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计划范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么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带来关于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为指导,根据《克拉玛依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系》《克拉玛依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围绕“筑好家庭梦,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扎扎实实地工作,讲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为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言献策。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拓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
2、坚持“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式家长学校培训模式,通过有的放矢的培训学习,满足家长需求,切实提高家长育人水平,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加强家教科研工作,深化课题研究,鼓励家长撰写优秀家教案例或论文。
4、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社会力量等,进一步提升家长学校知名度,争创特色。夯实“家长学校”的管理,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学生心声的场所。
5、坚持抓好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设,用好“家长学校”教材。
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指导的新途径、新方式,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争取上级领导重视,逐步形成镇政府、镇妇联牵头,社区配合,学校具体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一级管理网络。
2、调整和补充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充分依靠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共同搞好家庭教育工作。
3、调整充实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组建以在职优秀教师为主体、社区妇代会主任和好家长代表参加的讲师团队伍。
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队伍建设
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培训,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努力使全体班主任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指导。
三继续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积极探索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载体,努力形成我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特色。
1、低年级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同时开展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教小报进行交流。
2、中高年级以家庭读书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各班班主任要认真做好推荐阅读书目的工作,在父母和孩子中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评选活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并开展征文活动。
3、每个班级要选取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创建指导,如学习困难家庭、外来民工子弟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等等,促进不同家庭在原有层次上的提高。
四继续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的有效途径,要做到时间、内容、形式、人员四落实。要贯彻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互动教育思想;贯彻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活动,以家长为主体,将指导服务家长与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结合。要努力改进家长会的形式,提高家教指导的效果,使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率达到95%。
继续开展“请家长进课堂”的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使家长在了解中熟悉学习学校的课程改革,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协调,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北双村妇代会的作用,邀请有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现身说法,交流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做法和经验。
五继续办好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
以家庭教育小报为载体,及时向家长介绍教改信息、校园动态和教子一得。善于发现我校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家教小报上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
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新途径,要在如何营造学习氛围、如何创新家庭教育指导的载体、如何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等方面开展研究。
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为指导,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扎扎实实地工作,讲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为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言献策。
三、加强和完善队伍建设:
(一)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领头,成立以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一线班主任、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精心规划。
1、领导小组:组长:万能副组长:杨建华
年级组家庭教育指导负责人:杨再银、李红胜、杨建华、杨平、杨智发、顾凤英
2、成员:杨秀辉、何亚丽、王庆芬、王秀芳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队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力军,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培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家长,其家庭教育呈现层次、风格、效果迥然相异的特点,其间班主任将担任起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四、具体工作安排:
家庭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家长在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中习得家庭教育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效益。因此,在“家与校”密切交流的过程中,家访、家长会“家校合作”话题显得更为重要,而对其指导工作显得更为迫切。建设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同班主任老师联系,加强家校沟通。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将进一步深化、优化。“创新意识”将进一步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内容实施将进一步彰显超前引导、预防绸缪特性,赋予家庭教育更多新的意义。我校将在校长直接领导下,进一步办好家庭教育(家长学校),进一步开创家教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第二篇:中小学家庭教育
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才来自于教育。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以说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家庭教育尤其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本文拟对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展开分析,并就解决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结构简单、稳定程度下降
家庭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会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是这种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核心家庭是又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有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
中国传统的家庭一般都是结构复杂、成员多、规模大;而今,由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三口之家”成为主要家庭结构模式。家庭结构简单,人口数量减少,规模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庭的内聚力更强,教育子女的迫切性和一致性,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家庭关系简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易受外界干扰,这是有利的一方面。同时,家庭结构简单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新的困难。
首先,家庭结构简单,人口数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简单,儿童所受到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锻炼也相应减少,不利于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其次,我国的核心家庭为“三口之家”,城镇中家长多为双职工,农村中父母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家长与孩子接触机会少,生活照料上往往不周到;最后,两代人的家庭,父母爱与关注的焦点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往往出现溺爱的现象,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孤僻、执拗,缺乏责任感。
此外,夫妻离异、家庭解体,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且离婚率依然处于上升趋势,家庭教育也必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离婚率的上升和离婚者平均结婚寿命的下降,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受父母离婚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夫妻离异、家庭解体,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和打击。特别是,当父母感情已经破裂之时,相互之间的“冷战”、“热战”,给子女以强烈的刺激,惊吓、紧张、恐惧、不知所措,导致孩子思想行为、精神状态反常,有很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子女后期的发展。
(二)独生子女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
20世纪70年代,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减轻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一批又一批独生子女逐步成长起来,由1979年的610万人发展到现今9000多万人,是我国一个庞大的、特殊的人口群体,而且呈现出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独生子女的成长,事关家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关注独生子女成长,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当前,独生子女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全部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高,教育的迫切性更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更高,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就更有效一些。但是,由于缺少同龄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交流, 娇惯溺爱的现象普遍严重,这对于儿童以后成长非常不利,到社会上发展,缺乏合作意识,与人交往、接触出现困难。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现象:
1.过度溺爱。关爱而不溺爱。关爱,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关心和爱护,理性强、情感深、导向正、方法对、效果好是其明显的特点。而溺爱,则是单一的、很有局限性和缺乏理性的片面呵护,是“过”与“不及”的做法,其后果不堪设想。对独生子女而言,偏重溺爱等于葬送前程。如果给予关爱,则会从根本上引导独生子女在科学养育的道路上发展、成长,同时达到会学习、会生活、会自控、会沟通、会合作的“五会”程度,不至于成为显失社会性的“问题孩子”,不至于成为“啃老族”、“寄身族”、“阿混族”、“欠债族”,不至于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关爱,就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应打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只顾儿女眼前吃穿用、不顾儿女一生前途”、“拼命为儿女挣钱、死后儿女啥样不管”等呵护有余、教育、培养不够的溺爱思想和举动。要从0—3岁关键期抓起,在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方面多花费一些时间、精力和财力,切实奠定好独生子女的人生基础。
一个合格的家庭,一个有希望的社会,都必须从这样的角度去关爱独生子女,既要关爱婴幼儿期,又要关爱未成年期、成年期,直至为他们奠定好未来的人生基础。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48%的学生l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这样,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服、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上、下学时接送,7.6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14.83%)。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才出现了许多让人痛心的事实。例如:我校(中学)的一名新生,不知道怎样剥从家中带来的煮鸡蛋。还有新生因住校不能同自己父亲睡而每日以泪洗面,后来就转到家附近的农村中学。
2.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般来说,父母的期待会被分为两大类:对孩子期望太多的和太少的。父母总是会在孩子到达一个发展阶段前就期待他们能有那种作为。比如说,他们会期待一个还在学走路的婴儿与别的小孩分享玩具,期待兄弟姐妹总是相处融洽,期待幼儿记住他们所说的。这样的父母就是对孩子期望过多的。他们总是不切实际,并一直处于担忧中。“为什么我儿子不听我的话?他到底怎么回事?”然而,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有的家长又会对孩子期望太少。我们不指望小孩做家务,也不认为孩子会渐渐把做家务写作业当做自己的义务。所以我们总是不断提醒他 们。我们不期望婴儿会自己安静下来,所以我们把他们抱在怀里,慢慢摇着让他们入睡。我们就这么舍不得放手,实际上孩子也早该学着自己入睡了。
孩子永远都是普通人。许多父母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所以他们拼命地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恨不得让孩子一下子学会所有的知识。可是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却告诉父母说,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和未来的伟大学者。他让孩子在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他带着儿子小威特到处去旅游,每天只让孩子学习15分钟,可是通过成功的潜能教育,他以培养普通人的心态培养出了一个天才:年仅8岁就学会了6国语言,9岁就上了大学,14岁就成了博士。可是我们许多父母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总是想着把一个普通人逼成天才,这是非常危险的。许多思想尚不成熟的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做出傻事情,这不能不让家长们深思。
因为过高的期望,家长纷纷为孩子请家庭老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孩子成绩的过高期望,过分投入,相应地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思想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而家长的期望“过高”与“单一”,无视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孩子,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心理障碍。下面的数据是令人触目惊心的,60%的学生认为上学的乐趣是由于有朋友玩,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有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学习心理障碍……
3.干涉过多。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独处空间,大人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不如有时让他一个人独处去摸索,在独处练习中,培养孩子静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耐心与静心不也在此时得到了培养。为什么一定要大人喋喋不休地在一旁陪着呢?安静的学习环境,爱读书的榜样示范,遇到不懂乐于发问的学习习惯。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理解,我们不要轻易打扰他。就让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理解与宽容,给他更多的独处时间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儿童行为与心理专家作过调查:那些被家长干涉太多的孩子总是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孩子害怕、畏惧的产生,是由于父母的喊叫、肉体惩罚及长期的限制而造成的。这些都能触发大脑中的化学细胞起反作用,破坏神经细胞相互传递信息的作用。孩子大脑的发育需要许多柔和爱,孩子在正确的、没有压力和安定的环境中,才能学得更快、记得更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让母亲任何时候都不要干涉自己的孩子。家长干涉孩子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比如: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但忽视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家长对孩子正确的鼓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想象力;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能力差,缺乏负责精神。
(三)重视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成为普遍的社会舆论。这种形势下,广大的家长深切体会到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和形势的严峻。因此普遍重视子女早期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家长除设法让子女有个好学校读书以外,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一切对于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和文化的学习,而忽视思品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如何实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克服片面性,全面地关心子女,使子女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又一大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信息更新的速度增快,对劳动后备力量的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家长深切地感到未来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和形势的严峻,由此,普遍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第一,过于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只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生活能力的训练。第三,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第四,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五,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克服片面性和非科学性,全面关心子女,使子女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协调地发展,又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的难题。
(四)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
成华区猛追湾双语学校和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就“中小学生及家庭沟通现状”问题对2025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与孩子存在沟通问题的家庭比例为87%”。调查表明,在家长和孩子存在沟通障碍的家庭中,家长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在行为沟通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非语言沟通被忽视,“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95.5%的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仅有26.1%父母能与孩子一起运动或旅游。在语言沟通方面,91%家长“当孩子犯错误,常常唠叨、指责”,约96%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的语句指责孩子的行为。在沟通态度方面,61.3%家长“宁可对孩子唠叨、少赞扬”;只有31.9%家长“能反省在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时,自己是否也常用”。(本段资料来源:中小学家庭沟通现状调查:70%学生缺乏沟通能力,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09/01成都晚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现在许多家长都感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困惑,孩子不听话,什么方法都用过了,但不管用,实在是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却应在父母身上找,即孩子生病父母要吃药。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父母不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交流。
父母与孩子要坦诚交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一位母亲说:“我有一个16岁的女儿,特别贪玩,一玩起来就不愿回家,说不想回这个家。她也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在外面比在家里开心,其实,我们家长对她也还是宽松,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有时她玩的时候连个电话也不给我们,我们每天为她担心。其实孩子本来还是蛮优秀,现在是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这应该怎么办?有时她自己也觉得对不起我们,也很痛苦,我们是又气又心疼,觉得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就是不管用。”首先家长要想贪玩这是正常现象,父母应当给予理解和满足,这样孩子才会喜欢这个家。其
二、要改变孩子玩的毛病,改变教育,要先从改变亲子关系入手,有了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要让孩子在家里住下来,让孩子对这个家有安全感。其
三、要坦诚地与孩子交心,问题孩子得了病,只能慢慢来,治疗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放弃不管。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孩子走到这一步肯定是有特别的原因,只有关心和信任孩子,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才有成功的希望。孩子成长过程就是解心结的过程,结解不开就会不痛快。
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64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临床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其家庭因素的影响为主要的。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94,5%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孩子对父母有敌意怎么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
三、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观念“落伍”
城市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教育培养孩子,不但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任务,但家长在强化教育意识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观念没有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要求而更新。多数家长仍然把教育子女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成绩上,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当成是学校文化课程学习在家庭的延伸和强化,他们不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热衷于高学历;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全面教育”功能。家长教育观念“落伍”具体表现在:
1.重智力开发,轻品德优化。对孩子来说,良好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着其今后成才成人,关系着其今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家长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大多数家长对传播知识,开发智力抓得很紧,将智力视为教育内容的全部,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却很少注意,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很难设想,一个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将来怎样立足于社会。
2.重书本知识,轻实践锻炼。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有些家长只顾疲于帮助孩子应付各种考试,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好坏、预测其未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于是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精力来抓孩子的学习,甚至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整日埋头于参考书和习题集中,虽然掌握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具备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团队协作的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和适应社会。
3.重物质投资,轻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资而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关爱已成为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家长也千方百计为子女提供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至于心理和精神层面,或因为工作繁忙,或因为自身的素质水平,大多数的父母则缺乏对子女的必要呵护和关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的关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4.重个体教育,轻责任感的培养。在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注重对孩子个体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导致很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骄傲、任性、自私、我行我素。而现今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如果让这种子女投身社会,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责任感的培养是少年儿童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治和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理解和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
(二)家庭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占据孩子的支配权,任何事情都要干涉,导致孩子消极、被动、缺乏自主性;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导致孩子任性、放肆、自私;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专横、拒绝、不关心的态度,导致孩子情绪不安、态度冷淡,反抗,甚至产生了攻击心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盲目施教,结果是不但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反而越教越不成形,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出良好品行学生的重要根源之一。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溺爱保护型。这部分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过分宠爱,尤其是很多独身子女家庭。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多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缺乏劳动观念、学习动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也往往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和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等。许多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单,以分数定奖惩,只要成绩好,其他的一切都是小事,把关心孩子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从根本上去教育和指导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给磨蹭的孩子陪读,做孩子的后勤部长,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做,家长全部包办代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坏习惯,如做事速度慢,学会拖拉,动手能力差等等。
2.放任自流型。这部分家长往往借口工作忙、事情多、要铮钱理由,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放任自流。致使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管束而变得不守纪律,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甚至在社会上染上不良恶习等。
3.专制粗暴型。这部分家长教育方式粗暴单一,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而一旦孩子不能接受或达不到要求时,便无理地横加指责或拳脚相向,甚至把孩子驱于出家门。这些孩子的情趣长期受到打击,不能打开心结,形成性格软弱,遇事怕事,心理孤僻等缺陷。在家严重受压制或者为了发泄,会表现出对外施暴、滋事打架或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三)家庭教育急功近利,视“高分=成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孩子是一天天长大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成绩是一天天取得的。许多家长不懂得这个道理,大多数家长不留意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仅仅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家庭教育急功近利。大部分家长在聘请家教是在小学六年级、初
三、高三这些升学的“关键”阶段,希望“家教”能给孩子来个学习上的“大跃进”。社会及家庭普遍表现出对考试分数的极大关注,把成才与考试画等号。家长偏重关心的是孩子的考分和名次,把学习目的简单地功利化为考分,视“高分=成才”,关心孩子能否上“重点校”、“名校”、“尖子班”等。
四、解决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家长要认识到人才的多样性,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量为孩子特长的发展提供条件,不要进行盲目攀比。孩子成长、成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应当以考分高低来决定一切。家长本身更不要一味地追求分数,要淡化考试目标意识,这样就可以减轻孩子的思想压力,将有利于考试时的正常发挥,甚至会超水平发挥。同时,家长要认真分析和正确评价孩子,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孩子能取得高分是好现象,但不应成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现代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张试卷定优劣的教育时代,而是要看综合能力。有的孩子学习成绩虽不太好,但他们有其它特长和兴趣爱好,家长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促使其发挥长处,以后同样能立足于社会,并成为有用之才。
家长要破除“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观念,树立“三百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引导孩子认真学习和掌握实践知识技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都发挥出来,培养孩子自己的特长,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包括品德育。注重对孩子成才培养的同时,父母更要注重对其成人的培养。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品德,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1.培养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由于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观念是为升学而学习,他们只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其余全不用过问。家庭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他们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中国父母完全将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的延伸,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代替孩子规定学习内容,代替孩子定下发展方向。使不少中小学生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极差,使孩子除了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他们在貌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就会怨天尤人。
我们认为,这样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家庭教育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在家庭里,孩子应该是家里的小主人,他们不但应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要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家庭应当为他们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决策等,营造氛围、提供场所。中小学生在家庭中的一些自己的事情,不要由父母包办,由他们自行解决,自行处理。父母对孩子也不随便训斥。他们留给孩子一次次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敢闯、敢干、敢冒险、敢表现自己,培养、锻炼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走向社会。2.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不”、“不能”、“不行”、“不要”,中国集体教育除了用否定词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外,还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这样生冷的命令字眼使得情感教育受阻。而“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更使情感教育难以强化。也恶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不敢把父母当成亲人,更不用说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了,有时甚至把父母当成敌人。
一位美国孩子的父亲说:“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很重要,等他长大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公众事务乃至国家大事的决策。即使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也对维护孩子的独立人格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的这种做法及态度,对我们启发很大。
我们认为,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应当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父母要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父母应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强调心灵的沟通。父母不要总看到孩子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并赏识自己孩子的优点。这样,父母和他们子女之间的关系便会很融洽,他们之间便会成为朋友。父母平等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健全人格得以形成的重要保障。3.有意识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家教观念把“听话”、“顺从”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家长们更应改变“以家长的意志为准则”的家教观念,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以及交流过程中,应学会多诱导、鼓励,而不是强制,要有意识地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家长应尊重和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权。充分重视和鼓励中小学生在智力上、人格上的独立性,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同时家长还应满足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显露出某方面的特殊才能时,及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只要他发现了他前所未发现的东西,家长就应该给予鼓励。要鼓励他们质疑,兼顾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庭内部的群体凝聚力,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品德发展,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应以自己的良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文化浓郁、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熏陶。家庭应当充分释放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中小学生在家庭中就应该锻炼自己做主,学会分析、思考和判断。
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校就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孩子学好,育孩子成人。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笼罩在家庭内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家庭情感氛围的好坏对家庭教育的成败、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紧张压抑气氛,极易引起孩子心理失衡。理想的家庭情感氛围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地位平等、彼此团结、氛围温馨、共同进取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及环境中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四)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不仅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形成的合力,同时还包括家庭里面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形成合力。要实现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必须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社会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最广泛,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社会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分工合作,成为一体,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更新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家长要摒弃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兼顾对孩子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综合素质及能力等的培养。同时,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让青少年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甚至是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父母自身素质和日常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探究。
第三篇:中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中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的卫生工作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中小学卫生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中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稳定师生情绪,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建和谐校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安全卫生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指导,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上,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确保一方平安,创建安全校园。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建立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后勤有关人员和保卫人员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指导、督促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小组和师生做好安全卫生工作。
2、建立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小组。
检查小组组成由分管后勤的领导为组长,后勤相关人员和保卫人员为成员。检查小组的职责是按学校的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细致地检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并把每次检查的情况向学校领导反馈。
3、实行安全卫生工作责任制。
校长是学校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任,分管领导要负主要责任,班主任要负直接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则按照职责范围追究责任。
4、加强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卫生防范意识。教育形式:采取全校性集会教育与班级教育相结合。教育内容:(1)贯彻上级有关安全卫生的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规定;(2)以安全卫生知识读本作为教材与学生一起学,提高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技能。(3)作安全卫生专题性教育。如:防火灾、放溺水、防毒、防雷电、防伤害事故、防交通事故等等专题性教育。(4)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5、出墙报贴图片进行宣传教育。
根据不同的季节出版有关墙报和贴有关图片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师生直观学习受教育。
6、制定完善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7、加强学生饭堂管理。
(1)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认真完善学生饭堂的设备设施。
(2)切实做好炊具和餐具的消毒工作,负责饭堂工作的领导要把好这一关。
(3)饭堂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凡患传染病的人员不能进入饭堂工作。
(4)把好食品卫生关。不能购买劣质的食品,不能购买或自制容易引起中毒的食品,不能购买“三无”产品,所购买的
食品尽可能做到固定地点,而且持有卫生许可证的厂(店),并签定安全卫生责任书,不准非饭堂人员乱进入饭堂。
8、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1)建设好保卫设施(值班室及基地)
(2)保卫人员要认真履行保卫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来访登记工作。
(3)加强夜间巡逻工作。
(4)不准外来机动车辆及陌生人随便进入校园。
(5)未到放学时,保卫人员到校门负责维护治安工作。
9、检查维修体育设备设施。
10、根据上级的要求,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的体检和疾病预防工作。
11、切实搞好校园教室及厕所的清洁工作。各班每天都安排好学生搞校园清洁包干区和教室的清洁工作。厕所要天天冲洗干净,必要时喷洒灭蚊灭蝇药。为了做好各项清洁工作,学校每天都组织评比小组对各班清洁包干区和教室进行评分。每周公布一次分数,期末统计总分,并把其列为评选先进班极的条件之一。
12、加强领导、教师值日工作。轮到值日的领导、教师必须按时到校值班,工作要尽职尽责。放学时要到校门维护治安。
附:行事表
9月
1.对教室、饭堂进行检修。2.划分清洁包干区,提出清洁要求。
3.制定安全卫生工作计划。4.学习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办法。
10月
1.检查教室、饭堂、校园安全卫生。2.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11月
1.进行防食物中毒和自救教育,2.进行预防疾病教育。
12月
1.进行防交通事故专题教育。2.进行防伤害事故教育。
6月
1.做好消防安全教育。2.消防安全演练
01月
1.做好安全卫生的总结工作。2.进行假期安全卫生教育。
附: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
副组长: xx、xx
负责师生卫生安全工作教育,督促班主任落实班级学生卫生安全管理,落实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
xx:
负责设施维护,学生卫生保健。
第四篇: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
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确保《克拉玛依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实施意见》顺利实施,认真、扎实做好试点学校试验工作,按照市教育局有关工作部署及要求,特制定《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克拉玛依市和谐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目标,充分发挥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坚持贴近实际,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以家庭的和谐促进学校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克拉玛依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和谐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立平(校长)朱育明(书记)
副组长:付显龙(副校长)
成员:钟华李国莲杨艳张懿兰张文娟
各年级主任部分班主任部分家长代表
工作小组承担学校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日常工作、负责培训、信息报送、组织协调、资料存档工作。
三、工作安排
1、启动、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1)选取骨干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
2)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参加“和谐家庭教育
工程”的意愿;对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特困家庭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参与对象。
3)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广泛开展对家长的培训。按照《克拉玛依市
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启动四个行动计划。即克拉玛依市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师资培训行动计划;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师生家长共同成长行动计划工作;克拉玛依市母亲课堂行动计划;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生3A学习与生活品质双赢提高行动计划。
2、实施、试点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1)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为指导教材;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骨干教师、骨干家长培训班。
2)在校园里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多种培训辅导
(1)网上家长学校。指导家长上《中华家庭教育网》,提高家教水平。
(2)社区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办到社区,送教上门
(3)家庭教育咨询电话热线。为家长开通家庭教育咨询电话热线,为家长
释疑解难。
(4)家庭教育宣传。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让家长学校的教育活
动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采取三项措施,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其一,开展
创建学习型家庭、“书香家庭”宣传活动,把活动推向社区,为“三教”结合作探索。其二,将家长学校办到社区居委会,让更多的家庭参与,促进与社区教育的结合。组织老师指导学生在每年160天节假日中参与到中去社区各项健康文体活动和公益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良性互动,优化育人环境。其三,学校教育走进家庭。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
3、总结推广实施阶段(2009年8月以后)
对第一期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具体安排:
1)订立公约。在校园开展活动,制定家庭公约;
2)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
四、实施方法,借助资料,主要是行动研究开展工作,1、制定工作计划,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方案;
2、精心组织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从领导到全体教师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对实施和谐家庭工程的认识,做到思想重视,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建立制度,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3、精心组织,结合实际,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
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
2008.9.10
第五篇: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十一五”家庭教育工作规划为指针,全面落实各级教育部门、妇联有关家庭教育工作精神,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切实提高各级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为构建***家庭、***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基本目标:
1、争创三级家长学校:合格家长学校;示范家长学校;品牌家长学校。
2、拓展两类家长学校:民工家长学校;网络家长学校。
3、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家庭教育兼职研究员队伍,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家庭教育管理者队伍。
4、做好六项有关研究:城乡家庭教育均衡化研究;母亲素养教育研究;农村、海岛、薄弱地区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三级”教材研究;科学教子案例研究;家庭教育重点课题研究。
对应措施:
一、争创“三级”家长学校
修改原示范家长学校评比条例,拟定“三级”家长学校评审方案。学校可根据各自发展现状申报争创级别,“家教所”组织指导、检查并审定。
(一)合格家长学校争创条件:
1、做到“十个有”的规范办学:有组织、有牌子、有计划、有教材、有场地、有教师、有活动、有考评、有总结、有档案。
2、积极配合并完成家庭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培训中心等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示范家长学校争创条件:
在合格家长学校的条件基础上
1、有结对帮扶行动
2、有家长学校网页或在学校网站上至少有家教栏目。
3、有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4、有可持续发展的家长学校工作亮点、长效机制。
(三)品牌家长学校争创条件:
在合格、示范家长学校的条件基础上
1、有家长学校专门网站。
2、有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3、有校本特色教材。
4、在区域中、社会上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
二、拓展两类家长学校
(一)拓展民工家长学校
1、在原有2所民工子弟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再创2所民工子弟家长学校。
2、对民工子弟家长学校继续实行“二免一补“措施。即免费提供培训,免费提供教材、资料,补助家长学校办学经费。
3、倡导并开展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与民工家长学校结对帮扶。从实质上加强对民工家长学校的办学指导和帮助,促进民工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外来民工家长科学教子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体教育***、均衡发展的形成。
(二)拓展网络家长学校
1、在原有2所网络家长学校网站的基础上,再创2所网络家长学校网站。
2、指导并督促县级以上示范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网页。学校网站上至少有家庭教育栏目。
3、开展评选优秀家长学校网站、家长学校网页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4、开办象山县家庭教育网站,拓宽家教知识传播渠道,以满足不同素质、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家长的不同需求,从而可以有效弥补现代家长个性化,不定时的大信息家教知识的需求,工作计划《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三、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1、家庭教育兼职研究员队伍(基本上由学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组成)是一支推动象山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力军,要定期开展对他们的专题培训,明确任务。每学年开展一次家庭教育交流研讨会,每年参加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以增广见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进一步调整、充实并拓展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可以尝试建立以外来专家为主要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以在校热心家长为主要成员的“家长助教团”;以全县在家庭教育工作上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讲师团”;并对后2支队伍开展相对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各自讲课效果,不断创建平台让他们营造助人助己的双赢成长氛围,为全县家长甚至到更远的地方去传播、辐射各自先进的家教理念,以提升广大家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使这支队伍能成为新时代象山家庭教育品牌团队。
3、家庭教育管理者是一支由各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三级管理网络队伍组成。我们“家教所”要拟定计划对他们开展业务培训,因为任何老师他们的另外一份天职就是家长,所以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怎样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怎样捕捉家庭教育规律;了解家庭教育内涵等本身也是每一位教师家长必不可缺的个人素养。
四、做好六项家庭教育研究
1、做好城乡家庭教育均衡化研究
拟定“象山县家长信息了解问卷”,普查家长及监护人本人情况,普查家长育人观点、教育方式情况,普查城乡家长对家长学校功能及家庭教育合力了解等,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来掌握城乡家长及家庭的一些异同,并为进一步搞好城乡家长素质均衡提升、提高全县家庭教育整体质量、为家长学校办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下基础。
2、做好母亲素养教育研究
在目前多数家庭中,由于母亲与孩子的特殊关系,大多数母亲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任。“一双推着摇篮的手是一双推着世界向前发展的手”,母亲的视野、母亲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母亲素养工程的普及推广十分必要和重要,如何办好女子学堂、如何开好母亲课堂、如何增强母亲魅力、提高母亲的教育智慧对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来说又是一个时代课题。(详细方案见象山县“母亲素养工程”实施方案)
3、农村、海岛、薄弱地区家庭教育研究
(参照1)在此基础上要开展针对性、倾向性支持。特别注重农村、海岛、薄弱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留守家庭、隔代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家长、粗暴型家长、离异、单亲家庭等,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的形式、内容等都要与时俱进。
4、做好家庭教育“三级”教材研究
“三级”教材指的是县本通识教材、团本专题教材和校本特色教材。县本通识教材的进一步宣传、发放等问题要规范并努力,团本专题教材的形成还需要化时间去准备和积累,校本特色教材的挖掘可局部推进。今后要多鼓励其他市示范学校进一步挖掘家长可读性强的教子案例等校本特色教材,目前爵溪学校、文峰、石小、丹中已有校本教材,值得推广,但有待完善。召开一个校本特色教材编撰并使用的研讨会,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5、做好科学教子案例研究
继续开展逢双年“教子案例”撰写汇编工作和逢单年“家教论文”研究工作,发动学校、家长、各管理者队伍、研究者队伍、讲师团成员等的积极参与,鼓励他们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我县的家庭教育研究向前迈进。
6、做好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要有一种“工作课题化”的基本理念,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把事情当课题来做。象山是全国家长学校的发祥地,近30年来,我县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研究、家长学校创新载体研究、家长学校办学实际效果研究、三维联动模式等都取得较大成绩。今年继续做好“家长学校办学保障机制”的课题研究,以求进一步发展、壮大和推广,争取省级获奖并冲刺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