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月12日语文(2)班第六组国培计划工作简报
国 培计划0 2020 全区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工作简报
“国培计划(20 20)” —— 初中语文 2 2 班
2021 第 6 期 主办: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1 年 1 月 12 日
隆冬时节国培热 初中语文教研忙--“国培计划(2020)”初中语文 1 1 月 月 2 12 日纪实
乌鲁木齐冬日,阳光灿烂。1 月 12 日“国培计划(2020)”全区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初中语文班新疆师范大学再掀热潮。
今日培训为学员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套餐”,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践”、“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溯源”为主要培训内容。指导教师和学员教师围绕国培主题一起探究研讨、分享交流。一次次思维碰撞、一场场思想交锋,变成一次赏心悦目的旅行。
上午的讲座是新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王吉平老师给我们授课,主要围绕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运用就是要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形成,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致力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已势在必行。为加强交流与分享,开拓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吸引着老师们认真学习下午的讲座是新师大胡肖锋老师给我们授课,主要围绕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溯源来授课的。讲座中,胡老师从文本阅读教学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教师们从多角度思考、多视觉切入,将文本阅读这一看起来还有些遥不可及的理念抽丝剥茧,变成一项具体可操作的语文实践。结合文学理论教学与初中语文经典篇目《孔乙己》为例详细分析了文学作品的层次理论、审美等方面。这次文本阅读教学培训讲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打开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天窗,促进了老师们的阅读教学认知,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文本阅读教学方面大胆尝试、探索创新,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让校园飘满书香。
王吉平老师授课
胡肖锋老师授课板书
胡肖锋老师授课
认真听课的学员
编辑:第六组
2021年1月12日
第二篇:国培语文班实习总结
时间似流水,转眼即逝。为期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实践接近了尾声,回想这一阶段的实习经历,可真是感慨万千,收获颇多,现将实习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响应号召,愉快的进校实习
清晨,我们一行12人相约一起去实习学校乌鲁木齐市三中,在三中我们将完成一个月的实习任务。
乌鲁木齐市三中占地面积不大,却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让我这个初来乍
到的人迅速融入其中。
二、虚心好问,吸取精华
初到市三中,对这边的教学模式以及学情都不是很了解,市三中的教务主任及时给我安排了听课,让我们尽快了解学情。听课时我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时对照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有疑惑的地方就主动与老师们交流,认真总结,吸取授课老师课堂上的亮点和精华。说真的,我很庆幸能遇到这么多校领导以及一线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我的大学指导老$2老师,市三中的指导老$2老师,她们对我在教学上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从内心十分感动,同时也十分感谢她们,钦佩他们。
三、融入团队,共同研修
实习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州,我能迅速融入到这个团队中,和大家一起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共同研讨课题。每天的朝夕相处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这个团队具有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四、学员实习,备受关注
在我们进校实习中,作为国培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新师大张院长亲临实习学校,亲切的询问我们实习的感想,还询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等等,末了还鼓励我们坚持把实习工作做的更扎实,学习实习学校老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张院长的到来使我们倍受鼓舞,领导的关怀让我们更坚信了实习的热情。
五、刻苦钻研,完成授课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我深知细读文本,研读文本,走进文本的重要性。在确定了公开课的课题后,我开始认真备课,备学生,钻研教材,虚心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力求上一堂让学生满意的公开课。这期间我还得到了大学指导老师和市三中的校指导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以及我们这一小组成员的共同研讨。身在异乡能得到这么多同行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从内心十分感激,为人师,我感到很幸福!
六、深刻反思,寻找差距
一堂公开课结束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自己与其他优秀老师之间的差距。我的心里很慌乱,我开始深刻的反思自己,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回想于漪老师当年探索语文教学“大门”在哪里时的艰难,我感悟了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落伍。我想,我要以于漪老师为榜样,抓紧时间,抓住机会,永不间断的刻苦学习,充满自信的学习和生活。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想一个多月的学校教育实践,对我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锻炼。国培给了我这样一次放飞梦想,展望未来的机会,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努力工作,将国培计划中的一些新理念带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尽我所能努力提高所在学校的教学成绩,绝不辜负校领导的苦心和国培计划的初衷。在此,祝愿“国培计划”工作越办越好!
第三篇:国培小学语文班学习心得
国培小学语文班学习心得
参加国培学习已两月有余,在这期间,我们有幸聆听了几十位一线语文教师及课改专家的精彩报告,感觉收获颇丰。这些老师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高瞻远瞩地对语文教学及教育理念进行了更深刻的解读,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10月29日,来自河南灵宝的李金霞老师讲的别样作文课。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简直是“老大难”,对于我们这些老师来说,教他们写作文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可李金霞老师却能将作文课上的精彩纷呈,充满情趣。她用自己的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作文不单单是让孩子会写作文,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最生动的作文教材不再书本上,也不在教室里,而是在孩子的学习中,生活中,玩耍中„„
李老师的报告让我看清了自己以前在作文教学中所走的弯路,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改进方向: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会逐步的学习和摸索,力求做到像李老师说的那样:让怕写作文的孩子爱上作文,让不会写作文的孩子会写作文,让会写作文的孩子写好作文„„
第四篇:国培小学语文班总结
小学语文国培个人总结
今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培班的学习,这期远程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视频讲座、文本、资源、作业、专题研讨、在线研讨等多种形式,多位教育专家生动、精辟、精彩的讲座,以及在专家指导下,引领我们说课、评课、小组讨论,让我从中学到了专业知识、管理方法。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我重视写观听笔记,总结所学所得,并把此次培训的知识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去,极大地提升了所任班级的教学水平,虽然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培训活动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一、反复播放视频讲座,从中受到启发
在播放专家们精彩的视频讲座中,每一次都能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给我带来了启迪和反思,从中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上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间和师生间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趣味性的语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二、积极参与学员交流讨论,达到共同提高
在培训中,我不仅完成规定的作业要求,还积极参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谈自己的体会,让我找到差距和不足,我发起的话题引起了热议,使我从中收获不少。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聆听感言,交
流自己的心得,让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每次的观摩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得到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不断总结培训经验,终身继续学习
这期国培虽然结束了,但是这种学习培训的模式我非常喜欢,不用出门,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向大师学到知识和方法,今后从教的路还很长,然而这种模式让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国培顺应时代要求,给我久旱的心田下了场及时雨。此次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知识、技能,也从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我将以此次培训作为我业务提高的新起点,终身继续学习,只有不断地为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头脑就会僵化,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因此我将利用网络视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兢兢业业的奉献,踏踏实实的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第五篇:国培计划工作简报
国培计划工作简报
2016第42期(总第568期)
主办:安徽师范大学 2016年8月19日
探寻德育自然规律中的人为之道
天气虽热,热不过学员求知之火。8月13日至15日班主任陶永华老师对国培(2015)思想品德置换项目第三阶段培训工作做出进一步优化设计并明确思路,围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进行研修学习活动的开展。几位老师从具体教学实际入手,“建阳春白雪之高瓴,循小桥流水之佳径”,为学员的一线教学展示了创新型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切实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1、德育之道在于顺乎自然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之道在于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尽力“呈现”而不是强制“灌输”,德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德育之道在于“顺乎自然”。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谋而合,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德育教学的开展,应该遵循杜威主张的“儿童中心论”,因为试图让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我们的教育中必须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
转动和组织起来。在德育课程中,与学生天性、成长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教育才是遵循自然规律并行之有效的教育。
2、自然之道必须人为参与
顺其不是自然,人为才是自然。这是我的人生感悟,也是在研修学习中强烈激荡的反思。芜湖市第一中学的鲁玉莲老师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命好题、写好文章”。芜湖县第一中学的王芹老师认为“家校协调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她认为有三个系统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培养:家庭系统、社会(学校)系统和同伴系统,深刻阐述了《家校协调,共创育人机制》这一主题。芜湖师范附小的王静老师则以《做阳光教师,建和谐集体》为题具体介绍了“中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阳光银行”的实施,“你是我的小苹果”之理念就像一缕缕阳光照亮学员的思路,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意境。而被誉为“阳光教授”、“爱情导师”的赵平教授则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阐述了“真理需要包装、德育需要艺术”的道理,阳春白雪,高屋建瓴,让人耳目一新,开怀之余回味悠长。几位老师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主导者在德育中的“人为”作用,更呈现了 “人为”艺术和方法的美轮美奂。
3、人为之道力循天人合一
“需求不足与需求外溢相互矛盾,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我们的德育课何尝不是如此?供给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和调整,而我们的德育课程也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德育活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落实德育措施与尊重学生发展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季羡林说:“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那么在德育课堂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和认为:“天人合一”就是指通过德育措施开展的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与学生天性、成长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要合一,二者和平共处,不讲征服与被征服。而实现“人为之道”则要求教师不断由知识境界向理论境界、艺术境界、人格境界迈进,以此塑造人、教育人、提升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新的德育价值观,努力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途径,不断改进、提升和完善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和完善育人体系,在反思现状中走向未来,追寻德育建设新境界。(国培置换脱产项目研修思品班:韩维民)
报 送:教育部项目办、省教育厅项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