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写作学习计划
公文写作学习计划
公文写作学习计划
1.前言
前言是计划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表达出制定计划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一般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如: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委 有关精神,党委决定对在职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继续采取中心学习组的形式,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 》、《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为重要辅助材料,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并同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相结合,同整顿思想、改进作风相结合,同 联系实际、推进工作相结合。
党委中心学习组以自学和集中学习两种形式相结合,以阅读原著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专题 辅导和讨论。学习每一个月进行一次,一般安排在每月
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文种的界定和合理运用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问题。由于人们不甚了解新《办法》的实施,长期对一些公文文种的模糊不清,难以区分和辨析文种而导致错用或误用现象时有发生,最常见的有 报告 与 请示 的混用; 公示公告 与 公示通知 的乱用; 函 与 请示、批复 的误用; 意见 与 报告 的连带替用等等。严格区分 肃清使用 一、报告与请示的混用 请示 与 报告 是公文中经常被混用的最典型的两种。由于这两种公文均为上行文,都有向上级机关陈述意见,反映情况之功效,不少机关常常把它们混淆使用。或在 请示 的同时进行冗长的一文多事的报告,或在报告中央带着请示事项,结果造成了请示与报告混用,给公文处理带来困难,甚至直接导致工作失误。如:
1988 年 12 月 25 日,电影制片厂得知云南边防老山前线某部在元旦前夕举办 猫耳洞里颂祖国 的庆祝晚会,感到这个活动有意义,便写了个 报告 于 25 日送达总政文化部,请示派出摄影组赶赴老山前线拍摄纪录片。总政文化部有个规定:
每周星期 二、五批阅文件,而 请示 则当天批阅。由于制片厂送来的是报告,办文人员按照规定搁置起来,直到星期二即 12 月 28 日才送达部首长阅示,等批复下来已经晚了。尽管摄制组马不停蹄地赶到老山前线阵地,但晚会已经开过了。造成这次延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关人员错将 请示 写成了 报告。
主观判断的辨析不清,造成 请示 与 报告 不分,我们常见 关于 的请示报告,甚至还有铅印好供人填写的 关于 的请示报告。虽然请示、报告均属上行公文,但报告可以于
事前、事中、事后行文,上级机关可答可不答,一般不作答复;报告可以一文多事。而请示则不同,必须写在事前,以请求上级批准、指示,而不能 先斩后奏 或 先上车后买票,上级机关对于请示则必须答复。报告央带请示,请示写成报告,也同样常常误事。请看:
例文(一)关于增加选举工作干部编制名额的请示报告国务院:
经中央批准,今后县、乡两级选举的日常工作由民政部负责。但是在确定民政部门人员编制时没有选举工作这项任务,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给民政部门增加必要的编制名额。建议给民政部门增加八人,每个省、市、自治区增加三至四人,每地、市、县增加一至二人。关于民政部增加的八个名额,请国家编委解决,关于给各地增加的编制名额,请批转各地从现有名额中调剂解决。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中央民政部一九九 0 年八月二十四日例文(二)关于给予解决救灾款的报告东政字(201X]
枕木腐烂,天花板开裂,两面面临浑沟、厕所污染;房屋与宿舍紧临带来严重隐患,不仅无法接收档案进馆,而且严重威胁着档案的安全保管。
据我们初步调查:
县档案馆楼上七问库房有 38 处天花板严重开裂,5 处开始下塌;楼下三问有 16 处天花板也严重开裂;其中七号库房位于全栋楼房的中部;正因楼枕腐烂加撑 2 处;库房窗户宽大,受光面积增大,夏季月平均库温高达 32 度(档案保管正常温度为摄氏 l4 度至 18 度)致使档案柜破烂,文件受损;楼下库房因东南面临机关院内排水沟,北面紧靠猪圈和厕所,相对湿度高于 80%以上(档案保管要求相对温度为 50%至 65%),对档案危害极大。库房为砖木结构建筑,又紧邻两栋宿舍,直接构成了火灾威胁。
鉴于上述库房容量不足和种种不利档案安全保管的严重情况,根据现有馆藏量和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迫切要求建一栋面积为 1200平方米的档案库房。
特此报告,望予批复。
县档案局一九九 0 年五月五日 这三篇例文最主要的错误在于把报告与请示并用、误用。从内容上看,例文(一)、(二)都是要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上级答复或批准,文种应为 请示,毫无疑问,例文(一)把请示与报告这两种文种混为一谈,并列使用是错误的,标题中应删去 报告 二字;例文(二)是误用了文种,除尘滤布标题应换成 请示。例(三)报告内容夹杂着请示事项,也属文种误用,应改成请示。这种文种错用现象,应给予廓清。
二、公示公告 与 公示通知 的隐形性错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
干部任前 需向社会发布公示的一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的可以采取发公示通知或会议公布、张榜公告等形式。《意见》讲得很清楚,向社会公示发公告;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采取三种形式:
一是发公示通知; 二是在会议上口头公布; 三是张榜公告。也就是说 公示 时使用公文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公示公告,另一种是公示通知。例文(四)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同志(男,41 岁,硕士研究生,汉族,四川 县人,中共党员。现任 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拟提名为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人选。
同志(男,51 岁,本科,汉族,四川 人,中共党员,现任 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拟提名为 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人选。
干部群众如有需要反映情况的,请于七日内以真实姓名向市委组织部审查处(电话)电话反映,也可向市委机关办公楼前的 市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意见箱内投递书面意见。中共 市委组织部 年 月 日例文(五)市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公示榜 根据 市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的有关规定,按照 公开、公平、择优 的原则,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和组织考察,市委常委研究同意,同志拟任 市科委主任,同志拟任市教委副主任,现将两位同志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同志,男,34 岁,1992 年 7 月 机械学院无线电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毕业,汉族,四川 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 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拟任四川省 集团公司企划部部长。,男,38岁,1991 年 7 月 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汉族,四川 人,中共党员,现任 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拟任 县科技副县长。
干部群众如有需要反映情况的,请于七日内以真实姓名向市委组织部干部审查处(电话)电话反映。也可向市委机关办公楼前的市县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意见箱内投递书面意见。中共 市委组织部 市公选办 年 月 日例文(六)中层干部任用公示公告 同志,男,34 岁,1993 年 7 月于 师范大学政治系本科毕业,汉族,云南 县人,中共党员,下派 县组织部锻炼工作一年,现任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讲师,拟任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同志,男,42 岁,汉族,云南 县人,中共党员,1996 年 7 月于 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8 年下派 县 乡挂职锻炼工作一年,现任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系讲师,拟任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副处长。
从公示之日起7 天内,如对被公示人员有意见或举报,请向学校党委组织部反映,举报电话:
中共 师专委员会二 00 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上面例文(四)、(五)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文种一个用的是 任前公示,一个用的是 公示榜,两个例文都刊登报上,都是一样的目的,都是向社会公示的,由于认识有偏差而发生乱用,这给公文写作与处理带来了混乱,不利于公文管理的规范化,按《意见》要求,应改为 公示公告。例文(六)是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任用公示,从范围和内容上讲,应属《意见》中规定的系统内公示的,应该使用 公示通知,而不是 公示公告,这里混用了文
三、函 与 请示、批复 的情感化混 函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重要种类之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一种使用广泛、轻便灵活的公文文种。从国务院办公厅 1981 年 2 月 27 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至今已有 21 年,后经过了四次对 函 的重新规定,我们看到一次比一次界定得清楚、明确,尤其是 201X 年 1 月1 日施行的 新办法 在前几次的基础上表述得更明确,语句更严整简洁,不仅严格地界定了 函 的使用范围(必须是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而且在适用内容上与 压滤机滤布厂家请求批准 相对应再明确列出 答复审批。
新办法 对 函 的表述完全廓清了 20 多年的使用上存在不正确的方法,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但在现实中不重视 函,不正确使用 函 的现象仍然存在,函 的功能往往被 请示 和 批复 等文种所代替,以致造成文种错用。
(一)函 具有 答复问题 的功能,但不能代替 批复。
函 与 批复 是两种根本性不同的公文文种。依据 办法 之规定,:
吡复 适用于 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这里明确指出了 批复 是答复请示事项的,但现实使用中往往出现用 函(复函)代替 批复 答复问题的情况。有些教科书中提出 有时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上级机关也可用函来答复。对这种函的警复可用 复函 也可以用 批复,这些提法是不科学的。为了维护公文的严肃性,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问题只能用 批复,而不能使用函复。所以,公文的实际运作,公文的研究和教学,都必须以 新办法 为依据。
(二)函 具有向有关主管部门(无隶属关系)请求批准 的功效,不应被 请示 所代替或混用。
根据行文规则,机关之间工作关系可分为:
上下级关系、平行关系或非隶属关系、隶属关系等,请示 是上行文,向隶属的上缴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就应使用 请示。
新办法 明确界定了 函 具有 请求批准 的功能。删去原办法中的 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 的字样,这样 请求批准 的对象是 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这里 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 和 上级机关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 有关 是与 请求批准函 的具体内容有关,对发函单位而言,这样的 主管部门 仅仅是与自己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的某种职能机构或某业务机构。它是特定的因人而异,并非像 上级机关 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这里的 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 排除了使用 请示 的隶属上级机关。换一角度说,主送机关为上级机关时用 请示 而不能用 函。主送机关为 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 时用 函 而不能用 请示。在工作中曾见到 函 被冠之以 请示 来使用,例如:
县城建局在给人事局要求解决本局环卫工人岗位补贴时,公文的标题写成了《关于解决环卫工人岗位补贴的请示》。从行文关系上讲,两局之间是平行关系,理应以 函 行文,但写作者存在着情感性因素和特殊心态含盖了规范公文意识,导致误用文种。
四、意见 与 报告 的连带替用 这是一对很不显见的容易疏忽的误用文种,由于写作者对公文变更和发展不甚了解,缺乏同步的公文写作知识和写作意识,给实际操作带来一些问题,甚至步入误区。
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自 201X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至今已有一年多了,据笔者对一些行政机关公文运作的考察和
了解,感到在此期间,由于对 意见 的使用连带地对 报告 的适用范围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建议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不再使用,应换以 意见 行文。
(一)建议性报告 不应再使用,应换成 意见。《办法》对 报告 适用内容的规定是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很明显,报告 自 201X 年 1 月 1 日起不再具有 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的功能,这与 意见 的使用是相一致的,但有些机关单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十分明确的变动和要求,在提出意见时,仍然以 报告 行文。例如:
县教育局给该县政府的《关于建议进行全县乡镇中小学校舍状况普查的报告》,其发文时间为 201X 年 6 月 15 日,按照《办法》的规定,上述事由是属于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应以 意见 行文。
(二)呈转性报告 应换以 意见 行文。
呈转性报告 即呈请上级各部门执行的报告。就其使用范围讲,这类报告的主送机关往往是高级别的政府机关,如国务院各省级政府等。这是一类使用频次较高的 报告,大多数属于此类。我们知道,报告 是陈述性上行文,它不应体现请求性。从 1984 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施行的《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就明确规定:
报告 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201X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办法》在明显的,尽管过去这已形成一种公文运作惯例,但用《办法》去要求是不尽规范的,尤其是 意见 已列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而至今这种情况尚未改变过来,仍在继续。因为这类报告皆属建议性内容,完全属于 意见 的适用范围,它理应被 意见 所取代。换言之,凡过去的 呈转性报告 现应以 意见 行文。原因探寻规范运作 文种误用的原因很复杂,有内因也有外因,有主观也有客观的,但纵观我国公文写作的发展、变化,公文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功效与影响,我们可以探求一些规律,文种的误用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对公文文种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上的模糊 对于容易误用、混用、错用的具体文种,首要的问题是要弄清它们的真正含义与外延(范围),掌握它们的内质、特点、功能价值、用途范围以及它们的差异性,认真地区分辨析,就会避免文种上的错用。例如:
最典型的 请示 与 报告 两种文种,只要抓住关键的三点来理解与识别:
一是所担负的任务不同。
请示 主要是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要求上级机关明确批示、答复或解决问题。它需要上级表态或批复;而报告则主要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
二是内容的繁简不同。请示一般是一文一事,比较单纯集中,这是写请示时最基本的要求;而报告有综合性的,内容往往涉及许多方面,不能带有请求事项 三是使用的时间不同。请示必需在事前行文,在未得到上级机关批复之前,不可按所请示的内容行事;而报告则可以在事前行文,也可以在事中行文,也可以在事后行文。同时淡化两者文种功能的一致
性,这样更增强了两者的区分点与界定。明确了文种的具体用法。再如 意见 与 报告,报告 的内涵减少和外延缩小,部分被新文种 意见 所代替; 公示公告 与 公示通知,只要掌握两者的使用范围,弄清 公告 与 通知 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就不会产生误用。
(二)缺乏对公文发展动向的了解和同步的理论知识 公文的发展与时俱进,公文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互动关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人们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文写作也与时俱进。但人们仍固守着已有的观念和旧的东西,没有及时更新公文知识和观念,就很难发现公文的发展动态和带来的连动影响,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犯错。例如:
公示 是在 201X 年 6 月 2313 是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出后逐渐兴起的,《通知》要求:
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在 3 到 5 年内,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特殊岗位除外)的选拔任用,普通实行任前公示制。两年多来,各地在地厅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大多按《通知》要求进行了任前公示,而使用的文种就是 公示 或 公示榜,它们的产生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还没有合法的地位。就目前来看,既不是现行的法定公文,事务性公文也末涉及,但使用频率却比较高。然而,意见 中提到的 公告 和 通知 两种文种都是法定公文,都具有发布告知的功能。尤其是 通知,党政公文法规都列入了公文文种,应当在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不能单独使用 公示 或 公示榜,选择其一取决于公示内容的范围大小,若是向全社会公布的应当是写成 公示公告,若是向本单位公布的应写成 公示通知,决不能把两者混用。
(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随意性是致错的主要因素 前面我们提到 函 作为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 的公文文种广泛。但在现实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被公文遗忘的角落。
函 的功能往往被 批复、请示 所代替。人们在处理公务时,不能正确认识 函 的作用和价值,甚至怀疑其功效。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请求对方(受文单位)批准,就应用 请示,以示尊重。反过来用 函 则认为不那么尊重对方,甚至使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办成。某单位为表示对 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 的尊重或担心引起有关部门的误解甚至反感,特意将本应使用的 请示批准函 的公文改用 请示。看来在公文运行使用中往往添加了 感情 色彩和随意性,恰恰冷落了 函 的存在,造成了不重视 函 的使用。笔者认为 新办法 出台至今,不重视 函 的使用现象应迅速根除,函 作为一种正式公文与 请示 一样完全可以发挥其自身价值和作用,忽视 函 的写作运用,轻视 函 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行的。否则就会出现误用、错用现象。综上所述,公文是一种法定文种,它是合法的存在。要规范其使用,保持其正常有序的运转,就必须认清明确公文文种的内质差异和功用价值,廓清文种误用、乱用、错用和替用,使每一种公文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功效,这样我们的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二篇:公文写作学习
公文规范的基础知识
公文的行文方向
请示是在某单位或个人超出自己的权限做某事时向上级部门发布的公文文种。
下行文:
即上级向下级发送的公文,包括的文种有命令、决定、通知、通报、批复。上行文:
即下级向上级呈报的公文。它包括议案、意见、报告、请示。
平行文:
即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往来的公文。如函。
泛行文:
是指没有固定行文方向的行文,如公告和通告。
公文的文种不能随意发明编造
行政机关的公文有13种:
1.命令 2.议案 3.决定 4.指示 5公告 6通告 7通知 8.通报 9报告 10.请示 11.批复 12.函 13.会议纪要
公司级10类:
1.公司发文
2.情况通报
3.党工团发文
4.公司请示
5.公司通知
6.公司会议通知
7.公司实物收文
8.公司函件
9.公司会议纪要
10.公司公告
部门级5类:
1.2.3.4.5.部门请示 部门通知 部门联系单 部门会议通知 部门实物收文
常用公文的行文原则
公司发文:
向省公司、市政府的请求、报告工作:向全公司布置全面性工作:向全公司转发上级公司重要文件:安排全公司综合性会议、活动等,必须统一为公司发文。
公司函件:
主要用于对外单位行文即向不相隶属机关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公司请示:
以部门名义向公司作请示,请求公司分管领导给予明确解释或审批意见。
部门通知:
由部门领导签发。部门内部传达上级的指示,下达指示、要求下办理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需要部门内部周知的事项,都可以用部门通知。
部门联系单:
公司内各部门间的工作联系,统一用”部门联系单”,由拟稿部门领导签发。
文写作中的热点问题
原则1—以最高签发领导为准
1.公司级公文应由公司领导签发,其代表了公司的意愿。
2.部门级公文应由部门领导签发,代表了部门级的意愿。
原则2—就低不就高
1.必发才发即不发文则不发文,能发普通文种的则不发公司级公文。
2.能低不高。即部门领导就能决定的事就应该由部门领导签发而不必要由公司领导签。
3.一事不发二文。即有请示在前,也就是说领导已经表态过了的公文就没有必要再请示一
次了。
4.全员周知型文件使用公告栏告知;时效性强的文件使用邮件、电话通知。
注意的小细节:
简:内容要简洁凝练,原则上正文不超过1500字。
要: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备:需详细阐述的具体事项安排等应作为附件
注:注意公司的规范简称为“深圳分公司”,不可使用“深圳公司”。
细:发送给所有部门的公文,称谓应为:“各部门、工会、各分公司、客房服务(深圳)中心”。
名:各部门的简称要规范化,并需书写准确。
公文附件要注意到的事项:
1. 需详细阐述的具体事项安排等应作为附件,公文的“附件”是用以辅助说明
文件内容的资料,属于文件组成部分。
2. 正确地标注附件,是公文格式规范化和结构完整的客观要求。
1. 应在公文的正文中写出附件的名称。
2. 附件的文件名应当与正文中所写的名称严格一致。
3. 附件写法的格式:
单个附件的写:附件:XXXXX
多个附件的写法:
附件:
1. XXXXX
2. XXXXX
公文流转注意事项
一、发文件环节:1.要坚持“必发才发”和“相关性”原则。
2.注意主送单位为省公司及省公司各部门的公文,不得同时抄送深圳分公
司内部部门和个人。
二、流转环节:1.要设定合理时限要求,需其他部门办理的,一般应提前3个工作日以上送
达;工作台量较大的,应适当增加时限。
2.会签,必要才会签,会签部门有权否决的相关事项方可提交会签;会签
部门原则上不超过3个;发文部门应主动与会签部门协商,以提高效率。
三、批转环节:1.公文处理。应“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原则上应在收文后1个工作日内
将公文处理完毕。
2.处理方法。需要相关单位或个人输的,批为“待办工作”,只需要相关单
位或个人知悉,批为“待阅文件”。
具体公文文种的写作
公文的组成:
标题:
一般为关于XXXX的通知,关于XXXX的请示,关于XXXX的涵等等
正文:
1.起因。2主体事项。3.结尾。
结尾:
通常也为特此通知,特此请示,特此涵达,与标题相对应。
重要公文——请示
1. 应用领域:
请求上级领导机关指示意见和批准事项。凡超出本单位或本人职权范围以外的事项,都要请示后才能执行。
2. 注意事项:
请示为上行公文,它必须写出在事前,必须在被批准后才能执行相应事项。
3. 具体写法:
(1)它的标题通常为:“关于XX请示“
(2)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要求简洁扼要。
(3)结尾通常为:“妥否、请批示”,或“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
重要公文——报告
1. 应用领域: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 注意事项
报告为上行公文;在回答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一般均使用报告;只有在上级机关用“涵”的形式询问情况时,下级机关才可以使用“复涵”
3. 具体写法:
(1)它的标题通常为“关于XX的报告”
(2)正文用来概括说明事件的动态、点明事件中发生的总是和倾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报告的内容也要求简洁扼要。
(3)报告的结尾通常为“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
请示与报告团的区别
请示的运用和规定
1. 请示是请求上级答复的;
2. 是向上级请示批准、指示的公文,具有请示性质;
3.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只有上级答复后才可贯彻实施;
4. 请示要求一文一事。
报告的运用和规定
1. 报告则是让上级了解情况,不必答复;
2. 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具有陈述性质;
3. 是事后或事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写报告时,工作已经开展,情况已经发生,总
是已经存在;
4. 报告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第三篇:学习公文写作有感
学习公文写作有感
本学期,我学习了公文写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必要的公文写作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没接触公文写作这门课之前,我原以为公文写作是十分简单的,稍有些文字功底的应该都可以写作公文,但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的时候,我才知道公文写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它得注意点非常多。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一般的公文也和写文章一样有要素,一个要有主题,二要有材料,三是结构,四是语言的运用.公文的一般格式一般分版头、主体、文尾三部分,由发文机关、份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时间、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和印发份数20项要素组成。这些注意事项要真正彻底的搞清楚并熟练运用,那么开设这门课就非常重要了。
李智军老师却运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让同学们分组,学生自己进行上课学习。这样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我在自己备课的时候也有许多的体会。首先,我知道了分工的重要性,我和同组的同学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才能节约时间,创造合力。其次,查阅资料时,光靠网上得到的大大的不够,想要给大家上好课,必须先自己把内容理解透彻了,才能给同学们做很好的分析。那么,在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后,在给同学们上课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老师悉心的指出,让我受益匪浅。
那么到底该怎么写公文呢?我想这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十几堂的课堂学习也只能对公文了解一个大概。写作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事情,善于积累素材,多翻阅书籍,多实践写作,才能真正写好一篇公文。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要有目的的学习才能学以致用。写好公文不仅需要语言上的艺术,更需要思想的智慧,我们要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完整体现别人的意图,多做有心人,仔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再多的写作知识,都是为了实践而做准备。在平时的写作种我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只有多实践,才能发现这些错误纠正这些错误,熟练地进行写作。
写作公文是一门学问,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脚,要想理解的更透彻,那就需要以后我们慢慢摸索了!
第四篇:如何学习公文写作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范文
(一)如何学习公文写作,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说。从广义的角度说,它涉及到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等;从狭义的角度说,则是就写作谈写作,重点指提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前者是一个大话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研究,本文不拟讨论;后者则相对集中而单纯,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谈八种具体方法,目的是帮助初涉写作的人尽快入门。
一、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公文写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倘若想一锨掘出口深井,一锤打成把镰刀,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绝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积累,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
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在这方面,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幻想一鸣惊人。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因为前者便于借鉴成例,有较多可以省劲的地方,不像后者那样综合性较强,难以把握。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要是一开始就涉足陌生的领域,即使搜肠刮肚,也会无话可说,不仅于学习无益,反而可能会动摇学习写作的信心。
二、照猫画虎
所谓照猫画虎,就是套写和模仿。小学生学写毛笔字,一般从临摹字帖开始,初学公文写作的人,也可以找范文来套写和模仿,在模仿中体会奥妙,摸索门道。模仿多了,就会逐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扔掉拐棍,自己行走了。套写和模仿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如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往往就可以找一个原有的通知来套写,因为它只要把会议时间、地点、期限、内容和参加人员、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一般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内容。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套用和模仿,通常情况下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体例和结构,有时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观点、素材和语言。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一个立志在公文写作上长出息、有作为的人,必须练就一手锤炼文稿的真本领、硬功夫,千万不能总是套用和模仿。
三、熟中取巧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这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就公文写作而言,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的媒介和桥梁就是多写多练。写作的规律,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不断加深认识;写作的能力,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逐步提高。不通过多写多练的长期积累,写作理论懂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必须把数量和质量、效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每写一篇都要有相应的收获和长进。为此,要注意四点: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比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这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文稿一旦被选用,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写作的热情。这比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四、改中求精
学习公文写作,修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文章来完美地反映客观事物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也不可能做到一稿写下来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有毛病就得修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多次。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学文杂感》),“不经过改,写的能力不会提高”(谢觉哉《不惑集》)。学习公文写作,必须具有“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的耐性、毅力和行动。改,改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在修改的范围之内。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静思默改法。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二是边读边改法。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极其有效。三是冷却修改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这样,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也会发现毛病。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范文
(二)五、比较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内容、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是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内容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六、虚心请教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苦苦探索而解不开的疙瘩,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苦思苦练是重要的,虚心请教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国ABC人历来把虚心视为美德,学习公文写作同样要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请教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一是带着问题求解。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有的时候,高手的几句话就可以点拨清楚;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二是带着文章求改。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特别注意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抓取有用的信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千万不要忽视向并非写作高手的人们求教。三是向书本求知。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言的老师。特别是一些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七、参与其中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时重要的文稿并不只交给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来集体起草。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则是学习公文写作的极好机会。因为写作班子的人必定是本机关、本单位的写作高手,至少要由高手来领衔,参与其中,便自然成为向高手学习的极好机会。所以,凡有这样的机会,就要积极主动地挤进去,即使不能成为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也要尽可能参与(哪怕是列席或旁听也好)他们的一些集体活动。
一要参与正式起草前的集体讨论。这时的讨论一般侧重于研究写作背景、弄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章主题、理顺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选好文章角度。参加这样的讨论,对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构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极有好处。二要参与文章的写作。一般来说,集体讨论中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以后,写作班子成员就要分块来写,然后由一人主笔,把分写的各部分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其中。即使不是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不承担正式的写作任务,自己也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写一写,用以同其他人员起草的文稿相比较,看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差在何处,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三要参与集体修改。初稿写成后,往往还要集体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稿子要讨论修改若干次。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它既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活跃思维,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八、勤于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公文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不同体裁的公文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差别很大。因此,不论是公文的总体规律还是不同体裁公文的个体规律,都要努力去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由公文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五篇:公文写作学习总结
公文写作学习总结
×××班 李××
《公文写作》学习了54个学时,由××教授讲课。收获出乎预想地大。原来不想学,现在觉得越学越有味道;原来以为学不到东西,现在不论写作知识还是写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一、较系统地掌握了公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公文,过去我只知道它是“官场文章”,对它的性质、特点、作用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我不想进“官场”,了解它干吗。现在知道了公文是专门用于党政机关单位办理公务的、作用巨大的应用文。还知道了如何根据它的性质、作用、特点来确定主旨、选择材料、安排结构、使用语言等知识、方法。
二、熟读了许多范文和病文。在学习写作中,“范文”有“示范作用”,它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写”,“病文”有“警示作用”,它告诉我们“不应该那么写”。课本中有100多篇范文,有50多篇病文,大部分我都读了。特别是老师重点分析的,我学得更细致,将两种文章对照着读,具体弄清楚“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写”,“为什么应该这么写”,这样学到的东西,道理明、印象深,很有用。
三、写了十多篇作文。
写作课是实践课,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是为了知道写作实践,是为了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因此,老师布置的七八篇作文我认真写,我还结合学生会工作写了好几篇。这十多篇作文,使我更实在地知道了有关文种“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的道理、知识,写出来的作文也基本符合要求。这对我将来参加工作很有好处。
总之,《公文写作》的收获很大。感谢老师的教诲。
二〇〇二年十二月
公文写作学习总结修改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