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推荐阅读)

时间:2021-01-17 12: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

第一篇: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

【摘要】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它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还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而这种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它不同于思品课的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各学科相比是最突出的。它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与技巧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自身的情感调动,创设平等课堂氛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浸染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富有情感的课堂,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应是教育的根本。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渗透情感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利于教师在知识传递中适时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安塞腰鼓》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更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朴素而豪放的性格。文中对舞蹈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和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的描写,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那奇伟磅礴的力量。文中不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画面美,还运用了一系列有强烈力度,有强烈动感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感受到鼓声所表现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语言美、画面美、情调美无疑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浸染。九年级下册中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而《诗经》中的《蒹葭》一诗,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深秋的清晨,一位恋者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畔,徘徊往复,魂不守神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学者陶涛把它归纳为四美——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因此,可以想象它带给人的美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

爱国主义也是教材中一个情感教育的主题。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尤为突出。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就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道德情感教育也就浸染在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了。

因此,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要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从而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这也正是我们所力求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从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看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他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从而让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余映潮老师就是如此,他提倡情境教学,在他的课堂上,他会用丰富的情感去朗读去诠释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字,他潜心研究最佳的朗读方式,将听者带入课文的情境。听他的课,会让人觉得轻松愉悦,受到的情感熏陶也是无声的。而他,总会给人亲切感,这样的老师,哪位学生不愿亲近?他上课,哪位学生会不愿听呢?

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来呼唤学生情感。

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去研究:作者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

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情感教育的浸染

朗读吟诵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吸收作品内蕴的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而且能逐渐积淀成一种语感。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情感教育。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之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到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选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给学生的朗诵配乐,让学生体会到陶渊明身上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的不同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音乐中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在朗读中有更深的体会。

课本剧的表演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浸染的绝佳教学方式,学生在熟悉课文,改编课本剧,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得到情感的体验。学生们在《羚羊木雕》的课本剧排练中感受着友谊的珍贵,呼吁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友情。表演过程也成为他们的真情演绎。学生在排练《唐雎不辱使命》的过程中,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孩子们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着唐雎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课堂的导入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环节。课堂导入是一种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教《乡愁》这一课时,可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而言之,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书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

3、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

4、毓明苙《中学语文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研究》

第二篇:让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论文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感情通过语文来表达,语文由思想感情来驾驭。我认为,要教好语文,必须要有感情的投入。

一、爱教材

语文教材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多方面表现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辩之美、语言之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感情融入每一篇课文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设身处地、深切体会文章情感。要为新生而赞美,为丑恶而憎恨,为幸福而快乐,为正义而欢呼……只有投入了情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出有个性的教案,才能在授课时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在情感上给学生以熏陶、在审美上给学生以愉悦。

以欣赏的眼光看教材,没有任何一篇是枯燥无味的:《女娲补天》展示了我们古代先民战天斗地的伟大气魄;《夸父逐日》让人强烈感受到古代先民敢与自然抗争和至死不忘造福后人的伟大精神;《精卫填海》则表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愚公精神。《小溪流的歌》只写了一条小溪,却体现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往直前的不灭精神。《父亲的谜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细腻、真挚与深沉,体味到了伟大而无私的父爱。而《岳阳楼记》所体现的博大胸怀、《春望》所表现的忧国忧民则给人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原来,语文是如此之美!带着感情去品味,化难为易领悟多;充满感情去授课,学生会得到心灵和知识上的双份收获!

二、爱学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把他们培育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须对他们的心灵精心雕塑。要对学生爱心一片,要为每个学生着想,要想着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想到,学生的基础、智力、环境等均有差异,这是客观现实。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关爱。另一方面,智力开发有早有晚,“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不断给他们以温暖,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开窍,就会进步。

有人说:“严是爱,松是害。”的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对学生严格要求,本身就是爱的一种表现。有了爱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学生才会健康成长。

三、爱教学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表情达意,其中艰辛难以言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倾注极大的爱心,对语文教学坚持不懈地探索、追求。语文,博大精深;教学,艺无止境。只有不断钻研,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才会真正体味到梨子的滋味。热爱语文教学,体现在不断提高自身。

语文教师要永葆教学上的青春,必须不断自我提高。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要求教师知识全面,读、写、听、说全能;要求教学技艺纯熟,教学方法多样。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认真弥补,才能逐步合乎要求。要教好语文,不牺牲一点休息时间是不行的。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挤时间坚持学习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论等,不是为理论而理论,目的在于指导教学实践。对于时政要闻,语文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其次,要不断钻研业务。要踏下心来钻研教材,要善于向他人请教,要养成经常翻阅教育报刊的习惯,要博采众长为几所用,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还要努力进修,不断充实自我。教师的一生,必须是学习的一生。热爱语文教学,体现在对学生精心指点。

由于年代久远,教材中一些课文的思想内容不易为学生所接受,而历史课式的交代背景又让人兴味索然。这就需要教师巧妙点拨,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教学《拣麦穗》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破窑洞”一词展开联想与想象,使学生感知了时代背景,这样拣麦穗姑娘的思想情感就容易被学生理解了。然后让学生新旧对比,进行讨论,旧时代的悲哀使学生强烈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进步,从而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个学生在一篇名为《教师节的礼物》的作文中遇到了不会确定写作重点的问题,便向笔者请教。笔者看到她的草稿写的是同学们采野花作礼物,就采用启发提问的方式来指点她。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是尊敬老师。”

“对。教师节送礼物是尊师的表现。礼物成为焦点。而礼物不是花钱买,是靠亲自劳动从田野里采来,这更有意义。想一下,采摘花朵的时候,学生会带着什么样的感情?”

“对老师的敬爱。”

“好。假设同学们正在采花,那么对老师的这种感情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语言、动作……还可以有神态。”

“答得好。想象一下,高处的花可能因为缺水而不够鲜艳;远一点的那片洼地,花儿开得正艳。但因为是洼地,就有泥巴。你说同学们会怎样做?”

“为了给敬爱的老师献上最美的礼物,他们毫不在意泥巴弄脏了鞋子,手拉着手,互相帮助着,采到了开得最艳丽最芬芳的花。”

“好!合理地想象一下,把采花时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惟妙惟肖地写下来,重点就突出了。现在明白一篇文章的重点是依据什么而定了吗?”

“明白了,是中心。”

师生的问答,别的同学听得很清楚。不用说,围绕中心确定重点的写作方法基本上人人都明白了。热爱语文教学,体现在课堂上的创新改革。

语文教学要改革,改革才能摆脱效果不理想的困境。改革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语文教师处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有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就某些方面的问题开展实验,进行研究。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

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着作家对祖国的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对周围事物的深切体会,它们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壮,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具有调控学生感性思维的作用,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受年龄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此时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他们的认知情感,更好地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让课堂更有活力。教学的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让学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二)情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念。由于情感教育具有可溶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传达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文章时,这种情感就会经过他们的加工提炼,变成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和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

(二)发挥语言优势,达到以情激情的良好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的方式,来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饱含深情的阅读把普罗米修斯孤独、寒冷、饥渴、伤痛、失去自由的形象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充分感悟他伟大的牺牲精神。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1、模拟真实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一位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值得借鉴。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对大潮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潮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潮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潮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老师在备课时,应时深刻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并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才能使学生顿悟大潮的宏伟,饱含激情的触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3、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构建对话平台,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显现于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在抓住课堂教学读、议、说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构建文本对话平台,或赞扬,或驳斥,或补充教材,或倾吐心声,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施展才华。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巴金谈写作说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回溯前文,联系上文的办法,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借助文本自身的资源来完成激发情感的过程。读读这句话,巴金到底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巴金用他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感情?通过与学生对话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与教者、作者的思想共鸣。

(五)深入分析课文,比较体验不同的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公开课。当讲到“杜十娘除了投江自尽外,还有别的出路可以走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讨论热闹得炸开了锅:什么重操旧业啦,什么开珠宝店啦,隐姓埋名重新做人,开妓院做老鸨啦等等,一时间答案风起云涌。更有学生说,她那么美丽优雅,多才多艺,可以去做明星(学生笑)。如此热烈的互动,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

毋庸置疑,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无论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从师生互动上,都有很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我总觉得,对于千言万语总关情的课文,在情感的教育上,我们语文课可以走的更远。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谓情感,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列宁则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而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则认为,人是发展与教育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才真正成为人,所以需要借助种种作用来促进成长,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接近和合作,因此,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

从学科本身来看,语文课文千言万语总关情。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而,无论新旧大纲都强调它的人文性。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再一味追求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键位置。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陶行知曾经说过“前教万教,教会认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在教会学生认知的同时,可以在情感上教会他做人。而这方面,语文课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语文是极具情感性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其人文性还是交际性,甚至是其工具性,都离不开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但德育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又可以透过文字领悟人生的真谛,发展自己的情感。许多人读书时为文中的人哭,为文中的人笑,也有许多人读书时忘乎所以,陶醉其中,这正是情之所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性,还原了语文教学。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很恶的方面,它也有很丑的方面。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压付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的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也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纳入真、善、美的轨道。因此,我们的教育在让学生追求崇高理想、渊博知识和熟读法律条文时,不能忘记教育学生建立人类基本的情感。让他们触摸仁爱、同情、怜悯、善良、宽容、亲情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避免社会伤害发生的心理屏障,健全他们的人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语文教育,或是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可见,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育人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健康的人。

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如节选自《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课文节选部分是删除了林冲把陆谦挖心一段的。上课时候,当我们在为林冲终于能一雪冤仇而感畅快淋漓时,也不忘了提到这挖心一段。林冲虽然很暴力,但是,这个人物的凶狠却是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当时朝廷奸臣当道,恶人横行,好人遭殃。因此,林冲的挖心是正义之举。在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社会,凡事要讲法律,那种冤冤相报的鲁莽行为已经行不通了。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当面对这些摩擦时,该怎样去做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做适时的引导了。在讲授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时,应明确告诉他们,面对社会上不良行为,我们不应逆来顺受,我们要挺身而出地进行斗争,或制止,或是求助于法律;同学之间出现矛盾纠纷,不能逞哥们义气,大打出手,互相报复。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类似这样的启发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够防微杜渐,对培养出富有正义感的知法守法的新时代中学生有重要作用。

其次,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实施情感教育。而这又可以分为几点。

1、利用教具创设情境,进而注入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可以借助诵读、音乐、图片、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灵活多变的情境教学手段人为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创设情境的妙处在于以境育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闻其声、状其形、表其情、达其意,产生与这一情境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也曾经听过《道士塔》的语文课,授课老师在讲到敦煌宝藏的的现状时,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当学生看到一幅幅精美的雕像和壁画却残缺不全,零落不成样子的情况时,我看到一些学生捂着嘴巴,眼角湿润„„这些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图片远比教师介绍敦煌现状的千言万语要有用的多。由此,授课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课文的主题。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课堂情境。这样,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不仅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知识容量,而且还能让学生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去体会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不但要倾注自身的丰富情感,还要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以情激情、以情促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加强阅读,深化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范读或者课文录音,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富于感情的朗读也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意境。首先必须要求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根据教材蕴含的情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辞严,或清新愉快。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领悟真谛。其实,对于本文前面提到的“杜十娘在那个年代里,为什么只能选择投江,造成她悲剧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杜十娘的身份,有感情地读文章中杜十娘指责孙富和李甲的话,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骂,进而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最后,可以播放潘虹主演的电影 “怒陈百宝箱”这一片段,更进一步地去体会其中的悲与恨,进而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升华主题这一问题上来。

3、发挥想象,体味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想像”、“补充”,丰富作品所提供的画面,让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的形象加以补充和发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情感画面,从作品展示的鲜明、真实的生活画面中领会作者的情感,爱作品之所爱,憎作品之所憎。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讲解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对于送别的画面做一番想象。从“寒蝉凄切”到“兰舟催发”再到“执手想看泪眼”,当学生把那幅画面描绘出来时,诗词中男女主人公那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手写我心,对于语文课文,千言万语总是关乎情感。面对语文教育情感性、移情性的这一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及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的道德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朝着知识的海洋与道德的塔尖前行。

下载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情感教育浸染在语文教学中(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

    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不久前,媒体广泛报道了清华大学一学生用硫酸伤黑熊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情感素质教育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同,作为工具课的语文,在教学中......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姓名:门书侠 学科:中学语文 职务:德育主任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初级中学 手机:*** 邮编:3017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的认知判断作用,激励作用,移情作用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的内容广泛,把它运用于教学中的手段和......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所写的角色达到情感共鸣;借助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达成共鸣;因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末。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地位。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恩阳四小:彭志华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认知教育外,我特别注重情感教育。我认为情感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