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科技局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市科技局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1、力争我市成功申报国家创新型县(市)。
2、推荐xx乡成功申报省或国家创新型乡镇。
3、完成xx市科创中心建设系列工作。
4、配合做好2019年xx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
5、推进与xx理工大学的市校合作,配合贵溪经开区做好“高端线缆线束产业研究院”建设。
6、争取2019年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分别是xx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xx省电子元器件包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溪骏达特种铜材有限公司的《xx省铝青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引导企业做好03专项及5g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推荐xx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组建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体。
8、组织企业2019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0个。
9、力争2019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10、统筹做好智慧新城项目建设(智慧小区、智慧科创中心、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路灯等)。
第二篇:科技局工作计划
科技局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中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突出海洋科技创新、企业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四大重点任务,发挥科技工作引领、支撑、服务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20%,授权量增长27%,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5件。
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蓝色经济跨越发展
(一)推进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将蓝色硅谷列入国家科技部试点示范。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实验室二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期工程主体封顶。重点引进建设710所、中乌特种船舶设计院、TSC海洋工程与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
(二)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围绕深海油气开发、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项目,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设3个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三)加快集聚军工科技资源。加强与国防科技管理部门、央企军工集团战略合作,重点引进船舶、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科研机构。支持我市单位参与国防预研和生产配套,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古镇口国家级创新示范园、红岛经济区军民融合装备产业园等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全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在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大企业研发园,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总部或分部落户青岛。提升现有研发中心建设水平,组织申报建设智能交通等2-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建设20家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培育计划,新建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基地60家。
(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的上下游对接,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由联盟承担。重点在新能源、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领域,构建5-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择优申报国家级联盟。
(三)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服务,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结合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滚动培育计划。加大科技计划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新认定市级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
(四)组织实施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发展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重大战略产品的研发、中试、产业化及重大原创性成果的集成应用,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3D打印、高功率LED功能照明产品、海洋生物医药、5兆瓦级风电机组等产业取得突破。
(五)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0项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激光显示、储能电池等4个产业链,形成5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产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3-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争创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六)推进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重点建设软件与服务外包、页岩气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各类特色园区。从关键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建立高新技术项目进入园区的绿色通道。
三、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全面推进孵化器建设。全年实现投资60亿元,开工建设170万平米,完成120万平米。全面落实孵化器建设优惠政策,推进中以国际孵化器、海洋生物医药等孵化器建设,重点打造工研院等3个标杆孵化器。加快孵化器招商引智步伐,重点引进100个创业项目入驻。加快橡胶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仪器设备购置,推进海洋设备检测、海洋药物等公共研发平台综合评审工作。
(二)推进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国家试点,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全面开展公共研发平台大型仪器设备融资租赁。设立科技金融超市,为1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投资机构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强化区(市)科技金融工作联动,年内与4-5家区(市)合作共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科技信贷支持。
(三)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市技术转移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5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交易总额达到60亿元。
(四)提高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拓展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建立科技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大型入网仪器设备达到2200台(套),科技文献数据量突破8000万篇。推进大型仪器共享协作和专家咨询服务,享受大型仪器补助的企业与科研机构达200家。
四、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育,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根据我市“青岛英才211计划”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总体部署,制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实施方案和细则,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加快人才及团队引进步伐。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领域,引进10个创新团队和6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二)加快引进建设高端研发机构。重点引进建设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发基地、中国兵器集团特种化工研究院、中国家电研究院华北分院等国家级研发机构,以及正大生物研究院、以色列创新园等外资研发机构。筹建中美生物催化实验室、中德智能配电设备等研发机构,推进北美技术研发中心、澳新研发中心等海外研发机构建设。
(三)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芬兰、德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引进农业滴灌设备等关键技术20项以上,建设海洋气候环境效应、动物用保健品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中德橡胶材料及装备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
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促进发明专利产出与产业化。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行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组织50家以上企业开展发明专利申请“清零”行动。支持企业构建“专利池”和推进专利标准化,构建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对实施成效显着的专利产业化项目、专利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给予资助。
(二)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引进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化、集聚化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六、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提高科技惠民水平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实施现代种业专项,建立农业种子资源平台,培育新品种5-8个。发展高端智能农业装备,推动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提高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建设黄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重点加强临床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等技术支撑和保障,开发饮用水净化技术、生活垃圾处理及环境综合治理科技示范,提高疾病防治、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科技支撑能力。
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行政效能
(一)建立科技宏观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对接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发展目标,争取更多上级支持。加强区市创新联动,集聚优势资源,培育区市特色科技工作。统筹协调驻我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资源,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调整科技投入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公共创新载体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大对贷款贴息的比重。加强对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科技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重点鼓励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加强对优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
(四)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智库”的战略合作,启动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合作研究基地”,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开展前沿技术跟踪、技术路线图研究,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配置产业创新链、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遴选科技重大专项、引进创新人才等提供发展路径与决策参考。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电子监察信息系统。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培养清廉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篇:市科技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思想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先发展,全面升位”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题,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借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东风,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校市合作为支撑,以科技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实施为推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全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科技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今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重点项目25项,其中新建项目11项,续建项目14项,所实施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8项,XX市级项目7项,本级项目5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727万元,争取国家科技贷款4754万元。申请专利21个,新发展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民营科技企业6家,通过省级织织鉴定的科技成果2项,获XX省科技进步奖3项。完成了2007-2008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通过了XX省科技进步考核,并被省科技厅推荐参加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目前正在审批中。2009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以校市合作为抓手,促进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
针对我市没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的实际,我局一直把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路子。切实加强引才、引智、引项、引资工作,先后与XX省农科院、XX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XX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3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从项目筛选、包装、申报、立项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互惠、互动、互访、互建机制,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采取乡镇、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建立稳定长期合作关系的方式,乡镇、企业得到了科技支撑,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有了转化平台,科技人才、资金、技术送到乡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地方经济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双赢。针对我市季节性干旱严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的现状,我局与省农科院合作在东溪镇、玉成乡建立了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工作计划《市科技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实施了“XX省季节性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项目研究集成出了“水稻覆膜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旱地垄播沟覆节水耕作技术”等先进实用的耕作技术,这些先进技术既促进了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又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我市与西南民族大学合作争取的《抗寒保畜恢复简阳大耳羊生产技术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184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山羊产业的发展。通过开展校市合作、院市合作,共争取了8项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在我市实施,引进项目资金727万元,争取科技贷款4754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我市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发展。
二、科技项目管理扎实有力,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我们在认真贯彻省科技厅提出的“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科技工作新思路的同时,改变过去科技项目由政府包揽、企业被动、科技经济两张皮、项目效益差的局面,走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管理路子。在项目的包装、申报时,选题要准、技术队伍要强,产业布局要合理,引导企业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转化。
在项目管理上我们加大了项目的中期监督和跟踪指导工作,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执行项目任务书,并积极开展创新工作。通过对项目实施的管理指导,使我市所实施的科技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我市实施的“现代节水农业”项目在原东溪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玉成基地。今年在玉成基地投资500万元新租用和整治土地500亩,并投资100余万元新建实验站一个。该基地已成为西南乃至全国的亮点。实施的“丘区种养加复合型现代农业”项目所研究集成的技术对我市生猪、山羊的规范化饲养和排污处理以及深加工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生猪、山羊产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天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有效无刷电机、北研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高导热功率型led电极支架等新产品在第十届西博会上参展,得到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市场前景很好。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我局以“专利宣传月”、“知识产权保护周”和“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载体,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为主题,深入企业、社区、乡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普及宣传、培训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举办专利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32人次,撰写了《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对策》调研文章,协助国光公司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制度,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科,组织空分、港通、川橡、空冷、天虎、北研、天灵、正东等企业参加XX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展示及成果转化洽谈会,北研展示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第四篇:市科技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市科技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市科技局工作总结2014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1+6”创新政策,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创新载体建设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等工作,为我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创新城市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1、成功申报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省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及出台《意见》之后,我局抢抓机遇,深入调研,结合我市实际迅速制订出《XX市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并上报省科技厅。6月23日,省科技厅正式复函,同意我市的实施方案,并批准我市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2、加大省“1+6”政策宣传与落实
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周宏来淮做知识产权专题报告会;邀请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办公室副主任夏辑来淮做创新政策主题报告;邀请省科技厅原副巡视员张玉华来淮做科技金融政策专题报告会。几场高层次的政策解读报告会,对于企业利用科技政策,助推企业创新发展,解决实际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合实际起草制订相应文件
结合我市实际,我局牵头起草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意见》等文件,目前已经征求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待上报市委、市政府后出台。
二、提供创新条件积极打造创新环境
1、成功举办2014年科技活动周
在淮南科技局网站正式开通《XX市网络科技活动周》将国家、省、市科技活动周有关文件以及各部门的活动及时发布,开展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展。各县区举办了各县区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青少年电子制作大赛大学组比赛、科技“进村入户”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2、认真组织省、市科技进步奖申报及评审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2014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组织我市企业进行申报。共推荐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的12个奖项。我市共获省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按照《XX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2014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评出XX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
3、积极组织申报创新基金项目
根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及时组织企业进行培训和项目筛选,组织达到基本申报条件的30家企业进行培训、辅导。将符合初评条件的18家企业的项目上报省厅,创我市最好申请记录。
4、积极开展创新团队申报及认定工作
深入各县区和园区,就高层次的省创新团队申报工作进行摸底调查,经反复比较考评,最终推荐了1家我市创新团队进入省十佳候选创新团队名单,若得到批准,将为该团队争取到省政府1000万的创业扶持资金。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首批XX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的申报及评审工作,共评出10个创新团队;开展XX市第三批“1133”研发创新团队的验收考核工作;申报省“115”创新团队5项。
5、认真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2014年,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工商联继续举办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科技日报社和陕西省现代科技创业基金会具体承办。我局组织5家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初赛有3家企业进入复赛。
6、扎实开展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统计工作
通过扩大宣传、强化培训、开展调研以及强化部门间协作联合等做法,使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由7.18亿元增长到14.96亿元,利用两年时间实现了的翻番,此项指标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六位2013年XX市全社会r&d经费14.96亿元,较2012年增长30.9%,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r&d经费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r&d投入强度1.83%,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省第1位。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增幅居全省第2位,总量居全省第7位,比2012年前进1位。
三、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1、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及复审
通过召开多种形式的培训会议以及深入企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出台《XX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加大高企的培育申报力度,并引进代理机构,为企业整理完善申报材料。第一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2家(新认定26家,到期重新认定3家,复审3家),申报数量为历年之最。目前2014年第一批“高企”认定申报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我市25家申报企业通过专家评审,并报国家备案。第二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家(新认定6家,到期重新认定2家,复审5家),13家企业均通过省认定小组专家评审,待公示。
2、努力培育省高新技术产品
根据《关于2014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科高秘〔2014〕222号)的要求,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我市企业申报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认定评审。我市此次共收到申报的产品45个,经形式审查符合评审条件的产品42个。我局于2014年9月25日组织专家,分专业组进行了评审,35个产品符合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条件,现已提请省科技厅予以公示。2014年1-8月我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7.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3亿元。
3、认真组织科技计划项目
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领域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2014年备选项目;跟踪调查20项国家级科技计划、星火计划项目。认真做好2014年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监督、管理以及24个省级在研科技计划项目检查验收工作,并将结果汇总上报省科技厅。与市财政局会商,编制了2014年XX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00万元的使用方案。组织企业申报2015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并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遴选、公示与推荐工作。
4、落实自主创新资金兑现
按照市先行补助的原则,2014年分两批兑现下拨自主创新政策兑现资金2000万元。首批兑现主要针对市范围内符合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资助与奖励。第二批主要针对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新产品及动植物新品种;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予以配套、资助及奖励。两批兑现共涉及单位166家。自主创新政策兑现资金的落实并下拨到位,充分体现了XX市委市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激发了全市广大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的热情。
5、加强技术交易市场管理
2014年1-9月,我市合同登记数146份,合同成交总金额20068.85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7269.78万元。
四、打造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1、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载体建设
2014年,中移动数据中心、淮南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等7个项目开工。实现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同比增长79.02%;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75.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5亿元,增长9047.4%;实现招商引资17.89亿元,同比增长6.6%。
省级淮南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级淮南矿用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真按照基地发展工作方案,针对基地企业实际,提高基地企业竞争力。目前淮南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有企业14家,实现销售收入8.19亿元;淮南矿用电子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有企业26家,实现销售收入11.26亿元。
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规划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113亿元,产品年生产能力163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242亿元。省级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高速迈进,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积极培育省、市级科技平台建设
重点建好“四大平台”,即:以煤炭开采国家工程研究院为代表的“1+6”国家级研发服务平台、以“淮南谷”为代表的“1+8”研发孵化转换平台、以“万名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代表的人才引进平台、以“江淮云”为代表的数据信息类企业集聚平台。目前我市共新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市级企业中心3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
3、推进科技孵化器和研究所建设
目前我市只有两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孵化面积近50000平方米,在孵企业35家。淮南师范学院、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区等三家筹备孵化器的备案工作正在大力推进。
4、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信息采集工作
积极搜集和了解我市企业技术转移项目和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信息,组织企业申报2015年省技术转移计划项目和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对申请2013年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共用补助的2家单位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核,申请材料已报省厅。截止目前,我市已在省平台网申请入网单位7家,填报申请入网的仪器设备原值单台价格30万元人民币以上、成套价格50万元人民币以上80台/套,仪器设备原值总值8046万元。
5、大力建设“科技路路通”淮南分中心项目工程
完成“科技路路通”淮南分中心“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加强创新服务站建设,为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完成“科技路路通”淮南分中心项目验收。2014年,科技路路通淮南分中心走访企业和高校院所51家次,提交上报总网发布新闻信息107条;为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109次。
6、大力推动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对我市科技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申报,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获准立项,正在抓紧组织实施。该平台旨在XX市建立涵盖市、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延伸至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横向服务市级业务部门科技信息发布平台,是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活动场所,为加快我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步伐,推动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经济提升
1、积极推动送科技下乡
我局在XX区孤堆乡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示范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发放了农业技术资料,邀请了专家进行集中授课,现场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000多份,农田与养殖基础知识书籍1300多册,赠送农业科技光盘300多盘。草莓专家杨积冠深入大洼村草莓种植大棚传授种植技术要点,现场解答群众问题30多个。
2、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认定工作
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实施方案》的要求,经企业申报、县区推荐、现场察看和局长办公会研究,“XX市三元杂交肉牛繁育科技专家大院”等7家被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目前,我市获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6家,市级科技专家大院33家。
3、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基地
积极推进1-2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扶持奶及奶制品基地、农作物育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良种中试基地等农业科技基地6个。扶持亿元以上产值的科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4、积极开展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重大专项的中期检查
一是根据省科技厅的通知,对“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和XX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在项目带动下,建设了“三区一田”水稻120万亩、小麦101.6万亩,分别取得了安徽沿淮地区水稻亩产814.8千克和小麦亩产587.5千克的最高记录,累计增产粮食12.2万吨,直接经济效益3.04亿元。二是对XX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草莓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进行了中期检查,项目自实施以来建设草莓科研实验楼1栋、智能温室4座,日光温室260个;培育草莓新品种2个;完成草莓与西瓜套种模式,草莓种苗扩繁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示范;制订了企业标准3项;开展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提高了广大草莓种植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技能。
5、积极开展富民强县项目申报和验收工作
一是指导帮助XX区成功申报了2014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酥瓜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有利于提高XX区酥瓜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和市场观念,促进酥瓜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由毛集实验区承担的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毛集优势水产健康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通过了专家验收。建立优势水产产业化基地7个,面积20760亩;取得省科技成果2个,制定企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农民20560人次,带动就业7100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9.09万亩,加工水产品6800吨,实现总产值62980.1万元,核心养殖区人年均纯收入10980元,示范养殖区人年均增收2120元。
6、实施了“农业科技110”工程
“农业科技110”工程旨在加快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应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水平,促进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在农业上的贡献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市计划在3年内建立1支100人的市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100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养1000名农民技术员,实现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应用“0距离”对接。在市科技局、组织部、农委、科协的牵头组织下,县区科技农业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摸清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帮扶措施。2014年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3家,培育选派了33名科技特派员组队帮扶,成立了5支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六、提升创新水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全力完成省市专利申请、授权目标考核任务
2014年1-8月我市共专利申请1964件,其中发明申请584件、实用新型申请1348件、外观设计申请32件;专利授权1362件,其中发明授权165件、实用新型授权1155件、外观设计授权42件。1-8月的发明专利授权量165件在全省排名第6位,同比增长98.8%,增幅全省第三;已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目标考核任务,任务完成率103.1%,任务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一。截止8月底,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52件,任务完成率116.7%,任务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3件。1-8月我市共专利申请1964件,同比增幅17.1%,提前完成市政府目标考核任务;申请量全省排名9位。1-8月我市共申请发明专利584件,全省排名第13;同比增幅52.1%,同比增幅排名全省排名第9。
2、开展知识产权周和专利行政执法活动
4.24日在市新华书店门前广场举行打击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销毁各类盗版、非法出版的光盘、音响制品、书刊近2万件,非法赌博游戏机740多台。同时开展了“拒绝盗版、共筑未来”签名活动,现场悬挂条幅,发放专利宣传资料。
2014年共进行执法检查6次,其中和市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办公室到潘集联合执法1次,知识产权处独立执法检查5次。1-7月我市受理专利案件7件,其中:假冒专利案件2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件,假冒、侵权纠纷专利案件都已全部结案。
3、积极提高专利服务工作
分别到田家庵、大通、潘集工业等园区调研,深入企业50多家(次),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5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达300多人。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14年省核心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和安徽省第三届专利奖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已有6家企业的6个项目通过初审,推荐到省局复审。
4、兑现专利产业化政策资金
根据XX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和“XX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兑现了2012-2013年专利资助及奖励资金466.3万元。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14年省核心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和安徽省第三届专利奖评选活动。目前我市有11家企业申报省核心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其中获得推荐的企业6家,有8家企业参加安徽省第三届专利奖评选活动,其中: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矿用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获得第三届安徽省专利优秀奖。
5、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开展“舜耕大讲堂”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著名学者对全市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授课。邀请到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周宏来淮作了题为“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核心作用”的讲座。参加了XX市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在节目上先后介绍了我市专利工作现状,宣传了XX市专利资助政策,专利保护方面的政策等。
2015年市科技局工作计划2015年,我市科技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二三四”科技工程的实施(即:“一主线”是以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主线,“二重点”是以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载体建设为重点,“三围绕”是以双轮驱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为方向,“四突破”是以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农业科技创新、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抓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我市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我市“煤化产业做精做细,非煤产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创新试点城市完善创新政策法规
1、积极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
按照省科技厅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按照创新型试点企业申报要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2、着力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结合XX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一是制定《XX市科技计划体系》;二是商市财政局全面修订完善《XX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三是修订《XX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四是是修订完善《XX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3、启动XX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XX市委、市政府“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中心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调研、学习,深入研究分析,谋划制定符合XX市情的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
4、兑现落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
对接省“1+6”政策,做好落实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的协调工作。一是及时与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加强沟通联系,了解掌握省科技厅工作动态。二是加强与市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的交流与会商,完善政策兑现落实方案。三是协调局业务科室,做好资料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5、做好201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统计工作
谋划好2014年全市研发经费统计工作,拟邀请省统计局有关专家来淮开展现场培训,全面提高我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填报水平,确保研发经费科学稳定增长,努力完成市政府r&d统计目标工作任务。
6、争创2013-2014科技进步先进市
按照科技进步考核标准,认真准备申报2013-2014年科技进步先进市,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准备、抓好协调、督促各县区做好考核申报工作,力争我市及县区全部通过考核,争取我市第9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7、认真做好省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
认真组织好2015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申报推荐工作;做好2015XX市科技进步奖的申报、评审等相关工作。
(二)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大力培育高新企业
1、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全力做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以及各县区产业园的服务工作,强化生物医药和矿用电子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各县区产业园区新上企业的基本情况调研和跟踪服务工作,重点跟踪中科院等离子所等国家科研单位在淮合作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
2、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认真组织企业做好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复审工作,并认真做好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围绕省科技工作考核指标,以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平台服务力度,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30项。力争认定一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XX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零”突破。
3、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
继续开展国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工作。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按照创新型省份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淮南建设创新城市。推动“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根据不同企业特点,分别采取不同方式,积极开展国家、省和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工作。
(三)认真打造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加快“科技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统筹科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配置,不断提升科技平台运行质量和水平。整合提升现有科技平台。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若干重点领域和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明确各区域科技平台的功能定位,构建若干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完成项目平台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利用项目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信息服务。
2、努力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一是指导协调全市各县区和各类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速推进县区、园区各类孵化器建设,协助及时加入到省科技厅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中。二是适时建立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我管理组织,成立由省级孵化器牵头的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加强孵化器系统内部的管理与交流。三是积极推进毛集实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两家备案孵化器的省级认定工作。
3、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
为促进我市企事业单位与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建立长效科技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我市院士工作站组建工作,2015年拟建院士工作站4家。
4、积极组织“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工作
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第二批XX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的申报及评审工作。
5、抓好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搞好组织体系建设:加快筹建县、区、乡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煤炭、机械、化工等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二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必要的现代通讯、办公、会务、交通设施,培训业务骨干。三是进行机制创新:研究、学习同类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内部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
(四)加快农业创新步伐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1、积极推动“农业科技110”工程的实施
2015年重点培育30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选派了3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采取科技小分队主动服务和科技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2015年在全市抓出1-2个亮点。
2、做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
在2014年培育对象的基础上,加大服务力度,力争认定1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XX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
3、继续抓好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
根据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合同要求,落实项目各阶段实施内容,抓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国家农转资金项目的实施。
4、认定农业科技型企业3-5家
根据农业科技型企业认定办法,对已认定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进行回访,综合评价企业在科技创新、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拟继续认定3-5家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
5、联合市农委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根据科技部《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认定标准,动员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力争年内申请1-2家,努力实现XX市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零”的突破。
(五)提升专利建设水平促进专利转化运用
1、进一步提升专利创造水平
在2014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市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力争2015年申请专利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900件;授权发明专利190件。通过修改专利资助政策,加大对企业发明专利实审后的资助力度,解决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的后顾之忧。联合省知识产权局举办培训活动,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建立企业专利联络员激励机制,调动专利联络员的积极性,推动企业专利申请。
2、大力促进专利运用
配合省知识产权局组织下一届安徽专利奖的评选活动,通过专利奖项的评选和宣传,提高企业专利荣誉感,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对专利技术产业化工作进行统计,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奖励,通过政策兑现,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转化的积极性。
3、加大专利保护和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2015年将在2014年基础上,继续加强专利保护,巩固“双打”行动成果,建立专利执法长效机制,对发现的专利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
2015年将围绕工作重心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配合“4.26”知识产权活动周和中国专利周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报道,联合新闻媒体、网络等宣传主体,除了宣传专利政策外,突出报道我市在专利工作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和新亮点。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增加上门调研和服务次数,积极和代理公司做好沟通工作,以热心周到的服务,有力的资金支持,积极的政策导向,力争全面完成2015年各项专利考核目标任务。
第五篇:市科技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市“四大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做好技术创新、科技富民和科学素质三大科技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实施“创优”工程,打造全省科技系统先进单位
按照国家“十一五”县市科技工作发展纲要和省科技厅在全省科技系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统一部署,按照全省科技系统先进单位15项争创指标,我局根据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的要求,不断加强基层科技部门的职能建设,努力发挥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致力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竭力推介宣传恩施市科技进步取得的显著成,得到上级科技部门的认可和赞同,通过省科技厅考核,我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单位。
二、实施创新引导工程,推进产业上档升级
――发挥科技计划的前瞻性作用。根据国家支持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和省产业重大专项的要求,我局组织申报了“二元促成法提取多种石蒜生物碱绿色新工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喜树繁殖基地建设”、“FD-1A底波段多功能疼痛治疗仪”、“魔芋神经酰胺”、“肉类加工企业节能减排模式研究与示范”等4个省科研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无偿资助143万元。围绕我市确立的“四大重点”工作,我们认真组织编制了2008年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6项,科技补助经费60万元.其中支持现代农业建设项目7项,补助经费22万元;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项目4项,补助经费20万元;社会综合发展5项,补助经费18万元。项目的争取,科技计划的实施,有力地引导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实施科技专项。根据科技计划确立的总体目标,我们重点组织支持实施了“恩施玉露分级精制技术研究”、“药物中间体提取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魔芋葡甘露聚糖湿法加工产业化示范”、“肉类加工企业节能减排”、“新型电子医疗器械研发”等5大科技专项,这些专项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如对“恩施玉露分级精制技术研究”给予10万元科技补助经费,引导润邦公司投入88万元,针对恩施玉露的产品特征,依托韩国大原粮机,运用CCD数码摄像、高精度色相分别、高频空气喷射等现代新技术,成功消化、改进了PUBU-15型色选机,设备投产后性能稳定,具有精选速度快,精选质量高等优点,经测试,精品茶精选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12%。用18万元引导九洲牧业公司投入360万元,依托省环境科学院利用现代UASB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在省内同类企业中率先建成日节约用水500吨、日产沼气200立方米、年节约标煤400吨污水处理系统,经检测水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锦华生物承担了“二元促成法提取多种石蒜生物碱绿色新工技术”项目,突破并掌握了核心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60万元,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50万元。支持宏业魔芋公司继续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魔芋葡甘露聚糖湿法加工产业化示范”,并获得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至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家。康强科技采用先进的光电一体化技术,研发出了FD-1A底周波多功能疼痛治疗仪,申报了国家专利,获得省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并获得省科技厅15万元科技攻关计划资金支持。
――营造科技创业环境。完成了2005年――2007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五月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市政府颁发了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1项,奖励了10个先进单位和15名先进个人。为鼓励自主创新,我局坚持实施了专利申请申报奖励制度,今年申报国家专利59项,在全州居领先水平。
三、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科技示范村建设步伐。按照全省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的要求,立足灯笼坝村茶叶产业升级,依托润邦公司和农技服务中心,引进恩施玉露专用茶品种12个,组织科技抗灾技术培训520人次,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点3个,已经成为全州唯一的省级科技示范村。根据市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立足长堰塘村贡桔产业,投资3.5万元,办500亩品种改良示范基地,组织病虫害防治培训550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15户,该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加速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公司+基地+技术的产业化模式,创办了富硒鸡林地养殖和芦笋标准化种植2个产业化示范基地。以三河科技公司为依托,建立了15万只富硒鸡林地养殖基地,惠及农户501户,农户年纯收入达150万元。以高岭惠农公司为依托,在三岔三元坝、梨子坝两个村创办了500亩芦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在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探索农村科技服务
网络体系建设新思路。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科技服务的需要,为把农业科技人员集聚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3名,他们在领办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传播新型农村实用技术等活动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如科技特派员崔吉明围绕芭蕉茶叶产业领办了茶叶科技型企业,引进了10多个恩施玉露专用茶品种,建立了10亩品比园,100亩无性繁
殖园,企业年销售收入可达500多万元。抓住湖北农技110创办机遇,与恩施州农技110联合,建立农技110专家信息库,网络辖区农业科技专家15名,经半年多的运行,恩施移动、电信共发布农业技术信息1500多条,专家接待热线咨询服务655人次,举办农技110专家培训25期,该网络逐步成为农民的良师、专家的益友。
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程,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大力开展科技普及活动。按照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省农技110活动安排,我们与宣传部、科协联合下发了活动方案,在白杨坪乡成功举办了恩施市科技活动周和农技110专家培训启动仪式。本届科技活动周参加单位117个,参加活动人员1345人(其中科技人员615人),公众参与人数42000多人次,发放资料5.2万余份,科技咨询3.1万人次,科技下乡36次,赠送农资、物品116万元,义诊5200余人次,开展企业技术诊断40项,制作宣传展板312块,科技光盘3140块,翻修科普画廊320米,赠送药品1.7万元,举办培训班36期,举行科技报告会15次,播放科普影视14场。
――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根据“星火富民工程”和“阳光工程”实施要求,我们组织市职中(省星火培训学校)申报了省星火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计划,一年开展劳动力转移技术技能培训2073人,转移就业1123人,该学校已跻身全州农民星火培训学校前列。
五、实施“满意”工程,树立机关新形象,一年来,我局以开展“满意”工程为契机,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管理和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五五”普法、保密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全局政务工作的协调高效运转。
――抓党建,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局党组紧紧围绕全局总体工作目标,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丰富群团组织活动,为全局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年来,局党组开展中心理论学习,确保了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入手,强调基层党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组织生活、规范“三会一课”、强化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切合工作实际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党建先进单位活动”,不断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局机关党支部,连续四年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向四川汶川捐款4250元,交纳特殊党费1800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以开展评选创优为载体,以参与属地建设为重点,以开展救灾帮困为手段,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抓党风廉政建设,构建科技廉政体系。一是健全教育体系,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局党组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坚持用正面典型教育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采取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和“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站和党务公开栏等宣传方式,拓宽教育渠道,把法纪教育和廉政自律教育延伸到科技工作和每个干部职工中去,夯实全局干部职工廉政自律的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二是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科技业务办理的秩序。将党风廉政建设责目标任制融入到科技计划、科技成果、技术市场等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科技项目计划必须在网上公布、组织专家评审、进行财政监督管理的制度,对各级科技项目经费,做到了公开透明。三是健全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同时按照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实行“一岗双责”,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并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每个科室,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通过这一系列的防微杜渐措施的落实到位,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
――抓“满意“工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年来,我们狠抓“满意”工程,认真开展了“访民思民、为民办实事”的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掌握基层和企业所需所盼,不断简化工作流程,为真正服务群众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满意工程的开展,全局干部职工树立了雷厉风行、“马上办”的作风,形成了又好又快的办事氛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形成了局内事,主动办;突发事,高效办;重大事,跟踪办;经办事,仔细办;份内事,马上办;权力事,干净办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了科技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六、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根据新时期科技方针的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2009年科技工作的总体任务是:以科技为支撑,围绕茶叶、药物生化、机械制造、优势矿产、高山蔬菜等四大产业和节能减排这一主题,实施一批科技专项,攻克一批技术难题;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具体任务是实施以下8大科技专项:
――茶叶精加工专项。力争恩施玉露茶精加工项目进入全省重点科技计划笼子,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恩施玉露”打造成与“信阳毛尖”“采花毛尖”齐名的全国知名品牌。主要工作任务是建立恩施玉露茶专用品种园,依托浙江衢州茶机厂,根据恩施玉露特点及储青相关参数指标,完成相关技术工艺研究并投入生产使用,依托韩国大原粮机完善恩施玉露高精度色选相关指标及参数的确定,完成整机研制工作,并投入生产使用。
――生物药化专项。支持锦华生物公司启动羟基喜树碱分子修饰技术研究,攻克毒副作用处理关键技术并行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喜树快繁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锦华生物培育成全州药用中间综合体提取技术最强、规模最大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圣峰医药公司现有技术和产品开发基础,联合州中心医院开展临床应用技术研究。
――机械制造专项。支持信达机械和山泰水设联合引进吸收新型六缸柴油发动机缸体总成新技术、新工艺,启动生产线建设。
――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专项。伟峰矿产公司承担的超精细高岭土开发项目,今年底已通过国土资源厅专家评审,已获得矿区范围批复,2009年即可进行征地、环评等实质性运作。依托索鑫公司在现行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高磷铁矿脱硫、磷技术研究,争取完成工业化试验。协助政府办开展沐抚矿泉水的招商引资工作。
――节能减排专项。继续以九洲牧业公司为依托,深入做好水体有机物污染治理相关技术研究,争取进入省重点科技发展计划笼子。支持恩施金叶公司以华中科技大为技术依托,完成5000吨年烟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小试。支持慧距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开发太阳能系列产品。
――促进低山农民增收专项。以龙凤镇为重点,实施经济林下套种高山喜阴植物项目,探索增加低效经济林综合收入的途径;以长堰塘、店子槽村为中心发展林地鸡100万只,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
――高山蔬菜升级专项。依托高山公司开展精细育苗技术示范推广。以中国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开展恩施高山蔬菜储藏保鲜技术研究。
――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专项。以农技110建设为依托加快农村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步伐;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继续探索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新思路;以科技下乡为主要活动形式,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培训和实用技术的推广;以科技示范村建设为载体,争取以乡镇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入国家、省建设笼子;继续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围绕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我们将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按照国家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相关指标,高起点,严要求,努力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确保省级先进,开创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按照“突出重点,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专项,为争取省产业推进重大专项的支持打好基础。
――营造环境,促进创新创业。2009年除继续坚持科技成果奖励和鼓励专利申报制度外,重点是配合税务等部门逐步落实企业开发税前抵扣相关政策的落实。
――强化党建工作,不断推进机关建设。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地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