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时间:2019-05-12 23:1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莲花山小学

张成军

语文教学法美在其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更替而动情,随晴雨变化而动心,赋情感与万物,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思索来总结冬季。

一、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地学语文、积极地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地教、艺术地教语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学习动力,语文教学,尤其应该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连孔圣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路,今天,我把我的体会称它为“引趣----激趣----探趣-----用趣” 的程序吧,呈现出来见笑于大方之家,请读者指正。

引趣: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艺术,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激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学,充分运用竞赛、实验、故事、音像等多种多样的激趣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探趣:教师通过指导方法、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合作,达到孜孜不倦、以苦为乐的境界。

用趣: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评价总结、拓展迁移,感动扩展知识,发展能力。

这正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讲,有理必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练,引导学生学会。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语文教学法中怎样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气生机的空间,既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的交流,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只有来自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来自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浓厚的兴趣,来自学生对语文课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陶冶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阅读愿望,来自对未来的憧憬和美的想象。“语文教学是在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情感目标和谐渗透认知智能目标,并起催化作用。

(一)、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唤起学生语文学习喜爱之情

语文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课堂情境。要素之一的课堂情境和软情境(前者指教室各方面,后者指课堂气氛)。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反之,则消极地影响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要艺术化: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三种。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一个好的口才,能写一笔好字,装一肚子诗文学问。上课之初,作为教师要衣着得体大方,目光炯炯,春风满面,举止端正稳重,精神抖擞,语言抑扬顿挫,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营造教学的氛围。

2.师生关系要融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协调课堂的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既是指教师与学生,也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则有助于教学;相反,则消极地影响教学。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高效认知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装的思维。所以“学生一旦具有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始终处于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之中,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正如赞可夫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效的作用。”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情境,不断更新教法

上课伊始,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护15---2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情感性的教学艺术,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上课上面

1.课前导语:语文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课的魅力来自于教学艺术的魅力。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语它饱蘸着丰富的感情,是感动人心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组织一段或几段引语,利用引语的情感因素奠定课堂情感的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神往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让他们留连忘返激发探究欲,效果不需要费言了。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掀高潮艺术

(1)、或表演:如课文朱自清的《背影》叫两个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的艰难,体会动词的妙用、准确;《蚊子和狮子》改成话剧进行表演;歌剧《白毛女》选段,指定学生扮演剧中人物……说说唱唱,倒也兴趣盎然。

(2)简洁优美的板书:(3)或仿写竞赛

(4)其它:或用朗读的技巧,重点段句朗读;或用几句精当的表达,适当的幽默,使课堂中掀起感情的涟漪。

3.画龙点睛术

在一节课结束前,或拓展延伸,或时文欣赏;或灵活多样的结束语……让同学们曲径寻幽,文海摘珠。

(三)、善于寻找审美点、动情点进行情感教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认为,语文教学同样也缘于情。“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为动力,把文中之情挪移到学生心中,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教师情、文中情、学生情三情合流,产生情感和谐共振”。由此,我认为要充分发挥语文科的情感教育作用,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情感资源。

1.挖掘教材内蕴的情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语文课本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为一炉,鲜明优美的形象熏陶,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得到愉悦、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感知、体味作品,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因为蕴藏在语文教材中的美,要靠语文教师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首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缘物生情,如莲花、菊花等。其次,让学生感受体验课文内容,强调诵读,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掌握方法,提纲挈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情入文。”我们读文章,是遵循文字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境界,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与文章同悲同喜,与作者同怒同乐。其一,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文,以读悟理,以读悟情。其二,教师导读与学生的自读相结合。叶圣陶语:“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与学是各自独立不能相互代替的,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唤醒学生“沉睡中的能力”。其三,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纲举同张。小说教学要三抓(即故事情节、人物分析、作品主题);散文教学要“三抓一突出”(即抓线索、抓分析意境、抓品味语言,突出散文——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

(四)、广开门路,丰富语文教学情感的内涵

语文,犹如宇宙,有永远探索不完的奥秘。它充满智慧的人生真谛,又教会我们如何生存,它的魅力早已超出书本而进入无形的生活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当今世界,书籍报刊多如牛毛,各种信息技术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丰富我们的学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还要是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

1.美文选读,让情长上翅膀

2.寓教于活动,寓教于情感

语文课的魅力来自于活动的魅力。而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词语接力赛,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近义词、反义词、感情色彩不同的词,数字成语,动物成语……让学生步入词语的谜宫;讲故事、表演小品、讲笑话、朗诵、唱歌、跳舞……让学生喜笑颜开,心潮澎湃,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 了教育,陶冶了情操。

3.走出教室,面向社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是盛知识的容器,教育不是机械加工,教育必须“教”与“育”相结合。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育”,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利用多种因素来影响培育学生,以使学生自己受教育,自我约束自己,做自我发展的主人。春天,带着学生去赏桃花,去寻觅春的踪迹;夏天,去观察“荷叶圆田田”赏月亮、数星星,体验劳动了一天人们休憩的愉悦;秋天,去爬山,登上山高处,观察秋天的田野,体会“牧羊女眼里的深情”;冬天,走进山里,去领略柑橘挂满枝头的甜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参观养鸡场、养鱼场,访问专业户,高高兴兴唱着歌去,快快乐乐满载而归(学生记了一大本)师生之间,心心相通。教师不再会讲得口干舌燥,口吐莲花,学生装也不再会听得昏昏欲睡,腾云驾雾,学生作文不再难,而是想写作文,师生之间时时交流,教学是其乐融融。

(五)、师生之间要讲民主、要讲平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好呢?”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切不能高高在上,不要训斥学生,要讲民主、讲平等。第一,放下架子,与学生同甘共苦。“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⑧当然,课外作文指导书肯定有不少,但内容离学生实践、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最好是老师也亲自作文,这样,老师不只是说的巨人,而且也是做的榜样,师生之间为一个共同的题目去绞尽脑汁,评讲也便多了一篇例文,老师悉知学生的长短,学生领略老师的风采,日积月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也”,【3】 日积月累,师生之间,感情与日俱增也。第二,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对待学生,尤其是批评学生时,不要忘了表扬学生,在指出不足时,也指出他的长处,这样和风细雨更好;第三,语文课堂的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教师应冷静分析,从热爱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为前提,切勿简单急躁。

总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斯林语)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师生之间,情感是联系的纽带,是教学和谐运作的润滑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催化剂,要做一个语文教师不难,要做好一个语文教师难,要做好一个艺术的语文教师,难上加难。它难就难在,须巧拨琴弦,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师生共同奏出语文教学的动人乐章。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天天都力求纯粹合理,合乎科学、逻辑、语法,仅仅理智的进行语文知识传授,那么我们就会亲手造就语文学科的“流失生”,即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语文实在是一种缘分,更何况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后蹦乱跳的一群,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和灌溉。学生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但情感与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或竟至彼此冲突,那么情感足以干扰认知学习。

纵观当今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为目标,以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在课堂教育中,如果人的情感方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人格的其他方面的品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空谈不上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仔细地想一想,如果一名的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后,其发展前途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教学中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中队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即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的情感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要了解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诗化语文教学

如前所说,学语文是一种缘分,一种情缘。语文工具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工具,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是表达情意,那么,由语言文字所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 彩。其中,语文教学以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很浓厚的情感因素。因此,寓情于语文教学的特点,诗化语文教学,是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所以语文教学呼唤着情感。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强化语文学习

情感不能代替认知,但是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凡是学生对之具有好感,发生热爱,产生迷恋的事物,就能巩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方面上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和强化功能。所以语文学习呼唤着情感。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难免有产生压抑、困惑、寂寞、疲倦等消极情绪的时候,也难免有情感脆弱的时候。语文教学尽管不等于心理学,但能从感情狭义的状态中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再者,人的情绪与生物性需要有关,它常以心境或激情的状态,表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人的情感与基本社会需要相关,它既带有人类的某种天性,又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较含蓄、较稳定的特点。人的情操语法噢及社会需要相关,它更多的是在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更深沉、更坚定的特点,如道德情感、美感、理智感等。所以,学生的全发展呼唤着情感。

在语文课中但多数是文质兼美,历史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扣人心弦,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对语文课会感到枯燥无味呢?会感到消极被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只把语文作为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了”。学生并无兴趣可言,因此,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感觉到以情激情,才能将情感发挥到最高境界。那么,教师应怎样做,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进入角色。教师进入角色,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的情感必须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如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着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师生互动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结果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次,教师应重视创设情景。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应善于创设情景,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作家之心于教师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新分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共振共鸣”中迸发。

第三、是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之生动形象,充分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助于挖掘情感因素,有助传情达意,叩击学生的心弦。无声语言之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和动作,教师岁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爱恶语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情感的对立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及自由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至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确立地位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根本上说,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感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简直无法进行。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活动,以为只要掌握知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极其片 面陈旧的。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对只强调传授知识的旧观念而言,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倘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他排斥在语文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之外,则仍然不完整。而事实上,许多语文教师总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加强情感教育的路子。任何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上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完全没有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客观上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教育决不是随心所欲的事,不是高兴就进行不高兴则可以取消的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有关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要点、方法和途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目标以及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认知活动出现障碍。应该从整套教材到每一册书每个单元每篇文章,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计划,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反复强化的情感教育过程。这样才能克服随意性,克服星星点点,一鳞半爪的现象和一曝十寒的毛病,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和训练,不仅要明确情感教育的内容,而且要着眼于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情绪和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积累,引导他们感知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而促使其完美人格的构建,这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我就教育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固然重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固然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的增强,自身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把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有的放 矢地加以引导米促成转化,促进每个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并进而使整个班集体成为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群体。要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废止一切空话、套话、大话。只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情感教育,才能叩响学生的心弦,受到实际效果。那种贴标签,画蛇添足的做法,只能造成情感的冷漠,甚至虚伪,而不能激起情感的波澜。

二、着眼发展、建立机制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塑造。这就是说,要使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操,并强化情感发展的机制。

应该在情感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激发起情感感受的欲望,并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不同于逻辑的理性认知过程,它不属于认知活动的范畴,而是与认知活动交融在一起的,与认知活动相辅相成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同认知活动一样,是人的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情感教育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只能寓于听说读写之中。

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通过范读把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课文本身对学生熏陶感染固然是重要的,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也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的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的齐读,个别读、分组读,也不只是为了熟悉或背诵课文,更重要的还是情感体验的交流和深化。课上各种形式的读,固然应一度正确为基本要求,但同时也必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严格地说,若不能正确把握课文中情感的基调,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读正确。

情感教育应寓于讲解之中。教师的讲解,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包括情感的熏陶。教师讲解课文时,应该表现或表达出自己的爱 憎,自己的喜怒哀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给学生以深刻的甚至久远的影响。教师更应深深懂得,一堂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象诗一样精炼、感人。以捷克的结束语,特别是交完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的结束语,应该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而不能呆板地收束,给人以索然无味之感。至于讲解时的声调、表情、体态,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无不仅反映教师的情感激起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态度。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详细地写在备课笔记上,只能伴随知识的传授和阅读的指导渗透在讲解之中。

情感教育还应寓于各类基本训练并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作品,不知要揣摩字、词、句的含义,贫家篇章结构的特点和写作的技巧,还必须求的情感的沟通。这里用常用的手法,进入角色。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中的认同而忽视这种情感体验,就很可能导致认识的浅薄和语言的干瘪。科内的情感体验,靠的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围绕语文教学所进行的参观、访问、观察、写生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上述的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感受、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学生的心坎上打下烙印。所以,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旅程。

情感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就像一个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样,显示出勃勃生机,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反之,则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

三、协调关系,创设情境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协调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认知发展的动力。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离不开情感的作用。由于情绪的低落或波动,由于情感的淡薄或抵赖,认知活动必然处于低效状态,甚至难以持续。反之,由于情绪稳定,由于情感的投入和他的调节作用,认知活动 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忽视情感教育的同时,往往看不到情感教育的作用,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卡壳的现象,就一味埋怨学生。殊不知,没有情感教育的参与,学生的认知是很难进入最佳状态的。

要协调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空间进行的,为优化教学过程,需优化教学环境。一个班级的环境,学风如何,影响每个个体的学习。应该使每个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努力激发他们的动机和兴趣,一堂成功的课,一定要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投入。那种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作法,不仅不利于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是就情感教育而言,也是绝对不可取的。

优化教学环境的突出任务在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是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就必须破除封建的师道尊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企图用强制的,训练的手段要求学生建立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那是南其辕而北其辙。教师的成功应表现为引导学生乐滋滋地读书,主动地求知、探索,自觉地接受教师的熏陶感染,提高渎职,发展个性。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师生思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情感。教师即可使自己的情感隐而不露,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可以直抒胸臆,叩击学生的心扉。由此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则既可以似清风吹拂下的微波,又可以像飓风掀起的波澜。一切都应该合乎情理,顺乎自然。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即以诚感人,有以言感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课文中所表现的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责任感、审美感等等,教师要认真地感受,以自己真切的体会与学生交流。千万不能以教训人的口吻对学生唱高调,说假话,千万不能故作姿态,矫揉造作。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体现情感教育的真正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总 之,语文教育中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神韵,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利用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黑格尔说:“感动就是情感的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对语文有所感动,应当先使他们的情感和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有了共鸣,教与学二者相融,情感才能得到升华,教学效果自然显现。培养学生的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品味课文意境,陶冶情感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人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就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产生共鸣和求知热情,从而收到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的预期效果。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生认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我”眼中的背影“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拘楼着身子,步履跳姗的向月台外的栅栏走去。他试探着、手脚并用,一扭一歪地滑下去。追随他那已显苍老的背影,看着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上微倾,显出努力样子”,“我”的泪溢出了眼眶,不可名状的情感激荡肺腑,对父亲郁积已久的怨恨烟消云散了,只觉得“我”先前对他所做的一切都错了。望着他那笨拙、奋力的背影,仿佛他给予“我”的爱深深的刻在那“深青布袍”上。从此,特写式的背影便牢牢印在脑海,以致于数年后回忆起来依旧历

历在目。这是文中浓墨重彩全力刻画的富有典型意义的背影,字真意切,荡胸涤肠。这背影俨然是父子间一座情感的桥梁,使“我”真正地体会到父亲那深沉而平凡的爱子之心。在此,作者放肆笔墨,酣畅淋漓的描写,使父子的热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得到揭示和抒写,完美地创造了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品味这种意境,学生被父亲对儿子的爱深深的感动,并联想到对父亲对自己的爱。这样教学,对学生情感熏陶是大有裨益的。

2、挖掘课文内涵.激发情感

教育家赞可夫说:“艺术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受老师的情感、言语的诱发,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如能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内涵的感染力,必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感情,在其内心产生共鸣。

以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最后一课”在全文共出现过四次:第一次是小弗郎士进课堂以后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听课者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这里地“柔和”和“严肃”两个形容词的情感内涵很丰富,抓住分析能充分揭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第二次是说上一句话不久,韩麦尔先生又说:“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对比差不多时间讲的两句话,不同之处只是后一句多了一个定语“法语”,从这里可以深刻体会到韩麦尔先生对法国人民剥夺学习祖国语言权利的深沉的愤慨心理。第三次是小弗郎士听了老师讲课后,亡国恨、爱国情油然而生,他也懂得“最

后一课”的严肃意义。感到“最后一课,的无比珍贵。这时,他的内心情感通过独白形式表达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在小说中单独成为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遗憾、内疚、愤慨等多种复杂的情感,很值得咀嚼体味。第四次出现在课快结束时,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啊!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句话概括了他在“最后一课”中的全部感受,交织着爱和恨。形象的感染,丰富的表情朗读,师生合作,把课文传递出的爱国情和学生激活的感情融会一起。这样,在情感共鸣的波涛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也受了教育,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课。

3、注重课文讨论.升华情感

教学毕椒敏的《提醒幸福》一文,我先让学生分散朗读一篇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准备陈述喜欢的理由。学生发言很踊跃,情绪高涨。几个学生发言后,我情不自禁接过话题,跟学生谈到自己对父母的感情:以前忙干读书,毕业后忙于工作,后来又忙于家务,很少顾及父母。今年回家过年,以后的殷殷过问,父母的端茶倒水,突然让我认识到,父母都老了,也许我哪一天回来就不见他们了,我突然觉得这种亲情该怎样去留恋和珍惜—我一直谈到了学生的家,谈到了他们中有家庭残缺,谈到了他们可能对父母的不理解、不礼貌甚至不孝—谈着谈着,有的学生竟嘀着眼泪,开始边哭边举手,一副欲吐为快的样子。我点了李艳站起来,她硬咽说:“去年春节我在家乡外婆家住几夭,我总觉得乡下不如城里好,终于在外公过生日的那一天吵着妈妈回家,同去的表哥也立即响应,所以大家不顾及外公的极力挽留,纷纷收拾行李准备返程。”外公知道我们去意坚

决,忍不住发怒了:“走,你们都走!一个也别留下!”我们就在年迈的外公大寿时离天了他,现在我才明白,到了外公这个年龄,还有几个生日呢?而我使他倍感家人温馨的那天使他发怒,这难道是我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吗?我为什么不提醒自己那天应有幸福呢?而又为什么去毁坏外公的幸福呢?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汹涌而出。我感受到文学的神奇力量!这种情感是用一千句枯燥的说教也不可能引发的。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接受灵魂的洗礼,情感一起得到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是达到“学生不刻意学而学自好,老师不板脸教而教自教”的佳境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去做好这件事。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文萃》

《沂蒙教育》

《山东教育》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公开课。当讲到“杜十娘除了投江自尽外,还有别的出路可以走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讨论热闹得炸开了锅:什么重操旧业啦,什么开珠宝店啦,隐姓埋名重新做人,开妓院做老鸨啦等等,一时间答案风起云涌。更有学生说,她那么美丽优雅,多才多艺,可以去做明星(学生笑)。如此热烈的互动,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

毋庸置疑,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无论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从师生互动上,都有很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我总觉得,对于千言万语总关情的课文,在情感的教育上,我们语文课可以走的更远。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谓情感,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列宁则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而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则认为,人是发展与教育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才真正成为人,所以需要借助种种作用来促进成长,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接近和合作,因此,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

从学科本身来看,语文课文千言万语总关情。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而,无论新旧大纲都强调它的人文性。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再一味追求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键位置。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陶行知曾经说过“前教万教,教会认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在教会学生认知的同时,可以在情感上教会他做人。而这方面,语文课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语文是极具情感性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其人文性还是交际性,甚至是其工具性,都离不开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但德育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又可以透过文字领悟人生的真谛,发展自己的情感。许多人读书时为文中的人哭,为文中的人笑,也有许多人读书时忘乎所以,陶醉其中,这正是情之所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性,还原了语文教学。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很恶的方面,它也有很丑的方面。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压付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的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也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纳入真、善、美的轨道。因此,我们的教育在让学生追求崇高理想、渊博知识和熟读法律条文时,不能忘记教育学生建立人类基本的情感。让他们触摸仁爱、同情、怜悯、善良、宽容、亲情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避免社会伤害发生的心理屏障,健全他们的人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语文教育,或是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可见,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育人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健康的人。

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如节选自《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课文节选部分是删除了林冲把陆谦挖心一段的。上课时候,当我们在为林冲终于能一雪冤仇而感畅快淋漓时,也不忘了提到这挖心一段。林冲虽然很暴力,但是,这个人物的凶狠却是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当时朝廷奸臣当道,恶人横行,好人遭殃。因此,林冲的挖心是正义之举。在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社会,凡事要讲法律,那种冤冤相报的鲁莽行为已经行不通了。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当面对这些摩擦时,该怎样去做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做适时的引导了。在讲授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时,应明确告诉他们,面对社会上不良行为,我们不应逆来顺受,我们要挺身而出地进行斗争,或制止,或是求助于法律;同学之间出现矛盾纠纷,不能逞哥们义气,大打出手,互相报复。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类似这样的启发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够防微杜渐,对培养出富有正义感的知法守法的新时代中学生有重要作用。

其次,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实施情感教育。而这又可以分为几点。

1、利用教具创设情境,进而注入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可以借助诵读、音乐、图片、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灵活多变的情境教学手段人为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创设情境的妙处在于以境育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闻其声、状其形、表其情、达其意,产生与这一情境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也曾经听过《道士塔》的语文课,授课老师在讲到敦煌宝藏的的现状时,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当学生看到一幅幅精美的雕像和壁画却残缺不全,零落不成样子的情况时,我看到一些学生捂着嘴巴,眼角湿润„„这些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图片远比教师介绍敦煌现状的千言万语要有用的多。由此,授课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课文的主题。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课堂情境。这样,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不仅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知识容量,而且还能让学生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去体会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不但要倾注自身的丰富情感,还要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以情激情、以情促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加强阅读,深化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范读或者课文录音,学生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富于感情的朗读也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意境。首先必须要求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根据教材蕴含的情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辞严,或清新愉快。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领悟真谛。其实,对于本文前面提到的“杜十娘在那个年代里,为什么只能选择投江,造成她悲剧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杜十娘的身份,有感情地读文章中杜十娘指责孙富和李甲的话,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骂,进而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最后,可以播放潘虹主演的电影 “怒陈百宝箱”这一片段,更进一步地去体会其中的悲与恨,进而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升华主题这一问题上来。

3、发挥想象,体味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想像”、“补充”,丰富作品所提供的画面,让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的形象加以补充和发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情感画面,从作品展示的鲜明、真实的生活画面中领会作者的情感,爱作品之所爱,憎作品之所憎。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讲解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对于送别的画面做一番想象。从“寒蝉凄切”到“兰舟催发”再到“执手想看泪眼”,当学生把那幅画面描绘出来时,诗词中男女主人公那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手写我心,对于语文课文,千言万语总是关乎情感。面对语文教育情感性、移情性的这一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及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的道德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朝着知识的海洋与道德的塔尖前行。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

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初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谭朝霞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以情感为基础的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一旦把老师当作......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姓名:门书侠 学科:中学语文 职务:德育主任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初级中学 手机:*** 邮编:3017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美的情感熏陶 渔安小学 潘东亚 美,人皆爱之。在课堂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限于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参书中明确地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末。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地位。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精选5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小学 李玉珍 王慎茂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从某种角度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有感情共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

    加强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学5篇

    加强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学 ——由《城南旧事(教学思想、教学实践经验交流)》所想到的 树强中学:张娟 暑期参加了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由《城南旧事(教学思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