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下电网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论文计算机论文
数字化下的电网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本文将通过介绍 GIS 技术的在电网信通中的发展和应用特点,来探讨数字化背景下电网信息系统的应用和GIS技术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电网信息系统;GIS 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
依据电网信息系统的发展角度来看,配电体系是其能够运行的基础保障,而这也是电力能够正常生产和输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电力运输过程的配电系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与电力使用的需求逐步提高,这就让当下的传统电力管理方式,与电力安全系统不断扩展的需求不能相适应。最近几年,电力市场经过了 的变化,正是这种巨变不断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有很多电力企业将 GIS 技术应用到电力信息和配电
管理体系当中,具有了可行的现实价值。
电网信息系统中的 GIS 技术分析
GIS 技术借用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软件设施,对生活空间中位置定位和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储存管理,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分析和描述地理位置特征。总结来说,GIS 系统就是一项具有专业功能的数据管理系统;如果严格的定义的话,GIS 就是一个具有集中存储操作和显示地理位置信息的运算系统。配电系统中的 GIS 技术具有综合地理信息、计算网络数据、处理配电信息传输、管理电力设备的功能性系统维护技术。它包含了自动化绘图、地理信息收集以及设备运行管理三个系统,并且配备了能完美运行于 10kV 以下的电力配送系统。因此电力企业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可利用 GIS 来精确定位电力运输过程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地理坐标。如图 1 所示。通过 GIS 提取的数据为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使配电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运行的实际状态的实时反映更明显,因此能够提高设备故障的反应时间,加快设备的维修进度,明显提高当前电力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所以,电力设备管理部门能够结合设备在空间中具体参
数的使用情况来具体什么否开展相应的检测和维修,以此来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简单来说,GIS 在电力系统中得以发挥作用的原因正是因为其具有以上所述的极为显著的特征。
2GIS 技术在电网系统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发展的初期阶段,为了能够优化通过人工的方式查看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管理图文,我国电力部门则借助 autoCaD 系统完成图片信息的管理工作。这种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要比 GIS 系统要低许多,但它为后来 GIS 完善空间信息和图片数据的功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随后,第一代 GIS 系统孕育而生。早期的 GIS 系统已经具备了图形与数据的有机结合,数据与图形可以相互转化,便于查看。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少储存设备之间的互通结构,不能进行网络拓补扩展,难以实现不同类型数据处理设备之间图形转换的高级功能。AM 能够完成自动绘图,其中涵盖了对不同设计图以及地图的制作和修改;FM 可以进行各种使用设备及其属性管理。将这两种功能相互结合,共同应用到早前 GIS 技术之中,这样就可以弥补早期GIS 技术的缺点。因此早 GIS 技术框架下,融合 AM 和 FM 就形成了
AMFM/GIS 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管理设备的运行还兼备了处理复杂的图形的能力,能够让用户和图像之间实现动态交流,也能支持超级链接操作。同时对于信息的检索更加方便,提高了绘制出的图像质量。伴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因为其本身具有的良好的信息交换功能,一跃成为 GIS 新型系统发布和信息交互平台,将有关位置信息发布在以网页为展示平台的网络上以供有需求的人进行查看和使用,这已经成为 GIS 系统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 WEBGIS系统就顺着这个方面发展而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覆盖的范围和密度也越来越大,其所需要的进行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位置信息的处理越来越朝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所以急需一个能够进行数据集中处理和相互交换的系统平台,GIS 系统就刚好妈祖电网信息系统发展的各项需求,可以为电网信息决策者提供集中而有效设备、用户等各类即时信息。GIS 系统依据电网信息系统的需求不同,又分为两种不同的交互方式,一种是包括 Plugin 方式和Java 式在内的主动式,另一种则是包括 ServerapI 和 cHI 式在内的被动式。被动式通常在应用上比较灵活,能更好的利用服务器资源,但是利用效率较低。而主动式则不同,其对操作平台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其运行效率也高。GIS 系统从最初在电网管理系统中应用到后来的深入结合,对电力信息共享以及可视化管理电力系统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GIS 技术的功能应用分析
3.1GIS 系统具有多方式数据查询功能
GIS 系统在进行空间位置数据处理时,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来对位置信息进行录入和数据分析,之后通过一种数据组合的形式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和快速检索,并以多种方式输出目的空间位置信息。GIS系统中对数据的处理管理与目前主流的数据管理系统相比,具有两个十分显著的优势:(1)具有空间位置实体定义功能;(2)具有空间位置关系实时搜查功能,因此GIS在空间数据管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重用。如图 2 所示。
3.2GIS 系统能够进行综合预测
不但能够完成为地理位置编码,存储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提取信息,还能够建立真实世界的模型,能把实际空间位置信息进行模拟预测,得到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另外,GIS 还能够进行电网信息的调配决策,以命令和函数的方式显示在模拟程序之上,并从其中得到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整理相关数据信息,摸拟地理位置转移过程,可以预测其将要进行的步骤和趋势,从而便于预测地理位置转移的最终结果。管理者可以对比预测结果,对不同方案进行合理评估,然后作出最优化决策,避免发生不可控的不良后果。
3.3GIS 技术能够提供查询空间的功能
为了便于电网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在建立地理位置数据库时对数据进行分层处理。即依据位置信息数据的性质不同进行类别划分,把性质相近或者相同的数据划分在一起,形成一个数据链层。因此 GIS 对空间数据和位置图形以及他们的属性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精确计算更加方便。
4GIS 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网信息系统中,配网管理系统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系统模块的功能交错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内,这也是配电管理系统特有的。所以,在管理系统中空间范围内的信息时,不同级别电力企业的配电系统管理部门都极为看重来。将 GIS 技术引入到配电网络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当中去,这样能够利用 GIS 技术的信息分析功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空间数据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空间可视化管理,把系统之中各项数据,借助于计算将其抽象化,变成一些较为简单的模型,作为特定的可视单元。比如,可以借助于相应的比例对配电网络中需要的变压器或开关设备进行标记。而对于其他的电缆等线状的设备则选择颜色不同,促膝不同的线条反应设备的信息内容。除此之外,在配电系统中常见的房屋以及供电区块等,需要借助封闭的多边形进行表示。GIS 技术在电力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为电力企业提供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地理信息定位的平台,同时还为企业 DMS,SCADA,MIS,ERP,CIS 等相互融合提供了有效路径。一般来讲,GIS 系统技术在电力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为企业视觉管理提供参考,主要在以下几个发方面进行体现。(1)配电管理系统的地理信息可视
化的应用。借助于电子地图分布数据库的建立,运用网络图像展示的形式,展示电力信息的空间位置,这样便将空间和属性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管理,为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发展提供帮助。电力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借助配电管理系统,能实时查询设备的运行状态,随时针对出现故障的设备以及进行维护,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为电力信息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将 GIS 技术应用到配电管理系统中,有助于配电网设计人员对线路上不同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跟踪,推动配电网的科学发展。(2)可以将GIS 技术应用于电子地图分发管理系统中,能够为用户查询位置,查询区域范围,进行区域范围内的费用统计以及用户费用使用情况查询等服务。通过提供这些功能服务不仅能不但能为用户提供便利,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与电力系统区域定位相结合,提高该方面的质量。在配电系统中,通过用户的身份证件号码或者是输入详细的家庭地址工作人员都可以快速完成用户的地位,查询用户的用电信息。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管理过程出现混乱,提高用户使用费用统计的准确度,共作人员还能依据用于显示位置的电子地图,针对任意区域范围内不同的用户在系统中进行编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GIS 信息技术在配电管理的应用,可以改变纸质绘制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在配电管理系统中通过GIS技术自带的自动绘图功能基本可以完成所有数据的图样化展示,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数据。GIS 信息系统主要以地理位置为主,将设备、地理、数据信息等进行分布,最后以图形的方式呈现。让配电工作人员准确把握配送网络的分布情况。(4)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处处离不开电,这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对电力资源的用量需求,因此保障整个配电网络能够安全运行,是整个电网信息系统得以持续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运用 GIS 信息技术可以针对用电户用电量的的实际使用情况来有限制的按需分配,从使用的来源上进行用电的权限审核,这极大保证了配电网络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而为了保障相关网络数据可以有效收集和安全传输,让其在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中不会丢失和折损,维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电力信息中心,保证每条网络线路的运行状态正常。同时向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情况的汇报,来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效的输入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
结论
在电力系统中 GIS 系统的应用让电力规划实现可视化、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解决地形数据的矢量化数字地形、地图库和输电线路数据库结合问题,能够对地形图以及属性资料库进行数字化查询、编辑以及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GIS 系统完成信息一体化管理,将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以网络查询为基础建立能够提供分析数据、进行决策的系统,比较预测和计划数据,让生产活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GIS 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贴合实际,相关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电网信息系统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引入 GIS 技术,可以更好的保证供配的准确性和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而且采用建立网络数据库来进行实实效性的管理,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并且由于 GIS 能够保障电网信息系统的有序性和综合性,因此可以 增加供配电系统的服务质量。展望未来,GIS 技术在电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将更加全面、广泛、深入和系统化,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也将更加精准透明,这十分有利于整个电网信息系统进行长期持续的发展和延伸,从而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和可行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明.GIS 技术在电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1):83-86.[2]刘海虹.胡金龙.陈虎.关于 GIS 技术在电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7(20):34-36.[3]马强.GIS 技术在电网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2):52.[4]张超.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11):70-71+81.[5]朱军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2):188-189.[6]黄长江.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
程,2019(22):240-241.[7]陈楚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25+27.[8]马波,李瑞国.关于 GIS 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76.[9]袁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尚品,2016(9):41-43.[10]杨春霞.GIS 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J].大众用电,2017(8):21-22.——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数字化信息系统
D、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一、本节知识点要求
1、DIS实验的基本组成结构。
2、基本传感器的识别与简单的原理。
3、练习DIS实验的基本连接。
4、用DIS研究物体的运动图像。
二、知识点的说明:
1、拍摄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的图片。
2、动画展示各部分的接口连接形式。
3、认识运动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简介它们的作用。
4、实验操作前先简单介绍操作的步骤。(打开软件前各仪器所处的状态应加以说明和强调)
5、展示运动传感器(接收)的固定操作。
6、DIS测距离的注意事项传感器要正对。
7、演示物体运动的s-t图像,明确个坐标的含义,以及图像的物理意义
8、研究在s-t图像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选取一定间隔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9、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光电门,基本原理应该明确,重点微元的利用,挡光片由大到小更换。
10、本节要体现信息化的功能作用,基本原理简要明确,不必深究。体现某仪器的功能作用。
11、可适当增添部分探索研究的内容,引领学生利用运动传感器研究日常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本节重在培养学生了解DIS和应用DIS做实验的初步能力。操作过程应该细化。
13、部分实验采用实验仪器进行测量的物理原理应给于介绍,培养学生选择仪器的能力。
第三篇:信息系统论文结构
工程硕士论文建议结构1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及问题概述1.2研究范围及创新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背景2.1意义2.2必要性2.3紧迫性2.4有利条件
第三章 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4.1系统开发方法和思想4.2系统开发步骤和规划原则4.3系统的业务需求4.4系统的用户需求4.5系统的功能需求 第五章 系统设计
5.1系统设计的总目标5.2系统的功能框架5.3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5.4系统数据库的设计5.4.1数据库设计规则5.4.2数据库设计实例 第六章 系统实现的设想
6.1系统实现的软件体系结构6.2系统实现的软件系统平台6.2.1操作系统平台6.2.2数据库平台
6.3系统实现的集成与开发平台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论文建议结构2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项目背景和意义1.1.1项目背景
1.1.2系统开发的意义1.2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分析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3.1系统目标
3.2系统业务数据流图3.3系统功能需求3.4系统非功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4.1总体架构设计
4.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4.1.2系统体系结构4.1.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2系统功能设计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应用5.1平台选择5.2应用实例
5.4系统实施与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四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
项目的XX管理
[摘要]:
XX年X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开始参与XX系统项目的开发,主要负责系统的组织规划实施开发与项目管理,该系统具有严格的安全,稳定,时实高效和可靠性能要求,该系统由XX子系统和YY子系统两部分组成,XX子系统主要实现XXXX业务,YY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采用了struts+hibernate+spring主流WEB应用框架,实现了WEB应用服务器websphere与协作应用服务器lotus domino 的高度集成.随着软件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用户需求,软件更新的频繁化,XX管理在软件项目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以该项目为例,结合作者实践,(此处提出论点,后面正文会用到,建议3个论点即可,论点来源于各个知识领域的过程和方法)主要通过在项目前期,做好需求调研,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制定完整的配置管理计划。在该项目全过程中规范化配置管理,注意员工培训并加强沟通与协调,来实施项目的XX管理。目前,该系统已开发完毕,正式投入运行,状况良好,受到客户一致好评。
[正文]:
(本段在摘要的第一段的基础上扩充即可)XX年XX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开始参与XX系统项目的开发,主要负责系统的组织规划实施开发与项目管理,当然还做一些编码工作,主要是公用基础代码和核心代码的编写与维护。XX系统是将XX子系统和YY子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采用先进的XX技术和YY技术,充分利用【电话,短信,传真,因特网】等信息化手段,解决XX问题,规范了业务流程,强化了内部管理,与XX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应用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提高了整个XX业务的工作效率。其中,XX子系统包括:[客户管理,机票管理,票证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结算,调度管理,远程营业部(代理商/分销商)管理,系统管理]八大功能模块,并统一于服务器端软件模块。YY子系统由【电话呼叫系统,短信分发系统,传真呼叫】系统三部分组成。YY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采用了struts+hibernate+spring主流WEB应用框架,实现了WEB应用服务器websphere与协作应用服务器lotus domino 的高度集成,在本次开发中,我把它视为整个项目的重点
由于考虑到寒假和春运期间将会是旅客的高峰期,客户要求系统必须在12月底前交付,项目开发周期为XX个月,为此我做了如下安排:前XX个月主要集中精力用于XX子系统,后XX个月主要完成XX子系统和YY子系统的集成以及项目收尾工作
(摘要的第二段的基础上扩充)随着软件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用户要求,软件更新的频繁化,XX管理逐渐成为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主要控制过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XX管理过程能覆盖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各个方面,同时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客观管理,即项目管理也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在该系统项目中,我主要使用(XX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在项目前期作好需求调研,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制定完整的配置管理计划。在项目全过程规范化配置管理,注意员工培训并加强沟通与协调等方法和策略来实施XX管理。
(采用总-分-总的格式)
1. 项目前期做好要求调研,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制定完整的配置管理计划。(总)
(分,描述各个知识领域的工具和方法,不用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要结合实际,不要纯摆理论)项目计划阶段,我对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三项活动工期安排如下:需求分析12天,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共20天,时间尽量充足。在做需求调研的时候,我要求一定要和客户充分沟通,深入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不仅要实现客户需求的功能,在界面上也要让客户满意,为此我们作出了航空系统的虚拟界面,让客户对系统 有一个感官上的整体了解,在需求分析完成工作之后,我们还通过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了确认和评审。并邀请客户方代表参与。最终的《需求规格说明》我们也要求客户方代表一定要签字确认。在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我们尽量使用适合本项目团队特点的工具和技术,并充分考虑其先进性和成熟性。在设计完成之后,我们仍旧对其进行了评审,总结和讨论,对争议比较大的地方交公司资深专家审核评定。
(总)配置管理计划的制定也使配置管理中不可少的一步,它能有效的指导后期配置管理工作。在本项目中,配置管理计划由配置管理员完成,我只做一些审核工作,软件资源配置管理计划,配置项目计划,交付计划,备份计划,CCB
审批计划等....总之,我认为(结论或观点)项目前期做好以上铺垫工作可以减少变更,对后面一些工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同时,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项目反工,而且项目管理员的工作也会比较好做一些。
2.项目全过程规范化配置管理。(第二个论点)
开发过程中,对文档修改非常麻烦,在配置管理中,对任何一配置项的修改都可能导致版本的变化。因此,对配置管理规范化势在必行,在本项目中,我要求配置标识一定要规范,必须独立命名配置项,配置对象的标识要充分考虑命名对象间存才联系。在配置管理中,项目组成员要各司其职,不得越权操作,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项。我的工作在配置管理中主要是:定制开发子系统,定制访问控制,制定常用策略,制定集成里程碑,进行系统集成.....而配置管理员的职责主要是:创建配置序,为项目成员分配权限,对存储库进行日常备份恢复等...软件开发人员主要根据项目的开发配管理策略,创建,修改和测试工件等。软件生存期内全部软件配置是软件产品的真正代表,必须保持精确,软件工程中某一阶段的变更都会引起软件配置的变更,对这种变更也必须做到严格规范的控制和管理。为此,我做了如下规定:处于工作状态的产品开发人员可对其修改,而作为基线进入配置库的产品,则不允许开发人员对其进行修改。在本项目中,我们还成立了临时CCB,由项目经理,用户代表,软件质量控制人员,配置管理员5人组成。我们要求对于用户提出的变更请求要严格按照变更控制流程处理。在用户提交更多请求后,开发人员对其进行评价,并产生变更报告。在由变更控制委员会〈CCB〉作出决定是否进行变更。通过批准,就重新检出变更的配置项,建立测试基准程序,并执行质量保证和测试活动,必须通过CCB的鉴定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
3.注意员工培训并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三个论点)
项目组成员大多来自不同部门,对项目环境还不熟悉,为了能实施配置管理系统,我建议公司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针对配置管理员,我们要求他学习配置管理工具管理相关的内容。针对开发人员,主要学习配置管理工具与开发相关的常用操作。针对全体人员,要让他们了解配置管理策略和流程,以及如何与开发管理,项目管理相结合。同时,我要求项目组成员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可以使用PVCS,通过ressionmanger文档共享和连锁机制。Tracker与电子邮件的集成,加强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修改,及时通知,但又不额外增加很多的工作量,这样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公平,竞争的气氛和环境。
XX系统在XX年XX月正式上线,提前完成了项目,目前系统运行正常,受到客户和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对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回顾和反思)重新回顾该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足,比如:项目初期,大多数成员对版本管理一点都不重视,总是敷衍了事。代码编写人员编写得代码也混乱不堪,给测试人员和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不便,一些没多大用的垃圾资料也被放置到配置服务器上,给配置管理人员带了很多麻烦。因此我建议(展望未来)在项目一开始,就要让项目成员认识到版本管理的好处。对源码的管理,要保证书写代码的规范性,强化注释力度,还应作好build和relase工作.
第五篇:电子信息系统导论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电子信息系统导论论文。请参考!
电子信息系统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技术的智慧市政
摘要:现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在各行各业当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啦新机遇。大部分市政企业依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但这很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无论是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进度还是成本均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因此市政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本文从市政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入手,进而提出啦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智慧市政
引言
国内信息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迅速,逐渐渗透到啦社会生产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现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进一步发展的,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市政行业。市政部门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管理手段,可以做到节约市政工程成本,合理的安排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还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分析市政施工管理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1信息技术在市政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市政工程的施工内容多且杂,有着较广的涉及面,同时建设周期长以及经济环境复杂,造成和其相关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较大。因为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工序,内容相互交错复杂,大量的数据以及信息需进行交流以及处理,若无法进行快捷有效的反馈,就会导致决策滞后,进而损失大量的物力与人力。而传统的市政施工管理一般都是通过纸质文件来传递数据以及信息的,而靠书面通知之类的管理会降低各部门间信息传递的效率,从而直接降低管理水平和效率,但在利用信息技术后,不但提升啦数据与信息传递的效率,还提高啦当中内容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及时的问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即使遇到啦意外情况,决策者也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从根本上提升啦市政施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信息技术能够将企业具有知识、技能以及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其在行业当中的竞争优势。
2信息技术在市政工程管理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1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从现阶段我国市政施工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其实并不是很乐观,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市政施工单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等。存在较多市政施工单位在进行日常工作当中,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仅占一部分,而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单位也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表面,如信息查询、电子档案的存取以及文件的编辑和打印等,没有真正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整合以及分析数据的功能,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对市政施工进行现代化动态管理。通过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可知,施工单位只是在某个环节(往通常是市政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应用信息技术,而对施工进度管理等关键的部分所采取的方式依旧是传统的,如较多的市政企业在工程的造价预算等阶段通常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工程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进而获得出一个大致的施工数据,在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完成工程的预算管理等。但是信息技术却很少用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如施工安全的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再加上市政施工本身的复杂性,若是市政行业无法做到将信息技术贯穿到整个过程的话,这将会严重阻碍到市政行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正因如此,可得出信息技术在国内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还未成熟,管理者的思维还处在较为僵化的一个状态内,无法实现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导致其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限性。
2.2具有较强的孤立性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我们能够知道,现今多数的企业和单位已开始重视信息技术,也对其进行啦较好利用,同时也启动啦局域网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但是我必须要承认一点,那就是部分市政施工企业的信息流动都是产生于项目经理和工地现场的内部,其并没有做到和其他相邻企业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除此之外,因为市政管理信息化缺乏一定的标准,导致不同的软件在企业部门中无法进行共享,市政的施工各环节以及各阶段的数据无法进行及时的、有效的交流,造成信息资源在市政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全面的整合优化。上述均表明啦信息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孤立性,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2.3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信息技术本身就有着较高的含金量,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较高,如连操作先进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都无法具备,就更别提管理啦。现阶段大部分的市政施工企业为啦能够进一步的节约成本,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忽视啦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导致信息管理缺乏人才,因而无法进一步的提高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3提高信息技术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3.1信息技术在市政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第一步工作为合理的、科学的编制好工程总体进度规划,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计划。采用总网络支持子网络和项目工程分解结构确定好阶段性任务里程。建立在项目工程分解结构的节点之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且将其自动的导入到总网络。通过总网络发布工作任务,如此工作任务就能够成功的被各项目工程分解结构分解掉,同时承包单位也须将其完成的分包任务进度反馈给总网络,借此总网络可有效地计算以及分析出实际进度,从而将实际完成的任务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有效的对比,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进度管理模块可将其他信息模块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最终和预算申请模块、计划调整模块、采购模块以及合同管理模块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管理网络,让企业能够真正的对市政施工管理实施现代化的动态管理。
3.2加强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正确认识
现阶段在信息化工程的认知方面,仍存在部分的市政行业停留在表面,这很大程度上降低啦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决策管理者的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所以,进一步加强培训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利用相关的培训来转变管理者在思想上的认识,使其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离不开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需要进一步加快对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工程建设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未来发展规划和业务流程,故此,可知信息技术对市政行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3.3实现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由于市政行业工作过程的影响,所以在招投标和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行业、地方乃至国家的配额,而这些管理内容和系统往往过大,因而在数据计算的难度也更大,所以施工企业必须的标准建立灵活的使用,严格遵守,这是企业开展的有力依据项目成本预算。此外,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固定成本、计划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设备、人事管理和财务核算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和信息管理的项目中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管理的物种可能涉及的内容和问题的研究,使这些项目与实际有效联系实际操作,更好的实现不同业务内容合作关系,建设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的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有效的工作环境。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进以及提高,信息化在市政行业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成熟,建设施工部门以及单位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幅度的提高市政施工技术水平、安全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一些部分专业的施工中,应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先进技术,如自动化的控制和信息处理等,不但可以将成本降低,减少工作强度,还能够解决一些在传统施工中无法进行处理的复杂问题。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国内的市政施工管理中虽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努力的去研究信息技术,我国的市政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一定会不断的上升。
参考文献
[1]曾庆梅.浅析信息技术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2]方镇磊.浅谈市政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5(6):85~86.[3]桂先保.论信息技术在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1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