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学前教育2021年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县学前教育2021年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专业指引,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克服并纠正“小学化”倾向,引导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课程与教学观,推动各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幼儿园保教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园”的社会需求。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注重儿童个体差异,珍视儿童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不断满足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2.强化实践引领。坚持示范带动,实践引领原则,通过高校+幼儿园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路径,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
3.推动城乡同步。通过支持不同类别的幼儿园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探索、积累符合实际的科学保教经验,促进城镇与农村、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同步提高。
(二)总体目标
1.园舍建设。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园舍资源,积极应对入园高峰,五年内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
2.幼儿受惠。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8%,公办幼儿园占全县幼儿园比例达6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县幼儿数比例为60%。
3.质量提升。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公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数增加1所,达到2所;市一级幼儿园增加5所,达到10所,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申办市级幼儿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镇学前教育水平。
4.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补充人数130人以上,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幼儿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增加23人,达到80人;培养一定数量的卓越教师、名师、名园长。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强化政府职责和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建立与完善托幼管理网络,依托科学研究,从发展性的角度,发挥强监管促发展的政府职能。
2.加大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联合各相关部门,完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通过综合奖补、购买服务、减免租金、队伍建设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根据考核结果,对办出特色的公办幼儿园,给予综合奖励。鼓励民办幼儿园建立年金制度,实现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
(二)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学前教育有效供给
1.加强园舍资源规划和建设。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规划配套幼儿园与新建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建设要求。政府要统筹协调,住宅开发地块按规划配建的幼儿园等公益性配套设施应与交付的住宅同步建设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应及时移交至教育部门或国资部门指定单位。完成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对存在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的城镇小区,在整改到位之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2.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应为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对已开办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治理整改,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办成公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者通过购买学位等方式,确保适龄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利。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
3.提高幼儿园装备配置水平。合理设置功能性活动室,重点推进科学活动专用室、室内运动专用场所、安全教育活动场所、幼儿阅读室建设,为幼儿创设健康有益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和幼儿自带玩教具入园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幼儿自带玩教具的检查和教育指导。
4.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2号),落实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和监管责任,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治安防范、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落实园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切实维护师幼人身安全,保障幼儿园平安有序。
(三)加强内涵建设,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加强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幼儿园活动的实践优化、研究和指导,强调以观察和解读幼儿为重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实践学前教育成果经验,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2.开展医教结合探索研究。强化教育、卫健等部门的协同作用,深入研究6岁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巩固深化“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做好幼儿在园期间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幼儿近视、龋齿、肥胖等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加强急症救助培训。
3.深化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衔接。充分尊重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杜绝“小学化”倾向,注重对学前幼儿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明确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内容的衔接性、活动形式的过渡性。建立并开展幼儿园与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机制、双向交流机制,加强幼儿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提高家庭、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参与度。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的指导机制,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和社区资源,进一步强化家长了解、参与和认同幼儿园活动与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5.扩大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幼儿园城乡结对、合作共同体等协同发展模式,支持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与市内、省内、国内的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升保教质量。
(四)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新入职教师思想品德核查和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长效机制。贯彻落实《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加强教师心理辅导,将师德表现作为幼儿园教师准入、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2.优化学前教育师资培育。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施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在保证师资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探索建立卓越教师培育机制,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培养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学前教育教科研专家、名园长、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
3.完善学前教育教师研训体系。加强教研、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对全体教师,注重在熟练掌握运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艺体技能开展一日活动方面的研训;对骨干教师,注重提升观察、解读和回应幼儿的能力;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新入职教师,侧重在职前培训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加强职业道德、幼儿心理学、幼儿安全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研训,并将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水平作为职称评定内容之一。
4.提升幼儿园园长的综合素养。通过精品讲座、实务研讨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园园长进行课程领导力、安全教育与管理、卫生保健管理、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方面的分层培训,全面提升园长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5.提高保育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待遇。幼儿园按照相关规定配足配齐保育人员,加强对保育员、营养员、安保人员等准入把关和管理工作,加强保育人员的培养、培训和指导,并按照相关规定切实提高保育人员的工作待遇。
6.强化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的有效应用。常态化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从儿童立场出发,培育能有效助推儿童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市级信息化应用特色幼儿园和市级信息化应用标杆幼儿园。促进县、乡(镇)、园、家、社会多方协力共建,打造学前资源地图,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和精准推送,提升家园共育能力。开展信息化素养提升专项培训,推动幼儿园教职工从技术应用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拓展。
四、保障机制
(一)完善学前教育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教师研训体系,加强教师指导用书管理,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建设。同时,进一步强化幼儿园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二)加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落实的督导。依据本计划目标要求,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幼儿园教育职责年度自评公报,确保有效落实学前教育质量计划和阶段目标。
(三)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化政府与社会举办者共同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农村尤其是薄弱区域倾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幼儿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四)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宣传。多视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活动,塑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引导社会和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的特点,营造幼儿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和家庭有效互动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抓实教研组建设为基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立足课堂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研讨,力争较大幅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质量核心意识,能够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及学科的教学质量现状,进而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办学效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制度,为活动实施提供强力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主任、副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
2.强化活动宣传。以“两考一评”活动和党员教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正确解读课标,能够独立制订自己学科的双项细目表;充分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三帮三带三提”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此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
4.落实岗位责任、效能目标责任意识。校长与副校长、副校长与分管处室主任、主任与包组组长、学校与教师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目标来激励和考核,促进活动有序推进。
5.进一步落实并细化“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集体备课制度,“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教师灵活引导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
1.进一步落实并细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结合“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广泛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氛围,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
2.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
关;认真搞好对教师的教学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
3.切实推进校本教研。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创建“有效课堂”,使绝大多数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对个别听不懂、没学会的学生,要通过课后辅导及时帮助解决;以月考、期中抽测和期末统考为有利契机,认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对比分析成绩和原因。
4.积极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组织教师努力探讨各种课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以研促教,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1.继续重视加强新课程学习、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引导教师走上行动研究之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创造型教师方向发展。
2.以“新课程、新技术、新课堂”为重点,组织观看光盘、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能在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
4.扎实开展帮扶联动发展、小专题和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课例分析,强化教学研讨意识,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通过“两考一评”活动、培训学习、“三课”活动、片区大教研、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在学习中多一些审问和明辨,在实践时多一些批判与选择,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真正把能够提供示范教学的优质课作为深化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7.坚持推门听、随机听、跟踪听课等方式,及时把握教师上课动态,督促教师从每一节课抓起,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8.加大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检查教学计划进度,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上课状况。
(四)以生为本,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面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放弃、不歧视每一位学生。
2.坚持家长会制度、学情调查制度,及时召开课任教师座谈会,发现、分析和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策略研讨、行动研究、教学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开发潜能,发展智能,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和学习力的全面提高。
3.强化学科竞赛辅导工作,重视特长生的培养。以尖子生、特长生引领学生学习,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
4.以周测月考、期中抽测、期末统测、学科竞赛、知识积累
大赛等方式,进一步增加质量监控的密度和频率,实现学生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加强中考备考工作。及时召开鼓劲会、誓师会、心理调整会等,鼓励学生拼搏进取;组织教师参加中考研讨会,及时把握中考命题动向,科学备考;切实安排好五、六月份的模拟考测,以考促教,让每一位学生教能考出理想成绩。
第三篇:学前教育质量评价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其事实效应的是(C)
A.学前教育价值B.学前教育职能C.学前教育目标D.学前教育效益
2.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A.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B.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C.提高幼儿的知识和能力D.减轻家长保教幼儿的负担
3.作为集体教养幼儿的场所,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一般(A)
A.以班级为单位B.以区域为单位C.以小组为单位D.以社区为单位
4.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做到(D)
A.个性化B.大众化C.艺术化D.童趣化
5.物质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体现了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B)
A.主体性原则B.应性原则C.动态性原则D.效用性原则
6.幼儿园教育应以什么为基本的活动方式?(D)
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7.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全面探讨课程问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理论)的是(C)
A.布鲁姆B.斯金纳C.布鲁纳D.加德纳
8.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B)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1
9.幼儿教师在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时要(C)
A.以发挥自己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 B.以发挥教学的育人作用和功能为指导思想
C.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指导思想
D.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和直观作用为指导思想
10.从本质上讲,因人施教就是(C)
A.对儿童实施个别教育B.只对一个儿童进行的教育
C.根据儿童实际,使儿童得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D.按儿童能力的水平差异实施的教育
1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构成通常包括四类(A)
A.效果标准、效益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B.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C.成果标准、绩效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D.成效标准、效功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12.整个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前教育的(D)
A.基本条件B.基本手段C.基本内容D.基本问题
13.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基本的内涵是(A)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体现(B)
A.互主动性B.互主体性C.互依附性D.互隶属性
15.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是(A)
A.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B.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C.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D.能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运用日常用语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要叙述现代学前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学前教育评价原则是评价规律的反映,所以,我们在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一方面应遵循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应发展这些原则:方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与指导相
结合的原则.2.应用特尔斐法分配权重的步骤。
①设计意见征询表。设计意见征询表时,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其一,表中所列的重要性等级必须有明确定义,即需要明确说明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算得上很重要,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算得上重要等,以免由于对这些词语的误解造成误差,从而影响意见征询的科学性;其二,为了使专家容易将上面的重要性等级换算成权重值,事先应对这些重要性等级赋值。②选择专家并请他们填写问卷表格。选择参加咨询的专家并要求他们不署名根据要求将对某一指标或某些指标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写在问卷表格中。选择专家时应注意专家既要有权威性又要有代表性。
③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求出某一指标或某些指标的权重值平均数,同时求出每一专家给出的权重值平均数的偏差,然后将求出的权重值平均数反馈给各位专家,接着开始第二轮意见征询。
④不断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再一次将权重值平均数反馈给各位专家并给出某些专家不同意这个平均数的理由,让各位专家在得知少数人不同意这个平均数的理由后再一次做出反映。重复进行上述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的步骤,直至再重复下去观点集中程度或认识统一程度不能增加多少时停止.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如何运用泰勒模式。
泰勒模式又称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在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占据统治地位达30年之久。行为模评价模式给出了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由于根据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进行的教育评价活动能够获得关于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他在美国教育评价活动中占统治地位30年之久,以至于形成了教育评价史上的“泰勒时期”。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一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它没有提供评价目标本身的方法;没有提供用来判断评价目标与评价结果之间差异或矛盾的标准;它重视事前和事后的测验设计,而不重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方案的持续评价;它没有看到也无法评价方案所产生的非预期效果。尽管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在进行评价时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学前教育评价刚刚起步的我国学前教育界,它仍是影响和左右我们学前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的评价理论之一。所以,在我们的实
际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运用行为目标评价模式需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确定一般目标,树立目标意识;制定目标体系,具体化。
2.自我评价过程中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控。
原因:
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往往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照点,那么经常受到他人表扬的人就会获得自信心,在自我评价中多持肯定的态度;相反,工作中经常失败,总受到批评的人就会缺乏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我评价中多持否定态度。
2).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个体通过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对比进行自我评价,这是日常评价中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由于类别的对象不同,很可能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同,从而影响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对他人评价的反映,而且时在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在他人类比的基础上,结合自我观察、自我分析来完成的。自我分析是我们评价不可缺少的环节,可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其准确性受自我过程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如果个体的自我过程能力较差、自我分析水平低,那么自我评价的偏差就会扩大。
4).自我压力的影响。人一般总是希望受到表扬,得到肯定。而在自我评价时,又等于把自己公诸于众,于是不自觉的产生恐惧感,担心损坏自己的形象。
调控:
自评中评价者误差心理的调控主要是使自评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自我评价。
1).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必要盲目接受,又不要拒不理睬,要实事求是的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
2).要注意把握与别人类别时的可比性,注意类比时的类同点,不滥比,而把类比当作启发自我评价的手段。
3).对自己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发展的态度,力求客观。
4).要学会把别人的评价与别人类比、自我评价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而且要多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第四篇:《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作业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其事实效应的是(B)
A.学前教育价值B.学前教育职能
C.学前教育目标D.学前教育效益
2.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A.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
B.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C.提高幼儿的知识和能力
D.减轻家长保教幼儿的负担
3.作为集体教养幼儿的场所,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一般(A)
A.以班级为单位B.以区域为单位
C.以小组为单位D.以社区为单位
4.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做到(D)
A.个性化B.大众化C.艺术化D.童趣化
5.物质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体现了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C)
A.主体性原则B.应性原则
C.动态性原则D.效用性原则
6.幼儿园教育应以什么为基本的活动方式?(D)
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7.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全面探讨课程问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结构主义的幼 1
儿园课程(理论)的是(C)
A.布鲁姆B.斯金纳C.布鲁纳D.加德纳
8.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B)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9.幼儿教师在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时要(C)
A.以发挥自己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
B.以发挥教学的育人作用和功能为指导思想
C.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指导思想
D.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和直观作用为指导思想
10.从本质上讲,因人施教就是(C)
A.对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B.只对一个儿童进行的教育
C.根据儿童实际,使儿童得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
D.按儿童能力的水平差异实施的教育
1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构成通常包括四类(A)
A.效果标准、效益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B.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C.成果标准、绩效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D.成效标准、效功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12.整个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前教育的(C)
A.基本条件B.基本手段
C.基本内容D.基本问题
13.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基本的内涵是(D)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体现(B)
A.互主动性B.互主体性
C.互依附性D.互隶属性
15.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是(A)
A.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B.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C.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D.能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运用日常用语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要叙述现代学前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2.应用特尔斐法分配权重的步骤。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如何运用泰勒模式。
2.自我评价过程中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控。
一、简答题
1、简要叙述现代学前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答: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目的性原则
(6)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7)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8)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应用特尔斐分配权重的步骤
(1)设计意见征询表
(2)选择专家并请他们填写问卷调查表
(3)整理和反馈专家的意见
(4)不断整理和反馈专家的意见
二、论述题
1、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如何运用泰勒模式
答:泰勒模式即为目标评价模式,在我们实际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运用泰勒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确定一般目标,树立目标意识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核心思想是“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这一表述不仅是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可以看作是已经确定了的总目标。
一般目标确定以后,应该帮助所有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树立目标意识。有了目标意识,围绕目标选择内容、确定教育工作就不再是以前的事倍功半,而变成了事半功倍。
(二)指定目标体系
(1)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体、智、德、美
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2)分解幼儿发展水平
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应进一步分解为次一级的目标。
(3)确定学期、月、周的教育活动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并根据本地、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在每学期开学后确定学期目标,然后再把学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再分解成周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了。
2、自我评价过程中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控
(一)自我评价中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
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2、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
3、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
4、自我压力的影响
(二)自评中评价中误差心理的调控
自评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的调控主要是使自评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自我评价。
1、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不要盲目接受,也不要拒不理睬,要实事求是的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
2、要注意把握与别人类别时的可比性,注意类比时的类同点,不滥比,而把类比当做启发自我评价的手段。
3、对自己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发展的态度,力求客观。
4、要学会把别人的评价与别人类比、自我评价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而且要多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第五篇: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教育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抓实教研组建设为基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立足课堂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研讨,力争较大幅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质量核心意识,能够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及学科的教学质量现状,进而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办学效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制度,为活动实施提供强力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主任、副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
2.强化活动宣传。以“两考一评”活动和党员教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正确解读课标,能够独立制订自己学科的双项细目表;充分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三帮三带三提”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此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
4.落实岗位责任、效能目标责任意识。校长与副校长、副校长与分管处室主任、主任与包组组长、学校与教师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目标来激励和考核,促进活动有序推进。
5.进一步落实并细化“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集体备课制度,“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教师灵活引导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
1.进一步落实并细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结合“三层三级”全员参与教研法和“三评三看”课堂评价制度,广泛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氛围,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
2.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关;认真搞好对教师的教学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
3.切实推进校本教研。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创建“有效课堂”,使绝大多数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对个别听不懂、没学会的学生,要通过课后辅导及时帮助解决;以月考、期中抽测和期末统考为有利契机,认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对比分析成绩和原因。
4.积极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组织教师努力探讨各种课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以研促教,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1.继续重视加强新课程学习、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引导教师走上行动研究之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创造型教师方向发展。
2.以“新课程、新技术、新课堂”为重点,组织观看光盘、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能在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
4.扎实开展帮扶联动发展、小专题和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课例分析,强化教学研讨意识,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通过“两考一评”活动、培训学习、“三课”活动、片区大教研、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在学习中多一些审问和明辨,在实践时多一些批判与选择,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真正把能够提供示范教学的优质课作为深化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7.坚持推门听、随机听、跟踪听课等方式,及时把握教师上课动态,督促教师从每一节课抓起,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8.加大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检查教学计划进度,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上课状况。
(四)以生为本,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面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放弃、不歧视每一位学生。
2.坚持家长会制度、学情调查制度,及时召开课任教师座谈会,发现、分析和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策略研讨、行动研究、教学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开发潜能,发展智能,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和学习力的全面提高。
3.强化学科竞赛辅导工作,重视特长生的培养。以尖子生、特长生引领学生学习,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
4.以周测月考、期中抽测、期末统测、学科竞赛、知识积累大赛等方式,进一步增加质量监控的密度和频率,实现学生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加强中考备考工作。及时召开鼓劲会、誓师会、心理调整会等,鼓励学生拼搏进取;组织教师参加中考研讨会,及时把握中考命题动向,科学备考;切实安排好五、六月份的模拟考测,以考促教,让每一位学生教能考出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