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_2998

时间:2019-05-12 22:3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_299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_2998》。

第一篇: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_2998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 李生弼

现行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 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等。教师可以凭借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去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达到披文入境、体验赏析的目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呢 ?就我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我的做法。

一、移情入境,体现情境美

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所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

1.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如于漪讲《春》一课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 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 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有把学生诱导到 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的作用。

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 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雪》一课,先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使学生体会 到北方山河,冰封雪覆,粉装玉砌的美景;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 婉转激越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在播放缅怀周总理的音 乐中,发出对周总理的深情的呼唤,引起学生对总理的无限思念。

3.利用图片、绘画的直观性,再现美的意境。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是通过 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人的。因此,讲解课文要让画面逼真地 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 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4.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必须带有显明的情感体验进行朗读和泛读。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富有魅力;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咽郁,蕴意浑长;时而明丽舒畅,惬意入情„„这 样的朗读,学生就会借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进入情境。如教材《樱花赞》中,作者因受到墓地悲歌的感染,情绪压抑到“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像点着的焰火一样,从心灵深处喷出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作者感情 强烈振动,这激情驱使作者用丰富的联想、抒情,创造了一个壮丽的意境,作者情绪达到顶峰:“一堆堆、一 层层好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光流彩”。谈到繁花似锦,动人心弦处,学生自然情不自禁,与作 者的感情共鸣。

5.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中有些文章,学生未曾感受到当 时的情景。如《回延安》、《挥手之间》、《周总理,你在哪里》等。因此有必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理 解体会。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可这样介绍:“一提起周总理,你们的父辈会终生难忘,他 的一生是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人民爱戴他、思念他。”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群山肃穆,万水哽咽,亿万人民忍着万分悲痛,冒 着严寒久久地伫立在长安街,等待着总理的灵车。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寒风中,多少人喊着“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扑向灵车。诗人正是理解并满足 了人们的愿望写下了这首诗。这番饱醮激情的叙述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形成了庄严悲痛的氛围。

为发挥情感教育功能,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地去体验、把握课文表现感情的情境、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有 效地用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朗读、提问、解说,以至站立的姿势和表情都要体现作品的思 想感情这个基调。

此外,以表演的方式(如编课文剧),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导入情境都不失为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

二、挖掘教材的语文因素,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而发现美,体验美。

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文教材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叙事、描写、抒情,进行思维训练。语言教师要以语文的形象性、直观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1.对文章的重点语段、美言佳句要引导学生加圈加点,吟诵反复,仔细体会文章的气势和神味,从而受 到启发和感染;也可通过逆向思维,正反对比,辨析总结,让学生理解此外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假如那 样写效果如何?从而体会作者的匠心。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 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起来而且崭露头角,同时显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 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新奇愉悦的感觉,真可为妙笔传神。

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严妆一段,共12句,写了她的物饰美、服装美、动作美、容貌美,通过对 兰芝的外貌描写表现了她的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尊严,反抗封建礼教的性格。

古往今来多少文章大家往往把感受最深的事物用十分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我们披文入境,认真研读 自然会感到作者锤词炼句的功底和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想象,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2.引导设疑,讨论释疑。学贵有疑。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设疑是在学生感知入境的思维活动之后进行的,是让学生在借助语言形象对信息进一步 “深化”情况下进行的。在设疑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分析《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这 篇文章写了三个事例,即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与战士交谈。作者曾介绍说,创作时本来选了 十几个事例,为什么最后保留了这三个事例?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发现这三个事例表现对象不同,表现 的思想感情不同,表现的精神品质不同。通过分析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体验鉴赏作品的能力。

3.通过联想、想象,使学生从作品中体验情感。成功的艺术形象都会给人留下联想的空间和时间,要想 鉴赏美,就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及彼,由内到外。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设计,使学生能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 围,领略文学艺术殿堂里一幅幅绚丽多彩、耐人寻味的画图;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艺术的熏陶,想象到 高尚的境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作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它博大、深邃、犹如浩瀚的宇宙。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以情施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探析

一、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那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在一遍遍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中,变得沉闷与乏味。为了应试,语文教学很少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的因素, 内涵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这种教学必将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有目共睹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情感是语文学习形成兴趣和动机的力量,而情感教育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依赖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借助形象思维,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就没有艺术欣赏。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者,以自己体验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最终达到愉悦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目的。像白居易《琵琶行》教学时的文本演绎,教师深情投入,倾情诵读。一开场诗人那令人同情的被贬遭遇的“小序”的抑扬顿挫的表演,就赢得学生一阵阵掌声,为诗歌那声未开,曲已动人的艺术魅力。诗开始,秋日江边送客的感伤无语,萧瑟环境的渲染烘托,学生被深深吸引了,又由衷地鼓掌,为诗中的悲情,为环境烘托所创造的特有意境。接着,学生为欲说还休的琵琶女高超的弹奏、为精彩的音乐描写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而唏嘘、惊叹。到音乐高潮结束,琵琶女满腹的抑郁通过音乐倾泻而出,“唯见江心秋月白”时,学生沉浸在音乐表达的丰富情感中深深触动,鸦雀无声。当到琵琶女自诉身世之悲,学生神态庄重。

再到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引发同感、自诉遭遇,学生是一脸严肃。一直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学生寂然无声,良久,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完全被作品感动了,学生陶醉了,师生一起走入了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共同进行着体验。这种完全的投入、刻骨铭心的深入体验,正是范读的艺术魅力所在。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情感,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当师生情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期盼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一旦师生情感冷漠,即使是教师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整日表情冰冷,学生不敢亲近,对他的课兴趣自然不大,随之学习成绩下降;反之,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从情感上接近他,对他的课自然兴趣倍增,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去学,独立探讨,坚持对学生少批评,多启发,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而情感又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和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同时,我们的语文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这些文章我们可通过配乐朗诵、教师范读、让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美的感受达到对文章由衷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文并茂,充分展示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当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发挥各种沟通方式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教学活动中值得教师注重和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双边教学活动,但它不代表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那么,语文课外的各种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演讲、辩论、会议、竞赛、编辑等等形式都是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课外辅导时的鼓励、课外交流中的思想沟通,社会实践中的情感体验,都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教师随时注意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主宰语文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文,要达到这一目的,当然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努力。它需要语文教师把爱国热情、敬业乐业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都熔铸于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实现知识因素向心理因素的转化,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传授的一切,达到塑造学生灵魂的目的。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宣汉县马渡乡初级中学 鲁均

某校曾组织观看一部讲述家庭亲情的影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则无动于衷,反以“一点都不刺激”为由大声抗议。老师们在震怒之后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容易被感动?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此缺乏发现生活美和自然美的能力?” 后老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二话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去了。可是,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心连忙问:“孩子,摔疼了吗?”听到这里全班一片寂静。同学们在这一周的周记中都写出了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其文章无不都表现了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动。

感悟: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感动的体悟,缺乏起码的情感。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为适应面临的国际性竞争与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历史局限的误区,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1、认识感知的需要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的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专家指出,观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的本质过程,是客观事物和观察主体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过程,发生了联系,客观事物才有被认识,被准确认识的可能。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包括道德水平,思想感情都是从观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因此,语文教学中,能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置情景,制造气氛,使学生能把语言文字和直观画面相联系,互为补充,就能更好地激起学生情感体验,更深刻有效地理解语言的情感,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情感因素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即智力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记忆等;另一类是情感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人的创造活动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智力,而且需要强烈的兴趣和热情,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远大的理想以及独立自立精神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它在学习上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用心

爱心

专心 维持和强化作用。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它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复杂的客观世界决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们总依据对象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产生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心理形式就是情感表现。语文教学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表现。

3、接受对象的需要学生是人。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人格。如果不把学生当人,而是当成任意摆布的没有独立人格的东西,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就把握不住。儿童和青少年是人生中感情最丰富最热烈的黄金时期。中学生处在少年和青年初期,当然富有炽热强烈的感情,只是相对于儿童而言,中学生的情感内倾性和稳定性增强,出现了所谓“情感闭锁”现象。也就是说,中学生身上虽然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感情,却不轻易动情或表达感情,正如裹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不到火山爆发时是不会喷涌而出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情有所动”,想方设法将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

三、情感教育的途径

1、以文本导情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赞美母亲的名诗佳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同样,人门也经常把祖国、黄河比作“母亲”。母爱历来被公认为是世上最无私,最神圣的爱。下面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一分钟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2、以诵读悟情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

用心

爱心

专心 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的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3、以艺术染情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4、以体语示情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脸面是心灵之镜。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实施哪一教学环节,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四、情感教育的教师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同样能感染学生。

1、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3、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可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玉。教情感育与认知教育的统一

教书育人(普教版)2000(16)

2、秦训刚 晏济生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3、陆山华

中学语文教学美育初探

语文学刊 2003年第3期

4、张新村

激发情感

感悟美好

中学语文园地 2002年第6期

5、鲁勇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

江苏教育版 2004年7月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天天都力求纯粹合理,合乎科学、逻辑、语法,仅仅理智的进行语文知识传授,那么我们就会亲手造就语文学科的“流失生”,即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语文实在是一种缘分,更何况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后蹦乱跳的一群,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和灌溉。学生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但情感与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或竟至彼此冲突,那么情感足以干扰认知学习。

纵观当今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为目标,以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在课堂教育中,如果人的情感方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人格的其他方面的品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空谈不上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仔细地想一想,如果一名的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后,其发展前途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教学中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中队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即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的情感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要了解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诗化语文教学

如前所说,学语文是一种缘分,一种情缘。语文工具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工具,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是表达情意,那么,由语言文字所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 彩。其中,语文教学以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很浓厚的情感因素。因此,寓情于语文教学的特点,诗化语文教学,是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所以语文教学呼唤着情感。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强化语文学习

情感不能代替认知,但是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凡是学生对之具有好感,发生热爱,产生迷恋的事物,就能巩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方面上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和强化功能。所以语文学习呼唤着情感。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难免有产生压抑、困惑、寂寞、疲倦等消极情绪的时候,也难免有情感脆弱的时候。语文教学尽管不等于心理学,但能从感情狭义的状态中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再者,人的情绪与生物性需要有关,它常以心境或激情的状态,表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人的情感与基本社会需要相关,它既带有人类的某种天性,又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较含蓄、较稳定的特点。人的情操语法噢及社会需要相关,它更多的是在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更深沉、更坚定的特点,如道德情感、美感、理智感等。所以,学生的全发展呼唤着情感。

在语文课中但多数是文质兼美,历史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扣人心弦,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对语文课会感到枯燥无味呢?会感到消极被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只把语文作为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了”。学生并无兴趣可言,因此,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感觉到以情激情,才能将情感发挥到最高境界。那么,教师应怎样做,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进入角色。教师进入角色,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的情感必须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如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着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师生互动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结果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次,教师应重视创设情景。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应善于创设情景,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作家之心于教师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新分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共振共鸣”中迸发。

第三、是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之生动形象,充分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助于挖掘情感因素,有助传情达意,叩击学生的心弦。无声语言之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和动作,教师岁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爱恶语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情感的对立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及自由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至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确立地位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根本上说,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感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简直无法进行。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活动,以为只要掌握知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极其片 面陈旧的。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对只强调传授知识的旧观念而言,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倘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他排斥在语文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之外,则仍然不完整。而事实上,许多语文教师总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加强情感教育的路子。任何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上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完全没有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客观上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教育决不是随心所欲的事,不是高兴就进行不高兴则可以取消的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有关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要点、方法和途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目标以及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认知活动出现障碍。应该从整套教材到每一册书每个单元每篇文章,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计划,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反复强化的情感教育过程。这样才能克服随意性,克服星星点点,一鳞半爪的现象和一曝十寒的毛病,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和训练,不仅要明确情感教育的内容,而且要着眼于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情绪和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积累,引导他们感知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而促使其完美人格的构建,这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我就教育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固然重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固然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的增强,自身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把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有的放 矢地加以引导米促成转化,促进每个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并进而使整个班集体成为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群体。要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废止一切空话、套话、大话。只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情感教育,才能叩响学生的心弦,受到实际效果。那种贴标签,画蛇添足的做法,只能造成情感的冷漠,甚至虚伪,而不能激起情感的波澜。

二、着眼发展、建立机制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塑造。这就是说,要使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操,并强化情感发展的机制。

应该在情感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激发起情感感受的欲望,并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不同于逻辑的理性认知过程,它不属于认知活动的范畴,而是与认知活动交融在一起的,与认知活动相辅相成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同认知活动一样,是人的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情感教育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只能寓于听说读写之中。

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通过范读把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课文本身对学生熏陶感染固然是重要的,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也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的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的齐读,个别读、分组读,也不只是为了熟悉或背诵课文,更重要的还是情感体验的交流和深化。课上各种形式的读,固然应一度正确为基本要求,但同时也必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严格地说,若不能正确把握课文中情感的基调,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读正确。

情感教育应寓于讲解之中。教师的讲解,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包括情感的熏陶。教师讲解课文时,应该表现或表达出自己的爱 憎,自己的喜怒哀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给学生以深刻的甚至久远的影响。教师更应深深懂得,一堂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象诗一样精炼、感人。以捷克的结束语,特别是交完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的结束语,应该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而不能呆板地收束,给人以索然无味之感。至于讲解时的声调、表情、体态,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无不仅反映教师的情感激起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态度。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详细地写在备课笔记上,只能伴随知识的传授和阅读的指导渗透在讲解之中。

情感教育还应寓于各类基本训练并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作品,不知要揣摩字、词、句的含义,贫家篇章结构的特点和写作的技巧,还必须求的情感的沟通。这里用常用的手法,进入角色。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中的认同而忽视这种情感体验,就很可能导致认识的浅薄和语言的干瘪。科内的情感体验,靠的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围绕语文教学所进行的参观、访问、观察、写生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上述的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感受、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学生的心坎上打下烙印。所以,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旅程。

情感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就像一个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样,显示出勃勃生机,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反之,则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

三、协调关系,创设情境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协调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认知发展的动力。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离不开情感的作用。由于情绪的低落或波动,由于情感的淡薄或抵赖,认知活动必然处于低效状态,甚至难以持续。反之,由于情绪稳定,由于情感的投入和他的调节作用,认知活动 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忽视情感教育的同时,往往看不到情感教育的作用,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卡壳的现象,就一味埋怨学生。殊不知,没有情感教育的参与,学生的认知是很难进入最佳状态的。

要协调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空间进行的,为优化教学过程,需优化教学环境。一个班级的环境,学风如何,影响每个个体的学习。应该使每个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努力激发他们的动机和兴趣,一堂成功的课,一定要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投入。那种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作法,不仅不利于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是就情感教育而言,也是绝对不可取的。

优化教学环境的突出任务在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是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就必须破除封建的师道尊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企图用强制的,训练的手段要求学生建立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那是南其辕而北其辙。教师的成功应表现为引导学生乐滋滋地读书,主动地求知、探索,自觉地接受教师的熏陶感染,提高渎职,发展个性。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师生思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情感。教师即可使自己的情感隐而不露,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可以直抒胸臆,叩击学生的心扉。由此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则既可以似清风吹拂下的微波,又可以像飓风掀起的波澜。一切都应该合乎情理,顺乎自然。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即以诚感人,有以言感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课文中所表现的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责任感、审美感等等,教师要认真地感受,以自己真切的体会与学生交流。千万不能以教训人的口吻对学生唱高调,说假话,千万不能故作姿态,矫揉造作。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体现情感教育的真正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总 之,语文教育中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神韵,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利用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公开课。当讲到“杜十娘除了投江自尽外,还有别的出路可以走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讨论热闹得炸开了锅:什么重操旧业啦,什么开珠宝店啦,隐姓埋名重新做人,开妓院做老鸨啦等等,一时间答案风起云涌。更有学生说,她那么美丽优雅,多才多艺,可以去做明星(学生笑)。如此热烈的互动,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

毋庸置疑,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无论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从师生互动上,都有很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我总觉得,对于千言万语总关情的课文,在情感的教育上,我们语文课可以走的更远。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谓情感,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列宁则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而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则认为,人是发展与教育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才真正成为人,所以需要借助种种作用来促进成长,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接近和合作,因此,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

从学科本身来看,语文课文千言万语总关情。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而,无论新旧大纲都强调它的人文性。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再一味追求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键位置。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陶行知曾经说过“前教万教,教会认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在教会学生认知的同时,可以在情感上教会他做人。而这方面,语文课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语文是极具情感性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其人文性还是交际性,甚至是其工具性,都离不开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但德育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又可以透过文字领悟人生的真谛,发展自己的情感。许多人读书时为文中的人哭,为文中的人笑,也有许多人读书时忘乎所以,陶醉其中,这正是情之所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性,还原了语文教学。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很恶的方面,它也有很丑的方面。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压付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的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也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纳入真、善、美的轨道。因此,我们的教育在让学生追求崇高理想、渊博知识和熟读法律条文时,不能忘记教育学生建立人类基本的情感。让他们触摸仁爱、同情、怜悯、善良、宽容、亲情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避免社会伤害发生的心理屏障,健全他们的人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语文教育,或是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可见,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育人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健康的人。

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如节选自《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课文节选部分是删除了林冲把陆谦挖心一段的。上课时候,当我们在为林冲终于能一雪冤仇而感畅快淋漓时,也不忘了提到这挖心一段。林冲虽然很暴力,但是,这个人物的凶狠却是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当时朝廷奸臣当道,恶人横行,好人遭殃。因此,林冲的挖心是正义之举。在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社会,凡事要讲法律,那种冤冤相报的鲁莽行为已经行不通了。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当面对这些摩擦时,该怎样去做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做适时的引导了。在讲授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时,应明确告诉他们,面对社会上不良行为,我们不应逆来顺受,我们要挺身而出地进行斗争,或制止,或是求助于法律;同学之间出现矛盾纠纷,不能逞哥们义气,大打出手,互相报复。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类似这样的启发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够防微杜渐,对培养出富有正义感的知法守法的新时代中学生有重要作用。

其次,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实施情感教育。而这又可以分为几点。

1、利用教具创设情境,进而注入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可以借助诵读、音乐、图片、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灵活多变的情境教学手段人为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创设情境的妙处在于以境育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闻其声、状其形、表其情、达其意,产生与这一情境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也曾经听过《道士塔》的语文课,授课老师在讲到敦煌宝藏的的现状时,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当学生看到一幅幅精美的雕像和壁画却残缺不全,零落不成样子的情况时,我看到一些学生捂着嘴巴,眼角湿润„„这些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图片远比教师介绍敦煌现状的千言万语要有用的多。由此,授课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课文的主题。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课堂情境。这样,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不仅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知识容量,而且还能让学生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去体会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不但要倾注自身的丰富情感,还要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以情激情、以情促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加强阅读,深化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范读或者课文录音,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富于感情的朗读也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意境。首先必须要求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根据教材蕴含的情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辞严,或清新愉快。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领悟真谛。其实,对于本文前面提到的“杜十娘在那个年代里,为什么只能选择投江,造成她悲剧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杜十娘的身份,有感情地读文章中杜十娘指责孙富和李甲的话,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骂,进而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最后,可以播放潘虹主演的电影 “怒陈百宝箱”这一片段,更进一步地去体会其中的悲与恨,进而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升华主题这一问题上来。

3、发挥想象,体味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想像”、“补充”,丰富作品所提供的画面,让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的形象加以补充和发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情感画面,从作品展示的鲜明、真实的生活画面中领会作者的情感,爱作品之所爱,憎作品之所憎。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讲解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对于送别的画面做一番想象。从“寒蝉凄切”到“兰舟催发”再到“执手想看泪眼”,当学生把那幅画面描绘出来时,诗词中男女主人公那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手写我心,对于语文课文,千言万语总是关乎情感。面对语文教育情感性、移情性的这一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及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的道德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朝着知识的海洋与道德的塔尖前行。

下载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_2998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功能_299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姓名:门书侠 学科:中学语文 职务:德育主任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初级中学 手机:*** 邮编:3017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五篇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载,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始终在高耗低效的峡谷中徘徊,往往是教师精疲力竭,学生焦头乱额。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语文课真乏味。”“我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陶冶情操 自我完善 深处......

    让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论文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感情通过语文来表达,语文由思想感情来驾驭。我认为,要教好语文,必须要有感情的投入。一、爱教材语文教材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饱含着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末。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地位。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