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总结十四五2021年工作计划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实际建成安置点X个,建成住房X套X.X万平方米,完成搬迁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超额完成搬迁任务。其中:X年建设安置点X个,搬迁安置X人,建成住房X套X.X万平方米;X年建设安置点X个,搬迁安置X人,建成住房X套X.X万平方米。
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X.X万元,省级统筹项目资金X.X万元,群众自筹资金X.X万元,县级自筹资金X.X万元。在使用上,实行专帐专户,严格收支两条线运行,全县无一例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的违法违纪案例发生。搬迁群众入住以来,通过政策帮扶、干部帮扶等措施,已实现了X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二、采取主要做法。
(一)确保搬迁劳动充分就业。把保障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作放在首位,确保“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一是抓好搬迁劳动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创建公共就业服务岗位、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全县搬迁贫困劳动力X户X人中,已实现就业X户X人,劳动力就业率达X.X%,户均实现近X人就业。二是抓安置点产业发展。组建季节采茶队、家政服务、保洁、物业管理公司,引进唯艺服装厂、青松服饰等加工企业,充分发挥X家就业扶贫车间优势,吸纳易地扶贫搬迁人员X人,新增挂牌X家就业扶贫车间、X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X人就业。三是抓政策落实。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场地租用补贴、稳定就业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要求,对政策范围内企业社会保险单位自缴费部分予以减免。(二)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安置点教育事业发展。成立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工作领导小组,保障搬迁户子女人人享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新建城关一小,改扩建花山幼儿园,实现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搬迁户子女“来一个、接收一个、安排一个”。目前,义务教育阶段X名搬迁户子女已全部实现入学。二是推进社区党的建设。
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党工委X个,组建党支部X个,各安置点乡镇建有服务中心X个。三促进安置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各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中心建设覆盖率达X%,配备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组建群众性文化队伍,配备文化工作人员,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确保了安置点活动有场地,建设有队伍,引导有载体。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综合治理体系。
成立社区居委会X个,安排专职社区管理干部,推选楼长,精细“社区-安置点-楼栋长-搬迁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安置点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警务室、警务点,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落户安置地,推进安置点“天网工程”建设,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采取新建和就近覆盖的方式,设置X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乡村医生,负责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医疗卫生室(站)对所有安置点的全覆盖。六是深入推进后续发展措施。
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人口X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X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口X人,已办理城镇户籍X户。实现了安置区质量安全规范率达X%,基础设施配套率达X%、教育卫生服务率达X%、社区管理服务率达X%,产业培育率达X%,劳动力就业率达X.X%,基层党建覆盖率达X%。(三)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扫尾工作。
全面完成拆旧复垦工作,应实施拆旧复垦及兑现资金X户,已实施拆旧复垦及兑现资金X户,拆旧复垦及资金兑现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抓好督查巡视、大走访、大排查整改。开展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完善各类项目资料。规范档案管理,确保整治有序。完成大事记、国家“十三五”评估核查验收、十四五项目编制等工作。“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打算。一、总体思路: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
到X年底,全县X个乡镇和X个街道办事处共X个安置点实现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优质便利、群众就业持续稳定、精神文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秩序安定有序、群众自我管理显著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目标,把安置区建设成为和谐文明、包容团结、安定有序、共建共享的文明小区,全面提升X名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项目资金测算。
X年-X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帮扶项目X个,概算总投资X万元,其中补齐配套短板设施项目X万元,配套后续产业和就业项目X万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X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和政府专项资金、各级整合渠道资金及其他资金。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规划建设,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根据城镇一体化建设规划,完善各安置点学校、卫生室、智慧小区、文体活动场所配套基础设施的衔接,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安置区城镇融入,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二)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
利用安置点现有商业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就业培训中心、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扶贫车间企业稳定发展,实施灵活有效的工作时间,优先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充分调动县经开区、白泥产业园区和都市第三地生态园、乌杨田园企业积极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优先安置搬迁劳动力就业。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吸纳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三)制定安置区后续产业规划,建立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
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安置点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产业项目布局,规划实施一批食用菌、蔬菜种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配套产业项目,建立搬迁户稳固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以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有效防止搬迁群众返贫,巩固脱贫成效。(四)加强安置点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按照“五个体系”建设要求,逐步完善各安置点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优质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强化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升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感。强化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工作,着力发展扶贫产业和后续项目,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发展能力。X年工作打算。一是扎实开展质量安全排查。严格按照“不漏一栋、不漏一户”的要求,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质量安全排查,并建立整改台账和整改措施等。继续完善安置点项目建设手续,各安置点要从项目立项、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和手续和资料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查漏补缺。
二是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
千方百计盘活迁出地资源,全面兑现奖励资金,开展复垦土地确权颁证,保障移民权益:继续配强教育资源,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有学上。加强搬迁移民就业培训,加大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建设,创造公益性岗位,促进搬迁移民就业增收;继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村)居民自治机制,社区治安防控机制,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机制,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迁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