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局十四五期间工作计划2021年
商务局十四五期间工作计划2021年
(一)招商工作目标
2021年,预计重点推进省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醚醚酮、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等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50项,签约落地市化工有限公司碳纤维专用油项目、市管业有限公司螺旋管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10项,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
(二)重点工作
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全区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化工、冶金、新材料、冰雪、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环保、文化旅游、服务业等10个重点产业,搭建招商引资活动平台,以专业化、精干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1.化工产业。随着吉化启动了新一轮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调整的契机,依托全区做强乙烯产品链、丙烯产品链和芳烃三大产品链,提高产品集中度的发展思路。全力引进精细类化工企业,形成区域性的精细化工企业纵向产业链条和企业发展集群;并以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为平台,谋划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塑料改性、塑料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包装项目,力争为打造国内一流的节约、绿色型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开展精准招商。
2.冶金产业。围绕建龙钢铁产品质量、产量、品类的全面提升,投资18亿元,在建龙北侧开发占地70万平方米的钢材深加工园,全力引进与钢铁密切相关的能源、材料、基建等产业项目,与建龙钢铁、炭素共同组成冶金工业核心区;围绕建龙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全力发展煤化工,投资30亿元,打造占地1.41平方公里的钢化融合产业园;全面总结小五金创业孵化园一期采取的政企联合招商经验,打造小五金创业孵化园,按照企业订单建设标准化厂房的发展模式,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促进生产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产融结合、工业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积极谋划小五金园二期(智能制造园)的建设,投资20亿元,占地19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小五金一、二期共占地25万平方米,形成规模化、连片式,互动发展模式,全面带动建龙下游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3.新材料产业。依托石化在碳纤维原材料研发方面的基础,面向国内外市场对包括碳纤维、芳纶、尼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特种纤维及制品装备的需求,形成科技领先、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引进具有园区特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项目,开展轻资产招商。目前,该产业园正在建设中,预计2020年底建设完毕。该产业园将成为园区“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4.冰雪产业。立足我区冰雪资源,围绕全区冰雪产业发展规划、雪场资源规划和雾凇岛冰雪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冰雪+”产业招商,重点依托冰雪旅游产业开展招商。
5.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我区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益海嘉里、普康有机、双瑞农业及乌拉特色产品(杂粮、小毛葱)等载体,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6.医药健康产业。重点以扩大原料药及中间体规模,引进生物制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为医药产业集聚奠定基础。
7.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对接产品研发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的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加大力度引进具有引领示范性的先进装备制造项目。
8.环保产业。依托市里正在推进的生态环保产业园,加大我区环保产业招商力度,努力构建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9.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我区“韩屯雾凇岛”、“乌拉古镇”、“金珠花海”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着力做好“中国满族雪乡韩屯村”投资运营的洽谈推进,力争引进一批质量好、规模大的文旅项目。
10.现代服务业。围绕我区现代服务业补短板的现实需求,重点引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精细化、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企业与农业、制造业协作联动,加快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篇:商务局“十四五”工作思路
商务局“十四五”工作思路模板范文
“十四五”期间,我局计划按照“xxxx”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xxxx”即在“十四五”期末,依托x个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区域性会展中心、区域性康养中心),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x亿元以上,商贸服务业实现xxx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实现x亿美元以上的目标,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商贸流通系统“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和发展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围绕“xxxx”开展各项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局计划按照“xxxx”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各 项工作。“xxxx”即在“十四五”期末,依托x个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区域性会展中心、区域性康养中心),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x亿元以上,商贸服务业实现xxx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实现x亿美元以上的目标,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公路运输以物流园区为载体,铁路运输以中企铁城铁路智慧物流园、中企云商等项目为依托,航空运输方面积极推进空港物流,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同时,高标准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把乌兰浩特打造成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助推全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兴白齐”xxx公里经济圈,按照构建“兴—白—齐”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依托上级部门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以乌兰浩特市为中心,辐射并带动xxx公里范围xx余个县市区xxx余万人口的消费经济圈已经完全可行。一是提档升级盟党政新区、城南区、河东区等核心商圈。多渠道培育消费热点,多层次释放消费潜力,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二是推动“兴—白—齐”互为市场。谋划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发挥各商业综合体的服务体量和范围,主动溶入大东北经济圈。三是知名品牌带动消费。通过对海底捞火锅、西贝莜面村、大润发超市、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商业品牌陆续入驻,进一步提高我市消费档次和水平,以知名品牌刺激消费潜力。
推动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指导x家政申报自治区标准化试点单位以及制定团体标准,随后制定自治区级家政行业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后,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并在x市召开品牌宣传推广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加盟签约仪式。同时,在适当时间,计划在x市举办x家政品牌宣传推广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推动x家政在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面做大做强。同时,谋划与高等院校和全国家政领军企业合作办学。健全家政人才培训体系,提高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重点着眼会展经济发展,针对我市目前没有会展中心,绿博会、车展等展洽活动均在体育馆以及露天公共场所等开展的实际,我市急需项目规模大、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完备的高标准会展项目。我市下一步将积极谋划引进会展中心项目,寻找承接会展中心的主体,积极发挥会展经济对餐饮、交通、住宿、购物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尽快填补我盟会展业发展的空白。
重新激发绒毛产业活力,一是结合绒毛产业现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对接原有客户群体,全力接续以往的经营业务,绒毛市场的快速恢复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拉动之前从事绒毛产业的经营户重新开展绒毛业务,带动养殖户放大养殖规模,我市绒毛产业将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发展绒毛深加工项目。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绒毛产业由绒毛原料交易向绒毛深加工方向转型发展。三是组织银企对接,化解企业资金难题。绒毛市场企业当前普遍资金短缺,没有资金开展大规模的交易运作。谋划开展银企对接,为绒毛市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便企业有效开展具体运营工作。
持续完善电商产业各项体系,进一步放大“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项目建设,在初级农产品直供直销、品牌网货研发销售、电商扶贫销售、电商直播产业等十大体系下功夫,探索依托电商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一是完善初级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络体系。对重点农村电商服务站、社区电商服务网点提档升级。按社区人口数量确定电商服务网点的数量和面积,进一步完善电商服务功能,推广农产品等商品流通标准化,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孵化体系。制定农村电商培训教程,定期开展电商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交流、流量扶持等多种方式,将农村致富带头人转化为本土网红,重点培育x—x个产业专业村转化为电商产业村。三是发展电商直播产业体系。引导专业电商直播机构进行运营,为销售企业与主播提供资源对接一站式平台。打造专业直播场地,定期邀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主播和本地培育孵化的网红主播宣传推介本市电商产品。
第三篇:商务局工作计划
商务局工作计划
今年全市商务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统一部署要求,突出以世界眼光谋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以国际标准提升打造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以本土优势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坚持“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行政服务“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把全面提高商务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任务,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到账外资增长10%,进出口增长8%。重点实施“走出去”引领战略和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两项工作”,深化商务发展“三大行动计划”,推进实施“四个创新”。
一、实施“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创新,创建国际贸易中心试点城市
(一)提升发展国际货物贸易。对标纽约、东京、迪拜、汉堡等国际知名湾区城市,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关贸、检贸、税贸、银贸、险贸合作机制,推进“大通关”工程。新建30个外贸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建立营销渠道,提高出口基地建设水平。组织参加80个境内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消费品进口,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商务运作机制建设。全年力争国际货物贸易增长8%左右。
(二)突破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打造航运中心,提高青岛口岸国际中转箱量,积极开展出口集拼、进口分拆、集拼中转等高附加值的国际物流业务,吸引跨国企业设立商品的跨国采购中心、出口集运中心、进口分拨中心、转运配送中心,发展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加快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全年力争国际转口贸易增长10%左右。
(三)跨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开展“服务贸易提升年”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实施国际服务外包“双十计划”和“两大工程”,重点培育和扶持十大重点运营企业和十大重点在建项目,加快人才培育和园区建设工程。推进海尔崂山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为青岛电子商务港,规划建设橡胶、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国家级口岸交易平台。全年力争国际服务贸易增长15%左右,服务外包增长30%左右。
(四)培育发展国际投资贸易。引导支持企业加快制定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经营战略计划,建立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科技研发等“四大基地”,并购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品牌、营销网络,承揽电力、石化、海洋工程等高附加值项目和国家援外成套项目。全年力争境外投资增长15%左右,对外承包工程增长10%左右。
二、实施“现代招商投资促进机制优化提升”创新,建立双向投资贸易合作新的机制模式
(一)创新招商方式。在德、韩、日、美、俄、港、台、新加坡等设立**工商中心,建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投资贸易合作”促进模式。引进银行客户服务体系模式,探索设立现代产业招商股权投资基金,建立高端产业定向招商工作机制。抓好外资并购,积极引进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利润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二)推进专业化招商。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市招商层面引进国际投资咨询顾问服务机制,建立产业龙头项目引进责任分工机制,以蓝色、高端和新兴为导向,研究建立吸引外资推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和十个“千万平”高端服务业工程建设的定向招商平台,推动市政公用、城建规划、交通、民政、文教卫生等行业扩大开放。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加强CEpA示范城市建设,争取商务部批准设立港澳CEpA促进中心和海贸会两岸海洋经贸专业委员会,办好中德生态园推进与欧美合作突破。围绕高层出访和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境外经贸推介活动。
(三)推进园区化发展。结合全市重点经济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布局,吸引外资项目向经济园区集聚发展,培育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主导产业集聚园区。省级开发区推进科技孵化器、专业园一体化建设,设立日韩工业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省级开发区全面实现工业项目落地审批“零收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推进职能化服务。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职能部门责任分工,下放审批权限,畅通大项目绿色通道,强化公共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及时落地,打造以规则为基础的投资环境,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三、实施“以外贸标准办内贸”创新,推进宜居幸福城市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一)实施流通网络体系国际标准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千万平”商务区建设和招商,以香港中路和山东路为核心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央商务区,推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浮山后、西海岸、新客站、团岛等商业设施配套布局问题加快完善。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开展“农贸市场整治年”活动加快整改。出台《农贸市场公建配套实施办法》,扩大公益性市场试点范围,规划1处市区现代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1处县域产销一体化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8分钟居民消费圈”建设,争创国家示范社区商业。
(二)实施消费服务体系国际标准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大力发展品牌消费,扩大大众消费。继续“以节兴市”,对标香港购物节办好**城市购物节,举办香港时尚购物周、进口商品展等活动。支持“互联网+物联网”新型流通业态,完善电子信用和支付系统,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的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和企业,支持连锁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实施12312举报投诉与酒类流通、生猪屠宰执法联动,开展商务信用建设。
(三)实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国际标准提升计划。把市民天天能吃上“放心肉菜”作为建设宜居幸福城市的重要标准,借鉴内地输港农产品和出口欧盟水产品、日本肉鸡等质量标准、供应模式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城市“菜篮子”产销现代化、质量标准化和监管数字化水平。完善“菜篮子”三级检测网络,健全“农超对接”长效机制,推动车载蔬菜市场建设常态化,全年对接直供规模增长10%。深化“内增外调”货源保障措施,发展订单生产,落实2.25万吨“菜篮子”储备制度。扩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范围,健全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探索牛羊肉入市备案登记管理办法。
四、实施“经济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挥园区开放先导作用
(一)推动重点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创新发展。西海岸经济新区重点推动中德生态园打造世界高端生态企业国际聚集区、技术研发区和宜居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日韩创新产业园承接日韩高端产业;筹建中美、中澳、中俄、中新等合作产业园。红岛经济区引进外资加快软件科技城、胶州湾北岸新区总部商务区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推进滨海旅游带、研发创新科技谷、CBD中心谷、休闲度假谷、科技旅游谷和海洋产业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二)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县域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探索科学设计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区的体制机制模式,试行“两延伸、两剥离、两互动”管理机制,实现省级开发区带动行政区发展、行政区服务省级开发区发展。落实《关于打造国家级园区平台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的意见》,推动省级开发区进位、转型、升级、创新。
(三)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多区港联动”整合发展。加快推动前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争取试办面向日韩的“进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加快形成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学习创新型、服务效能型”机关建设,强化“惠民安商”的服务理念,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打造“商务先锋”党建品牌,加强商务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三民”活动和“网络在线问政”等形式密切与企民沟通联系互动,始终关注群众和企业最希望办好的事情,努力提升企民对商务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商务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给市民带来的城市幸福感,使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更多为民造福谋利。
第四篇:商务局招商引资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着力构建招商引资组织领导体制
牢树“大开放才能大招商、大招商才能大发展”的意识,创新完善招商引资体制,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体系。一是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办公制度,定期召开联席办公会,安排部署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县政府明确一名副县长把主要精力用于抓招商引资工作。三是组建县政府大项目办公室、招商局,核定职能、职责,对招商引资工作全程负责和服务。四是县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新思路,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有招商任务的单位,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落实“专人、专车、专经费”的“三专”措施,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结合深化“双百工程”,细化考核办法,明确奖惩措施,推动全民招商氛围的形成。
二是建立严历的督查机制。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和县纪委效能监察室,把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作为全年督查工作的重点,采取重点督办、分段督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严督实查,跟踪问效。
三是建立严明的奖惩机制。严格按照“双百工程”奖惩规定,对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惩戒。
四是建立高效的项目建设机制。继续推行县处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明确牵头领导,成立一套班子,指定责任部门,确定业主单位,把任务捆绑在一起,把责任捆绑在一起,实行同奖同罚。
三、激发潜能,大力开展多渠道招商引资方式
一是实行商会招商。选派干部进驻*、*等商会,参与商会工作、完善运行体系,加强对外联络、提高运行效率,把商会打造成为宣传潢川、联系潢川、招商引资的平台。
二是实行小分队招商。围绕首批服装、纺织等9个招商项目,由县处级领导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3-5的人招商小分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招商。
三是实行以商招商。鼓励企业积极与外界企业、财团搞好嫁接,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以存量换增量,在招商引资中膨胀发展。
四是实行挂职招商。以潢川籍在外成功人士所办企业为依托,选派优秀干部30人,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通过招商引资活动,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五是实行自荐招商。具有一定招商能力和外界关系的人员提出自荐申请,报经县委派招商干部管理办公室批准,脱离原工作岗位,赴经济发达进行专职招商。
四、完善基础,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在原有招商引资政策基础上,今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送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是不断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落实“三项制度”,强化“一个保障”。即:坚决落实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制办结制,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实行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一次性告知、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办公、全程式服务;坚决落实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制度,在企业25天工作日内,除安全生产、消防和环保检查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到县域企业进行各种名目的检查;依法保障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三是精心打造特色园区平台。紧紧围绕鳖、鸭、花、猪、羽毛、粮油加工等6大特色经济板块,谋划重点项目,明确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省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106沿线综合工业小区、华英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规划,针对*、福建、浙江等重点地区和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积极谋划定向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对接成功率。
四是积极抓好招商项目土地储备。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加强土地重组和“空心村”治理;另一方面加强土地清查,集约节约用地,为投资客商提供适宜项目发展的土地。
五、力抓关键,大力加强产业规划和项目建设
一是谋划项目。突出“三个围绕”,即:围绕潢河沿岸三期治理,京九大道建设、县乡公路建设等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发展基础能力;围绕樱桃谷鸭、生猪、花木、羽毛、粮油和水产加工等特色产业,着力谋划一批能够拉长链条、提高附加值、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质量的项目;围绕工业经济谋划项目,重点支持华英集团上市,实施资本经营,加快老企业重组,焕发新活力,整和新兴企业资源,大上“强筋壮骨”项目,打造行业旗舰。
二是做好项目。做好项目储备,紧盯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储备一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论证,扎实做好项目建设书、可研性报告、初步设计、评估分析等要件,努力提升项目的规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项目包装,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突出客商需求,对项目的名称、内容、回报、前景及市场预测等进行详细论证,精雕细琢,吸引客商的眼球。做好项目推介,广泛运用各种渠道,多媒体发布、多节会推介,提高项目招商的命中率。
三是跑出项目。强攻政策性项目,找准上级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的着力点,找准与产业资源优势的对接点,找准市场需求的切入点,找准民生民需的关注点,努力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主攻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实施办法,努力营造全民招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使客商真正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努力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大氛围,大热潮,开放带动、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五篇:2010年商务局工作计划
2010年商务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是:2009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南,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务、搞活大流通为战略目标,强化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性作用;以“3+5”城市群建设对接长株潭为契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扩大消费环境,实现商贸流
通现代化;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加大商务执法力度;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为标准,努力构建繁荣和谐的商贸流通环境,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建设和全面履行商务职能上,促进内外贸协调发展,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开创我区商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比上年增长15%
2、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15%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沟通、协调,全面理顺并履行商务职能。我们将遵照执行市局指示,按属地管理原则,尽快将自身职能全面理顺并履行。
2、加大指导、服务力度,促进内贸上台阶、上水平。紧紧抓住城区和农村两大市场,切实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就城区市场而言,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在业务上开拓经营、强化管理、创造特色、提高效益,在政策上用好、用足、用活,同时,为他们在信息、咨询、人才需求、经营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融通资金、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要牢牢抓住九龙、清泉流通等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大型超市、百货店、集贸市场等让他们成为我区内贸上台阶、上水平的中流砥柱。就农村市场而言,狠抓“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除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建成的标准化农家店,并指导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好经营,为他们搞好跟踪服务,再合理布局一批标准化农家店。
3、以培育进出口企业、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为抓手,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目前,我区进出口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产品结构也十分单一,因而进出口额少。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一是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或通过招商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进出口企业,壮大对外贸易经营队伍;二是为进出口企业搞好政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关系协调等服务,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资金上的扶助,三是抓住国家出口退税机构改革的机遇,指导出口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组织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实现规模上的突破。同时,积极引导进口,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设备,促进我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四是积极组织进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易会、经贸洽谈会,为他们搭建贸易平台。
4、强化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强化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流通秩序。依法履行执法职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正当竞争等不法行为,重点加强对成品油、酒类、肉类等重要商品和典当、拍卖、再生资源、旧机动车交易等特种行业的管理。大力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和“三绿工程”,确保群众消费安全。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认真开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分类调查工作,制订行业规划、技术和服务标准,搞好酒店酒家评审定级工作,规范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
5、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酒类监督管理,继续大力宣传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湖南省酒类产销管理条例》;拉网式普办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全面实施酒类商品溯源制度;加大酒类市场稽查制度,严格执法。
6、以上级政策和内部改革相结合为抓手,从根本上解决市场服务中心的生存问题。
7、保安全,强管理,确保民爆物品管理中心效益。
8、多渠道,全方位培训干部职工,不断提升商务队伍整体素质。
9、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商务办公综合楼建设的立项、土地过户、住户搬迁等前期工作及湘中旧货交易市场、民爆炸药仓库项目的主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