云”等公共平台实施交互传播,推动更多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整合优质资源与力量,持续开展“千戏送千村”“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常态化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春晚、“寻找村宝”等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文联)

(五)实施乡村文化产业富农行动。

坚持多方面联动、多领域融合,建立县、乡、村三级文化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用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文化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加强规划引导和典型示范,以绿色崛起为牵引,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好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美好生活看XX”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实现文化发展、农民增收。

1.积极有序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和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做大做强乡村旅居、乡村民宿、乡村美食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近郊游、生态游、民俗游、红色研学游等旅游品牌,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观光区、乡村旅游创客基地。2025年前在全县打造2个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6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以淮河文化园区建设为统领,以“吃XX菜、喝乌龙酒、赏淮河水、住乌龙集”为抓手,实施好旅游民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3个特色旅游民宿示范村,打造3条主题旅游民宿线路,至2023年底,全县旅游民宿超过20家,接待床位超过150张,形成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地方知名的旅游民宿发展格局。加快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建设中共豫东南地委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丰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内涵,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乡村振兴局)

2.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村作为评选文明村镇的一项考核指标纳入文明村镇测评体系。结合XX自然资源特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绿色餐饮、康养、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2025年底,建设出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发出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知名品牌手工艺品。充分利用电商等手段,鼓励其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上规模发展。加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网红、文化名人参与直播带货、代言传播,帮助更多的农产品、乡村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实现经济价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3.发展乡村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与工业、商贸、教育、体育、康养、科技等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务,探索“乡村民俗+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小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模式,利用各类乡村公共空间开展阅读推广、技能培训、展览展示等特色文化服务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夜读、夜游、夜娱、夜秀、夜市、夜行等业态,发展乡村夜间经济。鼓励特色乡村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体验型主题街区等多种业态的文旅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乡村振兴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县委统一领导、县政府负责、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三级书记抓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格局。完善全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机制,抓好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地要健全相应工作机制,负责统筹推进本地乡村文化振兴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责任单位:县乡村文化振兴专班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政策保障。

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统筹安排乡村文化振兴用地需求,支持乡村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预留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指标。拓宽用地保障渠道,年度用地计划向乡村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倾斜,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用地报批。在符合村庄规划的前提下,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采取自营、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文化设施。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兼顾古村落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三)做好资金保障。

加大乡村文化资金保障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免费开放资金保障有关规定,乡镇文化站每年5万元免费开放专项资金要按时足额到位。根据《河南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豫政办〔2016〕113号)有关规定,严格落实乡、村文化业务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和0.3万元的规定要求。根据工作需要,加大乡村文化振兴经费投入,对行政村文化管理员发放专项补贴,并逐年提升基层文化工作经费标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新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推广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融资、收益权质押等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支持有资质的投融资主体发行乡村振兴债券。适时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文化事业。(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农村文化管理和专业人才配备,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编制,至少保证有1-2名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规模较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名编制,各行政村至少配置1名文化管理员。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人才引进交流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支持高校、文化研究机构加强传统戏剧、曲艺、手工技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置与乡村文化相关的专业(或方向)。制定全县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大乡村文化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资助扶持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提升乡村文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和使用优秀文艺工作者、乡土文化人才,鼓励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广泛带徒授业,带动特色文化村镇发展。(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文联、县教育体育局)

(五)探索建立宣传文化人才服务县级“三中心”等宣传文化基地工作机制。

制定实施《中共XX县委宣传部关于推动宣传文化人才服务县级“三中心”等宣传文化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通过建立联系点、开展志愿服务、开展业务合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组织学习培训等方式,推动宣传文化人才服务县级“三中心”等宣传文化基地建设,创新宣传文化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人才智力资源与基层需求的有效对接,破解一批制约乡村文化基地发展的难题,转化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宣传思想文化最新成果,培育一批人才服务示范点,培养一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文联、县社科联、县融媒体中心、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委党校)

(六)加强督促考核。

把乡村文化振兴的实际成效纳入乡村振兴督查考评、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督察,作为干部任用和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压实相关责任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督导,对重要布局规划、重点工作任务、重要设施建设实行台账管理,每季度梳理掌握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调度,每年开展一次专题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责任单位:县乡村文化振兴专班各成员单位)

下载XX县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局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大全]

    教育局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 (基教科) 二、均衡化发展。 (一)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为“推进高均衡发展,打造高品......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1 同志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五年行动计划

    育英实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年行动计划 为认真落实《禹州市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五年行动计划》精神,继续巩固教育成果,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教......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今天,我们倡导着发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我们生活在一个活跃、丰富文化的时代。然而,在走向和谐文化的道路中,我们是......

    法治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

    法治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村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县委《关于成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的通知》x......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

    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国的乡村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

    乡村到底该如何振兴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