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发挥多媒体效应促进语文教学论文
论发挥多媒体效应 促进语文教学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刺激效应 优化效应 创新效应 语文教学
[论文摘要]多媒体具有刺激效应、优化效应、创新效应。正确运用多媒体,合理利用多媒体集形、声、色、情、知、意为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应,能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了教室,打破了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谈。”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风采和魅力,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语文教师更是对它情有独钟。但是,我们不必讳言,由于各种原因,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应,促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谈如下几点拙见:
一、发挥多媒体的刺激效应,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多媒体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白居易的《卖炭翁》时,由于很多学生对烧炭劳动的艰辛知之甚少,不能产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心理,达不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目的。我用多媒体展示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学生在图文并现,声情并茂中体会白居易语言的精致,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苦难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这样一来,既教育了学生,又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瀑布》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瀑布长长的,白白的,笔直的落下去,为什么说它像“一道珍珠的屏”?又为什么说它“如烟、如雾、如尘”?如果学生平时没有看见过瀑布,没有关于瀑布的感性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瀑布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站在瀑布脚下仰望,那流淌的瀑布加上青山绿树的映衬,确实像“珍珠的屏”;瀑布倾泻下去,在风的吹拂下,在艳阳的照耀下,飘飘洒洒,如尘土飞扬,击打在水潭里,升起的水雾如烟----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化效应,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开发,多媒体有利于教与学的愉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激情引趣,拓展思维,自主学习上。如在教《桃花源》一文时,可播放有关陶渊明的介绍资料和桃源美景的录像资料,学生即能披文入境,悟情抒情。
让学生乐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就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我们现在有些语文老师所上的语文课,方法陈旧,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多媒体能弥补这一缺陷,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在教《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时,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南京大屠杀》的片段,让学生坚信南京大屠杀是血写的事实,激发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切齿痛恨。有了这一感情基础,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文时,对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日本侵华的历史,制造种种谎言的做法,义愤填膺,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本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堂气氛活跃,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我原来在教《变色龙》一文时,总爱在分析完课文后问一句:为什么奥楚蔑洛夫对狗和受害人的态度一直在变来变去?这说明了什么?应者寥寥。后来,我运用多媒体技术,用漫画的手法将警官先生时而骄傲无比时而诚惶诚恐的丑态夸张的表现出来。学生感受很深刻,话也就多起来了。
三、发挥多媒体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专门阐述了创新教育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创新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方法要创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产生。二是要学生学会创新,教育学生大胆思维、存同求异、发展创新。
多媒体能使中学语文教学产生创新效应,表现在:教学手段的创新,学法的创新,课堂上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手段,使学生由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轨尤为重要。在教高尔基的《海燕》时可运用多媒体播放“海燕在大海上飞翔”的录像、配乐朗诵录音、以及描写“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形象的词语等等。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用多媒体展示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桔子时的“背影”,并播放本段的配乐朗诵录音。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父爱子的深情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教学手段和学生学法的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多媒体具有形、声、色、情、知、意融为一体的特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几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术师。它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第二篇:发挥能人效应,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发挥“能人效应”,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村支部书记如何履职
各位学员:
大家好!应县委党校的盛情邀请,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村支部书记如何履职的问题。我曾经参加过省委、市委党校的培训班学习,参加过全市领导干部清华大学研修班学习,有幸聆听了一些高水平的专家授课,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今天说是给大家讲课,其实更切切地说应该是交流研讨、互相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心得,研讨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在座的各位支部书记基层工作经历都很长,对支部书记如何履职也研究得比较透彻。
我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有十几年。十几年来的履职经历,让我对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履职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作为一名农村支部书记,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认为首先要弄清自己为什么要当这个支部书记,不但要考虑当支部书记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好支部书记会遇到什么困难;其次是如何来当好支部书记,如何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维护一方稳定。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履行好支部书记职责,要充分认识农村支部的重要地位,解决为什么当的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是农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而村党支部书记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落实者和实践者,是党在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书记”,支部书记是村党支部班子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是农民群众的当家人,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支部书记能否把党的政策深入群众、能否让党的关怀温暖群众、能否将惠农政策惠及群众、能否用科学手段发展农村带动群众致富,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这些都是对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的考验和权衡。支部书记,说大不大,在领导干部中还够不上级别;但说小也不小,领导着数千群众。没有当过支部书记的人想当,但当过支部书记的人又觉得难当。难当主要是因为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一级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1、村党支部在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地位。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迫切要求我们村党支部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改进村党支部的领导方法和组织活动的方式,规范工作程序,注重依法办事和村务公开,注重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村党支部直接面向群众,接触群众,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农村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首先需要村党支部去引导、去协调、去化解。大到村级发展的宏观规划,小到鸡毛蒜皮的民事纠纷,村党支部都无法回避。在群众的心目中,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村干部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不谋私利,能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就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拥护和爱戴;反过来说,如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不思进取,甚至违法乱纪,就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去年来,我们全县各村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开展了“群众五评”活动,评选表彰了一批双带服务好党员、尊老爱幼好儿媳、积极上进好青年、文明勤劳好员工、品学兼优好少年,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弘扬了社会正气,树立了新风尚,农村中听党支部话的人多了,跟党支部干事创业的人多了,向党支部靠拢的人多了,村党支部在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前沿地位越来越明显。
2、村党支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中处于中心地位。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比如,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规划目标,完善经营体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等等,这些都需要村党支部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带领群众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村党支部既是领导者、决策者,又是组织者、实施者,是农村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没有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就谈不上什么小康社会。
3、村党支部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联系群众。广大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的建议,都需要通过村党支部集中起来,反映上去,使上级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情绪,听到群众的呼声,知道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宣传群众。党的方针政策、上级下达部署的任务,需要通过村党支部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三是组织群众。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最终都要依靠村党支部去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扎实奋斗,否则再好的主张也无法变成现实。四是团结群众。村党支部只有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才能形成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力量。这四句话连起来就是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做到了这四点,我们村党支部在农村的主导地位就会更加牢固。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越重要,就说明我们支部书记肩上的胆子越重,支部书记也就越难当。支部书记可以说是官职不大责任大、薪酬不多烦心事多。但作为一级党组织,总要有人来牵头,支部书记总要有人来当。在座的支部书记都是发家致富的能手。说实话,支部书记这五六千元的福利待遇随便打点短工也可以赚到,那图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大家都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希望也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给使自己在群众中留一个好名声,这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当然,当支部书记也有一些吸引力,充分享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现在全县的村支部书记都解决了社保问题,其实也就是解决了我们的养老问题,使大家做起工作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全县大多数乡镇根据工作需要,对一些在支部书记岗位上时间较长或工作比较突出的支部书记安排到了乡镇的机关站所工作。上级党委政府这几年也陆陆续续组织了村支部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及乡镇事业编制干部,特别是今年乡镇换届,组织了选拔支部书记进乡镇班子的考录工作,使部分优秀的村支部书记走上行政领导的岗位。这样的考录工作我相信今后还会组织,大家的机会还很多。这些是对支部书记的一种激励,也可能是大家当支部书记其中一个原因,更是一些人想当、争当支部书记的主要原因。大家现在既然处在支部书记的岗位,组织和群众信任你,那你就要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想方设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来当好支部书记,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
二、履行好支部书记职责,要发挥好“能人效应”,解决怎么当好的问题。
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概括起来说,也就是要服务好农村、服务好农民。当前,全国上下农村形势大有好转,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更加和谐稳定。目前,国家对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各种惠农补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二是农村经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就拿全县来说,“十五”末期农业总产值是7.87亿元,到十一五末期2010年达到15亿元,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五末年是3830元,到2010年达到了6515元,也将近翻了一番。三是国家好的政策、好的发展形势,使农村部分群众率先致富,由农村走向了城市,变成了“城里人”。当然,形势在好转,但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富裕了的只是少数市场经济观念强的人,大多数群众致富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二是农民、农村干部学科技、用科技这种风气还不是很浓厚,农民、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国外的农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四是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农村稳定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新时期的村支部书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的时期,也迫切需要一批致富能人走上农村支部书记的岗位,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奔小康。这就是我所要讲的要发挥“能人效应”。所谓“能人效应”,就是要充分发挥本村致富能人、种养能手、农技专家等的作用,找准路子、兴起产业,带领全村群众开辟出一条致富路。实践证明:启用一个能人,能兴起一个产业,一定能带动一方发展。作为领导数千群众的支部书记,要发挥好“能人效应”,自己就必需是一个“能人”,或者要加强学习,努力进取,使自己成为一个“能人”。这里我所讲的“能人”,并不单单指“有钱”的人,还要看看他的钱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合法经营所得,是不是勤劳致富所得。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能人”,特别是做一个支部书记中的能人,必需具备以下五种素质:
1、要有较强的致富本领及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农民群众敬佩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能人。所以作为群众心目中的“能人”,不但自己要有致富的本领,还必须具备不断增强调整结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我们要求支部书记要有“双重身份”,能够行使“两种职能”。“双重身份”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既是这个村党的工作负责人,又是这个村的产业带头人;行使“两种职能”就是行使领导管理村务的职能和指导产业经营运作的职能。在一个村,支部书记致富能力强,发展了一个项目,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先走一步,打下了一定基础,老百姓跟着你一起干就能解决技术和销售等问题。这样,老百姓就信服你,就支持你的工作。“致富要快,全靠科技带”,村支部书记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做科技致富的典型,成为熟悉农村致富实用技术的“通才”。村支部书记还要立足本村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找准全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启动点,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拳头”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引导村民选准发展路子,找准致富项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工作搞得好的村,往往有一个善于抓经济的支部书记,而支部书记本身就是一个致富能人。
2、为人要厚道,不怕吃亏。为人厚道,是好人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与人为善,对老百姓有感情,不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心里想着群众,脑子里装着群众,行动上向着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真正体现对群众的感情,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概括起来说也就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要不怕吃亏,不要求舍己为人,最起码要利人利己,切不可损人不利己。我们老祖宗有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了便宜。”
3、要诚实守信。人无信不立。讲诚信,就是与人打交道要实实在在,不动歪念,不耍手段。做生意要讲诚信,靠的是合法经营,而不是靠钻政府、政策的空子,靠投机取巧。“做官”也一样,必须讲诚信,对上级要讲诚信,组织交办的任务要想方设法的完成;对百姓也要讲诚信,办不到的事不要信口开河,承诺百姓要办的实事要及时地兑现。不讲信用,在百姓中就会失去威信,就没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4、要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的“大家长”,必须首先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人,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自己的村民,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全村人孝敬老人,爱护儿童,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国是文明古国,受儒家思想灌输很深,圣人孔子讲孝敬、孝顺、孝心。书法讲意境,练武功讲层次,孝也讲意境、讲层次。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后背上刺有四个字:精忠报国。他把孝提高到了报效祖国上,这是孝的最高境界。我们虽然不能向他那样征战沙场,但我们完全可以孝敬自己的长辈,孝敬村里的老人,关心村里的妇女和儿童。只要有了这种孝心,他的心里装着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脑子里想着的就是怎样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而不是想方设法怎样为自己谋私利。
5、要掌握基本的政策和法律知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的政策观念、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日常工作和经济交往逐步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经济合同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上,要严格遵章守法,按规矩办事,决不能随心所欲,贪小失大。当然,我所要强调的是要依照政策、法律办事,而不是削尖脑袋来钻政策、法律的空子。
我们在座的各位支部书记,大多数自己就是一个创业能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交际圈,有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有娱乐上的朋友,他们或多或少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我们支部书记要广交朋友,充分利用朋友的人脉资源,为招商引资、跑项争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便利,为全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1、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上发挥“能人效应”。我们要尽可能地对全村的致富能人进行调查摸底,对具备上面所讲的五种素质的能人把他们培养成党员,适当时候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一是致富能人干事有魄力,能增强村级班子的创造力。致富能人担任“村官”后,能凭借其丰富的创业经验、灵通的信息来源、过硬的经营管理本领积极瞄准市场行情,找准经济发展模式,付诸具体工作实践,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二是致富能人办事有财力,能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要激发起能人型干部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度责任感和带领家乡快速发展的强烈紧迫感。使他们为改善村容村貌而慷慨解囊,为发展集体经济、为群众创收而多方融资、兴办实体,从根本上解决村上无钱办事、集体经济薄弱的“瓶颈”。三是致富能人管事有威力,能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能人型村干部通过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招商引资、促进群众增收上,以叫得响的业绩、立得稳的功劳赢得民心、赢得感佩、赢得尊重。
2、要在发展农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能人效应”。能人相对于其他人在思想解放、知识见识、社会关系、人品口碑、财富积累以及信息量、责任心等方面有优势。能人去找项目,去组织群众对接市场,比政府派员盯住群众种这养那要灵活。能人生活在当地,是真正融入到千家万户生产生活的,周围群众的生产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同时,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农产品对接市场。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他们可以最先感受到,及时调整。还有一点就是,由于与群众或多或少有亲戚、朋友、同学等社会关系,带领群众致富的意愿容易被认可,出现市场风险,往往容易被群众理解,不易发生较大的群体事件。这样,群众就能逐渐去主动认识市场风险,遵守市场规则,适应市场环境。
3、要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能人效应”。作为一个致富能人,在致富过程中,必然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当中也必然不乏创业有成人士、一些企业老板,而这些朋友又有自己生意场上的朋友、合作伙伴,这样就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朋友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张“朋友网”,为招商引资做好铺垫。
4、要在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发挥“能人效应”。农村基层干部,整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经常会遇到各种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等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致富能人,他能够致富,说明他有胆识。说到胆识,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英德战场上的故事。德军主帅是著名的隆美尔将军,英军主帅是蒙哥马利将军。大战在即,英军主帅蒙哥马利将军仍和往常一样按时就寝,并叮嘱副官明天六点叫他起床。副官5点时得到情报,德军正向英军靠拢。副官五点一十敲门报告:“将军,德军正向我军靠拢,一路尘土飞扬,杀气腾腾。”“走开,我要睡觉!”6点整,蒙哥马利将军准时起床,不慌不忙地漱口、吃饭。饭后,将军命令:出发,我坐第一辆装甲车!英军见主帅身先士卒,个个是士气高昂,所向披靡,以少胜多,大败德军。德军主帅兵败自杀。蒙哥马利后来在回忆中说:“那个晚上我根本就没睡觉,爬上第一辆装甲车时我更是害怕。但我不坐第一辆车谁坐呢?我说害怕他们会更害怕。”确实,在处理农村矛盾纠纷的时候,特别是突发的集体纠纷,要有胆识,你不上谁上,即使心里害怕也不能表露出来。
再说这些致富能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村里的事情事情比较熟悉,看问题比较全面,处理突发的事情起来办法较多。而处理农村矛盾纠纷时也确实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要以政策为准绳,不能凭个人的经验和好恶,要及早处理,避免矛盾的激化和扩大,决不能推托、回避,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激化矛盾。我手下有一个村支部书记,在他担任村长的时候,正逢村里一座小型水库承包到期。这座小型水库坐落在一个大自然村,几百名群众一起上阵铲坝中坝,想强占集体水面。当时乡干部、派出所做了大量的工作,老表就是不听。强行压制又怕引起混乱。当时的支部书记建议撤退乡村干部。但这时村里有些干部认为没有强行压制,丢了面子。他私下里和乡领导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自然村几个月前卖了一山杉树,办不齐砍伐指标是常有的事。他建议乡里联系森林公安,传唤2个自然村长,抓一个(抓走的是另一个自然村长),留一个,冻结集体财务。留在家的自然村长也躲着不敢露面,村民下了坝,铲车无人计时也开走了。自然村干部几个干部来到村里求饶、讲和,并主动把坝中坝挖掉了。在这件事情上,如果当时在坝上直接抓两个人走,恐怕要引起混乱,事态会进一步恶化。这个村长很快被乡党委提拔为支部书记,不久又经过支部书记公务员考试,进入了乡镇公务员队伍。
作为一个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必然很高,群众也乐于听你的,相信你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纠纷。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能人必需具备“诚实守信、为人厚道、尊老爱幼、掌握基本的政策法律”等素质的原因。因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心中装着群众,才能合理、合情、合法地处理好群众中的各种矛盾纠纷,来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第三篇:巧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朗读教学
巧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朗读教学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中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我凭借多媒体优势,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办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课堂朗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朗读教学的桥梁。因此我巧借多媒体延伸学生课外朗读,补充文本。这样学生在朗读中 “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从而自我去朗读。他们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悟情,切实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营造了书香社会,同时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了激发,朗读能力得到了培养,素质得到了提高,不仅喜爱朗读,而且学生在充分地朗读中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再创文本。
关键词:巧用多媒体、提高朗读兴趣、感受文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犹如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打破了教坛那平静的湖面,引起了阵阵涟漪。新课标那崭新的阅读理念使语文的阅读教学焕然一新。而如何利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呢?这让大伙寻寻觅觅,为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学生的朗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优化朗读训练显得格外重要。现行的文本教材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朗读平台,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运用好它,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呢?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忙,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凭借多媒体优势,营造氛围,从读中激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火种,施教之功,先在激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办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在新知与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美丽的武夷山》这一课,上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武夷山的视频图象:象鼻山,九曲溪„„随着镜头的推移,组成了一幅幅美景,学生看了如临其境,被这迷人的景色所熏陶,产生了迫切地想读这篇文章的欲望,不言而喻,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九色鹿》一课的教学,我把学生熟悉的这个动画片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喜爱的动画中和课文文字的描述中,逐步体会人物语言,把读的兴趣提高到了一种你读我也想读的阶段。
2、朗读最注重一个“情”字,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情”,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赋予说的口,真正喜欢读、乐意读。如在教学《种一片太阳花》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前精心制作了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用上色彩美丽的画面,学生想学爱学的欲望就自然调动起来了,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我先播放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太阳花,感受太阳花的美,我再让学生说:“你想对太阳花说些什么呢?”当学生看到那么美的画面,都说得滔滔不绝,意犹未尽。这时我就播放一段很美的音乐,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有那么多的话想对太阳花姐姐说,太阳花肯定很美,是吗?那让我们合着优美的音乐,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太阳花的美丽吧!”在动听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里,学生早已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3、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集音画像为一体的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秘的境界中去,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可见,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图像、声音的优势,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范读与教师配乐范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文本。
1、多媒体是“美”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楷模,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重视多媒体的范读。精彩的范读,能够很快地使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精彩的范读,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发挥独特的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精彩的范读,是学生培养情感,启迪情感,激发情感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就要认真地研究朗读,把课文朗读好,把感情恰如其分地事融入到语言文字当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自然而然在进入角色,感受文本。教师在设计范读过程中,音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轻重缓急,表情的丰富变化,都会让学生进入情境。特别像《三月桃花水》和《美丽的武夷山》这一类意境优美的课文,更应该通过多媒体的朗读来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2、音乐能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心灵的共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曾尝试一、二,例如:在教学《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我采用了配乐朗读,学生在歌曲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徜徉在雷锋的故事里,深深地感受到雷锋那年轻有为,事业壮丽,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从而体会作者对雷锋的敬仰与怀恋之情。
三、巧借多媒体延伸学生课外朗读,补充文本。
课堂朗读教学是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朗读教学的桥梁。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引学生寻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材料进行朗读给予文本的补充。正如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时候多媒体往往能帮你出现许多文本上所缺乏的资料,帮你补充文本。如我在教学《草帽计》一文中,发现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文章哪些内容能反映贺龙的神机妙算,我启发学生:“你们知道贺龙采用的是什么计策吗?它是《三十六计》中的那一计呢?《三十六计》里面还有许多有趣的计策,你们想看吗?在下一周我们来进行这方面故事的交流。”结果,学生阅读《三十六计》的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了。课后,许多同学跑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阅《三十六计》,更有很多的学生自己买了《三十六计》来阅读,还有的上网去查。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还愿意来问。当组织学生来进行交流时,学生能介绍得头头是道。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补充了文本,也让学生的朗读得到升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如何引导学生朗读,我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个“法宝”。只有巧借这个“法宝”让学生在朗读中 “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从而自我去朗读。只有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悟情,切实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营造了书香社会,同时在朗读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了激发,朗读能力得到了培养,素质得到了提高,不仅喜爱朗读,而且能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中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再创文本。
第四篇:妙用心理效应论文促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妙用心理效应论文促进政治教学论文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要心理学化”。政治课教学应遵循“心理效应”,从“心”开始,用“心”来教,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一 运用“门槛效应”,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所谓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较小的要求,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前后不一致的印象,也就有可能接受随后提出的较大要求。此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德曼与弗雷瑟在1996年通过实验提出的。
门槛效应启示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觉运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的子目标。学生实现了小目标,迈过第一道“门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就会激发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如在学习“纸币的含义”时,可围绕以下问题递进展开:(l)纸币是货币符号,是否意味着纸币就是货币。为什么?(2)纸币是货币符号,那货币符号是否等同于观念的货币。为什么?(3)纸币
是由国家发行的,那社会上存在的假钞是合法的纸币吗?为什么?(4)纸币是国家发行的,那么纸币的面值由谁规定?(5)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是否意味着凡是国家发行的纸币都是合法的货币符号?为什么?(6)金属货币具有五种职能,那作为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的纸币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具有这五种职能,为什么?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诸如此类的教师创设的一个个问题情境的逐级深入解剖,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门槛,尝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领会教师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促成学生完成学习总目标。
二 巧用“共生效应”,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的一个杰出典型。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共生圈”。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这一内容时,许多同学感到很难听懂,学起来很吃力。而有些优秀学生却感到学习哲学很有趣,生活中处处有哲理,他们越学越愿学、越学越有劲。这种学情不适合学生单个学习、演“独角戏”,需要同伴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于是我就开展
了同伴互助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共生圈”。每个“共生圈”由5~7人组成,其中1~2名优等生,1~2名后进生,1~3名中等生,要求他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彼此促进,一起提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考试成绩明显取得了进步,发挥出“共生效应”的最大优势。
三 善用“超限效应”,减少学生厌学心理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掏出所有钱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的逆反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启示我们: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一旦超过这个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作为思想政治课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对话和互动情境、问题情境,多给学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参与互动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个锻炼和练习的机会,以保持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总是满堂灌,唯恐分析不透、讲解不全,那只能引起学生心理烦躁,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讲授高三思想政治“一国两制”时,我用《七子之歌》导入,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祖国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动机;在讲到香港、澳门回归时,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批判“两国论”时使用有关“台独”的漫画和引入有关“两国论”的时政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激情,学生纷纷表达出对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的极大愤怒;结束时播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乡愁》这首诗,学生拥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感情再次得到了升华,再次接受了爱国的洗礼。尽管学生一堂课的有效注意仅有20分钟左右,但由于我在上课时,注意运用超限效应,不时变换教学手段,时刻让学生处在一种新的环境中,学生学起来不感到厌倦乏味。四 妙用“鲶鱼效应”,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相传,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地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后来有位老渔翁发现了一个成功的秘密——在沙丁鱼群里适量地放几条鲶鱼,人为地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沙丁鱼一见到鲶鱼就惊恐万状、四处逃窜,于是生命力就大为增强,成活率大大提高。这样一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被运回了渔港。这就是大家知道的“鲶鱼效应”。
在“鲶鱼效应”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就是“渔夫”,应该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像沙丁鱼一样不断游动,激活潜能,实现教育理想;学生如同“沙丁鱼”,必须树立忧患意识,为了摆脱“鲶鱼”的追杀,就必须自我奋进,积极打造实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讲“商品”概念时,为了考查学生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是否真正理解,我请同学们举
些例子来说明。学生七嘴八舌,列举了很多。突然间,我向学生抛去一个问题:那么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a同学把自己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而b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那么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学生一下子又被这个问题吸引过去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课堂气氛无比活跃。最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开来解释。当老师到商场去买的时候,是用货币进行交换的,而这支钢笔能放在货架上等人选购,必然耗费了人们的劳动,因此,这时这支钢笔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了;而当老师作为奖品送给a同学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劳动产品,只不过这时候并不用于交换,而是作为一种赠送,所以这时的钢笔就不是商品。学生听了我的解释以后,恍然大悟,加深了对商品这一概念的理解。通过这一案例,我发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扮演“鲶鱼”或抓住学生中的几条“鲶鱼”,给学生一种竞争心理,将会给课堂带来生气,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总之,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很多,如“马太效应”、“海潮效应”、“南风效应”、“破窗效应”等。如果能善用心理效应,妙用“心”机来
教,就一定能使思想政治课知识讲得秀气,学生学得灵气,课堂充满生气,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康品质的优秀人才!
第五篇: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效应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正安县芙蓉江镇中心小学:王巧云 邮编:563419 [内容摘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课堂教学操作,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信息技术能增加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我认为: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二)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教学素材、习题资料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如在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一课时,我将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三个截然不同的自然现象,通过flash动画制作和视频编辑软件,将大自然的天气变化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观看。雷雨前的动画中加载了打雷下雨及
闪电的音效和画面。隆隆的雷声,狂风刮卷树枝的风声与动画画面,还有耀眼的闪电,视频动画无不在告诉学生,一场倾盆大雨即将上演,学生看了都大睁着圆眼,长大嘴巴,直呼好恐怖的雷电呀!犹如身临其境一样。跟课文里的描述一模一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观看“雨中”视频时,同学们看到狂风吹打着树枝,轰隆的雷声伴随着哗啦啦倾盆而下的大雨,情不自禁的发出“好大的雨呀!”动画场景模拟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感觉现在教室外好像真的就在下着雷阵雨一样,甚至还有学生下意识的看了看晴朗的窗外。
最精彩的当然要数“雨后”的视频影片,我收集了大量高清的雨后图片,有美丽的彩虹;有青翠的荷塘;有鼓着腮帮子的青蛙,还有躺着晒太阳的蜘蛛„„。通过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将这些美丽的图片整合成动态影片,再插入“森林狂想曲”这首特别符合该视频的轻音乐。真是一场雨后美丽天气的视觉盛宴。孩子看来都特别兴奋快乐,表情完全不同于观看前两个视频那种紧绷的神经。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大大提高。视频 的部分截图如下:
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动画课件,利用动画将课中生字展现出来。在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效果如图
(三)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但这些方法费时又费力,效果不直观。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信息技术经常是画音同步,比较直观、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有较大作用。
如我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一课时,我在网上下载了充满了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森林视频和洪水灾难、卷沙淹没房屋的视频给学生看,学生们被生动直观的视频所吸引,更深刻的了解森林树木对大自然防风固沙的作用,以及树林消失后森林变荒漠,导致洪水来袭带来的巨大灾难。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很多传统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所讲内容,这对于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二、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
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使课堂充满了情趣。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
目前我县各村小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学点,就是非常好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旨在通过IP卫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6.7万个教学点,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一年级a、o、e拼音的的教学中,我借助教学点“教师上课”中“学习发音”的动画教学,让学生观看“学”、“听”“说”、“写”、“四声”五个环节。他们是如此的带着欢乐与新奇,出色的完成了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课后准确无误的读出所学字母的读音,还能非常规整的背着书写在四线三格里面。逼真的图象、声音使学生对不同种类音乐有清楚的感知,学生听得专注,记得牢固。变抽象为具体,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反复播放,学生对这一知识重难点有可能达到终生不忘的映象,这是原来传统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点的数字教学结合,可大大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远教资源共享使农村可享受城市中优秀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必然会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我们追求的提高信息素养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比
较二者的关系,应该明确,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在运用上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提倡要充分,要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使资源更加丰富,使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定会给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②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4月
③温振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之结合》 ④张志纯,《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