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
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轻松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习内容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认识1-20各数,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能根据观察发现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1.根据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巩固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
(三)统计与概率
1.能熟练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进一步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三、时间安排
复习内容课时安排每课时复习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21.数数。(正数、倒数、单数、双数)
2.回顾数位的认识。
3.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4.反馈练习。
20以内数的加减法21.回顾加减法的意义。
2.巩固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比较、统计整理11.回顾分类比较的方法。
2.回顾数据整理的方法。
3.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位置11.进一步巩固所学图形的特征。
2.说说认识方位的要领。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综合复习
31.综合练习
2.查漏补缺
四、复习方法
1.20以内数的认识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数练习,通过直观的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2)反馈练习。
2.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方法,以及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分类比较、统计整理:
引导学生回顾分类比较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图形与位置:
引导学生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要领,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反馈练习。
5.针对复习内容进行随堂测查,根据反馈出的问题加以指导。
6.综合测试,查漏补缺。
第二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
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知识整理,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有系统化认识,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3.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倾听、审题、表达、书写、检查作业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较少,题目的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强。
2.学生的课堂倾听习惯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不能保持一节课40分钟的集中注意力,通常课前15分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
3.知识的回生速度快,对于学习过的知识没有复习就忘了如何解题。
4.书写速度慢,有很多字不懂正确书写。
四、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正确读、写0至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结合实际情境,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能比较准确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7.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8.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9.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五、复习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习法、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做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加强学困学的辅导工作。
六、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以书上总复习和配套练习为主)
.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短”、“高矮”、“多少”、“大小”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的方法。
3.分清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4.熟练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5.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7.从整体上认识钟面,会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复习提纲)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
七、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5.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7.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8.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位置关系,钟表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数形结合,强化看图列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长顺一小
陈兴珍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
第四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 1
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检测、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20以内的数(2课时)
3、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2课时)
4、认识钟表和图形(2课时)
5、用数学(2课时)
6、机动复习(10课时)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也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措施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4课时)
3、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4、认识钟表(1课时)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20以内的数”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认识图形”的复习。
本学期主要学生的活动学习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4.“认识钟表”的复习。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复习中,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用数学”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使学生知道,画面上所画出的开来的汽车并没有画全,要解决“现在有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复习措施
1、针对学生单元复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
2、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综合性,让优等生吃饱,更要促使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达到本学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3、注意精讲多练,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4、采用集体复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学困生,将补缺补差的工作落到实处。
5、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2、整理10以内的加法、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难点:整理10以内的加法、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师:出示复习第一题(左边一题)学生观察图。问: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生:个别说,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独立列出算式。集体订正,问:你是怎样想的?
2、师:出示复习第一题(右边一题)
学生观察图。问:谁来说说图的意思?生:个别说,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生:独立列出算式。集体订正,问:你是怎样想的?
3、师:什么情况我们要用加法算?什么情况我们要用减法算?
4、生:说说生活中用加法、减法算的实际问题。生自由说一说。
二、整理加法、减法表。
1、整理加法表。
师课前先准备把10以内的加法制成卡片,发给学生。
师: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搭房好吗?生:说说你准备怎么搭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进行有序的对加法算式整理。
师问: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生: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加法表里的排列规律?
2、整理减法表。
师导入:现在我们一起帮信鸽送信,好吗?师:我们要象反搭房子一样有序地进行送信。生:说说你准备怎么送信。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进行有序的对减法算式整理。
师问: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
生: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减法表里的排列规律。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加减法,体会进位制的概念。
2、以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难点:能又快又对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细心算一算。
7+1= 8—2= 8—6= 10—5=
2+8= 4+5= 10—7= 1+9=
7—6= 3+4= 1+5= 8—2=
4+0= 5+5= 9—3= 7—4=
6+4= 0+5= 6—2= 8—0=
8—1= 2+3= 2+5= 7+2=
9—6= 8-8= 6+4= 9—5=
二、看图写数。◑◑()◎◎◎◎()◑◑()◎◎◎◎◎()
三、填空。
1、(1)与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4在()的后面,在()的前面。
(3)1后面连续两个数是()和()。
2、◑◑◑◑◑◑◑◑◑
一共有()颗◑;给左边第8颗◑涂色;把右面第6颗◑圈起来。
3、在3、5、7、4、2、0、9、8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比2大比8小的数有()个。
4、在○里填上“>”、“ <” 或“=”
9○6 2+7○8 9○5+5 5+4○3+7
0○10 7-2○8 8○4+3 10-2○3+5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9 8-()=3()-2=5
()+10=10 9-()=0()+5=9
3+()=9 7+()=10—2 4+()=8+1
6、接着画一画。△○□△○□△○□△○
7、比一比、填一填。(略)
四、哪条路近?近的打“√”。
四、最重的画“√”,最轻的画“○”。(图略)
五、找一找(略)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
六、看图列式。(图略)
七、思考题。
有10个小朋友排成一列做操,小红的前面有4个人。她的后面有()个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加减法的计算以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难点:能又快又对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 2 = 4 + 5 = 77 = 3 + 5 = 2 + 2 = 96 =
= 66 = 60 = 0 + 5 = 73 86 5 + 5 ○ 22 .4 + 4
.3 + 4 .73 .9-2
九、看图填算式:
●● ○○○ ●● ○○○○○
●● ○○○ ●● ○○○○
□+□=□ □-□=□
□+□=□ □-□=□
□-□=□ □+□=□
□-□=□ □+□=□
十、在 ○ 里填上“+”或“-”
1○9=10 6○2=8 5○4=1 5○2=7 8○0=8 8○8=0
2○7=9 7○2=5 9○8=1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分一分,数一数。(出示图片:羽毛球、毽子、排球各若干个)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后进行交流,如哪种体育用品最多,哪种最少等。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交流情况。
2.认一认,数一数。(出示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后进行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统计并评价学生交流情况。
3.数一数,填一填。(出示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各若干个)(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2)思考并回答: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五角星比正方形多几个?三角形比五角星少几个?
4.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统计一星期里数学课、语文课、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各有几节?一周内哪门功课节数最多?哪门功课节数最少?一周内数学课和美术课一共有几节?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上学情况,步行的有多少人,乘车的有多少人?
5.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图片:桃子、苹果、梨、西瓜各若干个。
(1)学生先看图并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最多,()最少。(3)桃和梨一共有()个。
(4)西瓜、梨和苹果一共有()个。(5)苹果和梨一共有()个。
二、拓展题
1.找规律画图。
(1)△〇、△〇、△〇、(2)□○、□○、□○、(3)△△□、△△□、学生在横线上画完后统计三种图形各有几个。
回答:三角形比圆(),圆比正方形(),正方形比三角形()。()最多,()最少。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 + 5 < 9 10-□ > 7 3 + □ > 5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交流想法,教师及时评价。
3.在○里填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0。(图略)
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应该先填哪个数。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进一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和数的组成
1.教师在黑板上摆出11根、16根小棒,提问:老师摆了几根小棒?你怎么知道的?有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珠?(学生动手在学具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指名学生来拨珠)
教师说明:左边都摆了10根一捆的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左边一位是“十位”,右边分别摆了1根和6根,也就是几个“一”,所以右边对着的一位就是“个位”。明确:这就是数位表中的两个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摆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摆的数表示几个十。
2.提问:现在你能快速地在计数器上拨出14和19吗?再和同桌说说它们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写数,然后介绍怎样写的。
教师说明: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写数时先在左边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的1,两个数字要靠近一些。(再请几位学生说说15、18、20是怎样写的。)
二、基本练习
1、按顺序填数。2、4、6、、10、、。19、17、15、、11、、。
2、看图写数()()()3.在计数器上画出算珠。
4.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0里面有()个十。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17是()位数,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5.(1)18接近10还是20?13呢?(2)13后面第5个数是()。
(3)比15大又比20小的数有()。
(4)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19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6)18和16中间的数是()。
6.在多的后面打√。
()()
在少的后面打√。
()()
三、拓展题
1.找规律写数。
(1)1、3、5、7、()、()、()、()、()、()、(2)2、4、6、8、()()、()、()、()、()
(3)0、5、()、()、()
(4)18、15、12、()、()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2.16、12、8、14、20、10
一共有()个数,两位数是(),从右往左数,14排在第(),12排在第()。这些数中,比11大的数有(),大于8小于12的数是()。
3.猜猜她们的年龄。
小红说她今年的年龄是由2个十组成的。小丽说她的年龄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小芳说她在她们三人中排行老二。小红今年()岁,小丽今年()岁,小芳今年可能()岁。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认识数位,能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用刚学的统计和11~20各数的认识这些知识来进行一些练习。比比谁学得最好。
二、综合练习
(一)填空
1.看图写数。(图略)
学生看图独立写数,然后集体核对,并指名学生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2.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组成(),2个十是()。
(2)1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5)19后面一个数是(),18前面一个数是()。
(6)10和12中间的数是()。
(7)比14多1的数是(),比20少1的数是()。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3.在〇里填上“>”、“>”或“=”。
10+3〇14 15-5〇10 20〇10+10 12-2〇10+3
18-8〇14 7+2〇6 13〇19-9 16-10〇3+3
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然后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18 3+()=13()-2=10
()-10=5 6+()=16()+4=14
5.在〇里填上“+”或“-”。
10〇7=17 8〇2=6 16〇6=10 20〇0=20
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思考并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二)选择,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
1.下面和18最接近的数是几?
10()20()19()
2.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2,这个数是几?
13()20()14()
3.第一组栽了11棵树,第二组和第一组栽的差不多,第二组栽了多少棵? 17棵()10棵()2棵()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然后请学生说说想法,教师及时评价。
(三)计算
1.3+8= 6+7= 16-4= 5+7= 6+5=
7+9= 10-4= 6+2= 4+7= 10+9=
8-3= 4+9= 7+9= 2+9= 3+9=
8+10= 5+9= 8+5= 6+9= 8+8=
2.4+3+2= 10-6-2= 10+3-3= 17-7+5=
8-7+3= 4+5-6= 19-10-0= 14-4+1=
5+2+10= 9-5+4= 20-10-5= 18-8+9=
(四)看图列式计算(图略)
学生看图列式计算,然后说说根据图意所编的数学问题,教师及时评价。
(五)根据调查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下面是小红调查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情况。
篮球□□□□□□跑步□□□□跳绳□□□□□□□□
1.请你认真数一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2.回答问题。
(1)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的同学多?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的同学少?
(2)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3)小红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统计。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在认钟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初步总结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方法;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有()个数,长针是(),短针是()。
2、下面的钟面上少了什么,你能帮它补充完整吗?
二、认识整时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时()时()时()时
大约()时 大约()时 大约()时
2、连一连
3、在钟面上按下面的时间画出时针或分针。
11时 5时大约10时
4、智慧屋
根据已知的时间,想一想第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并画出时针和分针。
三、数一数1、2、(1)把上面的物体分一分、(2)如果照样子在右边再画一
„..数一数。个物体,应该画什么?在..在□里面“√”。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9+1 9+10 3+7 10+9 2+8 4+6
5+5 5+4 10+5 3+10 9+10 8+10
9+7 9+6 9+5 2+8 9+2 9+8
3+6+4 4+5+2 8+2+5 17-7+4 9+10-9
二、在○里填上“>”、“<”或“=”。
9+5○15 9+6○6 3+5○8 6-6○6
4+5○10 6+9○9 9+8○16 19-9○4+6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7 9+()=13 9+()=11
9+()=10 9+()=15 9+()=12
()+9> 14()+9 < 19
四、找一找,比一比。长方体()个 正方体()个 圆柱()个 三角形()个
()比()多()比()少()和()同样多 圆柱体比正方体多()个;三角形比长方体()个;圆和球()个。
五、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这个数是()。
3、和13相邻的数是()和()。4、1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6、找规律填数。
7、◐◐○◐◑◐●○□▲□◐□◐
上面一共有()个图形,从左边数起◑排在第(边有()个图形。
8、◑◑◑◑◐◑◑◑◑◑◑◑◑◑◑◑◑◑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第8个◑圈起来。
(3)◐在左起第()个。
(4)◐的右面有()个◑
六、看图列式。(2)□○□= □(个)
12枝
□○□= □(枝)
(3)
(4)用18、8、10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 □-□=□
□+□=□ □-□=□)个,▲的左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看图写数。
2.上面的数中,比2小的数是()和(),比10大的数是()和(),比5大、比8小的数是()和()。
3、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苹果比梨多()个,桃比苹果少()个,梨比桃多()个.
去掉()个苹果,去掉()个梨,三种水果的个数就同样多.
3.在○里填上“+”或“-”.
11>8○5 8○7<9 16○4=20
14○4=10 14○10<8 12>6○5
4.从6、7、8、15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5.6.在○里填上“<”、“>”或“=”.
9-3○9 11+4○15 10+4○10-4
7○6+3 6-6○12 3+9○5+7
7+8○10 5+2○10-7 7+4○6+6
二、口算题
1.14-4-3= 18-8-2= 5+2+6= 6+2+6= 6-10+4= 3+4+5=
4+4+4= 4+0+6= 16-6-9=
2.3+9= 5+9= 5+8= 4+7= 5+7=
6+9= 12-10= 8+8= 8-3= 6+10=
三、选两个数写出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4分)原来有7只猴子,又跑来了6只,现在有()只? □○□=□(只)
3.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有多少个苹果?
□○=□(个)
口答:小军原有_____个苹果.4.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
□○□=□(棵)
口答:还要种_____棵.
5.同学们在马路两边各插了8面小旗,一共插了多少面?
□○=□(面)
口答:一共插了______面.
6.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其中1只大猴子,6只小猴子)
□○□=□(支)7.玩具熊每个5元,玩具汽车每辆9元,皮球每个9元。
(1)要买两种玩具,最少要()元,最多要()元。
(2)你喜欢哪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