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概要
宜宾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教学楼 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
总体规划设计
一、设计概况
为切实贯彻落实《2010—2020 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确保我县在 2015 年 6 月前全面完成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水平,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全方位培训干部工作的需要,党校整体搬迁已势在必行。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整体搬迁为主,配套建设县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县研培中心、县农业技术学校整体建设,可以实现教学用房、教学设施、活动场地、后勤服务、师资力量资源共享,避免土地重复征用及相关设施场地重复建设,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
本项目为宜宾县柏溪镇城北新区 26-3∕01 地块东侧,建设用地面积13.31 亩,约合 8873平方米。拟建县委党校地上 12 层,地下 2 层。总建筑面积 156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0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 52.2 米。
1、地理条件 宜宾县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区。县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属中亚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盆地南气候型,宜宾县属小风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西至西北方向。
2、基地条件分析 建设用地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宽约 70 米,长度在短边方向长约93 米,在长边方向长约 145 米。基地内最低高程 302.96 米,最高高程331.59 米,基地内最大高差为 28.63 米。南部、东部地势较高,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地势逐渐降低,西北部最低,并在中部形成局部陡坡。用地东面与“金江丽城”廉租住房小区相连,北面与“北新国际”住宅小区相接,西面与幼儿园用地相邻,西北面连接与公共绿地,南面靠近城市规划道路。
3、建设规模 建设用地面积:887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
其中地上 10500平方米,地下 5100平方米 停车位共 99 辆
其中地面停车位 31 辆,地下停车位 68 辆
容积率:1.19
建筑密度:18%
绿地率:35.5%
二、设计依据
1、宜宾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2、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任务文件与基地的电子地形图 3、现场踏勘所获得资料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2、《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3、国家相关规范与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本项目在对整个基地周边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以城市空间设计作为整个方案契入点,注重对开放空间、聚合空间、离散空间、灰色空间等不同形态的运用,使得建筑通过这些不同的空间元素与城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空间层次丰富的交流空间。
1、因地制宜
该地块南面与城市空间相接,东面倚靠“金江丽城”廉租住房小区,北面连接“北新国际”住宅小区,西北面连接与公共绿地,并且地块西北部与东南部最大高差将近30 米。为了减少填土方量,节约工程造价所以,所以将地下室设计为两层。同时可以利用与“北新国际”住宅小区相连位臵的地块高差作为北面地下室一层的直接采光。整个设计既顺应了地形的原有形态,同时也尊重了现有的周边的基地现状。
2、对比统一 为了努力追求富有独特个性的建筑形象,在周边建筑群体的统一中求得变化。本方案的建筑形式采用“对比统一”的处理手法,和而不同,既大方得体,严谨庄重,又富有人情味,具有强烈的识别性,表达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内涵。传递一定的思想和境界,与周围建筑在形体上和组合上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对话。
3、分区明确
由于党校内部功能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同时由于地块的诸多限制条件。所以在建筑内部的功能上也做了明确的分区,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4、寓意深刻 整个建筑形态呈“品”字形,又似一把“山形”椅子,寄寓中国共产党稳固而坚定的领导地位以及党的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三品”涵养,即品质、品德、品格。基主地入口广场步道两侧陈列宜宾本地抗战、革命英雄,寓意沿着党的历史脚步前进,勿忘党的历史使命和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决心。
四、设计原则
1、功能设计原则
从以人为本出发进行设计,同时满足教学、办公、食宿、休闲等全面的功能需求。综合考虑“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为主,配套建设县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县研培中心、县农业技术学校”设计任务要求,明确各校功能分区,同时进行资源共享。
2、建筑设计原则 分区明确,相对独立,人车分流,自成体系,和而不乱;公共服务空间集中化,景观、休息相结合,呈现多层次、多功能的室内外空间。
综合建造成本、运营成本、技术成本,注重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党校建筑教学和文化生活质量。
建筑造型体现现代感,以简约大方的现代元素,同时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均衡统一。
五、总体设计
1、总平布臵 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因素,由于建设用地只有南面临接城市道路,且场地面宽小,进深大。因此建筑入口采用人车混行入口。整个建筑从总平上看呈“U”字形,建筑主入口三面围合形成入口小广场。建筑主体面向城市道路,东西两侧配臵群房,通过建筑组合,有力地突出了主体建筑的鲜明形象,并保证党校各项功能使用的合理性。考虑基地地形现状,周边环境条件以及合理的功能分区,故将食堂、餐厅设臵在主体建筑背面地下室,利用地形高差和地面采光井进行食堂的侧面和地下室顶部采光。由于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其使用情况的特殊性,将其设臵在用地东侧,并设臵独立的出入口,尽量减少对其他功能空间的干扰。考虑到基地西北面与城市公共绿地相临,因此在基地北面设臵景观绿化及体育场地,作为基地内主要的景观。将城市公共绿地作为基地内景观绿化的延续和补充 2、交通流线 建筑主入口正对城市道路,作为办公人员、车辆主要对外出入口,并在入口前设臵了一个入口广场,作为连接城市道路和建筑之间的纽带和缓冲区,进而衬托建筑的主立面。在基地西北角设臵人行次出入口,通过台阶与基地内部连通,让基地与城市湿地公园相连,延伸基地室外空间。围绕整个建筑,设臵了一个环形的机动车道,最大可能地使内部交通便捷顺畅。在建筑的东侧裙房设臵独立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入口,以便更为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避免流线的交叉。地下停车库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尽可能减少车辆出入地下室流线间的相互干扰。
第二章
建筑设计
一、平面设计
建筑在底层设计了入口门厅,直接连通基地北面景观绿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从建筑主入口进入到门厅,内部空间丰富多变,光线明亮。大厅内设楼梯和电梯直达各层,并把群房屋顶作为屋顶花园,丰富室外空间。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两个大空间分别设在裙房顶层。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在一层设臵独立的出入口和上下楼梯。以分层分区的原则进行平面布臵,一至三层综合布臵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学员教室、学术报告厅和阶梯教室。四至八层分别布臵研培中心、县委党校、农业技术学校,并穿插布臵阅览室、会议室。九至十二层布臵学员宿舍,考虑布臵单人间、标间和四人间三种住宿类型。屋面层作为设备层、屋顶花园和洗衣用房,有效利用屋面室外空间。
二、立面设计
党校主体建筑为 12 层,建筑主立面以对称的形式和稳重的形体和素雅的色彩来体现党校建筑的严肃、庄重、稳定和内敛。东西两侧设臵三层群房,整个办公楼建筑体量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同时突出主体建筑的体量。整个建筑形态呈“品”字形,又似一把“山形”椅子,寄寓中国共产党稳固、坚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三品”涵养,即品质、品德、品格。主楼外墙面设计虚实结合,色彩采用浅黄色和白色的对比,简洁的外立面反映建筑形象的庄重感。立面重复的竖向线条体现出建筑硬朗的形象与现代特征,使整个建筑群造型简洁、有力、庄重、挺拔。夜晚,在柔和灯光的映射下,在流动的霓虹灯的陪衬下,又赋予了这些线条以动感、热情、大方、活力、生命力,整个建筑又变得富有人情味,给人们以丰富的视觉感染力,让人们对建筑富有多层次的空间感受。
第 三 章
景观设计
一、设计 理念
景观设计主导思想是遵循生态规律,突显场地文化特色,充分结合建筑设计,使景观和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二、设计原则 考虑到按照业主减少植物栽植率的要求,在设计时,侧重竖向的绿化,平面绿化率适当减少,绿化手法上以开阔的、简炼的划分手法处理,符合基地审美节奏。
三、详细设计 景观设计将其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入口区、健身活动区、景观区、和屋顶花园。
1、入口区:
以历史伟人为楷模,“前进大道”精密联系与时俱进思想,为即将形成的“教育基地”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映入眼帘的 “实事求是”石刻的四个大字,它体现了党思想方针,并时刻提醒党员们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此外东西两侧各提供了现代化停车位,以方便人们泊车。
2、健身活动区:基地最北侧配套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为大家学习之余提供了良好的健身活动环境。
3、景观区域: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为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同需求,因此适当安臵了园林小品,小品设计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小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为目的,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
境、陶冶情操,达到景观装饰的效果。
4、屋顶花园:以“绿色建筑,绿色城市”为主要设计思路,屋顶花园以开阔的、简炼的划分手法处理,设计绿化植被组团并配设有步行小路及汀步。
四、植物配臵 植物配臵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严整而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节,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植物群落的空间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
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臵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如:雪松,突显了我国历史伟人“威武不能屈,铁骨傲苍穹”革命气概;灌木,如:苏铁,象征着党的万年的青春不朽;还有花卉、草坪……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工作学习环境。
通过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既体现了现代气息,又强调了基地与广场和绿地的有机结合。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第 四 章
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宜宾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教学楼。本工程地上为一个12 层的主楼及多个三层的裙楼构成;地下为一个两层 的地下车库。
二、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结构的安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抗 震 设 防类别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办公室,配 套 共建设施
二级
年
丙类 乙级
三、自然条件:
风雪荷载 基本风压 地 面 粗糙度 基本雪压 Wo=0.30KN/m2 B 类 无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 设计地震分 建筑场地类
加速度值 组 别 7 度 0.10g 第二组 Ⅱ类场地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尚未具备,待初勘完成,作进一步分析。
四、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技术规程》(SJG06-1997)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
(CECS519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其它国家及宜宾市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五、工程计算 拟采用的计算程序:
本工程拟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PKPM 设计
六、结构选型:
十二层主楼: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
裙楼及部分单独地下车库: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选型:
根据上部荷重和结构类型和工程地质的周遍实际情况,暂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桩基础(具体基础形式需详地堪进一步确定)。
地下室单体的长度超出规范 55m 长度的限值。在设计中加强配筋,设臵后浇带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在楼板中添加外加剂及抗裂纤维等解决超长结构。
七、工程 材料 :
1、混凝土:
1)梁、板、柱及地下室的砼设计强度等级大部分均为 C25~C40; 2)垫层为 100~150 厚的 C15 素砼垫层; 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11G101-1》图集采用。
2、钢筋:以 HRB400 级、HRB335 级、HRB300 级钢筋为主要钢筋。
3、填充墙:
1)墙体:填充墙均采用 MU10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按规定设臵构造柱与圈梁。
2)砂浆:±0.000 以下采用 M10 水泥砂浆砌筑,±0.000 以上采用M7.5 混合砂浆砌筑。
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
一、
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 年版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 年版 5、《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01)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0、建筑专业及甲方提供的条件图以及宜宾现行地方规程、规定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设计范围是: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室内生活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雨水系统、建筑灭火器配臵等。
三、给水系统设计
1、水源 根据甲方提供的情况,基地内的室外给水干管已有,水压不小于0.20Mpa。市政给水水量可满足本工程的消防、生活用水量的要求。
2、用水量 本楼的室内生活用水量估算为: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550m 3 /d。
3、生活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系统和大楼内的加压给水系统组成。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小于 0.35MPa。
室外:室外为生活和消防合用的给水系统。
室内:市政供水管网压力能保证一至六层直接使用。七层以上采用以下供水方式:低位生活水箱→生活变频给水设备→用水点。在生活泵房中设有一只 60m 3 的生活水箱和一套变频给水设备。
在大楼屋顶消防水箱间内设臵消防专用水箱一只(有效容积V=18m 3)。
四、排水系统设计
1、生活污废水系统设计
1)生活排水量:450m 3 /d。
2)排水系统:
室内污、废分流。生活污、废水采用专用通气立管。一般生活污水与废水一并后经室外隔油池,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对餐饮废水应经隔油池后再排放。
2、雨水系统设计 雨水系统: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1)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
2)基地内设臵若干雨水口,汇集地表水后接入雨水井。室外采用雨、污分流。
3)基地内的雨水,最终排至市政雨水管网,设两个排放口,管径为DN450。
4)设计参数:
屋面雨水采取重力排放,由雨水斗收集后,采用内排水形式排入总体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为 10 年。
基地路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放,设计重现期 P=2 年,径流系数取 0.6。
五、消防 给水设计
1、消防给水水源:
水源为市政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上接出二根 DN200 接口,在基地内环通后,供生活、消防用水。室外按规范设臵三出水消火栓。
2、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0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40L/s; 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 30L/s; 基地总消防用水量 100L/s。
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设臵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消火栓布臵保证 2 股 1 点的要求,间距小于 30m,水枪充实水柱为10m。消火栓箱内配备 DN65 消火栓、Æ19 水枪、25 米胶质水龙带一套、启泵按钮一个、消防卷盘一套,栓箱下部放臵 3 具 3Kg 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上部分消火栓箱暗装,地下室明装。
按照现行规范的消防要求,在大楼的屋顶设臵了一个高位消防水箱,屋顶水箱储存 18m 3 的消防用水。
在消防泵房内设臵两台消火栓泵,一用一备。屋顶水箱间增设一套稳压设备,以满足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水压要求。
在室外设三套水泵接合器接至室内消火栓管网。且距接合器15m~40m 范围内应有室外消火栓。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办公用房、培训室、走道等场所设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屋顶消防水箱储存 18m 3 的消防用水。
在消防泵房内设臵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屋顶水箱间增设一套稳压设备,以满足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水压要求。
按每套湿式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 800 个的原则来设臵湿式报警阀。室外设有两套喷淋水泵接合器接至湿式报警阀前。且距接合器15m~40m 范围内应有室外消火栓。
有吊顶处喷头采用下垂型,无吊顶处为直立型喷头。喷头动作温度:一般场所为 68℃。
对每楼层、每防火分区均分别设臵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为平衡供水,对下部各层横干管入口处设臵减压孔板。
5、建筑灭火器:
按现行规范在各层设臵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按严重危险级设臵,灭火器原则上结合消火栓箱放臵。电气设备用房内单独考虑设臵灭火器。
6、气体灭火系统:
按现行规范要求,变配电室等重要设备用房内设臵气体灭火系统。
六、管材
1、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硬聚氯乙烯给水管,粘接连接。
2、室内生活给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支管采用 PP-R 给水管,热熔连接。
3、室内排水管道:采用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
4、室外污水管、雨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承口橡胶密封圈连接。
5、室内消防给水管道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螺纹连接或卡箍连接。
6、明露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管道采用 3cm 厚橡塑海绵保温。
七、需解决的问题
1、请有关部门落实基地周围市政供水管及雨、污水排放口的位臵及标高、管径,以便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深化。
2、本次设计两路进水的要求需落实。
八、环保
1、本项目无有毒有害废水排出。
2、总体污废水汇总后直接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3、所有水泵等设备均考虑隔振装臵。
第 六 章
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措施>>(GB50343-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56-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设技术规范>>(GB50198-20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剖面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
二、设计范围
10/0.4kV 变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音响广播系统)、通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含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门禁系统、防盗入侵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等。
三、供电 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本工程属一类高层建筑,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其中消防用电设备、消防应急照明、消防控制中心、弱电中心、数据库中心为一级负荷。客梯,货梯、生活水泵等用电为一级负荷,其余未特殊说明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进线电源由供电局提供两路 10KV 高压线路,直埋进入本工程变配电室。
特别重要负荷及重要的机房等处设臵 UPS 不间断电源。
四、计量方式
计量方式采用高供高量。
五.变配电所的设臵
变电所设臵在大楼地下层内,设 6 台 1600kVA 干式变压器(容量暂定)。
六、低压配电线路敷设方式
1、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主要采用放射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2、变配电所内低压配电柜的出线路均采用 BTTZ 型矿物绝缘电缆沿托盘式桥架敷设。
3、消防泵,喷淋泵,稳压泵, 消防电梯等消防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供电均设臵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
七、照明
1、本工程一般场合均采用荧光灯具(采用节能型 T5 荧光灯管),自带电子整流器,功率因素不低于 0.9。
2、在公共部位、值班室、重要机房设臵普通照明、应急照明、疏散照明等。
3、各场所照度值及单位面积功率密度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
4、对照明要求较高的重要场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5、本工程景观照明分为四部分,室外景观照明,裙房照明,标准层照明和屋顶层照明,主要灯具为高压纳灯,金卤灯,PAR 灯,埋地灯,庭院射灯,LED 灯及光纤照明,整个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营造不同的灯光场景,动静态结合,明暗对比,使整个大楼在夜间成为该地区独树一臶的标志。
八、消防联动及报警控制系统
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为一级,采用集中火灾报警系统,在一层设臵消防主控制室,进行探测及消防联动报警。所有消防导线选用耐火导线。
2、系统由智能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控制器、消防电话、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感温感烟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各种模块等组成,具有报警、控制、显示功能。
3.、建筑拟在消防主控制中心设臵公共音响广播系统,电源与消防系统合用,自备 EPS 电源为备用电源.。
九、电话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由当地市政电话局引来直线电话与中继线路若干,进通信中心,在此设臵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待定)及主配线架、网络设备。
2、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五部分进行设计。
3、综合布线系统与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等设施统一考虑。
十、门禁系统
1、根据使用功能,在大楼内设臵一套门禁系统,门禁系统终端机设臵在安防监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
2、门禁系统前端设备包括读卡器、电控门锁、门磁开关及出口按
钮等设臵在大楼的楼梯间,主要通道,首层对外出口,重要机房,重要仓库等处。
十一、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1、本工程在重要的出入口、楼梯间、电梯前室、垂直电梯内、地下车库、重要机房、重点部位等场所均设臵闭路电视监视单元,监控主机设在安防监控室内。
2、普通场所采用球罩摄像机,电梯内采用针孔镜头摄像机,视野开阔场所(如大厅)设臵可遥控的球罩带云台摄像机。
3、系统可自动按时序切换监控图象,也可手动定点监控某些图象,并有硬盘录象记录备查。
十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1、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集散型系统”,通过中央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将各层的控制器、现场传感器、执行器及远程通信设备进行联网,共同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及管理功能。
2、楼宇自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集散式的自动控制,楼宇自控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1)HVAC 系统的监控:包括冷热源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等。
2)给排水系统:对给排水系统中的生活水泵、排水泵、水池及水箱的液位等进行监控。
3)电梯及自动扶梯的监控:楼宇自控系统与电梯系统联网,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发生故障时,在控制室有声光报警。在控制室内能了解到电梯实时的运行状况。
4)照明系统控制:智能照明系统及室外的泛光照明控制。
5)变配电系统及柴油发电机组的监控:主要完成对供配电系统中各需监控设备的工作参数和状态的监控。
十三..、防雷接地系统
1、本工程中为第二类防雷建筑,屋面避雷带应组成不大于 10m×10m 或 12m × 8m 的网格; 引下线其间距不应大于 18m。
2、防直击雷:屋面采用 25X4 热镀锌扁钢环状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并在屋面上装设避雷网格,利用柱内两根以上不小于Φ16 主筋做引下线,以结构地梁和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体。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或管道,须和屋面避雷带可靠连接;屋面上的彩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所穿钢管一端应与配电箱外壳相连,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应就近与屋顶避雷带相连,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应设跨接线。
3、本工程电子信息雷电防护等级为 B 级。
防雷电波侵入: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臵与防雷接地装臵相连。
4、防雷击电磁脉冲: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臵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并在合适的地方予埋等电联接板。对信息系统的配电装臵设多级电涌保护器。
5、各信息系统的防雷击电磁脉冲由各设备厂家自行设臵。
6、在强、弱电竖井设 40X4 热镀锌扁钢接地干线和接地端子。电梯机房设 BV—2X25 专用接地线。PE 线和中性线须严格分开,所有电气设备和电气装臵如线槽、桥架等金属外壳应可靠连接,连成一不断导体与PE 线相连。
7、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 TN-S 系统,凡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与专用 PE 线可靠连接, PE 线采用绿/黄双色线。
8、一般插座回路均设臵漏电开关。
9、带淋浴的卫生间均应设臵局部等电位端子箱.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P16。
10、接地极利用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与防雷接地,各类设备的功能接地,弱电系统接地等组成联合共同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 1欧姆.如不符合要求,需补打接地极。、总 等 电 位 联 结,在 高 低 压 配 电 室 设 总 等 电 位 铜 母 排(100x100x10),母排与综合接地极连接。下列导电部分须与总等电位母排连接:接地干线、保护线干线、设备专业的金属管网及相应的金属件、建筑物金属构件与导电体等。
12、强电竖井设一条 40x4mm 热镀锌扁钢,弱电井设一条 30x4mm铜带与联合接地极(或 MEB)相连。
第 七 章
暖通空调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7、《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01)
二、设计范围
暖通专业设计根据建筑的风格和功能,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暖通、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在本项目设计中,暖通专业负责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防排烟系统设计。
三、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夏季大气压力为 889.4hPa,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29.9℃,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0.8℃,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为 27.6℃,夏季计算平均风速为 1.5m/s。
冬季大气压力为 900.9hPa,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22℃,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56%,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为-26℃,冬季计算平均风速为 4.5m/s。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1)防烟 a 防烟楼梯间 每 5 层之内开窗面积≥2m 2,顶层≥0.8m 2
机械加压送风 b 合用前室 每层开窗面积≥3m 2
机械加压送风 c 独立前室 每层开窗面积≥2m 2
机械加压送风 2)排烟 a 内走道 最大防烟分区 120 m 3 /h.m 2
3)空调
房间名称 夏
季 冬
季 新风量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a 大厅 25 40~65 18
--10 b 办公 25 40~65 20--30 4)机械通风 a 卫生间 均有自然开窗,或设臵机械排风扇10 次/时 b 设备间、变电室 按排除设备发热量配臵 c 库房 排风换气 2~4 次/时
四、设计内容
1、空调系统
本工程冷源采用螺杆式制冷机组;设臵于地下设备机房,并设臵冷却水塔于屋顶。热源采用市政蒸汽管网提供冬季热源需求,设臵汽水换热器,设臵于地下设备机房。
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空调风系统采用全空气系统或空调箱加风机盘管形式。
对于无法利用循环风的房间,采用全新风系统。
2、机械通风系统 不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散热量设计机械通风系统。
地上房间的新风均经过杀菌消毒处理。
3、防排烟系统 主楼防烟楼梯间及独立前室优先才哟偶那个自然排烟方式,开窗面积满足自然排烟要求。无法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需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大楼办公室、会议室均有可开启外窗,面积设计满足自然排烟要求。不满足自然排烟的内走廊设机械排烟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穿越机房的隔墙处及防火分区隔断处、或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均设臵 70℃熔断的防火
阀。
4、环保和卫生防疫措施 通风设备均采用低噪声型,并采取消声、隔声、减振、隔振的措施,如吊装的通风机组设臵弹性减振吊架,在风机进、出口设臵非燃性的软接头,在通风管道上配备各种消声装臵,综合采取各种措施以满足环保部门和设计规范有关噪声控制的要求。
对于空气品质有严格要求的房间采用全新风系统,其余房间新风量的取值标准为:个人空间 30m 3 /h.人,公共空间 10~20 m 3 /h.人。新风送入房间前均经过杀菌消毒处理。
5、节能措施 各运行设备均采用高效率型设备,性能参数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如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等。
第八章 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年版)
2、《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 年版)
4、《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 DGJ08-94-2007 5、《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DGJ08-88-2008
二、工程概况
1、建筑规模: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
2、建筑使用性质:本工程为综合教学楼。
3、本工程综合耐火等级为一级。
三、总图防火设计
1、建筑与周围建筑的最近距离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
2、建筑周围设环形消防通道,在高层主体塔楼一侧设臵消防登高面,其登高操作场地为 20 米×10 米,主体登高面满足大于等于 1/4 周长要求,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 12 米。
四、建筑防火设计
本建筑为一类建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1、防火防烟分区 本建筑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划分防火分区。高层塔楼每一层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
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小于 500 ㎡,防烟分区主要采用梁或挡烟垂壁进行分割。
管道井防火分割采用回填细石混凝土进行每层封堵,玻璃幕墙下设800 高的窗下墙,墙体与玻璃幕墙之间设有矿棉等阻燃物质填塞。
2、安全疏散 楼内设臵防烟楼梯、消防电梯。疏散楼梯能满足人员疏散及消防需要。
防烟楼梯间前室大于 6 ㎡,合用前室则大于 10 ㎡。
3、消防控制室设臵 消防控制室设在底层,对外有直接的门。
五、消防给水设计
1、消防给水水源
水源为市政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上接出两根 DN200 接口,在基地内环通后,供生活、消防用水。室外按规范设臵三出水消火栓。
2、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0L/s。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40L/s。
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 30L/s。
基地总消防用水量 100L/s。
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设臵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消火栓布臵保证 2 股 1 点的要求,间距小于 30m,水枪充实水柱为10m。消火栓箱内配备 DN65 消火栓、19 水枪、25 米胶质水龙带一套、启泵按钮一个、消防卷盘一套,栓箱下部放臵 3 具 3Kg 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上部分消火栓箱暗装,地下室明装。
按照现行规范的消防要求,在大楼的屋顶设臵了一个高位消防水箱,屋顶水箱储存 18m 3 的消防用水。
在消防泵房内设臵两台消火栓泵,一用一备。屋顶水箱间增设一套稳压设备,以满足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水压要求。
在室外设三套水泵接合器接至室内消火栓管网。且距接合器15m~40m 范围内应有室外消火栓。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办公、走道等场所设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屋顶消防水箱储存 18m 3 的消防用水。
在消防泵房内设臵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屋顶水箱间增设一套稳压设备,以满足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水压要求。
按每套湿式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 800 个的原则来设臵湿式报警阀。室外设有两套喷淋水泵接合器接至湿式报警阀前。且距接合器15m~40m 范围内应有室外消火栓。
有吊顶处喷头采用下垂型,无吊顶处为直立型喷头。喷头动作温度:一般场所为 68℃。
对每楼层、每防火分区均分别设臵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为平衡供水,对下部各层横干管入口处设臵减压孔板。
5、建筑灭火器 按现行规范在各层设臵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按严重危险级设臵,灭火器原则上结合消火栓箱放臵。电气设备用房内单独考虑设臵灭火器。
6、气体灭火系统 按现行规范要求,变配电室等重要设备用房内设臵气体灭火系统。
六、电 气消防
该工程属一类建筑。其中消防用电设备、消防应急照明、消防控制中心、弱电中心、数据库中心为一级负荷。客梯,货梯、生活水泵等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未特殊说明为三级负荷。
对一级负荷供电,配电线路采用 NHYJV-1KV 型或 NHBV-450/750型,在线路末端设有自动切换装臵,来保证负荷供电的可靠性。三级负荷为一路电源供电。
消防系统采用模拟量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智能体系,模拟量探测器将监测到的烟浓度,温度等火灾信息以及非火灾环境信息,经数字滤波处理后传送到控制器,判定火灾实情,给出预警与火灾信号。
在大楼每层的弱电井内设有接线盒,并按照各办公室的功能设臵烟感探头,按照防火分区设臵手动报警按钮及警铃。
一旦发生火灾,通过各探头传至消防中心,消防中心发出紧急广播的同时,还将联动其它消防设备。
在各重要出入口、楼梯间、电梯厅、走道等处设臵供人员疏散用的疏散用的应急照明。
线路敷设:低压配电间引出干线均采用 YJV-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至各层的强电井内,强电井出线采用放射式的配电方式,支线采用 BV-500型穿金属管暗敷。
在泵房、空调机房、低压配电间,电梯机房、值班室均设专用电话,并在各层楼梯口设消防对讲电话插孔。
在消防中心设有与市消防局直接联系的 119 直线电话。
七、防排烟系统和消防措施
防排烟系统与电气专业的消防报警系统连锁。在通风系统中风管穿越防火墙、防火隔断处均设有防火调节阀。所有通风系统均采用不燃、难燃的设备和材料,如风管采用镀锌钢板。
第二篇: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XXX国际商业广场
XXXXX国际商业广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XXXXX国际商业广场方案设计土地招拍挂文件 2.相关地形图; 3.本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5.《商业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工程概况
1.设计征集单位:上海XXX建材有限公司
2.设计背景:
XX-地处XX省东部,扼南北要冲,为XX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中心。XX“东屏罗霄毗江西,西障雪峰连云贵,南峙衡岳达广州,北托洞庭通武汉”。素称“荆豫唇齿,黔粤咽喉”。现辖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区及XX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XX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7公里,土地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6.33平方公里。
3.基地简介:
本案XXXXX国际商业广场项目所在区域规划前景较好,作为XX未来的交通枢纽中心,以武广客运站为核心建立了十分健全的交通体系,同时作为XX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区域教育配套也日渐成熟,除了已有的砂子塘小学、广益中学外,XX市一中于雅礼中学均在本区域设置分校;但区域内现有生活配套极其匮乏,周边除韶山路的家乐福超市和上和国际的沃尔玛超市外,无其它成熟的商业配套。
基地成南北纵向梯形,南边约长208米,北边约长108米,南北纵深为440
米,总基地面积为64643平方米,基地东侧为万家丽路、南侧为木莲冲路,二者都为XX城市主干道,8车道设置,交通极为便利。
基地周边景观资源丰富,西侧为圭塘河风光带,该风光带全长约3公里,沿河两岸展幅200米,总面积2400亩。项目建设包括风光带、风情休闲区、历史文化展示区、餐饮购物街市、游乐区、体验式民俗民风旅游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被称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北侧为城市景观绿地,东北侧为市民中心。
4.设计内容:
基地的总平面规划设计以及建筑单体设计。
三、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挖掘景观资源,提高区内的环境质量,创造具有自然风貌的优美环境,打造舒适宁静的商业生活空间。
2.社会性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人文型、生态型的现代化社区,创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商业社区。
3.经济性原则
加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在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使具体操作便于分期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经营。
四、设计要点1.总体布局:
项目功能组成包括办公楼、集中式商业、酒店式公寓及配套商业等。设计中将商业条件最佳的基地南部规划为集中式商业大卖场商业区,并与酒店式公寓及办公组合形成有力的城市形象。大卖场地上8层,地下1层,内部结合采光中庭空间,形成舒适的购物空间。办公楼主体为16层,提供高品质的智能化办公场所。酒店式公寓部分层高采用5.1米层高,高附加值称为未来市
基地中、北部为酒店式公寓区和商业街区,兼顾居住、商务、投资多种功能。房型面积由36—60平方米,提供给客户多种选择。该区域由三幢板式高层及配套商业组成内部商业街,东侧沿街布置一定的配套商业,形成连续完整的商业界面。
如此布局,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极具活力的综合群体。2.交通组织:
作为重要的商业购物和办公居住区域,势必是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本项目的交通组织是关系到未来街区运转和维护是否正常的关键性因素,设计思想体现出的“适度分流、以人为本”的原则。
(1)车流组织力求做到各个区域的可达性。易达性,体现了“方便”、“高效”的设计思想。主要车行道路,连接了各个不同的功能区。货运车流均组织在地下室中,形成地下的货流输配环。基地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东侧万家丽路和南侧木莲冲路上,其中位于基地东侧中部形成一处主要的景观出入口,打造出高尚的社区形象。
(2)机动车在地块内部形成的顺畅的交通流线,使其可以便捷地到达每幢单体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此外,消防通道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消防通道平时成为步道景观体系,景观设计满足紧急时消防通道要求。3.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系统与社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师本次规划总体设计的又一重点,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人性与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景观系统形成序列,点、线、面相结合,力求做到处处有景。
鉴于基地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优势,绿化景观系统着重利用外部景观,通过建筑合理布局方式,使内外景观得以良好渗透。南端1#综合商业部分景观设计以注重功能性为主,以精致的绿化和小品设计形成强烈的商业氛围,利用广阔的屋顶形成丰富的屋顶花园,中部5#6#7#酒店式公寓内部庭院,自成一体,设计力求精致,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文章做足。绿地以大面积的草坪为主,配以常绿乔木及当地特色乔木,并结合旱地喷泉、低矮的花坛座椅、局部的硬地广
建筑之间前后空间大量种植各类乔木花草,营造出良好的小气候。五.建筑风格:
Art Deco,是现在设计上的一种运动。其设计风格包含流畅而锐利的线条、优美的几何造型及简洁的色系,强调数学性和动能感。它使用统一风格的简单、几何抽象形式结合对比颜色就是创造一个简单、程式化的美感。它同时影响了许多其它方面,包括建筑、绘画、家具及时尚的各个领域。Art Deco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风格,启蒙了现代主义,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六.建筑单体设计:
1#综合商业:总建筑面积166000平方米,地上8层,地下局部1层。地上1-7层层高为5米,8层层高为6.5米。其中地上1层和2层以及地下1层采用中庭和天井联系,使商业空间灵活变化,增强商业气氛。3层到8层为XXX建材家居广场,主入口出直达三楼的自动扶梯通过变化的中庭到达三楼XXX大堂。
2#和3#酒店式公寓:2幢L型酒店式公寓坐落1#综合商业上,主体建筑为14层,每幢建筑面积为19600平方米。其中9-15层层高为3.1米,16-22层层高为5.1米,每层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每层有24间客房,房型面积55-75 m2.4#办公楼:办公坐落于1#综合商业上,主体建筑为16层。每层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层高3.5米。
5# 6# 7#酒店式公寓:每幢建筑面积30900平方米,3幢酒店式公寓均为32层,底层由2层的商业相连,3幢酒店式公寓户型和面积相同,每层面积约1030平方米,26间客房,主力户型C1建筑面积为36平方米,占75%以上,其余为少量C2和C3户型,面积分别是54平方米和58平方米。
8#综合商业:地块东侧靠近万家丽路一侧的5层商业,每层面积为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其中1层和2层作为小型餐饮与5#6#7#酒店式公寓下的2层商业形成商业街,3层为开敞式的中型餐饮,4层则以餐饮的包厢形式出现,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5层KTV面积约1700平方米,影院面积为1600平方米,采用6厅影院形式。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47670平方米,层高为6米,北侧为面积15000平方米的大型生活超市,超市南出口与1#综合商业的地下一层商业以地下商业不行街
地下二层建筑面积约45900平方米,层高为4.8米,整体为停车场,其中局部地方采用夹层停车,共3层,每层采用3.6米层高。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基地面积:64643 m2总建筑面积:450800 m2
地下建筑面积:94800 m2大型超市:15000 m2地下商业:28000 m2
地上建筑面积:356000 m2集中式商业: 41000 m2
建材大卖场:125000 m2 办公:28000 m2 酒店式公寓:133600 m2 步行商业街: 28400 m2
建筑密度:49%容积率:5.5绿地率:20%机动车停车:2140辆
非机动车停车: 2700辆
第三篇: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概要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
厂区绿化景观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工厂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工厂文明的标志。信誉的投资并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市×县×县城北的黄河之滨,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从厂区南部通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占地350余亩,此次绿化面积约630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前入口广场设计、办公楼后中心花园设计、生产作业区及厂房周边环境设计等等。
二、绿化设计依据:
1.××电力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厂区总平面设计图纸一份。
2.×××气象资料。
3.工厂绿化景观设计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公司文化的延续。其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厂区员工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厂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4.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我厂文化的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电力有限公司的景观特性。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全厂工作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工厂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五、具体设计:
通过对主导思想的把握,本次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整个厂区划分为四个分区,包括办公楼前入口广场、办公楼后中心花园、生产作业区及厂房周边环境。在此,我们设计了两套方案,供业主选择。
(一)入口广场区:主入口广场占地近10000平方米,位于主入口至办公楼之间,这里与城市道路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本厂职工上下班的密集地,也是外来客人入厂的第一印象场所,是我厂对外的一个形象展示。
方案一:设计采取简洁、大方的设计思路。入口两侧绿化采取有层次的种植,使景观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色叶植物的栽植在丰富植物色彩的同时寓意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前广场以花钟、足迹、开屏广场、中心主题雕塑为轴线,沿着人行的过程自然形成一条景观轴线,凸现建筑的主体性,在空间上采取了“先收后放”的形式。花钟是以植物塑造为时钟,给人以惜时的警示。沿着轴线,在花钟与开屏广场之间布置了 “脚踏实地”石,顾名思义,体现出我厂工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开屏广场象征我厂发展前景的广阔,中心我们设计有象征电力事业的彩钢雕塑,高5-6m,红色彩钢象征着电力事业的红红火火。整个广场的植物布局也同样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在强化轴线的同时,体现出植物景观的一种统一的和谐的美感。
方案二:入口两侧绿化与街景相结合,种植雪松,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以雪松挺拔、苍翠、永不屈服的精神象征我厂发展前景的广阔。雪松下种植混播草坪,并且用色叶植物组成凤舞的图案点缀其上,配植一些红枫、棕榈、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每到秋季,青翠的棕榈,红色的草花,金黄色的银杏,正是丹黄朱翠为之幻景。在前广场中心设计有旱喷泉,采用电脑程控技术,伴随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喷泉则相对变化,时而天女散花,纷纷扬扬,时而玉蝶飞舞,时隐时现。入夜,彩灯随着音乐变化,或红、或蓝、或紫、或绿,如霞光万道,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远看如琼台仙阁,近看疑是神仙瑶池,使人目不暇接。周边以植物造型来围合,以四方形的造型代表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由低到高立体三角形的造型代表我厂一步步业绩的飞跃,以发散型的射线代表电力事业向全国各地的辐射,整体布局简洁,美观。
(二)办公楼后中心花园:办公楼后有较为开阔的休憩绿地空间,被道路分隔为3块绿地,面积分别约为5300、1550、850平方米为方便职工休闲活动的需求,将其设为一处交流、休憩、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以软质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植物景观交相互应。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绚丽夺目的花灌木。职工在工作之余,也可散心漫步其间,品味蕴涵深刻寓意的雕塑小品在心灵与精神上得以净化。
方案一:运用简约的设计构图手法,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搭配适量的流畅园路、体现休闲功能的仿木花架、木质坐凳等,为职工提供休闲散步的地方,使人在闲暇之于养神蓄目、绿林醉心。简洁的空间形式,既符合现代信息快捷、高效的特点,又蕴含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含蓄、宁静。
方案二:通过这种自然的曲线型路面和几何规矩形式的并置、冲突、融合等方式引发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一个适合大众活动,交流的空间。弯曲的流线型道路则给人以流动、悠闲之感,蜿蜒的小道则是将一个个设置好的小场景,如一轴画卷展示给闲步者。而直线道路是两点的最近距离,象征高效、迅捷的工作节奏。欧式的模纹画坛代表了一种神奇的祝福,是幸福、成功的象征。
动力房前的绿地,主要以流畅的园路和集散用地作为构图方式,其间布置若干木质座凳。大量运用植物之间的高低层次、花色对比进行造景。
(三)生产作业区及厂房周边环境:
方案一与方案二生产作业区多以常绿树种为主,尤其在煤厂周围栽植双排行道树,已达到防尘,除噪的效果。并且,配以开花植物,即美观大方又舒适朴实,可以很好的调节职工的精神。有所区别的是方案一的植物飘带造型比较丰富,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进行绿化,而方案二相对来说,设计的更为简洁,通透。
六.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严整而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节,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
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虑了该地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整个园区采用充满地方特色的香樟、广玉兰、七叶树等为基调树种,重点地带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植物搭配营造不同特色的绿色植物空间风格。
在整个园区绿化环境设计中,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植物选择上也以侧重,中心广场以富有激情的红色的五角枫、郁郁葱葱的竹林、生长茂盛的栾树为主和充满收获希望的银杏,搭配以流线型的小灌木组团及景石,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整个设计大量充满现代感的植物造型,其如水流畅的线型,给人视觉上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休闲、工作与生活环境空间,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局部性植被生态景观群落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空间就是无源之水。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出现,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层次结构: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在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种植文化的原则。纵观历史名园环境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既作为园区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植物配置和群体寓意,反映我国在植物鉴赏中文化的精髓,以及与国外优秀植物设计文化的交融和渗透。
植物群落的空间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在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同时,我们大量采用了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防尘、减噪作用),珊瑚树(红果形如珊瑚,绚丽可爱,防尘,隔音,防火,对有害气体具有吸收性),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隔音),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果,艳丽夺目)等等。这样不仅实现了植物的生态,而且体现了人为的生态。
具体树种,规格详见方案图纸。
结束语: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工作环境。长安世纪广场
《设计说明目录》
前 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一)、主体思想
(二)、总体风格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
二、方案立意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2、竖向地形设计
四、表现手法
(一)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
(二)环境绿化设计
(三)广场小品设计
第二章、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
二、主要景点
(一)、“世纪大道”
(二)、“长安史话”
(三)、“天圆”
(四)、“地方”
(五)、“古磐”
三、植物配置
四、灯光照明
五、物业管理设施
第三章、结束语
前 言
一、广场所处地理位置:
长安世纪广场位于长安县城西区友谊路北侧,地处长安县经济开发西区,广场南侧为友谊路,东侧为县邮政大楼,西侧为金堆城小区,北侧是规划待建的住宅小区。该广场规划占面积(含代征道路)约68亩(约45300平方米),广场东西平均长度300米,南北平均宽度150米,地形为四边形。广场面积39520平方米,其中广场净面积35248平方米,东、西、南三侧8米宽人行道占面4272平方米。
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在设计招标会上,建设方提出的基本设计要求如下:
(一)、主体思想:
1、作为政府广场,首先要体现集会功能;其次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2、要充分体现长安博广精深的历史文化特色;
3、要有“西部大开发”恢宏的时代气息。
(二)、总体风格:
1、整体上:开放的、大气的时代风格;
2、布局上:对称的、和谐的民族风格;
3、细节上: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4、局部上:精粹的、兼容的通俗风格。
根据业主的总体要求,结合现场考察、对长安当代社会人文背景的学习及长安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挖掘,我们提出了本设计方案,现向业主汇报如下。
第一章、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观)、功能(实用)、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发展程度,它必须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广场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主题。
二、方案立意:长安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古都,具有精粹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的长安人民更是迎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步伐一致、斗志昂扬地进行着新世纪的新发展,长安广场的主题“西部大开发、长安大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1、以西部大开发,长安大发展为时代主题。
2、以长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
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满足广场建设的目的。
5、符合广场设计的基本要求。
6、以现代的手法,结合现代的人文景观总体营造。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总体上,运用对称的、和谐的民族布局风格。整体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布局,主要景点世纪大道、主题雕塑、长安史话雕塑景墙布置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心主题。在广场四个角分别以对角线为轴线,对称地进行植物配置,使整个广场更灵活、多样。
2、竖向地形设计:
由于广场整体位置下沉,与整个周边环境形成一个高差,在考虑因地制宜建设广场的前提下,分割高差,使人在视觉上有一定的缓冲,并达到丰富层次的效果。
广场由主入口到最高点的主题雕塑平台,整体升高2.45米,在视觉上形成仰视效果,并营造一步一高的效果,从世纪大道的入口处看去,更能感受到一种恢宏的气势。
四、表现手法:
(一)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以形式美体现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简约的、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细节上以精细的工笔手法刻画,体现出优雅的文化特色及装饰效果,突出景观规划的装饰性、观赏性和时代性。
(二)环境绿化设计:以再造山川秀美工程为前题,以生态建设为目的。考虑到按照业主减少植物栽植率的要求,在设计时,侧重竖向的绿化,平面绿化率适当减少,绿化手法上以开阔的、简炼的划分手法处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节奏。
(三)广场小品设计:小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为目的,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景观装饰的效果。
第二章、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整个广场共分为三个区:
1、功能区:以集会、表演功能为主,体现广场的实用性。
2、文化区:展现长安的历史文化。
3、主题景观区:反映长安人民的时代精神面貌和长安大发展的中心主题。
二、主要景点:
广场共分为五个景区:长安史话、世纪大道、天圆、地方、古磐。
(一)、“世纪大道”:
由主入口进入广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长40米,宽16米的坡形世纪大道。世纪大道中间是宽4米、长35米的气势恢宏的大型叠水喷泉,高低起伏的喷泉,流动的叠水,营造出宏大的热烈场面。
世纪大道两侧为两块宽6米、长38米的芳草地,草地上以大面积方整的草花堆栽,鲜艳夺目,寓意在大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人与环境相融合。
整体寓意为:迎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长安人民意气风发地走在世纪大道上,周围绿草如茵,鲜花簇拥,长安人民一定会大发展。
世纪大道两侧高5米的装饰景观灯,给晚间广场营造出亮丽的世纪之道。
主题雕塑:世纪大道尽头,是发展最终的升华,一展翅引领的大鹏,高大的体量,鲜艳、热烈的红色,极具冲击力和渲染力。雕塑周围半围合的彩钢构架充分体现着现代文明的产物和精神,钢构架作为主题雕塑的翼翅,极具张力与动感。体现现代文明的钢架结构与和其后古朴的长安史话雕塑景墙,以对景关系形成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对比,新世纪的新发展和历史文明的继承在此呼应宜彰。
(二)、“长安史话”:
长安史话做为一个雕塑墙,既是一个造景手法,同时也尽可能显示其长安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长安所有的辉煌成就都可以在这个场景的形式来表现,让步观者一目了然。同时,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体量大,易表现。同时宽80米,高12米的雕塑墙又是中心世纪大道的背景,世纪大道所表现的是新世纪新长安的发展,而雄浑的雕塑墙则是古长安历史和发展的缩影。
(三)、“天圆”:
自从盘古开天地,轻者升为天,浊者沉为地,天方圆,地为方,今有天圆地方之说。
本方案中,“天圆”主体是表演舞台,为圆形,取“天圆”之意。
圆形舞台周围环绕一浅水系,水中设涌泉,为舞台衬景。水系上架设一造形轻盈别致的小桥,将舞台与其外的广场地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天圆舞台可作为广场集会的主席台,文艺表演时,又为舞台使用,有双重功能。
东北角高大的合欢林则是天圆舞台的绿色背景。
(四)、“地方”:地为方,该景是取天地间的自然景观,草、水、石组成一个自然而和谐的可赏性景观。分割整齐的草地和水池均以方形分割,动与静的对比,轻质与硬质的对比,使其融洽而和谐。在“地方”中间的草地上置以景石,景石上刻广场之名。
(五)、“古磐”:
长安、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闻名古都,共具辉煌的发展史和历史文化特色。在此我们将它浓缩为四块磐石,展示石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变的题材,它经百年的侵蚀摧噬而仍然展示其神采,我们用磐石展示它们的辉煌和在世界史上的地位。既有长久性,也和它们深邃的历史相呼应。
在四个石头上分别用各个国家的文字刻上该城市的名称,让来此参观的人们不但了解长安,也了解世界,更加了解长安在世界中的地位。
另外,在每块磐石上,还将竖牌对这四个国家分别做以解释。
四块磐石分别被四个做成锥体的草地托起,周围平整空旷的草地上,不做任何栽植,更使四块磐石和它本身所代表的四个城市和地位相协调。
五个景点以围合的形式布局,由天圆、地方到古磐、再到长安史话雕塑景墙,最后回到中心景点及世纪大道、主题雕塑上,突出长安人民今后的发展。
三、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整体上,以斜对角对称的方式处理,注重平面和立面结合的效果。平面以大面积不规则的几何线条划分,看似随意而又规整的草地,大面积草地为主,不加任何修饰,体现空旷的视觉效果。
广场四个角上分别种植高大的乔大,做为广场的绿色点缀,树下分别设休息和健身器材,供人们休闲、健身之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植物分别以观花、观叶、观形为主:
1、观叶植物:银杏、合欢。银杏叶形独特,秋季变黄,果可入药,是很好的观叶植物。合欢叶形如羽状,合欢同时又是美丽的观花树种。
2、观花植物:桂花,八月桂花十里香,是吉祥太平的象征。
3、观形植物:棕榈,树形清秀挺拔,四季长绿,有文化树之称。
桂花栽植于广场西北角与东南角两片,银杏栽植于西南角,合欢栽植于东北角。棕榈树栽植于功能区空地上,逶迤成行,清秀隽美。
四、灯光照明:
在广场各处分别布置各类景观照明灯,既有装饰效果,同时又满足夜间照明之用,各处草地上皆置以草坪灯,在主题雕塑、长安史话雕塑墙等重要景观部位,分别设置投射灯,增强夜间效果。
五、物业管理设施:
广场上设计了物业管理房与公厕等设施。
第三章、结束语:
由于该项目投标期限较为紧张。因此目前尚未能做到更深入的设计。难免存在不深入、不细致之处。
热切期望着业主对于我们设计方案的审定,并将在业主审定的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深入设计。
成都“边城水恋”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成温邛公路南侧,距成都市区行车距离15分钟,紧邻温江县城。项目占地66000平方米,三面环水,40米宽的江安河环绕地块西面和南面缓缓流过。具有较好的先天景观资源。楼盘开发思路定位为“水岸度假休闲住宅”。
二、设计总体思路
结合项目的先天资源条件及楼盘的开发思路,本项目园林设计主题为:“川蜀桃花源、迷情浅水湾” 结合楼盘的“水岸休闲度假住宅”理念,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休闲的”思路,将小区六万多平方米的园林面积设计成为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在此基础上挖掘“富有湘西地域风情与民族民俗风味的”元素,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境。
园林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景观的均好性,作为以水景为主要特色的园林,重点是扩大水系的延伸范围,达到每一个组团、每一个景点都有水景,每个住户下楼即有水可看、有水可玩。
2、控制水面面积,缩小湖面及大型水景的体量,景观以小巧、别致为主要特色。
3、注重水景的多样化,使不同风格的水景遍布整个小区,以营造小区丰富的水景园林特色。
4、增强水景的可参与性,使住户可以直接亲水,而不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同时注重亲水的安全性。
5、加强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道路和主要水系为主线,形成明显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小区。其中的每个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同时又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整个小区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以水景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声音、色彩、质感等景观要素,营造丰富多彩的小区景观特色。
7、力求景观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上有丰富的对比与变化,营造小区景观的可识别性。
三、设计总体布局 本方案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
具体布局如下:
小区内以一条主要水系贯穿,这条主要水系在小区中曲折、蜿蜒、穿流而过,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系列。
水系在小区中有时小、有时大;有时宽、有时窄;有时放、有时收;有时是宽阔大器的湖面、有时是曲折蜿蜒的小溪。水系流过的每个组团、每个景区形成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水景园林景观,整体构成小区既统一、和谐、又有丰富变化的水景特色园林景观。极大地提高小区的格调与品质,同时为业主提供高品味的休闲居住环境。
主要水系的起点设在小区的东北组团,以“流年古井”作为水系的起源,通过折线型的戏水沟渠,穿过大门处的七彩人生广场,然后分两路流过中部组团,会入小溪,蜿蜒绕过公共景区的生态戏水泳池,继而通过儿童游乐场旁的临住宅水面,从地下暗道汇入售楼部组团的湖面,在此形成小区的中心景观,然后在临街住宅的北侧蜿蜒流向东南角组团,回抽至东北组团,整个水系形成一个环流,循环不止,生生不息。
小区的北部、西北、西南三个组团因地势较高,另设独立水系并分别汇入售楼部组团水景。
东部团结渠抬高水面,整理林相,设置栏杆,修建“水木清华”休闲步道。
滨河地带设计以帆影、航船、舵轮、灯塔为标志的景观,既与江安河的现有景观资源相吻合,同时又象征人生好比一艘航船,小区就是停泊的港湾,为小区的居住生活理念平添几分诗意的色彩。
1、五彩迎宾
靠近成温邛公路的入口处。
此处是小区的对外窗口,也是看楼者进入小区的第一印象,本应着大笔墨,但考虑到将来公路入口要封闭,这一景点的实际意义只能维持几个月左右,故采用低成本,但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方案。
如采用钢制花架,结合现有景墙,形成叠级式花台,用五彩缤纷的花卉装点花台,左边用小起伏的土坡布置花镜,与花台互相呼应,再结合巨型广告宣传牌,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让看楼者在刚进楼盘即能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为接受楼盘、喜欢楼盘、直至下定金买楼埋下伏笔。
从公路进来后,道路两旁是两排吊篮花卉,色彩斑斓,气势壮观,形成喜庆气氛浓厚的五彩迎宾大道,这里的吊篮花卉利用原有广玉兰的树池竖立木柱,节约成本而且工程量很小,同时保留原有花架、建筑和植物景观,加以整理、修饰,如花架采用藤蔓植物和吊篮花卉等,即能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取得相对较好的视觉效果。
2、东北部组团
这一组团是小区主要水系的起源。
景点有“流年古井”、“岁月舞台”、“思源桥”、等。
“流年古井”、青石板砌就的古老井台、木制的沧桑辘轳、循环不息的清清泉水,寓意对悠悠历史、似水流年的绵绵追忆。
富有动感的表演台宛如人生的舞台,清泉在为你伴奏,花草在为你喝彩。
3、七彩人生广场
北部入口。
环形的入口广场,对进入小区的人流形成欢迎之势,让住户回家有归宿之感。
将戏水沟渠的水源引入广场地下并以透明的玻璃砖装饰地面,结合灯光、流水、闪烁出五彩缤纷的迷人效果,配以花坛、座椅、入口标志,形成一个入口聚会广场,营造小区良好的入口形象。
4、中部组团(入口西南角)
此一组团有“香林曲径”、“涤翠台”、“植物迷宫”等。
涤翠台前优美曲折的浅水湖面,鹅卵石池底七彩斑澜,儿童嬉戏其中,童趣盎然。
湖边有蜿蜒小径,临水而行,鸟语花香。
花丛中设植物迷宫供儿童游戏,使天性健康成长。
5、北部组团
此一组团有“缤纷跌水”、“鱼跃喷泉”、“观鱼台”、等。
稳坐钓鱼台,近观喷泉鱼跃,远看跌水缤纷,偷得浮生半日闲。
6、中心公共景区
这一景区正对小区南入口,以开阔、大器为主要景观特色。主要道路旁是大面积的疏林草坪,青青草坪上一个船形月亮雕塑,一个小孩在上面划船,此时开阔的大草坪就仿佛是一片蔚蓝的大海或是辽阔的天空。背景衬以假山、瀑布、湖水、石滩、溪流,让人仿佛梦游天姥、如在蓬莱。假山前的湖面成设计野趣、自然风格的娱乐型生态戏水泳池。白石米铺就的珍珠沙滩,五彩缤纷的遮阳凉亭,洋溢着南国风情韵味,配以热带风情植物,令人仿佛置身于东南亚巴厘岛的海风椰影之中,异国风情的天堂胜境,令人陶醉。
7、西北部组团
这一组团的景点有“石岸听涛”、“花间流水”、“悠悠水车”、“鸟语回廊”、“智慧泉”等。以幽静、深邃、野趣为主要特色,让人在居家休闲的生活中,体会到回归自然的野趣。
8、西南部组团
景点有“花港观鱼”、“月牙湾”等。
“塘中鱼可百许条,皆若空游无所依”,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鱼乐、人乐,人鱼共乐,人人同乐,实在是人生一大赏心乐事。
小区营造着这样一种轻松活泼的居家气氛,生活也因此在不经意之间变得诗意、浪漫起来。
9、售楼部组团
这一组团是小区的主要重点景观。
设计以“碧水蓝天”为主题立意,汇聚小区各景观组团水源,修建一个人工湖。结合地势,形成迂回多变的湖边驳岸。
以“迷情水湾”、“风雨亭”、“悠悠水车”“知鱼桥”、“老翁垂钓”等为主要景观素材,动静结合。
湖中采用大体量的木制圆形水车,旋转运水,速度可调,既富于动感、野趣,又与边城水恋的意境吻合,更比大型喷泉节约运行成本,不转动时也是非常好的景观。
再结合小型喷泉,使这一小区中心景观显得生动、活泼、自然、大气,且富于风情韵味,坐在售楼部的露台上观之,能感受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售楼部滨湖而建,立面采用大面积玻璃墙面,以便内外视线的通透,使卖场形成里外互动的效果。
售楼大厅后部设大露台,并用园弧形挑台的方式挑出湖面,让看楼者坐在挑台上与售楼员交谈时,能一览湖光山色、品位动人园景。
坐在临水售楼部大厅,透过落地玻璃窗,水景园林,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更有小溪,自玻璃窗下蜿蜒流入售楼大厅中,在座椅间潺潺流过,叮咚作响,几尾金色鲤鱼漫游其中。
如此意境中,与售楼小姐娓娓而谈,只觉得看楼、买楼也是一种享受。
10、主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以喷泉水景为主要特色,点缀带有湘西民族风情图腾符号的风格凝重的图腾石柱、结合色彩鲜艳的草本花卉、再配以造型俊朗的乔木(如大王椰子的风格,但选用适合成都气候的树种),营造动感、明快,充满欢快、活泼气氛的入口环境。
主入口大门古朴、粗旷,雄伟,上部是玻璃底面的水槽,人从下面可仰视槽中的水流,夜晚配以灯光,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水自售楼部一侧的出口流出,倾泻而下,流入一个圆形石缸中,溢出至湖面。大门的创意源自湘西山区的山民用剖开的竹筒作槽从山中汲取泉水的生活方式,唤起对原始、古朴的乡野生活的温馨回忆。售楼部广场采用大小结合、点线交错的音乐喷泉,圆形湖面环绕售楼部,人流穿过湖面的玻璃水晶桥进入售楼大厅,水自玻璃墙下流入室内,以玻璃砖的水槽和小溪的形式在座椅间穿行,在售楼部后面形成跌水,汇入组团湖面。
11、东南部组团
景点有“碧波荷影”、“荷塘月色”、“残荷听雨”等。
一池荷花,白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夜晚,“荷塘月色”又是另外一番风景;更有池边“残荷听雨”亭,秋来“留得残荷听雨声”。
12、滨河景观
滨河地带设计以帆影、航船、舵轮、灯塔为标志的景观,既与温江河的现有景观资源相吻合,同时又象征人生好比一艘航船,小区就是停泊的港湾,为小区的居住生活理念平添几分诗意的色彩。
桥侧设10—15米宽的青石板码头和杵衣台,拾级而下,直接亲水,石级旁种植水生植物,水中停泊装饰性小木船,营造边城渡口意境,恍惚可闻浣女杵衣声,并可让看楼者娱乐、参与。其中小区入口处的“沧海云帆”取意“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云帆”地面采用黑色大理石边和白色鹅卵石面做成漩涡形喷泉,水自鹅卵石中涌出。铁锚雕塑取名“归航”,寓意无论航行多远,无论成就有多大,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避风的港湾,那就是家的温暖!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 设计依据: ①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 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 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 ⑤ 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⑥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⑦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规划图 ⑧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图 ⑨《普通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92)245号 ⑩国家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
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保护生态,构筑系统,发展人文”。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安徽虽无水乡之名,却具泽国之实。这一点在我们的基地内就有充分体现。红线范围内有大大小小池塘近40处,并由丽人湖向内伸入三处指状湿地,中间有相对高起的垄状缓坡,自然生态环境极佳。自古以来,最美的景致都是优秀的人文景观与出色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兴建校园,无疑是为合肥的经济开发区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
对自然地貌的尊重与发展,是校园个性魅力的所在,规划中对指状湿地的保留与改造,使安徽大学校区在目前新规划的众多绿色校园中独具特色。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保护天然的山水形态与生态格局,其次是设计空间视廊与自然环境保护面,突出其景观价值。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和空间使用设计的准则。在安徽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中,不仅仅关注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亦关注校区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地貌的利用和肌理联系等方面,力求使新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了较好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安徽大学有着七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受微州文化和早期现代建筑、西洋建筑的双重影响,空间骨架与建筑语言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一面。新校区的规划,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体现出逻辑与浪漫双重特质,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完整的景观体系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层次以及具有地方风格意向的建筑风格使这一理念突显出来。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从本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出发,安徽大学的新校区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生态优势,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新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既为规划提供优质的景观资源,又对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把人工融合于自然之中,谋求两者最大的和谐。本次规划将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并将指状伸入的水面与学院等人工构筑空间有机的结合,新校区与丽人湖畔绿地反延伸的水面形成咬合之势,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之一。
·公共活动综合带,体现包融性与以人为本
本次规划在新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一条40-94M宽度不等的公共活动综合带,将科研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活动区以最便捷的路线串通,与传统的校园景观道不同,在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许多功能,景观亦随着行进的序列抑扬顿挫,体现新时代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新趋势。符合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人文优先,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安徽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安徽大学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自然要对文化传统有所体现,新校区的建筑空间力求延续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语汇,在形式和符号上采用白色墙片和部分红色砖墙相间,使其与本部校区形成传承的关系。
·中西空间理念结合在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中国空间理念同时,本次规划结合了西方的理性和美学观念。规划方案不仅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且将自然要素、半岛、水域等作为构筑空间的要素,与各种不同形式的院落及单元,共同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
·院落空间,营造宜人尺度在2000亩大尺度的用地内,校园建筑多以院落的形式或成组群的布置。院落建筑在地形与人的尺度中间,增加了一个舒适的过渡空间尺度。与大型现代建筑相比,院落式的族群布局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文化性和地域特色。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新校区位于合肥大学城的中央地段,规划将生活区、体育区和科研区沿边布置,有利于将来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趋向,为新校区远期与社会共享做好铺垫。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安徽大学新校区规划用地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生态园林区、科研区六大部分。
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部,由公共教学和学院两部分组成,学院以院落式建筑沿湖畔路布置,学院与公共教学部分之间贯穿以公共活动景观带,面对礼仪入口,空间放大成中心广场,以树林,水面和建筑加以围合。
学生生活区位于西侧,紧邻教学区,沿公共活动综合带西侧布置,考虑到效率和线网铺设的便捷,使学生生活区形成包裹于教学区外围的趋势。
新校区的地形较狭长,分别在南北两端设置了科研开发区和青年教工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夹体育活动区,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且体育设施临近校园次入口,使之可以与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共享。后勤服务未单独成区,而是穿插在教工和学生生活区中,便于服务。科研开发区结合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南部入口处,此处交通条件优越,具有对外窗口的作用。亦在南部的主入口形成体现校园风格的空间感受。
而结合自然地貌,在水面伸入校区部位,一南一北近期形成两大片生态园林区,提高整个校园的空间品质。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安徽大学新校区规划用地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生态园林区、科研区六大部分。
2.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部,由公共教学和学院两部分组成,学院以院落式建筑沿湖畔路布置,学院与公共教学部分之间贯穿以公共活动景观带,面对礼仪入口,空间放大成中心广场,以树林,水面和建筑加以围合。
学生生活区位于西侧,紧邻教学区,沿公共活动综合带西侧布置,考虑到效率和线网铺设的便捷,使学生生活区形成包裹于教学区外围的趋势。
3.新校区的地形较狭长,分别在南北两端设置了科研开发区和青年教工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夹体育活动区,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且体育设施临近校园次入口,使之可以与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共享。后勤服务未单独成区,而是穿插在教工和学生生活区中,便于服务。科研开发区结合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南部入口处,此处交通条件优越,具有对外窗口的作用。亦在南部的主入口形成体现校园风格的空间感受。而结合自然地貌,在水面伸入校区部位,一南一北近期形成两大片生态园林区,提高整个校园的空间品质。
4.景观风貌规划
S型车道与水面时分时合,穿行于有收放的建筑外部空间中,产生丰富的景观变化,宽阔的公共活动综合带,串连各个空间结点和面向湖的景观轴,结合生长在两侧的建筑,达到步移景异的多层次景观效果。同时本身也成为开发区中和丽人湖畔的一个重要景观。
5.建筑群体设计
安徽大学新校区作为新世纪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新校园,规划中强调了传统延续与前瞻性相结合。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成为建筑群体设计的重要方法。将空间院落的传统理念与理性简约的现代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文化意境与功能使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天井、片墙、红砖等符号和材料的运用,力求展现具有安徽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1)规划依据
①《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②《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③《建筑给水设计规范》(2)给水水源
给水水源由九龙路和翡翠路城市给水管网供应。(3)用水量预测
本规划区内学生生活人数按2万人,150L/人.d计,则学生生活综合用量Q1=3000m3/d,教师生活综合用水量取Q2=500m3,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1次,灭火水量15L/S,持续时间为2小时计,则消防用水量Q3=108m3,学校实验、绿化浇灌及其它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5%计,则校区总用水量约Q=4200m3/d。时变化系数K时=2.5平均时用水量=175 m3/h 最高时用水量=438 m3/h
(4)给水规划根据学校布局及周边地区情况,近期给水从九龙路DN400供水管道接入,远期与翡翠路城市供水管对接,在校区内实施环状供水,以增加供水可靠性与稳定性。主干管经DN300-DN200,户外最小管经DN100。管网正常供水压力要求不小于0.28Mpa,如不能满足此要求,则必须在区内设置泵站和水池。
(5)消防规划消火栓结合主次干道路,与给水管同步实施,每80-120米设置一个。
2.排水规划
排水原则,采用雨污分流,纳入城市雨污水系统。
(1)雨水规划
a.设计标准
设计重现期取一年,按5年校核。
b.径流系数综合值取0.6
c.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合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d.雨水量计算
Q=ψqF(升/秒)
e.雨水管线规划
根据本区特点,雨水就近排入九龙路、环湖路城市雨水管,在道路中间布置雨水管,主干管d500-d600,采用砼管。
(2)污水规划本规划区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实验污水。生活污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80%,则生活污水量Q2’=2800m3/d实验污水量Q2’取生活污水量的5%,则Q=140m3/d总污水量Q’=2940 m3/d生活污水设代粪池、隔油池,实验污水需二级生化处理预处理,经污水干管汇集经校区污水处理站,达到合肥开发区建设局《环境保护意见书》要求后,接九龙路、环湖路城市污水管网,纳入城市污水系统。污水管沿区内主干管敷设,管径d400-d500砼管。
4.电力规划
规划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负荷预测
用电指标按下列原则确定:
建筑:45W/ m2
道路、广场:20KW/ha
则本规划区内用电负荷约为28000KW,综合需要系数KX取0.5,则总计算负荷为14000KW。
(2)电力规划
根据周边10KV线路情况,区内10KV线路从翡翠路引入,双回路供电。在校前区设10KV开闭所。根据区内负荷分布情况,设7座10KV配电所,分别供校前区学生宿舍区、体育区、教工宿舍区、教学实验区等,10KV配电所容量分别为2×800KV-2×1200KV,校前区10KV配电所与开闭所合建。
在校区西侧建10KV电力电缆沟。
0.4KV出线在各供应区内形成若干回路,埋地敷设。
路灯集中供电,采用光电自动控制集中管理,线路沿主次干道埋地敷设。
5.电信规划
规划预测电话指标为下:
学生宿舍:1门/间(按6人1间计)
教师宿舍:300门
办公、实验等:1200门
公用电话:100门
6.则校区电话总门数估算为4800门。按1:1.6放线比放线,则线路容量为7680门。
根据学校电信特点,在学校中心区设一容量为8000门的虚拟网,由电信局光缆接入。
在校区内沿干道埋地敷设电信电缆,各主要区设电话交接箱。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1)有线电视
电视信号来自市有线电视网,光缆接入,终端数约为4500个。
电视信号分配网络拟采用分配——分配形式,各用户终端电平为73±dB。
(2)计算机网络
校内计算机网络,采用4兆径以太网,在校内科研楼设信息中心,计算机网络线路同电信线路同槽敷设。
8.环境卫生保护
校区内严格控制机动车的运行路线和停放,不建燃煤、重油锅炉,使环境噪声白天小于60dB,夜间小于50dB。锅炉大气污染排放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二级标准,油烟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WPB5-2000)。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29-96)一级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校区内设一中转站,实验废弃物根据性质分类利用处置。
六.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总用地 133.35公顷 总建筑面积 61.88万平方米 容积率 0.46 覆盖率 8.5% 绿化率 63% 规划总用地 133.35公顷 100% 上海豫园金秋赏菊会园林景观设计策划方案
豫园的上海
上海的中国
中国的世界
未来的世界,是中国的世界;
而中国发展的龙头,是上海;
豫园,是上海最中国的地方。
秉承中国几千年悠久的人文历史,在有着数百年历史,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豫园,举办传统花会,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标志。
国之幸、民之福!
一、目的
以我们的理解,赏菊会应该并且能够达到以下目的:
1、充分挖掘豫园传统文化精髓,延续豫园优雅、独特的文化底蕴,增进人们对豫园、对老上海、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展示豫园商城依托豫园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经营更上层楼;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奋国民民族士气。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纪之初中国经济的腾飞已初露锋芒,和平崛起指日在望。
值重阳佳节,借豫园宝地,展现传统文化精髓,愉悦国民友人身心,振奋家国民族声威,将把这一盛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为豫园文化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开良好的先河。
二、总体布局
赏菊会以龙为主题。
整个展场布局为双龙缠扰,呈环抱之势。借鉴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结构,顺应豫园原有的空间关系,以起、承、转、合形成发展序列,层层递进,逐步展开。
同时切合《易经》乾卦的五个卦象,象征事物发展的五个阶段,隐喻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从丽水路人民路口开始,丽水路为整个序列的引子,吸引游人的视线与兴趣。
上海老饭店为整个序列的开端和门户,让游客耳目一新,为“起”。黄金广场承接入口的风格,为序列的发展,整个展出渐入佳境,为“承”。九曲桥广场为展出主会场,是整个序列的高潮,并把整个展出提升到“盛世狂欢”的高度,为“转”。中心广场为展出的尾声,营造高潮之后的宁静与和谐,为“合”。整个花展从“引子”开始,以逐步展开的空间序列,形成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层层推进而又有机一体的优美乐章,汇合成一部完整的盛世交响曲。在形而下的“器”、即游览的层面,给游人以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愉悦感受;在形而上的“道”、即理念的层面,寓意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励精图治、团结进取,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世界之林。
三、分阶段表达
1、潜龙勿用 励精图治
从丽水路人民路口开始,丽水路为整个序列的引子,吸引游人的视线与兴趣。
丽水路人民路口是整个豫园的入口,大多数游人从此进入豫园。
虽然不是展出的重心,但能起到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让游人在豫园外即可隐隐约约看到菊花展的影子,领略赏菊会的气氛,从而产生进入观赏、一览究竟的期待心理。着墨无需太多,几块展板、数条横幅、丽水路一路菊花,即可。就好象一部乐曲的引子,三五几个乐句、寥寥数个音符,引人入胜。《易经》中的“潜龙勿用”讲的是事物在最初阶段,阳气潜藏,不可浮躁、盲动,当养精蓄锐,以待时而动。
在此隐喻中华民族曾经象一条沉睡的巨龙,沉默着,但没人可以忽视,一旦崛起,将震撼世界。
2、见龙在田 混沌初开
上海老饭店为整个序列的开端和门户,让游客耳目一新,为“起”。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开头,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不可太强,精华一览无余,后面没有发挥的空间,喧宾夺主;
不可太弱,得展现整部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并能吸引观众参与整部作品的观赏。
按总体布局,这里是双龙环抱的其中一龙的龙头,根据场景与地势,拟借助上海老饭店的建筑结构,将整个门厅柱廊做成龙头的造景,展现龙的主题,形成入口恢弘、磅礴的气势。
同时十字路口给了这一场景足够的展示空间,从丽水路走过来一直到十字路口,可逐步领略入口龙头张扬磅礴的气势。
《易经》中的“见龙在田”讲的是事物在起始阶段,阳气升腾,生命力乍现,开始展现勃勃生机,让世人侧目,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在此隐喻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屈辱历史之后,顽强抗争、励精图治,终于站起来了,正以不凡的姿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龙跃在渊 渐入佳境
黄金广场承接入口的风格,为序列的发展,整个展出渐入佳境,为“承”。
进一步承接入口龙的主题,为龙身,是整个序列从起始到高潮的一个过渡,由于有相对开敞的空间,对人流的聚集和游客游览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缓冲。
以龙身为主题的菊花景观布展和“豫园中国日”摄影展结合,既可让游客品味和领略豫园和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为进入下一个阶段“盛世狂欢”的高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易经》中的“龙跃在渊”讲的是事物在发展阶段,生命力勃发,逐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崛起指日在望。
在此隐喻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抗争、进取之后,正以泱泱大国的姿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中国的世界!
4、巨龙崛起 盛世狂欢
九曲桥广场为展出主会场,是整个序列的高潮,并把整个展出提升到“盛世狂欢”的高度,为“转”。巨龙崛起,双龙环抱的另一龙自湖面跃起,龙头高昂在九曲桥上空,面向广场狂欢的人群和五彩缤纷的花团锦簇。
广场和湖面姹紫嫣红的菊花交相辉映,诠释着盛世繁华。龙头喷射的水柱与湖面喷泉一呼一应、泽被众生。周围楼顶飘下的彩带洒向狂欢的人群,生在大国,身逢盛世,惟有狂欢,才能尽情挥洒积蓄已久的激情与骄傲。
为祖国欢呼、为民族骄傲、为生逢盛世而自豪!
狂欢,是整个展出的高潮,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易经》中这一卦象的原文是“飞龙在天”,讲的是事物发展到高潮阶段,巨龙崛起,雄视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一切尽在掌握。
中华民族终于以和平崛起的姿态,演绎着大国的辉煌!
世界因为中国而震撼;世界,也将因为中国而更加和平。
狂欢,也终将是世界的主题,因为中国!
5、亢龙有悔 龙象祥和
中心广场为展出的尾声,营造高潮之后的宁静与和谐,为“合”。
有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最后一乐章,暴风雨过后,一切恢复宁静与祥和,雨后的阳光与天边的彩虹交相辉映,人们在田野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人人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脸,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和平。
在这一区域,营造的是宁静、祥和的气氛,龙的主题与象的布景相结合。
在象征寓意上,大象,是祥和的标志。
在中心广场用菊花制作象的造型,慈祥和蔼的大象与顽皮乖巧的小象在花丛中尽情嬉戏,寓意人们乐业安居,享受天伦之乐。
因该广场前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天天演”主会场,可在别处先制作好布景,装上万向轮,到时候推入展场,只需临时布置地面花卉。
《易经》中“亢龙有悔”的“悔”,可理解为反思,讲的是事物在经历了旺盛的发展,将走向平和、走向安祥,通透中带着成熟与祥和,正如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进入成熟阶段。人类终将走向祥和,没有贫穷、没有杀戮,地球就象一个村庄,所有的人们生活在这个安详、富足的星球,濡染着前人的智慧、沐浴着自然的恩赐。而承担着这一使命的,将是古老而博大的中华文明。
豫园,正是中国这一悠久文明的浓缩和象征!
第四篇: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天津海河学院教学楼,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海河中游南岸,建筑物形状为“一”字形,位于总平面图的南端,建筑面积为834.024㎡,总长度为44.84m,宽度为18.6m,高度为17.2m,防火等级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1.2 建筑设计功能 1.2.1平面设计
该建筑物为天津海河学院的南楼,有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厕所、饮水处和音乐室组成。其中普通教室四间,多功能教室和音乐室各一间,饮水处和厕所共占一间。普通教室每间的面积为65.52㎡,位于建筑的向阳面,有利于获得充足的日光。厕所和音乐教室位于北面,多功能教室位于最西侧,所占面积最大为157.17m。1.2.2剖面设计
该楼共四层,第一层为4.2m,其他三层为4m,所有主要教室都在南侧,南侧开窗,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可获得充足日光,室内外高差为-1.45m。1.2.3 交通联系设计
该建筑的走廊宽为3m,满足学生的活动空间,主入口位于建筑物的中间,门口朝北,旁边和东侧为侧门,上下楼梯方便学生出入,满足防火和安全疏散的要求。1.3 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采用真石漆仿面砖涂料粉刷,颜色为砖红色 1.4 建筑物构造做法
1.4.1 围护墙体与柱子之间的关系
围护墙体与柱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案:墙体与柱外皮齐平(图1),墙体与柱内皮齐平(图2),墙体与柱外皮相连(图3)。
图1图2图3
1、墙体与柱外皮齐平(图1)
优点:使用空间大,外墙平整,易处理,平面不生动,应加以处理。缺点:柱在室内,不利于室内布置。
2、墙体与柱内皮齐平(图2)
优点:立面处理有竖线条,内墙面平整,有利于室内布置。缺点:室内有效空间少。
3、墙体与柱外皮相连(图3)
优点:立面平整处理方便,美观,内部空间大。缺点:柱、梁要外伸,施工较难。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墙体与柱外皮齐平进行设计。1.4.2 纵向梁与柱子之间的关系
纵向梁与柱子之间的关系也有三种处理方案:梁轴线与柱轴线重合(梁居中),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偏轴),梁内皮与柱内皮齐平(梁偏轴),且纵向梁的截面又有矩形、T形等多种形式。
1.4.3 外墙与内隔墙材料的选择与厚度的确定 1.4.4 各房间楼地面/墙面和顶棚的做法 1.4.5 屋面防水及保温做法
1.4.6 室外台阶、坡道及散水做法 1.5 门窗表
1.6 建筑方案评价
第五篇: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说明
1.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黄家湖泮武汉科技大学教师住宅小区,该工程总面积约为8000平米
2.工程方案特点
突出“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安全舒适,环境优美,满足大学教师生活的住宅,方案可实施性较强
3.建筑平面设计
平面上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单栋建筑平面为“一”字形,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单栋建筑为东西朝向,建筑物主入口的朝向为西边。本住宅楼工程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上,柱网是竖向承重构件的定位轴线在建筑平面上所形成的网格,使框架结构的脉络,柱网布置既要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要使结构受力合理,构件种类少,施工方便,柱网布置还应与建筑分隔墙布置互相协调,一般常将柱子设在纵横建筑墙交叉点上,以尽量减少柱网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框架结构常用的柱网布置方式有:内廊式、外廊式、等跨式、对称不等跨式等。本框架结构住宅楼采用两跨不等跨式柱网布置,也就是把中间走廊和书房所在的一侧合并为一跨,客厅为一跨。各个房间的开间和进深根据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划定。单栋建筑物的长为42.5米,宽度为11.2米,其长宽比约为3.8,满足7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长宽比不允许超过6.0的要求。该工程为一梯一户单元式住宅楼,由于该住宅楼工程为教师住宅楼,设计过程中考虑满足教师居住的同时,又考虑了教师工作学习的需要,每户均设有书房。
4.建筑立面设计
该住宅楼在建筑立面上采用宽大而明亮玻璃窗,有效的满足室内采光的要求,同时可以表现简洁和现代感,还增加了立面的美观效果。建筑立面和竖向剖面上力求规则,避免立面的凹进或突出,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均匀,有利于结构抗震。
5.建筑剖面设计
建筑物的剖面图要反应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物的层数及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在建筑物的层高上,考虑到建筑空间比例要求及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室内净高要求,该住宅楼的层高为住宅建筑常用的3.00m,室内外高差为0.40m。根据总建筑面积等各方面的要求,该建筑物为6层,总建筑高度为18.6m,其高宽比约为1.7,满足7度抗震设防烈度区建筑物高宽比不允许超过4的要求。另外从室内采光和通风的角度考虑,窗台的高度取1.0m。屋顶为平屋顶形式。设计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总体要求,建筑平面简洁、明快、体现时代待征,结构方案合理,体系选择准确、技术先进、利于施工,装饰简洁适用、经济。
6.设计要求及注明
图中标注除有特别注明外,标高以米计,尺寸以毫米计;本图根据任务书要求按七度地震区抗震设防;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楼面(卧室、书房、起居室等)允许活荷载为1.5kN/m2,楼面(走廊、厕所、厨房)及楼梯允许活荷载为2.0kN/m2。房屋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放样以现场实际为依据。