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网络以及关系效应论析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11-27 21: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战略网络以及关系效应论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战略网络以及关系效应论析论文》。

第一篇:企业战略网络以及关系效应论析论文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化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网 络 信 息 的 获 取 不 仅 方 便、快 捷、低 成本,而且虚化和存在合作风险。不论是供销合作,还是生产合作或者服务合作,都是信息、知识或各种资源的交换和共享。网络经济下,由于竞 争 激烈和时效性要求,以及新的信息对称效应作用,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为了把握机遇,为了获取优势,建立起一种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既是企业价值链的再造,也是产业链上“专业化暠水平的提高。为了分散风险,凝聚优势,创造利益,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知识、信息和资源的 相 互 交 换、共 享、获 取,获 得 持 续 竞 争 优势。

同时为了防范网络信息“虚化暠和“无效暠的风险,又必须 在 合 作 组 织 之 间 建 立 起“了 解暠和 “信任暠,于是战略合作和战略网络的管理问题被提出来了。各种战略合作形式,形成各种新的社 会 关系,客观上 存 在 既 竞 争 又 合 作 的 “竞 合 关 系暠,如何发扬网络经济的优势,抑制其不足,更多的获得竞争机制,更 少 的 遭 遇 合 作 中 的 “内 耗暠,这 需 要我们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构思中嵌入“关系网络暠和“关系治理暠这两个新的变量,研究战略网络和网络中的关系效应问题。

一、战略网络的提出

随着现代经 济 的 发 展,企 业 作 为 经 济 体 中 的一分子,社会组织的一员,它不是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必须融入社会网络、交易网络、供应商联盟以及个人关系网络等各种网络之中。明确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定位,是企业从建立之初就需要思考,并且不断把握动态变化等问题。

最 早 提 出 “战 略 网 络 暠概 念 的 是Jarillo(1988),它强调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网络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并将战略网络定义为不同但相关的盈利机构间为了获得并维持相对于他们网络外部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合作安排[1]。

关于战略网 络 的 提 出,是 学 者 逐 步 认 识 和 发现的过程。早 在1981年,White就 认 为 “社 会 网是经济交易发生的基础暠,[2]他把市场看作是一个社会网络,这个网络主要提供的是必要的市场供求信息。

Thorelli(1986)研 究 了 网 络 与 组 织 层 级 的 关系。他认为,市场与组织层级之间存在一种 中 间态的组织形式———网络,提出合资企业、长期买卖关系等各种合作形式可同时存在于这个网络内,是一种新的介乎于市场和企业组织形态之间的制度安排,并 且 由 此 提 出 战 略 联 盟 的 概 念,这 一 看法,不仅扩大了我们对网络认识的视角,也启发了战略网络研究思想的萌动。

]Gulati(1998)认为,战略网络是“包 含 了 企 业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以及其它组织之间的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暠,[4]他将对企业有战略价值的一切联盟关系都定义为战略网络。

可以说,战略网络的提出和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1)思路创新。它不仅看到了企业自己内部的资源和优势,更看到了企业外部的资源和自己的不 足。(2)组 织 形 态 创 新。提 出了网络是一种中间态的组织形式,从而扩大了对组织的认识。(3)战 略 构 思 的 创 新。把 网 络 纳 入企业战略体系,不仅扩大了资源的视野,同时扩大了关于战略思考的细度和维度。(4)企业性质认识的创新。认识到企业不只是单一的经济个体和简单的社会体,而是有纵向和横向网络联系的复杂融合体。由此引起国内学者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林健,李焕荣(2003)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复杂的组织形式或者现代经营模式,并且把它划分为正式的网络结构(例如组织结构和沟通渠道),和非正式的网络结构(例如社会关系及其结构)两类。并且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进化因素 引 入战略网络的研究。吴思华(2002)将企业在实务中的产业合作网络分为6种类型,即人际核心型、产品核心型、顾客核心 型、地 域 核 心 型、活 动 核 心 型、网 络 核 心型[7];吴淑珍(2002)认为战略网络类型分为产品相关型(合 作 基 于 产 品 本 身,目 的 是 通 过 专 业 分工、资源共享和合作网络利益互补达到共存共荣)和非产品相关型(不是基于产品,而是基于家族关系、接近顾客或是地域性考虑等)。当前,国内比 较 认 同 的 关 于 战 略 网 络 的 定 义是:以彼此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社会的不同单位或个人,为了共同的愿景(SharedVision),建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具有动态性和长期性的合作关系网络。

虽然学者对 战 略 网 络 的 概 念 表 述 不 一,并 且分类标准不同,但战略网络都体现了区别一般企业关系的以下特征[9]:(1)边界可渗透性。战略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跨越企业边界,甚至是产业和国家边界是基本特征。(2)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战略网络存在着知识共享、风险共担 的 特点,网络中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是一种非零 和 的 博 弈 关 系。为 了 更 好 的 利 用 网 络 资源,必须建 立 一 种 能 重 复 交 易 所 需 的 信 任 机 制。(3)网络以核心竞争力为纽带。网络成员的选择以能否为网络提供核心竞争资源为基础,战略网络具有异质性和路径依赖性,因此战略网络能够产生不易模仿和替代的价值,是一种不可模仿的资源和能力。战略网络不仅是一种新的企业合作模式和组织形态、新的资源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更是一种正在形成的新的企业战略管理范式。

三、战略网络联盟的动因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战略联盟形成的原因,如有的学者从战略联盟存在的意义,以及为什么一个企业要与特定的企业联盟进行分析,还有的学者 从 容 易 形 成 战 略 网 络 企 业 特 征 进 行 探讨。Doz、Olk和Ring(200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组织在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似利益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种关联性不仅导致了企业合作的环境压力,并且使得网络成员意识到环境变化与企业之间彼此的利益密切相关。有的学者强调战略网络发起主体是网络进化的关键因素,有的观点认为,网络资源的共享动机以及商业生态系统下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依赖性和共同进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联盟的动力。从实践方面讨论战略联盟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 交 易 成 本。科 斯(1932)《企 业 的 性质》一文中包含了“市场是最有效率的交易形式,—30—但也是风险最大的暠思想,而市场交易中的包括价格发现、违约等不确定性,构成了交易成本,因此交易成本可以说是运用市场机制的代价。战略网络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来的共同愿景、长期的利益共享和互信机制,无疑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合作的不确定性,客观上既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效率,又一定程度的保留了单一组织内部的可控性,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战略网络中的 核 心企业因为可以从其战略伙伴中获得规模经济而降低费用,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优势。

2。扩大资源的视野。在网络经济和超竞争环境下,基于规模和分工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社会角色定位从产品分工,正在变化为产品内的分工。这要求不仅要看到自己的资源,还 要看到其它企业的资源;不光要看到有形的资源,还要看到无形的资源,把外部资源纳入企业战略体系。整合资源,扬长避短,合作共赢是战略联盟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网络实现资源互补,并获得长期利益。

3。适应变化 的 环 境。网 络 经 济 时 代,企 业 的竞争环境不仅从内部环境、行业环境扩展到宏观环境,而且还需要思考在新的战略网络组织结构下的企业运行问题,战略网络的联盟态、合作态具有“半 态 组 织暠特 征,具 有 动 态 异 质 性(dynamicheterogeneity)。因此,战 略 联 盟 有 利 于 企 业 通 过合作来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但是也对企业提出了“半态组织暠或者虚拟联盟组织管理的挑战。

4。凝聚核心竞争力。随着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企业逐渐意识到,为了创造价值最大化,企业应当集中最大的努力把资源和精力放在关键流程和业务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对创造低价值却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流程实行“外包暠,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除此之外,它还有利于战略网络中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组织学习、分担成本和风险、寻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增加市场份额等作用,从而凝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战略网络的关系效应

(一)战略网络资源及组织联系作为一种战 略 资 源,战 略 网 络 是 企 业 获 取 长期竞争优势、新的组织体系。多位学者的研 究 表明,网络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会影响资源的共享,进而影响到网络体系和各网络成员的绩效,因而网络关系管理与关系治理处于网络管理的核心地位。

通过查阅 相 关 文 献(见 表1),我 们 发 现 目 前这方面研究的焦点正在从一般性的介绍、理解战略网络的概念、认识、关系向围绕实现战略网络组织体目标、绩效的管理方面转移。张玺(2007)提出:战略网络组织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涉及到战略网 络 组 织 之 间 的 结 构 联 系、行 为 联 系 和 相 对 联系[10]。也有 学 者 从 互 利 互 惠 的 关 系、关 系 的 柔性、存在的冲突方面研究其内在的竞合关系(谢洪明,2003),把企业生产力增长的焦点从企业内部挖掘转向企业合作创造价值上来随着网路经济的推进,近年战略网络关注点又出现从网络关系问题向战略网络关系治理转变的趋势。

(二)战略网络中心企业及节点企业间的竞合效应战略网络由作为网络节点的企业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节点企业彼此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12],是一种非零和的博弈。战略网络中的节点企业以相互适应的协调机制作为行为准则,并立足于长期交易的相互信赖(在持续的交易中保持相互独立性,但在层级中相互依赖)。这种合作关系有利于战略网络中的企业进行外部知识、信息的交换和融合,并使得节点企业获得网络带来的一种大于单个企业收益之和的 超 额 利 润———网 络 租 金(networksrent)。但是,网络节点企业彼此之间同样存在着冲突和竞争,因为任何节点企业的互惠和协作都没有放弃对权利的诉求———在战略网络中主要体现在各成员不断寻求在网络中的合适定位。

研究发现,在战略网络中存在着一种能及时的整合更多资产和信息的中心企业,它具有包括讨价还价能力在内的强势话语权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相关的龙头性组织地位,它除了可以控制自己外还可以控制周围的企业。有研究表明,“网络租金暠作为一种超额利润是因为创新和优势形成的,它的多少与中心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贡献密切相关。因此科学的战略网络组织结构,需要考虑合作成员的互补性和回避性,可以有势均力敌的多个中心企业,但是它们应该是资源能力具有互补性的,这样具有相同网络位置的龙头节点企业其实质是有差异的。所以,战略网络成员之间的竞争需要形成竞合关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提升网络组织的整体价值。

(三)战略网络关系效应战略网络的建立,是专业化的深化,也是竞争环境的需要和战略创新的结果。它的优势和竞争力的形成,是组织合作的目标,也是合作中关系效应的作用表现。Gulati(1999)研究认为,企业网络的优势具有异质性和路径依赖性[13]。综合多种研究不难发现以下形成竞争力的关系效应。

1。差异性。不仅资源通道具有异质性,而且组织体的产品和服务、产业链形式、特色的形成等都可以在一个更大、更广的系统形成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

2。强强性。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多中心企业和共赢基础上的竞合机制,在有效解决信任和关系治理下,建立起来的强强合作,可以形成强强性。

3。专注性。战略网络组织,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暠,各节点企业各有专长,各有专注领域,保证集中的专业领域信息的获取和生产服务效率的提高。

4。整合性。网络组织既是资源的整合,也是能力的整合,通过建立网络关系将外部资源和能力整合到内部,使网络企业或者新进入者获得信息和资源,从而取得需要的资源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5。体系性。战略网络是一个新的组织系统,具有体系性,而非传统的简单组织结构。它的优势和竞争力形成于系统中,需要特定的资源、知识有机地融合嵌入,甚而由供应商、经销商和联盟伙伴等网络成员一起建立网络绩效,而不是传统的点状优势。

因此,是一种不可模仿的资源和能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

当前在竞争战略从企业资源观、能力观到核心能力观,进而组织学习观的变化过程中,正在转向战略网络观,企业之间的关系由竞争关系逐渐向竞争与合作关系转变。战略网络观假设网络组织内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共求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它以互补的核心竞争力为纽带,从而产生不易模仿和替代的价值,也是一种具有不可模仿性的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

第二篇:知识产权论文(论网络知识产权)

工程硕士论文

论网络知识产权

内容摘要: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网络媒介中的延伸。与一般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所不同的是,BT的侵权不在于其软件技术本身。网络侵权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的各类法律中对此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一向以打击侵权行为为主要手段。但笔者认为,需改变这种作法。网络是人们自由传播思想与言论的地方。我们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保护网络的自由、平等和共享。

关键字:BT 网络知识产权 侵权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蕴含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通过法律的保护,它可以免受他人的窃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网络媒介中的延伸。在网上传播作品是公共传播行为,它类似于广播的公共传播行为,与有线电视的传播没有本质的区别。著作权人当然地享有其作品的网上传播权。作品传播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传播的控制权利。

一般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通过固定的服务器进行复制和下载,可以说下载的用户具有一定的非法盈利的目的。而使用BT下载是在个人用户之间进行共享,大多数用户没有进行非法盈利的主观意图,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够成了违法侵权行为。

一、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危害

互联网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相互协作的网络以及网络所承载的信息结合而成的集合体。从技术上讲,互联网是相互连接的IP网络的系统,是成千上万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即时连接而成的。由于网络的使用,出现了与传统“物理空间”相对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概念,它是指基于Internet,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活动场所、又相对独立的非物理空间。网络上著作侵权纠纷的发生都与这个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网络具有开放性、分散性和易于操作性等特点。网络的开放性让任何人都有在网络上(如BBS)发表言论的自由,从而给侵权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网络的分散性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个渠道,因而无法实行集中的控制和管理;而网络的易于操作性使网络侵权行为的实施简单易行,鼠标轻轻一点,网络侵权行为就完成了。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其功能之强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危害要比传统的侵权行为要大的多。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和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网络侵权影响的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在网络环境下,一条侵权言论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就能传遍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其不良影响也会随之遍布全世界。其次,网络侵权责任的界定困难。一桩网络侵权案件不仅涉及到网络内容的提供商(ICP),而且还会涉及到网络服务提供商(IAP),如果载有侵权信息的网页被链接,其责任涉及范围还要更加广泛,其责任认定也将更为复杂。最后,由于网站内容容易被更改和删除,因此涉及网络侵权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取证非常困难。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免费网络资源,利用病毒和木马与网络资源绑定的方式,侵入一般网络用户的服务器或个人电脑,进行不法活动。这种情况越来越猖獗,从而严重危害了一般网络用 2

户的隐私和个人机密。

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以及争议

《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不需要支付作者稿酬,但需要标明作者、出处等信息。对采用网络下载又该如何界定呢?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对于知识产权犯罪的新司法解释,该解释对IT界可能产生的影响涵盖了音乐、软件、产销盗版软件等各个方面。对于提供网络空间、服务器等的服务商来说,他们也可能被视为为知识产权犯罪提供条件和帮助。”软件下载的具体情况同MP3音乐文件类似,未经授权软件的下载提供者、网络服务商等可能都将面临定罪量刑的问题。

《解释》第十条规定了可以按照“直接经济损失和所失预期应得利益计算赔偿数额;也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得利益计算赔偿数额”。在“损失额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由法院在“人民币5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三、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对策

香港制止盗版侵权活动的方法,包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侵权的网站,依靠法律手段来打击网上非法拍卖盗版光盘和非法上载或下载电影的人,另外还通过教育来宣传盗版的危害。

网络侵权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的各类法律中对此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一向以打击、压制侵权行为为主要手段。但笔者认为,需改变这种单一作法。在打击、压制的同时:

1、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立法

通过立法,使国家在打击侵权行为时有法可依。

2、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3、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免费资源共享网站

之所以网络用户会去下载一些侵权的网络资源,就在于现在大多数的资源一般都要收费,而侵权的网络资源则都是免费。这促使着网络用户蜂拥下载。如果在提倡购买正版的同时,由政府开设一些专门的免费的共享网站(当然不能有侵权的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较为常用的网络资源,这必然会有效控制网络用户下载侵权的网络资源的数量。

4、积极进行普法教育

5、加强对网站的监管和控制

以上的几点对策,不能单独地实行。因为产生侵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综合点对策,把工作做全面了,才能更好地打击侵权行为,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对侵权的制裁应是“有效的、合适的、有劝阻性的”。中国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总结:网络是人们自由传播思想与言论的地方。互联网使得对作品的复制变得更为简单,传输的范围更为广泛,盗版侵权问题更加突出,如果失控了也就更为严重。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应当明确地说,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同样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不能以为作品的传播手段不同,著作权就可以受到践踏,他人的智力成果就可以随意被剽窃、抄袭。我们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保护网络的自由、平等和共享。在没有形成流量计费的事实和法律前提下,任何封杀BT的举动,都是明目张胆的侵略。

参考文献:

[1] 郭金明,张国平:《试论网络侵权及其对策》,2005年版 [2] 黄勤南:《知识产权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蒋志培主编:《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 郑成思:《网络盗版和公众利益》,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12月10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

第三篇: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文章标题: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摘要: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战略是服从于并受企业战略指导和约束的一个子战略,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案例表明,市场营销战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生死存亡,更加影响着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地位逐渐突显出来。

关键词:

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现代关系

引言

根据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占时间、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就是制定战略规划。可见,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经营已经进入了“战略制胜”的时代。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在企业战略中,市场营销战略占据了企业战略的重要位置,与之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关系。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

1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传统关系

1.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的谋划。企业战略对企业利润实现有着最重大影响,抓企业经营就必须抓好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经营目的,企业战略在本质上是保障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途径和手段。

企业战略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硕,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涌现。无论是从钱德勒(1962年)提出“结构追随战略”,到著名的SWOT模型。还是迈克尔·波特(1980年)提出的产业竞争五力模型和一般竞争战略等,他们都认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战略的核心就是要获取竞争优势,并在产业结构中合理定位。普哈德(1990年)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将战略研究重点由外部环境分析转移到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上。詹姆斯莫尔(1996年)提出企业生态系统的论点,并使战略联盟成为研究热点。面对纷繁复杂的战略管理观点和方法,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企业战略层次的划分上托马森(1998年)提出,对集团企业有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运作战略四层,对子公司有经营战略、职能战略、运作战略三层。从内容上可分为:发展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组织战略、研发(R&D)战略、生产战略、品牌战略等。

1.2市场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不同层次中的作用

一个市场营销战略贯穿在企业的各级层次上。在最高层次上,市场营销战略关系到的是整个企业,即选择活动组合和品牌策略的双重方面。主要是从若干年的远景角度出发确定企业所希望的活动组合。在这个层次上,市场营销战略连同财务策略、产业策略以及人力资源策略对所谓的企业“综合策略”做出了根本的贡献。

在较低的等级层次上,一个市场营销战略可以关系到同一企业的一个系列产品,例如宝洁公司销售的所有品牌的洗发水、或者各品牌的洗衣粉。

在最底的层次上,也是最具操作性的层次上,一个市场营销战略也可以应用于个别产品。

1.3二者的传统关系

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策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大多数的营销战略都是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来制定的,也就是说,先有了企业的整体战略才有市场营销战略。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先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为企业描绘出企业的宏伟蓝图,然后再让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或事业部的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事业部或职能部门的战略计划。由于各层级的战略制定是自上而下的,就导致他们只能通过提案的形式向公司最高领导层提供有关产品、产品线和责任领域的信息以及战略信息;并且自己制定市场营销目标和市场营销战略时也要受战略计划所引导。但是我们看到,成功的企业在战略上各有各的绝活,而失败的企业却是相似的:它们都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顾客基础或市场基础。秦池的案例似乎更为明显和特殊,它在正辉煌的时候为自己掘下了失败的陷阱,这是一个典型的自上而下战略失误的案例。秦池作为山东某县的一家小酒厂,其发家靠的是有针对性的广告促销,其辉煌是中央电视台标版广告的中标。它的企业战略采取的是用广告取胜,然后从上自下,市场营销战略的全部也是围绕这一战略来制定,但是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看,广告并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告可以扩大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但并不能达到企业根本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它不能创造稳定的顾客价值,因此许多以广告和促销为企业战略导向取得开拓性成功的企业(如巨人、亚细亚、孔府宴、中华鳖精等)后来都陷入了困境,这一不争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战略制定方法已经走到了末路。

2.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现代关系

2.1市场营销战略的特点

市场营销战略,即指企业为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观点,从全局出发来研究市场营销问题,策划新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以创造客户为目的;

2、立足于市场调研;

3、是战胜竞争对手的策略组合;

4、注重监控,持续改进。

5、以结果为导向原则。

一个市场营销的总体战略包括指定产品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等。但是市场营销战略不是将这些不同领域中各个独立制定的决策累加在一起;正相反,总体战略必须先于并指导具体的产品、价格、分销等策略的制定,这其实需要的是一个逆向的制定过程。如同对一个军事参谋部来说,构思一个整体战略必须先于制定针对步兵、炮兵、装甲兵、空军等个别计划。

制定一个市场营销战略所遵循的一般方法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分析——诊断市场、竞争和企业本身。第二个步骤是准确地为战略指定目标。第三个步骤是确定基础战略选择,即目标、定位、总量资源和优先权的选择。最后一步就是根据基础选择制定和评估一个具体的混合市场营销,就是说,产品、价格、分销和传播策略的一个结合体。当然,一个市场营销战略一旦被确定采纳,将必须通过一些短期的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延续。

2.2二者的现代关系

随着市场营销战略在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场营销战略已经逐步挣脱了企业总体战略对其的制约和主导,越来越偏向以目标市场和顾客为导向,同时遵循总体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三大成功通用战略的原则,成为企业战略取胜的不二法宝。从战略制定方向上已经从以前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形成了新型的逆向关系。

2.2.1两个理论基础

罗杰·史密斯在1981年执掌通用汽车公司(GM)时,他预言GM在三大国内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最终将由1980年的60上升到70。GM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始进行一项500亿美元的现代化项目。结果,其比例却降到了58%,并在继续下降。GM北美汽车部每年的亏损额高达数亿美元。

这一战略失败的案例向我们重申了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回过头来我们不难从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中找到答案。按照逆向市场营销的原理,即从特殊到一般,从短期到长期,从战术上升到战略。我们不难知道,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起来,而不是自上而下落实下去。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战略。同时市场竞争的实践证明,战略应当根生于对实际市场营销战术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术支配战略,然后战略推动战术”。

但是,往往很多企业都太执者于实现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而忽略了市场和顾客的客观性,总是要在经历了坎坷后才恍然大悟,可是商机稍纵即逝。比如,柯达多年来一直把X光底片卖给医院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很晚才注意到购买决策已逐渐转移到专业行政人员的手中。营销导向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市场营销具备一种统括职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企业要根据市场营销的需要来确定其职能部门和分配经营资源,并要求其他职能部门服从市场营销,服务于市场营销,从而在其基础上决定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制定企业战略。

2.2.2市场营销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战略

企业战略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职能,过去市场营销战略只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一个分支,一项内容而已,是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诚然,我们不能用市场营销战略替代企业战略的谋划,但是在随着市场营销战略的不断完善和取得成效,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成功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世界500强企业里面,在企业战略上取胜的IBM、海尔、宝洁、沃尔玛等等无一不是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当然这也就要求了企业的其他职能战略也必须以市场营销战略为导向,与之配备,这样才能形成以市场营销战略为核心的企业总体战略。

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电解二氧化锰,为电池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其生产能力就位居全国第二,产品已顺利进入南孚、双鹿以及日本松下等知名电池生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在高档无汞碱性电池原料市场的占有率已位列全国第二。可谁又知道这家公司的前身竟是由已破产关闭的贵州汞矿系统的大龙氯碱镁厂、贵汞铁路专用线、贵汞汽修厂组建而成的。它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将注册的5600万资本,迅速扩展到年销售额3亿,利润5000万以上的巨额收益?其最大的成功秘密就是因其在市场营销战略上的成功。公司立足于市场,通过对市场的诊断分析,能看到电池无汞化以及碱性电池需求的增长带来对相关原材料的强劲需求,诊断出市场缺口近2万吨,且市场需求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公司迅速作出战略调整,抓住机遇集中资金扩大生产能力,其主导产品电解二氧化锰生产能力从1万吨/年发展到2006年的3万吨/年,2007年将新扩建1万吨/年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同时着眼国际市场,提升企业战略高度,现除南孚、双鹿、豹王等知名电池生产企业红星产品的占有率已达48%外,日本松下与其签订了正式供货合同,需求超过5万吨的全球最大碱性电池生产企业美国金霸王公司也提出了不低于1万吨的采购需求。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成功有力的推动了企业战略的实施,使其真正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财务管理为龙头、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的企业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市场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已经逐渐形成,二者的关系不再是以往的母与子的上下关系,而是成为鸡与蛋的相生关系。市场营销战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成败,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持,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企业战略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企业战略的意义不言而喻,从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上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制定一个市场营销战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研究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看似只论证了一个关系,但更多的是找到了制定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突破口,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企业战略,达到企业生产经营获取最大利润并能持续良性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伦敦商学院教授尼尔马利亚·库马(NirmalyaKaumar),《作为战略的营销——理解CEO创新与增长计划的轻重缓急》,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法]雅克.朗德维,德尼.林顿著,张欣伟,郭春林译:《市场营销学》(第五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张俊海:《世界500强数字法则》,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9月。

〔5〕潘成云:《战略营销管理:原理、方法、实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论企业战略管理

一.迈克尔波特行业竞争分析基本内容:

也就是说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1)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2)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3)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4)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6)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7)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8)'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1)集体购买(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3.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除了完全竞争的市场以外,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尤其是当有步骤、有目的地进入某一行业时,情况更是如此。新进入者威胁的严峻性取决于一家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的报复。其中第一点主要取决于该行业的前景如何,行业增长率高表明未来的赢利性强,而眼前的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对于上两种威胁,客户需要研究进入壁垒的难易的条件因素,如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的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产品的差异条件,如化妆品及保健品业产品的差异条件是进入壁垒的主要条件之一。

4.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如糖精从功能上可以替代糖,飞机远距离运输可能被火车替代等,那么生产替代品的企业本身就给客户甚至行业带来威胁,替代竞争的压力越大,对客户的威胁越大,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替代品的盈利能力。(2)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3)购买者的转换成本。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

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的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的举动做出反应

二.论述迈克尔波特企业价值链理论的基本内容: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企业的各项活动可以从战略重要性的角度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且它们能够创造价值,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公司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项支持性活动,以及运入后勤、生产操作、运出后勤、营销和服务五项基础性活动,九项活动的网状结构便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理论发展到今天,实现了新的突破,即价值链可以进行分解与整合。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困难,而另一些企业则另辟蹊径,它们从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中,放弃某些增值 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养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但是这样的价值链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且各自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环节组成的。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也有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它们联结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虚拟经营的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功效卓著,它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成功实现虚拟运作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价值链的分解+找到核心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的整合=成功实现虚拟经营。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三.论述基本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

(一).成本领先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

(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4)形成进入障碍;

(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主要包括:

(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1.差异化战略的类型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企业要突出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有四种基本的途径:

(1)产品差异化战略。(2)服务差异化战略服务的差异化(3)人事差异化战略于交流。4)形象差异化战略

2.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

(2)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

(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即真正能够保证企业是“差异化”的;

(4)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特色。

除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还必须具备如下内部条件:

(1)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人员要有创造性的眼光;

(2)企业具有以其产品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望;

(3)企业在这一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或吸取其他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

(4)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5)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具有很强的协调性;

(6)企业要具备能吸引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物质设施;

(7)各种销售渠道强有力的合作。

3.差异化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意义在于:

(1)建立起顾客对企业的忠诚;

(2)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进入障碍;

(3)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差异化战略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收益;

(4)削弱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使得购买商缺乏与之可比较的产品选择,降低了购买商对价格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差异化使购买商具有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其依赖于企业;

(5)由于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建立起顾客的忠诚,所以这使得替代品无法在性能上与之竞争。

差异化战略也包含一系列风险:

1.可能丧失部分客户。如果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对手压低产品价格,使其与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厂家的产品价格差距拉得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为了大量节省费用,放弃取得差异的厂家所拥有的产品特征、服务或形象,转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

2.用户所需的产品差异的因素下降。当用户变得越来越老练时,对产品的特征和差别体会不明显时,就可能发生忽略差异的情况;

3.大量的模仿缩小了感觉得到的差异。特别是当产品发展到成熟期时,拥有技术实力的厂家很容易通过逼真的模仿,减少产品之间的差异;

4.过度差异化。

集中化战略(Focus)

1.集中化战略的类型

集中化战略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具体来说,集中化战略可以分为产品线集中化战略,顾客集中化战略,地区集中化战略,低占有率集中化战略。

2.集中化战略的适用条件、收益与风险

具备下列四种条件,采用集中化战略是适宜的:

(1)具有完全不同的用户群,这些用户或有不同的需求,或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

(2)在相同的目标细分市场中,其他竞争对手不打算实行重点集中战略;

(3)企业的资源不允许其追求广泛的细分市场;

(4)行业中各细分部门在规模、成长率、获利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某些细分部门比其他部门更有吸引力。

集中化战略的收益主要表现在:

(1)集中化战略便于集中使用整个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

(2)将目标集中于特定的部分市场,企业可以更好地调查研究与产品有关的技术、市场、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到“知彼”;

(3)战略目标集中明确,经济效果易于评价,战略管理过程也容易控制,从而带来管理上的简便。

集中化战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由于企业全部力量和资源都投入了一种产品或服务或一个特定的市场,当顾客偏好发生变化,技术出现创新或有新的替代品出现时,就会发现这部分市场对产品或服务需求下降,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2)竞争者打入了企业选定的目标市场,并且采取了优于企业的更集中化的战略;

(3)产品销量可能变小,产品要求不断更新,造成生产费用的增加,使得采取集中化战略的企业成本优势得以削弱。

夹在中间

一个公司未能沿三个基本战略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即被夹在中间。这样的公司常常会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夹在中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除非产业结构非常理想,并且其竞争对手也都处在夹在中间的境地。然而,产业的成熟会加大采取基本战略的企业和夹在中间的企业之间的差距,夹在中间的企业面对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会失去大量的低价格偏好客户,而对于高利润业务,又无法战胜那些做到了全面产品歧异的公司,最终只能寻找市场空隙,在夹缝中生存。夹在中间的企业是不折不扣的二流企业,其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模糊不清的企业文化、相互冲突的组织结构、矛盾而无效的激励机制所至。拉克航空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最初在北大西洋市场,采取不提供不必要服务的非常明确的成本聚集战略,其目的是针对那些对价格极为敏感的客户。然而,一段时间后,拉克航空公司又开始提供不必要的花样,增设新的服务,开设新的航线。这种变化使原有形象受损而变得含糊不清,使服务和交货系统由优变劣。结果是灾难性的,拉克航空公司最终破产了。

企 业 战 略 管 理

外国语学院英语0812008141060

第五篇:幸福观论析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

闵 绪 国

幸福既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该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以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走向。

一、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不是既定的存在,而是现实的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身幸福的创造者,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第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历史,也是劳动发展的历史。劳动使人站立起来,使人独立于自然界。同时,劳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和存在方式,从事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儿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P580)

第二,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在劳动中产生,也在劳动中发展。人不仅是劳动的主体,也是劳动的积极成果。在劳动中,人不仅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且产生了新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追求幸福的动力。正是在劳动中,人才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才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47)

第三,劳动超越了有限生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伸。诚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有些人的劳动成果却使其在逝去数千年后,仍为后人所铭记。今天,我们在讨论幸福时,就不能不回溯两千年,去汲取孔子、亚里士多德等贤哲的智慧。这是因为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除了现实地关切当下,也对未来满怀眷顾,能在当下创造未来,使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任何条件下的劳动都能产生幸福。马克思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称为“异化劳动”。这种“异化劳动”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使劳动与享受相分离,不仅不是幸福的源泉,反而成为压迫劳动者的手段。“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43)劳动异化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人们实现幸福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幸福。正如雷锋所言:“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罗国杰主编:《中国革命道德:理论卷》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P242)

二、道德是幸福的前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56)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人的主体性追求,对幸福的实现无疑会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把握人生方向。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将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科学精神的方式、艺术精神的方式、宗教精神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道德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它以善恶评价为主要手段,以应当与不应当为尺度,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最理想,什么样的品质最高尚,应该如何完善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从而使人生更充实、更圆满、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第二,协调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道德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一个道德的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能获得他人和社会更多的赞誉和支持,这有助于获得幸福;反之,一个不道德的人,势必人人唾骂、处处碰壁、事事难成,难以获得幸福。

第三,合理控制欲望。适度的欲望有利于幸福的实现,因为欲望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力。但是,过多、过强的欲望会阻碍幸福的实现,甚至导致不幸。马克思主义承认欲望存在的客观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主张把欲望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44)道德是对人的尊严、理性和本质的确认,是合理控制欲望的重要手段。人们为了有尊严地生活,会自觉地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第四,提供精神动力。道德作为实践精神,具有鲜明的理想性,体现着主体对“应当”的追求。它立足于现实,展示完美的理想人格,激励人们为此而努力奋斗;它褒扬真善美、贬抑假恶丑,激发人们道德上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尊严感,促使人们“期善从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从而不断自我完善。

道德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应然状态,体现了人对自身完整性的追求,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同时,高尚的道德给人以深刻而持久的满足,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因此,追求幸福应当与完善道德结合起来,以高尚的道德实现幸福人生。当然,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我们所强调的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这种道德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最大多数人实现幸福。

三、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

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首先,抛开生存条件谈幸福是不现实的。很难想象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终日处于死亡威胁中的人,会感到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78—79)其次,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精神需要的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P126)再次,物质需要的尽可能满足,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我们不能说物质条件优越,就一定幸福;物质条件不优越,就一定不幸福。但是,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确实难以获得幸福。对一个科学家而言,在科学研究中有重大突破,可能是他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他连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没有,幸福从何而来?因此,我们要反对那种轻视、甚至否定物质需要的幸福观。凡是正当的、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得到尊重。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P239)

马克思主义肯定物质幸福,同时又强调精神幸福。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46)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人的生命具有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意义。他从末停止过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探求,他渴望不断地超越自然属性的束缚,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和理想境界的实现。(赵甲明:《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实际上,因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但精神幸福则为人类所独享;而且,物质幸福是初级的、短暂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的、持久的。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表明,物质因素对幸福的作用,也受边际递减规律的影响。当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达到一定水平时,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不必然带来更多的幸福,相反,自由和真情之类的精神需求会比以前更加突出。(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 因素》,《社会》2004年第4期)这表明,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实现幸福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不断超越的幸福追求中,物质幸福仅是低层次的幸福;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我们应当追求一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又超越物欲的持久的精神幸福。这种精神幸福,理所当然地包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因为追求远大理想是精神需要的核心。

四、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思想家,往往看不到人的社会性,把人仅仅看作个体,甚至‚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P122)。这不仅不利于个人幸福的实现,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强调,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以往幸福观的显著区别。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存在和实现形式,包含着人的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社会条件。任何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都必然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联系。即便是最孤立的个人活动,也不能脱离社会关系,不能脱离为其创造条件的社会文化背景。荒岛上的鲁滨逊能够生存下来,并重返人类社会,这也得益于他此前的社会文化积淀。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说明:‚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P122—123)。今天,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幸福的实现,也就越来越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共同体的发展。(葛晨虹:《哲学视野中的幸福理念》,《人民论坛》2005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幸福不仅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而且,只有为社会谋求幸福,才是最高意义的幸福。个人需要、目标的满足与实现,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幸福;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谋求幸福,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才是无产阶级的幸福,才是共产党人的幸福。在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就体现出了这种崇高的幸福观。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方志敏烈士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罗国杰主编:《中国革命道德:理论卷》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P250)这种共产党人的幸福观远远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幸福。

五、追求幸福人生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我们追求幸福人生的科学理论指南。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人生呢? 1.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道德是幸福的前提,是人们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形式,是激励人们不断奋进以实现人生圆满的巨大力量。因此,追求幸福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众所周知,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因而,我们首先要加强学习,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特别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其次,要坚持内省自讼、克己自律,并在‚隐蔽‛处下工夫,坚持‚慎独‛,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再次,在生活中要自觉践行道德,在锤炼自我道德品质的同时改善社会风气。

2.坚决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

享乐主义幸福观主张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当下的感官快乐,认为‚幸福就是酒、美女和歌唱‛。追求快乐无可厚非,快乐是幸福的表征。幸福的生活一定是快乐的生活,不快乐肯定不幸福,但是,快乐不能等同于幸福。有的快乐不仅无益于幸福,反而会损害幸福,如吸毒产生的快乐。幸福范畴内的快乐应是有利于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快乐。我们要正确认识快乐,要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幸福。

拜金主义幸福观坚持‚金钱至上‛,把尽可能地拥有金钱视为人生至高幸福。这是剥削阶级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幸福观。现实表明,这种幸福观不仅不能带来幸福,反而会使人陷入不幸。一方面,可能使人走上败坏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可能把人变成金钱的奴隶,变成‚葛朗台‛。利己主义幸福观把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割裂开来,甚至以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来谋取个人幸福,是必须唾弃的。我们不仅要坚决反对利己主义幸福观,而且要自觉地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起来,为社会幸福而奋斗终生。

3.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幸。幸福与不幸总是相伴而生。当面对不幸时,我们是就此沉沦,任由命运摆布,还是扼住命运的喉咙,直面不幸之痛苦?对待不幸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留下《过秦论》的贾谊可谓才华横溢,二十来岁就深受汉文帝赏识,但他受诬陷而失去文帝信任后,终日郁郁寡欢,三十二岁就郁愤而死。司马迁则是直面不幸的榜样,在遭受宫刑后,仍然发奋著史,为后世留下千秋名著——《史记》。可见,幸福与不幸总是相对的。不幸给人带来痛苦,使人备受磨难,但是,它又可以磨炼意志,丰富阅历,激励人们从逆境中奋起。绝对的不幸是身处逆境而无动于衷。我们只有直面不幸,在痛苦中磨砺,在抗争中奋起,才能在不幸中求得幸福,才能在不圆满中求得圆满。这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总之,幸福观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阶级社会中,它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我们应当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增进社会幸福的过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选自2010年第2期《高教理论战线》,作者单位为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下载企业战略网络以及关系效应论析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战略网络以及关系效应论析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论析论文

    [摘要]行为准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人们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对督导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于指导教育督导实践的基本原理。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

    论发挥多媒体效应促进语文教学论文

    论发挥多媒体效应 促进语文教学[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刺激效应 优化效应 创新效应 语文教学[论文摘要]多媒体具有刺激效应、优化效应、创新效应。正确运用多媒体,合理利用多媒......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结课大作业 企业战略管理 学学专 生生业姓学班名 号 级 土木工程系 2011年11月30日 电话号码: 论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企业文化是潜在的生产力,其主要内容就是......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学院:姓名:学号:索尼公司战略分析一、公司简介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08电商1班 08431287 李振曦 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生产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等所谓的职能管理理论,是从企业局部的角度来讨论的管理问题。应当承......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 "小而强"是我国中小制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者: 冯国忠郭艳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期 刊: 中国药业 年,卷(期): 2006, 15(5) 2 我国新药......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分 数:_______ 战略管理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____德芙巧克力公司战略研究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企业战略管理_____ 年 级________12级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市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