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教育科研处工作计划
XX-XX学年训练科研处工作方案
一、工作宗旨
为老师专业进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校特色建设服务。
二、工作理念
坚固树立训练科研是学校进展的“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坚决不移地走“科研提升质量、科研创建特色、科研打造品牌”之路。
以素养训练理论为基础,以基础训练的核心价值为导向,以“新训练”理念为主线,融合基础训练“三大流派”之精髓,贯彻落实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
训练科研必需指向育人目标的高度达成,指向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指向训练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指向学校特色建设。
用讨论的观点看待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讨论,在讨论中工作。
校本讨论是我校训练科研的基本特征。在讨论模式和讨论方法上,以行动讨论为主;在讨论领域上,以应用讨论为主;在讨论的范围上,以微观讨论为主。
训练科研既要根植于鲜活的训练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发觉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又要高于实践,有前瞻性和进展性。
用训练科研转变老师职业生涯的行走路径,走专业化进展之路,让老师拥有幸福完整的训练生活。
把握“优化心理环境、提升精神品质、激发自我潜能、塑造和谐人格、服务人生幸福”的心理健康训练宗旨,以班级心理课程为主线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训练体系。
三、主要工作目标
1.课题讨论与课程开发:逐步激活中青年骨干老师参加课题讨论和课程开发的乐观性,老师参加课题讨论的比例达到70%,校级课题立项不少于6项,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不少于3项。
2.心理健康训练
(1)连续完善体验式心理健康训练课程,修改、调整、补充课例,按学部分别构建体验式心理课程体系。
(2)连续开发并努力实践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整理课题讨论报告并向省教科所申请鉴定。
(3)连续严格落实心理课教学规范,加强心理课评价,学生对体验式心理课程的满足度在90%以上。
3.训练科研处建设:制订并落实《训练科研处员工评价方案》,以评价促进老师工作态度的改进和工作力量的提升,培育老师团结进取、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提高老师的基本素养,加快老师的专业成长。
4.通过实施训练科研处老师专业成长“十个一”工程,加快青年老师专业成长。
四、任务与措施
(一)本部门队伍建设
1.建设学习型组织,每周例会时间进行集体学习和沟通研讨,学习内容以训练科研和心理健康训练为主,可立足本职工作适当拓展延长。
2.开展读书沟通活动,每人精读专业书籍至少2本,开展2次沟通报告。
3.连续完善老师博客沟通平台制度,每人每周至少发表1篇训练随笔,促进训练反思和积累。
4.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深化理解“大气
诚信
合力
规章”四种文化,巩固“团结和谐、欢乐进取、追求卓越、健康进展”的部门文化和工作态度,培育“虚心、严谨、坚毅、投入”的科研精神,坚固树立“责任见证人品
业绩彰显力量
合作成就事业
进展收获尊严”的信念。
5.努力克服两位老师哺乳期对工作的影响,通过科学调剂,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课题管理
1.宣扬介绍《训练科研工作条例》、《课题讨论指南》等文件中的有关条款,做好课题申报的宣扬发动工作。
2.仔细做好校级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开题论证、过程督导、结题鉴定等工作,帮助课题组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对于校级以上课题,依据课题组的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做好协调、帮助、指导等服务工作。
4.加强课题档案管理,设立单独档案橱,专人负责,规范管理,保存、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5.依据《训练科研工作条例》落实课题成果嘉奖。
(三)课程开发
1.全校特色课程建设与开发。依据学校制定的《特色课程建设与开发实施方案》,督导各学部开发满意学生实际进展需要的各类课程,并申报校级课题,接受学校训练科研委员会的课题指导和管理。
2.在实践中连续开发并完善对教职工的大型体验式心理培训课程,能依据学校和学部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并对学校、高中、职教学生应用此培训理念进行尝试培训,开发以学校、高中、职教学生为对象的以缓解压力、感恩励志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心理培训课程。
3.连续研发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动制造机会多进行实践讨论,连续在实践中完善已开发辅导方案,依据学校实际需要连续讨论开发新的辅导方案,学习、体会并修订辅导课程开发与实践讨论中的相关理论学问与实践总结,根据省市统一的时间支配,向教科所上报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乐观参加上级科研部门举办的科研成果评比活动。
(四)心理健康训练
1.上好班级心理课程。进一步完善体验式班级心理健康训练活动课程,再研创8个新的活动课案,形成学校、高中、职教系列课程。严格落实心理课教学规范,加大备课投入,加强教学教研,每周开展听评课研讨1次。加强心理课与学部工作的协作度,提高心理课的开放度,努力提高学生和学部领导、班主任等对体验式心理课的满足度。每学期末参加学部组织的学生评教调查,考查各班学生对心理老师课堂教学的满足度,并结合其他心理课程内容加强对心理教学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心理健康训练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2.连续开展个别心理询问服务。除学生主动联系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询问、班主任等老师推举学生进行心理询问外,心理老师要依据学生在心理课堂和团体辅导中的表现,主动找部分学生进行谈心询问,另外依据需要对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开展个别心理询问服务,提倡据此开展个案或案例讨论。
3.丰富完善学校内外网络心理训练网页布局,不断丰富、更新内容。
4.连续办好《心桥》,每两周一期,以“精、新、实、益”为目标改进小报质量,依据时令连续推出新生版、老师版、家庭训练版、精神卫生版、5·25版、中高考版等专刊专版。
5.在第一、二学期分别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扬和5·25心理健康日宣扬活动。
6.帮助、指导各学部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等途径开展融合型心理健康训练工作。
7.加强我校心理健康训练特色的宣扬推广。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上级训练行政部门、各级心理讨论机构、相关团体组织的联系,利用各种机会宣扬展现我们的心理健康训练特色,争取承办一期高水平的全国心理健康训练会议。
(五)训练科研常规工作
1.有选择地参与各种训练科研工作会议,了解信息加强学习的同时,择机展现我校训练科研成果,宣扬我校良好形象。
2.于第二学期组织全校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做好评比活动的策划、发动、组织工作及优秀论文的嘉奖、宣扬、推介工作。
3.做好《跃华教科研》的组稿、编辑、编排、校对、发行工作。本学年发行两期《跃华教科研》,用于科研成果展现和校内外沟通。
4.每月编辑发行一期《教科研资讯》,通报各学部训练科研和各课题讨论状况,搭建顺畅沟通平台,营造深厚训练科研氛围。
5.丰富完善学校内外网络训练科研网页布局,不断丰富、更新内容。
(六)训练科研处老师专业成长“十个一”工程
1.每人每学期至少开发一个体验式心理健康训练课案,在实践后形成完善课案。
2.每人每学期上一次心理公开课,由部门组织相关领导、专家进行听评课指导。
3.每人每学期末参与一次心理课案展评活动,由部门统一组织。
4.每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象可以为学生、老师或家长,辅导时长不少于两课时。
5.每人每学期开展一项个人小课题讨论,内容可以是关于心理课教学或团体心理辅导的,也可以是其他个案或案例讨论等,期初确定选题并撰写讨论方案,期末提交讨论报告。
6.每人每学年参与一次全校训练科研论文评比,论文撰写要符合评比要求。
7.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与心理健康训练或训练科研工作有关的专业书。
8.每人每学期在部门内部做一次沟通报告,选题范围包括读书心得、工作阅历、学术报告等,时间不少于40分钟。
9.每人每周至少发表一篇与心理健康训练或训练科研工作有关的博客,每篇不少于600字,由专人负责检查通报。
10.每人每月撰写一篇宣扬部门工作的通讯类文章,发表在学校内网中,争取在《跃华通讯》《心桥》或《教科研资讯》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